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
01
課文主題
本文描寫了在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爺爺,“我們”互相鼓勵,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難,終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故事。文章揭示了在困難面前,要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要善于互相學習,互相鼓勵,共同進步的道理。
02
課內問題
1、說說爬天都峰這件事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和結果。
答:時間:假日里;
地點:黃山天都峰下:
人物:爸爸、“我”和老爺爺;
起因:假日里,爸爸帶“我”爬天都峰;
經過:看到天都峰如此高和陡,“我”有些發顫,途中遇到老爺爺,“我們”互相鼓勵,互相汲取力量;
結果:“我”和老爺爺都登上了天都峰。
2、文中“我”的心理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答:猶豫、不自信一受到鼓舞、堅定信心一戰勝困難,登上天都峰。
3、“我”和老爺爺能成功爬上天都峰的原因是什么?
答:一是他們個人的奮斗和努力,二是能從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學習。
4、“我”和老爺爺爬上天都峰后為什么互相道謝呢?
答:因為爬天都峰對這一老一小來說是非常困難的事,但他們彼此互相鼓勵,給了彼此信心,使他們克服了重重困難,終于成功爬上天都峰,所以要互相道謝。
5、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課文主要寫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爺爺,“我們”互相鼓勵,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難,終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故事。是按事情經過的順序寫的。
6、“我”開始不敢爬,最后爬上去了。課文是怎么把“我”爬山的過程寫清楚的?
假日里,爸爸帶“我”爬天都峰;看到天都峰如此高和陡,“我”有些發顫,途中遇到老爺爺,“我們”互相鼓勵,互相汲取力量;最后“我”和老爺爺都登上了天都峰。
03
生字組詞
哩:在山上哩!還沒來哩!
級:石級年級高級低級上級等級
鏈:鐵鏈項鏈鏈接鎖鏈手表鏈
顫:發顫顫抖顫動顫音顫顫悠悠
攀:攀登攀巖攀扯攀談攀親道故-
猴:猴子猴頭猴戲猴年馬月
鯽:鯽魚過江之鯽
念:念頭思念想念念小學念念不忘
辮:辮子小辮兒麻花辮扎辮子
呵:呵斥呵責呵氣笑呵呵
04
多音字
相:iāng相信iàng相片兒
量:liáng測量liàng量力
似sì相似shì似的
作:zuō作坊zuò作家
05
形近字
辮(辮子)辨(辨別)辯(辯論)
念(思念)貧(貧窮)貪(貪心)
06
詞語解釋
筆陡:筆直陡峭。
白發蒼蒼:頭發灰白,形容人蒼老。
鼓舞:使振作起來,增強信心或勇氣。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造句:沒想到我居然考了全班第一名。
汲取:吸取。造句:我們互相汲取力量,最終完成了艱巨的任務。
奮力:充分鼓起勁來。造句:我想只有奮力拼搏,才能夠取得好成績。
07
反義詞
筆陡——平坦鼓舞——打擊
奮力——松懈抬頭——低頭
08
近義詞
汲取——吸取居然——竟然
鼓舞——鼓勵終于——最終
09
詞語擴展
ABCC式:
白發蒼蒼人才濟濟生機勃勃
風塵仆仆氣喘吁吁可憐巴巴儀表堂堂
行色匆匆怒氣沖沖文質彬彬含情脈脈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理解課文內容,積累文中提到的科學知識
2.過程與方法善于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問題
3.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及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積累科學知識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觀察生活、思考問題、探究發現的習慣
教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相結合
教學流程:
一、談話引入,學習課文第3自然段
1、出示飛機模型,學生討論飛機是怎樣飛行的.?
2、出示文中第3自然段,學生自由讀
3、學生討論:飛機從誕生到發展都是人類從哪些生物身上得到的啟發的?
4、指導學生學習作者的寫法:
先介紹人們遇到的困難:機翼因劇烈抖動而破碎。
再寫研究蜻蜓翅膀的特點:末端比周圍略厚。
后寫再造飛機。
二、學習課文第1、4、5、6自然段
1、引導學生分析第3自然段的學習方法
2、出示表格,學生自由讀課文、填表。
發明創造
學習對象
學習內容
3、學生匯報填表
三、全文
1、學習課文最后一句話,說一說這句話的意思。
2、學生討論,并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人類從動物身上學到知識的事例。
四、課堂
學生自由交流學習課文的收獲。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3
教學要求: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習文章中的生字新詞。
3、感受詩中描寫的景象,理解詩中擬人手法的運用。
4、初步感受現代詩的意象美和韻律美。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通過誦讀感受新詩的美。
一、導入新課
1、激趣:同學們,一年四季,季節更替,轉眼,又到了秋天。秋天是碩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節,讓我們跟著詩人王宜振的腳步,一起到田野里去感受明麗的秋天吧!
2、(多媒體課件或幻燈片展示秋景)教師范讀全詩。[學生邊聽邊思考:文中描繪了什么?]
3、學生自由談:看了秋景,聽了寫秋的詩,你對秋天有了怎樣的印象呢?
二、初讀詩歌,理清詩歌的脈絡。[此處為重難點:引導學生在初步讀懂課文基礎上說說課文寫什么?]
1、學生自讀全詩,邊讀邊標出詩歌的小節來。
2、指名讀全詩,相機正音。[蟬、韌、柔、梳是翹舌音。
3、出示生詞卡片,認讀:明麗釀造煩惱羊腸小道照耀珍藏柔韌井井有條
4、再讀全詩,將自己喜歡的地方多讀幾遍,試著背一背。
三、作業:
1、描紅課后生字,小組給出評價。[指導寫字,注意把字寫端正。]
2、熟讀詩歌。
第二課時(9月19日總14課時)
一、復習:
上一節課我們初步感受了秋天的美,用讀來把你們的感受讀出來,好嗎?小組輪讀課文。
二、進入新課
1、精讀感悟,體會秋天各樣的美[秋天與其它季節有什么不同?]
(過渡:跟著詩人我們走進了秋天,看到了秋天,你喜歡秋天的什么風景呢?讀讀課文,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
讀完課文后學生自由談,教師相機板書:秋風、秋陽、秋色、秋實、秋香(可以打亂順序)
重點品讀:[此處為重難點:通過圖文結合反復朗讀,理解重點句。]
A、秋風:
(1)你為什么喜歡秋風?指名學生答。(秋風像個淘氣的娃娃,又像一把柔韌的梳子……)
(2)“把夏天的腳印兒輕輕涂掉……是什么意思?你覺得這個省略號有什么作用?(好像是風在一點一點擦拭腳印,掩蓋夏的痕跡。)[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3)能把你的喜歡用讀表達出來嗎?(感情朗讀這一小結,師生共同評價。)
B、秋實:
(1)秋天里,有哪些果實成熟了?都是什么樣子的?(稻穗、向日葵、蘋果、葡萄……)
(2)自讀第三到五小節,感受豐收的喜悅。
(3)匯報朗讀,教師指導。
(4)全班賽讀,看誰先背下來。
(5)在看到累累秋實的時候,我們還看到了迷人的秋色,都有些什么顏色呢?(紅、黃、紫……學生可以想象補充課文中沒有的顏色。)
2、回歸整體,感受詩的韻律美
(1)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呢?(寫得美,讀起來上口……)
(2)你覺得這首詩還有什么特點呢?
學生自由談,只要有道理就給予肯定。(重點指導體會擬人手法的運用)
(3)教師小結:這首小詩運用擬人的手法,用流暢明快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秋天的美。
3、再讀全詩,試著背誦全詩。[朗讀全詩,體會作者對秋天的濃厚的感情。
三、拓展延伸,描繪自己心中的秋天。
1、同學們,金秋是美麗的,在每一個人心中,它又美得各不相同,下面讓我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禮贊自己心中的秋吧!
2、自由組合,分組活動:
(1)彩筆繪秋色,畫出心中的秋。
(2)深情頌秋天,讀出心中的秋。(小組合作編排詩朗誦《秋天》)
(3)妙筆描秋景,寫出心中的秋。(即課后練習4,將詩句改成一段話
3、全班匯報交流,教師總結。
四、作業:
1、背誦全詩。
2、課后收集寫秋天的詩,古詩,現代詩都可以。
反思
《秋天》是一篇自讀課文。當代詩人何其芳在詩中描繪了一個個生動的"畫面,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鄉村風景圖。詩的意境優美,語言情景交融,富有詩情畫意。學習此文既可得到文學藝術的滋養,又可得到審美的陶冶,更能激發學生熱愛美好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秋天》一課的教學,我通過多樣化的朗讀帶學生走進課文的優美意境中。朗讀對語文學習是必不可少的,各項語文活動都要由閱讀文體開始,對于詩歌則尤為重要,只有反復朗讀才能走進詩歌走進作者的心里。所謂多樣化首先是指程序上的循序漸進,由識記生字到讀順詩歌到讀出韻律以至讀出感情,步步走來,由淺入深,符合學生的認知習慣。其次是指多種方式朗讀,可以自讀、同桌讀、齊讀、師生共讀,形式多樣化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課后看來,總覺讀出韻律一節處理的不妥當。我本意是想通過四步讀教給學生實實在在的方法,但由于詩歌節奏的劃分本無定法,它和語感有很大的關系,因此,在教給學生劃分節奏時只能根據自己的理解給學生作一個范例,并不能真正教給學生一些規律性的方法,這不能不說是這一環節上的遺憾。
在品秋這一環節中,我讓學生從三幅畫面中選擇一幅自己最喜歡的畫面展開想象,將詩中畫面用豐富多彩的`語言表達出來,這實際上是一個學生整體感知詩歌內容的過程,是一個從抽象到具體的過程。這個問題的設置應該說有一定的難度,考慮到這一點,我同時在設計課時,準備了第二套方案來降低難度,也就是在學生回答有困難的時候,出示多媒體課件,根據極簡單的景物,描述出一幅動人的畫面,在這個過程中重在教給學生描寫的方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這種降低難度的方法確實為學生打開了思路,也迸發了許多靈動的火花,出現了許多精彩的片斷。但就總體而言,似乎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我想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學生年齡尚小,對于七年級的學生而言,他們可能更易于接受圖片這種直觀的形式,而對于詩歌凝煉的語言,似乎還嫌抽象。此外,提到的漁家、原野的秋天,這些離學生實際生活較遠,學生直接經驗不足,間接經驗又不夠,理解起來自然困難。
在品析美詞這一環節中,我著重請學生談自己的看法,教師只做必要的指導。應該說,在這一環節中,學生品析的相對到位。但場面顯得平靜,過于有條不紊,沒有適時激起學生之間的問題矛盾,沒有形成激烈探討的場面,這也限制了學生多角度的思考問題。
每一堂課我都認為應該給學生一個質疑問難的機會,因為“學貴有疑”,正所謂“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只有真正對課堂提出問題的學生才是真正走進文本,有著獨立思考意識的。但由于時間的限制,很遺憾,我在這一節課上卻缺少了這一環節。
總之,由于各種原因,總覺得這課的教學沒達到預期的效果,課堂沒有真正活起來。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4
教學目標
1.認識“劈、濁、丈”等7個生字,會寫“微、劈、緩”等13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
3.讀懂課文,體會盤古的獻身精神,培養想象力,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詞句。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了解盤古開天地的故事內容,體會盤古的奉獻精神,激發閱讀神話故事的興趣,培養想象力。
2.學后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教學難點
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和會寫生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談話導入
1.(播放音樂)(課件出示2)師:在人類悠遠的歷史長河里,流傳著許許多多動人的故事,這些故事你知道嗎?(課件出示3:古代神話故事圖片)
指名回答后出示答案。
師:這些故事之間有什么共同點?
生:都是神話故事;都是成語;都寫了誰干什么。
2.今天我們要認識另一位神話中的人物——盤古,學習他“開天地”的故事。(板書:12盤古開天地)
二、初讀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借助注音認讀生字。然后,同座互讀互查。
2.分析記憶字形。教師要鼓勵學生開動腦筋記憶
出示生字“劈、濁、丈、隆、肢、軀、液”(課件出示4)
劈:不要只讀一半,不要讀成“pì”;
濁:不要只讀一半,不要讀成“chónɡ”;
隆:“隆”和“降”是形近字,不要讀成“jiànɡ”;
軀:“軀”和“區”是形近字,都讀“qū”。
3.書寫指導。
出示生字“劈、緩、濁、丈、撐、竭、累、血、液、奔、茂、滋、宗”(課件出示5)
指導書寫:“緩、濁、撐、竭、液、滋”都是左右結構的字,書寫時都要左窄右寬。
指導學生按筆順規則寫字,并注意學生的寫字姿勢。
4.找出多音字,組詞識記。
5.指名接讀課文,糾正讀音。(二三自然段重點齊讀。)
6.師:同學們讀了課文,對課文的題目有了哪些理解?(簡單說說)課文的哪句話是直接寫“盤古開天地的”,畫出句子,讀一讀。
反饋“人類的老祖宗盤古,用他的整個身體創造了美麗的宇宙。”齊讀
7.師:是啊,在盤古開天地之前,天地是怎樣的呢?(混沌一片)你能找到課文中的句子說一說嗎?(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還沒有分開,宇宙混(hùn)沌(dùn)一片,像個大雞蛋。)
8.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還沒有分開,宇宙混沌一片。盤古拿起斧子猛劈,將天和地分開,他頭頂天,腳踏地,不讓天地合攏。盤古用他的身體創造了美麗的世界。)(課件出示6)
9.默讀課文,劃分段落,同學交流,集體訂正。
三、朗讀提升
自由練讀,把自己最愿意讀的部分讀給大家聽。
四、布置作業
找其他神話故事讀一讀。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盤古的奉獻精神,用自己的話講述故事;
2.體會神話故事充滿想象的特點。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激情導入,復習生字
上節課我們認識了一個傳說中的人物盤古,初讀了課文。今天,老師要考考大家,咱們來聽寫幾個詞語。
1.聽寫詞語:
渾濁劈開肌膚血液茂盛祖宗
(課件出示8)
教師集體訂正。
2.誰能把課文的主要意思說一說:
盤古將黑暗的天地分開,創造了美麗的宇宙。
3.課文哪一段告訴了我們這個信息?
(1)先自己讀,然后齊讀,讀出偉大的盤古。
(2)說說對盤古的印象。
(3)讀最后一段。
二、研讀文本,體會偉大
(一)出示詞語:(課件出示9)
混沌一片黑乎乎輕而清
重而濁緩緩上升慢慢下降
1.指名讀。
2.找找這些詞語在課文的什么地方?是用來寫什么的?
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學生自讀課文,指名讀句子。
2.這混沌一片的世界是怎樣的呢?指名說,句式:(課件出示10)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還沒有分開,宇宙混沌一片。
____________沒有____________。
3.師:這是多么荒涼寂寞的世界。齊讀課文第一段。
4.出示句子:(課件出示11)
輕而清的東西,緩緩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降,變成了地。
引導學生用成語概括段意。(板書:開天辟地)
齊讀。找出其中的反義詞。
(二)出示詞語:(課件出示12)
拿起劈頂撐
1.齊讀。
2.這些詞語是表示什么的?它們是用來寫誰的?讀有關句子,想象盤古頂天立地的樣子。出示課件,學生看圖想象。(課件出示13)
引導學生在讀懂第3自然段的基礎上,也用成語概括段意。(板書:頂天立地)
過渡:巨人的神力也是有限的,盤古終于累倒了。
(三)出示詞語:(課件出示14)
飄動的云隆隆的雷聲遼闊的大地
奔流不息的江河茂盛的花草樹木滋潤萬物的雨露
1.指名讀。
2.找出這些詞語在課文的什么地方出現的,是用來寫什么的?
師:盤古的身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課件出示15)
他呼出的氣息—— ;
他發出的聲音—— ;
他的雙眼—— ;
他的四肢—— ;
他的肌膚—— ;
他的血液—— ;
他的汗毛—— ;
他的汗水—— 。
同桌對讀,說說你有什么發現。
(板書:身化萬物)
3.交流發現,反饋:(課件出示16)
(1)他的____________,變成了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舉例)
(2)句子前后有聯系。
(3)總分段式。
(4)并列句式。……(讀讀,體會語調的'變化。教師范讀)
4.師:盤古臨死了還想著為人類造福,這是多么高尚的品質啊!
5.師:讓我們再來關注一下這段中的“……”。請你想一想,省略了什么?盤古身體的其他部位還會發生怎樣的變化?請展開合理的想象,仔細思考,寫下來。
6.反饋交流。(四人小組合作展示,學著課文的樣子,先說“盤古倒下后,身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師:面對這樣一個美麗的世界,你想說什么?讓我們通過自己的朗讀來展示這美麗的畫面。(齊讀第五自然段)
指導朗讀:排比段讀出語調的高低。
7.師:面對這樣一個神奇美麗的世界,我們不得不感謝:“人類的老祖宗盤古,用他的整個身體,創造了美麗的宇宙。”(齊讀)
8.師:同學們,是盤古,使混沌的世界有了光明;是盤古,使萬物生靈生存繁衍;是盤古,使我們看到了花開的燦爛、日出的輝煌……這一切,全是因為:“人類的老祖宗盤古,用他的整個身體創造了美麗的宇宙。”(齊讀)
三、拓展延伸,體會精神
1.“人類的老祖宗盤古,用他的整個身體,創造了美麗的宇宙。”這句話非常樸實,卻比任何語言都更深情;這句話甚至連感嘆號都沒有用,卻飽含著人類對盤古的無限敬仰與贊嘆。(師讀)“人類的老祖宗盤古,用他的整個身體創造了美麗的宇宙。”(齊讀)
2.課件出示盤古身體各部位的變化。(課件出示17)師引讀。
3.指名復述這部分課文。(課件引導)(課件出示18)
四、總結拓展,布置作業
1.師總結:同學們,今天我們學了課文,認識了盤古。千百年來,盤古已經逐漸積淀成一種獨特的文化,在華夏熱土上,盤古文化不斷繁衍,傳播中外,是中華傳統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同學們可以通過很多途徑查找有關盤古的資料。
2.布置作業:課后尋找其他的英雄神話,交流一下你了解到的更多的知識。
板書設計:
12盤古開天地
開天辟地
頂天立地
身化萬物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5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并學習全神貫注的工作態度及通過具體事例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
3、拓展帶文,進一步加深對羅丹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品質的了解。
4、課內練筆,學習作者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態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1、體會并學習全神貫注的工作態度及通過具體事例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
2、拓展帶文,進一步加深對羅丹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品質的了解。
教學難點:
課內練筆,學習作者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態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理解質疑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認識了執著、求實的科學家伽利略,這節課,我們再認識一位法國大藝術家,(出示羅丹圖)他的名字叫——羅丹。他有哪些可貴的品質,在他身上我們又能受到怎樣的啟發?下面我們就來學習第30課全神貫注。同學們,對這個詞你是怎樣理解的,誰來談一談?帶著你對詞語的理解,再讀課題。
二、讀鏈接語,明確任務
1、這是一篇略讀文章,首先,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鏈接語,看一看,這節課的學習要求有幾個,分別是什么?找一找,畫一畫。
2、師:來,同學們交流一下,鏈接語給我們提出了哪些學習要求?生交流。
3、明白了學習要求,下面我們就一起完成第一個任務。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交流。
四、研讀感悟,交流展示
(一)研讀感悟。
師:同學們,你看因為我們讀書全神貫注很快就把第一個學習要求完成了,真棒!接下來我們完成第二個任務:(出示課件)默讀課文,把自己認為最能表現羅丹工作時全神貫注的句子畫下來,讀一讀,開始吧!有的同學已經畫完了,大聲的把你畫出的句子讀一讀。
(二)交流展示:
師:同學們,表現羅丹工作時全神貫注地句子大家都找到了嗎?來,誰來交流一下?
句子一:
只見羅丹一會兒上前,一會兒后退,嘴里嘰里咕嚕(lū)的,好像跟誰在說悄悄話;忽然眼睛閃著異樣的光,似乎在跟誰激烈地爭吵。
1、預設生1:大家看第二自然段的這句話——(生讀),這句話能看出羅丹把周圍的一切都忘了,他自言自語完全沉浸在工作中,這就是全神貫注。
2、師:同學們看屏幕,對于這句話,(出示課件)他說的有道理嗎?誰有補充嗎?那他的朗讀是否把這種理解表現出來了呢?誰能再來試著讀一讀。來,我們一起來讀這句話。(用手勢帶動學生)
還有哪些句子能看出羅丹的全神貫注,我們繼續交流。
句子二:
他把地板踩得吱(zhī)吱響,手不停地揮動……一刻鐘過去了,半小時過去了,羅丹越干越有勁,情緒更加激動了。
1、預設生2:大家看這句話——(生讀)羅丹因為有了靈感,所以很激動,他開始認真修改,忘了時間,忘了一切。
2、師:說得多好,掌聲送給他!但是,他讀得怎么樣?好,誰能比他讀得好?好一個全神貫注的羅丹。來,我們男女生合作來讀這句話。來,女同學先來,男同學(手勢)
繼續交流!
句子三:
他像喝醉了酒一樣,整個世界對他來講好像已經消失了——大約過了一個小時,羅丹才停了下來,對著女像癡(chī)癡地微笑,然后輕輕地吁了一口氣,重新把濕布披在塑像上。
1、預設生3:大家看這句話——(生讀)羅丹把整個世界都忘了,他對修改后的作品很滿意,傻傻地笑了。
2、師:是啊!多么如癡如醉!多么全神貫注啊!來,一組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多么陶醉的羅丹啊!來,三組。(手勢)多么讓人敬佩的羅丹啊!來,我們一起讀!
還從哪些句子能看出羅丹的全神貫注呢?來,繼續交流!
句子四:
羅丹徑自走出門去,隨手拉上門準備上鎖(suǒ)。
1、預設生4:生讀,羅丹把朋友都忘了,羅丹自顧自地走了,差點把好朋友都給鎖在屋里了。
2、師評價:是啊,真是太投入了。
句子五:
羅丹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來,他推開門,很抱歉地對茨威格說:“哎喲!你看我,簡直把你忘記了。對不起,請不要見怪。”
1、預設生5:生讀,羅丹把朋友差點鎖到屋子里了。
2、師評價:是啊,把身邊的朋友都忘了,這就是“全神貫注”!
(四)學習最后一段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找到了描寫羅丹工作時全神貫注的句子,并且通過入情地朗讀,走近了羅丹,走近了這位偉大的藝術家,面對這樣一位大藝術家,你想說點什么,你呢,你也來談。想想羅丹,再聯系我們自己,你又想說點什么?
小結:是啊,我們做一切事都應該全神貫注,只有這樣,才能把事情做好。正和大家一樣,茨威格親眼看到羅丹全神貫注工作時,深有感觸地說——(齊讀)人類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應該全神貫注。
(五)總結寫法
1、同學們,剛才,我們抓住這些重點語句(出示所有的句子)認識了一位全神貫注的藝術家,現在,我們再來聯系這些句子,想一想,為什么這位大藝術家的形象會這么生動地展現在我們眼前?對,是啊!把地板踩得吱吱響,手不停地揮動,多么形象的動作描寫啊!(板書)同學們再看,你還發現了什么?眼睛閃著異樣的光,對著女像癡癡地微笑,這又是什么?對啊!這是生動地神態描寫。(板書)還有嗎?語言,是啊!這一句是語言描寫。
小結:是啊,文章不是無情物,細致、形象的`語言、動作、神態描寫能凸顯人物的品質,能把人物寫得生動、鮮活!!
五、以文帶文,拓展閱讀
1、師:下面,我們就向剛才這樣,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描寫,品讀第二篇文章《羅丹與巴爾扎克雕塑》,(出示要求)找出描寫羅丹語言、動作、神態的句子,畫一畫,讀一讀。看看,借助通過這些描寫,我們對羅丹又會有哪些了解?
2、學生讀文章,畫句子。
3、交流:
同學們讀的真認真,你找到了描寫羅丹語言、動作、神態的句子了嗎?
預設生1:我找到了對羅丹的動作描寫:(讀句子:羅丹的眉頭立即蹙緊了,臉上露出失望的表情,只見他不聲不響,用手拍著腦門,在工作室里來回踱個不停。突然,他操起身后的一把大斧,沖向雕像,沒等幾個學生反應過來,羅丹已經砍斷那雙“奇妙而完美”的雙手。)的確是一個追求完美的羅丹,誰能把這種感受讀出來?來,我們一起來讀。)
預設生2:我抓住了對羅丹的語言描寫(幾個學生一下子驚呆了:這時,耳邊響起了羅丹急促的聲音:“這雙手太突出了,它已經不屬于雕塑的整體了,所以我不得不把它們砍掉!”)通過這句話,我知道——(重視作品的整體,師是啊!這種精神可以說是精益求精。)
小結:同學們,剛才,我們抓住對羅丹的語言、動作、神態描寫,又看到了羅丹“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崇高品質。
六、總結寫法,小練筆
1、師:同學們,短時間內我們品讀了兩篇文章,通過學習,我們知道,讀文章時,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指板書)描寫的句子,能深刻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質,同樣,我們寫文章時,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描寫,這樣才能把人物寫活。同學們,你有沒有敬佩的人,下面,我們就來個小小的挑戰(出示課件)—— 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中的一個方面,或幾個方面,寫一句話或者幾句話,把人物的品質表現出來。敢挑戰嗎?
2、誰來交流你的描寫?師適時點評。
七、總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會了讀書時,抓住人物語言、神態、動作描寫,(指板書)了解人物,走進人物。通過剛才的小練筆呢,我們又學會了寫作時怎樣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描寫把人物寫活。課下,請同學們仿照今天學習的兩篇文章把你心中的人物寫完整,寫具體。希望,你筆下的人物也會像羅丹一樣給大家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6
第一課時
一、歌曲導入
播放歌曲《小草》,問:同學們,你們熟悉這首歌嗎?是什么歌?你聽了有什么感受?你喜歡小草嗎?這是歌曲中的小草,今天我們來看詩歌中的小草又有什么特點?打開17課《小草之歌》。
二、初讀課文
學生自由朗讀詩歌:
1、讀準字音,讀通詩句,畫出生字詞,不會讀的字,查字典自學。
2、說說你最初的感受。
3、邊讀邊想:詩歌是從哪幾方面贊美小草的?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檢查生字詞的讀音。
指名拼讀,集體評價;指出難寫的字,易錯的字。
2、你讀后詩歌,有什么想說?
3、詩歌從哪幾方面贊美小草的?
三方面:為大自然做貢獻;防洪、固沙、美化環境的作用;有頑強的生命力。
四、自由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齊讀生字詞
2、詩歌從幾方面介紹小草的?
二、品讀詩句,領悟感情
1、自由讀1至3節,把不懂的地方提出來跟同學討論。
讀后交流。
你讀懂了什么?
學生:我讀懂了小草雖渺小但不慚愧不氣餒。
師:渺小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小草那么渺小卻不慚愧不氣餒?
生:渺小是很小很小的意思,是微小。因為小草能為大自然獻出一點兒綠色,它雖然渺小,但也能做貢獻。
師:從小草的身上你體會到它一種什么精神?
生:無比自信的精神。
師:非常好!你們能當自己就是一棵小草,展示出你們的自信嗎?指名讀。
生讀,師評:好一棵自信的小草!聽著你的聲音,我能感受到你的樂觀自信!我喜歡你這么自信的小草!
生齊讀,感受小草的自信。
你還讀懂了什么?
生:我讀懂了小草雖然地位微不足道,但并不灰心不計較。
師:微不足道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它并不灰心不計較?
生:微不足道是地位低微。因為它能為大自然做一絲奉獻。
師:這是一棵什么樣的小草?
生:非常自豪的小草!
感情朗讀,讀出自豪的情感。
你們還讀懂什么?
生:我知道小草向大自然的索取很少。
師:小草要什么才能生存?
生:一點點陽光雨露就能幸福地生活。
師:是呀,這就是渺小的小草,這就是低微的小草,這就是無所要求的小草,這樣的小草它也能為大自然做出自己的貢獻。讓我們贊美它,飽含深情再讀1至少節。
2、讀4至6節,思考:一棵棵柔弱的小草,它們還有哪些作用?
讀后交流
生:我知道小草可以防洪。
師:小草是怎樣防洪的?
生:大伙兒用那密集的.根緊緊地抓住泥土,手拉著手抗擊,洪水沖不毀小草覆蓋的土地。
生:團結協作抵抗洪水。
師:好,用堅定的語氣讀出小草擊退洪水的豪情。
生:我還知道小草可以固沙。
生:我還知道小草可以美化環境。
師:對呀,團結在一起的小草,就可以創造許多奇跡,除了這些作用,你還知道小草的作用?
生:用于畜牧業
生:用于中草藥
生:用于涵養水分。
感情朗讀。
3、讀第七節,思考:小草還有什么特點?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生:小草的生命力非常頑強。冬天全部枯萎,但春天一來,它又會綠遍大地。
生:這正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感情朗讀。
三、體會感情,延伸拓展。
1、這樣的小草可敬嗎?抒發了作者什么感情?
2、面對小草,你想對它說什么?畫圖寫贊美的句子。
3、讀完全詩,你有什么啟發?
生:學習小草無私奉獻的精神。
生:被小草的自信,頑強,無私所感動。
生:也要像小草一樣,樂觀向上,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奉獻社會。
師:是呀,纖細如絲的小草都能如此自信樂觀地生活,認真過好每一天,努力地報效大自然,作為一個人,我們更應該認真過好每一天,好好學習,樂觀向上,做到最好,回饋社會。愿同學們是一棵小草。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7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有感情朗讀課文有關部分,背誦課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以及眾鳥紛飛的壯觀景象,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美的感情。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會用“陸續”、“應接不暇”造句。
3、體會課文描寫景物靜態和動態的方法。
教學重點:
1、感受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以及眾鳥紛飛的壯觀景象。
2、體會課文描寫景物靜態和動態的方法。
教學難點:
1、有感情朗讀課文有關部分。
2、想象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以及眾鳥紛飛的壯觀景象。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有感情朗讀課文第一部分的有關句段,背誦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樹的美麗奇特。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會用“陸續”造句。
3、認識“鳥的天堂”,初步體會景物動態和靜態描寫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激發興趣
1、作者簡介。
2、揭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
要求:(1)讀正確;(2)讀通順。 思考:談談你對“鳥的天堂”的認識。
2、檢查反饋。
(1)課堂交流:你對“鳥的天堂”的認識。 (這個問題的設計旨在促進學生認真閱讀,學生的回答不可能完美,但有助于了解學情;教師的寬容評價,有利于學生樹立閱讀的.信心。)
(2)個別讀課文,隨機學習生字和部分新詞。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脈
1、速讀課文。 思考:課文可以分成兩個部分,怎樣分?為什么?
(1)自己讀讀、劃劃、想想。
(2)小組討論,重點討論“為什么?”
2、檢查反饋。
四、精讀課文,感受情趣
1、輕聲讀課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寫的情景。
2、質疑:在這些句段中,有那些你不太理解的問題?
3、在這些句段中,選擇你最喜歡的有感情朗讀。
(1)嘗試有感情朗讀。
(2)朗讀指導。
(3)有感情朗讀有關句段。
4、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背誦7、8自然段。(機動)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有感情朗讀課文第二部分的有關句段,感受“鳥的天堂”里眾鳥紛飛的壯觀景象。
2、學習課文第二部分,理解“應接不暇”、“留戀”等詞語的意思,會用“應接不暇”造句。 3、精讀課文,體會課文描寫景物動態和靜態的方法,了解作者觀察描寫的精細、巧妙。
教學過程:
一、精讀課文,感受情趣
1、有感情朗讀(背誦)課文第一部分的第5、7、8自然段。
(1)比較:這三段話之間有什么不同點?
(2)嘗試將這三段話按樹根、樹枝、樹葉的順序改寫成一段話。
2、自由讀課文第12、13自然段。
(1)思考:用一句話表達你的感受,并想想你的感受來自于課文的什么地方?
(2)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點撥: ①理解“我們繼續拍掌……有的在撲翅膀”一句。
A、想象句子所描寫的情景。 B、有感情朗讀句子。 ②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應接不暇”。
二、熟讀課文,體會寫法
1、自由讀課文第一、第二部分有關課文。 比較:兩個部分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有感情朗讀課文第一、第二部分有關句段。
三、延伸課文,鼓勵探索
1、臵疑。
2、介紹“鳥的天堂”的地理位臵、歷史與現狀,鼓勵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美。
四、作業
1、背誦課文12、13自然段。
2、嘗試用靜態、動態描寫的方法描寫一處景物。(選做題)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8
教學目標
1、觀察三幅圖畫,體驗觀察的樂趣,進行口語交際。
2、回憶一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觀察過什么事物,有何發現?把它寫出來,完成習作。
3、完成“我的發現”;完成“日積月累”,通讀、背誦。
4、閱讀成語故事,理解文章的內容。
教學重點
仔細觀察畫面,用語言把畫面內容表達出來,完成“口語交際”。
教學難點
把自己仔細觀察到的事物清楚、具體地寫下來,完成“習作”。抓住重點,描寫具體。
教學準備
課本掛圖、習作例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課時目標
觀察三幅圖畫,把觀察到的事物加上適當想象說出來
一、導入:
著名的藝術家羅丹曾經說過,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任何發現都是建立于觀察的基礎上的,只有細致觀察,我們才會有所發現。在本組課文的學習中,作者敏銳細致的觀察能力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節課就讓我們來比比眼力,體驗一下觀察的樂趣。
二、投影畫面,觀察畫面。
1、學生自主看圖。
2、教師指導看圖。
(1)要一幅一幅地看圖,看的時候要仔細,邊看邊想。
(2)圖一上面有哪些內容?(樹、人)
(3)圖二如果看明亮的部分像什么?看暗的`部分像什么?(明亮的部分像一只杯子,暗的部分像兩個人的臉)
(4)圖三上有些什么?(一個女孩在放羊)
三、指導交流
1、同桌之間進行交流。
2、各小組派一名代表發言。
3、各代表在全班交流時,要注意說出從圖上看到的和想到的內容。
四、評價交流
各小組派代表匯報后,學生自由評價。重點看是否把圖上主要內容說清楚、說明白了,另外再看儀態是否大方,聲音是否響亮、富有情感。
作業設計:
將口語交際內容寫成一段話。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9
教學目標
1.認識“昧、墜、懷”3個生字,積累描寫繁星的詞句。
2.能根據作者的寫作順序了解其在不同時期、不同地點觀看繁星的情景,理解其看繁星的感受,學習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3.學習用聯想和想象的手法寫景狀物,抒發情感;學習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體會文章的語言美。
4.從文中感悟作者的童心、童趣、并體味其酷愛星天的深切感受,以及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祖國和故鄉的眷戀之情。
教學重點
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美好的生活,對祖國和故鄉的眷戀。
教學難點
運用比喻、擬人,生動、形象、恰當地表達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了解作者。
同學們,你們觀察過夜晚的天空嗎?夜空中有什么?(星星)星星是夜晚的精靈,在無邊的夜空,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同學們,你愛看天上的繁星嗎?每當你凝望那充滿神奇色彩的星星時,你的心情如何?今天,我們來共同學習文壇巨匠——巴金對繁星的觀察和感受。(板書:4 繁星)
(媒體出示巴金簡介)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代表作有《新生》《愛情的三部曲》(《霧》《雨》《電》)《春天里的秋天》《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課件出示2)他的文字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產生了重大的社會影響。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模
mó 模型、楷模
mú 模樣、模具
(課件出示3)
2.查字典理解詞語
搖搖欲墜:形容非常危險,就要掉下來或垮下來。
半明半昧:昧,昏暗。一會兒明亮,一會兒昏暗。
密密麻麻:又多又密(多指小東西)。(課件出示4)
3.分小節讀課文。
三、研讀課文,體驗作者情感
1.默讀課文,完成填空。
(課件出示5)
2.根據表格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課件出示6)(板書:從前家鄉仿佛回到母親的懷里 三年前南京仿佛和朋友對話 如今海上 仿佛睡在母親的懷里)
3.為什么三次看星空情況和感受會不同?
(明確:之所以不同,是因為隨著作者年齡和閱歷的增長,對星空的觀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第一次“望著星天……母親的懷里似的。”母親的懷抱總給人以溫馨的,表達了依戀之情。
第二次“星光在我們的肉眼里……和我談話一樣。”表達了與星之親密,投機的伙伴之感。
第三次“我望著那許多……現在睡在母親的懷里了。”寫出了海上望星的無比舒心、安詳和陶醉的感受,以及與星的知心之情。)
4.看著滿天的繁星,“我”獲得了怎樣的樂趣?根據句式練習說話。
看著滿天的繁星,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課件出示7)
5.文章之所以讓我們愿意一讀再讀,是因為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你能找出來并讀一讀,品一品嗎?
(大部分精彩語句在第3節,再讀第三節,回味、感悟、交流。)
(出示關鍵句)
比喻句——
漸漸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見無數螢火蟲在我的周圍飛舞。
(這句話將“我”眼睛模糊時所見的無數星星搖搖欲墜的情態,比作“無數螢火蟲在我的周圍飛舞”,十分生動形象,富有情趣,有一種朦朧的美、夢幻的美。)
教師范讀,指導朗讀。
教師指導學生仿寫擬人句。(課件出示8)
擬人句——
我望著那許多認識的星,我仿佛看見它們在對我眨眼,我仿佛聽見它們在小聲說話。
排比句——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靜寂的,是夢幻的。(作者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依次從觸覺、聽覺、幻覺的角度寫出了海上柔美、靜謐和奇妙,營造出童話般的意境,給人一種夢幻般的美感,使讀者受到強烈的感染。)
教師范讀,指導朗讀。
教師指導學生仿寫排比句:
我們的生活是___________的,是___________的,是___________的。(課件出示9)
教師范讀,指導朗讀。
四、總結仿寫,拓展作業
1.總結:
作者在課文里寫的是三次看繁星的感受,是為了表達他對星天的酷愛,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板書:熱愛大自然 向往美好生活)
2.仿寫:(課件出示10)
師過渡:在作者的筆下,繁星點點,勝似仙境,美妙無比。文章之所以有如此美妙的意境,是因為文章既有對星空真實的描繪,也有作者自己豐富的聯想,這種寫法就叫作虛實結合。模仿課文的寫法,按照句式也寫一段這樣的話。
漸漸地___________,我仿佛看見___________,我仿佛聽見__________,我覺得_________________。
(1)學生大聲朗讀課文,尋找虛寫景物的句子。
(2)學生找出這些句子后進行賞析,并按要求寫作。
(3)大組交流匯報自己所寫的句子。
3.拓展。
(1)我們和作家巴金一同體驗了看星星后的感受,我們還從作家那兒學到了許多方法,收獲真不小。其實,我們看過自然界許多事物,像太陽、月亮、大海等等,看了都會產生這樣那樣的心情,這樣那樣的感受。現在我們就用剛學到的作家寫事物的方法再進行一次語文活動,“看大海(月亮、太陽、藍天……)”看誰寫得快,寫得精彩。
(2)畫一幅星空圖,并寫上幾句話。(課件出示11)
板書設計:
4.繁星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這篇文章最動人之處在于它語言的美、意境的美,而朗讀是最直接也最能體現這種美的。因此教學時教師的范讀必不可少,通過反復的練習以及平時積累的基礎,在課堂上我的范讀比較成功地引發了學生的情感,使學生→教師→作者一下子產生了共鳴。由此可見教師在課堂中的范讀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不足之處: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要在一課時完成教學任務,課堂教學時間顯得略微緊張,因此讓學生自主交流、表現的的機會較少,同時,對于作者寫景寫感想的寫作手法引導的也不太到位,希望在今后的教學中能夠有所改進。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0
一、教材簡析:
本組教材是以”自然奇觀”為專題編寫的,由四篇課文組成。《觀潮》選自《喜看今日錢塘潮》,描寫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雅魯藏布大峽谷》,作者用具體準確的數字來證明它的大,還用了好多優美的語言文字寫出了它的神奇美麗;《鳥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充滿生機的大榕樹,活潑可愛的小鳥,展示了一派美麗動人的南國風光。《火燒云》是著名女作家蕭紅的作品,描寫了一幅多姿多彩的火燒云圖景。
這些課文雖然都是描寫自然景觀,但描寫的方法卻不一樣,各有特色。每篇課文都是經典之作。
選編的4篇課文以具體、形象的語言分別描寫了天下奇觀錢塘江大潮,世界最深最長的河流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南國風光”鳥的天堂”,以及絢麗的火燒云。除了4篇課文以外,還安排了很多與專題密切相關的學習內容,如,”資料袋”中有相關背景材料的介紹;”口語交際”與”習作”要求學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觀展開交流;”日積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寫自然景物的趣聯。整組教材中安排的各種語文活動,可以使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術師,鬼斧神工,天機獨運,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綺麗的自然風光和奇妙的自然現象,使學生油然而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認識本組的27個生字,會寫27個生字。
2、積累課文中的精彩語段。重點背誦《觀潮》3、4自然段;《鳥的天堂》第七、八、十二、十三自然段,其它部分熟讀;《語文園地》中的”日積月累”有關自然景觀的四副對聯。
3、培養學生描寫景物的能力,能夠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大自然的景物。
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認真讀書、揣摩、品味語言,從字里行間感受大自然的美。
2、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從作者生動的描寫中想象畫面。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能聯系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文中詞句的含義。
2、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熱愛大自然。
三、教學重點
1、培養學生整體學習單元內容的`能力,使知識更加系統化,各篇課文聯系更緊密。
2、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力,用一篇課文學會的方法自己學習相關的課文,舉一反三,學習更靈活,興趣更強。
3、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從作者生動的描寫中想象畫面。重視學生語言的積累,課文中的精彩片斷讓學生熟讀背誦
4、強化口語表達和寫作實踐。語文學習的重要目的就是讓學生學習語言。言語訓練是語文學習的必要途徑,因此對口語交際、習作等進行精心設計,讓學生在聽說寫的實踐中切實感受語言,學習語言,發展語言。
四、教學難點
1、培養學生整體學習單元內容的能力,使知識更加系統化,各篇課文聯系更緊密。
2、強化口語表達和寫作實踐。語文學習的重要目的就是讓學生學習語言。言語訓練是語文學習的必要途徑,因此對口語交際、習作等進行精心設計,讓學生在聽說寫的實踐中切實感受語言,學習語言,發展語言。
五、教學準備
課件與課文內容有關的景物圖片生字卡片背景資料“同伴合作式”備課教案。
六、教學設想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以第一篇課文為主,附帶其他兩篇課文。同時,積累語言,通過熟讀背誦,感受大自然的壯觀。
2、探究景物描寫的方法。四篇課文連學,學生自主探索,然后進行歸類、概括。同時積累語言,把景物描寫的詞語、句子進行歸類整理。
3、實際能力練習。通過口語交際、習作等,檢驗學生學習效果,把語文學習的結果落實到能力上。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1
教學要求: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并正確、規范地書寫本課的7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理解重點句子意思。
(3)了解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特點,感受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壯麗神奇。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拼讀、練習、口頭組詞等達到掌握本課生字與新詞的目的。
(2)通過多讀、有感情朗讀,達到熟讀課文的目的。
(3)通過學生自學交流,培養學生自主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4)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美麗偉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教學,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感受祖國山河的壯麗。
教學重點、難點:
1、以提綱的形式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2、了解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特點,學習作者表現事物特點的寫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文章內容,體會重點句子的含義;總結全文,指導學生帶著理解朗讀全文。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
師:我們的祖國有奔騰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遼闊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寧靜的山林,繁華的都市,還有令人向往的西藏,提起西藏你想到了什么?誰來說一說。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
2、檢查生字.詞。
3、指名分段讀課文,思考:雅魯藏布大峽谷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奇)
4、讀書百遍,其意自見。再次讀課文,出示閱讀提綱:
①讀一讀,想一想,雅魯藏布大峽谷“奇”在什么地方?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的?
②對課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并做標注。
5、學生根據閱讀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
三、交流匯報
1、交流自讀疑難
師:讀了課文,你們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來一起研究的嗎?
2、生匯報,師引導學生評價所提出的問題。
四、自主學習,精讀感悟。
1、師:雅魯藏布大峽谷真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觀,找一找課文哪個自然段的內容是寫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奇觀?哪部分內容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為什么?生自由發言。
2、下面就選擇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歡的段落來分組自學。
教師出示自學提綱:
(1)讀一讀,把你最喜歡的語句讀給小伙伴聽。
(2)讀一讀,把你學懂的地方通過畫畫展示出來。
(3)讀一讀,把你心中的感受說出來。
學生按自學提綱分組自學,教師指導。
3、學生分組匯報,教師點撥指導。(同時理解重點詞句。)
根據學生的匯報老師相應地點撥:
第二自然段幫助學生理解大拐彎的“神奇”,關于這個大拐彎還有一個傳說呢,默讀,誰能在不看書的情況下將這個傳說繪聲繪色地講給大家聽?第三自然段用三個字可以概括大峽谷的特點:長、深、窄。
它全長496.3千米,最深處達5328米,寬度僅21米
從這些數字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壯觀。這種方法叫──列數字。
除了列數字外,作者還運用了做比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兒?
第四自然段抓住“自然博物館”學習。
第五自然段結合課后第二題學習。這一段作者用了幾個“最”?可不可以換成“非常”?為什么?
五、總結全文
1、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2、教師點撥需要注意的重點詞語。
六、作業布置:
A類:抄寫生字詞,并為文章寫一個提綱。
B類:抄寫生字詞,并將雅魯藏布大峽谷介紹給父母親人聽。
C類:抄寫生字詞,并熟讀課文。
板書設計:
位置——強烈反差
形狀——鬼斧神工
雅魯藏布大峽谷世界第一大峽谷
景觀——景色奇異
展望——世界關注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2
一、談話導入
談話:在你的成長中,一定發生過許多故事,有的讓你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有的讓你感受到失敗的痛苦,有的則讓你煩惱至今,還有的讓你感悟到深刻的道理。今天我們就借助這個機會,請你向大家說說你的事情,讓大家共同分享你成長的時光。
二、多形式展開
A、成長的故事可以采用編演短劇或配樂講故事等形式交流。
B、“從《烏塔》想起的“可把自己的經歷與烏塔進行對比,著眼于烏塔的獨立精神和自理能力,不要只一味批評家長的束縛。
C、圍繞“如何與周圍人交往”或“怎樣才能過個有意義的生日”進行討論,舉行一場小型辯論會,搜集一些資料,用事實來說服人。
1、按確定的`方案進行演練。
2、全班交流。
3、共同評議。
A、引導學生發現小伙伴的長處和進步,善意地提出問題和改進方法、鼓勵學生從多角度進行評價。
B、談談聽了他人的成長故事后,自己有何打算。
明確習作內容及要求
1.寫自己或別人的成長故事。要寫得清楚具體。
2.寫“從《烏塔》想到的”。寫出自己的真實想法。
3.給“需要幫助的王虹”寫回信。要把想說的意思寫清楚,書信格式正確。
三、指導習作
1.根據自己選擇的話題理出提綱。
2.交流提綱,分組指導。
話題一:寫誰的什么事。閱讀本單元課文學習如何寫。
話題二:《烏塔》主要講了什么事?你對文中什么問題最感興趣?對此你的看法是什么?(建議聯系生活實際舉出例子)。
話題三:王虹遇到了什么煩惱?你的看法是什么?你認為她該怎么做?(指導書信格式)
3.教師點撥寫法
(1)、認真審題,寫出特點。
三項習作,不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有各自的特點,習作時要注意把特點體現出來。
①寫自己或別人成長的故事。要求寫得既有趣又能給人以啟發。寫時還要把事情交待清楚,注意對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神態等方面的描寫,對最能體現有趣和給人以啟發處要寫具體。
②“從《烏塔》想起的”中“想”的內容從何而來呢?
A、“想”從認真閱讀、深入思考中來。從《烏塔》中想到什么呢?關鍵是逐字、逐句、逐段地讀懂《烏塔》一課所反映的問題,并進行深入思考,只有讀得精,才能想得深。
B、“想”從聯系生活實際中來。把《烏塔》所反映的成長中的問題與生活實際相聯系,要用事實說話,不能空發議論。
C、“想”從豐富的聯想中來。《烏塔》揭示了成長中的一些問題,可以由這些問題延伸出去,談一談在成長中遇到的其它問題。
(2)寫回信應注意格式:稱呼、正文、結尾、署名和日期等五個部分。回信的特點要表現在寫正文時先要回答來信中的問題,再寫自己想要告訴對方的事情。回答問題時要情真意切,要用事實說話,少談或不談大道理。
四、學生起草,教師巡視。
五、放聲朗讀,進行修改。
引導學生運用從《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一課中學到的修改方法。
六、學生交流,互相評議。
七、習作交流與講評。
1.指名讀習作,集體評議。
2.每個話題選出代表作講評。
八、修改謄抄。
1.生根據講評修改習作,可同桌互相提建議修改。
2.謄抄習作。
作文講評
朗讀展示優秀習作
①教師在批改中挑選優秀習作,用實物投影儀展示習作,小作者朗讀自己文章。
②全班同學聽后逐一評議,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學習。
A、內容充實具體。
B、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
C、運用了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語句通暢。
D、正確使用標點,不寫錯別字。
小組交流互相評議前后四人互相朗讀、交流自己的習作,互評互議。
修改謄寫,張貼展覽、發表
①各自修改自己的習作。
②將修改后的習作在學習園地里張貼展覽。
③鼓勵學生投稿。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3
[教學目標]
1、指導朗讀,引發想象,體會領悟詩句的意思并背誦《楓橋夜泊》。
2、通過對詩句的誦讀感悟,體會詩中描繪的秋色和詩人抒發的感情。
3、引導學生以樂觀的心態走出憂愁困境。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并理解詩句意思。
難點:通過詩句體會詩人孤寂憂愁之情并學會樂觀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感受魅力
師:古詩是我國文學藝術中的一朵奇葩,它以精湛的語言文字藝術展示著它的文學魅力。大家都讀過許多的古詩,誰來給大家吟誦一首自己最喜歡的最欣賞的詩。
(找2—3名學生吟誦自己最喜歡的一首古詩)
1、介紹《楓橋夜泊》的深遠影響,導入新課。
師:有一首詩,讓一位詩人名垂千古,讓一個城市名揚天下,讓一座橋梁成為當地三百余名橋之首,讓一座寺廟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勝地。同學們,你們知道這首詩叫什么名字嗎?
生:《楓橋夜泊》。
師:同學們的預習工作做得真到位。沒錯,這首詩就是唐代詩人張繼所寫的《楓橋夜泊》。這《楓橋夜泊》到底有什么樣的魅力呢?今天這節課,老師就帶大家走進《楓橋夜泊》,一起去感受感受。(板書:楓橋夜泊,唐。張繼)
二、初讀古詩,感受楓橋夜泊的畫面,并介紹此詩的由來。
1、師:誰來讀一讀這首詩。
師:讀得還不錯。讀古詩,要讀出詩的韻味,要使詩歌讀得有韻味,就要讀出詩的抑揚頓挫;大家可以劃出詩的節拍,也可以模仿古人“搖頭晃腦”的去讀。大家嘗試一下。
2、老師劃好節拍并示范讀。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3、誰愿意再給大家讀一讀?你怎么讀這首詩?
小結:吟誦,抑揚頓挫,要注意重音與停頓韻味,古詩,講求的是一種韻味,在停頓的地方將韻母的音發得飽滿一些,有余音繞梁,不絕于耳的感覺,讓人細細體會、再慢慢回味。
4、師:現在,請同學們齊讀詩歌。
師:聽了同學們的朗讀,老師覺得真是一種美的享受。
師:我們說一幅畫就是一首詩,一首詩就是一幅畫。現在,請同學們慢慢的閉上眼睛,讓我們一起隨著張繼來到楓橋邊,走進他的內心世界。
月亮漸漸落下去了,棲息在樹上的烏鴉在不停地啼叫,周圍到處彌漫著寒霜。這給你帶來一種什么樣的感覺?生:清冷。
江邊有火紅的楓葉、有小橋、有流水,漁船上還閃爍著燈火,有人家。
這又給你帶來一種什么樣的感覺?生:很暖、很美。
你在這么美的夜色里,聽到了遠處傳來的鐘聲。你會感覺怎樣?生:很幽靜。師:好的,現在可以睜開眼睛了。剛才大家一起感受了詩中描寫的意境,那作者當初寫這首詩的時候是怎樣的心情呢?
(寫作背景)那年秋天,詩人張繼去趕考,榜上無名,于是他就買了一張船票,乘舟經過姑蘇,把船停在蘇州城外的楓橋邊,他帶著滿腔的羈旅鄉愁,徹夜未眠。
準備天亮時,他走出船艙,看見一輪月亮漸漸落下,成群的烏鴉啼叫著離開巢去覓食,天空中布滿了寒霜,江邊的楓樹,遠處漁船上閃爍的燈火,好一幅美麗的霜天景象。他又往遠處看,城外的寒山寺朦朧可見,悠遠的鐘聲從寒山寺傳出來,格外的寂寞、憂傷。
或許是憂于國事,又或許是觸景感懷,于是心有萬千,這動人的詩句油然而生,從而寫下了這首千古絕唱《楓橋夜泊》。
三、介紹詩人。
張繼,從小聰明好學,唐玄宗天寶年間,舉進士第,時任鹽鐵判官,為官正直,有政績,唐代大歷末年檢校祠部元外郎,于紅州(南昌)分掌財賦,后來因不滿時政,辭官漫游,晚年游歷于吳越一帶的名山大川之間,與文人名士多有交往,創作上受東晉文人陶淵明影響。詩法清迥,傳世之作不多,以抒寫個人愁緒的《楓橋夜泊》和反映民生疾苦的《閶門即事》最為有名。
四、分析詩歌
師:這是一首寫夜泊楓橋的所見所聞所感的詩。
1、題目叫《楓橋夜泊》,那楓橋在哪兒?
生:在江蘇省蘇州城外的楓橋鎮。
師:其實楓橋原名為“封橋”,是因為張繼的這首詩才更名為“楓橋”的,并且從此與寒山寺一起馳名天下。楓橋,是蘇州一座很有名的橋,每天都會有很多游客來這里參觀游玩,來領略楓橋的詩情畫意。
2、“泊”有兩個讀音,在這首詩里讀作“ bó ”,那它還有一個讀音該怎么讀呢?
請大家組詞說明:湖泊(pō)停泊(bó)(板書)
3、夜泊又是什么意思?
生:夜晚,把船停泊在岸邊。
4、有誰知道整個題目是什么意思嗎?
生:意思是作者夜晚把船停泊在楓橋邊。師:你說得很準確。
就在那個夜晚,詩人張繼寫下了流傳千古的詩篇——《楓橋夜泊》。
5、詩中描寫的是什么季節?——秋天
6、從哪兒可以看出來?——霜滿天
秋霜季節是指每年的九月、十月份,是深秋來臨。
唐朝杜牧也寫過一首關于秋天的詩《山行》,大家還有印象嗎?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7、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色?——月落、楓橋、漁火、霜滿天(板書)
8、看到滿天的霜,你是什么感受?——清冷、凄涼
9、“江楓漁火對愁眠”,讀著讀著,哪個字眼觸動你的心?——愁
10、這是一種怎樣的愁啊?
思鄉之愁、孤獨之愁、寂寞之愁。
11、作者又聽到了什么?——烏啼、鐘聲(板書)
12、“烏啼”是什么意思?烏鴉的叫聲在人們印象中一般是怎樣的形象?
烏鴉的叫聲。
烏鴉主要是以吃腐肉和其它一些小型動物為生,所以被稱做大自然的清道夫,它的叫聲是“呱——呱——”的粗劣嘶啞聲,因此使人感到又凄涼又厭煩,被認為是一種不祥之鳥。其實烏鴉還是受國家保護的益鳥。
烏鴉的嗅覺異常靈敏,它能及時發現地上的動物死尸,還能聞得到從地下散發出的腐尸味而常在有新墳的墓地呱呱亂叫,甚至還能在房前屋后飛過時,捕捉到某個病人臨死之前所散發出的特殊異味,然后在不遠不近的地方發出異樣的叫聲。可以說,烏鴉常常在鄉間預言并見證了一個人的整個死亡過程,并且以口無遮擋的方式提前發出了各種不祥的訊息。加上烏鴉本來就一身黑羽,自然少不了以神秘陰冷的形象首先進入了人們的內心世界。
據說,人死之前會發出一種氣味,烏鴉聞到后,就會停在旁邊叫,預示人將死,所以人們就恨烏鴉嘴,認為烏鴉是不祥之物,聽到它的叫聲家里就會死人,所以用烏鴉嘴來形容對事情發展提出不好的預測的人。
13、在靜夜中忽然聽到遠處傳來悠遠的鐘聲,一夜未眠的詩人有何感受呢?
游子面對霜夜、江楓、漁火,縈繞起縷縷輕愁。
我們平時形容教室很安靜,常常會怎么說?“一根繡花針掉到地上都能聽到”以繡花針的聲音來襯托教室的安靜。
那晚上一個人在夜半聽到鐘聲,會是什么感覺?——靜、寂寞、憂愁。
這“夜半鐘聲”不但襯托出了夜的靜謐,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詩人臥聽鐘聲時的種。種難以言傳的感受,抒發了一種暗夜中落寞愁苦的幽深之情。
14、在剛才的講解中,我們看到了月落,看到了充滿寒意的滿天霜,看到了江邊的楓樹和點點漁火,還有那遠處若隱若現的寒山寺,在我們的耳邊還不時傳來那一聲聲躁人的烏啼,以及悠遠沉重的寺廟鐘聲。好,你們能不能用想象把它們連起來說一說這首詩的意境?想一想這首詩描繪的是一幅怎樣的江南秋夜圖?
張繼漂泊在他鄉,這時他心里有點兒(引說:思鄉),有點兒(引說:憂愁、孤獨、寂寞)
小結:寧靜、幽暗、寒冷、凄涼、遙遠、美麗的江南秋夜圖。
師:帶上這種感受,我們再來讀讀這首詩。
五、拓展:拓展一:師:在這里,還有一種愁。
老師想請同學們聽一聽臺灣作家張曉風寫的一篇散文。
《不朽的失眠》片斷,誰愿意來讀一讀?
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榜紙那么長那么大,可就是沒有他的名字。竟單單容不下他的名字“張繼”那兩個字。
考中的人,姓名一筆一畫寫在榜單上,天下皆知。奇怪的是,在他的感覺里,考不上才更是天下皆知,這使他羞慚沮喪。
離開京城吧!議好了價,他踏上小舟。本來預期的情節不是這樣的,本來也許有插花游街,馬蹄輕疾的風流,有衣錦還鄉袍笏加身的榮耀。然而寒窗十年,雖有他的懸梁刺股,瓊林宴上,卻沒有他的一角席次。
船行似風。
江楓如火。這天黃昏,船來到了蘇州。但,這美麗的古城,對張繼而言,也無非是一個觸動愁情的地方。
如果說白天有什么該做的事,對一個讀書人而言,就是讀書吧!夜晚呢?在這樣一個憂傷的夜晚,在異鄉的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節,容許落魄的士子放肆他的`憂傷。江水,可以無限度地收納古往今來一切不順遂之人的淚水。
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唯有他,張繼,醒著,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敗葉落盡的枯樹,似梁燕飛去的空巢。
月亮西斜了,一副意興闌珊的樣子。有鳥啼粗嘎嘶啞,是烏鴉。那月亮被它叫得更暗淡了。江岸上,想已霜結千草。夜空里,星子亦如清霜。在須角的眉梢,他感覺,似乎也森然生涼。
……
——摘自張曉風《不朽的失眠》
師:讀了這篇散文,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自由發言。
師:月落烏啼,寒霜滿天,楓葉火紅,漁火點點,面對這樣的江南秋夜,詩人含愁難眠。姑蘇城外,寺廟鐘聲又不斷地敲打著張繼的心坎,詩人靈感頓開,有感而發,提筆寫下“楓橋夜泊”四字,然后一氣呵成寫下這意境深遠的詩句。
拓展二:從《楓橋夜泊》到《濤聲依舊》板書:毛寧的《濤聲依舊》
接下來我們聽一首歌,這首歌有部分歌詞是借鑒了唐代張繼的《楓橋夜泊》。這首歌是毛寧唱的《濤聲依舊》。(給學生發歌詞)
帶走一盞漁火,讓它溫暖我的雙眼。留下一段真情,讓它停泊在楓橋邊。無助的我,已經疏遠了那份情感。許多年以后,才發現又回到你的面前。流連的鐘聲,還在敲打我的無眠。塵封的日子,始終不會是一片云煙。久違的你,一定保存著那張笑臉。許多年以后,能不能接受彼此的改變。月落烏啼總是千年的風霜,濤聲依舊不見當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怎樣重復昨天的故事。這一張舊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1、聽完歌,請同學們找出歌詞中借鑒詩歌的部分進行對比。
對比:月落烏啼霜滿天(月落烏啼總是千年的風霜)
江楓漁火對愁眠(帶走一盞漁火;讓它停泊在楓橋邊)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留連的鐘聲)
2、歌詞中描寫的是一個非常經典的的愛情故事。
青春爛漫的男孩和女孩在一個秋天的晚上,在楓橋古鎮邊相遇、相識、相戀,最后因為不得已的原因,各自懷著一份對對方無盡的思念和真情分手,回到了各自的世界。
二十年后的今天,兩個已步入中年的男女,又在楓橋邊相遇,面對江楓漁火,古寺鐘聲,雙方蘊積在心的二十多年的思念一下子爆發出來。經過太多的世事滄桑、太多的榮辱沉浮、太多的感情折磨,才知道站在面前的這個人,就是自已一生中要苦苦等待的這個人。
一份真愛,已經錯過一次,千萬不能再次錯過。那種久淤于心的祈盼、渴望、見到對方后的那種欣喜、以及對對方心思的猜度和心靈的感應都蘊涵在歌詞所表達的意境中。
3、我們經常說一個人“飽經風霜”,這個“風霜”怎么理解?
(解釋:飽:足足的,充分;經:經歷;)
舉例:他聽見腳步聲,抬起頭來,飽經風霜的臉上現出難以忍受的痛苦。 ——周曄《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風霜”:形容在歲月中經歷得多,經歷了各種酸甜苦辣,各種艱難困苦,顯得很滄傷。
4、對于現實中受到“風霜”感染、受到“濤聲”影響的人,我們該如何對待呢?
對于現實中飽經風霜的人,經歷了那么多的挫折,我們是不是應該給予盡可能多的關注、關心和幫助,使他們在關愛中擺脫落寞的陰影,從而更好地體現出和諧社會共建共享的精神。“帶走一盞漁火,讓它溫暖我的雙眼”,這是歌曲中表達的愿望。
拓展三:同學們還收集到了哪些帶“愁”的詩句?
1、梧桐更兼細雨,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2、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3、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4、移舟泊煙諸,日暮客愁新。
5、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小結:是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人生不是一帆風順的,有歡聲笑語,也會有憂郁哀愁。而張繼,是變憂愁為詩,留下了這千古絕唱。
那你呢?當你心情不好的時候,是采取什么方式排解的?(學生自由回答)
傾訴、轉移注意力、聽歌、睡覺、吃東西、逛街、旅游、淋雨、喝酒、打球發泄……
六、教師總結
師:同學們,今天在這里我們學習了《楓橋夜泊》這首古詩,相信同學們對古詩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 中國的古典詩歌,像一條橫亙古今的河流,流淌著中華文學藝術的精髓,激蕩著歷史精魂的心曲。像千年好酒,醇厚綿長,像散發著芳香的清茶,讓人齒頰留香,回味無窮。所以,人們都說:“腹有詩書氣自華”。是的,詩是跳躍的音符,詩是無聲的圖畫,詩是感人的故事,詩更是人們內心情感的抒發。讓我們喜歡并熱愛詩歌吧。
七、作業
1、積累描寫秋天的古詩,收集寫“愁”的名句。
2、背誦并默寫《楓橋夜泊》。
八、板書設計
楓橋夜泊
唐·張繼
看到:月落、楓橋、漁火、霜滿天
聽到:烏啼、鐘聲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4
教學目標
1.讀課文,體會作者對母愛的贊頌之情。
2.認識生字,了解母雞的形象特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感受母雞作為一個母親的形象。比較《母雞》和《貓》在寫法上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1.自讀自悟,體會母愛的偉大。
2.比較老舍兩篇文章的特點,感悟作者的語言風格,加強語言實踐。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老舍筆下的貓,性格古怪又淘氣可愛,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老舍筆下的母雞又是什么樣子的呢?請打開課本,看一看吧!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輕聲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標出自然段,畫出生詞,邊畫邊讀兩遍。
3.思考。
(1)作者筆下的`母雞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作者對母雞的態度有什么變化?(討厭 尊敬)
三、細讀課文,深入感知
1.默讀課文,出示投影。
(1)作者為什么一向討厭母雞?
(2)作者從哪幾方面描寫一只孵出小雛雞的母雞?表現了母雞的什么品質?
2.小組交流討論。
第(1)題:作者討厭母雞是因為母雞無病呻吟,欺軟怕硬,發狂炫耀。
第(2)題:
①精心保護雞雛,很有責任感;
②想方設法為雞雛找食,表現出母親慈愛的本性;
③教小雞生活的本領,很負責,很辛苦;
④夜間啼叫保護小雞,很勇敢。
3.集體匯報。
4.讀出自己的感受。
四 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1.作者改變了他一向討厭母雞的心思,因為他看到了一只負責、慈愛、勇敢、辛苦的母雞。現在作者是什么心思?讀第9自然段。(認為母雞偉大,是英雄。)
2.作者僅僅在寫母雞嗎?(歌頌了母親的偉大、無私。)
3.看看作者寫貓和寫母雞在寫作手法上各有哪些特點。
(1)結構清晰。《貓》寫貓性格古怪和淘氣可愛,由兩部分構成。《母雞》明顯分為母雞孵出雞雛前和孵出雞雛后兩部分。
(2)敘述動物的特點,善用總分段式。如寫貓,先寫“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再具體寫它的表現;寫母雞,先寫“我一向討厭母雞”,再寫它令人生厭的三個方面。
(3)表現動物特點。對點滴小事進行具體的描寫說明,使筆下的動物呼之欲出。
(4)情感表達。《貓》始終是一種喜愛之情;《母雞》則有由“討厭”到“不敢討厭”的情感變化,用前后的強烈對比,加深對母愛的贊頌。
(5)語言運用。語言生活化、口語化,有濃郁的“京味”.
課后習題
1.用“天?地?”的形式寫四字成語。
(1)形容大風時天地間暗淡無光。(天昏地暗)
(2)形容聲音大。(天崩地裂)
(3)形容天氣非常寒冷。(天寒地凍)
(4)形容時間長,永久不變。(天長地久)
(5)形容包圍嚴密,四面八方都布下了羅網。(天羅地網)
2.后來作者為什么說“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母雞》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繼續訓練學生默讀有一定的速度。
2.通過讀文,能說說母雞是怎樣的?
3.通過比較,初步體會兩篇文章的寫法各有哪些特點。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質疑引入
1.關于這篇課文你了解些什么?
你還想了解些什么?
2.同學們回家是認真讀了書的,非常好,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老舍先生的文章里,看看作家是怎樣描寫我們身邊熟悉的事物的?
二、學習新課
1.默讀課文,給自然段標序,勾畫出生字并讀一讀。
把自己喜歡的自然段多讀幾遍,再讀給全班聽一聽。
2.課文寫出作者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再次讀文,找出反映這兩種觀點的句子。
──我一向討厭母雞。
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3.把這兩句話讀一讀,體會“一向”、“不敢”。
4.討論:是什么讓作者不敢討厭母雞?
讀一讀文中的句子。體會到了什么?
5.由開始的“一向”到最后的“不敢”,截然不同的兩種觀念,你認為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6.那作者寫《貓》也是用的這種方法嗎?那他是怎樣寫貓的呢?看看課文,再討論討論。
同樣是寫小動物,用的方法不同,給人的感受就不同,所以同學們在自己的寫作中,要注意文章的表達方法。
7.積累詞句:
感興趣的詞語勾一勾,句子寫一寫,讀一讀。
板書
貓──古怪、可愛(圍繞中心句寫)
母雞──負責、慈愛、勇敢、辛苦(不同的認識)
(突出特點)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5
教學目標:
1、技能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月色下的美好意境,培養學生細心體察生活細節的能力,背誦課文。
2、情感目標:在讀中感受月光下美麗的景象,體會“我”與阿媽之間濃濃的親情,體會月光下作者獲得的無限樂趣。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談自己的切身體會。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麗的景象,體會“我”與阿媽濃濃的親情,并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細心體察生活細節的能力。
教學難點:
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發揮學生的想象,讓畫面浮現于學生的腦海中,激起學生讀的欲望,讓情感在讀中體悟、升華,真正使學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語言美。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師生談話導入
師:今天是什么節日?(中秋節)你準備怎么過呢?老師送大家一首歌,聽完后把你聽得感受給大家說一說。請你帶著這種感覺把課文讀一遍。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媽媽一起散步,再來感受一下吧。
師:這節課,讓我們再次隨著作者一起和阿媽手牽著手漫步在灑滿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吧。
二、品讀課文
1、師:請同學們體會著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自讀課文,然后找出最喜歡的自然段,多讀幾遍,并試一試談談自己的感受。全班交流,指導朗讀。
2、你有沒有和媽媽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時刻?把你的感受在全班交流。教師隨機點撥:其實親情就在我們身邊,只要我們細心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會發現我們被濃濃的親情包圍著,是那樣的溫暖,那樣的幸福、快樂。
3、整體回顧。《走月亮》這篇文章用優美的文字,把我們帶入了一個詩情畫意般的美景,同時讓我們感受到了濃濃的親情,讓我們帶著自己的感受,再讀全文,用心和阿媽一起走月亮!
4、小結
說到親情,我們眼前會浮現出這樣的畫面:小路上,媽媽伸展雙臂迎接蹣跚學步的幼兒;風雨中,爸爸手持雨傘呵護著放學歸來的`孩子;月夜下,奶奶教小孫孫數天上的星星……在濃濃的親情中,我們一步步長大成人。這伴隨生命每一刻的親情,你感受到了嗎?同學們想一想,說一說,然后寫在采蜜集上。
教學反思:
我們的生活有多么廣闊,語文就有多么廣闊;生活有怎樣的色彩,語文就有怎樣的色彩;生活有什么滋味,語文就有什么滋味。怎樣“聯系生活感受促進文本感悟”,我就這節課的幾個片段進行自我反思。
一、想象畫面,激發感悟。
《走月亮》這篇文章為讀者勾畫出了一幅如詩、如夢、如畫的畫卷,例如在教學“細細的溪水,流著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著月光”時,我引導學生透過語言文字,調動生活體驗,發揮想象,讓畫面浮現于學生的腦海之中。我問:“你讀這句時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一問題將學生的思維由文本拉向了他們的生活,學生的回答繽紛多彩:“老師,我看到柔和的月光灑在溪面上,溪面是一閃一閃的!”“老師,我看到了一條瘦長瘦長的小溪,溪面上銀波蕩漾;我聽到了小溪歡樂的歌聲;我聞到空氣中到處彌漫著山草和野花的清香!”……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小溪流水含月,水塘映月如抱”的美景,此時學生透過文字看到了一副動態的,有聲音,有香氣的畫面,這時候學生再讀文章,就是帶著頭腦中的畫面,帶著自己的感受美讀了。
二、創設情境,驅動感悟。
《走月亮》一文不僅給我們展現了月色下的美好意境,的是母女倆之間真真切切的情,相融相沫的愛。在感悟“阿媽溫暖的手拉著我,我聞得見阿媽身上的氣息”時,我引導學生回憶和媽媽一起散步時的情感體驗,學生立刻回想起自己和媽媽一起散步是那樣的溫暖、幸福、安全、快樂……學生仿佛回到了和媽媽在一起的時候,感受到了媽媽濃濃的愛,學生此時是激動的,情感是高漲的,學生讀得是那樣動情,那樣幸福。學生已經將自己的情感不知不覺的潛入到作品所描繪的情景中,這時的讀就是用心讀書,用真情實感讀書。
作為教師,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系生活,聯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我們最終的目的是讓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四年級上冊教案03-10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4-24
小學語文上冊教案01-25
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語文教案01-01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03-03
語文四年級上冊觀潮教案02-16
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3-01
語文小學四年級上冊教案01-22
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案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