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中班科學教案

時間:2023-05-31 10:34:23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實用】中班科學教案范文匯總10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用】中班科學教案范文匯總10篇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目標:

  1、用鼻子聞,識別各種氣味,了解鼻子的用處。

  2、嘗試用觀察、比較、分類等方法探索,對識別氣味有興趣。

  準備:

  1、裝有醋、酒、香水的小瓶若干,紗布封口。

  2、瓶裝醋、酒、花露水各一瓶。

  3、白醋、酸黃瓜、葡萄酒、黃酒、酒精、酒釀、香皂、洗發香波、護膚霜、茶葉、花、巧克力等。

  過程:

  1、談話激趣:

  ——“聞到什么氣味?”

  “怎么會聞到香味的?”

  2、操作感知:

  了解鼻子的用處:

  ——“小鼻子上有什么?用手捏住鼻孔,聞得到氣味嗎?”

  幼兒自由選擇,識別紗布封口瓶子里散發出的不同氣味:

  ——“桌上放著許多小瓶子,里面裝著一些東西,用鼻子聞一聞,然后告訴大家。”

  交流自己聞到的不同氣味:

  ——“你聞到什么氣味嗎?這個瓶子里裝的是什么?”

  “這兩個瓶子里裝的東西看上去差不多,它們是一種東西嗎?為什么?”

  小結幼兒聞到的幾種氣味:花露水是香水味、黃酒有股酒香味、醋有酸酸的醋香味兒。

  3、比較分類:

  出示各種帶氣味的`物品:

  ——“用鼻子聞一聞,識別一下這些物品是什么氣味,如果聞到的氣味和剛才聞到的花露水、黃酒、醋的氣味差不多,就把物品分別送到相應的放置酒、醋、香水的桌上去。”

  分類和驗證:

  ——“放有花露水、黃酒、醋的三張桌上都放了些什么?”

  “這些都是什么氣味的東西?為什么它們在一起做朋友?”

  小結:這些物品盡管看上去不同,但它們的氣味相似。香皂、洗發香波有股香水味,酒釀有酒香味兒,酸黃瓜有醋的酸味,能把各種氣味分得清清楚楚,你們的小鼻子本領真大。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實驗操作發現水里加鹽會讓物體浮起來的現象。

  2、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杯子若干,鹽、小蘇打、明礬、勺子、土豆片活動過程:

  一、問題引入,引起興趣。

  1、這是什么?(教師出示一個土豆),我把它切成了土豆片,現在我要把土豆片放到水里去,你們猜猜會怎樣?

  2、把土豆片放到水里會怎樣呢?我來試一試。

  3、我這還有三杯水,我又要把土豆放到水里去,這回會怎樣呢?(幼兒回答教師驗證)為什么這個杯子里的土豆片會浮起來呢?

  告訴你們一個秘密,老師在這三個杯子里分別加了一些東西,是什么東西呢?就是桌子上藍、綠、橙三個盆里的東西,那到底是哪個盆里的東西會幫助土豆浮起來呢,下面請小朋友自己動手試一試。

  二、幼兒第一次操作,老師巡視觀察1、提出操作要求:你們每人拿一個杯子,先放土豆片,再放盆子里的東西,記住綠顏色標簽的杯子里只能放綠顏色盆子里的'東西,紅顏色標簽杯子里只能放紅顏色盆子里的東西,藍顏色標簽杯子里只能放藍顏色盆子里的東西.看看土豆怎樣了?

  2、操作后談話:你的土豆怎么樣了?浮起來了嗎?你發現了什么?

  3、現在請你們再拿兩個不同顏色標簽的杯子,想個辦法讓土豆片浮起來,每個杯子里只能放一樣東西,要不你們就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東西讓土豆片浮起來了.

  三、幼兒再次操作,教師指導操作后談話:你的土豆浮起來了嗎?是哪個盆里的東西讓它浮起來的?那你們現在知道老師開始時的三個杯子里哪一只也加了這個盆里的東西?

  四、揭示謎底,小朋友通過兩次實驗,發現了(X)顏色盆里的東西能讓土豆浮起來,這個盆里的奇妙的東西到底是什么呢?來端起來看一看,聞一聞,嘗一嘗,是什么?(鹽)對了,這個奇妙的東西就是平時媽媽做菜用的鹽,小小鹽巴真奇妙,除了做菜調味還可以讓沉在水底的土豆浮起來,它還有什么其他本領呢?我們下次再來玩一玩,找一找,好嗎?

  教學反思:

  1、材料的準備可更加科學性與嚴謹性。比如每個杯子里的鹽的量,存在一定的差誤;再是提供給孩子們操作的水杯,可貼上標記,這樣孩子們更加容易發現水的多少與加入鹽的多少的關系。

  2、在交流與討論環節可更加深入,以便讓孩子們更加充分的表達自己的發現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課題生成:

  信息時代的今天,有必要增加一些孩子們感興趣的科學啟蒙知識,以拓寬幼兒視野,豐富幼兒知識,開發幼兒潛能。為此,設計了這節科學活動“各種各樣的汽車”。本活動從幼兒年齡特點出發,充分利用活動的電化教育手段,引導幼兒積極運用多種感官,主動感知和認識各種汽車及其發明過程。電化手段的運用,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界限,使幼兒身臨其境,將事物發展的抽象過程集中在一個相當短的時間內展示出來,直觀生動、感染力強,是一次知識性、趣味性較強的教育活動。

  活動目標:

  1、知道汽車的種類有各種各樣的,它們有不同的用途。

  2、使幼兒簡要了解汽車的發明過程,激發幼兒當“小發明家”的愿望。

  3、發展幼兒比較和觀察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汽車發明過程的自制抽拉復合燈片一套,幻燈機。

  2、木偶表演臺,布袋木偶:小兔、小猴、老爺爺、小孩各一個。

  3、布置出一個“汽車展覽會”,各種汽車玩具若干,各種汽車圖片(自繪圖片8張)。

  活動過程:

  1、激發興趣,引出課題。

  木偶小兔:“今天天氣真好,我想去看看住在很遠的奶奶。坐著汽車去可方便了,一會就到了。再見。”(小兔坐在轎車上,說完下場)教師:“小朋友們都知道乘汽車很方便,你們知道汽車是怎么發明的嗎?

  2、簡要了解汽車的由來。

  (1)教師操作抽拉幻燈片1:“最早的時候,人們沒有交通工具,只能用腳走路。”

  (2)幻燈片2(復合抽拉片)。

  ①“經過馴化的動物成了人們重要的運輸工具,人們騎著這些動物旅行,用它們馱運貨物。這些動物有牛、馬、象、駱駝等。”

  ②“人們發明了輪子,于是出現了最原始的車。”

  “又出現有輻條的車輪,車的結構就輕巧了。”

  ④“后來,美國人生產出了大量輕便實用的汽車,現在汽車的種類就更多了。”

  (3)提問:誰能說說汽車的由來?引導幼兒說出過程:走一動物一輪子一有輻條車輪一美國人發明汽車。

  3、了解汽車的種類及不同的用途。

  (1)教師引導幼兒動腦筋思考:“你們見過什么樣的汽車?”

  幼兒討論后回答。(隨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汽車圖片并簡要提問。卡車、轎車、公共汽車、出租車、灑水車、警車等。)

  (2)情境表演,認識消防車、救護車。

  ①表演:小猴(木偶)著急地說:“哎呀,不得了啦,我們家著火了,小朋友們快幫我想想辦法,我該叫輛什么車呢?”

  幼兒:救火車。

  教師:“小猴,你趕快叫輛救火車,——又叫消防車。”(拿救火圖片)

  小猴:“謝謝,我去救火啦。”

  ②認識消防車。(專門用來救火的。)(是紅色的,能拉警報。)

  木偶老爺爺、小孫子上,走著走著,老爺爺忽然倒下,小孫子大喊“爺爺心臟病發作了,這可怎么辦呢,我該叫輛什么車呢?”(救護車)

  ③認識救護車(專門用來幫助突然得了重病的人。)(車身上有十字標記,能拉警報。)

  ④教師:“咱班小朋友真是愛幫助別人,不僅幫助了小猴子,還幫助了有病的老爺爺,謝謝你們。”

  4、在玩中鞏固知識。

  (1)教師小結:“今天我們主要認識了救火車即消防車和救護車,有卡車、轎車、公共汽車……汽車的種類很多,作用真大,對人們有幫助,是一種很方便的交通工具。”

  (2)以參觀“汽車展覽會”結束教學。

  (3)讓幼兒在玩各種汽車中鞏固知識,開闊視野。

  評價分析:

  幼兒通過生動有趣的.幻燈,就像看電影一樣,直觀地了解了汽勺由來。接下來的情境表演,是通過展示幾種汽車的專門用途的故事,加深了幼兒對汽車的用途的認識。通過后來的幼兒玩汽車,為幼兒通過各種感官來認識汽車的外形構造提供了空間。整個活動,幼兒都饒有興趣、思維活躍,較好地達到j標。

  一、專家點評

  在現代技術日益發達的今天,有些老師誤以為用計算機為載體的教學是最佳的,因而會嫌棄傳統的幻燈片。其實,對幼兒來說,幻燈如圖書一樣,同樣有趣。只要合理選擇,幻燈教學會獲得好效果。

  二、反思與討論

  你認為此活動設計的知識點(量),是否適宜?如果讓上這節課,你同意本活動設計的過程嗎?如何修改?

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在圓柱體上繞線,根據纏繞的圈數判斷線段的長短。

  2、訓練快速辨認和判斷的能力,提高思維的敏捷性。

  活動準備:

  一、繞線圈

  1、幼兒分組操作,將線段整齊地纏繞在圓柱體上,數一數自己饒了幾圈。

  2、將線段分開,與同伴比一比線段長短。

  二、猜長短

  1、出示已纏繞五個圓柱體積木,看看每個圓柱體積木上繞了幾圈彩色線。

  2、當著幼兒的面,將繞在五個粗細不同的'圓柱體上的彩色線展開。比一比,哪個圓柱體上繞的線最長,哪個圓柱體的線最短。

  3、按線段的長短給五個圓柱體排序,并依據從長到短的順序貼上1—5的數字卡。

  三、比長短

  1、幼兒觀察圖片,迅速判斷線段的長短。

  2、在粗細不同的圓柱體上繞同樣的圈數,圓柱體越粗,線就越長;圓柱體越細,線就越短

  四、總結

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名稱

  和紙玩游戲

  活動目標

  1、感知不同紙張吸水的快慢,能用語言與同伴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2、用觀察、嘗試、探究、討論的方法客觀記錄事實。

  3、知道愛惜紙張,體驗發現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師生家長共同收集宣紙、卡紙、鉛畫紙、玻璃紙、報紙等。

  2、裝有顏料的盤子人手一個,抹布若干,記錄紙、水盆。

  活動過程

  一、“花兒朵朵開”,激發幼兒興趣。

  二、初次探索:用比較的方法給宣紙、卡紙洗澡。

  1、猜測――兩種紙寶寶洗澡后會變成怎樣?

  2、試驗――驗證剛才猜想的結果。教師以參與者的身份,通過積極的語言引導幼兒大膽試驗

  3、討論小結――你們發現這兩種紙在水里的變化有什么不同?為什么?幼兒從吸水快慢、紙張厚薄等角度談自己的發現。

  三、再次探索:看看誰爬的`快

  1、猜測――哪種紙爬的快?哪種紙爬的慢?將手中的紙分一分,用自己的方法做記錄。

  2、嘗試――進行操作。

  3、比比并記錄――哪種紙吸水快?哪種紙吸水慢?哪種紙不吸水?

  四、拓展經驗

  1、你知道還有哪些紙?給他們洗澡會怎么樣?

  2、討論:洗爛了的廢紙有什么用?不爛的廢紙又有什么用?

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小鳥有著自己的特殊的本領,大多數幼兒都知道鳥是會飛翔,但是在自然界中還有一些不會飛的鳥兒。通過本此活動幼兒認識企鵝、渡渡鳥、鴕鳥等鳥類是不會飛的,進一步增進幼兒對鳥的認識,萌發幼兒愛鳥、護鳥的情感。

  活動目標

  1、認識幾種常見的不會飛的鳥,豐富鳥類知識和經驗。

  2、能了解不會飛鳥兒的特征,進一步增進對鳥的認識。

  3、了解鳥與人類的關系,萌發愛護鳥類、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2、生活中鳥的ppt課件、收集不會飛的'鳥的圖片。

  活動建議

  一、游戲導入,激發興趣。

  1、教師帶領幼兒做小鳥進入教室。

  2、這是什么小動物發出的聲音?(播放麻雀叫聲)

  教師創編故事:原來呀它是小麻雀,老師聽說這只小麻雀想成為森林里最幸福的小動物。要想成為最幸福的小動物呢,就是要找到各種各樣的小鳥來和它做朋友。但是它又不會找朋友,想請我們的小朋友來幫它找朋友。

  二、出示ppt,介紹生活中的小鳥。

  師幼共同討論:你們幫小麻雀找到了這么多的好朋友,它成為了森林里最幸福的小動物了,正邀請我們小朋友和它的新朋友玩呢!我們來看看有哪些小鳥?(有麻雀,鴿子,小燕子……)

  提問:請小朋友說說在哪里見到過這些小鳥?

  三、猜猜想想,哪些鳥不會飛。

  1、引導幼兒討論:剛看到的小鳥,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本領是什么?

  (飛)有不會飛的鳥嗎?

  2、出示記錄表

  請幼兒猜猜記錄表上哪些鳥兒不會飛。將猜想到的答案寫在記錄表上。會飛的打勾勾,不會飛的打叉叉。

  3、共同討論:說說你為什么這樣想的?

  四、通過記錄依次介紹不會飛的鳥生活習性,形態。

  1、大鴕鳥有什么特征?(教師講解特征)

  2、教師學小企鵝走提問,這是誰來了?你知道它是怎樣生活的嗎?

  3、這時又走來了一只胖胖的小鳥它是誰呢?(渡渡鳥)講解特征。

  4、這是誰?請小朋友們看看他想誰?長得像恐龍,他就是恐鳥。比現在的鴕鳥還要高。

  教師總結:不會飛的鳥是指已失去飛行能力的翅膀退化的鳥類,取而代之的是奔跑及游泳的能力。例如鴕鳥不能飛了,但是他的奔跑能力很強。

  五、關愛自然,學習保護自然。

  我們身邊有很多動物滅絕了,像恐鳥,就是由于環境和氣候的變化才滅絕的。我們小朋友該怎么做才能保護它們呢?怎么愛護環境保護地球呢?所以我們小朋友一定要保護環境愛護我們的地球。(邊放音樂,邊做小鳥找朋友)

  六、活動延伸:

  1、和爸爸媽媽一起查閱有關不會飛的鳥的資料。

  2、給你的朋友說說你認識到的不會飛的小鳥。

中班科學教案 篇7

  目標

  1.了解尋找、觀察、捉螞蟻的方法。知道螞蟻的外形特征、食性和運動方式。

  2.產生探索螞蟻等昆蟲的運動方式的興趣。

  準備

  1.幼兒每人準備一個昆蟲盒(或廢舊小瓶、小盒)。

  2.請幼兒為螞蟻準備一些食物,并了解一些有關螞蟻的知識。

  3.放大鏡、白紙、彩色水。

  過程

  1.捉螞蟻。

  ――啟發幼兒選擇墻角邊、草地上、水泥地上、花園里等不同的地方投放食物,并耐心等。

  ――在等待的.同時,設想螞蟻喜歡吃什么,螞蟻生活在哪里。

  ――發現螞蟻出來覓食后,引導幼兒觀察思考螞蟻怎樣找食物,怎樣搬運食物,它們會把食物搬到哪里去。

  ――每人捉1―2只螞蟻放在昆蟲盒里帶回活動室。

  2.觀察螞蟻。

  ――交流捕捉經驗:在哪里發現螞蟻的,螞蟻喜歡吃什么?

  ――用放大鏡觀察螞蟻,說說螞蟻是什么顏色、什么樣子的。

  ――向大家介紹自己了解的有關螞蟻的知識,如:螞蟻身體的結構,螞蟻觸角的用處,螞蟻的力氣很大,螞蟻會合作搬運東西等。

  3.留下螞蟻行進圖。

  ――在桌子上鋪上大白紙,灑上一些螞蟻愛吃的食物,將螞蟻放在紙上,觀察螞蟻是怎樣運動的。

  ――將彩色水滴在螞蟻身上,螞蟻爬行時便會留下彩色印跡。觀察螞蟻行走的路線。

中班科學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新《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的目標強調幼兒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

  幼兒在玩玩具時,經常在觀察、思考:汽車為什么會開?車燈為什么會亮?對電池的作用產生濃厚的興趣。本次活動結合《綱要》精神,體現“生活化、經驗化、操作化”的特點,從幼兒的興趣入手,充分挖掘電池潛在的教育價值。

  在活動中,通過給幼兒提供足夠的操作、探索的時間、機會,引導幼兒運用觀察、比較電池,了解電池的外形特征;調動幼兒的已有經驗,動手操作、安裝電池,了解電池的`安裝方法及作用,并體驗安裝成功的喜悅。

  在整個活動中,充分體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以及與材料的互動原則。教師的開放式提問,發展了幼兒的發散性思維;幼兒間的討論、交流,發展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經驗也得到了積累;支持、引發幼兒與材料的互動關系,通過操作、擺弄電池、探索電池的奧秘。

  活動目標:

  1、對電池產生興趣,初步了解常用電池的外形特征和用途。

  2、樂意參加安裝電池的探索活動,感受成功的樂趣。

  3、愿意與同伴一起操作、交流。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常用電池若干個(1、5、7號),電動玩具若干個,電池圖片一張

  活動過程:

  一、導入:幼兒選擇各種電動玩具玩,引出活動主題:“電池”

  二、通過觀察、比較,了解常用電池的外形特征,嘗試從多角度發現電池的差異。

  1、幼兒觀察、比較電池。

  2、幼兒操作,教師引導幼兒從不同角度去比較,鼓勵幼兒與同伴一起操作、交流。“你們發現這些電池那些地方不一樣?”“這些電池有沒有一樣的地方?”

  3、出示電池圖片,師生共同小結電池的外形特征。

  三、幼兒嘗試為各種不同類型的電動玩具安裝電池。

  1、教師提供不同型號的電動玩具,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自由選擇、自由操作安裝電池,讓玩具動起來。

  2、請幼兒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并一起討論操作中遇到的問題。

  “你是怎樣裝電池的,電動玩具才會動起來?”

  教師針對幼兒的操作情況,舉典型事例。

  四、幼兒再次探索為各種不同的電動玩具安裝電池

  1、鼓勵幼兒找到電池盒內的標記進行安裝電池,嘗試為各種不同類型的電動玩具進行安裝。

  2、師生共同交流操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總結經驗。

  3、幼兒初步了解電池的用途及培養初步的環保意識。

  活動延伸:

  1、讓活動中沒有正確安裝電池的幼兒繼續操作練習。

  2、在日常生活中繼續尋找使用電池的物品,并嘗試自己安裝電池。

  3、環保教育:不亂扔廢舊電池。

  活動反思:

  為了激發他們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培養他們樂于嘗試、勤于動手的習慣。設計了嘗試性、操作性和探索性較強的嘗試學習活動——好玩的電動玩具。活動主要通過讓幼兒各種各樣的玩具和不斷地探索,一步步地揭開電池的各種秘密,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認識電池并學會安裝電池的方法。

中班科學教案 篇9

  目標:

  1.嘗試拼接小正方形,觀察、理解圖形分合、旋轉的變化規律。

  2.通過圖形的創意拼搭,發展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

  準備:

  1.自制小正方形64個,每個小正方形上貼有兩個分別為紅、藍顏色的等分三角形(如圖1)。

  2.可鑲嵌的大正方形底板16塊,每個大正方形底板正好可以鑲嵌4個小正方形(如圖2)。

  玩法:

  玩法一:選取4塊小正方形,將其嵌入一塊底板,以此類推,直至將64塊小正方形一一嵌入16塊大正方形底板,感知一個大正方形與4個小正方形的組合關系(如圖3)。

  玩法二:在玩法一的'基礎上,拼接、組合出不同的圖案(如圖4)。

  玩法三:嘗試變更原拼搭圖案中的某幾塊圖形,使之變換出不同的圖案(如圖5)。

  規則:

  1.自主拼搭,獨立完成。

  2.不能將小正方形散落在桌上或地上。

  評析:

  “拼拼樂”游戲集鑲嵌游戲與拼圖游戲于一體。材料設計看似簡單實際上并不簡單,因為每個小正方形上有兩個等分的不同顏色的三角形,從而使拼搭游戲有了多種可能。幼兒玩得不亦樂乎,其中的奧秘在于材料的結構性較低,幼兒可以任意組合、創意拼搭、重復把玩。該游戲實質是讓幼兒在不斷旋轉、移動、拼合的過程中,逐步感知、發現平面圖形之間的組合規律。幼兒從隨意組合到創意拼圖,提高了觀察力、專注力和想象力。

  教師的指導重點是關注幼兒在游戲中能否獨立思考與探究,而不是急于求成。教師要放手讓幼兒充分嘗試,在“分、合、拆、拼”的過程中發展方位知覺能力,積累創意拼圖經驗,發現、感悟平面圖形的組合關系。游戲初期,材料可以適當減少至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以免幼兒因挑戰過大而氣餒。

中班科學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通過幼兒的動手操作,發現硬泥和軟泥、生泥和熟泥的不同特征。

  2、通過幼兒的探索與嘗試,能改變泥塊原有的特性,捏出自己喜歡的形象。

  3、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

  活動準備:

  生泥、熟泥、水、汽車、恐龍,水果等模型和圖片、火柴棍、高粱桿皮、玉米皮花生殼等輔助材料、小圍裙、小套袖

  活動過程:

  一、導入主題:

  師:“小朋友,今天呀,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幾件小禮物,小朋友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幼:想

  師:出示泥做的各種水果,小朋友看,這些小禮物是什么?它們是用什么做成的?

  幼:是用泥做成的

  師:小朋友想不想試一試,用泥來做自己喜歡的東西?

  幼:想

  師:那在玩泥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呢?

  幼:不能把泥弄到衣服上

  幼:戴上小圍裙和小套袖

  二、幼兒自由選擇泥塊玩泥

  1、鼓勵幼兒嘗試泥的玩法,引導幼兒探索最基本的玩法,團圓、搓條、壓扁。引導幼兒發現,在玩泥的過程中會出現什么問題?

  觀察要點:

  a、幼兒在玩泥過程中,玩了一會兒后泥會變硬,幼兒是否尋找解決的辦法

  b、在發現自己捏的作品有裂口時,幼兒是否會選擇其他的泥塊

  組織幼兒討論,泥變硬以后,你是怎么做的?為什么有的小朋友捏的作品有裂口?你捏的作品出現裂口后,你是怎么做的?把自己好的經驗告訴其他小朋友。

  通過自己的實踐操作,幼兒總結出,泥變硬后,蘸上點水,泥就會變軟。捏的作品出現裂口,可以選擇摔熟的泥,這樣,捏出來的東西就不會有裂口。

  2、鼓勵幼兒繼續玩泥,在學習泥工的基本技法后,鼓勵幼兒有所創新,能根據老師提供的模型和圖片來捏自己喜歡的形象

  觀察要點:

  a、看幼兒是否有創新的'玩法,出現問題后,幼兒是怎樣解決的

  b、在玩泥過程中缺少什么時,是否能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利用上投放的輔助材料組織幼兒討論,剛才你是怎么玩泥的?制作過程中,出現問題,你是怎樣解決的?

  三、成功的快樂

  1、請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說說自己捏的是什么,怎么捏的,向其他小朋友介紹經驗。

  2、音樂聲中,幼兒互相欣賞作品,體驗成功的快樂。

  自評:

  本節活動,根據我們農村的特點,我選擇了農村的自然材料――泥巴,孩子們在活動過程中,能快樂盡情地玩耍和探索,在動手操作中,發現了硬泥、軟泥、生泥、熟泥的不同特征。遇到困難能自己尋找解決的辦法。

【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教案:認識水_中班科學教案07-05

中班科學教案:會唱歌的杯子_中班科學教案07-19

中班科學教案11-23

中班《夏天》科學教案03-29

中班動物科學教案04-01

中班優秀科學教案02-16

中班科學教案08-19

中班科學教案動物11-06

中班科學教案【薦】01-02

中班科學教案【熱門】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