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二生物教案設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二生物教案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二生物教案設計1
【實驗原理】
細胞代謝會產生許多酸性物質,如碳酸等,人和動物吃的食物消化吸收后經代謝會產生一些酸性或堿性物質,這些酸性或堿性物質進入內環境,常使PH發生偏移。但一般情況下,機體能通過使PH穩定在一定范圍內。【目的要求】
通過比較自來水、緩沖液(如Na2HPO4、NaH2PO4等的溶液,在加入酸或堿后,能使PH的變化減弱)和生物材料在加入酸或堿后PH的變化,推測生物體是如何維持PH穩定的。
【實驗過程】
一、材料用具
生物材料(肝勻漿、馬鈴薯勻漿、用水5:1稀釋的雞蛋清、黃瓜勻漿),PH=7的磷酸緩沖液,0.1mol/LHCl(盛于滴瓶中)、0.1mol/LNaOH(盛于滴瓶中)、4副防護手套、50ml燒杯1個、50ml量筒1個,彩色鉛筆、PH計或萬能PH試紙、鑷子、自來水。
二、方法步驟和記錄
1、將2.5ml自來水倒入50ml燒杯中
2、用PH計成PH試紙測試,并作記錄
3、一次加一滴0.1mol/LHCl,然后,加入5滴后再測PH,重復這一步驟直到加入了30滴為止。將PH測定結果記入表中。
4、,并向其中倒入25ml自來水。測定并記錄起始PH,再如步驟3,一滴一滴地加入0.1mol/L的NaOH,測定并記錄PH。
5、充分沖洗燒杯,用代替自來水,重復步驟1至步驟4,記錄結果
6、充分沖洗燒杯,分別代替自來水,重復步驟1至4記錄結果。
三、現象觀察
不同實驗材料PH變化記錄表
四、實驗結論
1、根據所得數據,以酸或堿的滴數為橫軸以PH為縱軸,畫出自來水PH變化的曲線。以實線表示加入酸后PH的變化,虛線表示加入堿后PH的變化。再用其他顏色的線條分別表示生物材料、緩沖液PH的變化情況。
2、根據實驗結果,說出不同實驗材料PH變化的特點。
五、實驗評價
你的實驗測得的不同情況下的PH值是否存在誤差?分析誤差存在的原因,如何降低誤差?[誤區警示]
1、實驗過程中,出現了很多次的“充分沖洗燒杯”請你分析目的是什么?
解析:第一次“充分沖洗燒杯”是為了避免酸性物質HCl與堿性物質NaOH發生中和發應,使實驗現象不明顯,減少誤差。第二次和第三次“充分沖洗燒杯”是為了防止不同的生物材料混合,影響實驗效果。
2、實驗過程中腐蝕性物質使用注意事項及解決措施。
解析:HCl和NaOH都有腐蝕性,應避免它與皮膚和眼睛接觸,也不要入口。若有灑落或濺出,要立即用水沖洗15min,并告訴老師。
3、生物材料最好是一種植物材料,一種動物材料。
【問題探究】
一、問題思考
1、就實驗加入HCl或NaOH后的PH的變化來說,生物材料是更像自來水還是更像緩沖液?
2、分析緩沖液的PH變化情況為什么與自來水的不同。
3、嘗試對生物材料維持PH穩定的機制進行解釋。
二、探究創新
1、通過“生物體維持PH穩定機制”的實驗探討,你認為生物體內環境中其它環境(如血糖、溫度、H2O、無機鹽等)是否也可以維持穩態?
2、內環境的穩態會不會失調?什么情況下會出現失調?
實驗二模型建構建立血糖調節的模型
【實驗原理】
胰島素和胰高糖素的生理功能分別是:胰島素能組織細胞的加速攝取,利用和儲存葡萄糖,從而使,胰高血糖素能促進,并促進,從而使。生物體中依靠這種作用的激素共同維持血糖的平衡。
【目的要求】
讓學生通過模擬活動充分掌握和理解在不同情況下,兩種激素應如何起作用共同控制血糖的平衡。增強學生交流和判斷思考能力。
【實驗過程】
一、材料用具
15張“糖卡”正面寫上“每1L血液中的0.1g葡萄糖”,背面寫上“糖元”,2張胰島素卡2張胰高血糖素。
二、方法步驟
1、模擬吃飯后的反應甲將2張“糖卡”放到桌子上,使血糖濃度,此時由拿出張卡使甲的2張“糖卡”由背翻到面,血糖濃度維持平衡。
2、模擬運動時的反應甲從桌子上拿走了1張正面朝下的“糖卡”,使血糖濃度,此時由xx拿出張卡,使的1張“糖卡”由面翻到面,血糖濃度維持平衡。
三、實驗結論
當生物體內血糖濃度升高時,能血糖濃度;當血糖濃度下降時,能血糖濃度。因此,生物體中血糖濃度能。
四、實驗評價
與其他小組交流構建模型的過程和結果,相互借鑒,并就活動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討論。
【誤區警示】
1、應選用不同顏色的紙做“糖卡”,胰島素卡和胰高血糖素卡。
2、卡上字應醒目,方便活動操作。
3、各組應對此活動進行交流。
【問題探究】
一、問題思考
當血糖水平升高時,胰島是怎樣反應的?反應的`結果怎樣?當血糖水平降低時呢?
二、探究創新
當身體不能產生足夠的胰島素時,將會發生什么情況?
實驗三探究:
探索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
【目的要求】
1、進一步學會探究性實驗的一般方法和步驟,培養科學探究能力,提高創新思維能力。
2、學會用探究的實驗方法來研究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
3、理解適宜濃度的生長素可以促進生根,體會科學理論在應用到生產實踐的過程中,往往也有許多要探索的問題。
4、通過小組之間分工合作,培養協作精神。
【方案設計】
一、提出問題:
不同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是多少呢?
二、作出假設:
濃度的可以使插條基部的薄壁組織細胞恢復分裂能力,產生愈傷組織,長出。
三、設計實驗:
選擇生長素類似物——配制生長素類似物母液——設置生長素類似物的濃度梯度——制作插條——分組處理插條
——進行實驗——觀察記錄——分析實驗結果,得出結論。
配制生長素類似物母液:5mg/ml(用蒸餾水配制,加少許無水乙醇以促進溶解)插條處理方法:浸泡法或沾蘸法
【實驗過程】
一、材料用具:
當地主要綠化樹種或花卉(如:月季、楊、加拿大楊等)生長旺盛的一年生枝條,或小組想要研究的其他植物的枝條。蒸餾水、天平、量筒、容量瓶、滴管、試劑瓶、燒杯、玻璃棒、礦泉水瓶。
常用的生長素類似物:α—萘乙酸(NAA)、2,4-D、IPA、IBA和生根粉等,可選其中的一種;所用藥品包裝說明上所列舉的其他材料。
二、方法步驟:
設置生長素類似物的濃度梯度:用容量瓶將生長素類似物母液分別配成濃度為的溶液,分別放入礦泉水瓶中,深約。再取一礦泉水瓶,加入等量的清水,作為,及時貼上相應標簽。
制作插條:將準備好的枝條剪成長約的插條,插條的形態學上端為面,下端要削成面,這樣在扦插后可;每一枝條留3~4個芽,所選枝條的條件應。溶液的礦泉水瓶中,處理幾小時至一天。
進行實驗:設置個相同的水培裝置,加入等量的完全營養液,在相同的外界條件下,分別培養經不同濃度生長素類似物及清水處理過的插條,注意保持溫度為。三.觀察現象:
定期觀察每組實驗材料的生根狀況,并記錄結果。(濃度:xxmg/ml;時間:xx天)
分組處理:將制作好的插條,分成組(每組不少于3個枝條),分別將其基部浸泡在盛有清水和濃度為
四、實驗結論:
經過天觀察,用濃度為處理過的插條生根最早,生根數最多,所以對于植物來說,促進插條生根的這種生長素類似物的最適濃度是。
五、實驗評價:
實驗結果與你預期的結果一致嗎?你做出的假設是否得到了確認?
【誤區警示】
在本實驗中,生長素類似物的功能與其促進根生長的功能是一回事嗎?在本實驗中,若在適宜濃度范圍內不能生出不定根,請分析可能的原因?
【問題探究】
一、問題思考:
你們小組提前做本探究活動的預實驗了嗎?預實驗的作用有哪些?你們小組認為在施用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時,要考慮的因素有哪些?
二、探究創新:
就此次探究活動,你們小組還能作進一步的探究嗎?你有沒有一些改進此探究活動的措施?
實驗四用樣方法調查草地中雙子葉植物的種群密度
【實驗目標】
初步學會用樣方法調查雙子葉植物種群密度;幫助學生發展科學探究的能力;
通過親身調查周邊植物,幫助學生更進一步認識自然,培養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情操。
【實驗原理】
樣方法是指在被調查種群的生存環境中,隨機選取若干個樣方,計數每個樣方內的個體數,計算每個樣方內的平均個體數,然后將其平均數推廣,來估計種群整體。我們需要根據不同形狀的調查地段選擇相應的取樣方法。常用的取樣方法有一下幾種:五點取樣法,樣方的形狀可以是方形的、長方形的、條帶狀的或圓形的,但樣方必須具有良好的代表性,這可以通過隨機取樣來保證。
等距取樣法:當調查的地段為長條形時,可用等距取樣法。先將調查地段按縱向分成若干等份,由抽樣比率決定樣方之間的距離或間隔,然后按這一相等的距離或間隔抽取樣方的方法,叫做等距取樣法。長條形的總體為100m長,如果要等距抽取10個樣方,那么抽樣的比率為1/10,抽樣距離為10m。然后可再按需要在每10m的前1m內進行取樣,樣方大小要求一致。
五點取樣法:當調查地段為方形時,可以按梅花形取五個樣方:先做該地段的兩條對角線,在兩條對角線的交點確定一個樣方的中心,在每條對角線上距邊角1/4對角線長處,各確定一個樣方的中心,共五個樣方。樣方面積一般為1m2,如果該種群的密度較小,樣方面積可適當擴大。
【材料用具】
卷尺、尼龍繩、木楔、鋼筆、記錄本、植物分類圖鑒
【實驗準備】
調查前教師先進行實地考察,找出比較典型的地塊。選擇學生比較熟悉、容易識別而且分布比較均勻的雙子葉植物作為調查對象,這樣有利于數據的分析、比較。像一年蓬這類單株生長特征明顯的雙子葉植物,就是很理想的調查對象。教師事先對該地塊進行種群密度取樣調查,并可采集好有關植物并制作成標本,使學生掌握好調查對象的形態特征。如果遇上樣方邊界的壓線個體,按左上原則處理,壓線個體出于線的左側或上方,則計入樣方內。
【方法步驟】
確定調查對象。選取樣方(等距取樣法)。先將調查總體分為若干等分,有抽樣比率決定距離或間隔,然后按這一距離或間隔抽取樣方,學生對照植物分類圖鑒掌握調查對象的形態特征。計數(附種群調查記錄表)計算種群密度。
【結果分析】
計算種群密度以所有樣方內該種群算術平均數作為該種群的種群密度。該算術平均值即為調查區域該種群的種群密度估計值。應結合調查區域相關情況對該估計值做出生物學解釋。
【注意事項】
選取地勢開闊、平坦、植被茂盛的地點作為調查地點,如校園草地、公園、田埂等都是比較理想的地點。注意避免有深水、陡坡、毒蟲等有安全隱患的地點;根據調查對象劃定調查地段的大小。調查地段應大小適中,面積過大則費時費力,面積過小則失去調查意義;地段形狀可以是規則或者不規則,地段邊界按植被分布或地理邊界劃定;選取樣方的個數根據地段總面積而定,地段較大的,樣方數可相對多些;
實驗五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
【目的要求】
1、通過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嘗試建構種群增長的數學模型。
2、培養科學探究能力,學會探究實驗的一般步驟。
3、通過小組間的分工合作,培養協作精神。
【方案設計】
一、提出問題
培養一種酵母菌種群的數量是怎樣隨時間變化的?
二、猜想假設
酵母菌種群的數量隨時間呈xxx型增長變化。
三、設計實驗
①全班同學分成甲、乙、丙等若干實驗組。
②分別用等量培養液,在相同適宜環境中培養等量酵母菌。
③每天用血球計數板,采用抽樣檢測的方法計數一個小方格內的酵母菌數量并作記錄,連續7天。
④7天后,各組向全班匯報本小組7天的數據,算出每一天數據的全班平均值,根據平均值畫出酵母菌種群數量的增長曲長。
【實驗過程】
一、材料用具:
究所需要的菌種和無菌馬鈴薯培養液或肉湯培養液、試管、血球計數板(2mm×2mm×0.1mm方格)、滴管、顯微鏡等。
二、方法步驟、記錄
1、取相同試管若干支,分別加入5ml肉湯培養液,塞上棉塞。
2、用高壓鍋進行xxx滅菌后冷卻至室溫,標記甲、乙、丙等。
3、將酵母菌母液分別加入試管各5ml,搖勻后用xx計數起始酵母液個數,做好記錄。
4、將各試管送進恒溫箱,xx℃下培養7天。
三、現象觀察
每天同一時間,各組取出本組的試管,用血球計數板計數酵母菌個數,并作記錄,連續觀察7天。
四、實驗結論
1、根據表格平均值作出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7天中的變化曲線。
2、培養液酵母菌種群數量隨時間呈xx型增長變化。五、實驗評價
用你所在小組的記錄數值所描種群數量的變化曲線與平均值作出的曲線相比相似程度怎樣?試作出解釋。
【誤區警示】
1、操作過程中要建立“有菌”的觀念,不能隨意談笑。
2、以防培養液帶上雜菌與酵母菌形成xx關系,抑制酵母菌培養。從試管中吸出培養液進行計數時,應將試管xx
高二生物教案設計2
一、教學目標
本節是第3章《植物的激素調節》中繼生長素的發現之后,闡述生長素作用以及應用的關鍵一節。在知識方面,學生已知道什么是植物激素,理解了植物發生向光性的原因以及生長素的產生、極性運輸和分布的特點。在此基礎上,本節的知識方面的教學目標是學生能概述生長素的生理作用。
本節的能力目標集中在“探索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的探究活動中。此項探究活動不僅是學習內容的延續,還可以讓學生通過探究活動,嘗試探索如何將科學發現在生產實踐中進行應用,并領悟做預實驗的意義。
二、教學實施的程序
學生活動
教師的組織和引導
教學意圖
觀察“問題探討”中的曲線圖,并思考其中的問題。
分析教材提供的圖片和文字信息,以及教師提供的資料,并進行討論和交流。
對照教材圖3-7,體會生長素類似物的作用。
觀察預實驗的操作。
接受探究實驗活動的培訓,如實驗材料的選擇,實驗用具的注意事項。
組成小組,成員間分工協作,設計探究實驗的初步方案,提交給教師。
進入實驗室,以小組為單位選擇藥品,制作實驗裝置,接受教師檢查。
小組內交流實驗方法和過程,進行操作。
將實驗裝置帶到教室、家庭或自選場所。注意安全和實驗裝置的完整。
圖形引導,以問題入手,探究“嵌入”,引導學生理性思考。
利用多種資料,提供應用的實例,幫學生理清應用原理。
利用2,4-d對黃瓜幼苗生長的影響,激發探究2,4-d等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扦插枝條生根的最適濃度的興趣。
演示預實驗。
進行本探究實驗主要方面的培訓,如扦插枝條、沙土篩洗與消毒、扦插枝條制作等。
用提前錄制的.預實驗的主要過程錄像,演示探究實驗的關鍵步驟。
對學生提出的初步方案給予適當的指導。
教師對每一個小組探究實驗方案做到心中有數,巡回指導。
提供必要的時間和空間,提醒學生注意學會傾聽和吸納別人的意見;指出探究實驗注意事項,特別是水分要充足,溫度范圍保持在25~30℃。
指定小組負責人觀察記錄實驗現象。
訓練高中學生讀懂模式圖、示意圖和圖解的能力;從圖解發現生長素作用的兩重性。
培養利用現代化學習手段進行快捷、高效學習的意識,學會資源共享,欣賞他人,提高自己。
教師領引,減少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的消耗。
使學生減少盲目性,樹立自信,學習借鑒他人的探究經驗和方法,以實際行動啟發學生要善于資源共享。
及時了解各小組情況,確認差異,及時糾正錯誤,激勵參與,注重過程評價。
遵循探究實驗的過程性規律,讓學生體驗科學實驗的成果都不是容易獲得的,耐心是重要的。
大約一周后
小組成員各自整理探究實驗記錄,繪制不同的表格或曲線圖,完成探究實驗報告。 自愿進行進一步探究活動,提出探究實驗方案。
了解學生探究實驗總體情況,組織學生之間進行探究實驗結果的交流,即“分析實驗結果,得出實驗結論”、“表達與交流”。
提出進一步探究活動的建議,提供進一步探究的適當實驗指導和實驗條件。
讓學生獲得科學探究活動的經驗,初步確立嚴謹的作風。學會分享成功的快樂,或敢于面對失敗,積極分析原因,尊重客觀事實。
三、其他問題及對策
1、本節的探究活動“探索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是教學的難點。突破難點的方法之一是,教師一定要親自做“預實驗”,并在“預實驗”過程中,收集相關的錄像、照片等資料。
2、由于本探究活動需要一周時間,因此教師要提前做好教學的整體設計。
高二生物教案設計3
教學目標:
1、從提高民族素質和提高公民應有的生物學素養的高度,來初步理解學習高中生物課的意義。通過精選的事例,使學生對學習生物課懷有親切的需求感。
2、在初中學習生物課的基礎上,通過討論,初步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及這些特征構成了高中生物課的主線。
3、通過生物科學微觀和宏觀兩方面的迅速發展以及生物科學和現代技術的結合,由此對人類的生存發展的重要意義有初步的認識。
4、要使學生了解學習過程應主要以探究、討論為主,要重視實驗,通過生物課的學習培養多方面的能力。總之,要以主動的態度來參與學習過程。
重點、難點分析
1、緒論課只是一個開場白,不要有過高的期望值,有些教師甚至認為緒論至少要講兩節課,甚或三節課,這是不必要的,對于正確的情意、態度的建立,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但是,開場白也是重要的,除了要達到前述多方面的教學目標外,還因為師生第一次接觸,是共同學習的開始,要創設共同學習的良好氛圍,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也要適當展示教師自身良好的生物學素養和教育素養,因此仍須精心準備和設計。
2、內容和重點是教學目標的2和3,即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學習生物學的意義。對于生物學教師來說,教材所述內容并不難,學生掌握也不會有多大困難。所需注意的是:
(1)生物的基本特征,所列甚多,但從物質運動形式之一的生命運動的特征來說,兩點最重要,即由新陳代謝所表達的生命系統的開放性和穩態,以及由繁殖、遺傳、變異所表達的連續性和信息流。前者稱之謂自我更新,后者稱之謂自我復制。教師應以最通俗的語言和事例,予以適當的概括提高。
(2)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學習生物學的意義,因為是內容的重點所在,更不可取灌輸的方法,一定要由學生參與討論,由他們舉例、分析和概括。教師要善于營造一種氛圍,善于組織和調動學生參與討論,全班或小組進行都可以,還要善于傾聽學生的不同意見,創造性的見解應鼓勵,不正確的見解,也要予以引導。如果能有這樣一個好開端,以后的課就好辦了。
(3)學習生物學的`意義,教材列舉很多,也不是都要講的,學生(www.)可以自學,以后各章節教學時,有的是機會。建議從微觀和宏觀兩方面來舉例闡發即可。例如微觀方面可介紹人類基因組計劃及其重大的實踐意義;例如宏觀方面可介紹全球生態環境面臨的挑戰。也可以結合地區特點舉相關的例子來說明,這可以更方便調動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
(4)關于教育目標1和4,并不是可以通過傳統的條分縷析的講解來完成的,甚至不要出現板書的標題。因為,它基本上屬于情意、態度、價值觀的范疇,應該貫徹于教學目標2和3的過程中實現,即在探究討論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學習生物學的意義的過程中,學生的體會以及對教師的點撥的感受和領悟。對于那些應試教育影響還很深的地區和學校,則需要有針對性地多講幾句。即學習生物課是提高生物學素養的需要,與高考是否開考沒有直接關系,而是現代公民必需具備的科學素養。學習過程的主動參與和實驗、實踐能力的鍛煉,則不僅影響學習的成績,更是提高未來社會公民社會適應性的需要。
教學過程設計:
一、本課題的參考課時為:
一課時。
二、教學思路:
鑒于學校、教師、學生的情況不同,教學過程的設計和組織實施也有不同的模式。以下僅舉兩種常用的模式供參考。
1、設題——分組討論——代表發言——教師總結的模式。
例如可設計如下的問題分別由5個小組(每組10人)討論,即每組1題。
(1)把人、蛙、小麥、細菌(或其他生物)都歸屬于生物?說說你的見解?看誰的見解更接近于科學的表述?
(2)一塊巖石和一頭牛,科學地說,兩者有哪些本質的區別?
(3)就我們身邊發生的事來說明學習生物學對解決有關問題的意義。
(4)當代世界人類生存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其中和生物學的研究和發展有關的有哪些?
(5)你認為學好生物課在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上應有怎樣的改進?
代表發言,應限定時間,目的不完全是要有正確的答案,還要學會和人交流。
教師的總結,重在吸取學生發言中的精華,重在表揚,適當補充和校正,引導學生課后閱讀教科書。
2、教師引導啟發,全班參與探究的模式。這一模式比較傳統,掌握起來,比較容易,提請注意以下各點:
(1)選好切入點。例如可以從教科書的封面相片——青海湖鳥島開始。認識圖中的鳥及介紹圖中沒有表示的鳥,介紹鳥島的自然環境及其變遷,指出生物多樣化及其生存環境的保護是生物學研究的重要范疇,由此進入什么是生物學的緒論內容。還可以從身邊發生的與生物學有關的重大事件切入。如1998年我國長江流域遭受特大的洪災,其原因中哪些和生物學有關?如1999年,取締非法組織研究會,其謬論之一:“不吃藥,就能治病”是怎樣違反了生物科學原理?因此,提高全民族的科學素養,包括生物學素養有極端重要性。如當地的城市環境污染、水資源污染、作物病蟲害的大發生、耕作技術改革的重大舉措,都可以作為切入點。乃至比利時的二惡英污染禽畜產品、英國的瘋牛病和人的克—雅氏病等等有國際影響的與生物學有關的大事都是可選用的切入點。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把生物科學和人類的生存發展拉近距離,體會學好生物科學的重要意義。
(2)生物的基本特征可引導學生逐一列舉,但需要求學生能舉例說明,避免背誦。教師要分析諸特征的關系,指出生命運動最本質的特征。
(3)當代生物科學發展的狀況及對人類生存發展的關系,也要讓學生充分表達意見,這不僅因為學生有初中學習的基礎,還因為學生通過各種傳媒有廣泛的了解,教師也可借此機會了解哪些學生對生物學的愛好較深及知識面較寬。
高二生物教案設計4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說出人和動物體主要的激素。
辨析因激素異常引起的病變。
2、能力目標
描述反饋調節機理。
探討動物激素的相互作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感恩生活。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反饋調節機理和血糖平衡的調節。
2、教學難點:激素調節的實例分析。
三、教學策略
1、充分調動學生的知識經驗
本節內容學生在初中生物課中已經學過,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知識經驗,在此基礎之上建立新的'知識。例如讓學生說出人和動物體的主要激素及作用,辨析幻燈片上因激素異常引起的病變。
2、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量創設學生活動的機會,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只是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必要的指導和知識鋪墊。激素間的相互作用時,學生分成二小組交流,進行知識的比較與歸納,然后再派代表全班匯報。
3、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
本節內容與社會和個人生活密切相關。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與社會和個人生活相結合。這種結合一方面可體現以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作為背景,分析挖掘這些問題中包含的科學知識;另一方面體現在運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解決社會生活中的問題。如懷特博士的病例分析,寒冷刺激時機體作出的反應分析,與新教材理念相符合。
【高二生物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高二生物《植物的激素調節》教案設計05-06
細胞生物教案設計05-05
透鏡的生物教案設計05-05
周圍的生物-教案設計05-05
高二《勸學》教案設計04-27
高二《漁父》的教案設計05-01
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教案設計05-06
人體的免疫防線生物教案設計05-05
開花和傳粉的生物教案設計05-04
《生物繁殖新技術》教案設計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