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中班科學教案優秀【4篇】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4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在探究活動中發現粗糙材料及有兜的材料易抓泥鰍的現象。
2、認識泥鰍的外形特征,初步了解其生活習性。
3、消除對動物的恐懼心理,能大膽勇敢地與動物交往。
活動準備:
1、泥鰍每組五到六條,
2、操作材料每組一份(包括:毛巾、網兜、食品夾、一次性手套、保鮮袋、筷子),
3、實物投影儀,塑料筐、記錄表格
活動過程:
一、出示泥鰍,激發幼兒捉泥鰍的興趣。
1、師:今天,黃老師帶來了一群動物朋友,猜猜,是誰?
小結:這是一群調皮可愛的小泥鰍。
2、教師和個別幼兒嘗試捉泥鰍,讓孩子感知泥鰍很難捉這一現象,進一步激發幼兒捉泥鰍的興趣。
3、請幼兒結合自己的經驗,說說用什么方法能捉住泥鰍。(教師肯定孩子的想法。)
二、介紹材料,幼兒第一次探索:使用什么材料能將泥鰍捉住。
1、師:剛才,小朋友說了很多的方法,使用許多的材料能將泥鰍捉住,黃老師也準備了一些工具有……(逐一介紹材料),請你用這些材料來試一試,玩一玩,用什么材料可以把泥鰍捉起來。請你把捉到的泥鰍放到綠色的框子里。
2、幼兒操作。(放背景音樂《捉泥鰍》)
3、互相交流捉泥鰍的經驗。
師:你捉到泥鰍了嗎?你用什么方法把泥鰍捉起來的?為什么?
出示“捉泥鰍紀錄表”,集體記錄能夠捉起泥鰍的工具。
看著記錄表集體說說操作結果。
4、教師小結:
毛巾等材料表面比較粗糙,碰到滑滑的.泥鰍,能增加摩擦力,這樣泥鰍很容易捉起來;
而網兜、保險袋他們都有一個兜,能將泥鰍兜住,所以也能捉起泥鰍。
三、幼兒第二次探索:用什么材料捉泥鰍最快最方便。
1、設疑:用那種方法捉泥鰍最快最方便?(幼兒自由猜測)
2、幼兒第二次操作(放背景音樂捉泥鰍),教師鼓勵幼兒每一種工具都玩一玩,比一比到底哪一種最快最方便。
3、幼兒交流操作經驗。
師:剛才,你們把每一種工具都試過了嗎?到底哪一種最快最方便呢?
4、捉泥鰍比賽。
根據幼兒的回答 ,每一種材料選一個代表進行比賽,其他幼兒當評委,使用哪一種材料的幼兒第一個捉起,哪種材料就最快。
5、教師小結:通過比賽,我們可以看到,用毛巾來捉泥鰍是最快最方便的,而用網兜也很方便,因此,賣魚的地方都用網兜來捉。
四、簡單認識泥鰍。
1、了解泥鰍身上有粘液,及作用。
師:小朋友,剛才我們玩了捉泥鰍,你們高興嗎?泥鰍為什么會那么難捉?(身上有粘液)泥鰍身上滑滑的粘液有什么用呢?(減少摩擦、保護)
2、認識泥鰍身上其它的寶貝及他們的作用。(采用實物投影儀)
頭上有眼睛、腮(呼吸)
身上有花紋、鰭(胸鰭、腹鰭、臀鰭、尾鰭、背鰭五對)
3、簡單了解泥鰍的生活習性。
泥鰍喜歡生活在什么地方?
五、設疑,結束活動。
師:今天我們玩了捉泥鰍,還認識了我們的泥鰍朋友,我們把泥鰍放到自然角里飼養,看一看他們喜歡吃什么。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養成每天喝奶的習慣。
2、區分純牛奶和牛奶飲品,了解它們的差異。
3、認識常見的奶制品:純牛奶、酸牛奶、果奶等。
活動準備:
各種牛奶、光盤、照片。
活動過程:
一、交流分享,知道牛奶有許多營養。
1、出示各種牛奶:讓幼兒說說你喜歡喝什么牛奶,為什么?引導幼兒
從牛奶的'口味、營養等方面說清自己喜歡的理由。
2、教師小結:我們小朋友都喜歡喝牛奶,牛奶不僅口味好,而且還有很豐富的營養,里面的鈣、維生素、蛋白質能使我們增強抵抗力,讓我們變得更健康、更聰明。
二、經驗提升,了解如何健康飲用牛奶。
1、那你們每天喝多少牛奶?
你平時什么時候喝牛奶呢?
你覺得飲用牛奶時,要注意些什么呢?
2、那應該怎么喝牛奶呢?我們一起來聽聽保健老師是怎么說的,她有什么好的建議。
3、播放光盤。
幼兒交流(我們應該怎樣飲用牛奶)。
再一次播放錄像,幼兒討論(飲用牛奶對身體的好處。)。
4、教師小結:原來我們每天要喝兩杯牛奶,早晚各一杯……
三、情感遷移,關愛家人。
1、讓幼兒說說除了小朋友要喝牛奶外,成人是否也要喝牛奶?為什么?
2、播放錄像,保健老師的話。
3、幼兒交流成人為什么要喝牛奶。
4、動員家人飲用牛奶,學會去關愛他們。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準備
樂器鈴鼓、三角鐵、木魚、碰鈴等若干件,琴一架,大鼓一面。
樂音和噪音的錄音。
重點難點
知道物體通過振動產生聲音,不同材料的物體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
知道噪音的危害,在生活中避免噪音。
活動目標
知道聲音是怎樣產生的,不同材料的物體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
發展幼兒的'聽辨能力,能夠對探索周圍世界感興趣。
了解噪音的危害,養成良好的說話習慣。
活動過程
一、尋找聲音
(一)、聽聲音,通過游戲激發對聲音的興趣。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幾樣東西,這幾樣東西能產生聲音,小朋友仔細聽一聽,猜猜是什么物體發出的聲音?(師在遮布后面,先后敲鼓、搖鈴鐺、拍打響板請幼兒辨別是什么聲音。)
(二)、了解當物體發生碰撞振動時就會發出聲音,并感知不同材料的物體發出的聲音不同。
1. 出示樂器,幼兒自由實驗交流,怎樣可以讓樂器發出聲音。
2.幼兒分組進行樂器操作,操作后請幼兒回答:你的樂器叫什么,它是怎樣發聲的?(例如,我的樂器叫三角鐵它是通過敲打發出聲音的)。
3.選擇不同的樂器,感知不同材料的物體發出的聲音不同。幼兒再次感知樂器是怎樣發聲的,并說出和剛才的樂器發出的聲音一樣嗎?
教師小結:物體發生碰撞振動就會發出聲音;不同材料的物體,經過打擊碰撞后發出的聲音不一樣。
(三)、利用實驗游戲,幫助幼兒了解物體振動就能產生聲音,停止振動,聲音也就沒有了。
1.教師報幕:“下一個表演節目的是花生米,它要在大鼓上為大家表演舞蹈。”教師把花生米放在大鼓上,花生米不動。教師:“咿?花生米不跳呢?怎么回事呢?你知道為什么嗎?哦,我忘了,花生米說要大鼓給她唱歌她才跳舞。要怎樣讓大鼓唱歌呢?”(幼兒回答擊打大鼓)教師用鼓槌敲擊鼓面,花生米跳起了舞。提問:花生米為什么要用大鼓伴奏才肯跳舞呢?(引導幼兒感知鼓槌必須和鼓面發生碰撞,鼓面振動而發出鼓聲)。
2.先請兩、三名幼兒把一只手放在鼓面上,師用力敲擊鼓面,說說有什么感覺?(鼓面在動)
中班科學教案 篇4
設計思路:
現在是春天的主題,春天又是萬物蘇醒,氣象更新的季節,結合課改精神和“科學認讀”的理念與計算活動相整合,設計了這個活動。因為數字1――10對于中班的孩子來說已相當熟悉,而“科學認讀”是以感官刺激讓幼兒逐步認識漢字,同時,還要以幼兒感興趣的或能吸引孩子的內容來刺激孩子的感官,讓孩子自由學習,自己去找答案。所以,我覺得數字1――10與漢字中的量詞的念法相同,但寫法不同,還有大小寫之分,對于好奇的孩子來說容易引起他們的興趣,更便于孩子記憶和認讀。
活動目標:
1、讓孩子感受春天的氣息,知道春天是萬物蘇醒的季節。
2、初步了解漢字中也有表示數量的`字。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活動準備:
一幅春天的畫面,練習紙、記號筆、漢字卡,數字卡等
活動過程:
1、導入:現在是什么季節啊?(春天)你怎么知道是春天啊?(泛講)是啊,春天是萬物蘇醒,氣象更新的季節,是美麗的季節,我這里也有一幅春天的畫,你們看看有些什么?(幼兒講述,并找出相應的漢字)
2、幼兒操作:你們看到那么多景色,我再請你們幫忙數一數有多少,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并把他寫在這張紙上。
3、師生共同檢驗:填上數字。
4、認識漢字中的大小寫數字:我這里還有一些字寶寶,他們說,他們也叫1、2、、、、、、、10,而且,他們還是雙胞胎,名字一樣,長的不一樣,你們認識他們嗎?(幼兒操作,幼兒自由選擇擺放)
5、再次檢驗:
(1)糾正錯誤
(2)整理區分大小寫漢字。
6、結束活動,材料投放到區域活動中,讓幼兒操作。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的開展讓孩子不僅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同時也讓孩子學習到了知識還增加了見聞。在活動中幼兒不光積極思考和還踴躍回答老師的問題,充分達到了教學的效果,這是一門很有創意的課。在教學類容來看我也是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來安排的。在上課過程中更是充分抓住了幼兒的好奇心來進行教學讓幼兒在一種愉快的氛圍匯總進行學習。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學習到了知識。相信這樣的教學方法對幼兒的學習很有幫助。
【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教案:認識水_中班科學教案07-05
中班科學教案:會唱歌的杯子_中班科學教案07-19
中班《夏天》科學教案03-29
中班科學教案11-23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8-10
中班科學教案【精選】08-02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8-11
中班優秀科學教案02-16
中班動物科學教案04-01
(經典)中班科學教案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