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教學設計(推薦)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編寫教學設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案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案教學設計1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理解文中文言知識。
2、掌握孟子對比論證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分析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首尾呼應的結構;
2、誦讀課文,對比孟子和孔子的義利觀。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領會孟子思想對今天的啟示意義,從中找到立身處世的借鑒。
教學重點:理解重點詞語的含義,學習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孟子的義利觀
教學方法:誦讀法、講讀法、探究法
教學課時:2課時(第一課時整體把握全文,理清文中的文言知識;第二課時重點學習1、2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學習第一則
1、學生誦讀第一則內容。
2、抽查學生翻譯情況。
3、第一則內容探究
(1)找出孟子在選文中的中心論點?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
(2)說明孟子所用的論證方法?
正反對比論證
A、通過反面分析“利”的壞處----弒君犯上
B、通過正面闡述“義”的好處----孝親忠君
(3)分析孟子說理的思路
A、面對梁惠王關于利的問題,首先亮出自己的.觀點。
B、通過反面分析“利”的壞處——國危矣舉例論證:不奪不魘
C、通過正面闡述“義”的好處:推行仁義才是大利所在。舉例論證正反對比論證
D、再次強調論點,突出自己鮮明的立場:義先于利。與開頭形成呼應,突出立場。
小結:
急功近利就會弒君殺父,躬行仁義則會忠君孝父,“先義后利”才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課文延伸:
孔子說“見利思義”“見得思義”
“仁義充塞,則率獸食人,人將相食”《孟子。滕文公下》
聯系實際:
俗話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當今社會是一個物質社會,人們追求利并沒有什么錯。但如果把人生所有的東西都以“利”作為標準,那么,我們的人生是不幸的,特別在這充滿商業競爭的社會,一些人一切向錢看,雖然謀取了利,但心靈世界卻空虛的一無所有。
三、學習第二則
1、誦讀第二則選文
2、抽查學生翻譯情況
3、第二則內容探究
(1)宋牼勸戰的方式和條件是什么?
明確:言其不利,有所遇。
(2)孟子數落宋牼的目的是什么?
明確:反對他從利角度去勸說兩國國君。
(3)孟子又提出了怎樣的觀點?
明確:何必曰利——曰仁義而已
(4)孟子推行仁義有什么好處?
明確:行仁義兄弟手足情深、父子共享天倫、君臣同心同德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探討本則的論證方法
正反對比論證A、懷利:兄弟割袍恩斷義絕
父子反目家將不家不亡者,未之有也
君臣成仇國將不國;
B、懷仁義:兄弟手足情深
父子共享天倫不王者,未之有也
君臣同心同德
小結:
孟子并不反對宋牼勸戰這種行為,他只是反對宋牼用以勸戰的名號“利”。他認為應該以仁義作為出發點。他最擔心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淪為利益關系,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淪為“以市道交”,人若喪失了對仁義價值的關懷,最終必然導致國家的覆亡。
課文延伸:
孔子最早提出義和利的對立,“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論語里仁》)
孟子說“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
荀子主張先義后利,“先義而后利者榮,先利而后義者辱”。(《荀子榮辱》)
聯系實際:
自“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曝光以來,食品安全就曾一度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然而造假售假者似乎并沒有在此次事件中吸取教訓,這兩年有毒食品的出現竟有愈演愈烈之勢,瘦肉精、皮革奶、毒豆芽、染色饅頭、墨染粉條、牛肉膏、一滴香、火鍋紅、地溝油……如此大張旗鼓地制假販假
如果一個社會中人人以“利”字當頭,大家就會互相坑害;如果一個社會人人高揚仁義的價值,大家就會互相關愛。(食品安全問題:那些生產“地溝油”的不能保證自己不吃添加“瘦肉精”的豬肉......)
四、 合作探究
(1) 對利的追求孔子與孟子的區別在哪里?
子曰“富如可求,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論語。述而》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論語。里仁》
明確:孔子:極力追求利,但要符合義。孟子:堅決反對追求利。
(2)試比較孔孟兩人的利義觀?
明確:孟子反對利,而特別強調義;孔子贊成追求利,但要以符合義作為前提。
(3)孟子的義利觀的局限性(結合練習冊)
義與利的關系實質上是道德價值與經濟價值、社會正義與社會功利的關系。
孟子提倡義,反對利,其實質就是要求人們以“義”為先,追求社會正義,遵循社會道德規范,政治原則,反對見利忘義、放棄仁義去追求物質利益。
學會辯證看問題。義利兼得。
五、課文總結:
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社會物質文明取得了較高的成就,但令人遺憾的是,精神文明的建設卻未能取得相應的進步,出現了一些滯后于物質文明建設的丑惡現象,如損人利己、損公肥私、以權謀私、權錢交易、貪污受賄、貪贓枉法等。究其原因,是一些人在價值觀念上產生了混亂。這些人金錢至上,個人享樂至上,于是一切向錢看,貪求物欲的滿足,棄精神道義于不顧。孟子義利觀中倡導的先義后利、以義統利、見利思義的價值觀和價值選擇原則,對于扭轉現階段我國社會上價值觀念的混亂局面,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反對金錢至上、坑蒙拐騙、見利忘義、不講誠信等不良行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無疑具有一定的指導和借鑒意義。
六、布置作業:
請以“自私”或“文明與小節”為話題,運用正反對比法寫一段話,闡述你的觀點。
七、教學反思
教案教學設計2
【設計理念】
《黃河頌》,旋律激昂,氣勢磅礴,充滿了強烈的沖擊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黃河桀驁不馴的血性和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教學時可充分利用CAI輔助教學的優勢,通過直接訴諸視覺、聽覺的畫面和音樂來激發學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深深地打動學生的心靈。教學語言詩意化,環節緊湊,學生激情如行云流水般暢通無阻,以讀啟悟,品讀詩歌。
【學習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
用普通話正確流暢、充滿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歌詞主體部分。
2、過程和方法目標:
⑴ 用CAI輔助教學,了解時代背景,激發愛國熱情,打動學生心靈。
⑵ 抓住詩歌的節奏與感情反復朗讀,并背誦詩歌;以詩歌第二節的關鍵詞分析來深入理解詩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會詩歌蘊含的濃烈的愛國熱情,培養愛國情懷。
【重難點及策略】
調動學生情感,充滿感情地朗讀課文。
【資源與教具】
CAI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第一板塊:朗讀、感知
1、激情導入,營造氛圍:
⑴ 師:生生不息的中華民族啊!長城是靜脈,黃河是動脈。黃河,偉大的母親河!
⑵ 學生欣賞:CAI出示:黃河奔騰不息的動畫。
師(配畫音):這就是的黃河!這就是勇往直前的黃河!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華夏文明的黃河!
⑶ 師:1938年,日本的鐵蹄肆意踐踏我國領土,黃河危在旦夕,中華民族危在旦夕。當抗日的烽火燃遍中國大地時,華夏民族的優秀兒女啊!帶著黃河的英雄氣魄,投入了抗日戰爭的滾滾洪流之中。
板書:黃河頌。
2、欣賞《黃河頌》,感受激情:
⑴ 師:黃河頌,是黃河的頌歌,是時代的頌歌,是中華民族的頌歌,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堅忍不拔、永往直前的頌歌。讓我們來欣賞一曲黃河的深情頌歌。
CAI出示《黃河頌》樂章。
⑵ 師:同學們,欣賞了《黃河頌》,老師的胸中也激越澎湃呀!我也要高歌一曲,你們覺得老師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朗讀呢?
抽生后明確:激昂、雄健、悲壯!
⑶ CAI出示,教師配樂詩朗誦。
3、生齊讀,吟詠成誦:
師:同學們,面對母親河,叫我怎能不歌唱?放聲高歌吧!
學生齊讀課文。
第二板塊:朗讀、品味
1、品味語言,感悟詩情:
師:我們已被黃河所感染、所鼓舞,讓我們再一次走進詩篇,去聆聽黃河的聲音,去感悟中華民族的靈魂吧!
⑴ 《黃河頌》由序曲、主體、尾聲三部分組成,序曲展示了黃河的偉大堅強,主體歌頌了黃河的偉大精神,尾聲號召我們學習黃河的精神。
板書:序曲、主體、尾聲
⑵ 讓我們聚焦于黃河的主體部分吧!主體部分是由繪黃河、頌黃河兩部分組成,繪黃河,繪出了黃河的磅礴氣勢,繪出了黃河的英雄氣魄。
師:男同學來讀繪黃河部分,我相信,你們一定能讀出氣勢。
⑶ 那同學們,頌黃河部分又在頌揚黃河的什么精神呢?我們看,有一個句子反復出現了三次,那就是──啊!黃河!,是從哪三個方面來贊頌了黃河的英雄氣魄呢?
板書:搖籃、屏障、臂膀。
⑷ 詩人反復吟唱:啊!黃河!,我們應該怎樣來讀出這三個小節的情感與氣魄呢?
分小組討論,試讀。
抽讀后明確:第一節,舒緩深沉;第二節,堅強有力;第三節,高亢激昂。
⑸ 分成三個小組來讀這三個小節。
師:黃河是搖籃,養育了炎黃子孫;黃河是屏障,護衛了神圣國土;黃河是臂膀,激勵著中華民族!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象征著我們中華的民族魂!
板書:民族魂
2、角色朗讀、體味詩情:
⑴ 教師小結:《黃河頌》,以它充滿斗爭性的激昂旋律與黃河般桀驁不馴的血性激勵中華兒女與日寇英勇搏擊,今天它仍然以其氣勢磅礴的史詩般的英雄氣概感染著一代又一代人。
⑵ 師朗讀朗誦詞,女生、男生分讀繪黃河、頌黃河部分,全班齊讀尾聲。
第三板塊:拓展延申
師:可在我們今天呢?近世以來,黃河屢次泛濫,造成了若干破壞。這是人為因素所造成的惡果,是不肖的炎黃子孫的杰作。植被的破壞,水土的流失,愈而愈形嚴重,黃河怎能不頻繁泛濫?請同學們下課后搜集有關黃河的資料,來保護我們的黃河,我們的母親河!
【教學后記】
詩歌貴形象思維,且講究含蓄。當詩人描繪事物時,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說這事物怎樣,而在于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寫景則是借景抒情,詠物則是借物言志。而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無不依賴于詩歌語言的表述。因此,在進行詩歌教學時切不可從抽象再次走向抽象。教師可以充分運用表情與動作的感染;教師板畫的直觀;錄音配樂、 CAI課件的使用化抽象為形象。詩歌教學中的一切審美活動都是以學生對審美對象的直接感知開始的,并在這過程中不斷地豐富和深化。
一、借助美讀
所謂美讀就是指有節奏、有感情地朗讀(葉圣陶語)。詩歌,主要通過有節奏、有感情的朗讀來體會語言的美和意境的美。
美讀現代詩,首先必須把握其思想內容,根據思想內容,確定情感基調。根據情感的需要,確立語速。《黃河頌》唱出黃河的雷霆萬鈞之勢,奔騰咆哮之聲,更寫出中華民族不懼艱險,勇于開拓,勇往直前的精神。聯系時代特征,讀出激昂、雄健、悲壯!再根據詩歌意境,確定輕讀重讀及音長音短,讀出詩歌的韻味。形式靈活多樣,教師范讀,學生個別讀、分組讀、齊讀,
二、借助音樂
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們對于音樂的體驗,是一種心靈的感受,而對于一般的文學作品,卻未必能產生心靈上的共鳴。《黃河頌》音樂壯闊、熱情、深切,表現了險峽急流、怒濤旋渦、礁石瀑布,歌頌了黃河氣勢宏偉,歷史源遠流長。學生聽后,激情澎湃,情不可遏,在其中激越飛騰,在其中濡染陶冶。
總之,我們不僅要探尋提供有豐富審美價值的審美對象,更要運用一切可行手段,如借助物像、借助畫面、借助音樂、借助美讀、借助移情等,從而豐富學生的審美感知,使學生對詩歌作品的思想內容有深刻的領悟和啟迪,情感產生強烈的共鳴,染上作者的情緒色調。所以我們進行詩歌教學時,要充分挖掘詩歌本身的美感,讓學生感到,即使是枯燥的哲理,也是美的,美就能夠接受。方能使整個詩歌教學過程籠罩在師生所創造的特定的氣氛和情調中,使學生在和諧、熱情、活潑、充滿美感的課堂氛圍中感知美、欣賞美。
教案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會分析簡單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提高用方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方程意識。
2.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提高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建立模型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找出有關的數學信息,說說自己的思考方法。
2、讓學生獨立分析數量關系,并嘗試用方程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出示情境圖送材料
1、讓學生觀察情境圖,交流獲得的信息,理解題意(相遇)
教師出示題目和線路圖:張叔叔要給王阿姨送一份材料,他們約定兩人同時坐車出發。遺址公園到天橋的路程是50千米。王阿姨的面包車的速度是40千米/時,張叔叔的小轎車的速度是60千米/時。
請學生讀一遍題目。
①遺址公園距天橋50千米。
②小轎車的速度60千米/時,面包車的速度40千米/時。
③兩人同時出發。
④兩人在哪個地方相遇?
2、全班交流相遇意義,引導出路程、時間、速度三者之間的關系。
速度時間=路程
師:我們以前學習的都是一個人或一個物體運動的情況。如果是兩個人或兩個物體同時相對運動,將會出現什么情況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相遇問題。(板書副課題:相遇)
(二)探究新知
活動一:估計兩人在哪個地方相遇?
1、小組討論。
2、匯報交流。
①要知道兩人在哪個地方相遇?首先得知道兩車跑的路程誰多誰少?
②小轎車的速度比面包車快一些,相同時間小轎車跑的路程就多,從線段圖可以估計他們的相遇地點距離遺址公園近,所以,估計相遇地點在李村附近。
活動二:思考并解決出發后幾時相遇?問題
1、引導學生把抽象的問題用線段直觀的表示出來:
面包車行駛小轎車行駛
的路程的路程
遺址公園天橋
2、各小組討論如何計算出相遇用的時間?
3、匯報交流。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數學與交通――相遇》教學設計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數學與交通――相遇》教學設計①路程速度=時間,所以,先算出兩車每小時的`速度和,就可以用路程速度求出相遇所用的時間:
60+40=100(千米/時)50100=0.5(時)
所以,出發后0.5時相遇。
②我們小組可以列綜合算式:50(60+40)=0.5(時)比他們小組的方法簡單。
③我們小組是用學過的方程來解決問題的:
我們先假設經過x小時兩車相遇,那么面包車行使40x千米,小轎車行使60x千米。60x+40x=50
100x=50
x=0.5
④
活動三:讓學生體會用用哪種方法解決問題比較方便。
①算式方法簡單,但思考難度大。
②方程方法是順向思維,很容易,所以簡單。
小結:有些問題用方程來解決更容易思考,在以后的學習中可以用方程來解決問題。
活動四:思考相遇地點距遺址公園多遠?
1、各小組討論
2、匯報交流
①相遇地點距遺址公園多遠?實際就是求出面包車行使的路程,就是:400.5=20(千米)相遇地點距遺址公園20千米。
②也可以算出小轎車行使的路程:600.5=30(千米)
總路程-小轎車行使的路程:50-30=20(千米)
③
小結:同學們能從多個角度看出問題的實質,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值得表揚,希望今后再接再勵。
(三)課堂檢測
1、解方程:9x-4x=6.52y+y=105
2、甲乙兩個工程隊合作修建一條9千米的公路,兩隊同時從兩端開始修建。甲隊每天修80米,乙隊每天修70米。多少天完成任務?兩隊各修建了多少千米?
3、練一練:第4、5題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教案教學設計4
【教材解讀】
課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里行間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傳統美德一定會強烈地感染著學生的心,激發他們善良的人性美,使他們充滿為他人奉獻的熱望。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無聞中凸現出的精神。
選編本課的意圖,一是讓學生從鄉親們擺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體會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學習作者從不起眼的事物中發現美、感受美。
教學的重難點是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平凡的事物讓我們感受到美的。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山洪暴發、間隔、懶惰、俗語、平衡、清波漾漾、理所當然、聯結”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并從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教學設計教案05-19
教案教學設計06-05
坐井觀天教學設計教案09-29
美術的教學設計教案10-18
教案與教學設計的區別04-25
春筍教學設計教案04-28
教案 教學設計 學案04-25
地理教學設計教案11-15
音樂設計教學教案01-10
數學教學設計教案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