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15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1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螞蟻,了解螞蟻觸角的作用。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及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Ppt:螞蟻的特征。
2、圖片:螞蟻4。
【活動過程】
一、螞蟻圖片引起興趣
1、師:小朋友,看一看圖片上是誰呀?(螞蟻)
你們知道螞蟻在干什么嗎?
2、啟發幼兒大膽想像,鼓勵幼兒發表自己的想法。
二、課件演示:螞蟻的特征
1、小朋友想知道螞蟻是怎樣長大的嗎?
(讓幼兒互相議議)
2、觀看課件演示,了解螞蟻的生長過程。
卵——蛹——幼蟲——螞蟻
三、探究的問題:螞蟻的觸角有什么作用?
1、幼兒討論
(1)螞蟻的觸角有什么用?
(2)螞蟻沒有觸角可以嗎?
2、教師講解,螞蟻觸角的作用
(1)螞蟻的觸角比盲人的竹竿還靈。
(2)這對觸角有兩種功能:
一種是觸覺作用,通過觸角接觸外界,就能探明前面物體的輪廓、形態和硬度,
以及前進道路的.地形起伏等情況。
另一種是嗅覺作用,通過聞味進行識別。
原來,螞蟻一邊走路,一邊從腹部末端的和腿上的腺體里,
不斷分泌出少量的、帶有特殊氣味的化學物質,叫做標記物質,沾染在路上,留下痕跡。
遠離蟻巢的同窩螞蟻,回巢的時候,就用它的特殊鼻子——觸角,
來聞著這條氣味路標前進,這叫做“氣味導航”。
3、幫助幼兒記憶
(1)沒有觸角就找不到家了。
(2)沒有觸角就找不到吃的。
4、游戲:螞蟻找食物。
幼兒戴上觸角的頭飾扮演螞蟻,從家中爬出去找吃的,找到后搬回家中,
用觸角告知同伴去搬運糧食。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2
一、導入環節
1. 引入話題
在幼兒園小班的科學教學中,為了激發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培養他們的觀察、思維和實驗能力,教師需要巧妙地設計導入環節。本節課的導入環節即為“水的導入”。
2. 導入目的
a) 引起幼兒的好奇心,激發學習興趣;
b) 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注意細節;
c) 引導幼兒思考,提出問題;
d) 培養幼兒的實驗意識,預測結果。
3. 導入步驟
a) 啟發觀察:教師先給幼兒展示幾張關于水的圖片,如河流、湖泊、雨水、水龍頭等,引發幼兒對水的興趣。
b) 提出問題:教師詢問幼兒:“大家看到的是什么?”幼兒回答后,教師再問:“你們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接觸到水?”引導幼兒回憶并回答。
c) 比較分析:教師進一步引導幼兒分析水的形態、顏色、狀態等特點,比較不同圖像中水的差異。
d) 提出新問題:教師提出新問題,如:“水是什么顏色的?可以變成什么形狀?”引導幼兒思考,激發他們的好奇心。
二、教學內容
1. 探究水的顏色
a) 實施步驟:教師將一杯普通自來水放在白色的紙杯中,讓幼兒觀察并描述水的顏色。
b) 引導思考:教師問幼兒,“水是什么顏色的?為什么我們說水是無色的?”引導幼兒思考并探究水的顏色。
2. 觀察水的形狀
a) 實施步驟:教師倒一些水在大冰盒中,讓幼兒觀察水的形狀,并引導幼兒描述水的形態。
b) 引導思考:教師問幼兒,“水可以變成什么形狀?在哪種容器中水的形狀變化最大?”引導幼兒進行思考和討論。
3. 水的狀態變化
a) 實施步驟:教師放一些水在玩具車的軌跡上,讓陽光照射幾分鐘后,幼兒觀察并描述水的狀態變化。
b) 引導思考:教師問幼兒,“水的'狀態有哪些?為什么水會變成蒸汽?”引導幼兒探究水的狀態變化。
4. 實驗預測
a) 實施步驟:教師給幼兒展示一個小魚缸,里面有一些冰塊和一支燭。教師引導幼兒進行實驗預測:“如果我們把火炬放在魚缸里,會發生什么?”
b) 引導思考:教師引導幼兒思考,并記錄他們的預測結果。
三、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a) 理解水是無色的;
b) 掌握水的形態變化,認識不同容器中水的形狀變化;
c) 探究水的狀態變化,了解水可以變為蒸汽。
2. 能力目標
a) 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注意細節;
b) 培養幼兒的實驗意識,進行簡單的實驗預測;
c) 激發幼兒的思維能力,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
3. 情感目標
a) 培養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愛;
b) 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通過小組合作實驗,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
四、教學方法與手段
1. 啟發式教學:通過引發觀察和提問,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思考能力。
2. 實驗法:通過實際操作和觀察水的形態變化,培養幼兒的實驗意識和觀察能力。
3. 小組合作: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幼兒在活動中相互交流與合作,充分展示自己的觀點和想法。
五、教學評價
1. 觀察記錄:教師通過觀察幼兒的行為和表現,記錄幼兒在課堂中的觀察情況和實驗結果。
2. 討論回答問題:教師引導幼兒進行討論,回答教師的提問,并就問題進行思考和探究。
3. 實驗預測:教師記錄幼兒的實驗預測結果,并給予評價和鼓勵。
六、教學擴展
1. 圖畫作業:要求幼兒回家后,繪制一幅關于“水的形態變化”的圖畫,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
2. 實地考察:組織幼兒參觀附近的湖泊或河流,引導幼兒觀察水的特點,并進行簡單的水質檢測實驗。
通過以上科學教案設計,幼兒園小班科學教學的導入環節“水的導入”能夠引發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觀察力和思維能力。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讓幼兒在實踐中學習,掌握關于水的知識,并培養實驗意識和合作精神。評價和擴展環節的設計,能夠對幼兒進行綜合評價,并引導他們進一步深入學習和探究。最終達到教學目標,提高幼兒的科學素養和綜合能力。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3
【活動目標】
1、感知常見的可泡發食品由小變大的有趣現象。愿意動手嘗試泡發食品。
2、在活動探索中發展幼兒的觀察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培養幼兒喜歡探究科學的精神。
【活動準備】
透明玻璃杯兩個,小碗幼兒人手一個;盛有溫水的大盆四個,小碟四個,盤子四個;木耳、菊花茶葉若干;音樂磁帶一盤。
【活動過程】
1、激發興趣,引起幼兒的好奇心。
師:小朋友,您們看這是什么?
幼:手。
師:對,老師的手會變魔術,你們想不想看?
2、教師用手指游戲《變變變》,導入活動,
(一根手指頭,一根手指頭;變變變變,變成毛毛蟲。……)
過渡:老師還有一個本領,我會把兩個一樣的東西變得不一樣,你們信不信?”
(由于小班幼兒年齡小,開始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此導入部分,我設計了一個圍繞“變”的小環節,旨在引起幼兒的興趣,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3、出示兩塊大小基本一樣的木耳,教師動手實驗。
師:知道老師手里拿的什么?
幼:木耳。
師:這兩塊木耳一樣大嗎?
幼:一樣。
師:待會兒老師要把它放在這兩個杯子里,在一個杯子里倒上水,另一個被子里不放水,一會兒它們就會變得不一樣了。小朋友猜猜木耳會變成什么樣?
4、幼兒進行猜想,并說說為什么?
①木耳變大了;②木耳變小
了;③木耳大小沒變化;
(大部分幼兒說木耳會變大,理由五花八門:因為它喝水就會長大了;向我們一樣吃吃就長大了;水把空空的里面填滿了……盡管孩子們的想法很夸張幼稚,但我沒有打斷和干預,而是鼓勵他們大膽想象和表述,因為那是孩子們智慧想象的火花。)
5、幼兒驗證猜想結果,并觀察比較干濕木耳的區別。
6、組織幼兒自主選擇泡發木耳。
師:小朋友,老師有件事情想請你們幫忙,食堂的阿姨中午要做“木耳炒肉”,你們能幫阿姨泡一些木耳做菜用嗎?
(以尋求幫助的口吻,更容易使孩子產生積極的行為動機。)
7、幼兒動手泡發木耳,進一步感知驗證。
(幼兒在等待驗證結果時,啟發幼兒進行生活經驗聯想:你還知道那些食物泡發后會發生變化。鼓勵幼兒說說自己的發現。)
8、師幼共同游戲:變呀變
請幼兒變成會泡發的食物原地不動準備,教師隨音樂講述泡發食品由小變大的過程,幼兒隨音樂變化動作,讓自己越變越大,變到最大。教師用道具隨音樂“攪拌翻炒食品”,幼兒則翩翩起舞。
(科學與音樂活動融合,引導孩子發揮想象,用肢體語言表現食品變大,動靜結合,并能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
9、幼兒動手沖泡菊花茶,品嘗茶水。感受欣賞菊花在杯中開放,引起幼兒美的感受。
(泡茶一方面是對孩子探索的獎勵,另一方面是加深他們對泡發食物變大的感知理解。)
【活動延伸】 老師和孩子一起將泡發后的木耳送到食堂,請食堂阿姨炒菜用。
【活動反思】
自我參加了省實驗課題《操作材料對幼兒探究式科學學習的支持》的課題研究以來,面對進行的科學活動,我更加注重嘗試運用“做中學”的'教育理念,多元化、多角度地實施教學活動。“變了變了”的主題活動的目標如果按教材上進行也會上的很順,對幼兒來說掌握起來比較容易,能較好地實現教學目標。但我認為教材只是提供給教師的可參考的活動內容和素材,是提示而不是最適用的。什么樣的形式更能吸引幼兒呢?除了考慮到讓幼兒親歷探究的全過程外,還要通過游戲、圖片、音樂、肢體語言等多元化形式,引導幼兒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感受科學的奧秘。這次活動總的來說效果比較好,幼兒對活動內容非常
感興趣,發言積極踴躍,當看到水中的木耳變大了后,他們都興奮地拍起手來“變大了!變大了!”活動結束時好多幼兒還意猶未盡。我覺得活動效果比較好的原因和以下因素有關。一是活動貼近幼兒生活,從幼兒熟悉的一些生活物體(木耳、茶)入手,二是幼兒親手驗證感受變化,滿足了參與活動的愿望。三是活動在比較輕松的氛圍中進行的。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4
環保主題:
小動物過冬
活動目標:
1、了解小動物過冬的一般常識。
2、培養幼兒對自然現象的興趣。
重點:了解小動物過冬的一般常識。
難點:培養幼兒對自然現象的興趣。
活動準備:
猴子、老虎、鴨子、蝙蝠、蜜蜂等小動物的圖片。
動物過冬課件
活動過程:
一、師講述小動物組織教學,引起興趣。
師:冬天到了,天變冷了,你們想知道小動物們是怎樣過冬的'嗎?
二、出示小動物的圖片,讓幼兒了解這些小動物過冬的一般常識。
師:你們看,小動物在凍得難受時怎么辦?老虎在冷的時候在干什么?蝙蝠躲藏在洞穴里做什么?鴨子在冬天里還在冰冷的水里游動,但是它是怎么游的?蜜蜂在冷的時候怎么辦?
三、培養幼兒對自然現象的興趣。
師:小動物真有趣,都有自己過冬的辦法,老師告訴你們,小動物的秘密還多著呢。
過冬的趣話結束活動。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5
學情分析
在水中游來游去的小魚,是孩子們的好朋友。自由活動時,孩子們愿意擠在魚缸的周圍專注地看著小魚,和小魚說話,打招呼;放學的時候會依依不舍地和小魚說“再見”。為了讓幼兒正確地表達對小魚的喜愛,了解小魚的特點和生活習性,知道小魚只有在水里才能和我們做朋友,我設計了這次活動。通過這次活動,幼兒對小魚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知道了小魚生活離不并初步樹立了環保意識。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小魚的喜愛之情,學習小魚之間快樂做朋友的良好品德。
2.了解小魚的特征和生活習性,學習用正確的方法照顧小魚,知道小魚的生活離不開水。樹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3.培養幼兒良好的觀察能力,引導幼兒積極參與活動,并學做關于小魚的動作和游戲。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魚缸一個,小魚兩條(紅黑各一,先不放人魚缸),魚食少小魚頭飾若干;介紹魚的動畫,電視機,影碟機。
經驗準備:班級養殖角有小魚,孩子們非常喜歡;幼兒在家中或在魚市都見過小魚,個別幼兒更有捉魚的經歷。
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引出小魚
師:小朋友們,今天有一個小客人要來,你們知道是誰嗎?
(出示有水的魚缸)這個小客人,一定要住在水里才行,你們猜到它是誰了嗎?(小魚)
現在請閉上眼睛,老師把小客人請出來。(將小魚倒入魚缸)。
師:小魚來了,你們瞧,它看到小朋友們多開心啊,它在和我們打招呼呢?(小朋友也和小魚打招呼)
分析:為了更好地引起幼兒的興趣,同時在活動中滲透小魚生活環境的知識,所以教師一開始不直接把小魚呈現給幼兒,而是先讓幼兒觀察大魚缸,想想這里面住的是誰?然后請幼兒閉上眼睛,把小魚倒人魚缸,幼兒在閉上眼睛等的過程中很安靜,在睜開眼睛的瞬間,看到游來游去的紅色小魚會開心地叫出來。
2.初步感知,觀察并說出自己眼中的小魚的樣子
師;小魚有幾條?(一條)
它是什么顏色的?(紅色)
小魚的身上有什么呢?(頭、身子、尾巴等)
小朋友喜歡小魚嗎?那我就來考考你們,看誰最聰明,知道小魚的秘密最多。
引導幼兒觀察小魚。
師:小魚的頭上長著什么?(眼睛,嘴)小魚頭上有兩只圓圓的眼睛,現在正在看著我們呢,還有一張寬寬的大大的嘴巴,小魚的嘴巴可以干什么啊?(吃東西、吐泡泡、喝水、唱歌)誰來學一學,小魚的嘴巴是怎么動的。
師:小魚有沒有鼻子啊?(沒有)那它用什么來呼吸呢?
學習新詞語:魚鰓——小魚用魚鰓呼吸,請小朋友學一下小魚用魚鰓呼吸的樣子。
師:小魚的身上長著什么?
出示魚的手工模型,向幼兒展示魚鱗,魚鱗是一片一片的;在魚背和魚肚子上還有魚鰭,幫助小魚更好地游來游去。
師:小魚的尾巴是什么樣的?(像一把扇子、像一片美麗的樹葉)
師:如果你是小魚會怎么游?請小朋友們學一學吧!
請幼兒用小手和身體學習小魚游。
師:小魚的尾巴是控制方向的,我們變成小魚游一游。可以往上游,往下游,往左游,往右游,最后我們再來轉圈游。
3.小魚找朋友
師:一條小魚在水里很孤單,我們來給它找個朋友吧!
教師拿出另一條魚,請幼兒觀察后,再倒入原來的魚缸。(進行文明禮貌教育)
分析:小朋友們對小魚的頭和尾巴的樣子能一下說出來,但對魚鱗、魚鰭等專屬名詞比較難理解。因此在活動中,除了觀察魚缸里的小魚,我還制作了手工小魚,通過摸一摸,讓孩子們知道了魚鱗是一片一片的。為了更好地觀察小魚,加深理解,以給小魚找朋友的方式,將另一個小魚缸端到每名幼兒眼前近距離觀察,并引導幼兒在觀察的時候看看小魚的.魚鰭、尾巴是怎么擺動的,最后再倒進大魚缸。多了一條黑色的小魚,幼兒更有興趣了。
4.律動:變成小魚游一游
師:小魚有了新朋友,瞧,它們在水里玩得多開Ic啊!小朋友們都喜歡。
小魚,那就讓我們也變成小魚游一游吧。
分析:此時,播放歡快的音樂,請所有的幼兒“游”著離開座位。教師變成大魚,幼兒隨后,在空地游一圈再回到座位上。要小聲提示幼兒注意安全:小魚在水里從來都不擠,我們要和小魚一樣。
5.了解小魚的生活習性
教師在魚缸的周圍做傾聽狀:小朋友們快聽,是誰哭了?
師:是小魚嗎?為什么呀?(小魚餓了)
誰知道小魚吃什么?(魚食)除了魚食,小魚還吃饅頭渣、面包粒等很多東西。老師今天帶來很多魚食,請小朋友喂食。(不能吃太多,吃太多就撐死了)
分析:在發魚食的環節,所有孩子都想喂小魚,孩子們的情緒也會很激動,此時只給每名幼兒發一粒魚食,并及時引導幼兒,如果所有的魚食都喂的話,吃多了會撐死的,還有想喂小魚的小朋友等小魚餓了再喂。
師:小魚吃飽了,要睡覺了,小朋友你們是怎么睡覺的?(閉上眼睛)
師:誰見過小魚睡覺的樣子,學一學。
師:小魚正確的睡覺方法是睜著眼睛。因為小魚沒有眼皮。
6.看動畫片《認識更多的魚》,滲透環保教育
師:每個人都有家,小魚的家在哪里?(在水里), 離開了水,小魚就不能和我們做朋友了。在小河里,在大海里,還住著許許多多可愛又美麗的小魚,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分析:通過看動畫片,讓幼兒感知魚和人類的關系,教育幼兒要和小魚做朋友,不要用手去捉它,不要欺負它;小魚的家在水里,不能把臟東西倒進水里,那樣小魚就不能快樂地生活了。
7.做“小魚游游游”的游戲
教師戴上“魚媽媽”頭飾,講解游戲規則(請兩名教師用雙手搭一個“漁網”,教師示范從“漁網”下面鉆過去)
為幼兒帶上頭飾,變成小魚(此時幼兒排成一排)
放音樂,“魚媽媽”帶“小魚”用開火車的形式鉆過“網”看誰能不被捉住。
分析:在活動中,幼兒戴上小魚的頭飾很開心,還會趁老師不注意把頭飾摘下采,看看自己是什么顏色的“小魚”。變成小魚游過“漁網”的時候,幼兒會很緊張,生怕被“漁網”捉住。此時還可以對幼兒進行團隊教育,促進幼兒之間的團結協作。
師:(結束語)小魚現在跟魚媽媽一起到更遠的地方去旅行吧。小朋友開火車“游出”活動室。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6
活動目標:
1、能積極嘗試那些物品可以動。
2、體驗自己身體滾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球、瓶、紙盒、桶、積木、輪胎、圈、瓶蓋等材料若干。
2、適合滾動的'場所、墊子。
活動過程:
1、探索發現會滾的東西。
① 玩一玩準備的東西,說說哪些東西會滾。
② 找一找。教室里有哪些東西會滾,交流找到的是什么。
③ 找一找操場上有哪些東西會滾,交流找到的是什么,是怎么樣滾動的。
2、探索身體滾動。
①介紹游戲《乒乒乓》的玩法,將手臂彎曲,按兒歌節奏在胸前環繞邊做邊說“乓乒乓乒乒乓,轱轆轱轆一,轱轆轱轆二,轱轆轱轆三,轆轱轆轱四,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大家一起滾起來。
②幼兒在墊子上嘗試身體滾動的方法。
③躍然自由滾動,說說自己像什么。
3、自由組合練習滾動。如:身體伸直向左右翻滾,抱著膝左右翻滾,像求、坦克、圓木、小蝸牛等。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7
學情分析
《小貓釣魚》是小班幼兒喜愛的故事之一,故事的情節簡單有趣,形象鮮明突出。近期我發現本班幼兒手口一致進行點數的能力還是有待提高,需要進一步練習和指導。小班幼兒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我采用他們喜愛的故事《小貓釣魚》來貫穿整個教學活動,使活動游戲化、情境化、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易于幼兒理解。
活動目標
1.學習手口一致點數到5,知道總數。
2. 培養幼兒對計算活動的興趣。
3.培養幼兒做事情的專心態度。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
1、操作材料:串珠苦干、蝴蝶苦干、蜻蜓苦干、小魚苦干、小筐人手2個
2.多媒體:電子白板、《小貓釣魚》課件。
經驗準備:幼兒已能通過游戲練習正確點數1、2、3、4。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觀看課件
通過觀看課件,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師:聽!誰在叫呢?(小貓)哦!是小貓,那它在哪兒呢?讓我們一起來找一找。
師:小朋友們可真聰明,我們快聽聽咪咪要說什么?
師:咪咪今天給小朋友們帶來一個故事,你們想看嗎?(想)那我們一起來看看
分析:用課件的形式引出活動的主題,對于小班幼兒來說,更能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小貓釣魚》的故事情節簡單,以故事貫穿,易于幼兒理解。
2.過程部分
(1)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一。
師:咦!咪咪來到了草地上發現了什么呢?(幼兒猜想)小朋友猜得對對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師:咪咪在草地上發現了什么呀?(蝴蝶)有幾只蝴蝶呢?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小筐,請小朋友去數一數小筐里有幾只蝴蝶呢? (幼兒操作材料,教師指導)
師:草地上有幾只蝴蝶啊? (4只)
分析:本環節使幼兒結合自己的體驗和感受融人故事情境之中,相互交流,互相學習。猜想與驗證的過程使活動充滿了趣味,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2)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二
師:小朋友們可真棒,快給自己鼓鼓掌!接下來又發生了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師:小朋友,你們猜咪咪現在又看到什么啦?(幼兒猜想)我們一起來看
看對不對?小朋友們可真棒,這里還有幾只蜻蜓呢!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幼兒和教師一起點數)
師:一共有幾只呀?(5只)你們看老師數過后在蜻蜓的外邊畫了一個什么? (圓圈) 對!我們要把它們集合在一起才是5。(教師邊操作邊點數)
師:請小朋友也到桌前去數一數小筐中有幾只蜻蜓。(幼兒操作,教師指導)有幾只呀? (5只) 小朋友可真棒!
分析:本環節通過操作課件,進一步鞏固了幼兒手口—致點數的技能。
(3)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三
師:我們看看接下來又發生了什么?(組織幼兒回座位,教師操作白板)
師:咪咪釣了幾條魚呀?快去數一數!(5條)
師:小朋友可真棒!老師送給你們一個大拇指!我們一起看看接下來又怎樣了。(播放PPT)
師:咪咪和媽媽高興不高興呀?(高興)咪咪貪玩抓蝴蝶和蜻蜓,結果它釣到魚了嗎? (沒有) 后來咪咪認真釣魚,不理蝴蝶和蜻蜓,于是就釣到魚了,所以我們小朋友做事也要一心一意。
分析:通過操作鞏固了幼兒對手口一致點數的掌握,體驗到數學活動的`樂趣。并通過故事教育幼兒做事情要有專心的態度。
3.結束部分
師:聽,這是什么音樂啊? 歌曲:《小貓釣魚》
師:讓我們一起帶著我們的小魚回家吧!
4.活動延伸
在活動區繼續投放點數的材料,使孩子們在游戲中進一步完善點數的能力。
將本次活動的照片和錄像放入本班博客中,讓家長了解我們的教學內容。
在日常生活中繼續引導幼兒進行點數練習。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8
活動內容:
彩球飄飄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氣球的興趣,并引導幼兒將一些傳統的體育游戲創新出更多的玩法。
2、體驗創新的樂趣和合作游戲的快樂。
3、注重在玩中培養幼兒的創造性。
活動準備:各種顏色的氣球若干、球拍、紙板、小棒、呼啦圈、書等。
重點難點:體驗創造性的運用物品進行體育游戲的樂趣和合作游戲的快樂。知道日常生活中的許多物品可以變換花樣的'開展各種有益的游戲活動。
活動過程:
1、在音樂聲中,教師帶領幼兒手拿氣球進入活動內做律動活躍氣氛。
2、教師提問:氣球里面裝著什么?(空氣)用手摸一摸氣球有什么感覺?(氣球軟軟的、很輕)氣球會發出什么聲音?(砰砰砰,像打鼓一樣)如果用尖銳東西碰氣球,氣球會怎樣?(氣球會破掉)
3、分給幼兒沒有吹好的氣球,請幼兒吹氣球。
4、游戲:氣球發射。
游戲玩法:讓幼兒把氣球吹足氣,突然放掉氣球,氣球會飛快的竄到空中,讓幼兒從中體驗到游戲的快樂。
5、引導幼兒想一想氣球還可以怎么玩?(比如:用頭頂球、用肩膀、用膝蓋、用手、用腳)并讓幼兒展示玩法。
6、教師介紹工具,(工具有球拍、紙板、小棒、書等)請幼兒選擇工具進行玩氣球。
7、在音樂的伴奏下做“過小橋運氣球”的游戲。
游戲玩法:將幼兒分成兩組,站在起跑線上。游戲開始,教師發出信號,各隊的第一個幼兒向前先走過小橋(小凳子)然后單腳跨過障礙物(呼啦圈)抱起氣球,按原路跑回,并拍第二個小朋友的手,依次進行。直到最后一個,先跑完的隊為勝。
游戲規則:
1、跨越障礙物時單腳前行
2、每個幼兒只拿一個氣球
3、接力的幼兒被拍到手后才能跑
8、請幼兒說一說氣球能變成什么?并讓幼兒動手對氣球進行畫、粘、貼、擰等方法把氣球變個模樣。讓幼兒自由發揮。
結束部分:在音樂聲中教師帶領幼兒到戶外繼續玩氣球。、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9
活動目標:
1、對探究物體軟硬產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體驗運用各種感官感知物體軟硬的樂趣。
2、通過感官感知物體的軟硬,掌握感知物體軟硬的方法,并且能把自己的感受正確的表達出來。
3、初步掌握軟硬的概念,并且能按物體的軟硬分類。
二、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掌握感知的方法。
2、活動難點:能按物體的軟硬進行分類。
三、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
(1)兩個神秘袋、一個大筐兩個小筐;
(2)軟的物品:棉花糖、面包、娃娃、枕頭、毛衣、毛巾、衣服、泡沫板、氣球、面巾紙、洗碗布若干;
(3)硬的物品:硬糖、鐵片、木頭、硬紙盒、茶杯、勺子、積木、石頭、玻璃瓶等。
2、經驗準備:能說出軟硬物體的
四、活動過程:
(一)摸一摸,猜一猜,感知物體的軟硬
1、教師出示神秘袋(一個裝軟軟的物品,一個裝硬硬的`物品),先請一名幼兒到前面摸一摸,捏一捏,說一說感覺怎么樣?猜一猜里面是什么?
(教師把東西從神秘袋里拿出來)
2、所有的小朋友都摸一摸,捏一捏該物品,驗證這名幼兒說的感覺,讓所有幼兒都感受到物體的軟硬,并且能說出"感覺軟軟的/硬硬的"。
(二)分一分,用不同的感官感知各種材料并試著進行分類。
1、把軟硬材料混在一起,分成若干份。
2、要求:摸一摸,捏一捏,壓一壓,嘗一嘗,敲一敲,摔一摔。
3、幼兒分組實驗,把軟軟的和硬硬的物品分成兩組,教師做適當指導。
4、操作完成后,交換分組進行檢驗。
5、教師引導幼兒互相討論實際操作和檢驗別人操作成果的感受,交流感知的方法,進一步加深對物體軟硬特性的認識。
小結:通過手,牙齒,皮膚,耳朵等感官摸一摸,捏一捏,咬一咬,敲一敲都可以感知物體軟硬。
(三)鞏固:游戲"送玩具寶寶回家",學習按物體的軟硬分類。
游戲規則:天黑了,軟寶寶玩具,硬寶寶玩具都要回家了,我們一起把軟寶寶和硬寶寶送回家吧。
(教師將幼兒剛剛分組操作的物品再次混合在一起,幼兒和教師一起分類,幼兒說感知方法,教師演示)。
五、活動延伸:
讓幼兒尋找并感知身邊的物體哪些是軟的哪些是硬的,讓幼兒進一步感知分類物體的
反思:
幼兒科學教育的目標首先是讓幼兒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教案設計中先用神秘袋,引起幼兒的興趣,繼而引入主題。
活動過程中,以分組實驗D檢驗D交流討論為主線。
首先讓幼兒分組實驗,科學教育的目標包括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分組實驗可以讓幼兒自己探究各種感知方法,這樣對探究結果印象更深刻;然后讓幼兒交換分組,檢驗其他組的操作是否正確,幼兒在檢驗過程中,在發現別人存在的問題的同時也會反思自己在操作過程中的錯誤,產生好奇;最后,教師引導幼兒互相討論實際操作和檢驗別人操作成果的感受,交流感知的方法,進一步加深對物體軟硬特性的認識。《綱要》中明確要求,在科學教學活動目標中,幼兒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教學鞏固階段采用游戲的形式,讓幼兒再次分類,明確物體軟硬的特性并且用多種感知方法進行分類。
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因此在活動延伸中,讓幼兒尋找并感知身邊的物體哪些是軟的哪些是硬的,讓幼兒進一步感知分類物體的軟硬并運用到生活中。
<小馬過河》 彭文席
馬棚里住著一匹老馬和一匹小馬。有一天,老馬對小馬說:"你已經長大了,能幫媽媽做點事嗎?"
小馬連蹦帶跳地說:"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幫您做事。"老馬高興地說:"那好啊,你把這半袋麥子馱到磨坊去吧。"
小馬馱起口袋,飛快地往磨坊跑去。跑著跑著,一條小河擋住了去路,河水嘩嘩地流著。小馬為難了,
心想:我能不能過去呢?
如果媽媽在身邊,問問她該怎么辦,那多好啊!可是離家很遠了。他向四周望望,看見一頭老牛在河邊吃草,
小馬嗒嗒嗒嗒跑過去,問道:"牛伯伯,請您告訴我,這條河,我能過去嗎?"老牛說:"水很淺,剛沒小腿,能過去。"
小馬聽了老牛的話,立刻跑到河邊,準備過去。突然從樹上跳下一只松鼠,攔住他大叫:"小馬!別過河,別過河,
河水會淹死你的!"小馬吃驚地問:"水很深嗎?"松鼠認真地說:"當然啦!昨天,我的一個伙伴就掉在這條河里淹死的!"
小馬連忙收住腳步,不知道怎么辦好。他嘆了口氣說:"唉!還是回家問問媽媽吧!"
小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媽媽問:"怎么回來啦?"小馬難為情地說:"有一條河擋住了去路,過……過不去。"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10
活動目標
1、知道耳朵能辨別聲音,了解保護耳朵的方法。
2、能夠仔細聽辨聲音并嘗試模仿。
3、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4、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
活動準備
1、《奇妙的聲音》音樂CD,教師教學資源。
2、請幼兒收集會發聲的玩具帶到幼兒園。
3、鼓、碰鈴等樂器。
活動過程
1、鼓勵幼兒玩新玩具,聽新玩具“唱歌”。
(1)拍拍、捏捏、敲敲、打打、聽聽新玩具。
(2)說說玩具怎樣“唱歌”。
2、提供聲音環境,讓幼兒聽聽奇妙的聲音。
(1)教師敲打樂器,請幼兒學一學鼓、碰鈴等樂器發出的.聲音。
(2)聽音樂CD,感受奇妙的聲音,說說喜歡聽的聲音。
3、引導幼兒聽聽周圍的聲音,了解護耳常識。
(1)戶外散步,聽聽周圍有什么聲音,知道生活中有很多聲音,耳朵能幫我們聽到聲音。
(2)說說怎樣保護耳朵,如:不隨便挖耳朵,遇到較大的聲音時要張大嘴巴捂緊耳朵,不把東西放進耳朵里等。
活動延伸
學做“小喇叭”:
1、教師對一名幼兒耳語一句短語,如:“我愛你們,請你笑一笑”,在請幼兒大聲告訴大家。
2、游戲可反復進行。
教學反思
一、這堂課成功地激發了幼兒的對聲音的好奇心。
二、在活動中認識聲音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
三、幼兒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激發。
四、對物品選擇的類別還要更巧妙。
五、活動的過程要設計得更有趣。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11
設計意圖
萬物生長都離不開水。本活動實施時,并不急于告訴幼兒答案,而是讓幼兒自己看一看、想一想、找一找、說一說。在探索過程中,讓幼兒自己去尋求問題的答案,滿足幼兒求知的愿望。
活動目標
1.知道萬物生長都離不開水。
2.能用簡單的“水可以……”的句式大膽表述觀察的結果。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自制錄像片:我們的一天。
2.飲料若干、干枯的花及未洗的水果。
活動過程
1.談話導人:提問:剛才你們出去跑步、拍球,口渴了嗎?怎么辦?
2.一邊喝水,一邊聽故事《小豬變干凈了》。思考:水除了可以喝、可以洗澡,還能干什么?
3.觀察發現:放錄像片:我們的一天。(可自攝于園內)鼓勵幼兒將自己的發現大膽表達。
4.談話討論
(1)語言游戲:用“水可以……”的句式說一句完整的話。
(2)拓展內容:說說自己喜歡水的哪些活動、游戲?你們是怎么玩的'?
5.尋找需要水娃娃幫助的物品。如干枯的花及未洗的水果。
活動延伸:幼兒討論:沒有水,我們的生活會怎么樣?
活動反思:在日常活動中教師要讓幼兒善于觀察,善于抓住時機進行教育。從孩子感興趣的事物著手,設計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活動,同時要考慮到幼兒創造思維的發展,這樣孩子就能得到創新精神,得到實踐能力。我班幼兒對水非常感興趣,以前他們對水不是很了解,只知道水很好玩,通過老師教育他們知道了水是寶貴的,我們要節約用水。不能浪費水資源。通過澆水護花行動,小朋友更加懂得珍惜,愛護花草樹木了。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12
活動目標:
1、通過看、聞、嘗,了解水是透明的,是無色無味的;2、在操作過程中,感知水具有流動的特征。
3、在科學活動中,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兩個玻璃杯(一杯清水、一杯醬油),兩個托盤;2、幼兒每人三個透明的`杯子,一個勺子;3、漏勺、塑料小籃子、塑料袋、有洞的容器若干,小籮筐若干,小毛巾4條。
4、PPT課件活動過程:
1、教師導入課題,感知水是透明的。
(1)師:今天,我要給小朋友們變個魔術。(出示兩個杯子,一杯清水、一杯醬油)。
(2)教師繼續以魔術的形式,將兩顆玻璃珠放入杯中。
提問:變出了什么?
珠子在哪個杯子里呀?它是什么顏色,什么形狀的?
這個杯子里面是什么啊?
為什么珠子在醬油里面看不清,在水里面卻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的啊?
(3)小結:原來水是沒有顏色,透明的;所以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出水中物體的形狀、顏色。
2、了解水--無色無味這一特征現在,水寶寶要和我們玩躲貓貓,它啊就在你們跟前都有三個杯子,水寶寶就藏在其中的一個杯子里,你可以用看一看、聞一聞、嘗一嘗等辦法把水寶寶找出來。
①幼兒操作,教師巡回觀察。
②提問:你們用了什么好辦法找到水寶寶的?
水寶寶是什么顏色的?它聞起來,嘗起來是什么味道的?
③教師小結:水是沒有顏色沒有味道的,我們也可以說是無色無味的。
④教師驗證實驗結果。
3、幼兒進行嘗試操作--幫水寶寶搬家,感知水的流動性。
師:水寶寶想請我們幫她一個忙,你們愿意嗎?就是幫水寶寶搬個家。
①教師出示搬水工具:塑料小籃、有洞塑料袋、有洞小容器,請幼兒說說它們的名稱并嘗試用這些材料進行活動。
②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③提問:你用什么東西來幫水寶寶搬家的?
在幫水寶寶搬家時,水寶寶怎么了?
④小結:原來水是會流動的。
4、延伸活動(1)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見過水寶寶?
(2)觀看PPT,聽水寶寶自述。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13
活動一:
有益的學習經驗:
觀察天空,感受到天空的廣闊和神秘,激發探索自然的興趣。
準備:望遠鏡
活動與指導:
1、晚上,帶幼兒觀察天空。
2、讓幼兒拿著望遠鏡觀看。教師告訴他們牛郎星和織女星的位置,并給幼兒講牛郎星和織女星的故事。
3、請幼兒想想牛郎星和織女星見面后都說些什么?我們有沒有辦法,讓牛郎星和織女星有更多的會面機會。
4、請小朋友看看天上的星星像什么?
5、告訴幼兒天空中有許多秘密,小朋友長大了可以做天文學家,去研究天空中的奧秘。
集體活動二
有益的學習經驗:
知道星星離我們很遠,感受到天空的神秘,增進好奇心。
活動與指導:
1、晚上天空布滿了星星,你們知道星星的家在哪嗎?它們離我們有多遠?
2、教師講解:宇宙大到我們難以想象的程度,里面有許多數也數不清的星星。星星離我們很遠很遠。比鄰星是離我們地球最近的星星,我們現在看到的`比鄰星根本不是現在的比鄰星,而是4.22年前的比鄰星,是它在4.22年前發出的光。而現在的比鄰星,我們要過4年多才能看見。
3、天空中的奧秘多極了,你們長大了想不想到太空中找找星星的家,跟星星交朋友?
4、讓幼兒說說, 自己長大后如何與星星交朋友。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1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發現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各種物體在空中會自由下落。
2.通過各種操作活動,使幼兒初步感知不同物體下落速度不同是與物體重力和空氣浮力有關。
3.嘗試改變物體下落的速度,發揮幼兒的創造性,培養幼兒動手試驗和觀察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操作材料:各種糖紙、羽毛、報紙、雪花片、球、小沙包、手絹、
2、輔助材料:剪刀、透明膠、夾子、雙面膠、泥工、彩帶。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感知物體自由下落的.現象。
1.教師:“今天老師準備了許多東西,請你們來玩一玩,把這些玩具往上扔,看看你會發現什么。”
2.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個別指導。
3.你剛才扔的是什么東西?你扔這些東西的時候有什么感覺?它落下來的速度是什么樣的?
二、再一次拋接物體,發現物體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1.啟發幼兒任意選兩樣玩具同時拋接,發現物體下落速度不同。
2.引導幼兒兩兩相伴,同時拋接物體,發現物體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三、啟發幼兒探索改變物體下落速度的方法。
1.教師出示兩張相同的紙,啟發幼兒能讓我們以不同的速度落下來。
2.幼兒嘗試探索:如將紙折成飛機就扔得高些,落下來也快些。夾子夾住羽毛使羽毛落得快。
四、為什么物體都會往下落? 教師:扔上去的物體為什么會落下來呢?
(是由于地球的引力。)
五、小結:
今天我們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知道物體由于地球的引力扔上去以后都會下落。
輕而大的物體扔不高,落下來也慢;重而小的物體扔的高,落下來也快,通過改變,也會改變它的速度。
六、組織幼兒觀看人在太空中的錄象。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15
活動目標
感受人與花草樹木的親密情感
初步認識區別物體的大小,能用“大”或“小”來表述物體,體會物體大小的相對性
重點難點
重點:區別物體的大小,感受人與花草樹木的親密情感
難點:理解物體大小的相對性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認識卡片上的各個動物
物質準備:大小動物卡片人手一份,大小禮物卡片人手一份,大小皮球若干、籮筐一只
活動過程
教師帶著幼兒來到活動場地,圍坐在草地上。
一、認識“大樹”和“小草”,區別大小。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樹和草,請他們比較樹和草的大小,并和幼兒一起念兒歌:“大樹大,大樹叫小草娃娃,小草小,小草叫大樹媽媽。”
2、請幼兒去抱抱大樹媽媽,撫摸小草娃娃。
二、給大樹和小草找鄰居
1、師:“今天還來了許多動物客人,它們想和大樹媽媽、小草娃娃做鄰居,大動物說想和大樹媽媽做鄰居,小動物說想和小草娃娃做鄰居,我們給這些動物排排好,行嗎”
2、請幼兒按“大動物”和“小動物”分別取動物卡片放在大樹腳下和草叢邊,邊放邊說:“大xx是大樹的鄰居,或小xx是小草的鄰居。”老師個別指導。
三、給大樹、小草和動物們送禮物。
1、師:“我們給大樹媽媽和小草娃娃找到了鄰居,我們再把帶來的禮物送給它們,好嗎”
2、請幼兒按大小給卡片分類,大的掛在大樹媽媽和它的大動物鄰居身上,小卡片送給小草娃娃和它的小動物鄰居。
四、玩“揀皮球”游戲。
1、師:“大樹媽媽和小草娃娃真開心,它們想和我們一起玩揀皮球的游戲,你們愿意嗎”
2、游戲:老師把大小皮球向四周滾出去,幼兒四散撿皮球,撿到皮球后說:“我撿到了一個大(小)皮球。”(游戲2―3次)。
延伸活動
在區角活動中,益智區增加比大小活動,美工區增加涂色活動――涂大樹和小草。
活動評析
一、設計意圖
本次數學活動充分利用園內的優美環境,將孩子們領到室外,席地而坐,讓幼兒直接與小草、大樹接觸,直接與大自然對話,切身體會小草的嫩,大樹的`美。活動自始至終以“大樹媽媽”和“小草娃娃”為主線,將大樹和小草擬人化,以達到人、動物、植物以及大自然的和諧一體。根據小班幼兒愛游戲的年齡特點,本次活動過程始終圍繞著“大樹媽媽”和“小草娃娃”的游戲內容而展開。活動中,教師以不同的學具,吸引著幼兒不斷地與周圍環境發生作用,并讓幼兒在想想、找找、送送、講講、玩玩的過程中,正確地區別大小,感受物體大小的相對性。從而提高幼兒思維的準確性,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二、效果分析
教學活動場地由室內搬到了草木盎然的室外,孩子們不但可以摸一摸嫩綠柔軟的小草、郁郁蔥蔥的大樹,還可以與它們一起玩游戲,甭提有多高興了。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們把小草、大樹當成了自己的好朋友,他們在輕松的數學游戲中,自然地貼近了小草大樹、貼近了大自然。整個活動始終貫穿一個“玩”字,游戲化的活動情境緩解了小班幼兒注意力易分散、堅持性差的矛盾,充足的學具滿足了孩子好奇、好玩的特性,每一個環節孩子們都完成得很好,雖然孩子們在操作中的語言表述不是很完整,但操作的正確率很高。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01-10
幼兒園的小班科學教案03-06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01-26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精】01-21
【熱】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01-22
【推薦】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01-22
【熱門】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01-22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推薦】01-22
幼兒園小班好玩的磁鐵科學教案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