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集合5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教案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白羊村守衛》是一個蘊含著數學問題的故事,講述的是白羊村長用一次一次的比賽來選拔出一個白羊村守衛的事件。用比賽的規則進行選拔其實是一個感知集合與分類的過程!秾W前兒童數學教育(黃瑾編著)》一書中對于中班數學教育內容與要求中明確提到:能從一堆物體中把不屬于這一集合的元素找出來;按物體的某一特征進行分類,所以,這一故事中蘊含的數學問題符合中班幼兒的經驗水平。
分類活動是幼兒對集合及其元素的同類性特征感知和理解的一種表現,是幼兒數概念形成以及正確計數的基礎。活動中還滲透了很多數的內涵:數數的方法、目測、統計的方法等等,盡量想實現 “應用性數學”的過程。
根據幼兒具體形象的思維特點,本次活動將幼兒放置于一個蘊含著數學問題的故事情境之中,充滿懸念的故事情節有效地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同時,在選拔白羊村守衛的過程中,老師賦予孩子們裁判的身份,進一步調動了孩子們參與的積極性。
這也是一個閱讀活動,因此在活動的設計中,我充分利用了閱讀的要素——觀察畫面,用比賽的規則(即分類的標準)、用小裁判的身份引發孩子觀察畫面的.興趣及目的性,而每一次的觀察,都會有難度的遞增。第一次比賽,用非常明顯的身高線引導幼兒觀察“哪些動物通過比賽?哪些動物被淘汰?”,第二、第三次的比賽,讓孩子們自己通過觀察了解比賽的規則,并鼓勵幼兒用目測的方法來進行選拔(分類),所用的觀察時間也是逐步遞減。整個活動緊緊圍繞這個故事,有始有終,讓孩子們對故事能夠有一個完整地感受。
活動目標:
1. 觀察畫面,嘗試根據故事中的比賽規則進行分類,用目測、統計等方法幫助白羊村長選拔出最佳守衛。
2. 理解白羊村長選拔守衛的有關情節,愿意大膽表述。
重點:用目測、統計等方法幫助白羊村長選拔最佳守衛,并理解故事情節。
難點:能根據故事中的比賽規則進行分類,選拔最佳守衛。
活動準備:
故事書一本;教學PPT;統計表(身高、力量表以及守衛者投票)、十四個動物頭像;投票用的樹葉若干、記號筆等。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白羊村長的煩惱
(一) 引出故事:最近白羊村長有件煩心的事情,山上的狼越來越多,眼看著村里的羊越來越少了,他做了一個決定。
重點提問:(引導幼兒關注畫面、理解守衛的意思,為后面的討論埋下伏筆。)
1. 白羊村長做了什么決定?(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中“白羊村長的招聘啟事”)
2. 守衛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用?你覺得什么樣的動物能做保護羊群的守衛呢?為什么?
3. 聽聽白羊村長要找一位怎樣的守衛?
小結:白羊村長要聘請一位強壯、靈活、有責任心的動物來保護村里的安全。
(二) 引出重點:消息一傳出,來了好多的動物。
重點提問:(讓幼兒感知數數的方法,并引出故事的重點部分。)
來了哪些動物?有多少?(引導幼兒按類數數:先數小一點的動物,再數大一點的動物,從左往右數,就不會少數了。)
小結:白羊村長只想聘請一名守衛,所以他想通過一次一次的比賽來選出守衛。
二、 閱讀與討論:選拔白羊村守衛
(一) 比賽一:比身高
1. 介紹統計表,和幼兒討論確定記錄“通過”與“淘汰”的符號,讓幼兒感知統計的簡潔和一目了然。
2. 強調比賽規則,即強調分類、選拔的標準——只要身高超過山羊公公找來了一根木棍,就可以過關。
3. 請幼兒將通過和淘汰的小動物進行統計,記錄在表格內。
重點提問:(有目的地引導幼兒用規則來分類、選拔守衛,為后面的比賽積累經驗)
1) 小狗有沒有通過(這是一個容易讓幼兒產生意見分歧的問題,因為小狗的身高正好與升高線齊平)?為什么?
2) 想一想,比賽的規則是什么?(引導幼兒用比賽規則來檢查:正好到達算通過)
小結:合格的守衛,要長的高,才能看得遠,可以及早地發現狼群,保護好羊群。
(二) 比賽二:比力量
重點提問:(引導幼兒仔細地觀察畫面,理解比賽規則,并在前一輪比賽的基礎上,讓幼兒自主地運用規則分類,選拔守衛,并知道一些觀察畫面的順序。)
1. 猜一猜,這次比的是什么?你從哪里看出來?(強調一下規則:這次比小動物的力氣,只要把100公斤木頭舉過頭,就可以進入下一輪的比賽。)
2. 誰能一下子找到通過比賽的小動物?并將通過和淘汰的小動物進行統計,記錄在表格里。(強調選拔標準——舉過頭頂;引導幼兒從左到右觀察判定。)
小結:合格的守衛要強壯。除了需要一定的身高,還需要一定的力量。
(三) 比賽三:比靈活
重點提問:(引導幼兒自主觀察畫面、理解比賽規則,并用規則分類、選拔守衛)
這次比什么?誰被淘汰了?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小結:合格的守衛要反應靈活,才能應對各種問題。
(四) 比賽四:比責任心
1. 猜測選拔結果
重點提問:(讓幼兒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來選拔守衛,為經驗與故事結尾的沖突做好鋪墊,增加活動的趣味性。了解投票方法,進行目測、統計)
1) 三輪比賽之后,還剩下哪個小動物?你會聘請誰來當守衛?請你們進行投票,并想想為什么?
2) 看看統計的結果,請你們說說各自的理由
小結:(老師的質疑)身高、力量、靈活都已經比過了,難道白羊村長比的還是這些?想想白羊村長在比賽之前說要選拔怎樣的守衛?)
2. 觀察畫面,繼續猜測選拔結果:連續觀察畫面中三個動物做臨時守衛的表現,再次讓幼兒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 欣賞故事結尾
重點提問:(讓幼兒用故事的情節去思考問題,感受故事的首尾呼應及完整性)
最后誰當選了白羊村的守衛者?為什么?
小結:當守衛不僅要有身高、有力量、要靈活,最重要的是有責任心。最后,強壯、靈活、有責任心的小狗被選拔為白羊村守衛,它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牧羊犬”。
四、延伸活動
重點提問:(鼓勵幼兒嘗試用白羊村長比賽的方法確定誰第一個看書。)
這里有一本《白羊村守衛》的故事書,你們想看嗎?如果大家都想看,那誰先來看呢?
創作感悟:
活動緊緊圍繞著“白羊村長選拔白羊村守衛”這一故事情節展開,孩子們非常的投入。選拔白羊村守衛的過程一共有四次。第一次比賽,重點展開。我反復強調:有比賽就有規則,當孩子們對比賽的結果有不一樣的判定時,我讓孩子們再次回憶比賽規則,最終做出公正的判定。其實,這是一個引導孩子根據一個標準進行分類的過程。后面的比賽,我逐步地退到后面,讓孩子們自己觀察畫面,理解比賽規則,并作出判定。教師的把握如寫文章一樣結構詳略得當,筆墨濃淡相宜。
整個活動,我綜合運用了目測、統計等方法,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做出正確的判斷,這樣的活動對孩子的發展非常有益。最重要的是,延伸活動中,我還有意識試圖將本次活動中的“選拔”方法遷移到孩子們的生活中去,真正地體現“生活化數學”的理念。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對生活中物品的數量感興趣,有好奇心。
2、能正確地握筆、畫線,完成操作任務。
3、學習用連線對應比較的方法,比較判斷兩組物體的多少、一樣多。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教師準備:
畫有大小不同的兩串糖葫蘆的圖片,彩筆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圖一,提問:這是什么?你吃過糖葫蘆么?糖葫蘆是什么味道的?由此導入活動。
2、教師引導幼兒比一比,哪串糖葫蘆多。
。1)引導幼兒用目測的方法比較,說說第一幅圖中,兩串糖葫蘆有什么不一樣?
。2)示范圖一,用連線對應比較的方法,引導幼兒觀察,并判斷指出兩串糖葫蘆哪串多,哪串少。
。3)示范圖二,引導幼兒繼續用連線的方法進行比較,并判斷出兩串湯葫蘆誰多誰少?還是一樣多?
3、幼兒連一連,比一比。
用連線的方法,完成《幼兒讀物、科學》中《連一連,比一比》的練習,看誰完成的又快又好。
教學反思
1、在備課時我認為小班的幼兒動手能力較差,因此選用了《逛超市》的游戲,但是如果講制作冰糖葫蘆融入到活動中也許會更棒。
2、在教學前多數幼兒只知道山楂做的冰糖葫蘆,通過本堂活動讓幼兒有了解到了各種不同的.冰糖葫蘆,使幼兒收獲很大。
3、活動前我準備的不是很充分,冰糖葫蘆的卡片模型有些少,到最后有幾個小朋友一串糖葫蘆都沒有得到,心情很不好。
4、活動中我給了幼兒充分的自由空間,讓他們自由摸索,使很多幼兒了解到買東西需要花錢的道理,并同時也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因此幼兒配合得很好。
5、如果讓我重新組織這堂活動,我會把冰糖葫蘆的制作融入到活動中,這樣會更能提高幼兒的興趣。聽取了聽課老師的建議,我在幼兒分組活動時應當按幼兒的興趣需要來分配,這樣會加大幼兒的自由空間。老師的評價讓我對幼兒有了更深的認識,平時要多從幼兒的角度出發,更多地了解幼兒的內心需要。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發展手眼協調的能力。
2、鍛煉小肌肉的活動能力。
3、加強對和“小”的認識。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大小不同的帶瓶蓋的塑料瓶子、盒子。
活動過程
1、出示不同大小的塑料瓶子和蓋子,請幼兒幫忙旋上瓶蓋。
2、老師可與幼兒一起進行活動,假裝找不到合適的瓶蓋,請幼兒幫忙。
3、把更多的塑料瓶子和瓶蓋分別放在兩個盒子內,請幼兒自行進行旋瓶蓋的活動。
4、老師可以把瓶子和瓶蓋放在益智區,讓幼兒在自選活動時間自由練習。
總結分享
1、請幼兒說說小瓶蓋遇上大口瓶子會怎么樣。
2、請幼兒說說如果不把盛滿水的瓶子蓋好會發生什么事情。
活動評價
1、能找到相配的瓶子和瓶蓋。
2、能擰緊瓶蓋。
活動建議
1、請幼兒為相對應的瓶子和瓶蓋作上標記,如瓶身、瓶蓋貼上大小不一、顏色相同的花朵。
2、在益智區投放大小不一的鎖和相對應的鑰匙,讓幼兒學習開鎖和關鎖,培養幼兒一一對應的能力。
3、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周圍的環境,引導幼兒用目測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大小,例如:大碗、小碗的比較,大湯匙、小湯匙的比較,大球、小球的比較等。
活動反思
針對小班幼兒來說,我設計的這個活動總體上比較滿意。活動前,我和孩子們一起收集瓶子和蓋子、把玩弄瓶子和蓋子,目的就是為了讓幼兒積累一定的經驗,經常見到幼兒對瓶蓋的擰、開等動作很感興趣,這些材料在生活中比較多見,活動很容易在幼兒園小班開展。在活動中幼兒都能動手嘗試,在反復的操作中能找出瓶蓋和瓶口匹配才能蓋上的方法。
科學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本設計試圖借助蛋殼這樣一個孩子們熟悉的物品作為媒介,在一系列相互關聯的操作活動中,讓孩子感知拱形面能承受較大力的現象,并對力作用于蛋殼凹面、凸面出現的不同現象產生探索的欲望和興趣。對于孩子來說,活動結果的獲得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探索過程中,學習探索的方法,并享受探索的樂趣。
【活動目標】
1、對力作用于蛋殼凹面、凸面所出現的不同現象產生探索的欲望和興趣。
2、初步感知拱形面能承受較大力的現象,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運用。
3、簡單表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結果。
【活動準備】
1、幼兒操作材料(人手一套),蛋殼(分成兩半)、鉛筆、水、吸管、透明膠帶紙、紙條(三條,長短相同)、河流模型(可固定紙條)、小積木若干。
2、教師操作材料:桌面教具一套、記錄表、投影儀,有關橋梁、隧道、圓屋頂等的圖片。
【活動過程】
1、激發興趣,引導幼兒操作感知。
(1)故事《小雞出殼》引出問題:小雞是怎么啄破蛋殼的?
(2)啟發幼兒用鉛筆尖代替小雞的尖嘴巴,來模擬小雞用尖嘴啄蛋殼的過程;發現力作用于蛋殼的凹面時,蛋殼很容易被啄破的現象。
(3)師:試試用筆尖啄蛋殼的另外一面,看看會怎么樣?引導幼兒通過操作,驗證相同力分別作用于蛋殼凹面、凸面所產生的不同現象。
2、實驗:感知力的分散現象。
(1)將水分別滴落在蛋殼的凹面和凸面,引導幼兒觀察兩種不同的現象,初步感知力的分散現象。
(2)幼兒操作:將水滴落在蛋殼的凸面,再次感受力的'分散現象。
。3)教師出示圖l,作簡單小結:我們作用于蛋殼上的力就像水珠一樣,滴在凹面上,力就像水珠一樣凝聚在一起,作用力大;滴在凸面上,力就像水珠一樣流到四周,被分散,作用力就變小。
3、知識遷移,了解薄殼結構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1)師:你在生活中見到過哪些像“︿”的物體?
。2)運用實物投影儀,向幼兒介紹有關拱橋、圓屋頂、隧道等的圖片,了解薄殼結構原理在生活中的運用。
4、幼兒繼續探索,并學習用簡單統計魄方法記錄探索的結果。
(1)給幼兒一個河流模型和三張紙條,啟發幼兒嘗試建造不同弧度的拱橋,用小積木代替拱橋所受的力來進行測量,并記錄觀察的結果。(鼓勵幼兒用自己的方法來記錄。)例:(圖表)
。2)幫助幼兒比較分析幾種橋的受力程度,讓幼兒學習用較連貫的語言介紹自己的觀察結果。
(3)師:你覺得什么樣的拱橋才是又好看又好用的呢?幫助幼兒分析實際應用中的利弊,發現新的問題。
5、延伸擴展:激發幼兒不斷探索的欲望。
(1)啟發提問:古人利用蛋殼的這種原理建造了許多的拱橋,有的到今天還在使用,都好幾百年了。你能用蛋殼的這種原理來建造什么樣的建筑呢?
(2)請幼兒用筆畫出自己設計的作品,并相互交流。(此部分可在區域活動中進行。)
【活動延伸】
在區域活動中,引導幼兒找找現代生活中各種各樣的橋,看看他們是用什么方法建造的,如斜拉索大橋、高架橋、立交橋、鐵路公路兩用橋等,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索。
科學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1.現代教育模式造成了越來越多的學生定向思維,沒有自己的思想,為了使幼兒重返天真,重新找回好奇心。
2.《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建議培養5~6歲幼兒的的探究能力,能通過觀察、比較與分析驗證自己的猜測。
活動目標:
1.知道繩子會發出聲音。
2.會運用觀察比較與分析法驗證自己的猜測。
3.對周圍的事物有好奇心,喜歡探索。
4.知道人體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
5.了解吃飯對身體健康的影響,能按時吃飯,不挑食。
難點:比較與分析法的運用
重點:幼兒自己探索使繩子發出聲音的方法。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有在老師的指導下探索事物的經歷,會通過比較發現事物的不同之處。
2.物質準備:若干個兩孔的扣子和數條細且結實的繩子。
教學方法:
情景創設法:在活動結束創設小小音樂家的情景,激起幼兒對小樂器的探索,為活動延伸幼兒和家長共同制作一個樂器留下好奇。
操作法操作法是科學活動的基本方法,這個活動的整個過程都是以幼兒的操作為主,充分調動了幼兒的主觀能動性。
活動過程:
1.教師自制一個能使繩子發出聲音的裝置,請幼兒閉上眼睛,使繩子發出聲音,并拆開裝置,讓幼兒看到教師手中的繩子和扣子,請幼兒睜開眼睛,猜測是什么東西發出的'聲音。
2.給幼兒一人發兩顆扣子,一跟繩子,請幼兒使繩子發出聲音。(幼兒自行探究)
3.成果展示:請幼兒展示出自己的組合,輪流用自己的繩子做樂器演奏并伴唱。
4.猜測自己的繩子為什么會發出聲音。
5.討論你的樂器是繩子發出的聲音還是扣子發出的聲音。
結束部分:
一起唱什么樂器在歌唱,并用自己的小樂器伴奏。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在家長的幫助下制造一個不一樣的樂器。
活動反思:
繩子是孩子日常生活中喜聞樂見的東西,取材方便,玩起來花樣可以不斷翻新,對于大班幼兒生理、心理發展很適宜,通過對繩子不同用途的認識、探索,在有趣的活動中充分感受到了繩子的多變性,并能將繩子的變化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本活動幼兒比較感興趣,符合大班幼兒現有的發展水平,使每個孩子都能積極主動地玩耍、探索,獲得了各種能力的發展,在和繩子的操作中感受到了玩繩的樂趣。在活動準備方面,不管是幼兒的知識準備,課前的操作材料準備,我覺得都挺充分的,特別是我為了這次活動還在網上搜集了許多有關繩子的圖片,制作了兩個PPT,分別是《各種各樣的繩子》和《繩子的用途》,幫助幼兒認識幾種最常見的繩子以及相應的用途。
在活動中我自己覺得有很多的缺陷:
一、家長方面。雖然是我請父母幫助其完成親子單,但是有部分是父母獨立完成的,幼兒沒有真正的參與進去,所以這個環節沒有很好的達到預期的效果。
二、教案設計得不夠科學,我在活動前雖然讓孩子收集了很多的繩子及用繩子做成的東西,并在活動中還布置了展覽臺,但是沒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如果是每組提供每種繩子一份,那么讓幼兒通過觸摸能更好的感受到不同繩子的不同材質。
三、活動中讓幼兒說說自己玩的繩子這一環節,假如讓幼兒將自己的操作成果(特別是扎禮物)呈現在集體面前,并及時給予表揚及鼓勵,那么能更好的加強幼兒的成就感。
科學活動是嚴謹的,但是要將活動設計的既嚴謹又生動有趣,卻是是很難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教案科學教案05-16
科學教案12-16
科學教案12-17
科學教案02-22
[經典]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賽車》04-07
科學教案:耳朵11-09
恐龍科學教案10-05
恐龍的科學教案10-05
《花朵》科學教案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