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教案(優)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班科學教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這是一個科學范疇的活動,它來源于生活,也是小朋友日常生活中能見到的。活動中涉及了環保的因素,告訴小朋友要用淘米水、檸檬片、茶葉包等廢舊的東西來清除污垢。
當我拋出問題后,孩子的經驗就是用洗潔精來清洗油膩的盆子和餐桌,而那些實用、經濟又環保的方法他們都不知道。閱讀幼兒用書時,孩子的'眼神是好奇的,如果當場提供實物來操作驗證,對孩子來說留下的印象是抹不去的。然而,由于條件的限制,我無法為小朋友提供這些材料,只能告訴小朋友回家去試。
科學活動需要真實客觀的現象帶給孩子的印象和經驗,僅停留于紙上談兵的方式是行不通的。小朋友對今天的活動可能還帶著疑惑“是真的嗎?”小朋友只有做過了、看過了才不會忘記。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根據科學活動《為什么會響》的活動進行修改。設計思路:《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 在指導幼兒觀察自然角時,我發現了一個現象:許多小朋友把那些裝有各種豆子的瓶子拿著搖晃,發出各種響聲,葉梓詢拿的瓶子里面的豆子較少,他的瓶子發出的聲音最大,而湘湘的卻因為瓶子里裝滿了花生發不出聲音。湘湘急著跑過來問我:“老師,為什么他的瓶子會響,我的卻不會?”新《綱要》指出:要以問題引領幼兒進行探索,作為教師的我們要為幼兒探索和經驗的建構提供適宜的支持性引導。我沒有直接回答幼兒的問題,而把問題拋給孩子,讓幼兒回家通過各種方式尋找答案,引導幼兒自己解決問題。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探究物體與聲音之間的關系。活動重點:本次活動的重點主要引導幼兒探究豆子的多、少、軟、硬、大、小在瓶子中發出聲音大小的關系。運用比較的方法,讓幼兒比較豆子的大小、軟硬、多和少在瓶中產生的聲音大小的關系,使幼兒明白物體與聲音之間的關系。
一、活動目的:
1、在學習操作中,探究豆子在瓶中越少,它的聲音越大;豆子越多,它的聲音越大;根據豆子的軟硬、大小的特點,在瓶中發出的聲音也有所不同。
2、學習運用比較的方法在操作中發現問題、獲取經驗。
3、積極參與交流,樂于把探究各種各樣的結果與同伴分享。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各種瓶子,花生、綠豆、紅棗、米、湯匙、紙張、盤子等。
知識準備:
1、幼兒對所提供的農作物已認識,能說出名稱。
2、請家長與幼兒查閱資料或與幼兒一起做實驗。
二、活動過程:
1、以問題“豆子裝在瓶子里,為什么有的會響,有的不會呢?有的聲音較大,有的聲音較小呢?”引入,請幼兒談談自己回家尋找的答案。(由于是幼兒自己提出的問題,所以許多幼兒回家后都很積極的尋找答案,有的問父母,有的是和父母一起做起了實驗。當然,老師在其中是起著穿針引線的作用,把今天的發現讓父母做一個了解,以便父母針對性的進行指導。)重點指導幼兒大膽完整地表達自己的發現。
2、向幼兒介紹各種操作材料,請幼兒進行操作,驗證幼兒的答案。
、 介紹操作材料,引導幼兒感知豆子的軟硬、大小。
、 根據幼兒提出的方法,請幼兒選擇一種豆子進行操作。師:小朋友說出了自己的想法,那這些方法到底行不行了,我們一起來試試吧!
、 重點在幼兒進行操作的過程中,指導幼兒學習運用比較的方法,探索豆子的軟硬、大小、多少在瓶中產生聲音的大小的關系。(在操作的過程中,有的幼兒又有了新的問題的提出:怎樣才能更好地豆子裝到瓶子里,而不讓豆子掉下來呢?)
3、請幼兒與同伴交流自己的實驗結果。請幼兒把自己裝好的瓶子與同伴進行交流,鼓勵幼兒與同伴交換瓶子,試試對方的瓶子,并能把自己實驗的結果與同伴分享。
4、①得出結論:豆子在瓶中越少,它的聲音越大;豆子越多,它的聲音越大;根據豆子的軟硬、大小的特點,在瓶中發出的聲音也有所不同。
、卺槍Σ僮鬟^程中幼兒發現的問題—怎樣把豆子裝到瓶子里,豆子才容易掉下來呢?引導幼兒提出自己的想法,解決問題。
5、請幼兒利用手中的瓶子與教師一起隨音樂起舞。
6、活動延伸:怎樣把豆子裝到瓶子里?
千姿百態的睡姿
設計背景:
動物一直是孩子們的朋友,中班的孩子們也特別想了解有關動物的知識。但常見的話題只是有關“動物的外形、習性及生活方式”,很少涉及動物們各種各樣、姿態萬千的睡眠姿勢。于是我根據孩子們的興趣設計了這樣一個活動,希望通過這個活動能激發孩子對科學的探索興趣及保護動物、維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活動目標:
1、感受動物和人類之間的關系,從而懂得愛護動物;
2、觀察了解動物姿態萬千、千奇百怪的睡眠姿態,從這一側面
讓孩子了解人和動物的不同之處;豐富詞匯:縮、倒掛、趴等詞。
3、能夠分清動物的不同睡姿;
活動準備:
1、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有關動物睡眠的各種姿態的圖片。教師布置好活動場地:動物的家——將活動場景布置成大森林的情景,攝影屏幕上是一副森林的背景圖。森林中布置有關動物(仙鶴、馬、貓頭鷹、蝙蝠、貓、烏龜)的家,用積木拼搭成型,上面貼上相關動物的圖片;幼兒進場時播放輕柔的音樂。
3、CAI課件《姿態的.萬千睡》、電腦、磁帶、錄音機、電鋼;
4、活動前和孩子們一起了解各種動物的名稱 。
四、活動過程:
1、幼兒跳集體舞。跳完舞蹈后,請幼兒說說運動后的感受(想休息),并請幼兒自由休息。教師問幼兒:“你睡覺時需要些什么呢?”幼兒一邊討論一邊休息。這時播放課件,背景屏幕換成第一種動物的圖片。
2、看課件,感知動物不同的睡姿。
請幼兒逐一欣賞課件。各種動物的出現方式不一,有的用動物的叫聲、有的用滑稽的配音。出示主畫面后,請幼兒先想想這種動物是如何睡覺的,并進行表演。幼兒表演完后,再請幼兒觀看正確的答案,并模仿正確的睡眠睡姿。(幼兒可隨意選擇動物)同時用游戲的形式學習詞匯:縮、倒掛、趴等詞。
3、連線游戲《它怎么睡覺?》
教師將幼兒分成男女生進行趣味知識比賽,請幼兒用連線的方
法指出各種動物是如睡覺的?同時鞏固詞匯:縮、倒掛、趴等詞。當幼兒連對了,電腦就會獎勵幼兒一個笑臉娃娃;連錯了,電腦會鼓勵幼兒再連一次,直到連對為止。比賽結束后,兩隊比一比看哪隊積的笑臉娃娃多,就獲勝。
4、玩游戲:找朋友。
。1)教師交代游戲規則:聽到歡快的音樂,動物們就出來游戲;聽到抒情、安靜的音樂,動物們就回家睡覺。睡覺時必須十分安 靜,不要大聲喧嘩。每一個小動物必須找到自己的家。
。2)幼兒游戲。
。3)增加游戲難度、擴大游戲范圍。幼兒不僅可以模仿學過的動 物、還可以模仿其他的動物,自己動腦想想其它動物是怎么睡覺 的?教師可讓幼兒充分想象,對幼兒的表現應給予充分的肯定,不急于給幼兒答案,請幼兒自己下課后想辦法求證,找尋答案。
五、延伸活動:
請幼兒回家后,在父母的協助下了解其它動物的睡眠姿勢,然后將結果與其余幼兒共享。
附資料:仙鶴單腳站立著睡、馬站著睡、貓頭鷹只睜一只眼、蝙蝠
倒掛著睡、貓趴著睡、烏龜縮進殼里睡。
科學活動《磁鐵吸什么》——新教師過關課課后反思
今天上午第二節課,我執教了我班科學活動《磁鐵吸什么》,在本節過關課中又得也有失,有進步的地方,更多的存在了不足,為此,對于本節課我做出如下反思。作為一名新教師,應該通過每一節課收獲更多的教學經驗,每一次課堂教學后的反思往往就是下一節課需要改進的地方,所以總是在不斷的反思中慢慢成長起來的。
從設計理念的角度出發:我從幼兒的好奇心出發,磁鐵對于中班幼兒來說還是很新奇的物體,在區域活動中,也經常會見他們拿磁鐵玩出很多的玩法;依據《綱要》精神,讓幼兒通過自主探究,初步了解磁鐵的性質,產生進一步探究的欲望;讓幼兒借助自主探究,親歷記錄磁鐵的特性的過程。借助著幼兒對于磁鐵這樣新鮮事物的新鮮感與好奇心,我選定這節科學課。再說教學過程:在確定了本節課后,我根據我班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不同的教學方案。最起初的想法是讓幼兒通過操作感受磁鐵的性質而后利用記錄表的形式呈現出來,在考慮到我班幼兒沒有嘗試過利用記錄表記載所以這個想法被耽擱了;導入活動中我利用“小老鼠上燈臺”的兒歌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在這個環節中我自認為還是比較好的能夠激起幼兒探索的興趣,但是由于自己在準備的時候磁鐵的位置擺放的過于靠前所以有些幼兒能直接說出了我的這個秘密,這是我今后在準備工作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別是一些小細節;在第一次操作的時候,我讓幼兒初步感受磁鐵吸物的性質,為幼兒提供了道具——回形針,讓磁鐵寶寶與回形針寶寶做做游戲,初步感受磁鐵能夠吸物?赡軓目茖W領域的角度看,我比較直觀的像幼兒透露出了磁鐵吸物的概念,而在這過程中少了科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目標——讓幼兒自主探索,在這個環節中可能缺少了這種讓幼兒自主發現問題、自主探索的樂趣;再話第二次操作,在第一次初步感受的基礎上,我為幼兒提供了更多的材料,讓幼兒通過自己嘗試找找那些東西可以和磁鐵寶寶成為朋友的,
將其放入有“笑臉”的籃子了,那么既然是找朋友,用“笑臉”的圖標呈現可能不能夠直觀的體現“好朋友”這個概念,可以將其換做“手拉手”的圖標,這樣就能夠一目了然的讓幼兒知道磁鐵要去找朋友了。在教師總結的這個環節中,我逐一驗證了幼兒的操作結果,但是由于每一個小組的材料不同,可能有些幼兒的材料是夾子,有些可能是硬幣等等,在驗證的這個環節中,我是否可以嘗試性的多叫幾名幼兒來驗證其他組的東西是否能和磁鐵成為朋友,不應該只是教師在講,應多讓幼兒嘗試探索并驗證。在此過程中,我還忘記了一個細小的環節,我沒有請每一組幼兒的小組長將各個組的小籃子拿上來,這是我忽略的一個小問題。最后說說我的延伸活動,在延伸活動中,我分別驗證最后出示了可以和磁鐵做朋友的,不可以和磁鐵做朋友的,將其呈現在黑板上;中間有一組幼兒的東西里有“鑰匙”,可是鑰匙既不是木頭做的、也不是塑料做的為什么不能和磁鐵寶寶做朋友呢?可能這樣的延伸活動對于幼兒來說更有探索意義。
經過了本次新教師過關課,我想較于第一次亮相課相比,自己認為是有進步的,課后在與指導老師的認真交流中我也找到了自己在本節課中的不足與亮點。我想:作為一名老師,總是在不斷的充實自我、學習自我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聽取別人給予你這節課的評價,才能為下一次的教學做好鋪墊,加油吧!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教材簡解:
《我和鏡子一起玩》這一活動是根據主題“我們都是好朋友”延伸出來的科學活動。在本次活動前幼兒就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認識了平面鏡、凹凸透鏡和放大鏡,在我們的科學區角內也備有各種各樣的鏡子。本次活動收集了一些生活常用的鏡子,做成幻燈片播放給幼兒觀看,讓幼兒進一步了解各種鏡子的用途,豐富幼兒生活經驗,并激發幼兒探索鏡子的反光現象,體驗科學游戲帶來的樂趣。
目標預設:
1.認識并了解鏡子的基本特征及用途。
2.積極探索鏡子反光的現象,樂意與同伴交流探索的過程。、
3.玩各類鏡子游戲,體驗發現的樂趣。
重點:了解鏡子的基本特征及用途。
難點:玩找光斑的游戲,探究鏡子的反光現象。
設計理念:
鏡子是孩子們在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物品,讓他們運用自己的感官了解其特征和用途,進而引發他們的探究興趣,通過自己動手操作、親身實踐,了解“光斑”現象產生的原因,激發對科學現象探究的熱情。
設計思路:
我主要是借助課件讓幼兒直觀地了解鏡子的用途,并創設一種自然生動的游戲環境,讓孩子們在實際操作中解決認知的難點。
活動準備:
1.科發室場地布置《海底世界》
2.幼兒人手一枚平面鏡,各中凹凸透鏡,放大鏡,三棱鏡和萬花筒若干。
3.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認識平面鏡。
1. 游戲:神奇的.口袋。
師:神奇的口袋東西多,我請誰來摸一摸?
提問:摸上去感覺怎么樣?它可能是什么?
2.自由探索。
師:它是什么材料做的?摸起來怎么樣?看看鏡子里面有什么?
小結:鏡子是用玻璃做的,反面涂了層金屬漆就能照出人和物了,摸起來很平滑、涼涼的,它是平面鏡。
二、觀看多媒體課件,了解鏡子在生活中的廣泛用途。
1.回憶已有生活經驗。
師:你在哪兒見到過鏡子?它可以用來干什么?
2.觀看PPT,了解各類鏡子的用途。
師:誰來說說汽車上的后視鏡有什么用?
商場里的鏡子呢?
你還見過什么樣的鏡子?
(依次點出凹透鏡、凸透鏡、望遠鏡和放大鏡等圖片。)
小結:在我們的生活中鏡子幫了大忙呢,平面鏡可以讓我們整理儀容,后視鏡讓交通更方便,放大鏡讓爺爺奶奶看東西更加清楚,鏡子真是我們身邊的好朋友。
三、玩鏡子游戲,探索鏡子的反光現象。
1.在陽光下玩找光斑的游戲。
師:你在陽光下玩過鏡子嗎?
為什么墻上會有光斑?怎樣可以讓墻上的光斑動起來?
小結:陽光照射在鏡子上,通過折射就會在墻上產生光斑,我們只要改變鏡子對著陽光的角度就能讓墻上的光斑移動起來。
2.游戲《海底尋寶》。
師:現在請小朋友玩找寶藏的游戲,試一試,你怎樣把光斑移動到海底世界里的寶藏上?找一找,海底世界里有哪些寶藏?
四、活動延伸。
師:在我們的身邊還有哪些東西像鏡子一樣能照出影像來?回去找一找、看一看,把你的新發現告訴好伙伴。
中班科學教案 篇4
一、設計意圖
中班幼兒的思維仍帶有直覺行動性,需要在情境化的游戲中通過親身體驗來獲得對有關數學問題的認識。這學期在游戲活動中我們發現幼兒對于馬路邊的標志,商店以及各種路線圖開始產生興趣,因此,我們設計了《找路》這一活動,引導幼兒在故事情景中去感知去尋找在起點和終點之間多條可行走的路線,啟發幼兒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對同一問題尋找多種不同的解決方案,來發展其創造性思維能力。同時,通過活動還能讓幼兒感知兩點之間因為選擇路線的不同而經過的設施、建筑物也是不同的,并能根據任務和實際需要,選擇合理的路線行走等。通過這樣的活動,幼兒能獲得許多在生活中密切接觸卻往往容易被忽略的信息。
二、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尋找起點和終點之間多條可行走的路線,發展觀察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2、通過實踐,讓幼兒知道同一問題有不同的解決方法,并樂于嘗試。
3、引導幼兒用別人能接受的方式與人交往。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三、活動準備
1、相關教學PPT
2、路線圖(自制)
四、活動過程
。ㄒ唬、初步學會觀察畫面,感知"經過xx到達小熊家的路線"。
1、故事引入,激發幼兒興趣(直接出示ppt封面,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師:你從圖片上發現了什么?
2、小兔、公雞、小雞到小熊家做客。(出示路線圖1)
A、觀察小熊家的位置。
B、分別觀察三條路旁的不同風景。
C、引導幼兒邊操作邊說"經過…到達小熊家"。
(二)、通過故事的發展,引導幼兒進入小動物追趕狐貍的故事情境。
1、出示PPT,繼續故事情節。(師:"狐貍抱著小雞要從車站逃跑,我們趕快趕到車站去,咦!車站在哪里?")
2、出示(路線圖2)觀察:
A、先觀察路線圖,找到小熊家和車站,認識起點和終點及街道上的建筑物名稱。
B、引導幼兒說出要從三條不同的路分別去追趕狐貍。理解"從xx出發經過xx到達xx"的多條路線。
C、"動物們到達車站,但是狐貍已經逃走了,狐貍帶著小雞跑啊跑啊,跑到了….(出示PPT3),小動物們緊追不放,為了看清楚狐貍逃跑的路線,它們想了一個好辦法,它們怎么做的。俊"(重疊起來)(師:因為站得高看得遠)
結果它們看到狐貍跑到了哪里?出示PPT4,狐貍跑到了海邊坐船逃走了,可是小動物沒有船怎么辦?
(三)、觀察(路線圖3),引導幼兒知道要分別買不同的東西出海。
A、引導幼兒看任務單,并示范一個走法。
B、幼兒領任務單,說一說自己幫助誰買東西,用手指先走一走,再用水彩筆繪出路線圖。
C、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D、教師展示幼兒路線圖,大家一起來驗證對錯。
E、教師總結:小朋友們走了不同的路成功的幫小動物買到了自己需要的動東西,它們終于劃著船出發了(看PPT)來到了狐貍的家,小熊推開門打算把小雞搶回來,可是小雞說話了"朋友們,別傷害狐貍,其實它只是想請我到他家來做客,他想做我的好朋友。謝謝你們對我的關心,我們一起喝茶吧"小熊說:"哦!原來是這樣,狐貍!你應該早告訴我們就好了"于是朋友們高興的在一起聊天喝茶了!
F、進一步讓幼兒明確要和別人交朋友應具備的交往禮儀。
(四)、活動延伸
音樂游戲《找朋友》
活動反思:
在步入中班下學期后,幼兒在各個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發展,尤其對事物的理解力逐漸增強,幼兒特別喜歡有挑戰性的游戲和活動,如玩迷宮、翻翻樂等益智游戲。因此根據幼兒熟悉的、經常關注的事物來設計教學活動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我創設的.活動環節,能使幼兒積極參與,通過動腦、動手、動口等方式達到教學目標,并滿足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需要,給了幼兒不同發展的空間。此外,我還是《交互式電子白板》課題研究組的一員,于是我把課題研究和教學實踐緊密聯系起來,教學中我試圖通過電子白板這一現代化手段來實現教育互動。
活動過程中教師預設小紅、小黃、小蘭三個幼兒從同一個小區出發到達同一個目的地(幼兒園)。通過兩次播放動畫,讓幼兒從無意記憶到有意記憶小紅上學經過的地方。把路線圖與地圖上的路徑建立起聯系,理解先后順序表示的含義。小黃上幼兒園的路線圖呈現的目的重在幫助幼兒理解圖示與找路的關系,并進行有意記憶。白板上出現四個地點的路線圖,但不呈現地圖。當幼兒有意記憶后,路線圖消失,出現地圖。幼兒在地圖上根據先前的記憶尋找小黃上幼兒園所走的路線。最后小蘭上幼兒園的路線給了幼兒很大的挑戰。因為三個框中只有中間的一個框中出現了地鐵的標志。而這個環節的目標就是要讓幼兒在理解圖示的基礎上,運用有意記憶解決問題。教師在設計地圖的時候,讓小蘭上幼兒園只能經過三個地方,其中第二個地方必須經過地鐵的路線預設了四條,這樣就可以滿足不同觀察、發展水平幼兒的需要。能力強的幼兒可以找到兩到三條路線,能力弱的幼兒也能找到一條路線。
活動的延伸部分需要做點調整。這個部分給了幼兒任務,但這個任務對幼兒來說較難完成。因為每個幼兒的家庭住址、距離、遠近都不同,而且他們各自的記錄非常有個性,相對共性的內容較少。由此,可將看路線圖尋找小紅、小黃、小蘭放學回家的路線作為延伸部分。這樣趁熱打鐵,能引發幼兒再次觀察的興趣和探索的積極性。把操作材料和地圖投放在幼兒的個別活動區域中,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發展水平與之互動,并作好記錄。相信中班幼兒會很喜歡這樣的游戲,同時也讓教師對幼兒的發展水平更了解。
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 能夠讓幼兒描述勺子照出不同的相貌,感知反射現象。
2. 嘗試用畫畫的方式記錄幼兒自己的實驗結果。
3. 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4. 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手眼協調能力,培養創作力及耐心。
難點:引導幼兒多參與集體活動,發展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 不銹鋼的勺子(有新有舊、大小、形狀差異,數量與幼兒人數相等)。
2. 用紙和筆。
活動過程
一、說一說:勺子的特殊用法
勺子除了能幫助我們吃飯,還有什么本領呢?
二、游戲:照鏡子
教師問幼兒在自己的勺子上面什么地方看到自己?把你的發現畫下來。
三、游戲:小小攝影師
1.帶領幼兒到室外,借助勺子“攝影”。
2.請幼兒說說在勺子里的哈哈鏡里看見了什么?它跟原來的物體相比,有什么變化?
3.引導幼兒思考:用不同的勺子“拍攝”的同種物體,結果是否一樣?為什么?
4.引導幼兒初步感受勺子大小。
教學反思
1.中班的生活很快又過去了,在各方面的能力也有了不同水平的'提高,幼兒思維活躍,幼兒在老師的悉心教養下,良好的情感、態度正逐漸養成,能力、知識與技能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2. 對活動過程的反思:
。1)對幼兒發展的反思,結合主題課程,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區域活動,積極與幼兒多做戶外活動,多給幼兒機會與空間的發展,鼓勵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教導幼兒在日常生活各環節中加強觀察與指導,多積極多鼓勵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反思,結合本班幼兒年齡特征和個性差異,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我們從幼兒感興趣的、并與他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話題習出發,從實際出發認真制定適合幼兒發展的教育教學內容,通過大家合作,互相學習、互相補充,提高了老師之間的凝聚力,增強了老師的參與意識。
。3)對師幼互動的反思,這次活動中,不單是老師和幼兒互動,對幼兒的生活習慣、活動常規還需培養。根據自己本班幼兒的情況,對幼兒在在日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反思,改掉以前只注重結果的作法。
3、對活動效果的評析,我們讓幼兒在整個活動中提高參與的積極性和興趣,并圍繞了主題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積極引導幼兒在探索、發現的環境中,我們通過談話與交流,使我們的主題活動更加豐富和深入得到開展。
4、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課,我會多為幼兒考慮更多些活動的環節,讓幼兒對鏡子的好奇心,體驗鏡子游戲的快樂,讓幼兒感知并描述勺子的反射現象,產生探究的欲望。自己的實驗結果,體驗自己發現的樂趣。
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 通過觀察實驗認識紙的種類和特性。
2、 通過分組活動、加深對紙的認識,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
3、 教育幼兒愛惜紙張和書本。
活動準備:
1、 用多種紙制成的紙娃娃一個。
2、 VCD、碟片《造紙的過程》
3、 各種紙、固體膠
活動過程
一、 簡要了解紙的制造過程,導入活動
1, 出示數張紙,提問:這是什么?紙是用什么造出來的?怎么造的呢?你想不想知道?
2, 放VCD,引導幼兒觀察,通過提問,讓幼兒了解紙用樹皮、植物的根、莖、葉等加工成的.。
二、 認識紙的種類
1、 出示紙娃娃,教師以紙娃娃的口吻說話:“小朋友好,我是一個特別的娃娃,請你猜一猜,我是用什么作成的?摸一摸我身體的各部分材料有什么不同?摸上去有什么感覺?找一找,你的盒子里有沒有相同的材料。
2、 請幼兒看一看,摸一摸,找一找紙娃娃的各部分材料,啟發幼兒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大家。
3、 幼兒討論回答,師生小結,紙有多種多樣的,它們顏色不同,厚薄不同,軟硬不同。
三、 通過實驗,認識紙的特性
1、 教師為幼兒提供材料
2、 幼兒分組實驗,并思考,你發現了紙可以怎么樣?
3、 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方式,進行探索,輕聲交流實驗結果。
教師小結:紙具有易燃、易撕、易濕、易皺、可折、卷、體輕等特點。
四、 觀察紙制品,了解紙的用途
1、 出示圖書、扇子、包裝盒等紙制品,告訴幼兒紙可以做成許許多多的物品。
2、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紙,啟發幼兒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是用紙做的?紙可以做什么?教育幼兒愛惜紙張和書本。
五、
幼兒分組操作
教師為幼兒提供各類紙,提問:“你想用什么樣的紙發明什么?它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用處?請你做一做,說一說!
【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教案:認識水_中班科學教案07-05
中班科學教案:會唱歌的杯子_中班科學教案07-19
中班優秀科學教案02-16
中班《夏天》科學教案03-29
中班動物科學教案04-01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8-10
中班科學教案【精選】08-02
(經典)中班科學教案08-16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8-11
中班科學教案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