- 相關推薦
高三生物《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教案(通用7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三生物《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三生物《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教案 1
一、教學目標
1.分析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過程和特點。
2.概述研究能量流動的實踐意義。
3.嘗試調查農田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情況。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過程和特點。
三、教學方法
講述法、探討法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引入〗以“問題探討”引入,學生思考回答,老師提示。
〖提示〗:應該先吃雞,再吃玉米(即選擇1)。若選擇2,則增加了食物鏈的長度,能量逐級遞減,最后人獲得的能量較少。
〖問題〗以“本節聚焦”引起學生再次的思考。
〖板書〗第2節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講述〗
(1)幾乎所有生態系統的能量源頭是太陽能。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把太陽光能固定下來,這是生態系統繁榮的基礎。注意: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減去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才是能夠為下一營養級消費的能量。所以,從能量的角度來看,植物的多少決定了生物種類和數量。在氣候溫暖、降雨充沛的地方,植物格外繁茂,各種生物就會非常繁榮,熱帶雨林就是這樣的情況;在氣候寒冷、降雨很少的地方,植物很難生長,各種生物的數量都很少,顯得荒涼而冷寂;
(2)能量沿著食物鏈流動時,每一營養級都有輸入、傳遞、轉化和散失的過程;
(3)生物的遺體殘骸是分解者能量的來源。
〖思考與討論1〗學生思考回答,老師提示。
〖提示〗
1.遵循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在生態系統中流動、轉化后,一部分儲存在生態系統(生物體有機物)中,而另一部分被利用、散發至無機環境中,兩者之和與流入生態系統的能量相等。
2.不能,能量流動是單向的。
能量流動的特點
〖資料分析〗學生思考回答,老師提示。
3.流入某一營養級的能量主要有以下去向:一部分通過該營養級的呼吸作用散失了;一部分作為排出物、遺體或殘枝敗葉不能進入下一營養級,而為分解者所利用;還有一部分未能進入(未被捕食)下一營養級。所以,流入某一營養級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到下一營養級。
4.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是單向的;能量在流動過程中逐級遞減。
〖講述〗生命活動離不開能量,生物需要不斷從外界獲取能量才能維持生存;在生物獲得的能量中只有一部分貯存于生物體內;由于能量沿食物鏈流動過程中逐級遞減,因而能量相同的食物,動物性食品比例越高,意味著消耗的總能量越多。
〖板書〗能量流動的特點:
1.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是單向的;
2.能量在流動過程中逐級遞減。
〖旁欄思考題〗學生思考回答,老師提示。
〖提示〗一般情況下,也是金字塔形。但是有時候會出現倒置的塔形。例如,在海洋生態系統中,由于生產者(浮游植物)的個體小,壽命短,又會不斷地被浮游動物吃掉,所以某一時刻調查到的浮游植物的量可能低于浮游動物的量。當然,總的來看,一年中流過浮游植物的總能量還是比流過浮游動物的要多。與此同理,成千上萬只昆蟲生活在一株大樹上,該數量金字塔的塔形也會發生倒置。
〖板書〗三、研究能量流動的實踐意義
〖思考與討論2〗學生思考回答,老師提示。
〖提示〗“桑基魚塘”的設計理念是從人類所需出發,通過能量多級利用,充分利用流經各營養級的能量,提高生產效益。
〖調查〗參考調查點:稻田生態系統
組成成分:
(1)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2)生產者:水稻、雜草、浮游植物等;
(3)消費者:田螺、泥鰍、黃鱔、魚、青蛙、浮游動物、昆蟲、鳥類等;
(4)分解者:多種微生物。
〖問題提示〗
1.生產者主體是水稻,其他生產者有雜草、浮游植物等。農民主要通過噴灑除草劑,或人工除草的方式抑制雜草的生長。
2.初級消費者有:田螺、浮游動物、植食性昆蟲、植食性魚、鳥類等。一般而言,植食性昆蟲和鳥類等往往對水稻生長構成危害,田螺、植食性魚數量較多時也會對水稻生長構成危害。農民采取噴灑農藥、豎稻草人等措施防止或減少這些動物的危害。
3.次級消費者有:泥鰍、黃鱔、肉食性魚、青蛙等。一般而言,這些消費者對水稻生長利大于害。農民通過禁捕,或適量放養等措施,實現生態農業的目標。
4.農民對秸稈的傳統處理方式有焚燒或填埋等;現代農業提出了綜合利用思想,例如,秸稈可作為多種工業原材料,還可以用來生產沼氣,以充分利用其中的能量。
5.主要通過合理密植的方法提高作物的光能利用效率。
6.通過稻田養魚等措施,實現立體化生態農業;通過建造沼氣池,實現能量的多級利用。
〖技能訓練〗分析和處理數據
〖提示〗這些玉米的含碳量折合成葡萄糖是6687.5kg,計算公式是(12+18)/12×2675,這些葡萄糖儲存的能量是1.07×1011kJ(計算公式是EG=MG×1.6×107);
這些玉米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是3.272×1010kJ(計算公式為ΔE呼=ΔMG×1.6×107);
這些玉米在整個生長季節所固定的太陽能總量是1.3972×1011kJ(計算公式為E固=EG+ΔE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占所固定太陽能的比例是23.4%;
這塊玉米田的太陽能利用效率是1.64%(計算公式為η=1.3972×1011/8.5×1012)。
〖小結〗見板書。
〖作業〗練習一二。
〖提示〗
基礎題
1.A。2.D。3.B。
拓展題
⑴略(2)圖b所示生態系統中流向分解者的能量,還有一部分可以以生活能源或食物中化學能的形式被人類再度利用,因此,該生態系統實現了能量的多級、充分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2.不能。在一個封閉的系統中,物質總是由有序朝著無序的方向(熵增加)發展。硅藻能利用獲取的營養通過自身的新陳代謝作用釋放能量,依靠能量完成物質由無序向有序的轉化,維持其生命活動。
高三生物《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教案 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了解生態系統中能量的來源并掌握其流向;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對生態系統中各成分的綜合分析,鍛煉識圖能力、觀察和分析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討論“研究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意義”的教學內容,理解科學是第一生產力的觀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過程。
難點:
鍛煉識圖能力、觀察和分析能力。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設疑導入
教師播放影片:非洲草原上鷹捕食兔子的過程,學生觀察。
【提問】誰告訴老師剛才這部短片的主角是誰?
【過渡】對了,兔、鷹、不要忘了還有小草,在非洲大草原上主要的生產者就是小草,草原上幾乎所有的動物都是由小草養活的,沒有小草,也就不會有兔子和鷹了。
【提問】這三者之間的本質的能量是怎樣傳遞的?
學生思考,產生興趣,教師引出課題“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的過程”。
(二)提問引導,探索新知
【關于小草,教師提出問題】
(1)小草的能量來自哪里?
(2)太陽照射的時候照射的陽光都被小草吸收了嗎?
(3)小草吸收了太陽能后,這些能量有哪些去向?
學生自主閱讀教材內容,開始思考三個問題,點名回答,得出結論。
(1)陽光。
(2)綠色植物只吸收了少部分陽光,大部分太陽能沒有被利用。
(3)①被吸收入小草體內,用于生長、發育、繁殖等各種各樣的`生命活動;
②在呼吸作用過程中散失;
②傳遞給下一營養級;
③被分解者分解。
【小組討論,兔子從小草中獲得了能量,這些能量全留在兔子體內了嗎?分別流向了那里?】
學生思考、討論、得出結論。
① 被兔子自身用于生長、發育、繁殖等各項生命活動;
② 在呼吸作用過程中散失;
③ 被鷹捕食,傳遞給了下一營養級;
④ 被分解者分解。
【點名回答,老鷹的能量流向】
學生思考、討論、得出結論。
① 被鷹攝入體內,用于生長發育繁殖;
② 呼吸作用散失;
③ 傳遞給下一營養級;
④ 被分解者分解。
【回顧能量流向,補充分解者的呼吸作用】
(三)解決問題,鞏固提升
【多媒體出示題目,學生嘗試解決并展示答案,以檢驗學生知識掌握程度。】
(四)課堂總結,作業拓展
【引導同學總結】
光能通過生產者的光合作用輸入生態系統,然后通過捕食關系從生產者傳遞到初級消費者再傳遞到次級消費者,過程不可逆,是單向流動的過程,傳遞過程中,能量逐漸散失,因此歸納能量流動特點為單向流動,逐級遞減。因此能量流動就是指生態系統中能量的輸入傳遞和輸出的過程。
課后找一找生活中能量流動的實例,來鞏固自己的所學。
高三生物《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教案 3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物質循環對生物界的重要性。
2、使學生了解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的特點。
3、使學生理解掌握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過程,以及它們在生態系統中的重要意義。
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1、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過程及特點。
2、碳循環過程。教學難點
1、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特點分析。
2、生態系統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的關系。
三、教學方法
講述、討論、演示
四、學時安排
1學時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請大家欣賞一段動畫!并討論后面的問題。(大屏幕出示這樣的情境動畫)
魯賓遜流落到一個荒島上,那里除了有能飲用的水以外,幾乎沒有任何食物,隨身尚存的食物只有一只母雞、15kg玉米。然后出示問題:你認為以下哪種生存策略能讓你維持更長的時間來等待救援?試說明理由。下面有兩項選擇:
1、先吃雞,再吃玉米。
2、先吃玉米,同時用一部分玉米喂雞,吃雞產下的蛋,最后吃雞。
學生討論。
師:大家都很聰明,都選擇第二個答案,理由也比較充分,因為第二種吃法可以給他提供更多的能量,使他能維持更長的時間來等待救援。一切生命活動都伴隨著能量的變化,沒有能量的供給也就沒有生命和生態系統。能量的流入、傳遞、轉化和散失的過程就是能量流動,在能量流動的過程中伴隨著物質循環。那么,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是怎樣流動的?物質是怎樣循環的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主要問題。
二、新課教學
活動一: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1、學生閱讀課文,思考問題:
生態系統能量的源頭是什么?怎樣流入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的渠道是什么?能量是怎樣流動的?
2、播放課件: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示意圖。
3、學生回答:生態系統中能量的源頭是太陽能。
4、引導啟發:不是所有的太陽能都參與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只有被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才能流動。
5、師生談話:生產者是如何固定太陽能的呢?是生產者(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把太陽能固定在有機物中的。那么能量又是怎樣流動的呢?是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進行流動的。我們把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各個營養層次稱為營養級。那么能量是怎樣逐級流動的呢?第一級是綠色植物,第二級是以植物為食的動物,第三級是以植食性動物為食的肉食動物。以此類推。
6、分組討論:能量在流動過程中將發生怎樣的變化呢?你能發現什么規律么?
7、播放課件:生態系統能量流向示意圖。
(推薦一個同學歸納其中心內容,其他同學補充,老師點撥指導。)
8、師生交流:在能量流動的過程中,綠色植物固定的太陽能有三個去處:一部分被自身的生命活動消耗了,即通過細胞呼吸釋放和生命活動利用了;儲存在體內的能量一部分流入下一營養級;沒被利用的枯枝落葉和下一營養級攝食未消化而排出的糞便中的這一部分被分解者釋放出來。因此,可以看出,能量在流動的過程中是逐級遞減的。
活動二:全課總結,課外延伸
師: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都是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實現的,物質是能量的載體,使能量沿著食物鏈(網)流動,而能量又作為動力,使物質能夠不斷地在生態系統和無機環境之間循環往復,兩者密不可分。
師:請大家閱讀書后的課外探究,了解什么是水體富營養化,并且回去做模擬實驗,或制作一個小的生態球。
【教后反思】
從學生喜歡的動畫入手,給學生以生動形象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思考,再加上教師語言的小結,直接切入本課主題,貼近學生生活,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吸引學生注意,將枯燥的`問題形象化、生動化和趣味化。設計思想本部分內容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本部分的教學策略是先設計問題情境,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材,然后播放教師自己制作的直觀性較強的“能量流動圖解”使學生對“能量流動”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再通過學生小組討論與教師引導啟發相結合、師生談話等教學方法,使學生對“能量流動的過程”有深刻的理解,突出體現新課標“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理念,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辨證思維和發散思維,對生態系統是中食物鏈和食物網的理解更加深刻,讓學生感受到生物之間是緊密聯系的,有利于培養學生辯證的生物學觀點。
本節課的另一個教學重點也是難點。我采用的教學策略是:從回顧舊知入手,通過知識遷移把新舊知識融會貫通,再通過分析、討論、交流、填空等形式加深對“碳的循環”知識的理解;通過“課堂延伸”引導學生利用新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學以致用;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的、現實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問題的理念,并展開科學、技術、社會的關系(STS)教育,并通過“溫室效應”問題的討論,增強學生的環境意識。
通過簡單的語言對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之間的關系進行概括,使學生知道生態系統中的生物之間是彼此聯系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也是密不可分的。有利于學生樹立普遍聯系的辯證的生物學觀點。再加上課外探究的設計,使學生更加理解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實際意義,將課堂內容引申至實際生活,有利于激發學生實踐探索的欲望,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科學思維習慣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世界觀。
高三生物《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教案 4
一、教材分析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這部分內容是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冊第八章《生物與環境》第三節《生態系統》的核心內容。在教學中,本節知識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本節知識和第三章《新陳代謝》的知識聯系密切,又直接關系到《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學習,學科內綜合性強,理論聯系實際緊密,需要提高靈活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和識圖解圖能力。
縱觀04—07三年來的全國高考題,該部分知識為高考熱點內容之一,歷年高考都會考查。但近三年來天津卷涉及較少。從考查形式上看,既有選擇題也有非選擇題。往往涉及到圖形、圖表的分析。命題方式靈活多樣,主要考察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能力、靈活運用知識能力及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等。其中“能量流動的.特點”及各營養級能量傳遞的計算及綜合運用本章的能量流動、物質循環等知識分析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及熱點問題,是高考命題的焦點。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和考綱的具體要求,結合學生知識水平,擬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1)了解生態系統中能量的來源、流動渠道和研究目的
(2)理解能量流動的特點
(3)應用食物鏈中各營養級能量傳遞進行計算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識圖解圖能力、觀察和分析能力、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等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物質運動和物質普遍聯系的辯證觀點
三、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過程和特點
2、教學難點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相關知識的計算
3、重難點的突破
利用多媒體課件為手段,借助于其形象、直觀、動態等多種功能使知識結構一目了然,來突出重點。再通過經典例題跟進、教師詳解、學生分析來強化知識,突破難點
四、教學方法
圍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在課前制定有針對性的復習目標,并要求學生提前復習,教師加以檢查落實。授課中以多媒體為輔助手段,采用啟發式、討論式等各種教學方法。通過對近幾年與本部分內容相關的高考題的分析研究,以及解題中如何確立關鍵詞、關鍵點及解題思路、解題方法及技巧的講解,使學生對本節知識有個系統的認識并加以掌握。
高三生物《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教案 5
一、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的含義及能量流動分析的基本思路
1、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的含義
2、分析能量流動的基本思路
二、能量流動的過程
1、起點:從生產者固定太陽能開始
2、數量:流經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是生產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陽能
3、渠道:食物鏈和食物網
4、過程:
三、能量流動的特點
1、單向流動(為什么?)
2、逐級遞減(為什么?)
能量呈現金字塔型(生物數量呢?)
四、研究能量流動的實踐意義
復習提問:
1、簡述能量流動的'過程。
2、能量流動有何特點?調查當地農田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情況
一)目的要求
1、調查當地的農田生態系統,明確它的組成成分。
2、分析農田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情況,并作出評價。
3、對所調查的農田生態系統提出能量流動方面的改進建議。
二)活動建議
農村的同學要進行實地調查,城市的同學可以通過詢問親友、電話訪談、搜集資料、走訪農業部門等方式進行調查。
調查過程中要注意對以下問題進行分析
1、當地農田生態系統中生產者的主體是什么?還有哪些種類的生物是生產者?農民是用什么方法抑制其他生產者的數量的?
2、初級消費者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對農業生產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對這些初級消費者,農民分別采用了哪些措施?
3、次級消費者有哪些?它們與農作物是什么關系?
4、養殖動物的飼料來源是怎樣的?
5、農民對作物秸桿是如何處理的?
6、人們通過什么方式來提高光能利用效率?
7、怎樣才能使該生態系統中的能量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三)撰寫調查報告
整理調查結果,盡可能詳盡地畫出該農業生態系統的食物鏈和食物網,寫一篇有關農業生態系統能量流動情況的調查分析報告。
四)交流
就調查報告的主要內容與農民進行交流。農民對你們的建議持什么態度?如果實施你們的建議,他們有什么現實困難?
根據和農民溝通交流的情況,對調查報告作進一步修改。
五)總結
六)作業布置
1、撰寫調查報告。
2、教材P97技能訓練。
高三生物《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教案 6
一、知識目標
1、使學生理解能量流動是生態系統的兩大功能量之一。
2、使學生了解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概念,掌握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過程和特點。
3、使學生體會研究人員研究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意義。
二、能力目標
通過引導學生定量地分析某個具體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過程和特點,培養學生分析、綜合和推理的思維能力。
三、情感目標
通過討論“研究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意義”這一教學內容,使學生理解科學是第一生產力的觀點。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這部分教學內容主要從“生態系統中能量的流動過程”、“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特點”和“人類研究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意義”這三個方面來闡明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問題。
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過程和特點是本節的重點內容之一;能量流動具有單向性和逐級遞減的原因是本節的難點之一。充分利用“賽達.伯格湖中能量流動定量分析”這一經典的生態學實驗,是突破這一難點的關鍵,同時也是這部分教學內容的精華所在,因為在指導學生討論這個實驗數據的過程中,可初步訓練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研究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意義”這一教學內容,緊密聯系人類的生產生活實際,充分體現了“科學、技術、社會”觀點。
重難點分析
重點: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過程和特點。
(1)能量是一切生命活動的動力,也是生態系統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生物圈中每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都是一個能量輸入、傳遞和輸出的系統。生態系統內能量單向傳遞的全過程,叫做能量流動。這是生態系統功能的一個重要體現。
(2)指導學生分析生態系統能量流動過程和特點的過程,也就是培養學生分析綜合和推理的思維能力的過程;同時,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過程,滲透著物質運動和物質普遍聯系的辯證觀點,是滲透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育的極好素材。
(3)研究能量流動的過程和特點,一方面可以鞏固前面學習的食物鏈和食物網的知識,另一方面,也為研究生態系統的目的——服務于人類自身(能量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打好基礎。
難點:
(1)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過程和特點
①能量本身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能量流動也是抽象的,在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對于能量的認識不是很充分,對于能量流動的過程和特點更是生疏,因而成為認知上的難點。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時,應首先提示學生“能量是一切生命活動的動力”,生態系統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也需要能量,再引導學生分析生態系統的能量輸入、傳遞和輸出過程。
②對于能量流動特點的分析,引導學生從具體的能量流動過程分析出抽象的能量流動特點,組織學生分析必須有很好的切入點,采用設計合理的問題或提示分析的角度的方式引導學生分析能量流動的特點,教師在組織教學時要仔細考慮。
(2)能量金字塔的概念
能量金字塔是生態系統能量傳遞效率的一種直觀表示方法,能量金字塔概念的提出是教學的難點,教師可以從如何直觀表示生態系統能量傳遞效率的角度提出能量金字塔的概念,既有利于對能量金字塔概念的理解,又有利于對生態系統傳遞效率知識的理解。
教法建議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是指生態系統中能量的輸入、傳遞和散失的過程”,學生對這一概念的認識,是建立在對生態系統結構的理解基礎上的,因此進入這部分學習之前,復習生態系統結構的有關概念是必要的,特別是要讓學生理解:制約生態系統結構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群落成員間的營養關系,即食物鏈和食物網。
高三生物《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教案 7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生態學的基本觀點來認識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物質循環對生物界的重要性。
2、使學生了解生態系統的主要功能和名詞概念以及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的特點。
3、使學生理解掌握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過程,以及它們在生態系統中的重要意義。
4、通過設計“草場放牧方案”,為學生的后續學習打下基礎。
(二)能力目標
1.通過電腦課件和課本的圖(圖解)的觀察,培養提高學生的識圖能力、觀察和分析能力。
2.通過師生討論交流、學生小組討論與教師引導啟發相結合,將知識化難為易,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相互合作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和求異思維。
3.通過實例和結合課本上例子的分析總結,培養學生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和分析實際問題等思維能力,從而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通過生態系統功能的學習,使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生態環境,熱愛祖國的美好山河,培養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操。
二、教材重點、難點分析:
1、重點: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過程及特點
2、難點: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具有單向性和逐級遞減的原因
三、教學過程:
1、“能量流動的過程”:
問題情景:生態系統能量的源頭是什么?怎樣輸入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的渠道是什么?能量流動的過程是怎樣的?
學生探索:閱讀教材“能量流動的過程”部分,并思考討論問題。
播放課件: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圖解
討論回答:生態系統中能量的源頭是太陽能。
引導啟發:不是所有的太陽能都參與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必須是輸入到生態系統的第一營養級的能量才能開始在生態系統中流動。
師生談話:怎樣輸入?依賴于生產者的光合作用把太陽能轉變成化學能。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總量就是流經這個生態系統的總能量。
能量流動的主渠道是:食物鏈和食物網。
分組討論:輸入生態系統的能量是怎樣流動的?或者說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流向什么方向?
播放課件: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初級消費者同化的能量的能量流向示意圖
(推薦一個同學歸納其中心內容,其他同學補充,老師點撥指導。)
引導啟發:能量流動的過程: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有三個去處:一部分被自身的生命活動消耗了,即通過細胞呼吸釋放和生命活動利用了;儲存在體內的能量一部分被初級消費者攝食同化流入下一營養級,沒被初級消費者利用的枯枝落葉和初級消費者攝食未消化而排出的糞便中的這一部分被分解者釋放出來。對于初級消費者所同化的能量,也是這三個去處。并且可以認為,一個營養級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十分解者釋放的能量十被下一營養級同化的能量。但對于最高營養級的情況有所不同。
2、“能量流動的特點”:
問題引入:?為什么肉類食品的價格總比蔬菜價格高?
俗話說,“一山不能容二虎”,有沒有道理?為什么?
引導探索: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有什么特點?形成這些特點的原因是什么?相鄰兩個營養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是多少?
播放課件:美國生態學家林德曼“賽達伯格湖的能量流動圖解”
學生分析:閱讀教材,根據課本中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
分組計算:?流入每個營養級的能量占上一個營養級所同化的能量的百分率是多少?
一個營養級所同化的能量,是怎樣分配的?
(每組推薦一個同學回答,其他同學補充,老師點撥指導。)
引導分析:對能量流動過程的定量分析,是研究能量流動規律的關鍵。在賽達伯格湖,第二營養級只獲得第一營養級同化能量的13.5%,第三營養級只獲得第二營養級同化能量的20%。
引導探索:能量在相鄰兩個營養級間的傳遞效率只有10%~20%,那么,其余80%~90%能量哪里去了?
共同分析:一個營養級同化的能量,不能百分之百流向下一個營養級。這是因為自身要呼吸消耗、生物遺體等被分解者利用釋放等,這就決定了能量越流越少,即傳遞率為10%~20%。一條食物鏈的營養級一般不會超過五個營養級,因營養級上升一級,可利用的能量相應要減少80%~90%,能量到了第五個營養級時,可利用的能量往往少到不能維持其生存的程度了。
師生談話:學生思考、回答前面引入的問題。
引導探索: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特點除了逐級遞減還有什么特點?
引導啟發:對于單向流動來講,是指能量只能從前一營養級流向后一營養級,而不能反向流動,即從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三級消費者→……。食物鏈各個營養級的順序是不可逆的,而各個營養級的能量總是以呼吸散失熱能,即能量必須源源不斷地輸入,又不斷地散失。
課堂延伸:“設計草場放牧方案”,怎樣判斷一個草場上是不是過度放牧?
(課后質疑討論、學生相互啟迪、探究學習)
3、碳的循環過程:
概念突破:生態系統物質循環概念中的物質是指什么、循環是指什么?概念中所說的生態系統指的是什么?
引導啟發:概念中的物質不是指由C、H、O、N元素組成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等生物體內所特有的.物質。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是指組成生物體的基本元素在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之間的往返運動,正因為物質可以重復利用,所以物質是永恒的(物質不滅定律)。
播放課件:碳的循環圖解
知識遷移:學生回答有關生理過程
引導探索:
1、碳在無機環境中的存在形式是什么?碳在無機環境與生物群落之間以什么形式循環?碳進入生物群落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2、碳在生物群落的存在形式、傳遞形式是什么?碳進入無機環境的方式是什么?
3、碳循環的范圍怎樣?
播放課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反應式
學生討論:光合作用過程和呼吸作用過程中碳的傳遞過程
(每組推薦一個同學回答,其他同學補充,老師點撥指導。)
師生歸納: 大氣中的CO2進入生物群落,主要依賴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使無機“C”變為有機“C”,再通過食物鏈進入動物和其他生物體中,因此從“C”的循環可見綠色植物是生態系統的基石;除此之外,還有化能合成作用的微生物也能把CO2合成為有機物。另外,生物群落中的有機“C”,通過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變成無機“C”回到大氣中;還有一部分生物遺體沒有被分解者分解,轉變成為地下的石油和煤,暫時脫離循環,但一經開采燃燒,便可產生CO2返回碳循環。
引導探索:在碳循環中,森林生態系統是碳的主要吸收者。但近年來由于人類大量地采伐森林,再加上燃燒化石燃料以及環境污染,因而使大氣中CO2的濃度明顯增加,這種趨勢如果繼續發展下去世界的氣候就可能發生劇烈變化,后果令人擔憂。
課堂延伸:“溫室效應”是怎樣引起的?有什么危害?怎樣解決?
(小組討論,推薦同學回答)
4、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關系:
師生談話:完成缺項的內容
交流總結: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因果關系
(推薦一個同學回答,其他同學補充,老師點撥指導。)
引導啟發: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都是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的渠道實現的,物質是能量的載體,使能量沿著食物鏈(網)流動,而能量又作為動力,使物質能夠不斷地在生態系統和無機環境之間循環往復,兩者密不可分。
但是,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又有本質上的區別:能量流經生態系統各個營養級時是逐級遞減,而且流動是單向的、不是循環的,最終在環境中消失。物質循環是帶有全球性的,在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間物質可以反復出現,反復利用,循環運動,不會消失。總之,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是相輔相承、密不可分的統一整體。
課堂延伸:寫小論文淺談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與生物生存發展的關系。
(學生探究性學習,課外完成)
四、總結及反思
【高三生物《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教案】相關文章: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生物教案05-05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教案03-12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高中生物教案04-29
高一生物《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教案05-06
高中生物說課稿:《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04-26
生物生態系統教案05-05
生物生態系統的課程教案05-05
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教學反思范文05-02
能量流動(初中)教案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