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學活動教案[薦]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班科學活動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班科學活動教案1
活動設計背景
孩子對身邊的小動物都是跟喜歡的,可是小班的孩子對于它們喜歡的食物還不是完全了解,為讓孩子們了加深對動物食物的了解,我特意設計了這樣一個一游戲為主的活動。
活動目標
1、了解一些動物的生活習性,學會關心和愛護動物。
2、初步發展幼兒的創新意識,能主動參與游戲,體驗愉快的情緒。
教學重點、難點
在給“小動物”喂食的同時說出“XX,XX,我請你吃XX”,比如:小兔,小兔,我請你吃青草。
活動準備
貼有小動物頭飾的小紙盒(小羊、小貓、小兔)和小動物的“食物”(青草、蘿卜魚)若干。
活動過程
1、兒歌引入:“小白兔白又白,兩只耳朵豎起來,愛吃蘿卜愛吃菜,蹦蹦跳跳真可愛。”“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小白兔最喜歡吃的東西是什么嗎啊?”(蘿卜和青菜)“你們還知道其他小動物喜歡吃什么嗎?”比如小狗喜歡吃骨頭,小貓喜歡吃魚、、、、、、
2、模仿小動物,學小動物走。出示教具:“老師今天給小朋友們請來了幾位客人,你們看看它們是誰啊?小兔、小猴子和小貓。小朋友們知道它們是怎樣走路的嗎?請小朋友們來學學好嗎?”鼓勵幼兒大膽模仿小動物的動作。
3、給小動物喂食。“家里來客人了,我們要熱情地招待他們,看看有沒有什么好吃的拿出來分給它們好嗎?”(拿出小動物的食物)“你們知道它們都喜歡吃什么嗎?”(小兔喜歡吃蘿卜、小猴喜歡吃桃,小貓喜歡吃魚)“我們把它們喜歡吃的`東西送給它們吃好嗎?等會兒,請小朋友學小動物走到到它們面前說‘XX,XX,我請你吃XX’說完就把它喜歡吃的東西放到它的盒子了好嗎?小朋友們要記住了,你要記住你送食物給誰吃就要學誰走路知道嗎?”先請兩至三個幼兒示范再請全班小朋友來玩給小動物送食物的游戲。
4、結束。“小動物跟小朋友們玩累了,也吃了很多他們喜歡吃的,現在他們想回家了,跟他們說再見吧!”
教學反思
我的這個活動準備得還是很充分的,教具色彩也很鮮艷,特別是小動物讓幼兒很喜歡,一下子就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在給小動物“喂食”的時候孩子們都很積極也很興奮,可是在喂食過程中卻沒有達到我的要求,孩子們只顧給小動物喂食卻沒有按我的要求說出“XX,XX,我請你吃XX”,這主要是因為我沒有想到孩子們會如此興奮,有點控制不下了,我應該在第一輪的孩子喂食結束的時候再次強調游戲規則的。
小班科學活動教案2
活動目標:
1、對物體飄落現象產生興趣和探索欲望。
2、能運用身體動作表現物體飄落的樣子。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觀察過落葉的情景。
2、各種葉片、羽毛、紙條、自制降落傘。
3、紀錄單、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觀察材料,擺弄落體。
――請幼兒自選一樣物體玩一玩,觀察這個物體飄落的情景。
――請個別幼兒描述自己所玩物體飄落的樣子,并用動作加以表現。
二、繼續擺弄并表現落體。
――讓幼兒充分操作其他材料,觀察不同物體飄落時的.有趣現象。
――請幼兒一起用動作加以表現。
――幼兒間相互交流觀察到的現象。
三、嘗試記錄。
――師幼共同觀察紀錄單。
――請幼兒把看到的情景用水彩筆記下來,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活動反思:
通過科學活動《什么東西飄下來》,萌發了對物體飄落現象的興趣及探索的欲望,初步感知了不同物體飄落的快慢特點,并鼓勵孩子們樂意運用身體動作表現物體飄落的不同樣子。正是這樣的活動目標,所以在活動中,孩子們才一步步地感知了各種物體飄落的特點。
小班科學活動教案3
活動背景:活動結合“小小蛋兒把門開”展開的。蛋又是孩子們非常熟悉的、生活中常見的食品,他們經常吃蛋,對蛋有濃厚的興趣。圓溜溜的蛋惹人喜愛,會滾、會轉,怎么樣讓蛋寶寶立起來,吸引著孩子們積極地去嘗試。科學活動“蛋寶寶站起來”讓幼兒在與蛋寶寶的親密接觸中,借助各種材料去感知、體驗、探索怎樣讓蛋寶寶立起來的方法。
活動目標:
1.積極嘗試用各種材料幫助蛋寶寶“站起來”,體驗操作的樂趣。
2.樂于將自己的操作方法和同伴交流分享。
重點:嘗試用各種輔助材料幫助蛋寶寶“站起來”
難點:嘗試改變報紙和毛根的外形讓蛋寶寶站起來。
經驗準備:知道蛋易碎的特點,懂得要保護好蛋。
物質準備:熟雞蛋人手一個(由家長準備)、橡皮泥、沙包、報紙、毛根、棉花、積木、瓶蓋。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發活動興趣。(1分鐘)
1.出示蛋寶寶,它是誰?我們來跟蛋寶寶打招呼。
2.師:“蛋寶寶有一個愿望,它想和我們小朋友一樣站起來,你們覺得它能站在桌子上嗎?我們來試試。”
二、探索操作,在無支撐的平面上讓蛋站立。(2分鐘)
1.講解操作要求:
(1)蛋寶寶很容易碎,要小心保護。
(2)聽到老師拍拍手就回來坐好。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觀察。
3.集中交流:你的'蛋寶寶站起來了嗎?
為什么它不容易站起來?(因為蛋寶寶圓圓的)
三、幼兒操作,運用各種材料幫蛋寶寶站起來。(18分鐘)
(一)第一次操作(8分鐘)
1.師:“蛋寶寶們可想站起來啦,所以今天老師帶來一些材料幫助它。”
2.出示各種材料,一一認識。
3.講解操作要求:
(1)選一樣材料幫助蛋寶寶站起來,成功后再選別的材料。
(2)保護好蛋寶寶。
(3)聽到老師拍拍手就回來坐坐好。
4. 集中交流:“你們成功了嗎?你是用什么材料幫助蛋寶寶的?“
5.請橡皮泥、沙包、瓶蓋成功的小朋友舉手,并分別請幼兒上臺展示自己的操作,并用語言介紹自己的方法。
6.“剛才小朋友用了很多材料幫助蛋寶寶成功站起來了,可是積木、棉花、報紙、毛根成功的很少,你們在運用這些材料的時候遇到什么困難?”
7.小結:“大家再動動腦筋,要變一變它們的形狀,就能用報紙、毛根、積木、棉花幫助蛋寶寶站起來。”
(二)第二次操作(7分鐘)
請幼兒演示報紙、積木、棉花、毛根幫助蛋寶寶站起來,并用語言表達。
四、教師小結活動情況。(2分鐘)
活動延伸:把材料放在區角供幼兒操作。
小班科學活動教案4
設計意圖:
每當我帶著小朋友們到外面散步時候,總是會經過一些大樹,這時小朋友們總是流入出想去抱一抱的愿望,我仿佛看出了孩子們的心事,趁機就讓他們走過去仔細的看一看、摸一摸、抱一抱大樹媽媽,讓孩子們充分體驗到活動的快樂。有一次,我們班的徐亦晨小朋友突然跑到我跟前對我說:教師,教師你看,地上的樹葉可真多呀!它們怎么會都在地上的呢?為什么都會離開自己的媽媽?那么多的樹葉到底它是誰的寶寶呢?小樹葉離開了媽媽它就不傷心嗎?媽媽也不來找它嗎?他拿著一片梧桐葉好奇的問我。我一看,真的有許多的樹葉飄落下,我這才意識到秋天已經悄悄的走進了我們的生活,豐收的果實,飄落的樹葉都印在了我們的眼簾。于是我結于孩子的好奇以及結合本月的主題《秋天真美啊》,開展了《小樹葉找媽媽》這個活動。
活動目標:
1、感知了解秋天里樹葉的變化,知道有的樹葉會變黃飄落。
2、根椐樹葉的外形特征尋找相應的大樹。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開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實物:楓葉、銀杏葉、梧桐葉假設干。
2、自制楓樹、銀杏樹、梧桐樹各一棵。
3、《小樹葉》的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自由撿樹葉尋入活動。
1、啊,秋天來了,地上的樹葉可真多呀!小樹葉怎么會都在地上呢?幼兒一:從樹上掉下不的。幼兒二:被風吹下來的。幼兒三:變黃了,就自己掉下來了。(評析:這一環節的設計是為了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是讓幼兒初步感受到秋天樹葉會飄落的現象。)
2、教師小結:原來呀秋天到了,小樹葉慢慢變黃了,被秋風一吹就會飄落下。
3、那我們就每人去撿一片樹葉看看它們是什么顏色的?像什么?幼兒一:我的是紅顏色的,像我的手掌。師:這紅色的樹葉叫楓葉,還有誰手里也是楓葉的,它還像什么?幼兒二:它還像小魚的尾巴。幼兒三:它還像漂亮的小裙子。
4、你手里拿的是什么顏色的?它像什么呢?幼兒一:我的是黃色的,它像小帽子。師:這黃色的樹葉叫銀杏葉,還有誰手里拿的也是銀杏葉的,它除了像小帽子,還像什么?幼兒二:它像掃帚。幼兒三:它還像兜兜。
5、那你手里的樹葉是什么顏色的?它像什么呢?幼兒一:我拿的是黃色的,它像小金魚的尾巴。師:這種黃色的樹葉叫梧桐葉,它除了像小金魚的尾巴,它還像什么呢?幼兒二:它像裙子。幼兒三:它像頭發。(評析:通過觀察、比照的方式,讓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力,加強幼兒對樹葉的顏色、外形特征的認識。教師根據幼兒的答復再一次強調樹葉的顏色和名稱,為下面小樹葉找媽媽作了輔墊。)
6、教師小結:原來小樹葉它們不僅顏色不同,它們的形狀不同。
(二)出示大樹媽媽,小樹葉找媽媽。
1、小樹葉離開了自己的媽媽,媽媽很傷心,那怎么辦呢?你有什么方法?幼兒一:給它畫一些樹葉。幼兒二:給它貼一些樹葉。幼兒三:把它送到樹媽媽的身邊。(評析:通過讓幼兒了解小樹葉離開了自己的媽媽,樹葉寶寶和大樹媽媽都非常的感心,引導幼兒想為小樹葉找媽媽的意愿。)
2、紅色的楓葉寶寶,它的媽媽是誰啊?幼兒一:紅色的。幼兒二:像小金魚的。幼兒三:楓樹媽媽。
3、黃色的梧桐葉寶寶,它的媽媽是誰啊?幼兒一:黃色的。幼兒二:像手掌的。幼兒三:梧桐樹媽媽。
4、那這種黃色的銀杏葉寶寶,它的媽媽又是誰呢?幼兒一:和這種長得一樣的,就是它媽媽。幼兒二:像裙子的。幼兒三:是銀杏樹媽媽。(評析:這一環節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更進一步讓幼兒對樹葉外形特征的認識,并能根據樹葉的特征進展匹配。)
3、那我們就把小樹葉送到樹媽媽那里去吧。(評析:通過讓幼兒自由送樹葉寶寶到媽媽身邊,促使讓幼兒更進一步的了解、認識樹葉的外形特征。)
4、我們一起來檢查一下,看看我們小朋友有沒有送對。如有不對的,及時的給予改正。師:我們一起來看看這片樹葉,它是什么樣子的?它的媽媽到底是誰?幼兒一:不對,它像小金魚的尾巴,應該它和媽媽長的一樣的。幼兒二:不對,它的媽媽是楓樹媽媽。(評析:這一環節其實是起到更一進步穩固幼兒對樹葉的認識。)
(三)完畢活動:
1、我們小朋友真了不起,幫小樹葉都找到了它們的媽媽,樹媽媽開心得笑了,小樹葉也可快樂了,你們聽,它們在唱歌呢。
2、現在教師就是樹媽媽,你們都是我的樹葉寶寶,我們一起跳起來吧。(師幼兒共同表演《小樹葉》)(評析:通過這一環節,讓幼兒體驗大樹媽媽與小樹葉的親情。)
3、原來小樹葉在春天的時候就會回到大樹媽媽的身上。
活動反思:
1、這個活動從始至終都緊緊圍繞著目標來進展,整個活動以找來貫穿其中,孩子們都非常有興趣地參與,孩子們的情感得到了自然、充分的流露。
2、在制作教具時自己也進展了琢磨,制作了正反面不同表情的樹媽媽,通過讓孩子們觀察樹媽媽的表情來想給樹葉寶寶找媽媽的愿望。當將樹葉寶寶送到媽媽的身邊時,大樹媽媽也會開心的笑起來,以似人的方式,進一步讓孩子們感受活動的樂趣。
3、在分析教案時,我反復的推敲。由于我們幼兒園里沒有楓樹、梧桐樹和銀杏樹,我們附近公園也不能完全找不到楓葉、梧桐葉和銀杏葉,所以我為孩子們準備了與樹葉相匹配的大樹圖片,讓孩子對樹媽媽也有一定的了解。最后再請孩子們帶著樹葉寶寶去找樹媽媽,這樣孩子們既到達了活動的目標,又讓孩子們在游戲中對所學的知識加以穩固。
4、通過這一系列活動,讓孩子們知道秋天有的樹葉會落葉,能觀察落葉的不同特征,激發孩子們對大自然的特征感興趣。
小班科學活動教案5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兩種顏色配色后發生變化。
2、積極關注周圍生活中有色彩的物品。
活動準備:
1、繪本《小藍和小黃》
2、紅、黃、藍三種顏料水各10瓶、一次性塑料杯、色卡、毛巾、紙巾。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故事講到小藍和小黃抱在一起變成綠色時,請小朋友想一想,他們會跟爸爸媽媽怎么說這個好消息?
二、分組驗證(一)投放藍色、黃色顏料瓶,請小朋友動手驗證,藍色和黃色抱在一起是否真的會變成綠色。
1、請小朋友分組,進行配色活動。(做好常規要求)2、請小朋友說一說,變出的是什么顏色?是怎么變出來的?
3、教師小結:藍色和黃色抱在一起真的'會變成綠色(出示色卡)。綠色真漂亮,讓我想到了氣球是綠色的,你們想到什么是綠色的?
(二)再投放紅色顏料瓶,請幼兒進行配色游戲,感知多種配色方案1、請小朋友分組,進行配色活動。(做好常規要求)2、請幼兒交換場地,進行另一種配色活動。
3、請小朋友說一說,變出的是什么顏色?是怎么變出來的?
4、教師小結:藍色和紅色抱在一起會變成紫色,黃色和紅色抱在一起會變成桔色(出示色卡)。紫色真漂亮,還有什么物品是這個顏色的?你還知道什么漂亮的顏色?
四、尋找顏色是啊,在我們周圍,到處都是各種各樣漂亮的顏色,所以我們的世界才會這么美麗。我們到外面去找還有什么漂亮的顏色,好嗎?
小班科學活動教案6
活動目標 :
1、看看、說說生活中常見的紙。
2、讓幼兒初步了解各種顏色,知道各種紙的用途.
3、嘗試用團、拋、踢等不同的動作玩紙,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餐巾紙、手工紙(紅黃藍綠)、 超市的.廣告紙、報紙;紙盒,紙箱等輔助材料。
活動過程:
1.引出課題。這是——出示紙盒。
老師:小朋友,猜一猜這個紙盒里放了什么,小朋友如果猜不到,就請你們小眼睛看老師會從紙盒變出什么出來,菠蘿菠蘿蜜變變變……哇,老師便出了一張什么紙呀?(餐巾紙)
(1)餐巾紙 (生活)---邊出示邊說 這是---餐巾紙。
教師提問:我們干什么的時候會用餐巾紙啊 ?餐巾紙幫寶寶擦什么?你是怎么擦的?擦過的餐巾紙放哪里?
(2)我的紙袋里還有——出示手工紙 (顏色)
提問:這是什么顏色的手工紙?(紅黃藍綠) 手工紙可以干什么?(可以剪、可以撕)
游戲:手工紙變變變,變架飛機飛飛飛……
(3)肯德基的廣告紙
提問:小朋友在廣告紙上看到了什么?
討論:你想到肯德基吃什么東西? 六一兒童節爸爸媽媽有沒有帶小朋友去吃肯德基啊?吃了什么東西?
(4)我們再看看,紙袋里還有—— 報紙 (新聞)
提問:報紙上是寫什么的?是誰看的?(給小朋友們沒人發一張報紙)報紙上有什么?(黑色的字,還有畫)
小結:寶寶長大了,也來看新聞、看故事。
3.玩報紙
(1)老師:小朋友們想一想報紙我們可以怎么玩呀?
超級捏捏捏!(團成球)
捏捏捏,用力捏。誰的球小?誰的球大?
(2)報紙要怎么樣才能到我的紙箱里來。
拋——我的報紙球,飛起來嘍!
踢——我的報紙球,踢起來嘍!
滾——我的報紙球,滾過來嘍!
4.送紙球寶寶回家。“老師請寶貝們把報紙送回家”
5.老師還給寶貝們準備了一個禮物,小眼睛看老師,這是什么呀?(花)對,現在老師請小朋友跟我一起玩個游戲,老師手上拿這一束花,我要問小朋友這是用什么做的,小朋友要把我面前的材料拿過來給我好不好……
結束:老師要將這些美麗的花朵放在我們活動區,我希望小朋友們要好好的愛護它們,我們的小朋友也要健健康康,茁壯成長像花朵一樣美麗,現在請小朋友們去上廁所。
小班科學活動教案7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實踐中感知肥皂的主要特征,了解肥皂基本用途和使用方法。
2.樂于參與活動,能大膽表述自己的發現。
3.體驗成功帶來的樂趣。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臟手帕一塊、水四盆、大肥皂1塊、小肥皂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臟手帕,引起幼兒注意。
提問:
這塊手帕干凈嗎?(不干凈)手帕臟了怎么辦?(要放在水里洗一洗)
是不是放在水里洗一下就干凈了呢?教師邊問邊把手帕放在水里搓一下,然后拿出來給小朋友看:手帕洗干凈了嗎?(啟發幼兒觀察手帕病沒洗干凈。)
教師接著問:那怎么辦呢?(啟發幼兒講述要在手帕上擦點肥皂。)
二、教師進行操作,引導幼兒觀察手帕怎么干凈的。
教師拿出一塊干肥皂在手帕上擦了幾下,可肥皂擦不上去。(引導幼兒講出肥皂要沾些水。)
教師在肥皂上沾了一點水,擦在手帕上,說:請小朋友看看,現在手帕洗干凈了嗎?(如果幼兒說:“還要搓一搓,搓出泡沫后再放到水里洗,手帕就會洗干凈了。”教師可按照幼兒說的,搓出泡沫,然后放在清水里洗凈,再拿出來給幼兒看,幼兒會發現手帕已變干凈了。)
三、向幼兒介紹肥皂的性質、用途和使用方法。
教師作啟發性提問:手帕上的臟東西到哪兒去了?(引導幼兒觀察臟東西到水里去了。)
臟東西怎么會到水里去了呢?回答后讓每個幼兒用手指觸摸沾上肥皂是怎么樣的。(又粘又滑)
教師小結:肥皂碰到水后,就變得又粘又滑了。擦在手帕上,經過揉搓就會產生泡沫,手帕上的臟東西就被粘住帶到水里去,所以手帕就變干凈了,而盆里的水卻變臟了。
教師讓每個幼兒按照洗手帕的方法把自己的手洗干凈,先把手弄濕,擦上肥皂,雙手互搓,搓出泡沫后,再放在清水里邊搓邊洗。通過洗手的練習,使幼兒懂得肥皂的性質(遇水后粘滑,搓動時有泡沫)和用途,并學會了正確使用肥皂的方法。
教師做小實驗:把一小塊肥皂浸在熱水里,讓幼兒觀察肥皂塊漸漸變小,直到變成肥皂水,使幼兒懂得肥皂會溶解于水的特點。
四、復習歌曲《肥皂泡》。
活動反思:
肥皂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日用品,孩子們在洗手時只是草草的使用,并不是想用它把手洗干凈,而感興趣的是搓出來的泡沫。因此,僅用看看、問問、猜猜的方法認識肥皂,既不能引起幼兒觀察的興趣,又不能達到發展幼兒思維的目的。
而這次活動,我把認識肥皂的教學和洗手帕結合進行,是從幼兒的年齡出發,考慮幼兒的情緒、愛好和心里的因素,它巧妙地利用了幼兒求知欲,好奇心強,喜歡自己探索、自己動手等特點,讓幼兒主動地了解實物的`特點和規律,這于傳統的注入式相比,顯然是好多了。
其次,本活動從“手帕臟了怎么辦?”這個問題開始,逐步打開幼兒思考是閘門。通過教師邊提問邊操作,邊讓幼兒自己動手實踐,使幼兒懂得手帕臟了要洗;要把手帕洗干凈,一定要擦上沾了水的肥皂,搓出泡沫;由于肥皂又粘又滑,手帕上的臟東西就會被肥皂泡沫粘住帶到水里去,成為一塊清潔的手帕。隨著手帕由臟到干凈,幼兒也隨之掌握了肥皂的性質,了解了其用途與使用方法了。
第三,次活動在讓幼兒認識事物時所采用的方法是從形象到抽象,從具體到概括。這樣,幼兒通過各種形象和動作的刺激與反射,所獲得的知識便會記得牢,經久不忘。
小班科學活動教案8
設計思路:
根據《指南》所提倡的“應注重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我們設計了本次活動“好玩的冰”。通過兩次探索:玩冰——冰中取禮物,讓孩子們在與冰的親密接觸與操作中具體感知冰的特性并獲得冰融化經驗,激發幼兒進行科學探索的興趣。
活動目標:
1、感知冰透明、冰冷,光滑,能化成水等特性。
2、嘗試讓冰融化的各種方法,并能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了解冬天的季節特點。
2、物質準備:冰塊,杯子,夾心冰塊,積木、筷子、熱水、毛巾、PPT等。
活動過程
1、第一次探索,初步感知冰的特性。
(1)出示冰,激發興趣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好玩的東西,看看是什么?
(2)自主探索冰的特性。
師:請你去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等會告訴大家冰是怎么樣的?
(3)幼兒探索并交流。
提問:冰是怎么樣的?
小結:冰看上去是透明的,摸上去涼涼的',滑滑的,玩一玩,還會變成水。
2、第二次探索,感知讓冰融化的方法。
(1)提出要求
老師想送你們一些小禮物,可是這些禮物都藏在冰塊里,有什么辦法能拿到禮物,誰來說一說?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一些熱水、木塊、小棒,請你去試一試,看誰能夠拿到禮物。
(2)嘗試取物并交流
你用了什么辦法拿到了禮物?你發現最后冰變得怎么樣了?
小結:剛才小朋友想出了好多辦法,有的用熱水泡冰塊,有的用小棒攪拌,還有的用木塊敲,冰塊慢慢化掉了,越來越小,我們成功獲得禮物,真開心!
3、播放視頻,了解夾心冰塊制作過程。
(1)你們知道老師是怎樣把禮物放在冰塊里面的?誰先來猜猜看。(猜想)
(2)還是請夾心冰塊寶寶自己來告訴你們吧。(播放視頻)
小班科學活動教案9
教學目標:
1、在動手操作中比較觀察了解溶解現象,產生觀察的興趣。
2、能初步記錄與交流自己實驗結果,樂意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大家。
教學準備:
1、教師操作材料:糖、黃沙、赤豆若干,一張大記錄紙。
2、幼兒操作材料:分別裝有糖、黃沙、赤豆的盒子若干,水杯、分類盒、小調羹若干,記錄板、記錄紙、粘貼紙人手一份。
3、實驗記錄:用貼標記的記錄形式。
誰在水里不見了姓名:
我的實驗材料糖黃沙綠豆
我的猜想
我的實驗
4、科學術語及詞匯:溶解。
5、時間安排:20~25分鐘。
教學過程:
一、幼兒認識材料,激發實驗興趣。
教師出示裝有糖、黃沙和赤豆的盒子,讓幼兒通過看一看,摸一摸,嘗一嘗,認識實驗材料。
師: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幾樣小禮物,看看它們是什么?
二、幼兒實驗操作——誰在水里不見了
(一)、幼兒猜想,到集體記錄板上記錄猜想結果。
1、師:今天,三種寶寶要和我們玩捉迷藏的游戲,請它們藏到水里面會怎樣呢?你覺得哪個寶寶在水里會不見了?
2、幼兒獨立思考、進行猜想,交流講述。
3、幼兒到集體記錄板上用粘貼小紅花記錄猜想結果。
4、教師小結:有的小朋友覺得糖寶寶到水里會不見,有的小朋友則認為黃沙寶寶,還有的小朋友認為是赤豆寶寶。大家的想法都不一樣,待會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做一做,看看到底是哪個寶寶在水里不見了。
(二)、幼兒實驗,在自己的記錄板上記錄結果。
1、教師介紹實驗材料,交待實驗步驟。
師:①請小朋友選擇一種寶寶,放在紅色盒子里的小水杯里,用調羹攪拌一下,看一看發生了什么?它是不是在水里不見了?②如果這個寶寶在水里不見了,就把看到的結果用小紅花粘貼在“我的實驗”里。③記住,試一種記錄一種,然后再去試另外一種,記錄一種。
2、幼兒證實猜想:將糖、黃沙和赤豆分別投入水中,觀察誰在水里不見了。
3、幼兒實驗記錄:引導幼兒用粘貼小紅花的方式將實驗結果記錄到自己的記錄板上。
4、幼兒自由交流:大家的游戲做完了,哪個寶寶到水里去不見了呀?它們到哪里去了?請小朋友看著你的記錄表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好朋友。
5、幼兒交流,教師記錄結果在大記錄紙上。
教師小結:我們發現糖寶寶放在水里會不見,化掉了,這就是溶解。
三、經驗拓展。
教師提問:還有哪些東西會像糖寶寶一樣放進水里也會不見呢?我們回去再問問你們的爸爸媽媽吧!
小班常識活動:輕和響
一、活動目標
1、知道聲音有輕有響,并能加以簡單區分。識字:“輕”、“響”。
2、在看看、聽聽、玩玩的過程中,探索不同事物在易拉罐里搖晃的不同聲音。
3、樂意參加常識探索活動,并學會在生活中主動探索。
二、活動準備
1、易拉罐若干(多于班級人數),半數裝有釘子或者豆類,半數裝有紙或者小木棍。
2、“響”“輕”立式字卡各兩份。
3、錄有伴奏音樂的磁帶,錄音機。
三、活動過程
引題。
教師直接出示四只易拉罐。并對其進行一定的解釋。
2、通過聽聽、看看來進行觀察。
①教師搖一搖裝釘子的易拉罐,請幼兒說說聽到了什么聲音?(響)請幼兒對聲音進行模仿。
②教師搖一搖裝紙的易拉罐,提問這是什么樣的聲音?(輕)
③教師展示“響”,“輕”字卡,并將兩只易拉罐分別放在相對應的位置。
④教師將另外兩只易拉罐分別搖一搖,結合幼兒的意見對其進行區分擺放。
⑤開易拉罐。教師引導:“這些易拉罐里面到底裝的是什么呢?我們來看一看吧!”教師分別打開四個易拉罐,并把里面裝的東西倒出來,分別在幼兒面前進行進距離的觀察。
⑥小結:這些東西都是不一樣的,他們放在易拉罐里面搖一搖發出的聲音也不一樣。
3、通過親身操作進一步感知輕和響。
①教師引導:老師這里有這么多的易拉罐,我一個人玩不了那么多,我請小朋友跟我一起來玩,好嗎?
②教師提要求:在拿到易拉罐的時候不要隨便的搖,要先把易拉罐抱住,等到老師請小朋友們操作的.時候才可以搖。小朋友搖一搖以后,聽聽這個聲音是輕的還是響的,是響的,就站在響字寶寶旁邊,是輕的,就站在輕字寶寶一邊。
③幼兒操作,找到相應的字寶寶并站在旁邊。
④教師檢查,糾正。
4、用易拉罐來給音樂配伴奏。
①聽音樂一遍,區分響的一段和輕的一段。
②幼兒和教師一起根據音樂輕響來給音樂伴奏。響的一段由拿響罐的小朋友搖,輕的一段由拿輕罐子的小朋友搖。
小班科學活動教案10
設計想法:
1、利用身邊經常看到的事物作為科學活動的內容是《新綱要》科學活動的要求之一,紙是非常普遍的東西,容易收集和準備。
2、活動與環保、動手能力、語言表達有機結合。
3、撇開平常人們對紙的了解,從紙的另一面出發,讓幼兒嘗試探索學習,感覺到科學的神奇。
活動目標:
1、在實踐和操作過程中,發散幼兒的'思維能力,激發探索的欲望。
2、嘗試中愿意接受新方法,體驗成功的快樂。
3、初步嘗試讓洞越來越大的方法。
4、喜歡活動,愿意參與。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紙若干、剪刀、垃圾筒、小熊和幼兒人數相同、大的小動物若干、泡沫墊子和幼兒人數相同
活動過程:
一、嘗試
1、老師出示一張紙提出任務:今天我們要來和紙做游戲,用剪刀在紙的中間開一扇門,讓小熊從你的門中走過去。
2、想想看,你會怎么剪?請幼兒交流自己的想法。
3、幼兒嘗試,教師巡回觀察了解幼兒操作情況
二、探索
1、其他大個子的小動物也想進門,你動動腦筋試試看讓它也能從你開的門里走過。
2、幼兒可以在原來的紙上進行修改,也可以再取一張紙。
3、巡回指導,在指導過程中,把交叉剪的方法和幼兒共同分享,幫助幼兒解決困難。
三、再次探索體驗
1、我也想進門,請你們用剛才學會的方法繼續開動一休的小腦袋,讓門開的更大一點,讓我也走過去。
2、和幼兒共同嘗試,分享交流,探索讓洞變大的方法。
小班科學活動教案11
活動目標
1、通過看、摸、嘗、說等感知活動,激發幼兒為水果干果分類的興趣;
2、在活動過程中,發展幼兒觀察、比較、分類的能力;
3、引導幼兒認識常見的水果和干果,了解其主要特征,能區分并分類。
重點難點
幼兒在活動中了解水果和干果的特征,能區分并分類
活動準備
1、實物水果若干、干果若干;
2、小盆若干個,4個標盤;
3、PPT;
4、果實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引出主題
1、故事導入:秋天是個美麗的季節,在秋天里會豐收很多的果實。松鼠媽媽為客人們準備了很多的水果和干果,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觀看PPT。
3、請幼兒說一說松鼠媽媽都為客人們準備了哪些果實?(有香蕉、蘋果、開心果、橘子、核桃、花生……真多啊)
二、觀察、品嘗果實,比較異同。
1、教師提問:“小朋友們,在生活中你們吃過這些果實嗎?教師出示4組果實(蘋果和核桃、橘子和花生、梨和栗子、香蕉和開心果)請小朋友觀察、摸一摸是什么感覺?相互討論并請小朋友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2、請小朋友們品嘗蘋果和核桃,做比較,并說一說蘋果吃起來有什么感受?核桃吃起來什么感受?核桃會像蘋果一樣有很多的果汁嗎?
3、小朋友們,老師的這些果實中哪些像蘋果一樣吃起來味道甜美,有很多的果汁呢?(香蕉、橘子、梨)哪些像核桃一樣外殼堅硬呢,吃起來干燥少汁呢?(開心果、花生、栗子)
4、教師小結:吃起來有很多果汁的,皮很薄的,它們是水果,吃起來干燥少汁,外殼很硬的`,這些是干果。它們都是植物的果實,不僅味道好,而且營養也非常的豐富,小朋友們要多吃。
三、果實分類。
1、小松鼠太粗心了,把媽媽準備的果實碰到了地上,混到了一起,小松鼠想請小朋友們幫忙把水果和干果分開,好不好?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總結:今天小朋友們不僅認識了水果和干果,而且能根據它們的特征進行分類,小朋友們真是太棒了。
四、游戲《點果果》
現在每個小朋友來老師這里取一張你喜歡的果實寶寶圖片,小朋友們就是這些果實寶寶,我們玩“點果果”的游戲,小朋友們和老師一起念兒歌“點,點,點果果,點果果,水果干果你是什么果?”,老師點到哪個小朋友,那個小朋友就介紹自己是什么果實寶寶,例如:我是葡萄,我是水果。然后游戲繼續。
活動總結
《指南》中指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發現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等方法,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在《水果和干果分一分》這節活動中我首先通過故事導入,激發幼兒的興趣,導入主題,再通過對果實的看一看、摸一摸、嘗一嘗、說一說等進行探索實際操作,運用幼兒的多種感官來感知水果和干果的不同,知道它們的特點,并能區分和分類。最后運用游戲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壞境中鞏固對水果和干果的認知。在活動中每個環節設計的循序漸進,過度語句做到了銜接,整個過程動靜結合,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齡特點,使本次活動達到了預定目標。在本次活動中,我也有不足之處,今后我會改進,做的更好。
小班科學活動教案12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色彩的興趣,充分展示幼兒對色彩的感受。
2、培養幼兒對色彩的觀察能力。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激發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環境布置:用色彩鮮艷的氣球將活動室裝扮起來,在活動室中間用彩紙懸掛許多幼兒能接觸到的各色氣球。
2、在活動室的空地上鋪上大白紙,周圍擺放色彩豐富的水彩顏料和各種繪畫工具(噴壺、毛筆、紙團、刷子等)。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玩氣球,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現在,我們一起去小一班玩一玩,咱們看看小一班的活動室和我們的是不是一樣?這么多的氣球你們喜不喜歡?你們去玩玩吧。”(幼兒自由、興奮的玩氣球,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二、基本部分:
1、幼兒找喜歡的氣球,引起幼兒對色彩的注意。
教師:“這么多大大小小、花花綠綠的氣球,你們喜不喜歡?現在你們找一個自己喜歡的氣球給小伙伴說一說,給老師說一說。”(幼兒自由找氣球,自由講述,其間教師個別提問:“你找的`是什么氣球?為什么喜歡這個氣球?)
2、集體游戲“氣球跳跳跳”,引發幼兒感受色彩的美。
教師:“咱們一起玩游戲《氣球跳跳跳》我們邊念兒歌邊圍繞氣球跑,當念完兒歌后拍你喜歡的氣球,看誰的氣球跳的高。”
幼兒念兒歌:“大氣球,真正好,拍一拍,跳一跳,我的氣球跳得高”。念完后幼兒去拍氣球。教師提問:“剛才,你拍的是哪個氣球?”幼兒反復玩2―3遍。教師提問:“這么多花花綠綠的氣球飛起來你看著像什么?”
3、玩顏色,讓幼兒充分展示對色彩的感受。
教師:“花花綠綠的氣球這么美,誰能想辦法把它們畫在這張白紙上?幼兒自由選擇繪畫工具和自己喜愛的顏色在白紙上玩色。教師對個別幼兒提供幫助。
三、結束部分:幼兒互相欣賞作品。
活動反思
幼兒的科學教育是指幼兒在教師指導下,通過自身的活動,對周圍物質世界進行感知、探索、發現問題、尋求答案的探索過程。科學教育對于發展幼兒的認知能力、提高他們的思維水平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一個人在幼兒期形成的對周圍世界的探究興趣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會使他們終生受益。
小班科學活動教案13
活動目標:
1、初步知道稻谷和稻草的用途,懂得愛護水稻,愛惜糧食。
2、幼兒喜歡玩草墊子,能想出各種玩草墊子的方法。
活動準備:
人手一塊草墊子、稻草一束、米一瓶、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很多東西到了秋天都成熟了,請幼兒說說什么東西到了秋天都成熟了?出示圖片: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種秋天的農作物,它是誰呢?下面邀請小朋友一起來猜一猜。
2、出示水稻圖片
提問:
(1)你們看這是……?(在我們這里,水稻小時候是長在水里的,所以它才叫水稻)
(2)你們看稻穗上一顆一顆成串的是什么?(稻谷)
(3)稻谷外面包著一層黃色的殼,剝掉外面的.殼以后,里面是什么呢?(米)
(4)米有什么用呢?(可以做成飯、粥、磨成米粉)
(5)讓幼兒知道水稻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我們每天吃的飯、粥都是用米做的,小朋友要愛惜糧食。
教師小結:水稻渾身都是寶,除了它的果實有那么多的作用以外,剩下的稻草也有很多的用處。
師:出示稻草實物,小朋友知道稻草可以干什么嗎?(搓草繩、蓋草繩、做稻草人、做草墊子……)(逐一出示實物)
3、玩草墊
(1)師出示草墊,看,這就是用稻草做成的草墊子,它有很多用處。小朋友還可以用它來做游戲呢。小朋友們可以開動小腦筋想一想、玩一玩。看誰玩的方法多。
(2)教師和幼兒一起玩草墊,一邊玩一邊念兒歌草墊子,變變變,變不成小河跳過去。草墊子,真有趣,變成格子,跳一跳。草墊子,真好玩,頂在頭上,慢慢走。
(3)幼兒自由游戲。教師巡視指導。
延伸活動:
活動后教師可在區域活動中引導幼兒用稻草編制草墊,草繩等。
活動反思:
本次體育活動我始終圍繞"認識水稻,了解生長環境用途及草墊子玩法的,設計的環節層層遞進。同時,幼兒在玩草墊活動中也體現了尊重幼兒個別差異,在集體練習環節我用草墊子搭設了兩條難易不同的路線,這樣幼兒可以根據自己能力來選擇路線。
從整體教學效果來看,絕大部分幼兒掌握了玩草墊及雙腳立定跳遠的基本技能,能夠跳過三個草墊子并且雙腳穩穩著地。在整個過程中培養了幼兒勇于挑戰的品質,一部分幼兒能夠嘗試雙腳立定跳四個草墊子
小班科學活動教案14
一、活動目標:
1、喜歡聽水泡泡,樂意傾聽水冒泡的聲音。
2、嘗試用粗細不同的吸管吹出水泡,感知許多個水泡。
3、能辨別黃色和白色,會模仿小魚游的動作。
二、活動準備:
水泡音效;塑料透明小杯子、吸管(粗、細)、盤子;透明玻璃瓶1個、塑料盆2個;溫開水、牛奶、果汁飲料。
三、活動過程:
(一)聽聲音,教師模仿再現“咕嚕咕嚕”水聲。
1、聆聽水泡音效,引導幼兒回憶已有經驗:聽一聽,這是什么聲音?
2、教師用材料模仿再現水泡聲音,激發幼兒制造水泡聲音的興趣。
(二)吹水泡泡的.游戲,感知許多個泡泡,并辨認黃色和白色。
1、提供材料,引導幼兒制造“咕嚕咕嚕”水泡聲音。
2、引導幼兒觀察現象,總結:無論是粗還是細的吸管,都會吹出許許多多個水泡。
3、吹出有顏色的飲料泡泡,感知辨認白和黃。
A、吹出白色的泡泡——牛奶泡泡
引導幼兒思考:倒什么飲料可以吹出白色的泡泡。引導幼兒感受喝牛奶的生活經驗。
B、同上方法,辨認黃色,感受黃色的果汁泡泡。
(三)結束部分
聽有水泡聲的樂曲,教師引導幼兒用肢體動作和吹泡泡的聲音表現海底小魚游的情景結束。
小班科學活動教案15
活動目標:
1.通過剝橘子,吃橘子,運用各種感官感知橘子的外型特點和口感。
2.愿意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參與集體活動,體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重點:
了解橘子的特征。
活動難點:
會用語言講述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每人一個橘子;每組蘋果兩個。
活動過程:
1.猜謎引起幼兒的興趣。
2.感知橘子的外形特征。
(1)看一看:橘子是什么顏色的?什么樣的?
(2)摸一摸:橘子摸上去有什么感覺?
(3)聞一聞:橘子有什么氣味?
3.感受橘子的內部特征。
(1)請幼兒討論:橘子里面是什么樣的?
(2)那我們怎么把他打開呢?
(3)鼓勵幼兒自己動手剝桔子,觀察橘子的內部特征。
提問:剝開皮的橘子是什么顏色的?剝開皮的橘子是什么樣子的.?一瓣一瓣像什么?
4.品嘗橘子酸酸甜甜的味道,說說品嘗后的感覺。
5.大家共同分享品嘗橘子,說說有什么不一樣的味道。
6.小結:
橘子的肉是橘黃色的,一瓣一瓣像月亮、像小船;水分多;有點酸,有點甜;有的橘子有種子,種子像一顆顆白色的珠子,吃的時候要吐出來。我們大家都喜歡吃橘子。
【小班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活動小班教案10-19
小班科學活動的教案04-28
小班科學活動教案01-16
小班科學活動教案04-12
小班科學活動教案:水教案05-06
小班科學活動小狗教案04-29
小班科學活動《氣味》教案04-29
小班科學活動陽光教案05-06
小班科學活動優秀教案12-13
【熱門】小班科學活動教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