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實用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我要的是葫蘆》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冊第四組中的一篇看圖學文,這篇寓言故事生動有趣,共有四個自然段,簡短精悍。講一個人種葫蘆,眼睛只盯著葫蘆,不聽鄰居的勸告,不去管理葉子上的蚜蟲,卻只想得到葫蘆。結果葉子上的蚜蟲越長越多,葫蘆慢慢變黃,最后葫蘆都落了,課文通俗易懂,但意義深刻。
教學內容:
《我要的是葫蘆》這篇課文故事性強,考慮到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認識水平,緊密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設計了情景創設法,以“可愛的小葫蘆為什么會落呢?” 這一問題為突破口,采用變序閱讀等教學方法。先學習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點朗讀中間兩段,感悟問題的原因:種葫蘆的人,只要葫蘆,而不管葉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間是有密切聯系的。他所犯的錯誤,可以從他的語言看出來。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認讀生字、新詞,會書寫難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悟,體會種葫蘆人的心態。體會反問句,感嘆句及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學會帶著問題讀課文,讀中感悟,看圖與學文相結合。
4、懂得當自己做錯事情時一定要聽別人的勸告,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悟,體會種葫蘆人的心態。體會反問句,感嘆句及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2、學會帶著問題讀課文,讀中感悟,看圖與學文相結合。
教學難點:
懂得當自己做錯事情時一定要聽別人的勸告。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
教學方法:
通過讀讀、找找、想想、說說、編編等方法讓學生充分閱讀,自主探究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趣味導課
1、(教師出示第1-2張有葫蘆的幻燈片)圖片提問:大家見過這種植物么?它叫什么呢?誰知道葫蘆是怎么長出來的呢?教師對著葫蘆圖片口述葫蘆生長過程:長出葫蘆藤——長出綠葉——開出小花——結小葫蘆。今天我就告訴你們:有一個人,他和我們一樣很喜歡葫蘆,可他種的小葫蘆還沒有長大,就全部掉了……這是為什么呢?讓我們一起去學習14課(師板書:我要的是葫蘆)生讀課題。
2、(教師出示第2張后半部分有閱讀提示的幻燈片)a自讀課文,認讀生字,不認識的字詞在書中圈出。b想一想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c找找課文描寫了怎么樣的葫蘆?
二、認讀字詞:
教師引語:剛才你們都認得“葫蘆”,看樣子,大家一定預習得很好了,老師相信其它的生字,大家也一定會認會讀了。
1、(教師出示第3張有詞語的幻燈片)教師引導學生認讀詞語:葫蘆藤、蚜蟲、盯著、比賽、鄰居、花謝花開,學生試讀。
2、教師教讀詞語,并(出示第3張幻燈片中生字拼音)學生正音跟讀。
3、學生再讀詞語(齊讀)。
4、學生開火車讀詞語(教師出示第4張幻燈片),學生認讀:自言自語、每天、一棵樹、掛住、慢慢地、奇怪。
三、學法指導:
1、學生能熟讀詞語之后,教師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記憶“掛”和區別形近字的方法,師生一起編成順口溜:張口一聲哇,用手往上掛。有水是水洼,女孩愛娃娃,捉蟲小青蛙。
2、教師指導難字“掛”的書寫方法,學生在書中練習寫字,然后同桌評比書法,最后教師把寫得好的學生的字展示。
3、(教師出示第5張幻燈片)指導學生生字的變化記憶方法:
a、加一加,變一變
胡+( )=葫 戶+( )=蘆
滕+( )=藤 射+( )=謝
牙+( )=蚜 丁+( )=盯
令+( )=鄰 臺+( )=治
b、說出帶有下列偏旁的字,再組詞語
忄____ ( ) 氵____ ( )
目____ ( ) 阝____ ( )
爪____ ( ) 尸____ ( )
四、整體感知:
1、(教師出示第6張幻燈片)引導學生讀課文指導閱讀提示:這個人要葫蘆, 他得到葫蘆了嗎?請你在課文中劃出有關語句。
2、學生讀課文后自主交流。
3、帶著自己的理解再讀課題。
(設計意圖:自主交流從閱讀提示中讀懂了什么,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生更能體會種葫蘆人的心情。)
4、學習第一自然段,圖文結合,體會葫蘆的可愛。
(1)(教師出示第7張幻燈片)引導學生看葫蘆圖片后熟讀句子:從前,有個人種了一棵葫蘆。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花謝以后,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
(2)教師指導幻燈片中的葫蘆引導學生再次注重紅色字體的意思:從前,有個人種了一棵葫蘆。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花謝以后,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教師引導學生讀出葫蘆的( 可愛 ),多么可愛的葫蘆!
(3)教師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比較感嘆句的語氣。(贊美)
(4)教師指名朗讀描寫葫蘆可愛的語句,抓住重點詞語“細長的、滿、雪白的、可愛”齊讀。(教師出示第8張幻燈片)引導學生看圖背誦段落:( )的絲瓜藤上長滿了( ),開出了幾朵( )的小花。花謝以后,藤上( )了幾個小葫蘆。多么( )小葫蘆哇!
過渡:這么可愛的葫蘆,同學們喜歡嗎?種葫蘆的人呢?
(5)教師指導學生朗讀體會種葫蘆的人對葫蘆的喜愛:
a、教師引導學生體會“每天、幾次”這兩個詞語的表達效果。為什么種葫蘆的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這說明了什么?(教師出示第9張幻燈片)
b、教師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教師出示第10張幻燈片)
(設計意圖:教師讓學生從多次的朗讀中深深感受到種葫蘆的人對小葫蘆的喜愛之情。朗讀指導不需多講術語,只要引導孩子入情入境,身臨其境,感情自然會出來。)
5、學習第二、三自然段,探究葫蘆落地之謎。
小組合作學習第二段,教師出示閱讀溫馨提示:請小朋友們當當偵察員,在課文的2—3自然段中找為什么小葫蘆都落了的答案。(教師出示第11張幻燈片引導學生看閱讀提示后再讀課文)
a小組合作探究:種葫蘆的人看到葉子上長了一些蚜蟲,那個人是怎么想的?(教師出示第12張幻燈片引導學生)知道那個人想: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b教師詢問:有幾個蟲子不用怕。誰知道這兩句話是什么意思?(指名)這兩個句子的意思是一樣的',你覺得哪一句更能說明不可怕呢?請大家把這兩句讀一讀。
c、教師再次詢問:那個人要的是什么?不要什么?(要葫蘆 不要葉子)我們來聽聽他是怎么說的?朗讀指導:有一天,他看見葉子上爬著一些蚜蟲,心里想,有幾個蟲子怕什么!他盯著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
d教師引導學生理解“盯著、自言自語”。
教師小結:是啊,他多希望葫蘆長得快些,長得大些呀,根本不管葉子上長蟲了。你聽了他的話,想對他說什么呢?(指名用自己的話說說)
6、學習第三段
a、種葫蘆的人這樣做,難怪他的鄰居也實在看不下去了,來勸他。請大家讀第三段。畫出他不要葉子的句子:一個鄰居看見了,對他說: “你別光盯著葫蘆了,葉子上生了蚜蟲,快治一治吧!”那個人感到很奇怪,他說:“什么?葉子上的蟲子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教師出示第13張幻燈片引導學生明白那個人不要葉子的句子)
b、如果你是那個鄰居,接下去還會怎么勸告他呢?學生展開想象同座互說,教師指名說。
C、那個人聽了別人的勸告嗎?學生回答說沒有,(教師出示第14張幻燈片)引導學生比較句子:有幾個蟲子怕什么!有幾個蟲子不可怕。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葉子上的蟲不用治。學生知道正是那個人固執己見才會有葫蘆落下來的結果。
d、學生再讀語句后師生小結:這么可愛的小葫蘆,為什么會全落了呢?就是因為任何植物的生長都要經歷生根、發芽、長葉、開花、結果,每一個環節都會互相影響。要想得到好果實,就要細心呵護每部分葉子的生長。我們做事情也一樣,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不能只注重結果。
e、分角色朗讀對話,說說你喜歡誰?為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讓學生在讀中議,讀中悟,把課文的語言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采用課后的反問句和陳述句進行朗讀指導,使學生得到再認識,再創造,從而達到理解、積累、感悟文本之目的。教學中設緊緊圍繞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有效性得到了加強。)
7、學習第四自然段。
a、(教師出示第15張幻燈片)葫蘆沒過幾天,葉子上的蚜蟲更多了。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
b、教師引導學生感情朗讀第四自然段,體會種葫蘆人的心情。(傷心)
(設計意圖:通過朗讀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體現種葫蘆的人當時的心理活動。)
c、教師引導學生情景表演朗讀課文2、3、4自然段后體會鄰居和種葫蘆的人種下的葫蘆會有什么不同的結果: ①人的表情不一樣:一是面帶微笑,一是滿臉驚訝。②葫蘆的葉子不一樣:一是綠綠的葉子,一是枯黃的葉子,有的還有小孔。③葫蘆不一樣:一是掛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d、過渡:我們找出了這么多的不同,同學們真愛思考,請你想一想后質疑:指名交流。(“這么可愛的小葫蘆,為什么會全落了呢?”)讓我們帶著這樣的問題看“葫蘆落下來的原因“的示意圖就知道了。(教師出示第16張幻燈片引導學生弄明白葫蘆落下來的原因)
f、教師引導學生看“葫蘆落下來的原因”示意圖后說出明白的道理。
(設計意圖:通過文中兩幅圖畫的比較,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緊緊抓住“這么可愛的小葫蘆,為什么會全落了呢?”進行展開教學,在學生的頭腦中留有充分思考的余地,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求知欲。)
五、拓展延伸:
(教師出示第17張幻燈片)我會續講看圖講故事: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下了葫蘆,過了一些日子,( )的葫蘆藤上又長滿了( )色的葉子,開出了幾朵( )的小花。花謝以后,藤上掛了幾個( )的小葫蘆。有一天,他發現葉子上爬著一些蚜蟲。這時他想起 ,趕快 ,后來小葫蘆慢慢 ,一個個都長得比 。
六、作業布置:
1、課堂作業指導(教師出示第18張幻燈片)
a、我會選:
只 個 朵 棵
一( )鄰居 一( )葫蘆
一( )小花 一( )蚜蟲
b、我會連:
掛了 小花 雪白的 小葫蘆
開了 蚜蟲 可愛的 南瓜
生了 綠葉 細長的 小花
長了 小葫蘆 圓圓的 葫蘆藤
2、課外作業指導(教師出示第19張幻燈片):a、回家把這個故事講給父母聽,說一說自己明白的道理。b、讀一讀自己喜歡的寓言故事。
七、板書設計:
長出葫蘆藤
↓
長出綠葉
↓
開出小花 我們在做每一件事情時,都應該
我要的是葫蘆 ↓ 考慮到事物之間的聯系,并且多
結小葫蘆 虛心地聽取別人的意見。
↓
葉子生蚜蟲
↓
葫蘆全落了
八、教學反思:
《我要的是葫蘆》是人教版第三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是讓學生學會怎樣看問題、想問題。而這篇寓言是讓學生明白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在教學設計過程中,緊緊圍繞單元目標,結合本課特點,從觀察兩幅插圖的不同為切入口,采用不同的方式通讀全文,然后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積累詞匯和培養語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通過感情朗讀,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在教學中,我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與體驗,把讀有所悟,以悟促讀作為教學的重點,力求使學生通過多次朗讀,多種形式的朗讀,積極主動地發現、建構意義,品悟課文語句里包含著的豐富的思想感情。本節課我注重以下幾點:
一、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
教學設計以讀為主,在學習過程中重視閱讀感悟和體驗,教師范讀、學生自由朗讀、同桌合作讀、分角色伙伴合作朗讀、個別情景展示朗讀等閱讀方式突出了學生閱讀行為的自主性,使學生在不同的閱讀實踐中自主地領會文章的思想內容,最終內化為學生的語言積累,既調動了學生主動地參與閱讀,又培養了創新思維和語文能力。
二、教師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大膽想象,發展學生的語言和思維。
在教學中,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那也是新課程所提倡的。因此,我在這節課中把課文的兩幅插圖并列出現,讓學生在觀察中發現不同,并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再從圖到文,學習課文。
想象是孩子們的天性,只有喜歡想象才會有所創造。我結合文章的空白之處,設計了想象的內容,想象說一說:你想對種葫蘆的人說什么嗎?你覺得種葫蘆的人第二年種的葫蘆和今年有什么不同,請你根據老師的提示續講故事。這樣學生說話既有了依托,又有了較大的伸展空間。師生之間在信息傳遞和情感交流中思維得到了碰撞,在學習中學生認識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發展了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從而提高了學習的增量,進而發展了學生的語言和思維。
三、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應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個性都不一樣,教師就應鼓勵學生對閱讀內容作出有個性的反應,不刻意追求所謂的“標準答案”。因此,教學中我采用角色換位提問:“你要是那個鄰居,你會怎么勸告種葫蘆的人呢?”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說出富有個性化的語言,思維也得到了發展!
語文教案 篇2
一、導入新課
在師生問好后,我先給學生們講了一個故事,以此導入新課。我講道:“1945年1月,在英格蘭的沃頓空軍基地。一個上尉飛行員接受了一項任務,駕駛沒有任何武器裝備和防護設施的蚊式雙引擎飛機深入到德軍本土執行偵察任務。他覺得幾乎無法完成任務,想象著飛機坐艙被炮彈擊中,自己鮮血飛濺,連跳傘的力氣都沒有。第二天,他駕機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誡自己,現在,只是起飛,飛起來就行。升到兩萬五千米高空時,他又告誡自己,現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無線電的指導下,保持這個航向20分鐘,就可以到達荷蘭的素文島,這個,不難做到。就這樣,他不斷告誡自己,下面,只是飛越荷蘭,這并不難,然后,是飛臨德國,根本不須想更多的事。而且,還有后方的無線電支持。就這樣,一程又一程,這位上尉終于完成了任務,當他接受盟軍的獎勵時,他說,我之所以成為孤膽英雄,完全是因為我小時侯一段經歷的啟示。同學們,你們想知道這個人是誰,經歷的是怎樣一件事嗎?”
由于在早朝讀的時候我讓他們讀過這篇課文,因此我的話音剛落下來,就有學生搶答,“他是莫頓。亨特。”“爬山”“爬懸崖……”我想學生們對課文可能還不是十分熟悉,因此,我接著說:“對,他就是莫頓亨特,那么他小時候到底經歷了一件怎樣的事情呢?下面請大家先仔細朗讀課文,然后請大家代替他說出故事的大致內容。”
在學生讀完后,復述前,我還問學生:“你們說復述這個故事要注意哪些問題呢?”有學生說:“這篇文章是記敘文,所以我們應該講清楚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說得很好,那么,從詳略來看呢?”我接著問。學生中有人補充說:“應該重點復述我是怎樣在爸爸的指點下走下懸崖的,還應該重點描述一下我當時的心理活動。”我在肯定了學生的回答后,就讓學生們在四人小組中相互復述。
其間,我在教室中穿插走動,不時傾聽學生的復述,我發現他們基本上都是按提示復述的,看來學生們對課文內容已經十分熟悉了,我想已經可以進入下一個環節了。
二、自主、合作、探究
在對學生們的復述進行總結后,我說:“現在同學們對課文已經十分熟悉了,這是我們學好文章的基礎,那么,你們再說說這篇課文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內容呢?”
學生們聽后,面露難色,似乎不知從何說起。于是,我決定讓同學們從我們已經學過的課文中找到思考的方向。
我說:“大家回顧一下我們本單元學過的《滋味》,看看我們從中學到了什么?”稍作思考后,學生就紛紛發言,有的說:“通過學習我知道了在寫作文的時候應該注重人物的動作、心理的描寫,這樣才能使文章生動、具體可感。”有的說:“我明白了生活原本就是有滋有味的,關鍵在于我們要去品味、體驗、感悟。”
……
“大家說得很好,你們再想想這些知識我們分別使我們在哪些方面有所收獲?”我又問。
“使我們在思想認識上有了收獲。”
“使我們在寫作上有了收獲。”
“不對,你說得太片面了,應該說使我們在語文知識方面有了新的'收獲,因為,寫作只是語文的一個方面。
……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最后我就總結說:“看來大家一致認為,面對一篇新的課文,我們都應該從兩個方面去學習,一是看在語文知識方面能學到什么;二是看在思想上有什么收獲。”“明白了這些,你們再說,今天的這篇課文,你能有些什么收獲呢?你們快速瀏覽一遍課文,再告訴老師。”我又把那個問題拋給了學生們。
有了剛才的討論,學生們一下子就找到了感覺,閱讀時自己體會最深的東西就找到了歸屬。
有的說:“作者對自己的心理描寫刻畫的十分細致”。
有的說:“文章的細節描寫很生動,對人的心理把握很準”。
有的說:文章的語言……語言……我覺得有些句子寫得很好,值得我們學習”。
這位學生似乎不知道如何表達她的意思,但但是她又顯然感受到了什么。于是我讓她念一下她體會到的句子。
于是她念道:“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噗噗亂跳。”
“你體會到這個句子寫得很好,好在哪里,你能說說嗎?”我說。
“瘦骨嶙峋正是表現了我體質的瘦弱,與前面的8年來我一直有病相照應,而噗噗亂跳則反映了我這時恐懼的心情。這一句話就把這兩層意思都表現出來了。”學生答道。
“還有沒有這樣的句子?”我問。
又有學生念道“我聽見有人在啜泣,正在納罕那是誰時,結果發現原來是我自己。”
“好在哪里?”我問。
學生說:“這句話寫出了作者當時極度恐懼的表現,因為恐懼所以產生了幻覺。”
接下來我又讓學生們自己在下面讀兩遍,進一步體會。
我看到學生們都體會到了這些句子的妙處,于是,我問道:“剛才靖雯同學只是體會到了句子的妙處,卻不知道怎么表述,你們知道嗎?”
“這就是說這些句子具有極強的……”---“表現力”,由于在前一篇課文中學到了,因此,大部分學生馬上就脫口而出。
“我們也應該在平時的練筆中去錘煉我們的語言,讓我們的語言也富有表現力。這就是我們今天從課文中學習的第一點語文知識。”我邊說邊板書: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并且把前面兩位的發言也板書在黑板上:心理活動及細節描寫。我接著問:“你們覺得還有沒有其他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學生們又翻了翻書,但沒有人舉手了,我想那我這節可就按大家體會出來的知識點講吧。于是我說:如果沒有那我們下面的時間就先來體會一下本文的心理描寫的妙處并及作用。大家各自先分別找找“冒險爬山”和“脫險”這兩部分的心理描寫的重點詞語或者句子,再結合語境體會一下這些詞語或句子的妙處,在書上作批注。然后在四人小組里交流,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過了一段時間后,我就讓小組推選代表分別回答。
一個學生說:“在攀爬懸崖過程當中表示心理活動的詞有:全身顫抖、冷汗直冒、心噗噗亂跳、心驚肉跳、哀求啜泣、頭暈目眩、恐懼疲乏、全身麻木、不能動彈。”
一個學生說:“這些語句刻畫了小主人公處于險境中的心理狀態。”
“有些什么心理。”我追問道。
“有因為膽小而表現出的恐懼”
“有上不去又下不來的無奈。”
“有后悔當初不該來的悔恨。”
……
不等那位學生說話,下面就有人說了出來。
我說:“同學們說得非常好,這里通過心理活動的描寫,生動的刻畫出了主人公處于險境中的恐懼、無奈、悔恨,委屈和還有迷茫。但最主要的是……?”——“恐懼”。大家齊聲答道。“這樣就讓我們很分明的看到了一個不僅身體瘦弱,而且連意志品質也那么‘瘦’小的‘我’。我們這里分析的是冒險爬山時的心理,那脫險的過程當中的心理又是怎樣的呢?”我接著說,并且又叫了一個小組的代表起來回答。
他說:“在脫險的過程當中,描寫心理的句子有‘我會掉下去,我會摔死’‘這似乎是能辦到的’‘我能辦到’。”
“有什么作用呢?”我問。
學生回答說“這些句子寫出了我當時的心理變化過程,我由最初的毫無信心,慢慢變得有一點兒信心,最后是信心大增,所以我最后能安全脫險。”我看他能回答得這么好,于是我表揚了他:“劉鰲同學回答得非常好,我們讀書就要達到這種效果,將文字中隱含的信息都讀出來。要不要給他來點掌聲?”頓時熱烈的掌聲響起,看得出大家得掌聲中飽含著欽佩之情。
我叫大家停下后,說:“剛才我們體會了一些富有表現力得句子,也體會分析了精彩的心理描寫,你們說,這些都是我們在哪方面得收獲?”學生們回答說:“語文知識方面的。”我又說:“那我們在思想方面又有哪些收獲呢?接下來,我們繼續進行分組討論、交流。”
學生按要求動了起來,經過思考后就互相討論開來,我也不時湊過去聽他們的討論,看觀點多不多、新不新、深不深。
我看到討論得差不多,大家得聲音也越來越小,于是就組織學生們交流。
有的說:“我們做事不要老想著最終的目標是什么,而應該先把眼前的做好。”
有的說:“無論做什么都要有信心,文中我就是在父親的鼓勵下,逐步樹立信心,才慢慢走下懸崖的。”
有的說:“我們要學會鼓勵別人,適當的鼓勵能給人強大的精神動力。”
有的說:“我們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決定做一件事情。他明明是有病,卻怕別人說他是膽小鬼,而跟著去爬山,以致于使得自己陷入進退兩難的地步。”
有的說:“我們看到自己的朋友有困難的時候不應該棄他而去,而應該去幫助他。”
有的說:“我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不應該一味的想著多么艱難,而應該鎮定冷靜思考。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有的說:“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應該溺愛孩子,而應該嘗試著讓孩子自己去做,鍛煉孩子的能力。”
我邊聽邊帶著大家評論,最后我說:“大家的發言真是精彩,有的從如何面對似乎無法解決的困難的角度、有的是從朋友如何相處的角度、有的從父母應該如何教子的角度、有的從我們做事應該量力而行的角度、有的從鼓勵人的角度分別談了自己的收獲,有一些觀點,甚至連老師也沒有想到。大家通過交流,彼此就又多了一份財富,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珍惜這些財富、用好這些財富。”就此結束了本課。
執教感言:
新的課程標準對我們的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教學目標過程化、教學設計意向化、教學組織合作化……特別強調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執教過程基本上體現了這些新的語文教學理念。我最大的收獲是找到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突破口。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是說完全的放手不管,否則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會失控,如同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這導致的直接后果是學生收效甚微。那么到底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呢?我想到了我們語文教學的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不就是課標為我們指明的方向嗎?讓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他們獨自或合作找出要學習的知識點與能力點是完全可能的,讓他們講出自己從文本中所接受到的人文教育也是完全可能的。從教學實際來看,他們也的確做到了。由此我想到:語文教師的確應該充分的相信學生,適當放手,讓他們在長期的磨練中,不斷提高、不斷進步、不斷獲得新的成就感,這樣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就會越來越濃,那么語文教學也就不會再是我們語文教師心中永遠的痛。
語文教案 篇3
一、內容主旨
本文引人入勝地描寫了一位民間藝人高超的說唱藝術。聲音是屬于聽覺的,本來難以描畫,但作者巧妙地運用一些描寫手法,把聽覺與其它感覺溝通來,生動形象地表現了說書人的藝術技巧和藝術魅力。
二、教學重點
《絕唱》一節不涉及譴責的內容,是該書中以描摹生動而素被人所稱道的一段文字。這段文字運用了側面描寫和正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引人入勝地描繪出白妞說書的精湛技藝。所謂側面描寫,指的是文中那些鋪墊的筆墨;正面描寫,指對白妞說唱所作的直接描寫。說唱的聲音之美,并無實體形象,全靠聽覺鑒賞,直接描寫很不容易,但作者卻寫得很成功。他選用可見到的形象、可經歷的事情、可體驗的感覺作喻體,使讀者借助其他感官來體會聲音的美妙。這是一種特殊的比喻,現在的修辭學上稱之為“通感”。閱讀本文,應對文中的側面描寫、正面描寫,特別是“通感”的修辭手段細心體會。
三、對白妞的烘托
課文采用烘云托月的筆法,先寫琴師的演奏、黑妞的說唱以及聽眾的贊揚。這些烘托的段落也各具精彩,如果只是草草敷衍,就不能為白妞的出場起到鋪墊的作用了。
1.琴師
寫琴師用先抑后揚的手法,他的相貌“甚為丑陋”,開始彈奏時懶洋洋的,大家“也不甚留神去聽”,這樣的人物這樣的技巧,好像只是用來打發時間的。不料作者筆一轉,琴師“到后來,全用輪指,那抑揚頓挫,入耳動心”,“這時臺下叫好的聲音不絕于耳,卻也壓不下那弦子去”。琴師都有如此的技藝,那說唱的人可想加知了。
2.黑妞
琴師已經技驚四座.該正角出場了吧!“停了數分鐘時,簾子里面出來一個姑娘”,穿戴“十分潔凈”。“忽羯鼓一聲,歌喉遽發,字字清脆,聲聲宛轉,如新鶯出谷,乳燕歸巢”,讓眾人嘆服不已,“覺一切歌曲腔調俱出其下”,其說唱魅力非比尋常。正當聽眾心悅誠服,以為定是白妞無疑的時候,作者借聽客之口告訴眾人:錯了,這是黑妞。又把讀者的胃口吊了起來。
3.聽眾的贊揚
作者以琴師、黑妞烘托白妞,還覺不夠,又借聽眾之口來贊揚白妞:“白妞的好處人說不出”,“白妞的好處人學不到”,“若白妞的好處,從沒有一個人能及他十分里的一分的。如果具體贊揚白妞說得如何唱得如何,明明白白,那么白妞的魅力也就平常了,只有虛說“說不出”“學不到”“沒有人能及”,才能神龍不見尾,讓人景仰不已。
四、對白妞的正面描寫
1.出場
白妞終于出場了,也不見得如何花容月貌,引人注意。但是“把梨花簡丁當了幾聲”,“將鼓捶于輕輕的點了兩下”,就讓人頓覺出彩。“那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里頭養著兩丸黑水銀”,左顧右盼,就攝去了眾聽眾的心魄,“滿園子里便鴉雀無聲,比皇帝出來還要靜悄得多呢,連一根針吊在地下都聽得見響!”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白妞的眼睛可以說是她獨特魅力的窗戶。
2.說唱
白妞的演唱戲高或低、或緩或急,作者描寫得極有層次,可以分為五個段落:“初不甚大”——演唱開始;“越唱越高”演唱的發展;“陡然一落”——旋律的跌宕;“忽又揚起”——演唱的高潮;——“人弦俱寂”——演唱的結束。
3.精妙的比喻
寫白妞說書最精彩的,也可以說是本文的精華,是運用大量貼切的比喻,把無形的聲音化為有形的喻體,讓人清楚明白。作者設喻是多方位的:用感覺設喻,白妞初唱時不甚大的聲音,讓人感到舒坦歡暢,“五臟六腑里,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用視覺設喻,白妞越唱越高,“忽然撥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再如白妞演唱至“節節高起”處,作者以攀登泰山作比,具體而形象地描繪出“愈翻愈險,愈險愈奇”的歌聲;描寫白妞宛轉千回的歌喉時,作者以“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盤旋穿插”為喻,活靈活現;描寫漸寂忽起的時候,又用“像放那東洋煙火,一個彈子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亂”。真是聲光色俱備,讓人浮想聯翩。
其他如“花塢春曉,好鳥亂鳴”更是突出了聲音配合的神韻,可見作者的語言功底。
4.聽眾的贊揚
白妞演唱完畢,和前文一樣,又借聽眾之口贊揚一番,粗看是重復的文字,其實前面只是說白妞演唱的技巧,這里贊嘆白妞的演唱讓人“三月不知肉味”,更突出她演唱的精神魅力。
五、《絕唱》的人物描寫方法
《絕唱》堪稱美文,具有濃厚的審美意趣,造成這種審美意趣的因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人物描寫方法的成功運用。在這一點上,作者不僅調用了多種方法,而且有些方法是人們很少使用的。學習并研究這些方法,有助于提高我們的語文欣賞與寫作能力。現在列舉出來,與大家共饗。
1.渲染烘托法
看戲的人很多,上至高官,下至百姓,三教九流無所不包。人們來得很早,十二點半開演,而老殘十點鐘就到了,甚至有人早上未吃飯就來了。座位已經坐滿了,老殘不得已向看座的使了“二百個錢”,才在“人縫里坐下”。作者對場景可謂渲染得十足,夸張得出奇。它意在說明,在濟南形成了一股“白妞熱”,也形成了一批族,這就為白妞的出場營造了一種濃厚的氛圍。
2.反襯法
琴師長相丑陋,“一臉疙瘩,仿佛風干福橘皮似的”,可是他的輪指,“抑揚頓挫,入耳動心”,“臺下的叫好聲不絕于耳”。先寫長相的奇丑,后寫演技的奇美,行文上的跌宕,使琴師的形象深深地留在了觀眾的心里 。王小玉上臺前,“滿園子里聽來都是人聲”,上臺后,“向臺下一盼”,就這一盼,使得“滿園子里鴉雀無聲”,“連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聽得見響”。以有聲襯無聲,更顯“無聲”,而這“無聲”,卻讓人想象得到王小玉的影響之大,演技之高。
3.譬喻法
譬喻的使用很普遍,散見文章各處,尤其是對王小玉的彈唱用的最多。譬喻逼真,新奇,頗具美感。寫王小玉婉轉的唱腔,象“一條飛蛇在黃山半中腰里盤旋穿插,頃刻之間,周匝數遍”,寫她忽又揚起的唱腔,“象放那東洋煙火,一個彈子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亂”,寫黑妞清脆婉轉的唱腔,“如新鶯出谷,乳燕歸巢”,等等。這些譬喻將本來難以描寫的精妙的`彈唱技藝寫出來了,寫得很充分很有感染力。應該說,諸多譬喻的使用,是文章最最成功的一點。
4.鋪墊法
文章主要描寫了琴師、黑妞和王小玉三人,三人依次粉墨登場。琴師的輪指博得“臺下叫好的聲音不絕于耳”,黑妞的彈唱讓觀眾“以為觀止”,而王小玉的彈唱則是超而又超、奇而又奇。三人的演技就象爬樓梯,一層高過一層,而王小玉則是樓頂;無疑前兩人是個鋪墊,把王小玉推向高峰的意思很明顯。
5.柳暗花明法
作者寫黑妞的彈唱,用了個“以為觀止”一詞,意思是好極了,好得不能再好了,但是如何來寫王小玉的彈唱呢?要知道觀眾是沖著王小玉來的。到這里,給人的感覺是詞窮意盡,不好再寫了;但作者就在這不好寫處顯能耐:“黑妞是白妞教的”,“黑妞的好處人說得出,白妞的好處人說不出;黑妞的好處人學得到,白妞的好處人學不到”。觀眾的評論,為王小玉的出場開辟了一條廣闊的道路,真所謂“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6.評點法
作者借觀眾之口來評說黑妞、白妞的高超技藝,象上面點到的“黑妞的好處人說得出”一段文字。再如王小玉唱完了之后,夢湘先生的一段評說:“及至聽了小玉先生說書,才知古人措辭之妙。每次聽他說書之后,總有好幾天耳朵里無非都是他的書,無論做什么事,總不入神,反覺得‘三日不絕’,這‘三日’二字下得太少,還是孔子‘三月不知肉味’,‘三月’二字下得透徹些!”這些文字無疑從側面彌補正面描寫之不足。——演技怎么樣,最有評說資格的還是觀眾。
7.正側面結合法
為了描寫中心人物白妞的演唱技藝,文章運用了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側面描寫是指文章中那些鋪墊的文字,如戲院的盛況、琴師的彈奏、黑妞的演唱等。正面描寫是指文章中那些直接描寫的文字,如白妞的出場、白妞的演唱等。演唱的聲音并無實體形象,正面描寫實屬不易,但文章卻寫得很成功,——它選用可見的形象、可經歷的事情、可體驗的感覺作喻體,讓讀者通過其他感官來體會聲音的美妙。正面描寫具體可感,側面描寫又富于想象,二者的結合,引人入勝的寫出了白妞說書的精湛技藝。
當然,除了上面提到的七種技巧外,還有人物對話、神態、動作等描寫方法,在這里不再一一贅述。總之,諸多人物描寫技巧的成功運用,渲染了氣氛,烘托了人物,深化了主題,收到了極好的藝術效果。它是構成文章深厚審美意趣的重要因素,很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了解作者借史抒懷、借古諷今的為文意圖,體察作者的愛國之情。
2、學習本文圍繞中心論點,采用對比逐層論證的方法。
3、掌握課文中的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現象。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六王畢,四海一”,在《阿房宮賦》里,杜牧用這六個字概括了秦滅六國、一統寰宇的歷史進程。也許因為秦王朝過于短促,歷二代便驟然滅亡,所以后人總愛在秦的暴滅上作文章,而忽視了一個極為重要的課題:秦為什么能夠以少勝多,以小勝大?或,六國何以由強趨弱,轉勝為敗?歷史學家語焉不詳,文學家往往指斥不當。
賈誼《過秦論》主要指責秦之過,但對秦的勝利(六國的滅亡)之因也作了簡要的'剖析:在六國,“爭割地而奉秦”,使秦國“有余力而制其弊”;在秦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備,外連橫而斗諸侯”。這種剖析顧及斗爭的雙方,是辨證的;但分析不盡準確,因為并非這六個國家都爭著割地奉秦。
《六國論》是歷史上第一偏不鞭強秦之暴行,而剖六國之痼疾的文章,所以它具有歷史的嚴肅性;它分析了忍辱求和、賂敵為安的悲劇結局,乃是有感而發,它具有現實批判的針對性(這一點,我們在學習課文中會進一步認識);它不足600字,言簡意賅,機鋒雄辯,又有很強的文學性。“三性”合一,使得本文兼有很高的史學價值和文學價值。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文章——
二、作者簡介
(學生自讀注釋一)補充兩副寫“三蘇”的對聯:
萃父子兄弟于一門,八家唐宋占三席;
悟駢散詩詞之特征,千變縱橫識共源。
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八大家。
三、閱讀課文
學生先初讀,掃清語音障礙;再齊讀。
四、疏通字詞
學生自譯。補充(板書):
重要字詞:率、厥、彌、判、速、洎、殆
詞類活用:小/大則……、義不賂秦、卻、禮、西向、日削月割
古今異義:其實、祖父、至于、智力、可以、故事
通假字:厭、當
特殊句式: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天下之大
一詞多義:暴、與、猶、亡、始
語文教案 篇5
[備課思路]:
第十二單元的主題是朋友,所以我在設計此教案時,試圖扣緊這一主題,先用《找朋友》這首歌來渲染氣氛,把學生帶到一種友好快樂的氛圍中,在讀課文這一環節則力爭創設民主平等的環境,有師生比,有生生比;在識記生字時則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學,或自學,或猜字,或請教他人;在檢查生字的識記時又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在學習12個副詞時,不是去進行理論灌輸,而是力求使學生通過讀進而悟,最終能使用;對于如何理解課文,我則試圖創設請境,激發學生興趣,使他們在進行口語訓練的同時,又通過表演,自己探究出真正的朋友應該互相尊重,互相幫助。
[教學目的]
1.通過教學,使學生體會友情的美好和可貴。學習設身處地地體會朋友間的尊重與鼓舞,培養尊重朋友,熱愛朋友的美德。
2.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識記15個生字,注意多音字“教”的學習,并能組詞造句。
3.學習“辶”旁,歸納“讠”旁。
4.能工整地寫出文中要求掌握的八個生字。
[教學難點]
偏旁部首,尤其是走之旁的書寫。
[教學重點]
通過學習,使學生懂得友情的珍貴,培養互助互愛、真誠相待的.美德。
[教學時數]
二課時
[教學用具]
錄音機、磁帶,學生卡片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熟讀課文,識記12個生字,掌握多音字“教”;
2、初步理解課文,并練習使用祈使句。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聽歌曲錄音《找朋友》,會唱的可以拍手跟著一起唱。
師: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朋友,那冬冬的朋友是誰呢?是丁丁嗎?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來聽聽冬冬丁丁的故事吧,請大家打開書,翻到71頁第12課《朋友》,齊讀題目《冬冬讀課文》。
二、熟悉課文,識記生字
(一)1、邊聽錄音,邊畫出不認識的字,而且在聽或讀的過程中看誰能用心記住它們。
2、請會讀的同學讀課文。
3、老師也想讀一讀和你們比一比怎么樣呢?老師讀,讀后請學生評價。
4、你們愿意跟老師比一比嗎?齊讀課文
5、男生一段,女生一段,輪流讀(多讀基礎上,使學生聽讀識字)
(二)課文已讀過幾遍了,誰還有不認識的生字,請用你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去學這些生字,可以請教別人,可以看拼音,也可以通過上下文來猜字。全會讀的同學愿意幫誰就幫誰。學生自由學生字。
(三)檢查鞏固識字情況(小組活動)
以本組為單位,迅速挑出組長所念漢字的字卡,組長輪流擔當,及時幫不認識的同學,把本組認為最難的字挑出來,考考其他組。
(四)教師檢查多音字“教”的學習情況,明確“教”的兩個讀音并會組詞,比如:教jiào(教室),教jiao(教書)。
(五)朗讀匯報:男女生各推選一人進行朗讀比賽。
三、思考問題,理解課文內容:
師:現在同學們會讀課文了,那老師要大家考慮一個問題“當冬冬讀不下去時丁丁怎樣做的呢”?請同學用課文中的話說一說(丁丁站起來說:“我覺得冬冬的聲音很好聽,我喜歡聽她讀課文”)。
師:噢,原來丁丁看到了冬冬的優點,那我們和同學相處也應該怎么做呢?(多看別人的優點)
師:丁丁還說什么了呢?
生:(丁丁又說:“老師,讓冬冬再讀一遍,好嗎?”)
師:請大家齊讀這句話,體會語氣后仿照這句話造句。學生造句,若有難度,教師可創設情境,強調用上“讓……,好嗎?”如:“老師,讓冬冬參加比賽,好嗎?”“老師,讓我再寫一次,好嗎?”
師:通過剛才的提問,誰談一談丁丁為什么這樣做?(他知道尊重別人,并且喜歡幫助同學)
那我們應該怎樣對待朋友呢?尤其是當朋友遇到困難時,生病時或受到批評時,請同學們課下認真思考。
四、學習走之兒旁:
1、先明確“走之兒”這一名稱
2、書空
3、結合語文天地中的描一描,寫一寫來練習,強調“走之兒”要后寫。
五.板書:冬冬讀課文
jiào(教室)
教{
辶
jiāo(教書)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寫字,會寫八個生字,把“辶”寫好,同時學習“讠”;
2、口語交際訓練:創設請境,表演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從而懂得珍惜友情。
3.學習使用“再、也、又”三詞。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導入:
師:上節課我們學了一個新偏旁,誰知道是什么呀?誰想上來當小老師寫給大家看呢?
學生:匯報交流,評價
師:在這一課的生字中還有一個偏旁,仔細觀察,誰發現是什么旁了?
生:“讠”:“讀、課、站”
師:那么有“讠”的字一般跟什么有關呢?
指名回答(一般跟說話有關)
師:指導寫生字。
二.學習使用“再、也、又”三詞:
讀課文,在文中找出有這三個詞的句子,畫出,再完成第74頁練習并擴展練習。
三.創設情境,通過表演進一步理解朋友的內涵。
1、教師把題目分給每一組,先在小組內表演,然后再有選擇地匯報交流
2、題目如下:
A、你有缺點,比如不會跳繩,他(她)笑話你嗎?他怎么做的?
B、他(她)有好玩的東西,愿意和你一起玩嗎?一般情況下她會怎么說?
C、你犯了錯誤,比如不小心打碎了班里的花盆,他(她)們批評你嗎?
D、你想抄他(她)的作業,他讓抄嗎?他怎么說?
E、考試時,他(她)有不會的問題非讓你告訴他(她)時,你怎么辦?
F、你病了時,他(她)問候你嗎?怎樣說?
J、你受到表揚時,他高興嗎?
3.小結,什么是真正的朋友。
(真正的朋友就是要互相尊重、互相鼓舞、互相幫助等)
4、我送朋友一句話:
再次播放《找朋友》一歌,在歡快的音樂聲中,把自己最想對朋友說的話告訴他(她)。
四、小結全文,并請感興趣的同學課下制作朋友卡片(P75)
五.板書:冬冬讀課文
讠:讀、課、請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2-07
關于語文的教案02-02
【經典】語文教案11-03
(精選)語文教案10-02
語文《趙州橋》教案12-05
[經典]語文教案02-06
(精選)語文教案09-16
(經典)語文教案07-30
語文教案[精選]08-24
語文教案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