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大班科學教案范文8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設計背景
喜歡動物是孩子的天性,各種動物的不同外形特征、生活習性常會引發孩子們的探索興趣。在《小動物是怎樣過冬》主題活動中,幼兒表現出了極大興趣,因此,生成了“有趣的動物尾巴”這一科學活動。
活動目標
1、使幼兒了解動物尾巴的形狀及特殊功能
2、培養幼兒觀察及表達能力
3、培養幼兒愛護動物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初步了解動物尾巴的形狀
難點:掌握動物尾巴的特殊功能
活動準備
兒歌《郊游》、《動物找尾巴》、動畫故事《小壁虎借尾巴》
多媒體課件《動物找尾巴》、自制動物尾巴和身體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幼兒隨音樂《郊游》走進教室坐好。
二、基本部分
1、出示課件《動物找尾巴》,引導幼兒根據動物尾巴的形狀猜出是哪種小動物。
2、幼兒看圖片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動物尾巴的形狀,并試著說出其功能,之后教師給予指導。
3、播放動畫故事《小壁虎借尾巴》。
4、教師提問:小壁虎都向誰借尾巴了,為什么都不借給它呢?(引導幼兒說出尾巴的.作用)
5、那小朋友還知道哪些動物是有尾巴的啊?它們的尾巴又什么用呢?
6、師:師總結常見動物尾巴功能。
7、(幼兒隨兒歌《比尾巴》走到教室后邊),進行找尾巴的游戲。
三、結束部分
1、幼兒戴好動物頭飾去找相應的動物尾巴,鞏固對動物尾巴的認識。
2、和老師一起進行游戲,提醒幼兒既要保護自己的尾巴,又不能被同伴抓走。
價值分析:通過游戲進一步萌發幼兒探索動物奧秘的愿望。
四、延伸部分:
在活動區,引導幼兒按動物尾巴的長短、粗細、蓬松與光滑等不同給動物找尾巴。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目標:
1.了解垃圾可以被人們通過許多的方式處理或者再利用,懂得垃圾分類擺放的益處。
2.能用自己的行動積極對待日常生活中的垃圾。
準備:
1.請父母幫助幼兒一起收集回收垃圾、處理垃圾的圖片,讓幼兒初步的了解垃圾回收的知識。
2.垃圾分類回收箱及各種垃圾的圖片。
3.《幼兒畫冊》(第二冊p22)。
過程:
1.請幼兒相互的交流平時見過的垃圾,說說這些垃圾分別是從哪里來的。
2.組織幼兒討論:垃圾扔到垃圾箱后怎么辦?到哪里去了幼兒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有關于垃圾的知識。教師補充。
3.請幼兒觀看垃圾分類的圖片,認一認垃圾箱上的標記,說說這種垃圾箱的使用方法以及這種垃圾箱的好處,如:
電池回收箱、玻璃回收箱….
出示各種垃圾的圖片,請幼兒判斷出示的垃圾分別應放入哪里?還有哪種垃圾也可以放入哪種桶內。
4.鼓勵幼兒日常養成良好的習慣,能分類處理垃圾。
活動反思:
活動的剛開始,我先帶領幼兒討論垃圾是從哪里來的,在這個環節中,由于大班的孩子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他們在生活中遇到的直接刺激,能夠引發他們的間接經驗,一個孩子的經驗能夠引起其它孩子對相關經驗的回憶、聯想甚至推論,所以當第一個孩子說了在幼兒園發現的某樣垃圾后,幼兒的思維便總是停留在幼兒園的生活:我們做手工剪下來有垃圾;吃完蘋果后有垃圾;喝完牛奶的袋子也是垃圾、擦過鼻涕的餐巾紙也是垃圾等。后來經過老師的引導,幼兒的思維有所發散:媽媽切菜有垃圾;吃完東西的袋子、皮是垃圾;家里用破的東西是垃圾;爸爸吸煙的煙蒂是垃圾等,回答問題的`氣氛越來越踴躍。
為垃圾分類是本活動的重心,在學習分類投放垃圾時,不是很順利,許多幼兒對垃圾的材質還不是很清楚,可以分辨簡單的紙類垃圾,但對一些塑料、鐵質或者其他材質的垃圾還需要老師的引導,所以這個環節,老師講的比較多,幼兒更多的是聽老師是講解。雖然對分類投放垃圾掌握不是很好,幼兒似懂非懂,但對垃圾要放在垃圾袋、垃圾箱等處,不能隨地亂扔的意識還是很強的。比如,手工活動后,許多小朋友會自覺將剪下來的一些碎紙片扔到垃圾桶里,有的幼兒還提醒身邊的小朋友說:“這是垃圾,要給它送到垃圾的家里去的。
活動中又讓幼兒認識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標志,然后繼續提問孩子可回收的垃圾如何處理才便于儲放,引導孩子想出垃圾必須要根據材料的種類分類才能再利用,這個環節也發揮他們互相合作、互相幫助的精神,讓他們一起把垃圾重新分類。幼兒經過了兩次的垃圾分類,不但獲得了垃圾分類的方法,同時發展了他們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合作能力,體現了在探索中學習,教、學、做的統一的教育觀念,與此同時,也培養了孩子的創造能力。可見,不亂扔垃圾,看見垃圾要把它們扔到垃圾桶里的意識已經在幼兒腦子里慢慢形成,今后還需要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多進行復習鞏固,多些隨機教育,相信這種意識會在幼兒腦子里根深蒂固,使幼兒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感受初夏陽光的溫暖,萌發熱愛自然的情感。
2、初步了解太陽能的應用。
3、能積極參與操作實驗,并與同伴共享實驗成果。
二、重點難點:
1、重點:積極參與實驗,學會操作方法,感受陽光帶來的樂趣。
2、難點:初步了解太陽能的應用。
三、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掌握初淺的風、火、煤、石油等自然能源的有關知識。
2、物質準備:教具——活動前將太陽能設備圖片張貼在活動室;自制的太陽能熱水箱;學具――幼兒人手一份放大鏡、凹面鏡、浸過四氯化碳液體的實驗紙。
四、活動過程:
(一)體驗陽光的溫暖。
1、幼兒熱身運動。
2、幼兒裸著上身(可身穿背心),自由玩耍。
3、指導幼兒觀察天空,向著太陽呼叫,體驗在太陽光照射下的感覺。
(二)探索陽光轉化為熱能。
1、實驗一:手拿放大鏡在陽光下玩耍。
(1)提示幼兒不要透過放大鏡直視太陽,以免灼傷眼睛。
(2)用放大鏡玩一玩,你能發現什么? (發現放大鏡與太陽光的關系)
(3)把一張紙放在白光上,你又會發現什么?在樹蔭下,幼兒席地而坐,自由交談剛才的發現。
2、實驗二:出示簡易的太陽能熱水箱。
(1)幼兒試試水溫。
(2)然后把它放在太陽下,實驗后試試水溫,說出感受。
3、實驗三:將放大鏡放在太陽底下,再用實驗紙放在放大鏡的下面,發現紙會燃燒。
小結:小朋友都發現了在太陽光下用放大鏡會使紙燃燒、箱子里的水變熱了。
(三)交流討論太陽能的應用。
1、提問:
(1)根據這一原理人們制造了許多太陽能設備,你知道有哪些?
(2)太陽能設備用不用燃料,太陽能會不會用完?
(3)如果你是設計師,你會利用太陽能制造什么?
2、延伸活動:
回家向爸爸媽媽了解有關太陽能的用途及知識。
3、活動評析。
五、設計意圖。
根據幼兒園科學活動的目標,我們進行了風、水、煤、石油等自然能源的教學,幼兒已初步了解能源的'有關知識及其運用。有了這一基礎,讓大班幼兒了解太陽能是可以接受的。
太陽光是幼兒常見的自然物,如何讓幼兒理解太陽光轉化為熱能源,初步了解太陽能的初淺知識,根據幼兒認識特點,設計了室外科學活動,來幫助幼兒在實驗操作中理解。為達到寓教于樂,以“玩中學,學中玩”的教育形式,從幼兒感興趣的事情著手:追逐太陽、向著太陽呼叫。并通過提供放大鏡、實驗紙、太陽能熱水箱、圖片布置、環境設置等,引導幼兒主動探索,使幼兒成為活動的主人,激發幼兒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使幼兒玩得愉快,學得輕松。
六、效果分析。
整個活動構思巧妙,內容生活化,強調了大班幼兒的年齡特征,每個環節在做做、玩玩的基礎上加上想想說說,特別是在實驗操作中,幼兒的積極性很高,爭相發言,孩子們把自己的一點一滴發現都說出來與老師、同伴分享。在最后環節中對實驗的經過、發現進行交流討論,將幼兒在實驗過程中獲取的、以往積累的種種零亂、模糊的經驗加以組織提升,使其想象創造出更多的太陽能設備,不僅讓幼兒獲得一些環境的知識、懂得環保的道理,也發展了幼兒主動參與改善和保護環境所需要的動機、能力等環境素質。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在多次探究驗證中探索感知力作用于蛋殼的凹面與凸面時出現的不同現象,發現拱形面能承受更大的力。
2、在操作中能仔細觀察,會與同伴分享交流探究的發現。
活動準備
1、《小雞出殼》掛圖;
2、雞蛋殼、削好的鉛筆、針筒、裝水的盆、托盤、積木、紙板若干;3。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以故事"小雞出殼"引發問題,激發幼兒興趣。
教師:"雞姐姐和雞妹妹吵個不停,你們來評評理,到底是誰先啄破了蛋殼?"
二、第一次探索:戳雞蛋殼的凸面與凹面,哪個更容易破?
1、與幼兒共同設計實驗方法:
提問:我們來做個實驗吧,那要怎么做能比較出誰先啄破蛋殼的呢?需要什么材料?
什么東西比較像小雞的尖嘴巴?
2、幼兒用鉛筆模擬小雞的尖嘴巴,做自由落體,分別戳蛋殼的凸面、凹面,并記錄探究的結果。教師關注幼兒探究的過程與困難,鼓勵幼兒多次嘗試驗證。
3、結合幼兒記錄表,交流分享。
教師:"小朋友們都發現蛋殼的凹面比較容易戳破,蛋殼的凸面要花較大的力才能戳破。"
三、第二次探索:為什么蛋殼的凸面不容易戳破?
1、設置疑問:雞姐姐不服氣,我也用了同樣的力氣,為什么啄不破蛋殼呢?
我用的力氣到底到哪里去了呢?
2、教師出示針管,介紹操作的方法。
3、幼兒實驗,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水流下的情況。
4、交流分享探究的結果。
教師:針管里的'水落在蛋殼凸面時就散開了,就像鉛筆戳在蛋殼上的力被分散了,所以蛋殼不容易破;當水落在蛋殼的凹面時,會集中在蛋殼里,就像是力集中在蛋殼的中心,蛋殼就容易破。
四、第三次探索:拱橋承載的重量更大嗎?
1、教師介紹材料及操作方法:
幼兒兩兩合作,分別用紙板搭兩座"橋"(一座平面橋、一座拱橋),
然后輕輕地往上面擺放積木,比一比哪座橋承載的積木更多,并以小組記錄的方式記錄結果。
2、幼兒操作探究,教師引導幼兒更有效地進行合作,交流自己探究的結果。
3、結合記錄表分享交流:
哪座橋承受的積木多?有不同意見的嗎?
五、引發問題,拓展活動。
教師:"拱形的力氣更大嗎?在我們的生活里,人們在哪些地方運用到了拱形,
請你們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明天帶到班上和大家分享吧。"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感知空氣壓力的存在。
2.培養幼兒對科學小實驗的興趣,養成樂于探索,樂于猜想的習慣。
3.對實驗結果用語言進行表述,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4.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對空氣有了一定的認識,知道空氣無處不在,人類的'生活離不開空氣。
2.材料準備:裝有水的水盆,空礦泉水瓶,錐子,吸管,紙片,平口的玻璃杯,氫氣球,畫有表格的記錄單,報紙,真空吸盤。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激發幼兒興趣。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裝滿水的瓶娃娃,它想和大班小朋友玩個游戲,如果把它的瓶蓋打開,放到裝滿水的水盆里,猜猜瓶娃娃肚子里的水會怎樣?并在記錄單上寫上結果。
2.探索活動。
(1)幼兒分組實驗操作,發現水不會流出來,;本文引導幼兒探索怎樣使水流出來的方法,師引導幼兒,空氣寶寶可以幫助你們的。
(2)出示材料,吸管和錐子,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索讓水流出來的方法。
師引導幼兒小結:當空氣寶寶進到瓶子里,水就會被空氣寶寶擠出來,空氣寶寶,力量很大。
(3)師:看,老師這還有一杯滿滿的水,把瓶子倒過來用一張紙蓋住杯口,水會流出來嗎?請幼兒猜猜,并做記錄。
(4)幼兒分組試試,進一步感知空氣的力量。
師引導幼兒小結:是空氣寶寶的力量把紙片托住了,水流不出來了。
(5)師:老師還有一個有意思的游戲,把報紙放到杯子里,然后把杯子放到水中,想想有什么辦法不讓報紙濕了。
(6)幼兒分組探索,討論嘗試,交流結果。
(7)師小結:當杯子口垂直于水面放入水中時,由于空氣寶寶在杯子里面水就流不進去了,報紙就不會濕。
3.分享交流。
空氣寶寶的力量真大,幼兒相互交流實驗結果,第一個實驗水流出來是空氣寶寶的力量把水擠出來的,第二個實驗水沒流出來也是因為空氣寶寶的力量把紙片托住了。第三個探索,孩子們發現由于空氣寶寶占滿了杯子,水流不進去了,報紙就不會濕。
活動延伸
出示真空吸盤,讓幼兒討論它為什么會吸到光滑的墻面上。
教學反思:
幼兒在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動中后,往往很多幼兒仍沉浸在先前的興奮中,如教師用強制轉換的方法使其的注意力集中到一個新的探究活動中,很難使幼兒達到良好的狀態,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幼兒不斷積累經驗,并運用于新的學習活動,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態度和能力。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探索多種讓水快點變冷的方法,學會使用溫度計并進行記錄。
2、學會與人合作,體驗參與實驗操作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學會使用溫度計
(1)出示溫度計,師:小朋友你們看老師帶來了什么?(溫度計)
(2)那你知道溫度計有什么用處呢?
(3)幼兒第一次探索,識別溫度。(師:請你們兩人一組看看你們的溫度計現在是幾度?)幼兒交流,老師記錄
(4)與同伴分享:我們看看怎么溫度都是一樣的呢?誰來說說溫度計上的溫度是什么溫度?(室溫)
2、測量水的溫度,感知不同時間水溫的變化。
(1)老師為我們小朋友準備一杯熱水,要想知道這杯水有幾度,該怎么辦?(用溫度計測)
(2)幼兒兩人一組測水溫并記錄。(師:請你們兩個人一組測一下這杯水的溫度,測好后記錄結果)
(3)集中交流:你杯子里的水是幾度?師記錄幼兒渢的`水溫。
(4)討論:你們杯子里的水都是從水壺里倒出來,為什么有的溫度低有的溫度高?
(5)師小結:原來一杯水時間放得長,水溫降得多,時間放得短,溫度下降得少。
3、設計讓熱水快點變冷的方案(1)不用任何材料想辦法讓熱水快點變冷。
師:現在老師想請你們用一個辦法讓杯子里的水冷來,然后請你測好水溫,看看誰的辦法使水溫下降得快。
A:幼兒操作,并記錄實驗結果。
B:集中交流:你用了什么辦法,水現在的溫度是幾度?(幼兒說,教師記錄)
C:師小結:我們知道用嘴吹,用手扇可以降低水的溫度,但是下降的度數不大。
(2)提供材料想辦法讓熱水快點變冷。
師:那有沒有其它辦法可以讓水快點變冷呢?
A:幼兒交流各自的想法。
師:小朋友,真能干,想出這么多可以讓水快點變冷的方法,老師為你們提供了材料,請你們去試一試,并記錄下實驗后的結果,比一比、看一看,哪種辦法能讓水溫降得更快?
B:幼兒操作,并記錄實驗結果。
C:展示幼兒操作卡,集中交流:哪一種辦法可以使水溫下降得快?
D:師小結:通過我們發現冰塊使水溫下降得最快,勺子和扇子也能使水溫下降,但沒有冰塊的速度快。
4、延伸:今天我們通過實驗知道了很多可以讓水快速變冷的辦法,以后我們如果急于喝開水,就可以用這些辦法,可是要注意衛生哦!
大班科學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對于科學現象富有探索興趣,有初步的觀察、理解和運用能力,有使用剪刀沿著紙條中線剪的技能基礎。《綱要》中提出:“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要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發展;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整個活動中我注意引導幼兒運用“猜一猜,試一試,想一想,再試試”的研究策略,讓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因自己的成功發現而增強自信心,也激發了幼兒參與下一個活動環節的積極性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
1.通過探索操作,發現莫比烏斯圈與普通的圈在沿相同的線剪后會產生不同的現象。
2.了解莫比烏斯圈在生活中的應用以及給生活帶來的便捷。
3.體驗活動中探索和求證過程帶來的樂趣。
重點難點
難點:通過探索操作,發現莫比烏斯圈與普通的圈在沿相同的線剪后會產生不同的現象。
重點:了解莫比烏斯圈在生活中的應用以及給生活帶來的便捷。
活動準備
紙圈、剪刀、ppt課件、記錄表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出示紙圈,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小朋友手上都有兩個紙圈,請小朋友仔細看一看,這兩個紙圈有什么一樣的地方?有什么地方是不一樣的?
小結:一個擰過一個沒擰過。
師:現在請小朋友們舉起普通的的紙圈,伸出食指,從綠色的方塊出發,沿著紅色的線走,一直走回綠色的方塊,你們發現了什么?
師:試試另一個紙圈,沿著紅線走,手指還是一直在外圈嗎?為什么會這樣呢?
小結:其實這個神奇的紙圈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莫比烏斯圈,是很久以前一個叫莫比烏斯的人發現的,所以就用他的名字來命名了。
2.幼兒第一次操作,發現莫比烏斯現象一
師:現在我要請小朋友幫我一個忙,老師很想知道這個普通的紙圈沿著紅色或藍色的線剪會變成什么,你們覺得會變成什么呢?
師:那如果把莫比烏斯圈也沿著紅線或藍線剪開,會怎么樣呢?(幼兒猜想后操作并記錄)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吧!
師:幼兒操作后講述,你剪好的結果和剛才猜的一樣嗎?
小結:普通的紙圈沿著紅線剪變成兩個大小不變的圈,沿著藍線剪變成了三個大小不一樣的圈,而莫比烏斯圈沿紅線剪開后,變成了一個更大的莫比烏斯圈,沿著藍線剪開后變成了兩個一大一小套在一起的圈。
3.第二次操作:發現莫比烏斯現象二
師:你們看,這兩種圈上還有一個顏色的線的沒有剪,我還想知道,普通的紙圈沿著剩下顏色的線剪會變成什么樣?
師:那如果這個莫比烏斯圈沿著剩下顏色的線剪開,又有什么變化呢?你們想來試一下嗎?(幼兒猜測后操作并記錄)
小結:普通的紙圈沿著剩下顏色的線剪開后還是兩個大小不變的紙圈,總的是四個大小不變的紙圈;而莫比烏斯圈變成兩個大小一樣套在一起的莫比烏斯圈。
4.觀看圖片,了解生活中的莫比烏斯圈
師:這個莫比烏斯圈神不神奇?其實呀,這個神奇的莫比烏斯圈藏在我們生活中很多的地方,你們猜一猜它藏在哪里?
師:我到找到了一些地方藏著這個莫比烏斯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小結:人們利用莫比烏斯圈的原理,建造了許多有用的東西,讓我們的生活更加方便美好。
5.結束活動
回去的時候,你們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還有什么地方藏著莫比烏斯圈,明天老師要請小朋友們來分享你們的發現。
活動總結
此次活動的教學設計是在教研活動的過程中,通過反復研討和修改后定下來的,分別從科學活動的教學方法、教學流程的設計和不同年齡段的教學目標的'理論知識來進行反復的推敲,最后到實施教學活動,活動中幼兒的參與性高,能夠積極主動的回答老師的問題,本次活動的選材很新穎,幼兒也很感興趣、操作能力很強、活動中可以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但是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提問過于籠統簡單,沒有針對性和時效性;評價偏重于結果性評價;材料的單一和無效;教師把控的太多,幼兒交流討論的少,應給幼兒更多探索交流的機會;記錄的形式化、單一化,記錄卡的使用沒有講解清楚,幼兒在猜想記錄的時候不會記錄,還有教師的記錄卡做的太小了,幼兒看不清楚。在接下來的學習中,還是要注意提問問題時語言的簡潔性、嚴謹性和科學性,語言還要更生動、肢體動作還需更豐富,這樣才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以上就是我對本次活動的總結。
大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觀察、感受離心力現象。
2、了解一些生活中的離心力現象,激發關注自然現象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每人一個玻璃杯、用油泥做的小球。
2、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1、教師演示旋轉小桶的實驗,并引導幼兒觀察。
(1)教師:這是什么?桶里有什么?如果將小桶的開口向下,桶里的水會怎樣呢?
(2)教師演示,鼓勵幼兒觀察。
教師:小桶里的水真的會流出來嗎?
(3)提出問題,鼓勵幼兒想辦法。
教師:怎么可以既讓桶口朝下又不會使桶里的水不留下來呢?
(4)教師再次演示。
——教師一手拿桶把,快速地繞圓旋轉桶。
教師:我有一種方法,請你們仔細看看。
——教師:剛才桶口朝下了嗎?但是桶里的水流出來了嗎?為什么呢?
(5)教師。
教師:原來當我快速繞遠旋轉桶的`時候,就會有一種隱性的魔力,我們看不見它,只能感覺到。
2、教師出示玻璃和小油泥球,引發幼兒猜想。
(1)教師:這是什么?
(2)教師邊說邊進行簡單示范。(只做旋轉的示意動作,不要示范出旋轉結果。)
教師:如果將小球放在玻璃杯中快速旋轉,小球會怎樣呢?
3、教師交代實驗注意事項,幼兒實驗。
(1)教師:旋轉的時候要抓牢被子,按照一個方向快速旋轉。
(2)幼兒實驗,教師給與適當指導。
4、集體分享實驗結果。
教師:通過實驗,你發現了什么?問什么小球會沿著玻璃杯壁旋轉呢?
5、引導幼兒看教師用書,了解生活中的離心力現象。
(1)教師:這是什么?你玩過嗎?
當旋轉秋千沒有旋轉的時候,座位是怎樣的?轉動起來的時候,座位又是怎樣的呢?
(2)教師:這一幅圖上是什么?你在哪里見過這樣東西呢?衣服放進脫水機前是怎樣的?旋轉完后衣服又是怎樣的呢?衣服中的水哪里去了?
(3)教師。
教師:原來物體快速旋轉的時候就會產生一種看不見的力量,它將旋轉秋千的座位向外飛,也將脫水機里的水向外飛,讓衣服里的水變少。科學家就是運用了這種力量的本領,讓它幫助我們的生活。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蛋_大班科學教案07-11
大班科學教案:談感覺_大班科學教案07-07
大班科學教案:浮起的雞蛋_大班科學教案06-29
大班科學教案:物體間的空隙_大班科學教案07-07
大班科學教案:牽牛花_大班科學教案07-06
大班科學教案:大力紙橋_大班科學教案07-13
大班科學教案:學吹泡泡_大班科學教案06-29
大班科學教案10-13
大班神奇的科學教案01-22
大班下科學教案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