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精品(6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教案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嘗試用不同的材質手套捉泥鰍,感知粗糙材料能防滑的現象。
2、敢于親近泥鰍,體驗捉泥鰍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大地毯、泥鰍、盆、毛巾;塑膠手套、毛線手套;圖文字卡(粗糙、光滑)
2、童謠歌曲《捉泥鰍》、PPT
【活動過程】
一、看看說說——大膽表達對泥鰍特性的了解。
師:(出示PPT)春天來了,冬眠的小動物們都醒來了。最近在我們的自然角多了一個朋友,看看是誰?
提問:你了解泥鰍嗎?你知道關于它的秘密嗎?
小結:泥鰍是一種魚,它身體細細長長的,身上有著一層滑溜溜的保護層——黏液。
二、捉泥鰍——在操作、比賽中發現捉泥鰍的方便與材料的關系。
(一)第一次空手捉泥鰍。
師:你們說泥鰍的黏液可以保護它不被抓住,真的嗎?那你們想不想試試捉一捉泥鰍?(提醒幼兒卷起袖子)
1、請個別幼兒嘗試捉泥鰍,問:你捉起來覺得怎么樣?
2、請全體幼兒一起試試捉泥鰍,體驗泥鰍的'光滑,不易捉住。
(二)第二次戴手套捉泥鰍:
師:泥鰍渾身都是光滑的,要抓住還真費勁!所以,今天我給你們帶來兩樣秘密武器——兩種手套,試一試,看看能不能來幫你們更容易捉泥鰍。
1、幼兒戴手套捉,要求:戴一只,用戴手套的手去抓。兩種手套都試一試,比比哪一種手套更容易捉。
2、交流討論:戴哪種手套容易捉?為什么?(豐富詞:粗糙、光滑)
小結:用光滑的手套很難捉住光滑的泥鰍,而用粗糙的手套更容易捉住光滑的泥鰍,原來粗糙的東西能——防滑。
(三)第三次捉泥鰍比賽。
師:大家都覺得粗糙的綠手套捉泥鰍方便,那我們來一次捉泥鰍比賽,看看它是不是真的像你們剛才試的那樣有防滑本領!
1、聽清比賽要求:3人一組合作,2人抓,1人數。看哪隊合作得好!給你們30秒時間,聽到“叮”時間到,停止捉泥鰍。比比哪一隊捉得多,數得最清楚。
2、交流:說說你們隊一共捉到了多少泥鰍?為什么捉得多?
小結:看來除了有合適的防滑手套,還得有好的技巧和好的合作才能有更大的成功。
三、生活中的防滑——初步了解生活中的防滑措施和防滑用品。
師:今天捉泥鰍讓我們發現了粗糙的手套更容易捉泥鰍,所以,粗糙的材料能防滑。其實生活中還有許多需要防滑的地方,看看——
1、(PPT照片出示)雨天,我們的大廳很濕滑,怎么辦?
結冰的地面很容易讓人摔倒,怎么防滑?
2、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要防滑?有哪些東西能防滑呢?
(PPT出現鞋子、浴室防滑墊)
延伸:在生活中還有很多需要防滑的地方和防滑的好辦法,我們回去后再去找一找,記錄下來好不好?
科學教案 篇2
一、內容分析:
幼兒對大自然新奇事物的變化,總會有無窮的探索欲望。云彩變紅了,云彩變黑了,云彩變成大獅子了,云彩變成小船了,云彩變成娃娃了,這些自然變化都會不斷吸引幼兒,使幼兒在有趣的觀察中激發體驗創新拓展思維的興趣。創新源于幼兒對自然的另一種認知,培養幼兒多感官的運用,開闊性的想象,在此過程中感受創新思維的樂趣。我們的創新智慧游戲內容注重從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出發,精心選擇生活中的內容作為教育內容。以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創新思維特點。
二、幼兒分析
小班幼兒的年齡小,對世界充滿著好奇、探索和幻想。他們的思維不受習慣的約束,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觀察事物時,僅能關注事物的表面現象,但自身是潛在著創造力的'。設計了讓小班幼兒所熟悉內容,利用不斷變化的形式,在易把握的基礎上讓幼兒盡情的暢想。本次活動設計了符合小班幼兒年齡和心理發展特點的環節,容易為幼兒所接受。
三、設計思路
天空中的云彩對于小班幼兒來說充滿吸引和無盡的幻想,是培養幼兒創新思維能力,激發幼兒體驗創新思維樂趣的良好載體。活動中根據小班幼兒年齡和心理發展特點,通過層層遞進的設問,調動幼兒的思維興趣,激活孩子的創新思維,展開他們的思維空間。通過幼兒觀察與自我想象相結合,配合以簡單的游戲,動靜結合,讓幼兒在玩中自然而然的知道云彩多變的特點,充分調動幼兒的觀察和探索的興趣,使幼兒能夠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經驗,也進一步的提高拓展了他們的思維想象能力。
具體設計思路與設計意圖:
1.談話導入:通過出示圖片小星星打開幼兒的聯想能力,激發幼兒對天空的興趣。
2.擴散思維活動
讓幼兒想象天空中除了有星星還有什么東西,什么東西還會飛到天空中去,引導幼兒圍繞天空展開無盡的想象,對天空展開想象是幼兒感興趣的,將會激發他們的思維活力。
烏云的出現是引發幼兒探索的刺激物,云彩為什么會變成黑色?幼兒會在這種驚奇的變化中更深入的進行想象,云彩除了會變成黑色還會變成什么顏色?
3.觀察內容
各種云彩圖片的出現,即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又能刺激幼兒進行深入觀察。圖片中的云彩變成了什么樣子?逐一觀察,培養幼兒良好的觀察習慣。
4.模仿活動
鼓勵幼兒運用肢體語言來表述云彩所像事物的樣子,讓幼兒體驗創新思維的不同形式和方法。
5.創新想象
天空中的云彩除了會變成圖片中展示的樣子,你覺得云彩還會變成什么樣子?讓幼兒自由暢想,暢所欲言。
6.操作活動與贊賞激勵
讓幼兒用老師帶來的“棉花云彩”粘貼云彩形狀,在操作活動中讓幼兒按照剛才的說法進行粘貼,讓幼兒體驗自己動手粘貼的樂趣。
請幼兒互相看看、說說自己的作品,體驗互相交流的樂趣,在評價過程中肯定幼兒的作品,呵護幼兒心靈,使幼兒的創新思維得到升華。
四、活動目標
1.喜歡觀察云朵,知道天空中的云朵是可以變來變去的。
2.能對云朵的形狀展開想象,體驗想象的樂趣。
五、活動準備
制作課件、棉花與粘貼材料
六、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談話
寶寶們,看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你們知道哪里有星星嗎?天空中除了有星星還會有什么?
2.擴散思維活動:云彩為什么會變色?
師:寶寶們知道云彩為什么會變成黑色嗎?云彩除了會變成黑色還會變成什么顏色?(出示火燒云的圖片,引導幼兒知道云彩還可以變成其他的顏色)
你想讓云彩變成什么顏色?(引導幼兒展開想象)
3.觀察內容:云彩像什么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云彩的圖片,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云彩像什么?(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片,大膽表述)
4.模范活動:模仿云彩的樣子
師:剛才我們說了圖片中的云彩像什么樣子,你能表演出來嗎?來學一學吧。
5.創新想象
師:你覺得云彩除了會變成剛才的樣子之外,還能變成什么樣子?你想讓云彩變成什么樣子?
6.操作活動與贊賞激勵
師:寶寶們想不想自己動手讓云彩變成你喜歡的樣子?我們來試一試吧。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用自己的小手進行創意粘貼。
7.結束活動
請幼兒互相觀看并介紹自己的作品,肯定幼兒的表現。最后把我們的云彩送上天空,讓它們一起飛走吧。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知道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
2、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5、初步了解其特性。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知道水有浮力,有關于物體沉浮、溶解的初步經驗。
2、物質準備:教師:裝有溫水的燒杯一個,熟鵪鶉蛋一個,攪拌棒一支,鹽一杯。記錄表一張,視頻《死海的秘密》
幼兒:每人裝有同量溫水的杯子3個,熟鵪鶉蛋,糖、鹽、味精各一份,攪拌棒一根,記錄表一張,彩筆一支,毛巾1條。
活動過程:
一、魔術“蛋寶寶浮起來”導入,激發幼兒好奇、探究的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好!我是一名魔術師,今天為大家表演一個魔術。你們看,這里有一杯水,我還請來了一位神秘的小客人。”(出示鵪鶉蛋)
(1)夏天到了,蛋寶寶要到水里去游泳,撲通一聲跳下水,蛋寶寶怎樣了?(蛋寶寶沉在水底)
(2)不好了,蛋寶寶不會游泳,怎么辦呢?別著急,我來想個好辦法,讓蛋寶寶在水中浮上來。這是我的魔術粉(鹽),我要把它倒進去,用魔棒攪一攪。
(師往杯子里倒入魔術粉,用攪拌棒慢慢攪拌,邊說“變變變”直至蛋浮起來)
蛋寶寶怎樣了? (浮起來了)
二、是什么魔術粉讓蛋寶寶浮起來?引發幼兒猜想與假設
1、請你猜一猜,我是用什么來做魔術粉的?
(幼兒自由發言,教師從魔術粉的顏色、形狀等方面提示幼兒)
2、剛才大部分小朋友猜的是鹽、糖、味精,邊說邊出示圖卡邊貼在大表格上,我的魔術粉就藏在它們中間,那么你認為魔術粉是誰呢?(幼兒討論)
3、教師出示記錄表,介紹記錄猜測的方法。(教師請幼兒將猜測結果用對、錯符號的方式記錄在表格上)猜測記錄后后鼓勵幼兒相互交流。
三:幼兒實驗,驗證猜測結果
1、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想法,怎樣做才能知道你猜的對不對呢?
2、教師介紹每位小朋友盒中有3杯水,蛋寶寶在什么地方?桌上的魔術粉有哪些?(提示幼兒看清魔術粉標記圖)
3、請小朋友將每一種魔術粉倒進相同標志的杯子中試一試,輕輕攪拌,看一看發現了什么?每一種實驗后馬上記錄在表格上。
指導重點:觀察指導幼兒輕輕攪拌,引導幼兒間相互觀察、交流試驗的結果,感受新奇發現的樂趣。(討論交流分享)
請做完實驗的幼兒將表格粘貼到前面。匯總結果到大表格。
四、交流試驗結論,
1、說一說水里加入什么魔術粉使蛋寶寶很快浮上來?
2、為什么水里加入鹽蛋寶寶就能很快浮上來呢?鹽增加了水的什么力呢?
五、播放PPT,揭開《死海的秘密》
1、師:地球上有一個神奇的地方叫“死海”。古時候,羅馬有個統帥抓了一群俘虜,想把他們放到死海里淹死,可是過了一會兒,沉下去的俘虜漂到了岸邊,一個都沒死,這是為什么呢?……
2、幼兒觀看視頻“死海的秘密”。
3、提問:你發現了死海的什么秘密?
在死海里的人為什么不沉下去呢?
結論:(因為死海里含有大量的鹽,是普通大海海水含鹽量的七倍。)
4、教師與幼兒總結:原來,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才能使沉在水下的蛋寶寶浮上來。
師:你們不僅救出了蛋寶寶,還發現了鹽的秘密。鹽的作用真奇妙,它還有許多奇妙的用處等我們來發現,等你找到可別忘了告訴其他小朋友哦。
科學活動奇妙的鹽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設計是基于幼兒對水的浮力特性有了初步的認識,并在認識調料和發現溶解現象的基礎上進行的。主要目的是使幼兒通過實驗,知道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并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開展科學活動教師的預操作非常重要。在活動進行之前,我為了使幼兒觀察鹽增加水的浮力效果明顯,于是使用了約1/3杯的'調料粉,通過操作,我發現分別放進去之后,不僅鹽水里的鵪鶉蛋浮起來了,味精溶液里的鵪鶉蛋也浮起來了,原來味精里也含鹽。為了減少材料帶給幼兒的干擾因素,我有精心挑選了無鹽味精,經過反復操作,我選取了剛好能使蛋富起來的鹽量,在此基礎上,再投放同樣量的味精和鹽,問題解決了。我還選取了材料較軟的木質攪拌棒,并在每組材料中添放了備用的鵪鶉蛋,以備不時之需。
在材料的設計上,我們為了減少幼兒間的材料干擾,精心制作了像小簸箕一樣的操作盒,里面放置貼有三種調料標簽的三杯水,標簽的高度正好是水位線,另外一一對應擺放貼有同樣三種標簽的調料盒,這樣幼兒一目了然,對應投放為幼兒操作提供了方便,避免了干擾。
在活動設計上,開始部分情景魔術“救救蛋寶寶”很快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教師在示范操作的同時還適時地向幼兒提出了操作要求,我還鼓勵幼兒大膽猜測,支持不同的想法。在實驗過程中,當我發現有位幼兒放在鹽水里的鵪鶉蛋沒有浮起來時,耐心和幼兒共同尋找原因,當發現原來是鵪鶉蛋破了時,及時為幼兒更換了好的鵪鶉蛋,達到了預期的實驗效果。在得出結論部分,我請幼兒將表格以疊壓的方式顯現操作結果,便于幼兒觀察得出結論。教師的啟發式提問也很重要,如:你發現了什么?——水里加入什么蛋寶寶浮起來?——為什么水里加入鹽蛋寶寶就能浮起來呢?——鹽增加了水的什么?這樣層層遞進的方式幫助幼兒梳理知識點,一步一步向目標靠攏。當幼兒在鹽增加了水的什么?這一點仍有一點小困惑時,我又適時視頻“死海的秘密“從而用另一途徑加強了對這一現象的認知。
活動結束后,我并沒有認為這是真正的結束,有全面觀察了所有幼兒的實驗結果后,發現有一位幼兒鹽水里的蛋沒有浮起來,于是我把她找來一起找原因,發現也是蛋破了,我們有更換了一個好的,問題迎刃而解。體現了教師關注每一位幼兒的教育理念。
這次活動仍由一些遺憾之處,例如教師為幼兒提供發言的機會不夠充分,在座位的擺放上要更加有利與幼兒間的相互交流與探討,這也說明了教師在教育觀念上還要大膽放開,充分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這也是我今后仍需努力改進的地方。
小百科:食鹽是指來源不同的海鹽、井鹽、礦鹽、湖鹽、土鹽等。它們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國家規定井鹽和礦鹽的氯化鈉含量不得低于95%。食鹽中含有鋇鹽、氯化物、鎂、鉛、砷、鋅、硫酸鹽等雜質。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認識洋花蘿卜,知道其主要特征和對人身體的好處。
2.通過觀察、交流、品嘗了解洋花蘿卜的特點。
3.愿意講述把自己的觀察發現,喜愛洋花蘿卜。
活動準備:教具:洋花蘿卜、記錄紙、刀 ,兔媽媽的標志牌
學具:洋花蘿卜人后一個洗凈切好的生洋花蘿卜,糖、醋、小盤子、調羹
活動過程:
一、導入,認識洋花蘿卜。
1 今天,兔媽媽給小朋友帶來一件小禮物,看看,這是什么呀?(小蘿卜)
2 它其實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洋花蘿卜。
3 你們和它打個招呼吧!(小朋友們好! 幼兒:洋花蘿卜好!)
二、觀察洋花蘿卜,感知蘿卜的外形特征。
1、師:請你們想看看洋花蘿卜到底長得是什么樣子嗎?(想)
每個小朋友可以拿一個,可以摸一摸,看一看,聞一聞哦!
(幼兒觀察,發現)
2 誰來告訴我,你看到的洋花蘿卜是什么樣子的?(3-4名幼兒回答)
(顏色,形狀,味道,)
1)形狀:圓圓的 扁扁的 顏色: 紅色的2可能有味道、、、、
2)摸摸它們的皮有什么感覺?(滑滑的)
3、1)咦!洋花蘿卜上面是什么呀?(葉子)
2)誰能告訴我,洋花蘿卜的葉子是什么樣子的?
(綠綠的)
(追問:葉子什么形狀?只有一片葉子嗎?。引導:長長的,有很多)
4、洋花蘿卜下面的這是什么?(根)
洋花蘿卜的根長得是什么樣子的?(細細的,長長的,上面有很多小的毛毛)
其實,這些根上的'毛毛就是根須呢!
5、教師小結洋花蘿卜的外部特點。
師:洋花蘿卜的皮是紅顏色的,摸起來滑滑的,長著扁圓的身體,它的頂上長著綠綠的長長的葉子,還有一條像小尾巴似的細細的根呢!!
三 、觀察探究洋花蘿卜肉的特點。
1、師:
1)誰知道洋花蘿卜里面是什么樣子的呢?(請個別幼兒講述)
2)幼兒猜測
師:1)你們猜一猜,蘿卜里面的肉到底是什么顏色的?
2)教師出示記錄表,記錄幼兒的猜測。(根據幼兒的回答涂色)
洋花蘿卜
圖片
2、教師小結:原來我們看到的這紅紅的是洋花蘿卜的皮,切開洋花蘿卜我們能看到白白的肉。
四、品嘗蘿卜
1、幼兒品嘗生洋花蘿卜,講述自己品嘗中的發現?
師:1)你們誰吃過洋花蘿卜呀?是什么味道的呢?(請個別幼兒講述)
2)洋花蘿卜吃起來到底是什么味道的呢?
兔媽媽請你們嘗一嘗,把你們的發現告訴大家
3)幼兒品嘗
4)誰來告訴我,洋花蘿卜到底是什么味道的?
(脆脆的,有些辣,有水分,有點甜)
5)你們吃過洋花蘿卜做的菜嗎?
(如果幼兒說有,追問:什么菜?好吃嗎?)
2、幼兒品嘗糖醋洋花蘿卜,講述自己品嘗中的發現
1)其實呀,兔媽媽也可以把洋花蘿卜也可以變成一道很好吃的菜。是涼拌糖醋洋花蘿卜,你們嘗一嘗看看有什么不一樣。
2)幼兒品嘗
3)涼拌糖醋楊花蘿卜好吃嗎?是什么味道的?
五、介紹洋花蘿卜的營養及對人身體的好處。
師:其實楊花蘿卜最喜歡春天,這個季節它生長的最快,味道最好!!洋花蘿卜有很多的吃法,可以做湯,涼拌,紅燒,都可以呢!我們也可以讓爸爸媽媽做一些洋花蘿卜的菜,看看吃起來有什么不一樣的感覺哦!
科學教案 篇5
過程與方法:
●能夠對人的一生劃分為幾個時期進行探究。
●能夠有依據地自行劃分人的一生。
●能夠探究嬰幼兒和老年人的生活,并寫出調查報告。
科學知識:
●知道人的一生大致可以劃分為幾個時期。
●知道怎樣劃分人的一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意識到尊老愛幼是一種美德。
●體驗到制定計劃在調查活動中的作用。
●愿意合作與交流。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人一生中各個時期的圖片。(2)有提示語的記錄單。
●學生準備:收集嬰幼兒和老年人生活的資料。
教學步驟:
1、導入新課。談話:我們來猜猜,這種動物是什么?講述“斯芬克司之謎”。
2、學生自行劃分人的一生有哪幾個時期。
談話:古希臘神話故事說的是,人的一生要經過幼年、成年、老年三個階段,除此之外,還可以怎樣劃分人的一生?如果要你把人的一生劃分為若干時期,你準備怎樣劃分?
學生活動。學生們在小組內討論、交流。此時教師可以把人的各個時期的圖片發給他們,幫助他們思考。同時可提供一份記錄單。
3、學生匯報討論結果,每種結果只要大家同意劃分依據就可通過。之后,可以一起看看教材上愛因斯坦的照片,說說都是什么時期的。
4.討論交流:說說你看到嬰幼兒是怎樣被照料的?老年人是怎樣生活的`?見到有困難的老人應怎樣做?
5、指導怎樣寫調查報告。
(1)通過談話向學生講明活動為什么要做訪問。“科學家有時會利用一些溝通技巧來收集信息。對可能會提供有用信息的人進行采訪是科學家工作的一個重要部分。在采訪中,通常是一個人向另一個人問一些和某個主題相關的問題。”
(2)步驟:(要提供給學生)
①想出一位你要采訪的人,可以是你的父母、叔叔、阿姨、祖父母,或者是熟悉的鄰居;
②詢問對方是否愿意接受你的采訪,記住交流的時候要表達清楚,約定一個采訪時間;
③在采訪開始之前,先要把你要問的問題列出來;
④在問完對方所有的問題之后,要向對方表示感謝。
(3)整理采訪資料,完成調查報告。
可以針對以下幾項來完成。
①調查對象;②調查人數;③調查內容;④調查時間;⑤調查問題;⑥調查結果;⑦其他。
調查活動結束后,通過交流,讓學生們談談感受。
此項調查活動建議每個小組只調查一組人群。
科學教案 篇6
設計思路
1、學生在認識了溫度計的使用后提出要測定氣溫。因此在教學中將使用溫度計的技能訓練,放在一個比較重要的地位。保證學生較順利地獲取我們生活中的環境與氣象臺預報氣溫的環境下的各種溫度數據。
2、在強調動手實踐的基礎上,重視學生的理解和體驗,使學生對探究活動的得失形成更理性的思考,所以在本課教學活動中,對溫度數據的和分析放在本課的核心地位,以突出交流活動和結構性探究作為本課的基本教學方式。
3、為了充分保證上述活動和學生自主觀測,應當為學生的活動做好各種準備及有效的指導。如:百葉箱的設置、觀測地點的選擇,學生用溫度計的課前檢測,帶領部分學生用學校百葉箱觀測一周氣溫。收集上課當天本地(教室)的氣溫實況等。把測定的結果記錄在學生活動手冊上。
4、教學中指導學生們作折線圖,通過折線圖,清楚地看出當天的氣溫變化規律。
教學目標
1、了解氣溫、天氣預報的主要含義。
2、會用溫度計等進行簡單的觀測,搜集有關數據并能分析氣溫變化的規律。
3、激發學生對氣溫變化的興致和求知欲。
教學重點、難點
測量氣溫和分析氣溫變化規律。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百葉箱、溫度計、氣溫變化折線圖
2、學生準備:學生活動手冊
教學過程
1、導入
(1)誰知道今天早晨氣象臺預報的氣溫是多少?
(2)請一位學生看看我們教室里的溫度計,它有多少度?
(3)我們教室里的氣溫是不是和氣象臺預報的一樣?
(4)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
導入課題——氣溫的變化
2、認識氣象臺預報的是什么環境下的氣溫。
(1)學生參觀學校氣象站。
(2)百葉箱(沒有氣象站的學校看課本第35頁的百葉箱插圖)
(3)觀察百葉箱,并進行討論。
①百葉箱的構造怎樣的?
②百葉箱這樣的構造有什么作用?
③百葉箱里有哪些儀器?
④百葉箱應放在什么地方?
⑤百葉箱里的氣溫和外界氣溫有什么不同?
(4)誰知道氣象臺的情況,介紹一下。
3、測測教室里的氣溫
(1)想一想:溫度計應該掛在教室的什么位置比較合適,怎么掛?
(2)請學生設計一下,你認為怎樣測教室氣溫的.變化:
①一天測氣溫幾次
②什么時候測
(3)把自己的觀測結果記錄在學生活動手冊上。
4、制作氣溫變化折線圖,分析氣溫變化的規律。
(1)觀察課本第36頁上圖,2年不同季節的氣溫記錄。
比較一下: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天氣里,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的差距有什么不同
(2)觀察課本第36頁下圖:2年12月8日的氣溫變化折線圖
①想一想:做折線圖時,應注意些什么
②教師示范:制作氣溫折線圖
從這幅圖中,12月8日工資這天的天氣變化有什么特點:最高氣溫出現在什么時候?最低氣溫出現在什么時候?
(3)模仿制作氣溫變化折線圖
①學生模仿12月8日的氣溫變化折線圖,做己記錄的一天的氣溫折線圖
②教師提示:學生應一天、一天地作折線圖
(4)教師指導學生根據制作的氣溫變化折線圖,分析一天中氣溫變化的規律
5、布置作業
(1)收集各種天氣的資料,準備下一堂課交流。
(2)嘗試通過不同渠道了解明天的天氣。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教案科學教案05-16
[經典]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12-17
科學教案12-16
科學教案02-22
科學教案《賽車》04-07
有關科學教案03-15
精品科學教案03-03
學生科學教案03-22
實用的科學教案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