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范例7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案 篇1
一、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結合課文內容,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3、初步整體地感知煙臺的四季海上奇觀。
4、了解煙臺冬季的海上奇觀和煙臺人豐富多彩的物質、文化生活,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感情。
5、完成“字詞練習”練習作業。
二、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創設情境。
1、同學們,你們見過大海嗎?吧(板書:海)你們見過的大海是什么樣的?(用一句話說一下)
2、今天老師帶你們到煙臺去看一看海,(板書:煙臺的)為什么單單去煙臺呢?因為中國的沿海城市,東面或南面臨海的居多……所以便有了一份獨特的海上景觀。(齊讀課題)
3、設疑激讀
這份獨特的景觀到底是什么樣子呢?請同學們輕輕地將課本翻到第十頁。
(二)、聽課文錄音,注意生字的讀音,留意多音字的正確讀法,標出某些長句的停頓。
(三)、讓我們也像錄音一樣美美地將課文讀一便,要讀準字音,畫出生字詞。
(四)、檢查預習情況。
1、出示生字詞。
石凳 嬉笑 愜意 過濾 湛藍 恬靜
崇山峻嶺 前赴后繼 蔚為壯觀 如癡如醉
2、指名讀、齊讀。
3、自己讀,記住字形。
4、指名分節朗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
5、交流板書:冬 凝重
春 輕盈
夏 浪漫
秋 高遠
(五)、學習第二自然段。
1、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用橫線畫出描寫海的句子,圈出突出大海特點的詞語,并在旁邊寫上你的讀書體會。
2、交流。
重點品讀:出示: “小山似的涌浪……掀到十幾米遠的馬路中央。”
A、自由讀讀這兒,看能不能把這巨浪折岸的場面給映在自己的腦中,不看書就能說出來。(讓學生自由反復讀)
B、指名讀,談體會,其他同學邊聽邊想。
C、指名不看書“讀”(也即背)。
3、這樣的場面真是太嚇人了,可是許多煙臺人和外地的游客,紛紛――(示意生接著往下說),還有的不顧被――(示意學生說)。
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4、讀第二自然段,回憶學法。
煙臺的海冬天如此蔚為壯觀,春、夏、秋三季又是怎樣的呢?我們下一節課再學習。
(六)、指導寫字,完成作業。
1、指導書寫:
仔細獨立觀察,自我體會字的結構與寫法。
2、生寫字。
5、煙臺的海
教學要求: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 掌握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 能聯系課文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并能仿造打比方的句子。
4 憑借課文語言材料,了解煙臺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觀和煙臺人豐富多彩的物質、文化生活,激發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感情。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同時感悟課文中一些關鍵詞句的意思,感受煙臺的海綺麗壯觀,煙臺的人勤勞、能干,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第二課時
【設計思路】
第二課時需要一個較為完整的結構與表象。教學“冬天”時,滲入一個方法,那就是把文字轉化成一幅幅有動感的畫面。接下來的三個季節的教學都遵循著這個方法。這三個季節的教學,我采取的方法是自由選讀,自由尋找一個最喜歡的季節去品讀。總體的設計思路就是先整體把握,再深入品讀,通過朗讀再現四季海與人的畫面。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對煙臺的海有了哪些初步的.印象?
2、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煙臺的海有著一份獨特的海上景觀,并且一年四季的景色都不相同。這節課我們共同再走入煙臺的海,去身臨其境地體會和感受它。
二、深入品讀(冬),再現畫面
1、按照作者的寫作順序,我們先來走進冬天煙臺的海,放聲朗讀課文第二小節,,邊讀邊感受冬天煙臺的海有什么樣的特點。2、指名讀(冬天煙臺的海有什么特點?你是從哪體會到的?用你的朗讀來告訴大家。)
預設:生讀: “小山似的涌浪……掀到十幾米遠的馬路中央。”
A、聽了這位同學剛才的朗讀,你有什么感受?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
(相機根據學生朗讀情況進行評點,結合句中的重點詞句進行品讀,體會和感受。)
B、還有誰能通過自己的朗讀告訴我們一些新的感受?(意在鼓勵學生展示自己的個性化朗讀。) 3、“百聞不如一見。”你想親眼看看那海上磅礴的景象嗎?(播放錄象) 4、這樣的場面在我們看來是很嚇人的,可是許多煙臺人和外地的游客,紛紛――(示意生接著往下說),還有的不顧被――(示意學生說)。從這你感受到了什么呢?在那道壯麗的風景線中你看到了什么?(給予學生想象的空間,感受人與海的親密關系。)三、、品讀其他三季1、總結引入:剛剛大家讀得很投入,大家是 〈1〉讀,分層;〈2〉讀,欣賞美;〈3〉說說畫面;〈4〉感情朗讀,通過這幾步把這些文字,全都變成了真實鮮明的圖象印在自己的腦中,所以就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下面大家就按著剛才的學習方法,選擇春、夏、秋季自己最喜歡的一個季節的海,好好地讀一讀,深入地感受一番。
2、學生自選一個季節,進行自讀體會。
3、同學交流讀書體會4、師生交流:
春天的海:預設學生選讀“微波泛起,浪花嬉笑著,追逐著奔來,剛一觸摸到岸邊的礁石、沙灘,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撲了上來,像個頑皮的孩子。”結合學生所談所讀進行指導:
(1)這段話我們該怎么讀?(輕快活潑)(指名讀)
(2) 讀得不錯,如果你能注意語調的起伏變化就更好!如果把“害羞似的退了回去”讀得輕一點,“然后又撲了上來”讀得重一點兒,這樣一來,就能更好地表現浪花的輕盈活潑。誰再來試試?
(3)請讀;女生齊讀;全班齊讀。
(4)欣賞錄象畫面。
(5)春天是播種的季節,勤勞的煙臺人民在大海上忙些什么呢?從這里你體會到了什么?
夏季的海:預設學生選讀比喻句。(1)作者把夏季的海比作一個恬靜、溫柔的少女恰當嗎? 為什么?(夏天煙臺的海常常水平如鏡)
(2)你還從什么地方感受到了夏天的海象是位溫柔恬靜的少女呢?引導學生攝取清晨和傍晚兩個鏡頭來朗讀想象感受。
(3)欣賞錄象畫面。
(4)小結:夏季煙臺的海給煙臺人民帶去了精神的愉悅和享受。
秋季的海:
(1)朗讀時抓住“格外湛藍”。
(2)欣賞錄象畫面。
(3)秋天是收獲的季節,你們看,漁家駕船出海了,貨輪起錨遠航了,秋天的大海為煙臺人民帶來了什么呢? 三、收尾總結1、與學生一起回味式總結:剛剛我們一起走過了冬天的―春日的―夏日的―秋天的――
2、所以,我們可以說,煙臺的海,是一幅畫,是一道――(讓學生齊讀)。四、積累鞏固,布置作業體會煙臺海四季的特點,當一回小導游,介紹一下某一季節煙臺的海。
語文教案 篇2
課文說明:
這是一篇課文歷史故事,選自林漢達主編的中國歷史故事從書中的《春秋故事》。課文講的是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楚王前后三次企圖侮辱、取笑晏子,顯楚國的威風。晏子以自己的聰明才智,使楚王陷于自討沒趣,十分尷尬的處境,維護了齊國的尊嚴。故事表現了晏子聰明、才智過人和極力維護國家尊嚴的思想品質。
教學目標
1、理解句子間的邏輯關系,學習簡單的推理。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創造性地復述課文。
3、了解故事內容,理解宴子出使楚國時表現出的聰明、才智和維護齊國尊嚴的思想品質。
教學重點:
學習展開想象,創造性地復述課文。
教學難點:
能比較準確地表達課文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理解題意,介紹背景
晏子,姓宴名嬰,字平仲,“子”是古代對人的尊稱。“使楚”出使楚國,即受齊國之命,代表齊國到楚國去執行外交任務。故事發生在春秋末期,“春秋”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時代,指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5年這段時間。因魯國的編年史書《春秋》包括了這段時間而得名。
二、學習第一段
讀課文,以“閱讀思考”第一題為線索,把楚王“只好---”穿插進去。先以“楚王為什么要侮辱晏子”從課文第一自然段中找出相關的句子,讀或說出來。
三、學習第二段
1.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默讀課文第三、四、五自然段,先畫出有關的句子,讀或說出來。
2.晏子是怎樣對待的?從第三、四、五自然段中畫出晏子言行的句子,然后讀或說出來。
3.晏子三次反駁楚王的策略(方法)是什么?明確:第一次宴子采用藐視對方,抬高自己,進而壓倒對方的辦法反駁了楚土,維護了齊國的尊嚴。第二次晏子采用了先壓低自己,再貶低對方的辦法反駁了楚王。第三次晏子采用了先舉實例,再說同樣的`人在不同的國家表現不同,用類比的推理方法,揚齊抑楚,維護了齊國的尊嚴。
4. 楚王聽了晏子的話是怎樣做的?為什么“只好”這樣做?明確:楚王在才智過人的晏子面前弄巧成拙處于被動尷尬的境地。
四、為什么楚王不敢不尊敬晏子了?明確:楚王領教了晏子的聰明才智,不敢再生侮辱、取笑宴子的念頭了。
板書:
1.晏子使楚
楚王 晏子 楚王
城旁開洞 城門關 鉆洞 訪問狗國當然鉆洞 只好 沒有人了打發你來 訪上派上訪下派下
不中用 派這來 賠著笑 齊國人沒出息做強盜 柑橘淮南又大又甜 在齊 安居樂業 積 淮北 又小又苦 在楚 做強盜 賠不是
作業指導:
學習創造性復述
根據“閱讀思考”第2題的提示,想象晏子的心理活動,進一步展示晏子機智地識破楚王的伎倆,巧妙應付,維護了齊國尊嚴的品質。
1.把每一提示想想,再找學生說說。
2.把這個事件前后的內容連起來說說。
3.最后把全文連起來創造性地復述。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習本課生字詞。
能力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體會插敘的作用。
情感目標:理解機場服務員送的這束鮮花,珍貴在哪里。體會服務員說的關于如何對待勝利和失敗的話有什么含義。
課前準備:
1、作者簡介。
2、將重點語句制作成多媒體課件。
3、預習課文,自學生字。
重點難點:
1、體會失敗者的內心世界,了解插敘這種敘述方式.
2、通過女服務員說的話,體會如何對待勝利和失敗.
教法學法:
講解與指導合作交流
閱讀、交流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一般在什么情況下送鮮花?你都在什么情況下送過花?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就叫做《獻你一束花》。(板書課題)
2、在課文的開頭,有一個反問句,大家來看一下。(課件出示:鮮花,理應呈送給凱旋歸來的英雄。難道獻給黯淡無光的失敗者?)誰能把這句話改成陳述句,看看它要表達的是什么意思?(鮮花理應呈送給凱旋歸來的英雄,而不是獻給黯淡無光的失敗者。)你同意這句話的說法嗎?為什么?(學生進行簡短的自由討論。)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想辦法解決不認識的字詞,可以和身邊的同學合作。
2、檢查生字預習情況。(課件出示,開火車領讀。)
3、指生朗讀課文,思考兩個問題
(1)這束鮮花是送給什么人的?
(2)服務員為什么要給這個失敗的運動員獻花?
三、閱讀重點段落,體會勝利與失敗的對比
1、自讀課文第四、五自然段。找出這次回國,機場迎接的景象跟以往有什么不同。劃出相關的語句。
2、如果你是這名運動員,面對這樣不同的迎接景象,你會有怎樣不同的心情?
3、你能用不同的語氣,有感情地朗讀這兩個自然段嗎?
四、作業;寫會字詞、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檢查字詞。
二、學習課文最后一部分。
1、同學們,就像大家剛才體會到的,運動員這時的心情非常沮喪,甚至覺得難堪。在你遇到失敗和挫折的時候,可能也有像她這樣的心情,對嗎?在這樣的時刻,你最想得到的是什么?(是別人的理解和鼓勵。)
2、就在這個運動員沮喪、傷心的時候,一個理解并支持她的人出現了。讀課文六至十一自然段,想一想運動員收到這束鮮花時,會是怎樣的心情。
3、分角色再讀這一部分,你怎樣看待女服務員說的.話?
4、課件出示“誰都不能避免失敗。我想,失敗和勝利對于你同樣重要。讓失敗屬于過去,勝利才屬于未來。”學生交流體會。
5、課件出示“只見女服務員把背在身后的手向前一伸,一大束五彩繽紛的花捧到她的面前。濃郁的香氣竟化作一股奇異的力量注入她的身體。她頓時熱淚滿面。”這個“奇異的力量”是指什么?想一想,它會給運動員帶來怎樣的影響?
6、課文最后又問了我們一遍:“怎么?花,理應呈送給凱旋歸來的英雄,難道也要獻給這黯淡無光的失敗者?”現在,你怎么看待這個問題呢?
三、你覺得,鮮花還應該獻給什么樣的人?課后延伸(作業)
聯系生活談出鮮花是我們都喜愛的事物,一般都獻給自己最尊敬的人,或送給病人,或送給自己的親人等等,與課文中鮮花送給失敗者形成了對比。
引導學生邊讀邊想,將兩次回國后的情景進行對比,體會作為失敗者的心情。從而明白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失敗者。抓住奇異的力量,體會將鮮花送給失敗者的作用。
五、作業設計
1、完成基礎練習中的部分題目。
2、續寫:《收到鮮花以后……》
板書設計:
獻你一束花
理解、安慰、鼓勵、尊重
機場女服務員 失敗的運動員
讓失敗成為過去,成功才屬于未來
語文教案 篇4
《望岳》教案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認識泰山雄偉神奇的景象
2、理解、學習詩人蓬勃的朝氣和遠大的抱負
3、探究文學作品風格與作家個人遭遇之間的關系
【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
大家都知道五岳之首的泰山吧?你能否用詞、短語或語句來描繪你印象中的泰山呢?(簡單點評后轉入杜甫的《望岳》)
二、教學新課
(一)作者及背景簡介
(二)朗讀詩歌
1、老師范讀《望岳》。學生聽讀,要求聽準字音,把握五言古詩的誦讀節奏。
2、全體學生齊讀。
3、學生推薦朗讀,其他學生點評。
(三)了解詩的內容
1、學生參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詩句,理解詩意。
2、全班交流問題及解答。
3、學生說說詩句的含義。
(四)再次朗誦,要求學生一邊聽一邊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和意境,想象詩人當時望岳的情景。
出示問題,小組研討:
1、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點?從哪些地方看出來?
2、詩題叫《望岳》,可見作者并未登上泰山。全詩沒有一個“望”字,卻句句寫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別,有遠有近,有虛有實。試以兩句一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樣的不同?
——研討后,師生共同賞析:
“岱宗”兩句:“遠望”(補充背景常識:此句說的是泰山山脈,它在山東中部,從東平湖東岸一直延伸到淄博市南,長約200公里。)
問(1):“夫”是個虛詞,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樣)上,試比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語氣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則驚奇、贊嘆之情更明朗,也更強烈。)
問(2):此句寫出了泰山的什么特點?詩人是如何寫的?對你有何啟發?(沒有抽象地說,而是別出心裁的.寫出自己的體會,以距離之遠來烘托出泰山的高。
“造化”兩句:“近望”問:能否通過對這兩句品度,各用一個字分別概括詩人眼中泰山的特點?(“神”或“秀”,“高”。這兩句詩突出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蕩胸”兩句:“細望”問:展開合理的聯系和想象,用你的語言再現當時的畫面。
“會當”兩句:由“望岳”想到了將來的“登岳”。
(五)進一步感悟作者情感
1、問:年輕的詩人科舉不第后游歷齊趙,見到了泰山,寫下了這首詩,在詩中你能看出任何科舉敗后消極頹廢情緒嗎?那整首詩給你的感受是什么?(詩人熱情贊美了泰山的神奇秀麗,流露出了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尤其是最后兩句,直抒胸臆,表現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魄,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你還能聯系到意境相同的哪些詩句?(王之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敢于進取,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2、再次齊讀詩歌,讀出感情來。
(六)感受詩人高超的寫作藝術,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
問:這首詩歷來被譽為歌詠泰山的絕唱,談談這首詩什么地方最吸引你,指出來并說明理由。
(示例:1、煉字。鐘——將大自然人格化、擬人化,把大自然寫的有情有義。割——從山的北面看,那照臨下土的陽光像被一把碩大無比的刀切割了一樣,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2、哲理美。3、虛實相生......)
(七)背誦古詩。(齊背)
(八)練習
1、《望岳》的頸聯是:
2、總括泰山的全貌,突出它的雄偉高大的山勢的句子是:
3、描寫近望泰山神奇秀麗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地句子是:
4、表現詩人欣賞泰山而入神的句子是:
5、充分表現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成為千古名句的句子是:
6、包含一切有所作為的人都應具有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哲理的詩句是:
7、明全詩主旨并表達作者遠大的理想和抱負(有人生哲理)的詩句是:
8、詩人細望泰山而時間之久,表現對祖國河山的熱愛的詩句是: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父親”的愛鳥之情和“我”的護鳥心愿。
3、主動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練習用“我會讀”中的詞語說句子。
課前準備
1、搜集一些有關森林、鳥類生活的資料。
2、學生讀讀課文,認認生字。
3、師生各準備生字、詞語卡片一份。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師:小朋友們喜歡森林和小鳥嗎?上節課我們學了一個小男孩兒救小魚的故事,這節課我們學習一位父親愛森林和小鳥的故事。
板書課題:父親和鳥。
2、齊讀課題。
3、學生講述有關森林及鳥類的知識或提出問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激趣導讀
師:一對父子在一片樹林里進行這一段關于林中小鳥的對話,你們想知道他們說了什么嗎?
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范讀動畫,示范朗讀,提醒學生注意生字讀音。
2、師: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課文,要求:讀通課文,不認識的字借助“樹葉”中的拼音讀準字音,再把“樹葉”中的字多讀幾遍,然后小組內互相認讀生字,看誰讀的準確。
學生自己練習讀課文,小組合作識字。
3、利用媒體資源中的認一認部分,教學要求認識的字。
(1)教師指導重點讀準后鼻韻母的字“蒙、濃、騰”,前鼻韻母的字“喃”。
(2)學生交流記字方法。
指名回答,教師相繼指導如:提示“喃”、“濃”的聲母都是鼻音“n”;觀察“味”與“妹”、“惜”與“借”的字形,教給學生一些記字的方法,如“味”為什么是口字旁,“獵”為什么是反犬旁。“嬉”是“喜”字加上一個女字旁,味去掉“口”就是“未”。“蒙”字有幾個讀音等。
4、出示“我會讀”中的詞語,教學生詞。
指名讀、男女生賽讀,齊讀。
5、學生逐段讀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要求讀得流利。
三、指導寫字
1、利用媒體資源中的寫一寫部分,指導書寫。
指導學生整體觀察,發現規律。如:可以將“并、喜、重、群”等字放大,讓學生觀察這些字當中橫的寫法。
2、放手讓學生描紅、臨寫,親身感悟字的寫法。
3、教師示范書寫學生認為難寫的字。讓學生觀察、體會,從中領悟寫字的規律。
4、學生書寫作業展示,師生評議,寫得好的獎勵一顆小星星。
四、實踐活動
師:請小朋友們課后充當小小考察員,按父親的說法找一找哪里有鳥。聞一聞小鳥的氣味,聽一聽鳥的鳴唱,看一看鳥歡快的樣子。想想還有什么辦法可以發現哪里有鳥。
五、布置作業
抄寫生字詞三遍。
第二課時
一、談話引入
1、師:親愛的小朋友們,在你們的記憶中有哪些美好的.回憶?誰來說一說?
指名說。
2、師:是呀,那些美好的回憶將伴隨著我們成長。今天我們要學的故事《父親和鳥》(出示課題)是留在一個孩子心靈深處的美好回憶。記得那是一個清晨,一個霧蒙蒙的清晨,我們經過一片樹林。
出示清晨有霧的樹林圖片
師:清晨的樹林,它讓你感覺到了什么?
例:它讓我感覺到清晨有很多霧
它讓我感覺到清晨是很涼爽的
它讓我感覺到清晨的空氣很新鮮。
二、學習課文3-8自然段
1、品讀句子:父親突然站定,
朝霧蒙蒙的樹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聞了又聞。理解“望了又望”,“聞了又聞”的意思。
(1)引出兩詞。
師:這是一片美麗的有著清新空氣的樹林,我和父親朝著小路經過這個樹林,他朝著樹林……誰來讀這個詞。(生:望了又望)(師貼望了又望卡片),他還……(生:聞了又聞)(師貼聞了又聞卡片)。一起來……(生齊讀兩個詞)。
(2)讀通句子。
師:讓我們把這兩個詞放到句子中去,自由讀讀。
生自由讀、指名讀。
(3)領會句意。
師:那父親望到了什么?又聞到了什么?打開課本讀第3-8自然段,建議大家讀兩遍。
生自由讀,交流。
師:誰來和大家交流,父親望見了什么?
提示:望見的是樹枝在搖動。
師:你是從哪里讀到的?
提示:課文的第5自然段。
師:你們讀讀第5自然段,思考:父親是不是望見樹枝在動?
生:自由讀第5自然段。
師:父親望見了樹枝在動,他知道了什么?
提示:他知道了有許多鳥。
師:那“我”站在父親身邊知道樹枝上有許多鳥嗎?
提示:不知道。
師:那為什么父親知道,我不知道?
例:因為我粗心。
以為父親看得很仔細,看到的是里面,而我看到的只是表面。
可能是父親很喜歡鳥,發現了鳥的習慣,兒子不喜歡,他不會去探索鳥的奧秘。
師:那父親聞到了什么呢?
提示:鳥味。
師:你知道什么樣的氣味是鳥味嗎?你聞得出來嗎?誰聞得出來?
提示:父親。
師:父親說鳥的味道是一種怎樣的味道?
提示:父親說是熱騰騰的。
師:“熱騰騰”是一種氣味嗎?那是一種什么呢?
提示:是感覺。
師:這種感覺誰能感覺得到。
生齊答:父親。
師:為什么只有父親感覺得到?
提示:父親懂得鳥的知識。父親一生都喜歡鳥。
師:他是小時候還是從小到大都看見鳥,喜歡鳥的?
提示:父親從小到大都看到鳥的。是從第一自然段中知道的。
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
師:父親是不是今天才來到樹林望了又望,聞了又聞?
指名回答。
師:他經常到這兒來玩,這是一種常年累月積累下來的感覺,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感覺津津有味地讀這句話。
生齊讀。(師提議自由讀該怎么讀。)
生自由讀。
指名讀。師評價。
師指著黑板上卡片,生齊讀兩詞。
師:這兩個詞中都有什么字?
生齊答:又
師:兩個詞都有“又”表示什么意思?
生:不止看了一次,不止聞了一次,也就是望了好幾次,聞了好幾次。
(4)朗讀指導。
師:父親很熟悉,他應該一來樹林就知道,為什么要望了又望,聞了又聞?說理由。
學生回答。
師:你面對怎樣的東西你會望了又望,聞了又聞?
指名回答。
師:小朋友說了這么多理由,父親對熟悉的樹林望了又望,聞了又聞,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感覺讀。
自由試讀。
師:這種感覺真的不一樣,讓我們回到3-8自然段,把這種感覺連起來感受一下。
學生自由試讀。
師:父親呀,每次來到這片樹林,都會情不自禁地從這片樹林走過,你們聽父親說鳥要唱歌了,瞧,它們剛坐下鳥兒就唱了起來。
出示課文插圖,并播放小鳥的鳴叫聲。
師:小鳥的叫聲讓你感受到了什么?
例:讓我感受到了小鳥在歡迎我們。
讓我感受到了森林里的新鮮事。
讓我感受到了這是一種幸福。
三、學習課文9-12自然段
1、品讀句子:父親說:“這是樹林和鳥最快活的時刻”。我知道父親這時也最快活。
師:小鳥的歌聲遲遲不肯離去,父親也說xxx。
出示句子:父親說:“這是樹林和鳥最快活的時刻”。我知道父親這時也最快活。
指名讀句子。師評價。
師:每個小朋友都在位置上大聲地表現一下吧。
生齊讀這句話。
師:此時,父親的心情如何?
生齊:高興。
2、理解句子:父親又對我說:xxx。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誦讀課文,發現并感悟濟南的冬之美。
2、把 握濟南冬天的特點,領會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寫景順序。
3、感悟濟南冬天的美,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1、學習有感情的誦讀課文,發現并感悟濟南的冬之美。
2、在誦讀 中品味語言。
教學設想:
這是一篇寫景抒情散文,課文選取了一個個獨特的角度,描繪出濟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作者在描寫景物時,語言準確生動,充滿了對濟南的熱愛之情。學習這篇文章可以讓學生品味其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受到美的熏陶,教學過程中可以學生朗讀、品味、合作探究為主,教師適當點撥引導,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悟濟南的冬天之美。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從季節來看馬上就要進入冬天了,印象里冬天給了你什么感覺?(學生可能說到:冬天萬物蕭條,風雪凜冽,沒有其他季節那種勃發的生命力;或雪景之美等)不錯,在很多人看來冬天是蕭瑟、是蕭條。但在在老舍眼中冬天的濟南一切都是美的,可愛的!下面,請隨著老舍一起去發現《濟南的冬天》洋溢著著怎樣的特殊美麗?走進濟南的冬天。
二、整體感知:
1、作者、作品情況交流。
學生說出在預習中所了解的,教師補充(課件)。
2、學生試著誦讀并體 會應該用什么語氣讀。
3、@聽范讀,與自己剛才的誦讀比較,說出應用什么語氣讀。(語調柔和,節奏緩慢,語氣親切,還要讀出對濟南的熱愛)
@字詞檢查:(課件)濟南( ) 倫敦( )鑲上( ) 奇跡( ) 寬敞( ) 看護( )貯蓄( ) 水藻( )澄清( ) 髻兒( )
⑴響亮:⑵溫晴:⑶出奇:⑷安適:⑸慈善:⑹鑲:⑺貯蓄:⑻澄清:⑼空靈:
4、學生再讀課文提取信息:
①你認為課文中的哪一個詞最能體現濟南冬天的特點,為什么是個寶地?
②課文寫了濟南冬天 的哪些景物?(或寫濟南的冬天可以寫的東西也許很多,但作者主要寫了什么?重點寫了什么?)
明確:
①“溫晴”是濟南冬天的特征,濟南的冬天與北京、倫敦、熱帶相比無風聲,有日光,日光是慈善的,有美麗的山水,像在小搖籃里。
②作者主要抓住了濟南的冬天里的山水,陽光下的山,薄雪覆蓋的小山,城外的遠山,泛綠的水。
5、齊讀課文,體會作者筆下濟南冬天之美。
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跟隨老舍先生去冬天的濟南游覽了一番,我們看到了一個溫情的濟南、慈善的'濟南、秀氣的濟南、像水墨畫一般的濟南、水色澄清的濟南、簡直就是一塊空靈的藍水晶般的濟南,冬天的濟南太美了!下節課我們還要再去《濟南的冬天》里品一品讓我們心動的美來!
作業:將課后字詞寫一遍;閱讀課文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同學們,閱讀《濟南的冬天》讓我們陶醉在美麗的山水風景之中,讓我們感動著老舍先生那充滿愛意與贊嘆的心情,那么作者是怎么來具體描寫心目 中的“寶地”到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品味文章優美生動的語言,相信你們仔細 品讀之后一定會大有收獲的。
二、圈點 評注(在學生獨立思考基礎上由學習小組合作探究語言之美)
方法:圈點詞、句、段,評用詞的貼切精煉、語言的優美生動、表達感情的真摯。
預設:
(一)2—5節示例(在讀中感悟美)
明確:1、文中寫了三幅山景圖,還寫了水色,分別突出陽光照耀下的山—溫靜或暖和、安適;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城外的遠山—水墨畫或淡雅;水—綠。
2、第三節中作者由自上而下、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為了突出對濟南冬天的喜愛運用了 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細致的描繪薄雪下的山之 美,依山寫景從上到下的描繪,如把山坡上的斑駁色彩說成是“ 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使山活了起來;把夕陽照耀下的粉色薄雪比喻為害羞的少女:“像少女一樣”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把我們帶入想象聯想的境界,使事物具體形象可感。
3、①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房頂上臥著點雪。用“臥” 字寫村莊寫雪寫其形態活靈活現
② “不忍得”將水人格化水有了靈氣,更為了突出寫綠
(二)詞 句示例:
1、“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小搖籃”的比喻和擬人的語言將一圈小山寫得像慈母般溫存、體貼、慈祥,“小搖籃”的“小”正照應了小山的“小”。
2、“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中的“鑲”的意思是把物體嵌入另一物體內或圍在另一物體的邊緣,這里的“鑲”形象地寫出了白色的山尖連接著藍天,就像是一道銀邊圍在藍天邊緣的景觀。
3、“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這些都表現出濟南冬天的無限生機和孕育著的無窮春意。
文章多處運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方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要引導學生用心體會和仔細揣摩。
三、寫法借鑒:
文章把冬之美表現得淋漓盡致,向我們呈現了一個充滿活力與溫情的冬天的濟南,對你寫作有何借鑒?
預設:開篇運用對比手法突出濟南冬天的“溫晴”特點;描寫有層次;融情于景;展開豐富的聯想;巧用修辭生動貼切的表現濟南冬天之美。
四、拓展延伸:你心中有美麗的風景嗎?你家門前的小樹?你家屋后的小溪?你的學校里的綠草坪?還是春天里到花朵?夏天里的知了?秋天里的紅楓葉?冬天里的飛雪?任選一景,任選比喻或擬人中的一種修辭,用三兩句話吧把它描寫下來吧!
課堂小結:今天我們領 略了冬天的濟南美景,我們感受到了作者的喜愛與贊美之情正流淌在字里行間,老師最希望的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和老舍先生一樣學會從平凡的生活中去發現美,用美好的心靈去抒寫美,那么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多姿多彩、有滋有味的!
作業:假如你是一位導游在冬天帶領游客來濟南追隨老舍的足跡,請你設計一下導游詞(提示:簡要介紹濟南的歷史地理位置,介紹老舍及其筆下的冬天,查閱一下資料)
板書:
山
溫晴
水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借助注釋理解課文,初步領悟課文所講的道理。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寓言”這一文體了。
2.學習第一則寓言。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過去學過寓言故事,哪位同學還記得什么是“寓言”呢?(寓言就是用有趣的小故事來說明一個道理。)“寓言兩則”又是什么意思?(課文一共有兩個小故事,所以就是寓言兩則。)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則寓言,看看它們又將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
通過預習,誰能說一說“矛”和“盾”各指什么?(矛,古代一種兵器,在長柄的一端裝有槍頭。盾,盾牌,古代作戰時遮擋刀箭用。)
2.自由讀短文,借助注釋理解詞句,然后思考,本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大概說出即可。)
三、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先自己說一說每句話的意思,然后同座討論:每句話意思是什么?
2.交流。(學生說,師生評議)
教師應講解以下有關知識,幫助理解:
(①“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者”用在句尾,意思是“楚國有一個賣盾和矛的人”。②“譽之曰”中“之”指盾。“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中的“之”字均可理解為“的”。③‘物莫能陷也”“莫”是“沒有什么……”意思。意思是:“沒有哪一種東西能夠穿透它。”“也”語氣詞,表示句子說完。④“其人弗能應也”。“其人”,那個人。“也”,語氣詞,表示句子終結。)
3.把每句話意思連起來說一說。譯成現代白話文,要把上下文說通順。(學生練說)
4.交流。(能說出大體意思即可。)
(楚國有一個賣矛和盾的人,夸耀他的盾說:“我的盾非常堅固,沒有哪一種東西可以穿透它。”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說:“我的矛非常銳利,沒有什么東西不能穿透的。”有人說:“用您的矛穿您的盾,會怎么樣?那個人回答不上來了。”)
5.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自己的言行前后要一致,以免鬧出笑話。)
6.指導朗讀。(讀出買盾人的自夸炫耀語氣,人們的質問語氣。)
四、總結
那個楚國人說話前后不一致,自己打了自己的嘴巴,在現實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例子呢?你從中應吸取什么教訓?
五、布置作業
1.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
2.熟讀課文,背誦全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第二則寓言。
2.學習生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背誦《矛與盾》全文。
2.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3.這節課我們學習第二則寓言《鄭人置履》。(板書課題)誰能解釋一下題目的意思?有一個鄭國人買鞋。那他又是怎樣買鞋的`呢?讓我們來看看課文。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結合注釋,了解每句話的意思,想一想,短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哪些詞句不理解?提出來討論。
2.檢查自學情況。
①指讀短文。(要讀通句子)
②本文講什么事?(有個鄭國人去買鞋,到集市上不相信自己的腳而相信尺碼,最終沒有買到鞋的事。)
三、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默讀課文,結合注釋,理解詞句和短文內容。
2.交流:教師應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引導理解:“鄭人有且置履者”,意思是:“有一個鄭國人打算買一雙鞋”或“有一個打算買鞋的鄭國人”均可。“已得履”,“已經拿到了鞋”。“乃曰”是“于是說”的意思。“及反”是“等到返回來”,“人曰”即“有人說”。“何”是“為什么”。
譯成白話文。(有一個鄭國人打算買鞋,先自己量了腳的尺碼,把尺碼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上才發現忘了拿尺碼。他拿到了鞋說:“我忘了拿尺碼了”,于是,返回家里取尺碼。等到返回時,集市已經散了,因此他沒有買到鞋。有人問:“為什么不用自己的腳試一試?”那個人說:“我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3.那個買鞋的人可笑在什么地方?這個寓言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具體情況下應采取具體的辦法。)
4.指導朗讀。背誦短文。(讀出買鞋人的可笑。)
四、總結
鄭國那個買鞋人和楚國賣矛和盾的人同樣可笑。在生活中,你遇到過類似的事情嗎?舉例說一說。
五、指導書寫生字
重點提示“寓”、“譽”、“遂”字字形,“寓”字第10筆是“豎”。“譽”上半部不能少一點,“遂”里面“點、撇”不要丟掉。
附: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學生依據注釋自讀短文,理解詞句,了解全文內容,理解寓意。教師講解有關古漢語知識,幫助理解句意。學生列舉生活中實例,加深對寓意的理解。
探究活動
召開一次古代寓言故事會。
1.講故事,明事理。
2.學習文言文。
3.根據故事,想象意境,繪制圖畫,幫助理解。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2-07
關于語文的教案02-02
語文教案07-21
(精選)語文教案10-02
(精選)語文教案09-16
(經典)語文教案07-30
【經典】語文教案11-03
語文《趙州橋》教案12-05
(經典)語文教案03-28
[經典]語文教案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