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科學教案模板錦集六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教案 篇1
我從事科學研究是出于一種不可遏止的想要探索大自然奧秘的欲望,別無其他動機。——愛因斯坦
幼兒科學教育重在感官的充分運用與訓練。只有讓幼兒不斷地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又動腦,才能讓幼兒不斷發現科學奧妙,激發其學科學的'興趣。今天小編推薦一個“磁鐵找朋友”的科學活動,希望能夠為大家所用。
游戲準備
配套材料:條形磁鐵2塊、環形磁鐵2塊、分類盒1個、鐵屑2盒、魔法盒1個、骰子1個、迷宮圖卡1套、太陽系圖卡1套、操作記錄表32張、探索圖冊《磁鐵找朋友》。
園所自備:其他形狀的磁鐵(如U形磁鐵)、鐵球、回形針、布條、白紙等。
游戲方法
玩法一:淘寶
取一些自然界的沙粒,用磁鐵在其中來回移動。看能找到哪些可以被磁鐵吸住的“寶貝”。
玩法二:找好朋友
(1)將分類盒里裝滿物品,如回形針、小圖釘、羽毛、布塊、石頭、紙片、細繩等。
(2)用磁鐵分別靠近物品,看看哪些會被磁鐵吸引,哪些不會(如圖2)
(3)根據磁鐵與分類盒中物品不同的反應將材料進行分類。
玩法三:回形針走迷宮
將回形針放在迷宮圖上,把磁鐵放在迷宮圖卡的反面,通過移動磁鐵帶動回形針走迷宮(如圖3)
玩法四:太陽系
將鐵球放在太陽系圖卡上,把磁鐵放在太陽系圖卡的反面,通過移動磁鐵改變小球的位置(如圖4)
游戲價值
1.在游戲中培養分類與比較的能力。
2.通過探索了解磁鐵吸鐵的特性,通過游戲與實驗的方法了解磁的穿透性。
3.激發探索磁力現象的興趣,培養關注周圍事物的習慣。
4.在探究中發展溝通能力。
科學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了解一些屬于大自然的事物,知道一些自然現象。
2.科學探究
初步經歷明確問題,在教師指導下制定考察計劃,經歷考察的過程,培養觀察能力。
3.科學態度、STSE
樂于參與考察活動觀察仔細認真。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在考察中知道要愛護大自然。
二、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學生活動手冊中考察大自然的選項表,筆,小收納盒子。
教師準備:考察提示PPT
三、教學時間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這節課,我們將模仿達爾文考察大自然的方法,在校園中考察身邊的大自然。
(二)新課學習
1.明確考察對象
提問:1.我們的.校園里有哪些屬于大自然的事物?
2.我們在校園里考察身邊的大自然,選取哪個區域進行呢?
2.交待考察提示
(1)選擇植物多的地方
(2)考察時,要記錄觀察到了什么和有什么發現。
(3)帶回2-3樣大自然的物品。
(4)愛護校園環境
(5)注意安全
3.排隊,教師帶領下,在校園中的已選取區域進行考察。
4.完成考察任務之后,教師帶領下排隊返回教室。
(三)整理,下課
(1)各自整理自己帶回的物品,并要求妥善保管好。
(2)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發現,為下節課作好準備。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擺的擺動快慢與擺長有關,同一個擺,擺長越長擺動越慢,擺長越短擺動越快。
過程與方法:在真實情境中研究擺長如何影響擺的快慢;在不斷嘗試中,調制出每分鐘擺動30次的鐘擺。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到細心觀察和準確測量的重要性;體會制作鐘擺的樂趣。
【教學重點】在真實情境中研究擺長如何影響擺的快慢。
【教學難點】調制出每分鐘擺動30次的鐘擺。
【教學準備】學生自帶計時表(小組)、鐵架臺、棉線、一根寬1厘米長30厘米的木條、稍大金屬片。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復習上節課內容,擺的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
2、閱讀課本P62上圖和文字,并作出預測。師出示上節課的`實驗單擺再次演示。
3、小結:擺長不等同與繩長。
二、擺長怎樣影響擺動次數:
1、師出示金屬圓片,問:假如把它固定到木條上,這個擺的擺動快慢會變化嗎?為什么?
2、學生小組實驗,把金屬片固定在底部,三次實驗記錄15秒內擺動的次數。記錄表見課本P62。
3、反饋數據。
4、思考:我們觀察到了什么變化?怎樣解釋這種變化呢?
5、師問:金屬圓片在木條上固定的位置不同,對擺的快慢有影響嗎?
6、小組三次實驗并記錄金屬片掛在上、中、下處時,15秒內擺動的次數。
7、反饋數據。
8、解釋變化原因并小結。
三、做個鐘擺:
1、提出要求:利用剛才的材料,我們能做一個每分鐘正好擺動30次的鐘擺嗎?
2、板書課題:做一個鐘擺。
3、小組嘗試調整制作。
4、請成功的小組展示鐘擺。板書設計:
做一個鐘擺擺的擺動快慢與擺長有關,長則慢,短則快。
每分鐘擺動30次教學后記:
科學教案 篇4
4.1 各種各樣的巖石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以個人參與或小組參與為形式,獲得在野外尋找巖石的親身經歷。
2、在課堂中能夠,讓孩子經歷觀察巖石特點的活動過程,獲得觀察巖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
3、通過給巖石分類,讓孩子經歷一個簡單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孩子運用語言解釋問題的能力。
4、讓孩子獲得豐富的研究巖石的愉悅情感。
教學重點:
用一些標準給巖石分類。
教學難點:
通過觀察巖石,能想出不同的分類方法。
教學準備:
可以在課前布置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為形式,收集各種各樣的巖石。教師也應該準備大量的常見的一些巖石,同時還可以準備一些本地區常見的巖石。還應給孩子們準備一些觀察工具:放大鏡、盛水的燒杯、記錄紙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教師可以先播放一段關于地表巖石風貌的錄像片,或提供一些典型的圖片。
1、巖石是地球的主要組成部分,到處可見。你平時在哪些地方看到過巖石?
2、你玩過巖石嗎?你是怎么玩的?
3、從今天開始,我們要研究巖石。出示課題:各種各樣的巖石
二、探究過程
1、開個石頭展覽會
(1)巖石來自哪里? 你的巖石是從哪里找到的?請簡單介紹你的尋找經歷。 可以讓學生先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再到全班進行匯報交流。
(2)我的巖石觀察 請你選擇一塊感興趣的巖石進行觀察。你準備怎樣去觀察它呢? 請你大概估計一下,你會觀察到巖石的幾個特征? 學生自主觀察探究,教師巡回指導。
(3)我的巖石觀察記錄交流 你用了哪些方法對巖石進行觀察? 你觀察到了巖石的哪些特征?有沒有超過自己的估計? 你對同學的觀察描述有沒有補充或意見? 注意,在學生交流觀察到的巖石特征時,要強調觀察方法與觀察描述之間的對應關系,對學生的非觀察性描述尤其要加以引導。
2、給巖石分類
(1)這些巖石可以分類嗎? 這些巖石可以分類嗎? 如果讓你給這些巖石分類,你會怎么分呢? 這里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匯報。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分類標準不要輕易否定。
(2)給巖石分類 請你選擇任何一種標準,給這些巖石分類。 小組分類活動開始,教師巡回指導。
(3)巖石分類結果交流 你們將巖石分成了幾類?是按什么來分的? 你們想到了多少種不同的分類方法?不同的分類方法結果一樣嗎?
(4)這塊巖石屬于哪一類 這塊巖石屬于哪一類呢? 這一教學環節主要在于應用。教師可以根據地域特色提供的相應的巖石,也可以由學生來提供。
三、小結
師:課后,你可以再找些巖石來觀察。想一想,巖石是怎么形成的呢?下節課,我們將進一步研究巖石。
板書設計:
4.1 各種各樣的巖石 1、開個石頭展覽會 2、給巖石分類
4.2 進一步觀察巖石
教學目標:
1、學生利用感官的觀察和借助工具的觀察獲得巖石構造的感性知識。比如“這塊巖石像是卵石與泥土擠在了一起”。描述中較為確且的運用一些諸如“擠、壓”等詞匯。
2、學生能用多種方法觀察巖石,能較細心的觀察面前的巖石,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合理的推測與假設。
3、通過進一步研究和觀察巖石,學生對巖石產生濃厚的興趣。在觀察過程中不斷能激發學生積極思維。
教學重點:
能對觀察到巖石的現象進行合理的推測和假設。
教學難點:
通過模擬火山噴發實驗,進一步研究巖石。
教學準備:
學生收集大量的巖石(在第一課時中已經分類),教師提供典型的三類巖石代表。放大鏡,小刀,榔頭,鉗子等。教學過程:
一、引入 上節課我們給巖石開了個展覽會,我們發現有的巖石用手摸上去覺得比較粗糙,有聞起來有點氣味、還有的稱了一下比較重。
二、探究過程
1、進一步觀察巖石
(1)各小組拿出第一組巖石研究(選擇沉積巖類)
①活動一 (以上性質)是為什么呢?(怎么會這樣的呢?) 可能和它們的出處有關? 可能和它們的形成有關? 學生根據以上主題開展研究活動,將研究的內容和結果(猜測)記錄在記錄紙上。學生觀察結束,匯報觀察結果。(巖石的內部構造、特征等)
②活動二 主題:
1、根據活動一觀察到的內容猜測巖石(一種或者一類)巖石是怎么形成的。 巖石的形成與地殼運動有關嗎?(說出“有關”的理由)。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研究,能用學過的知識作為證據證明自己的猜測。
(2)各小組拿出第二組巖石研究(選擇浮石、大理巖等)
①活動三 仔細觀察這些巖石的特殊性質。 猜測這些巖石的成因? 小組觀察,發現這幾類巖石的特殊性。
2、火山噴發實驗 教師演示火山噴發的模擬實驗。(或者火山噴發的錄像。) (熔巖冷卻后會怎樣?熔巖侵入大地和原有的巖石相碰會怎樣……) 學生根據實驗現象對照觀察結果解釋這幾類巖石的形成原因。 提供閱讀資料(見后面資料),給巖石分類。 3、給巖石分類 活動四 主題:給自己收集來的巖石根據下表分類: 巖石的種類 種類名稱 形成原因實例(自己帶來的巖石) 討論:巖石的形成原因與巖石的性質有關嗎?
三、小結:
說說自己還有那些些新發現和感興趣的問題?
板書設計:
4.2 進一步觀察巖石 1、猜猜它們的來歷 2、火山噴發實驗
4.3 巖石的組成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提供的工具和自己的觀察認識常見的幾種礦石。知道巖石是由一種或幾種礦物組成的。
2、學生利用工具,多種途徑發現巖石的成分。通過對巖石的觀察,收集記錄巖石的一些性狀。通過閱讀資料,能夠確定一些描述礦物特征的標準。
3、學生對研究身邊的礦物有濃厚的興趣,將生活中的發現利用所學知識檢索定位。
教學重點:
觀察幾種常見巖石,了解巖石的組成。
教學難點:
能描述常見的礦物。
教學準備:
小刀,塑料片,硬幣,釘子,放大鏡,稀鹽酸,滴管,閱讀資料。
教學過程:
一、 引入 你們想知道巖石是由什么組成的嗎?今天這節課來研究巖石的組成。
二、探究過程
1、研究花崗巖 請大家拿出花崗巖,進行觀察活動。
①活動一 仔細觀察花崗巖,我們進行小組間的競賽,比一比那個小組發現花崗巖的秘密多。 小組派一代表,參加其他組的討論研究,交流發現所得。 教師參與小組的研究。 教師在研究過半,適時的提供云母、長石、石英礦物標本。 學生利用提供的礦物標本鑒定花崗巖的成分。
②活動二 教師提供閱讀資料“石英、長石和云母都是自然界的礦物。所有的巖石都是由一種或幾種礦物組成的。” 檢索定位花崗巖的組成成分。 學生認識一些礦物標本。
2、常見的礦物 教師提供一些礦物標本,學生試著觀察,進行描述兩塊不同的礦物標本。 (描述中要求學生不是比較它們的異同,而是分別描述他們的特征。) ①活動三 教師提供礦物資料卡,學生閱讀后明確描述礦物著重于哪些方面,試著模仿描述。 對于其中的一些特征能尋求比較的標準,方法可以是多種。 制定自己帶來的巖石進行礦物鑒定分析卡。
三、小結 通過我們的研究我們知道所有的巖石都是由一種或幾種礦物組成的。同學們你們在研究過程中還有其它的發現嗎?
板書設計:
4.3 巖石的組成 1、美麗的花崗巖 2、常見的礦物
4.4 怎樣觀察、描述礦物
教學目標:
1、引導和推動孩子開展觀察、描述礦物的活動,積極鼓勵孩子在課外或校外繼續開展一些研究礦物的活動。
2、組織和指導孩子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經歷一些基本的觀察研究活動過程: 經歷對金屬、玻璃等物體進行光澤的觀察和描述的`過程; 經歷對礦物進行光澤的觀察和描述的過程; 經歷對銅、鐵、鋁及礦物進行硬度比較的描述的過程; 經歷對礦物條痕的觀察和描述的過程。
3、指導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獲取一些礦物光澤、硬度、條痕等方面的基本科學知識,鼓勵孩子綜合所學方法與知識開展應用性觀察研究,讓孩子在認知水平、技能水平和情感水平等方面都有充分的發展。
教學重點:
能用所學方法與知識開展應用性觀察、描述礦物。
教學難點:
能對觀察的礦物進行描述。
教學準備:
讓孩子們準備銅鑰匙、小刀、鉛筆、礦物石及紙標簽等。老師給每一小組提供一份材料,包括:銅片、鐵釘、玻璃、泥土、絲綢,提供石英、長石、云母三種不同的礦物(可以自定),準備手電筒、普通瓷磚(或表面不發光的陶瓷)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 上節課我們知道巖石是由礦物組成的,那我們會對礦物進行描述嗎?今天這節一起來學習幾種簡單的方法。
二、探究過程
1、觀察礦物的光澤
①觀察玻璃的透光與反光 把玻璃平放在桌子上,用手電筒照射玻璃表面,你有什么發現? 把玻璃用手豎著舉起,用手電筒照射玻璃表面,你有什么發現? (在這一環節中,通過觀察“用手電筒照射玻璃”發生的現象,讓學生了解物體透光與反光的現象,并能夠準確地描述出來。)
②觀察不同物體的透光與反光 用研究玻璃的方法,觀察研究磚頭、泥土、銅片、絲綢等物體的透光與反光。 學生分小組開展探究活動。 匯報交流這些物體的透光與反光狀況。 (在這一活動中,學生用“觀察玻璃的方法”來研究其它的物體,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值得我們關注的是,要指導學生把觀察到的現象描述清楚,這里隱含著一種比較描述的方法。這對于描述礦物有著重要作用。)
③觀察礦物的透光與反光狀況 請你仔細觀察石英、長石和云母的透光與反光狀況。 請你準確地描述這三種礦物的透光與反光狀況。 出示煤炭,說說它是什么光澤?
2、觀察礦物的軟硬
①比較銅片、鐵片和鋁片的軟硬。 用銅片和鐵片相互刻劃,你發現了什么現象? 用銅片、鐵片和鋁片三種物體相互刻劃,你又發現了什么現象? 你能解釋這些現象嗎?試一試。 比較物體的軟硬,一般有什么方法呢?
②比較礦物的軟硬 你有辦法比較這三種礦物的軟硬嗎? 請你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種方法進行比較。把礦物按從軟到硬的順序排列。 你觀察到了什么現象?這說明了什么?
3、觀察礦物的條痕
①觀察鉛筆的條痕 用鉛筆在白色瓷板上劃一劃,你有什么發現? 鉛筆條痕的顏色與筆芯的顏色有區別嗎?
②觀察礦物的條痕 用石英、長石和云母在白色瓷板上磨擦,你有什么發現? 這些條痕的顏色與礦物外表的顏色一致嗎? 觀察比較自己收集來的礦物的條痕。 礦物條痕的顏色和礦物表面的顏色相比,誰是礦物的本來顏色呢?為什么?
三、小結 板書設計:
4.4 怎樣觀察、描述礦物 1、觀察礦物的光澤 2、觀察礦物的軟硬 3、觀察礦物的條痕
第二課時
一、引入 我們已經學習了觀察和描述巖石的一些方法,現在讓我們來研究一塊自己身邊的礦物吧?
二、探究過程
1、研究我們的礦物 ①研究礦物的方法 說一說,你有多少種研究礦物的方法? 我們需要哪些工具幫助研究? ②研究我們的礦物 在小組里挑一塊收集來的礦物,進行研究。 你想怎么去研究呢?(小組討論)
2、描述我們的礦物
①猜猜他是誰游戲。 怎樣描述人的相貌? 你的描述水平怎么樣? 怎樣描述人的相貌? 這一環節的設置目的在于: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分別描述班中任意一個同學的相貌讓其余三位同學猜,通過該活動,讓孩子們初步掌握描述物體特征的方法,從而為有效地描述礦物的特征打下基礎。
②描述我們的礦物。 你發現了礦物有多少特點? 你怎么去描述這些特征呢? 小組活動:互相描述,評一評。 一起為我們的礦物做份“簡歷”吧
3、猜猜它是“誰” 請一學生描述礦物,其他人猜。
4、做一個巖石展示盒 你想做個怎么樣的展示盒 你打算怎么去做呢?三、小結: 布置巖石展示盒展覽時間。
板書設計: 4.4 怎樣觀察、描述礦物 4、研究我們的礦物 5、描述我們的礦物 6、做一個巖石展示盒
4.5 巖石會改變模樣嗎?
教學目標:
1、提供巖石圖片及巖石實物,讓孩子經歷尋找巖石變化痕跡的活動過程。
2、讓孩子經歷假設——驗證的科學研究過程,在經歷活動中了解冷熱、植物、風等對巖石的作用,體驗大自然的力量。
3、通過觀察描述活動,讓孩子認識改變巖石模樣的主要力量;能夠根據現象,初步解釋自然界中巖石變化的原因。
教學重點:尋找巖石變化的痕跡,理解巖石變化的原因。
教學難點:通過實驗探索巖石變化的原因。
教學準備: 學生以小組或個人為形式,到野外收集巖石(注意保持巖石的原生態);教師準備各種環境中的巖石圖片或錄像資料。以小組為單位準備酒精燈、鑷子、燒杯、帶蓋玻璃杯、石灰巖(小塊)、6B鉛筆、繪圖橡皮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在大自然中的巖石是什么樣子的?過了上萬年會怎樣?你們想知道嗎?
二、探究過程
1、尋找巖石變化的痕跡
①大自然中的巖石是什么樣的 觀察圖片,請描述大自然中巖石的樣子 大自然中的巖石都是一樣的嗎?它們會變化嗎?
②尋找巖石變化的痕跡 觀察圖片,你能發現巖石有些什么變化呢? 觀察自己從野外收集來的巖石,你能找到巖石變化的痕跡嗎?
③推測巖石變化的原因 推測一下,沙漠中的石蘑菇是怎么形成的? 推測溶洞中鐘乳石形成的原因 出示模擬溶洞形成實驗 (方法:在兩只燒杯中各裝一些硫酸鎂,加水攪拌均勻,取一段棉布條,兩端各系一個金屬環,分別放入兩只燒杯中。在兩燒杯中間放一張白紙,讓棉布條下垂(離白紙約2厘米),靜置一周。在白紙上會形成鐘乳石模樣的結晶。) 自然界中還有什么力量也能使巖石發生變化?
2、探索巖石變化的原因
①冷和熱的作用。 把巖石加熱,它會發生什么變化呢?把加熱的巖石放入水中,它又會發生什么變化呢? 如果反復進行這樣的試驗,請你推測巖石會發生什么變化呢? 學生分小組實驗活動:冷熱對巖石的影響。 實驗現象對你有什么啟發?你想到了什么?
②風對巖石的摩擦作用。 觀察活動:在白紙上用鉛筆(6B)寫一個字,有橡皮擦去,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討論:當沙粒被風刮起而撞上巖石時,會發生什么情況呢?經過長時間的作用,巖石會發生改變嗎?(在這一環節中,可以利用這一觀察實驗活動推理風沙對巖石的侵蝕作用。當然,也可以用教材中的觀察實驗活動)
③植物根的作用。 出示石膏(石膏中生長著已發芽豌豆),你看到了什么現象? 討論發生這一現象的原因。 出示圖片(巖石中長有植物),說說植物對巖石的作用。
④小結 大自然中,改變巖石模樣的力量有哪些? 巖石在大氣、水、生物等長期聯合作用下發生變化的現象叫風化。
三、小結
學習課文之后,談談自己的感想。
四、板書設計
4.5 巖石會改變模樣嗎? 1、尋找巖石變化的痕跡 2、探索巖石變化的原因
4.6 巖石、礦物和我們
教學目標:
1、讓孩子經歷調查研究活動,探究生活中、身邊的巖石和礦物。
2、讓孩子在經歷查閱資料的活動過程中,增加對巖石、礦物用途的進一步了解。 3、引導孩子初步樹立起保護、利用巖石和礦物的可持續發展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巖石和礦物對人類的作用。
教學難點:
會整理自己調查研究活動的資料。
教學準備:
以小組或個人為形式,課前開展孩子調查研究生活中的巖石、礦物活動;同時鼓勵孩子們帶著問題從科普讀物等書或網上查閱相關文字資料。教師收集相關采礦、用巖石與礦物制成的物品等圖片資料或實物。教學過程: 以科學討論會的形式進行教學。
1、課前調查研究活動。 調查人員: 調查地點: 調查結果 生活、學習用品 所用巖石、礦物
2、課堂進行資料整理活動。
3、科學討論會開始。 “猜一猜”活動。 這一單元我們學習了巖石與礦物,請你介紹一塊最感興趣的巖石或礦物,請大家猜猜它的名稱。 說說巖石與礦物在家庭和學習生活中的應用。 介紹巖石與礦物在其它生產領域中的應用。在這一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自由介紹,主動討論,教師的角色應該只是“主持人”的身份。
4、保護我們的巖石與礦物 你知道巖石與礦物是怎么開采出來的嗎?盡可能讓學生多說說,教師適當也可以出示礦石開采的圖片,幫助學生了解。 礦物開采完后,還有可能再產生出來嗎? 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可提供一些由于亂開采而帶來生態破壞的場景圖片或錄像,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 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3、 總結
板書設計:
4.6 巖石、礦物和我們 1、巖石和礦物的作用 2、保護我們的巖石與礦物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自然界里某一區域生存的生物必須形成一個平衡和諧的整體,即生態系統。
過程與方法:應用分析推理等思維形式,對沙塵暴生成的原因進行分析。
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到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認識到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應用分析推理等思維形式,對沙塵暴生成的原因進行分析。
【教學準備】收集有關沙塵暴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回顧知識,引入新課:
1、學生自己的話舉例說明食物鏈、食物網、生態群落的含義。
2、說明:自然界里某一區域的生物形成一個平衡和諧的整體,叫做生態系統。
3、提問:如果生態系統中的某一個環節受到了破壞,整個生態系統會怎樣呢?
二、草原的生態平衡:
1、現在讓我們以草原為例來研究有關生態系統的`平衡問題。草原上常見的生物有鷹、兔和草,那么,這三種生物之間的食物鏈是怎樣呢?(學生畫出)
2、設想一下:
(1)如果鷹少了,會發生什么現象?
(2)如果兔少了,會發生什么現象?
(3)如果草少了,會發生什么現象?
每個設想給學生充分的討論時間,然后再讓他們發表意見,最后得岀確結論。
3、人類的哪些行為會造成鷹、兔或者草減少呢?(提示:為了經濟發展,人們會采取哪些手段。)
三、是什么引起了沙塵暴:
1、閱讀書20面有關沙塵暴的資料。教師可進行適當的補充。
2、引導學生分析草原生態系統失衡的原因,提示:
(1)人類的哪些行為引起草原生態系統失衡?
(2)這些行為的后果是什么?
(3)最終結果是什么?
3、小結:生態系統均衡發展是不十分不易的,人類的許多行為都在破壞著大自然的生態平衡。
四、課外作業
1、大家深入分析一下目前許多的做法,并討論為了保護生態平衡我們國家都做了哪些工作,為什么?
科學教案 篇6
課型 課時 時間
學習目標 過程與方法:
1.會用感官和工具認識常見巖石,并能耐在觀察實驗中發現巖石的特征。
2.能夠用相關的分類標準(如顏色、形狀、軟硬等)給巖石分類。
3.能查閱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形成的有關資料。
4.能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語言、文字、圖畫)記錄觀察結果,能夠用恰當的詞語描述和觀察實驗等搜索等探索結果。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常見巖石在顏色、結構、軟硬和遇算反應的特征。
2.知道巖石有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三種類型,了解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形成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欣賞自然界巖石的美麗,產生喜愛祖國山水的美好情感。
2.意識到巖石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重點難點 1.知道常見巖石在顏色、結構、軟硬和遇算反應的特征。
2.知道巖石有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三種類型,了解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形成的過程。
學法指導
課前準備 各種巖石、放大鏡、鹽酸、小錘等觀察工具,模擬巖石生成的材料,如蠟燭、酒精燈、燒杯等
學習過程 二次備課
1、用課件展示一些地球表面的情況,及巖石的分布。
探索和調查
1、讓學生在紙上寫下自己對巖石的認識。
2、交流認識。
3、出示P39圖,哪些是巖石,哪些不是巖石?
4、怎樣才能稱為巖石?
5、教師講巖石的定義。
6、巖石有哪些特征?
7、交流。
8、為了進一步了解巖石,我們還可以怎樣來觀察巖石。
9、用多種方法觀察巖石。
10、你覺得巖石是怎樣形成的呢?
11、小組討論,巖石形成的方式。
12、學生交流,教師板書記錄下生成方式。
13、做巖石生成的模擬實驗。
14、觀察制作出來的各種巖石的特點。
15、教師再分發一些真實的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和制作出來的巖石進行比較,觀察這幾種巖石的特點。
16、教師告訴學生,地質學家就是按照巖石的生成方式,把巖石分成了3大類,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
1、了解原認知。
2、通過比較得出巖石定義。
3、觀察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
3、本課內容較多,所以不安排學生自由分類了,巖石的分類學生本來就比較難理解,如果在自己分類的基礎上再進行分類的講解就更不容易理解。而且分類并不是本冊訓練重點。
4、在這里學生對于巖漿巖和沉積巖可能比較容易講出來,變質巖比較困難,如果學生講不出變質巖,教師可以講出來,不一定非得學生講出。在這里這些巖石的名詞完全可以等會由教師講出來。
回顧和解釋
巖石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教案科學教案05-16
科學教案02-22
科學教案12-17
科學教案12-16
科學教案《賽車》04-07
火科學教案10-25
科學教案范文10-15
關于科學教案01-07
學生科學教案03-22
冬天科學教案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