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15篇【優選】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了解認識不同材質的杯子,并滲透環保知識。
2、引起幼兒的探究欲望,鼓勵幼兒動手操作。
3、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及創造能力。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5、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難點:
認識不同材質的杯子,滲透環保知識。
教學準備:
各種杯子、彩色面泥、托盤教學
理論依據:
孩子們的科學探究應從身邊的事物開始,引導孩子們關注周圍生活和環境中常見的事物,發現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保持孩子們的好奇心。《綱要》指出:科學活動要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并有初步的環保意識。因此,教師要時刻關注幼兒的行為,善于發現感興趣的事物中隱含的教育價值,抓住教育的契機,為幼兒的探究活動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材料,創造寬松的探究環境。杯子就是幼兒日常生活中較熟悉的物品,平時孩子們雖然都認識杯子,使用的也比較頻繁,但大多數幼兒對杯子外部特征、及功能并不了解。為了讓幼兒運用多種感官認識不同材質的杯子,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我設計了此次活動。
教學過程:
一、欣賞杯子師出示杯子:這是什么?它們是什么樣子的?用什么做的?
二、引導幼兒自由探究、觀察,通過看、說對不同的杯子
初步感知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許多的杯子寶寶,看一看,你最喜歡哪一種(掀去蓋布,幼兒充分觀察)請你們跟你旁邊的好朋友輕輕地說一說(幼兒交流)
2、請個別幼兒說一說你最喜歡哪一個杯子。
通過比較認識杯子并給杯子分類包括外表、花紋、大小、質地、高矮等多次出示不同的兩個杯子讓幼兒比較他們有什么不一樣?包括外表、花紋、大小、質地、高矮等幼兒給杯子分類。
(教師巡回指導,個別提問:你是怎么分的?)
小結:這些杯子都不一樣,有的杯子高,有的杯子矮;有的杯子有把子,有的杯子沒有把子;有的杯子是綠色,有的杯子是紅色;有的杯子是塑料的',有的杯子是玻璃的;有的杯子是陶瓷的,有的杯子是搪瓷的玻璃杯、瓷杯容易碎,搪瓷杯容易脫落,所以我們要輕輕拿、輕輕放。
三、介紹幾種特殊的杯子、認識一次性紙杯和一次性塑料杯(出示一次性紙杯和塑料杯)
1、提問:一次性杯子有什么好處呢方便、衛生,你覺得用紙杯和塑料杯哪個更好為什么?(請個別幼兒說)分析紙杯與塑料杯對環境的影響。
2、師:是不是用所有的一次性杯子都很衛生呢?
引導幼兒說出塑料杯會造成二次污染,而紙杯卻可以再次利用。讓幼兒知道要利用對人類環境有利的物品,要學會保護環境。請小朋友看看這個杯子下面有一條長長的線,還有插孔,這是什么杯子呢>(電熱杯)
3、師演示用電熱杯燒水。
4、認識保溫杯。(依次出示玻璃保溫杯、不銹鋼保溫杯,讓幼兒觀察)介紹:一種是玻璃保溫杯,它是由雙層玻璃構成的,雙層玻璃中間是真空的,熱水就不容易變冷了。還有一種是不銹鋼保溫杯,是由不銹鋼加上真空層做成的盛水的杯子,頂部有蓋子,真空絕熱層能使裝在里面的水延緩散熱,達到保溫的目的。
小結:杯子世界真奇妙,有這么多可愛好看的杯子。
四、想象和制作杯子今天請小朋友們來當聰明、能干的設計師,設計出你最喜歡的杯子。幼兒動手制作杯子。
1、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杯子。(怎么做的什么形狀、色彩有什么用處?)
2、展覽幼兒制作的杯子。教學評析本次活動主要是讓幼兒在觀察、探索、交流的基礎上認識不同材質的杯子,并了解相關的環保知識。
教學評析:
在整個活動中,教師始終用高昂的熱情調動幼兒的積極性,用開創性的語言啟發幼兒的創造性,充分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體現了《綱要》中尊重幼兒的理念。根據活動的需要,教師和幼兒共同搜集了多種不同的杯子,同時制作了大量可供幼兒動手操作的彩色面泥。在活動中,大部分幼兒能根據自己的觀察,來判斷杯子的不同,并能比較同種材質杯子的不同之處,提高了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在比較杯子時,教師讓幼兒在了解一次性紙杯和塑料杯的同時,知道了什么是白色垃圾,使他們樹立了良好的環保意識。最后,幼兒利用彩色面泥動手制作杯子,活動達到高潮,他們想象和制作出了多種多樣,色彩豐富的杯子,并在動手制作的過程中學會了分享和表達,體現了成功的愉悅。
活動反思:
1、活動內容的選擇貼近幼兒的實際生活。
2、活動內容是利用幼兒生活中想要探究的問題,生成了科學教育活動。
3、活動過程脈絡清晰,銜接較好,環環相扣,層層遞進。開始部分提出要求,直接導入;基本部分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各種感官,用“掂”“捏”“摸”“看”“想”一系列的動作,引導幼兒去發現去探索去思考;結尾部分鼓勵幼兒注意觀察生活,解決問題。幼兒在整個活動過程中都能積極主動愉快地參與,滿足了孩子“玩”的欲望,體現了《綱要》的“學中玩、玩中學”,孩子們在不斷探索的同時,發展了綜合能力,效果較好。
4、這個活動設計我在一次評級中用過,但由于面對的不是孩子而是評委,結果敗北。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2
活動目標
1.體驗味覺,增加味覺經驗
2.品嘗酸、甜、苦、辣、咸的不同味道。
3.學習相關漢字。
活動準備
1.食物:檸檬,香蕉,苦瓜,姜,咸梅。
2.酸、甜、苦、辣、咸漢字卡若干
活動過程
1.出示切成小塊的蘋果,引起幼兒品嘗興趣。
教師游戲口吻:喲!好吃的蘋果,誰想嘗嘗呀?
(請各別幼兒品嘗,并說出味道。)
2.品嘗:酸甜苦辣咸
(1)老師這里還有許多好吃的呢?誰想吃呀?
(2)請5名幼兒在臺前站好,教師分別讓他們品嘗不同味道的食品,
提示全體幼兒注意觀看他們的'表情。
(3)品嘗:檸檬,香蕉,苦瓜,姜,咸梅。
3.學習相關漢字。
(1)根據圖片認識漢字:酸 甜 苦 辣 咸
山楂(酸),糖(甜),苦瓜(苦),辣椒(辣),鹽(咸)。
(2)教師出示食物,讓幼兒找出相關味道的漢字。
4.幼兒操作游戲
幼兒兩人一組,一人說漢字,一人找出漢字卡片。
互換角色反復游戲。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3
活動目標
1.感知不銹鋼勺子凹凸面成像的不同及有趣,初步了解哈哈鏡影像變化的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運用。
2.嘗試用集體記錄、個體表述等方式交流操作的過程及結果,體驗動手探究的樂趣。
活動準備
人手一個不銹鋼的勺子;師幼玩過“照鏡子”的游戲(師:鏡子、鏡子在哪里?幼:鏡子、鏡子在這里。);PPT課件(漢字凹和凸、集體記錄表、交通安全轉角鏡等圖片)。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回憶已有經驗
1.師幼玩“照鏡子”的游戲
師:我們來玩照鏡子的游戲,我來照鏡子,你們就是我的小鏡子。(教師做出各種簡單肢體動作,幼兒鏡面模仿。)
2.啟發幼兒思考,表述已有經驗
師:你們玩得很好,照鏡子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那你平時照鏡子的時候有什么發現嗎?
3.根據幼兒回答,及時啟發和小結
師:鏡子里也有個你,你們倆哪里一樣?哪里不一樣?照鏡子的時候,離鏡子遠一些、近一些,照出的人像一樣嗎?
二、動手操作,探究哈哈鏡的秘密
1.幼兒初次探究,感受勺子哈哈鏡的有趣
師:今天老師沒有準備鏡子,而是準備了不銹鋼勺子。它們能當鏡子照嗎?請你們試一試,用這些勺子玩玩、照照,看看能發現什么。
2.集體交流操作中的發現,鼓勵幼兒清楚、大膽地表達
師:你發現了什么?請你用盡可能清楚的話說給大家聽。
3.結合PPT,介紹凹凸面的名稱
師:勺子的兩面一樣嗎?你們覺得它們分別叫什么名字呢?老師這里有兩個漢字朋友,看看它們能不能幫助我們。
師:這兩個字長得什么樣?這個字(凹)讀“aO”,它可以用來形容勺子的哪一面?這個字(凸)讀“tu”,它可以用來形容勺子的哪一面?(教師手指勺子的兩個面,幼兒說出名稱。)
4.集體猜想并記錄
師:知道了凸面和凹面,你們介紹自己的發現就能說得更清楚。凹面和凸面照出的人像一樣嗎?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在集體記錄表中貼上相應形態的人像(正立、變長等)。
5.幼兒再次操作探究,感知凹凸面成像的不同
師:凹面和凸面照出的人像到底是什么樣的呢?我們再去試一試,這次要仔細觀察,看看有什么新發現。
6.集體交流操作結果,教師隨機記錄
師:你又發現了什么?凹凸面照出的人像一樣嗎?有不同的意見嗎?
7.啟發幼兒進一步思考
師:勺子凹面照出的人像是倒立的,凸面照出的人像是正立的,凹凸兩面照出的人像都有些變形。為什么平時我們照普通的鏡子時,沒有這樣的現象呢?
師:普通的鏡子表面是平的,鏡子里的你沒有變樣子,可勺子的表面有凹有凸,照出的你就發生了有趣的變形。人們還特意制作了表面凹凸不平的鏡子,我們把它們叫做哈哈鏡。
三、觀察圖片,了解凹凸鏡在生活中的運用
1.出示道路安全轉角鏡,討論其用處。師:生活中,你見過這樣凸出來或者凹進去的鏡子嗎?在哪里見過?
師:老師有一雙愛發現的眼睛,看看我發現了什么。為什么人們要在地下車庫、馬路拐角、小區門口放上這個鏡子呢?看看它是什么樣的?猜猜有什么用?
2.小結。師:今天我們發現了勺子里藏著的哈哈鏡,還認識了道路安全轉角鏡。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有用的凸面鏡、凹面鏡,你想知道它們藏在哪兒,有什么用嗎?老師相信你們和我一樣,也有一雙愛觀察、愛發現的眼睛,所以,我把這個任務交給你們,相信你們很快就能找到答案。
活動點評
方景融老師每一次展示的活動都會給我驚喜,這一次也不例外,整個教學給我的感覺是“輕松”和“高效”。
一、“輕松”——以幼兒為主體的理念得到了充分體現
1.生活化。利用幼兒平時生活中已有的照鏡子經驗,讓幼兒對生活中經常接觸的勺子進行觀察探究,發現哈哈鏡的秘密,由此切身感受到科學就在身邊。
2.活動性。教學中所揭示的勺子凹凸面顯像的變形特點,都是通過幼兒自己的操作觀察發現的。同時,幼兒通過對記錄表中猜想與動手結果的比較,自己不斷獲得科學的.結論。
3.游戲性。教師引導幼兒用“玩”的心態對待科學學習,如“我們來玩一個照鏡子游戲”,“玩玩勺子,你們會有什么發現”,始終引導幼兒以積極的心態進行觀察、發現。
二、“高效”——以教師為主導的精神得到了恰當落實
1.提升性。本次教學在層層遞進的基礎上,不斷挑戰幼兒的思維高度,如每個環節都設置了高出幼兒原有發展水平的提問;教師介紹“道路安全轉角鏡”,讓幼兒了解還未接觸的知識;引導幼兒感受“凹凸”,給幼兒更加確切的概念支撐后面的探究表達等。這樣的教學能真正幫助幼兒提升認知經驗。
2.拓展性。當幼兒發現勺子里的本人變形后,教師有意識地用“如果你把勺子放得遠一些和近一些,又會有什么發現呢?”以此引導幼兒通過主動變化探究條件,發現不同的變形特點,拓展幼兒原本不會關注到的認知經驗。
3.持續性。在教學中,方老師不僅關注幼兒科學知識的獲得,更關注幼兒可持續學習與發展的奠基。如特別注重幼兒“愛觀察、愛發現”意識的培養;關注嚴謹科學態度的形成;尤其注意對幼兒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比較高質量地支持、引導和促進了幼兒的自主學習。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4
一、教師完整講述故事一遍
1、師提問:"小朋友們,現在是什么季節?"(冬天)
"今天冬姑娘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聽吧!"
2、教師完整講述故事
師提問:"小朋友們,這個故事里都有哪些小動物?"
"小貓和小狗它們在說什么?那么天上下的是什么?小朋友們你們說說看天上下的是什么呢?"
3、幼兒自由討論交流
二、出示故事掛圖,師講述故事。
1、在講到小花狗時,依次找到小花狗、小花貓、老母雞和小朋友并學說故事中的對話。
2、師重點解釋"慢慢地、漫天飛舞"。
3、出示下雪的flash,讓幼兒感受下雪時的情景。
三、請幼兒再次欣賞故事。
1、當出現角色時停下來讓幼兒進行模仿對話。
2、故事講完后,請幼兒想象飄落下來的`雪花還像什么?(碎紙片、棉花等)請幼兒用肢體語言表示雪花飄落時的樣子。
四、教師、幼兒分角色扮演對話。
1、教師旁白,請若干幼兒分角色扮演對話。
2、師評價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一年和半年、四季、十二個月之間的關系。
2.幼兒學習制作“年輪”的小書。
3.培養幼兒的專注力、秩序感、獨立性,體驗成功感。
活動準備
1.教具:四個季節的圓拼盤
2.幼兒用制作小書用具,畫紙,筆等。
趣味練習
活動過程
一、音樂活動導入
幼兒聽音樂走線,依次拿“坐墊”。
音樂停,幼兒按老師要求的方式--盤腿坐。
二、年輪的認識
1.告訴幼兒我們今天進行“年輪的認識”。
2.老師示范操作:
(1)老師取來一個圓告訴幼兒:“這是一年!”
提問:“那你們知道圓可以分成幾個半圓嗎?”
(分成兩個半圓),
教師:對了,可以分成兩個半圓,那一個半圓我們叫它為半年,那另一個呢?(也叫半年)
兩個半年合起來是一年。
(2)提問:那你們知道一年有幾個季節嗎?(有四個季節)
他們的名字叫什么呢?(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老師分別取來綠色的春天、紅色的夏天、金黃色的秋天、白色的冬天,并且把他們拼成一個圓
教師:你們看,這四個季節合起來變成了一個圓,(是一年)
(3)教師:那你能來試試擺嗎?(幼兒操作)
(4)教師:你們能告訴老師一年有幾個月嗎?”(12個月)
老師取來綠色的春天,上面寫著三月、四月、五月,幼兒認識。
用同樣的'方法介紹夏天、秋天、冬天,了解十二個月與一年的關系。
(5)請幼兒操作,老師并給幼兒復習一遍。
三、制作--年輪的小書
1.教師:有誰愿意跟老師來制作--年輪的小書?
2.幼兒自愿跟老師制作小書,其余幼兒自選工作。
3.老師記錄下幼兒的認識結果。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6
活動目標
1.了解蜜蜂、蜻蜓、蝴蝶等昆蟲基本特征和習性,知道它們都是昆蟲。
2.了解昆蟲和人們的關系,知道愛護益蟲,消滅害蟲。
活動準備
1.ppt課件:蜻蜓
2.課件:動畫片-蝴蝶
3.課件:正確找出昆蟲的名字
趣味練習
動畫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起話題
教師:小朋友,你知道那些昆蟲嗎?請你說一說。
你們想知道這些昆蟲更多的秘密嗎?
二、觀看動畫片:蝴蝶
1.動畫片中的昆蟲叫什么名字?(蝴蝶)
2.了解主要特征和生活習性
它們是什么樣子的?
頭上有什么?數一數有幾隊翅膀?有幾對腳?
蝴蝶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
三、ppt課件:蜻蜓
1.還知道哪些昆蟲?
2.觀看各種蜻蜓
蜻蜓長的什么樣子?
頭上有觸角、嘴和眼睛;胸部長著三對腳,背上一般長著兩隊翅膀;
腹部一節一節的兩側有氣孔,是呼吸用的。
3.蝴蝶和蜻蜓它們共同的名子叫什么?它們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這些蟲子有一個共同名字叫昆蟲。昆蟲的.身體分頭、胸、腹三部分。
有些昆蟲(如七星瓢蟲)有一對翅膀變硬了,還有些昆蟲只有一對翅膀(如蚊子。)
四、初步分辨益蟲、害蟲
1.你喜歡哪些昆蟲?不喜歡哪些昆蟲?為什么?
2.昆蟲里哪些是益蟲?哪些是害蟲?為什么?
3.蝴蝶是益蟲還是害蟲?為什么?
(蝴蝶在幼蟲時有吃嫩菜葉等害處,變成蝴蝶后有傳播花粉、可觀賞等益處)
4.ppt課件--了解蝗蟲
通過觀看了解,蝗蟲是危害莊家的害蟲。
五、討論怎樣對待昆蟲
1.我們該怎樣對待昆蟲里的益蟲和害蟲?
2.我們應該保護益蟲,不隨意捕捉和殺死益蟲。要注意環境衛生,不亂倒垃圾,
隨地大小便,不讓臟水積聚使害蟲無法生存等。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7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使幼兒初步感知簡單的磁場現象。激發幼兒對科學探索的興趣。
2.了解指南針的作用,學會制作簡易的指南針。
活動準備
1.電視機、實物投影器、彩色圖片、錄音機、故事磁帶、小舞臺一個、磁性教具、跳舞的小人。
2.每個幼兒兩塊條形磁鐵(其中一塊系有毛線繩)和兩塊環形磁鐵、指南針若干、大頭針若干、系有細線繩的縫衣針每人一根。
活動過程
1.以大頭針移動,向后引出磁鐵,激發孩子玩磁鐵的欲望。
2.幼兒自由玩磁鐵。
教師鼓勵孩子用多種方法玩:手拿一塊環形磁鐵推著另一塊環形磁鐵跑,一手提起帶繩的條形磁鐵和另一手拿的條形磁鐵相接近著玩,桌子上放一塊環形磁鐵和桌下緊隔桌板的磁 鐵相吸著玩。
3.請不同玩法的幼兒為大家演示,并說一說自己的發現。
4.教師總結:
每塊磁鐵都有兩個極:一個北極(N),一個南極(S)。北極常常涂紅色,南極涂藍色。磁鐵的同極相斥,異極相吸。
5.玩指南針。
在玩中讓孩子發現指南針的`指針具有磁性,會和磁鐵相互作用;并讓幼兒自己說出指南針的本領。
6、利用實物投影器看圖片、聽故事錄音《小紅帽找外婆》,了解指南針的作用。
7、教師指導幼兒制作指南針。
材料:一塊標有南、北兩極的磁鐵、一根縫衣針、一根細線。
制作指南針,首先要把縫衣針磁化。磁化過程是:將縫衣針的針尖在磁鐵的北極(N)沿同一方向磨擦二十次左右,然后用一根細線系在縫衣針中間,使它保持水平,針尖指向就是南方。
向幼兒進行安全教育:縫衣針的是尖的,小朋友一定要小心,不要扎著自己,也不要扎著別人了。
8.幼兒手持自己制作的指南針出教室,請其它班的小朋友欣賞自己制作的指南針。
9.活動結束。
附故事:小紅帽找外婆
小紅帽的外婆住在很遠很遠的南山。一天,媽媽讓小紅帽帶著禮物去看外婆。到外婆家要經過一片沙漠。小紅帽走著走著就迷路了,認不清到外婆家的方向了。一只駱駝走過來說:“你面朝太陽升起的方向,左邊是北方,右邊是南方。”小紅帽按照駱駝說的方法,順利地走出了沙漠。
小紅帽走進樹林,又認不清方向了。一只長頸鹿告訴她:“樹樁上有一圈圈的年輪,寬的年輪朝向南方。”小紅帽按照長頸鹿的方法走,走出了樹林。
小紅帽來到山腳下,她又迷路了,找不到去外婆家的方向了。這時,她碰到一位叔叔,叔叔送給小紅帽一枚指南針,并告訴她:“你按照指南針的指向走,就能找到外婆。”
小紅帽有了指南針,再也不迷路。在指南針的指引下,小紅帽很快地找到了外婆。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8
設計意圖
一次,我們班掛鏡子的釘子掉了,我就把鏡子隨手放在了窗臺上,中午的時候,從窗外透過的陽光照在鏡子上,在天花板上形成了一個光斑,這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他們爭先恐后的擠著看著說著,興致非常高。
光的反射可以說在我們生活中司空見慣,是我們身邊很熟悉的科學,也是幼兒非常感興趣的問題,選擇這個內容作為中班的活動,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體現了新《綱要》關于幼兒教育內容選擇的一個原則,即“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活動目標
1、了解光的反射現象,會改變鏡子的角度,讓光往不同的方向反射。
2、能用語言表述自己的探索過程和發現,體驗探索的樂趣。
3、知道生活中有些物品也能發射光。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已玩過“踩影子”的游戲。
2、物質準備:(1)每人一面平面鏡(大小形狀各異)。
(2)若干可以反光的物品,如:不銹鋼拉鏈、調羹、茶杯、臉盆、光盤、手表等各種表面光亮的金屬或玻璃物品。若干不能反光的物品,如:書、粗糙的石頭、衣服等。
(3)用即時貼剪出飛機、花、小鳥等鏤空圖案,并貼到部分鏡面上;水彩筆等。
3、時間安排:陽光燦爛的日子。
活動建議
(一)請配班老師持鏡子從戶外反射陽光到室內,鼓勵幼兒尋找亮光,引出活動主題。
根據需要可做以下提問:亮光是從哪兒來的?它是怎么進來的?
小結:亮光是從外面來的,是鏡子反射的太陽的.光。
(二)引導幼兒探索鏡子反光的現象。
1、請幼兒手持鏡子到戶外,自由探索如何將光反射進活動室。
2、引導幼兒交流討論:你是怎樣將太陽光反射到活動室的?并做一做。
請沒做成功的小朋友演示一下是如何做的,并找出不成功的原因。
小結:只有鏡面對著陽光才會反光,沒有陽光照在鏡子上就不能形成光斑。
3、請幼兒交流:在反射光的過程中,還有什么發現,如反射進活動室的光是怎樣的?它會不會移動?是怎樣移動的?你能把光照在你想照的地方嗎?你是怎樣做的?
小結:反射的光大小形狀是不一樣的,改變鏡子的角度,光會來回移動,它的方向也變了。
4、請幼兒再次操作,并相互交流經驗。
(三)引導幼兒探索還有哪些東西能反射光?
1、鼓勵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說一說,還有什么東西也可以象鏡子一樣在太陽光下能反射光?
2、請幼兒選擇提供的其他材料,自由探索哪些東西也能反射光?
3、鼓勵幼兒探索這些反射出的光有什么不同?
小結:能反射光的東西都是亮亮的,都能照見人;亮度強的物體,反射的光的亮度也強;小的東西反射出的光也小;不銹鋼茶杯、臉盆反射的光是一圈一圈的;有圖案或文字的鏡子反射出的光也有圖案或文字...
(四)玩游戲“捕光捉影”。
1、出示帖有飛機鏤空圖案的鏡子,讓幼兒猜猜會反射出什么。
2、教師介紹游戲玩法:兩人一組,一幼兒手持飛機鏤空圖案的鏡子,用鏡子反射到墻面上的光追逐、“轟炸”另一幼兒用平面鏡反射到墻面上的光,覆蓋一次得1分,幾分鐘后幼兒互換鏡子,游戲繼續進行,覆蓋次數多的為勝。
3、師幼一起玩游戲“捕光捉影”。
活動延伸
1、將手電筒、各種鏡子投放到發現區,鼓勵幼兒繼續探索光的反射現象。
2、家長、教師等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觀察、收集其他可以反射光的物品,了解生活中或自然界里光的反射現象。
活動反思
這是在日常生活中捕捉教育契機,發現隱含的教育價值隨即生成的活動,由于是幼兒感興趣的話題,再加上整個活動過程充分讓幼兒動手、動腦、動嘴,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非常高,活動效果很好,圓滿的完成了活動目標。
整個活動,教師為幼兒創造了寬松的環境,提供了豐富可操作的材料,鼓勵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各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在幼兒探索的過程中,支持、鼓勵他們大膽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幼兒成為活動的主人,教師只是不斷的拋出問題,如“亮光是從哪里來的?你是怎樣將太陽光反射到活動室的?為什么有些小朋友沒有把光反射到活動室” “反射進活動室的光是怎樣的?他會不會移動?是怎樣移動的?”“你能把光照在你想照的地方嗎?你是怎樣做的?”“還有哪些東西也能反射光”“這些反射出的光有什么不同”……引導幼兒一步步深入地探究光的反射現象。幼兒在與材料、與同伴、與老師互動的過程中習得新的知識經驗,增強了同伴之間的合作能力,體驗了探索的快樂。
一節活動暫時結束,但幼兒的探索欲望卻并未就此結束,而是剛剛開始,于是把幼兒的探索活動有效的延伸到發現區和日常生活中,讓幼兒知道除了太陽光,還有其他很多光源也可以形成光的反射,還有很多物品也可以反射光。
整個活動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1、活動目標建立在了了解中班幼兒現狀的基礎之上。2、活動內容為幼兒提供了有益的學習經驗,并符合其發展需要,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3、教育方法、策略調動起了幼兒自主學習的積極性。4、活動過程體現了“幼兒是活動的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引導幼兒主動有效的學習”,活動過程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9
活動目標
1、具有反對使用一次性筷子的態度。
2、了解一次性筷子對環境造成的嚴重危害。
3、爭當“環保小衛士”,杜絕使用一次性筷子。
4、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重點難點
重點:反對使用一次性筷子。
難點:了解一次性筷子對環境造成的危害。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課前豐富過有關沙塵暴、洪水等知識。
物質準備:錄像機、錄象帶;情境表演排練。
活動過程
一、情境表演引出課題。
1、幼兒觀看情境表演:
幾棵“樹”在對話,一棵“樹”說:“為什么我們的同伴越來越少了,它們去哪兒了?”另一棵“樹”說:“你不知道嗎?它們都被運去做一次性筷子了。”再一棵“樹”說:“說不定我們也會被運走呢。啊!不好,沙塵暴來了!”說著“沙塵暴”就吹了過來,幾棵“樹”手拉手被吹得東倒西歪:“我們的力量太少了,快支持不住了。”“樹”被吹散了,倒下了。“沙塵暴”哈哈大笑。
2、提問:剛才發生了什么事?樹為什么越來越少了?樹少了會怎么樣?
二、了解一次性筷子的使用情況
1、放錄像
鏡頭①伐木工人在砍伐樹木,生產一次性筷子的工廠用木材加工筷子。
鏡頭②在餐廳的桌上擺著很多的一次性筷子,進餐的人用完了就扔,扔得滿地都是。
2、提問:
①一次性筷子是怎么來的?
②你們使用過一次性筷子嗎?
③日本為什么不生產一次性筷子?
三、認識一次性筷子對環境的危害
1、討論:使用一次性筷子對環境有什么影響?為什么?
2、樹木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幫助?
四、爭當“環保小衛士”告別一次性筷子
1、討論:如何減少使用一次性筷子?
2、鼓勵幼兒爭當“環保小衛士”堅決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延伸活動
自己堅決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向父母及周圍的人宣傳一次性筷子對環境造成的危害;勸阻周圍的人使用一次性筷子。
活動評析
一、設計意圖
一次性筷子是幼兒日常生活中較熟悉的物品,但中班幼兒很少會主動把一次性筷子和環境保護聯系起來。本課題的重點在于讓幼兒正確認識到一次性筷子對環境造成的危害,鼓勵幼兒從自身做起,進而影響家長及周圍的人,杜絕使用一次性筷子。
另外,對大范圍使用一次性筷子的情況,幼兒也是不了解的。于是,教師運用了直觀而形象的情境表演和錄像形式,并通過討論,強化幼兒的.認識,旨在讓幼兒真正了解一次性筷子與環境之間的關系,讓幼兒從小樹立保護森林的意識,對破壞環境表示憤怒和討厭。
二、效果分析
此活動一開始就利用情境表演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了解到樹木的重要性,并通過錄像了解到樹木減少的原因。情境表演和錄像,直觀形象,比教師口頭講授的效果好得多,因而幼兒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本活動穿插了多次討論,每一個幼兒都熱烈地參與了討論活動,充分體現了幼兒活動的主動性。孩子在討論中喊出了“堅決不使用一次筷子”的口號,說明環境保護意識已經在孩子心中生根發芽。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10
活動目標:
1、通過認識油燈、蠟燭、煤油燈、電燈,了解燈的簡單演變過程,知道電燈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義。
2、通過觀察對比,簡單了解各種燈所存在的缺點,培養幼兒思維的批判性。
3、讓幼兒體驗和使用照明工具,感受光明帶來的幸福感。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5、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布置一個山洞;油燈、煤油燈、臺燈各1"2盞;小兔頭飾一個;風爺爺頭飾;錄音機、磁帶、電話機、圖片一張;手電筒、礦燈、蠟燭許多;絨毛玩具每人一個。
活動過程:
(一)引題,幼兒感受黑暗。
請幼兒說說自己的感受,提問:怎樣才能在黑暗的地方看清東西?
(二)認識油燈、蠟燭、煤油燈、電燈、簡單了解其缺點和優點。
1、教師以游戲的形式,向幼兒逐一介紹各種燈,并請幼兒觀察。
2、幼兒操作:給四種燈排列前后發明使用的順序。
3、教師向幼兒講述正確的排列順序。
(三)引出手電筒和礦燈。
1、游戲《小雞找蛋》,引出手電筒帶來的方便。
2、游戲《小熊家停電了》,引出礦燈帶來的'方便。
3、教師小結:針對電燈的缺點,人們發明了手電筒和礦燈。
(四)體驗活動:游戲《營救行動》
教師布置一個山洞,讓幼兒自己選一種照明工具,想辦法照亮后,去山洞營救動物和娃娃。
(五)結束活動
集體舞《兔子舞》。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為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11
活動目標:
1、認識幾中常見蔬菜,知道名稱。
2、觀察各種蔬菜,了解其外形特征,知道蔬菜含有豐富的營養。
3、樂意將自己帶來的蔬菜向同伴介紹,體驗與同伴交流分享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2、幼兒每人從家里帶一棵菜,教師也準備一些蔬菜。
3、照相機一部。
活動過程:
1、交流自己帶來的蔬菜。
教師:今天,我們班上將舉行一個蔬菜聯歡會,有哪些蔬菜來參加聯歡會了?
教師將幼兒帶來的蔬菜放在所在小組的桌子上,請幼兒觀察自己帶來的蔬菜,并向同伴介紹自己帶來的蔬菜的名稱以及外形特征。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交流,豐富幼兒的'蔬菜經驗,培養幼兒大膽地在集體面前表達的能力。
2、教師引導幼兒打開幼兒用書,了解蔬菜的主要特征。
(1)看圖說說:圖中有哪些蔬菜?這些蔬菜是什么樣子、什么顏色的?鼓勵幼兒讀一讀旁邊的漢字。
(2)啟發幼兒想一想,你還吃過哪些蔬菜?你還知道哪些蔬菜?這些菜是什么樣子的?
活動中第二個環節讓幼兒看圖片我換為看電腦上的蔬菜圖片。最后一個環節在電腦上展示蔬菜沙拉圖片。
活動反思:
這一課主要引導學生觀察認識蔬菜的形狀和顏色,并利用其特點加以自由聯想,拼拼湊湊,創造出奇妙的新形象。這個內容題材新穎,形式活潑,既訓練孩子的視覺能力,又鍛煉其表現能力和創作能力,激發其創作欲望,多種方法容為一體,綜合運用。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12
活動目標:
1、了解幾種檢查食物變質的簡單方法。
2、認識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知道它們是檢驗食品衛生合格的標準之一。
活動準備:
變味的食品,食物包裝袋,幼兒用書,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一、變質的食品。
1、出示掛圖:小朋友猜猜這些圖上都是什么呢?
2、出示面包、橘子變質前的圖片進行對照:這些橘子和面包有什么不同呢?
3、出示有怪味的變質食品:請你們聞一聞有什么味道?這些已經發霉、有怪味的食物還能不能吃了呢?
4、教師小結:有怪味或看起來和原先不一樣的、發霉的食物都不能吃。
二、食物變壞的原因。
1、你見過哪些變壞的食物?為什么這些食物會變成這樣?
2、小結:因為存放的時間長了,食物中的'原料發生了變化。
三、了解食物變壞的幾種方法。
1、怎樣辨別食物是否變壞?引導幼兒從食物的顏色、氣味、軟硬等幾方面來鑒別。
2、出示食品包裝袋,引導幼兒觀察上面的數字,介紹食品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的含義。教育幼兒過了保持期的食物不能吃。(我們能在每個包裝袋上看到一些數字和漢字,它是向人們介紹這個食品是什么時間生產的,這是生產日期。這有一行數字和文字是表示這個物品能放多長時間,叫保質期。
3、觀看幼兒用書,知道新鮮食物與變質食物的區別,知道在保持期內食用。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13
活動目標:
1.通過實踐體驗,激發幼兒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培養主動的探索精神。
2.能辨別認識圓柱體,感知其基本特征。
3.在動手嘗試的基礎上,會自己說出、找出并制作與圓柱體相似的物體。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5.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材料投放:
1.教具準備:用各種圓柱體制成的機器人一個。胡蘿卜、粉筆、小刀、磁帶、錄音機。
2.操作學具:人手十枚一樣大小的硬幣、漿糊。①長方形紙8張、水筆8盒②廢衛生紙筒8個、各色臘光紙若干③吸管一籃、薯片筒若干④各種空心小形體、鐵絲
3.環境創設:①體育角,內放高蹺、圓柱狀沙袋、棍、易拉罐、滾筒、金箍棒等]②自制玩具角,陳設會叫的陀螺、望遠鏡、萬花筒、柱狀風鈴等③實物角,內置電池、果汁罐、卷糖、球、椎狀物體、花瓶、廢舊蛋糕盒等。
指導要點:
一、通過機器人柱柱激發幼兒參觀圓柱世界的興致。
1.介紹機器人引題:今天,我們班來了一個小客人,它的名字叫柱柱。柱柱想請小朋友到柱柱世界宮玩,你們想去嗎?
2.聽音樂開火車帶領幼兒到柱柱世界。
二、通過反復嘗試初步認識圓柱體,引導幼兒體驗圓柱世界的秘密。
1.玩一玩、想一想--
引導幼兒第一次游戲嘗試,知道圓柱體的名稱。
①讓幼兒任意挑選一種玩具,自由感知圓柱世界的豐富。
②啟發提問:
A、你玩的是什么?它象什么形狀?
B、你還發現了圓柱世界的什么秘密?
③鼓勵幼兒完整表述自己的經驗,重點能說出它象什么形狀?
④以機器人口吻小結--柱柱世界里的每樣東西都象柱子一樣,這種形體就叫圓柱體。
2.量一量,說一說--
引導幼兒第二次測量嘗試,感知圓柱體的特征。
①啟發嘗試:
A、你發現圓柱體是什么樣的?它跟圓形一樣嗎?
B、請你再玩一玩,想一想,你是怎么玩的.?
C、每個圓柱體摸上去都是什么感覺?請你用繩子或尺子量一量好嗎
②鼓勵幼兒自由探索圓柱體的主要特征,能用手,繩子,尺子量一量圓柱體的兩端和中間是否一樣。
③引導幼兒用語言表述自己的發現。
④小結:圓柱體的兩端是兩個一樣大的圓形,中間部分一樣粗,放倒了還會滾動。
三、通過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鞏固認識圓柱體,提高幼兒對圓柱世界的辨別能力。
1.迭一迭,變一變--讓幼兒在比較嘗試中加深對圓柱體的印象。
①啟發提問:
A、你知道硬幣是什么形狀的?
B、你能不能用許多硬幣變一個圓柱體?
②幼兒操作,思考:你是怎么變的?一個一個一樣大的圓形迭起來象什么?
③小結:一個一個一樣大的圓形迭起來象圓柱體。
2.找一找,削一削--讓幼兒在尋找相似與不似中加深對圓柱體的理解。
①以柱柱口吻夸獎操作認真的幼兒,并尋求幫助:你能不能幫我把象圓柱體的東西找出來?
②引導幼兒觀察陳列柜內實物,分辨相似與不似圓柱體的東西,并說出原因。
③提出疑問:怎樣使胡蘿卜變得象圓柱體?
④教師操作:用削刀將胡蘿卜削掉,中間部分削去外皮,變成一樣粗細。
四、通過聯想生活中的圓柱體,開拓幼兒對圓柱世界的遷移發散能力。想一想,說一說:你在生活中還見到、用到的東西有哪些象圓柱體?
五、通過分組小制作延伸幼兒對圓柱世界的想象創造能力。
1.制作望遠鏡--在長方形卡紙上先涂上花紋,再粘制兩個一樣大的圓柱體,并用膠水固定。
2.花鏈數字玩具--在許多形狀中尋找圓柱體的小紙鏈,并串到彎好的鐵絲上,變成花鏈玩具。
3.紙筒小動物--利用廢衛生紙筒,卷上色紙,粘貼眼睛、嘴巴、耳朵等制作小兔、小鳥、螃蟹等小動物。
插吸管--把吸管有規律地插入紙杯,并調整吸管兩邊長度,變出各種形態東西。
反思: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觸到圓柱體,但對圓柱體是一種常見的立體幾何圖形,幼兒的意識是模糊的,并且很難聯系到社會中去。通過生活中常見的杯子和罐子之間的比較,讓孩子在自由擴展的玩當中尋找其中的特殊性,從而來認識圓柱體的具體特征。因此,孩子會比較感興趣。我們班孩子由于多種客觀原因,因此,差異性比較大。能力較強的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好,回答問題完整,并且善于觀察。而能力較弱的孩子卻相差比較大。所以,在設計活動時要考慮到這種情況。在活動中我采用了強弱互相搭配的方法,能力強的孩子帶著相對較差的孩子一起活動,引導他們去相互學習。我的這個活動也是培養幼兒的觀察力,使幼兒通過觀察、比較判斷圓柱體的外形特征,并學會運用各種感官感知多種多樣的圓柱體。最后,孩子們在愉快地“手拉車”游戲中結束活動。新《綱要》提出:創設寬松的環境,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參與實際探索活動,感受探索的樂趣,感受發現的喜悅。經過各位專家的指點和不斷的試教修改反思。在這個教學活動中我已經幸福的感受到了。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14
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對周圍事物的觀察能力。
2、幼兒能夠把觀察到的東西用語言清楚地表達出來
活動準備
1、課件:迎春花的變化
2、課件:小蝌蚪的生長變化
3、課件:隨著天氣的變化而變化
4、紙、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教師:小朋友,在我很小的時候,我的爸爸媽媽叫我寶寶,后來,我慢慢長大了,變成一個大姑娘,你們說我還會變嗎?會變成什么樣?
2、請小朋友尋找自身的變化
二、找教室里的`變化
幼兒去教室四周圍找,找到后逐一講述。
三、尋找教室外的變化
幼兒結伴商量后再講述。
四、課件:迎春花的變化
通過課件演示,幼兒觀察迎春花的變化。
五、課件:小蝌蚪的生長變化
六、課件:隨著天氣的變化而變化
七、畫漸變圖
幼兒畫好以后互相交流。
活動結束。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15
設計思路:
《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 在指導幼兒觀察自然角時,我發現了一個現象:許多小朋友把那些裝有各種豆子的瓶子拿著搖晃,發出各種響聲,葉梓詢拿的瓶子里面的豆子較少,他的瓶子發出的聲音最大,而湘湘的卻因為瓶子里裝滿了花生發不出聲音。湘湘急著跑過來問我:“老師,為什么他的瓶子會響,我的卻不會?”新《綱要》指出:要以問題引領幼兒進行探索,作為教師的我們要為幼兒探索和經驗的建構提供適宜的支持性引導。我沒有直接回答幼兒的問題,而把問題拋給孩子,讓幼兒回家通過各種方式尋找答案,引導幼兒自己解決問題。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探究物體與聲音之間的關系。
活動重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主要引導幼兒探究豆子的多、少、軟、硬、大、小在瓶子中發出聲音大小的關系。運用比較的方法,讓幼兒比較豆子的大小、軟硬、多和少在瓶中產生的'聲音大小的關系,使幼兒明白物體與聲音之間的關系。
一、活動目的:
1、在學習操作中,探究豆子在瓶中越少,它的聲音越大;豆子越多,它的聲音越大;根據豆子的軟硬、大小的特點,在瓶中發出的聲音也有所不同。
2、學習運用比較的方法在操作中發現問題、獲取經驗。
3、積極參與交流,樂于把探究各種各樣的結果與同伴分享。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
各種瓶子,花生、綠豆、紅棗、米、湯匙、紙張、盤子等。
知識準備:
1、幼兒對所提供的農作物已認識,能說出名稱。
2、請家長與幼兒查閱資料或與幼兒一起做實驗。
二、活動過程:
1、以問題“豆子裝在瓶子里,為什么有的會響,有的不會呢?有的聲音較大,有的聲音較小呢?”。引入,請幼兒談談自己回家尋找的答案。
(由于是幼兒自己提出的問題,所以許多幼兒回家后都很積極的尋找答案,有的問父母,有的是和父母一起做起了實驗。當然,老師在其中是起著穿針引線的作用,把今天的發現讓父母做一個了解,以便父母針對性的進行指導。)
重點指導幼兒大膽完整地表達自己的發現。
2、向幼兒介紹各種操作材料,請幼兒進行操作,驗證幼兒的答案。
① 介紹操作材料,引導幼兒感知豆子的軟硬、大小。
② 根據幼兒提出的方法,請幼兒選擇一種豆子進行操作。
師:小朋友說出了自己的想法,那這些方法到底行不行了,我們一起來試試吧!
③ 重點在幼兒進行操作的過程中,指導幼兒學習運用比較的方法,探索豆子的軟硬、大小、多少在瓶中產生聲音的大小的關系。
(在操作的過程中,有的幼兒又有了新的問題的提出:怎樣才能更好地豆子裝到瓶子里,而不讓豆子掉下來呢?)
3、請幼兒與同伴交流自己的實驗結果。
請幼兒把自己裝好的瓶子與同伴進行交流,鼓勵幼兒與同伴交換瓶子,試試對方的瓶子,并能把自己實驗的結果與同伴分享。
4、①得出結論:豆子在瓶中越少,它的聲音越大;豆子越多,它的聲音越大;根據豆子的軟硬、大小的特點,在瓶中發出的聲音也有所不同。
②針對操作過程中幼兒發現的問題—怎樣把豆子裝到瓶子里,豆子才容易掉下來呢?引導幼兒提出自己的想法,解決問題。
5、請幼兒利用手中的瓶子與教師一起隨音樂起舞。
活動延伸:
怎樣把豆子裝到瓶子里?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幼兒園中班04-12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11-17
幼兒園中班語言科學教案08-26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04-25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01-09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經典】03-07
幼兒園中班吹泡泡科學教案03-12
幼兒園中班《小蜘蛛》科學教案08-26
【薦】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01-19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薦】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