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大班科學教案模板匯總八篇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幼兒懂得多吃蔬菜身體好的道理,并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2.使幼兒知道幾種常見蔬菜的名字,初步了解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食用部分與營養價值。
3.培養幼兒參與勞動的意識。
活動準備:
1.胡蘿卜、西紅柿、黃瓜、茄子等蔬菜圖片。
2.切好的黃瓜、胡蘿卜等。
3.杯子、勺子。
活動過程:
一、認識蔬菜
師:小朋友們,今天你們都是廚房的小幫手,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好多好多的蔬菜,現在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都有什么蔬菜?你們看一看哪些蔬菜是你認識的,這些蔬菜的名字、顏色、吃法和味道是怎么樣的?現在請小朋友到黑板這取走你認識的蔬菜跟我們介紹一下,誰先來?
幼:(當幼兒說到胡蘿卜時)我選的是胡蘿卜,它是橘紅色的,長長的,它可以煮著吃,可以炒著吃,可以涼拌吃,
師:你說的.很好,那么胡蘿卜能生吃嗎?
師:老師這里準備了一些生蘿卜,誰想嘗一嘗?(老師把生蘿卜分給原意品嘗的幼兒)
師:誰能告訴大家生蘿卜吃起來感覺怎么樣?好吃嗎?
幼:好吃,有點脆,甜甜的。
師:噢,生的胡蘿卜原來是這個味道的,那么你知道胡蘿卜有什么營養嗎?它含有大量的胡蘿卜素和維生素A,對我們的牙齒和骨骼發育有很多的好處。接下來誰來介紹一下你認識或者喜歡的蔬菜給大家?
(當幼兒說到黃瓜時,請喜歡吃的幼兒品嘗并說出感覺)
二、了解蔬菜的食用部分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蔬菜的食用部分嗎?有的蔬菜要吃它的根,有的蔬菜要吃它的莖跟葉子,有的要吃果實有的要吃花。
師:現在老師這里準備了四個區域分別是根、莖葉、花和果實,請你們仔細看看手上的圖片把它們送到屬于它們的區域。(幼兒把圖片放回黑板)
1.師:我們一起來檢查一下,放的對不對?這個區域的標簽是根,我們來看看這些蔬菜是不是吃它的根?
2.檢查莖葉。
3.檢查花。
4.檢查果實。
三、分組做蔬菜沙拉。
師:現在就是發揮廚房小幫手作用的時候了,看看老師這里準備了哪些蔬菜?
幼:有胡蘿卜、西紅柿、黃瓜
師:看老師手里還準備了酸奶,接下來看看老師是怎么做蔬菜沙拉的(胡蘿卜、西紅柿、黃瓜各一勺最后加一些酸奶混合起來就做出美味的蔬菜沙拉了)請小朋友自己去操作
師:(幼兒做完后)現在請小朋友嘗一嘗自己勞動的成果吧?味道怎么樣?好吃嗎?
總結:今天我們知道了各種蔬菜的名稱和吃法,還知道了它們各自的食用部分。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對小朋友的成長是非常有好處的,所以我們要多吃蔬菜,不挑食、偏食,這樣我們的身體才會更棒更健康。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水的基本性質:無色、無味、透明、流動。
2、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了解水的用途。
3、激發幼兒對水的探究興趣,懂得要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臉盆6個、玩水工具若干、玻璃杯若干、糖若干、奶、錄音機、磁帶、圖片
活動過程:
一、創設環境,激發興趣。
幼兒自由玩水,體驗水的玩法。談話活動-------水可以怎么玩?
二、簡單介紹水的三態
冬天很冷水會結冰是水的固態,夏天天降雨水是水的液態,開水冒的氣是水的氣態,那么水像魔術師一樣一會變成冰塊,一會變成雨水,一會又變成氣冒出,是不是很有趣呀,那你們想多了解水嗎?好那我們研究一下看看水都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
三、探究水的性質
1、猜一猜,各是什么?實驗:分別出示1號杯水、2號杯奶,讓幼兒猜一猜,看一看,通過觀察比較明白水是沒有顏色的,而奶是白色。
小結:水是沒有顏色的。
2、嘗一嘗,各是什么味道?
實驗:讓幼兒聞聞、嘗嘗1號杯內的水,說說水是什么味道?然后再來聞一聞、嘗一嘗2號杯內的奶,說說奶是什么味道?在幼兒親身體驗的基礎上小結:水是沒有味道的。
3、看一看,你發現了什么?
實驗:把兩塊糖分別放入1號杯與2號杯中,讓幼兒觀察比較你看見了什么?為什么?
最后得出結論:水是透明的。
4、抓一抓,你知道了什么?
實驗:用飲料瓶制作一個水槽,下面接一個杯子或者一個盆,讓幼兒觀察水是怎么進了下面的杯子或盆里的,幼兒就會說出是流進去的,從而得出水是流動的。最后得出結論:水是流動的。
四、討論水的用途,教育幼兒節約用水。
老師小結了水的性質后,問孩子們:“水能用來干什么呢?”讓幼兒互相討論后回答,孩子們會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說:水可以洗臉、洗頭、洗腳、洗衣服、洗澡等等,老師可以擴寬思維告訴幼兒還可以滅火、灌溉農田、發電等,讓幼兒知道水的用途很大,人類離不開水,從而引出要節約用水。
讓幼兒設想如果沒有了水,我們會怎樣?廁所會怎樣?做飯時會怎樣?這樣加深印象讓幼兒真正做到節約用水。
師問幼兒:“你們見過哪些浪費水的現象呢?那以后應該怎樣節約用水呢?”幼兒各抒己見,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老師總結。
五、做律動《水龍頭不哭了》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區域里繼續探究水的其它特性
活動反思:
大班孩子在生活中很喜歡玩水,對水的特性也有初步的認識。水的三態的變化在生活中也經常出現,像水燒開會冒水蒸氣,孩子夏天吃的冷飲不吃一會就化了……通過這節課的小實驗讓孩子對水的三態的變化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并能夠聯系到實際生活中的現象,培養做科學小實驗的興趣。活動延伸部分讓孩子們討論如何節約用水,本節活動的重點是通過小實驗讓孩子了解水遇冷會結冰,冰遇熱會變成水,水加熱會變成水蒸氣,水蒸氣遇冷又會變成水。其中水變冰,對于冰變成水的過程,孩子已經有了一部分的經驗,所以水加熱會變成水蒸氣、水蒸氣遇冷又會變成水為難點。
活動目標:
1、感知水具有流動、透明、無色、無味的特性。
2、通過觀察實驗,感知水的三態變化。
3、發展幼兒觀察力,培養探索精神和大膽變數個人體驗的能力。
4、體驗玩水的快樂,產生珍惜水資源的情感。
我的語言不夠精練。在這節活動課中,活動目標的制定雖說簡單但是有點太多了,在科學活動中需要老師準確精練的引導話語,我在上課過程中給孩子的引導話語有些羅嗦,這需要在以后的活動中更加注意。對于大班孩子來說活動內容安排的有點多,最后環節應該制作課件讓孩子們從直觀上產生節約用水的意識,這樣孩子們才會更結合生活實際思考如何節約用水。另外酒精燈應該用火柴點,不能用打火機,這是一個錯誤,課前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應該在實驗延伸的時候給孩子更多發言機會。實驗的操作可以再熟練一些。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聲音是怎樣產生的,不同材料的物體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
2、發展幼兒的聽辨能力,激發幼兒對周圍世界的探索興趣。
3、培養幼兒良好的說話習慣,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4、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5、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活動重點:
讓幼兒了解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活動難點:
不同材料的物體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
活動準備:
1、樂器鈴鼓、三角鐵、木魚、小鼓、圓舞板等每人一件,琴一架,大鼓一面。各種瓶子盒子、植物種子、石子、橡皮筋若干。自制樂器一件。
2、錄有悅音和噪音的磁帶,“大自然的聲音”的磁帶各一盤;錄音機一臺。
3、歌曲《我們的祖國是花園》。
4、請家長在家引導幼兒注意聽辨生活中的各種聲音,例如鐘聲,電鈴聲、喇叭聲等。
活動過程:
一、尋找聲音
1、通過游戲激發對聲音的興趣。
小朋友,今天老師請了好多的小演員來給小朋友表演節目。配班教師報幕:“現在演出開始,首先是歌曲《閃爍的小星星》。小演員很害羞要在屏風后面演唱,我們猜一猜他是誰好不好?”(教師在屏風后邊用樂器演奏。)提問:小朋友誰在為我們唱歌?(幼兒回答樂器在唱歌)你是怎么知道的?(聽到的聲音......)我們來看一看小樂器是怎樣來唱歌的。
2、讓幼兒了解當物體發生碰撞時,就會發出聲音。
出示樂器,幼兒自由實驗交流,怎樣可以叫樂器發出聲音。
幼兒分組進行樂器操作,叫手中的樂器發聲。操作后請幼兒回答:你的樂器叫什么,它是怎樣發聲的?(例如,我的樂器叫三角鐵,它是通過敲打發出聲音的)。
3、通過操作活動感知不同材料的物體發出的聲音不同。
相鄰的兩組幼兒交換樂器。幼兒再次感知樂器是怎樣發聲的,并說出和剛才的樂器發出的聲音一樣嗎?
教師小結:不同材料的物體,經過打擊碰撞后發出的聲音不一樣。
4、利用實驗游戲,叫幼兒懂得聲音的產生必須是多樣物體碰撞后發生震動產生的。
配班教師報幕:“下一個表演節目的是花生米,它要在大鼓上為大家表演舞蹈。”教師把花生米放在大鼓上,花生米不動。教師:“主持人怎么花生米不跳呢?你知道為什么嗎?配班教師:哦我忘了,花生米說要用這面大鼓來伴奏。”教師用鼓槌敲擊鼓面,花生米跳起了舞。提問:花生米為什么要用大鼓伴奏才肯跳舞呢?你知道為什么嗎?(引導幼兒感知鼓槌必須和鼓面發生碰撞,鼓面震動而發出鼓聲)。
玩游戲,怎樣叫我的樂器閉上嘴。首先叫樂器發出聲音,然后馬上阻止震動,看看有什么變化?(引導幼兒發現物體沒有震動就沒有聲音,進一步理解聲音是通過振動產生的)。
二、制造聲音
1、幼兒嘗試叫所有的物體發聲。
提問:除了樂器還有什么能發出聲音呢?幼兒在自身和活動室找出聲音,并說出通過什么方法叫它發出聲音的。
(1)請小朋友找一找我們的身體什么地方能發聲音?你怎樣叫它發聲的?幼兒自由在身體尋找聲音。叫幼兒用完整的話說出。例如:我的小手會發聲,雙手一拍就出聲。
(2) 請小朋友在活動室尋找發聲的物體。(幼兒自由去找能發聲的物體,并叫它發出聲來 )請個別幼兒說出發聲的物體是什么,怎樣叫它發出聲音的。例如,桌子會發聲,我用手一拍,手和桌子發生碰撞就能發出聲了。
2、操作活動。利用瓶子、盒子。石子、種子、橡皮筋等制作樂器。教師出示自制樂器,請幼兒說出它是怎么發出聲音的,老師用什么物品做成的。幼兒利用廢舊物品相互討論并進行樂器制作。
提問:你的樂器是用什么做的.,它是怎樣發聲的?請有代表性的幼兒回答并進行樂器演示叫自制樂器發出聲音。
三、分辨聲音
1、分別播放兩段音樂錄音,請幼兒聽一聽有什么不同的感覺?教師提問:第一段是什么聲音?幼兒回答:小鳥的叫聲。第二段是什么聲音?幼兒:刮風和打雷的聲音 。提問:這兩段聲音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幼兒:鳥叫的聲音好聽,風聲和雷聲不好聽。教師:你聽到不好的聲音有什么感覺?幼兒:聽到風聲和雷聲很害怕。
2、聽錄音“大自然的聲音”幼兒找出好聽的聲音。
3、幼兒說一說日常生活中還有那些聲音。什么樣的聲音好聽,什么樣的聲音不好聽。教幼兒懂得好聽的聲音是樂音,不好聽的是噪音。
4、教師小結:大自然中萬物通過震動和碰撞發出了好多聲音,有好聽的聲音,有不好聽的聲音,多聽不好的聲音,有害人的身體健康,所以我們在游戲活動當中輕輕的說話,不免噪音,養成良好的說話習慣。
四、結束活動
教師和幼兒用自制的樂器為歌曲《我們的祖國是花園》進行伴奏 。
五、活動延伸
1、將幼兒實驗操作的材料投放到區域活動中去,繼續探索,讓它們發出不同的聲音,并想象這像誰發出的聲音。
2、提供動畫片,聽一聽有什么聲音,鼓勵幼兒利用身體與物品接觸、物品與物品接觸發出各種聲音來模仿動畫片中動物走路的聲音。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教師能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幼兒的興趣設計的嘗試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較強的科學學習活動。整個活動內容新穎,有創意,組織的形式靈活,能隨機應變。而且,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與組織者,沒有過多的示范講解,使幼兒在活動中成為真正的主人。這次活動提高了幼兒的思維靈活性,動手操作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幼兒大膽探索,積極嘗試的學習態度。
小百科:聲音(sound)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聲波。是通過介質(空氣或固體、液體)傳播并能被人或動物聽覺器官所感知的波動現象。最初發出振動(震動)的物體叫聲源。聲音以波的形式振動(震動)傳播。聲音是聲波通過任何物質傳播形成的運動。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嘗試正確區分左手、右手,在游戲中提高幼兒細致觀察和辨別能力。
2、體驗與同伴共同游戲的快樂。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4、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活動準備:
教學課件、手勢圖片、紙板箱1只、小花若干
活動過程:
一、說說左和右
1、身上有哪些地方是分左和右的?誰能通用完整的話告訴老師?
2、引導幼兒認識漢子:左、右。
3、游戲一:《我說你做》。
規則:我說什么,你做什么,要聽清指令,做對動作。
(指令如:舉起你的左手、拍拍你的右腿等)4、教師觀察每一位幼兒游戲的情況。
二、看圖猜左右手游戲二:猜左右手。
1、規則:
(1)當我點出一張手的圖片時,你們要仔細看清楚,這個手勢是用左手還是右手做的。如果你覺得動作是左手做的,請站到紅色的"左"字這邊站好;如果你覺得是右手做的.,就站到藍色的"右"這邊。
(2)當老師說開始,才能開始選擇;倒數5下,到1時,必須站好,還在中間走來走去的小朋友就算輸了。
PPT第四張:左手,手心朝上;PPT第五張:右手,手心朝下。
2、小結:原來游戲要看清楚圖片是手心還是手背,而且還要跟它做的一模一樣。
3、教師逐一出示PPT:
提問:你是從哪里看出來是手心、手背的?
小結:不僅觀察大拇指與小指的位置;還要看清楚大拇指的方向。
三、隔箱猜左右手游戲三:隔箱猜左右手玩法:一位幼兒身體躲在箱子后面,不讓其他幼兒看到。躲起來的幼兒先從箱子上方的籃子里拿出一張卡片,如果卡片上面寫的是"左",就伸出左手做一個手勢,讓其他幼兒猜是左手還是右手。如果猜對了,請猜對的幼兒繼續游戲。
活動反思:
這一課是一節有趣的思維訓練活動課。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和推理能力。初步形成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重難點是:讓學生掌握猜的方法。讓學生對數學推理有初步的認識。
一、我以游戲導入:“老師手上有兩個粉筆頭(紅、白)讓學生看一下,調換手中的粉筆頭后一手拿一個,猜一猜老師左手拿的是什么顏色的,右手拿的是什么顏色的?”學生猜的興致很高,但這都是瞎猜。接著又告訴學生,老師的右手拿的不是紅色的,再讓學生猜,在讓學生猜的時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說說理由,這時候學生說的理由正是他思考的過程,所以應該讓學生充分地說。讓學生在“玩”與“思”的過程中學習新知,鍛煉思維。
二、學生基本掌握猜的方法后,嘗試看學生是否有能力根據我給的語言提示模仿做一做這個簡單的猜一猜游戲。先點兩名學生到黑板前先后做模仿游戲,下面的學生猜并說出猜測的理由。學生掌握猜的方法最后讓同桌之間互相做模仿游戲。這樣,學生就進一步掌握了猜的方法。
三、我將課本101頁第3題的練習變換了提示條件的內容,并讓三個學生分別扮演當中的人物給出信息讓學生們猜一猜“他們分別拿了什么?”。學生先通過自己思考分析推理,再與同伴交流,最后全班進行交流反饋。反饋中學生均能從每一個提示條件中分析推理出其中隱藏的信息。
整節課學生在寬松、愉快的游戲氛圍中體驗簡單邏輯推理的過程,使他們感受邏輯推理的魅力,培養了他們的分析推理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了解時鐘的主要構造,知道時針和分針的運轉規律。
2、能辨認整點。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個自制鐘
2、課件PPT
3、游戲題卡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出時鐘
1、猜謎語,激發興趣: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好朋友,猜猜它是誰?“會說沒有嘴,會走沒有腿,它能告訴我,什么時候起,什么時候睡”。
2、教師小結:時鐘和手表都是計時工具,它可以提醒人們,現在是什么時間,應該干什么事情,它是我們生活的好幫手,我們的生活少不了它。
二、播放課件、觀察交流
(一)認識鐘面及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
1、引導幼兒欣賞鐘表,從中認識鐘面結構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鐘表,現在請小朋友仔細看看(PPT課件),比比這些鐘表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
(2)認識12個數字以及數字的排列位置
師:鐘表上有哪些數字?數字是怎么排列的?
小結:原來鐘是由1到12這些數字圍成的,不多也不少。
(3)通過觀察活動比較鐘表上時針、分針的不同
師:比比看,兩根表針什么地方不一樣?(長短、粗細)
小結:個子高的是弟弟叫分針,個子矮的是哥哥叫時針。
2、由時針、分針賽跑,引導幼兒感知時針、分針的`運動規律。
師:今天時針和分針進行一次跑步比賽,現在他們都在數字12的起跑線上了,請小朋友們當裁判員。
提問(1):請幼兒猜猜時針和分針跑步比賽誰跑得快?
提問(2):分針跑了一圈,時針跑了多少?
小結:分鐘走一圈,時鐘才走了一格。(弟弟長,哥哥短,弟弟跑了一大圈,哥哥一格才跑完)
(二)、認識整點
1、教師放課件,讓幼兒感受時針和分針整點運轉規律。
提問(1)三只鐘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想一想,3點整時,時針在哪個數字上,分針在哪個數字上?7點整時,時針指在哪里?分針在哪個數字上?
2、老師歸納:當分針指在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整。
三、以游戲的方式引導幼兒操作練習。
1、游戲《修理鐘表》
教師充當鐘表店的管理員,放歌曲《鐘》,幼兒根據老師唱出的時間,在自制的鐘面上撥出時間,比一比誰撥得又對又快。
2、分組操作,鞏固整點
A看時撥鐘B看時間對應畫時鐘
C對應時間插卡D時間時鐘對對碰
四、活動結束
教師小結:我們生活離不開鐘表,小朋友們學會了認識鐘表,就可以幫助我們學會看時間,到點睡覺,吃飯和學習。
活動延伸:
1、戶外游戲:老狼老狼幾點了
(1)老狼(教師)出示標有時間(整點、半點)的鐘面,請幼兒說出是幾點。
(2)幼兒扮演的小兔在自制鐘上撥出老師說出的時間。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在操作活動中,積累有關轉動的經驗,了解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
2、嘗試用多種方法使物體轉動,體驗轉動的樂趣。
3、積極參與探索活動,愿意和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各種可以轉動的物體(風車、發條玩具、陀螺、皮球、杯子、塑料盆、積木、雪花片、椅子、溜溜球、繩子、筷子、牙簽等)
2、音樂“圓舞曲”,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玩轉動玩具,初步獲得有關轉動的經驗,感受有趣的轉動現象。
1、教師提出游戲要求:玩玩具的時候仔細觀察,說一說你是怎么玩的,有什么發現。
2、幼兒自選玩具操作,教師引導幼兒用語言交流自己的玩法和發現。
3、小結:通過手的運動,這些玩具都能轉動起來。
二、提供生活中常見的一些能轉動的物品和體育器械,引導幼兒用多種方法使它們轉動。
1、幼兒嘗試轉動自己的小椅子,教師引導:“它能轉動嗎?怎樣轉呢?”
2、教師:“這兒還有許多玩具,它們能轉動嗎?現在我們來比一比,看誰能用更多的方法讓它們轉動起來。”
3、幼兒操作,教師鼓勵幼兒運用多種方法使物體轉動。
4、幼兒交流自己的轉動方法。
三、引導幼兒用兩種材料合作轉動,使物體轉動的更快,時間更長。
1、教師引導:“剛才小朋友想了各種辦法讓物體轉動起來,那現在老師又要讓你們動腦筋了,你能不能兩種材料合作,讓它們轉動的更快,時間更長?”
2、幼兒探索操作,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創造。
3、幼兒交流自己的操作方法。
四、提問:“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可以轉動的物體?”
五、游戲“身體轉轉轉”
1、提問:“我們的身體能轉動嗎?”引導幼兒創編各種身體轉動動作。
2、播放音樂“圓舞曲”,引導幼兒伴隨音樂做身體轉動游戲。自然結束活動。
設計思路:
孩子上大班時,我們允許幼兒在書包中自由攜帶一種玩具。孩子們不約而同的帶來了許多可以轉動的玩具,如:各種各樣的陀螺玩具、發條玩具、溜溜球、抽拉轉動玩具等,他們在課間活動時常聚在一起比賽“誰轉得快”,玩的非常開心。其實,在生活中,幼兒還能夠接觸到許多類似有關轉動的現象,如:旋轉木馬、呼啦圈、球類游戲、電風扇、洗衣機等,這些生活中的轉動現象幼兒雖然經常接觸,但往往被他們所忽視,為了引發幼兒對生活中已熟悉的東西進行再觀察、再探索,我們設計了這一活動。整個活動從幼兒興趣入手,結合幼兒生活經驗,讓每一個幼兒都“動”起來、“活”起來,使幼兒在活動中充分體驗轉動的樂趣,滿足了好奇心。活動中,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并分層次逐步投入,鼓勵幼兒想辦法讓這些材料都轉動起來,這種與材料互動的學習方法增強了幼兒的自信心,引發了幼兒的表現欲望,激發了幼兒的創新思維。
活動主要分五個環節進行:
第一環節:提供了許多有趣的成品轉動玩具,如:發條玩具、陀螺、溜溜球、音樂盒等,這些玩具新穎有趣,孩子非常喜歡,大大激發了了他們參與探索的興趣。這一環節沒有什么難度,主要是在游戲過程中引導幼兒發現這些玩具都可以轉動,并在與同伴交流時正確運用語言表達自己使玩具轉動起來的方法,尤其是動詞的正確使用。
第二環節:提供了許多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可以轉動的體育器械,如:呼啦圈、球、繩子、自制飛盤等;一類是生活用品,如:塑料盆、碗、小圓筐、手絹等。這一環節和幼兒生活經驗密切結合,重點是鼓勵幼兒運用多種方法使物體轉動。
第三環節:在第二環節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嘗試將兩種物體放在一起轉動,并要求轉動的時間要長,速度要快。這一過程需要幼兒積極動腦,在和材料的互動中探索各種轉動的方法。
第四環節: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尋找生活中可以轉動的物體。大,考吧.幼師,網出,處!這一環節將活動內容進行了拓展和延伸,引導幼兒去關注生活中的轉動現象,將活動和生活密切結合在一起。
第五環節:引導幼兒玩身體轉動游戲,在歡快的氣氛中自然結束課題。這一環節,幼兒伴隨音樂轉動身體的各個部分,充分滿足了幼兒好動的個性,使幼兒直接通過自己的感覺器官認識和感受轉動帶來的有趣現象。在音樂方面,特意選擇了三拍子的音樂“圓舞曲”,音樂本身旋律歡快,非常適合幼兒玩身體轉動游戲。
在本次教研月活動中,我設計了大班科學活動《快樂轉轉轉》,在活動中幼兒大膽探索、大膽嘗試,體驗了發現的樂趣,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反思整個活動設計、組織過程,我認為最大的成功在于我認真分析了教材,解讀了目標,讓孩子成為了活動的主人。
一、活動內容的確定——抓住孩子的興趣點
在對大班的科學活動進行分析后,我確立了轉動這一主題。轉動是大班科學活動中的一個內容,在上期教學大班時我發現大班的孩子對轉動非常感興趣,經常用幼兒園的玩具或自己的鉛筆等玩轉轉轉的游戲,他們想盡辦法使自己身邊的東西像陀螺一樣轉動起來。那現在的孩子對轉動是否感興趣呢?我主動向方老師和謝老師了解大一、大二班幼兒的活動情況,通過了解發現大班的孩子(特別是男孩)都喜歡玩轉動的游戲。因此,結合本期大班科學活動的教學內容和幼兒的興趣我選擇了轉動這一主題。
二、目標的確定——了解孩子的最近發展區
一節好的課首先要確立適宜的活動目標。科學活動的本質是一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科學活動是孩子的主動探究的過程而不是呈現結果的過程。在設計教案的過程中,我首先想到的是這個活動要幼兒探究什么,怎么探究,達到怎樣的目標。是讓孩子嘗試使用多種方法使物體轉動呢,還是讓孩子使本身不會轉動的物體轉動起來?在對孩子進行觀察后我發現孩子們平日里都是使不會轉動的物體(如鉛筆、杯子等)轉動起來,如果把目標定位于是本身不會轉動的物體轉動恰來,這個活動對幼兒而言是沒有挑戰性的,也是沒有發展的。《綱要》指出,幼兒教育的目的是要使每個幼兒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因此我將活動的難點定位于讓幼兒嘗試多種方法使本身不會轉動的物體轉動起來。
三、提供適宜的材料——了解孩子的真實需要
《綱要》中明確指出:“教師要為幼兒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教師應提供怎樣的材料呢?哪些是孩子熟悉的、安全的本身又不會轉動的呢?在材料的投放中怎樣體現孩子的不同的發展水平呢?怎樣保證每個孩子都能參與其中,又能獲得成功且又有一定的挑戰性呢?女孩很少幾乎不對這一活動感興趣,怎樣才能讓這些孩子參與其中呢?
活動反思:
在本次教研月活動中,我設計了大班科學活動《快樂轉轉轉》,在活動中幼兒大膽探索、大膽嘗試,體驗了發現的樂趣,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反思整個活動設計、組織過程,我認為最大的成功在于我認真分析了教材,解讀了目標,讓孩子成為了活動的主人。
一、活動內容的確定——抓住孩子的興趣點
在對大班的科學活動進行分析后,我確立了轉動這一主題。轉動是大班科學活動中的一個內容,在上期教學大班時我發現大班的孩子對轉動非常感興趣,經常用幼兒園的玩具或自己的鉛筆等玩轉轉轉的游戲,他們想盡辦法使自己身邊的東西像陀螺一樣轉動起來。那現在的孩子對轉動是否感興趣呢?我主動向方老師和謝老師了解大一、大二班幼兒的活動情況,通過了解發現大班的孩子(特別是男孩)都喜歡玩轉動的游戲。因此,結合本期大班科學活動的教學內容和幼兒的興趣我選擇了轉動這一主題。
二、目標的確定——了解孩子的最近發展區
一節好的課首先要確立適宜的活動目標。科學活動的本質是一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科學活動是孩子的主動探究的過程而不是呈現結果的過程。在設計教案的過程中,我首先想到的是這個活動要幼兒探究什么,怎么探究,達到怎樣的目標。是讓孩子嘗試使用多種方法使物體轉動呢,還是讓孩子使本身不會轉動的物體轉動起來?在對孩子進行觀察后我發現孩子們平日里都是使不會轉動的物體(如鉛筆、杯子等)轉動起來,如果把目標定位于是本身不會轉動的物體轉動恰來,這個活動對幼兒而言是沒有挑戰性的,也是沒有發展的。《綱要》指出,幼兒教育的目的是要使每個幼兒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因此我將活動的難點定位于讓幼兒嘗試多種方法使本身不會轉動的物體轉動起來。
三、提供適宜的材料——了解孩子的真實需要
《綱要》中明確指出:“教師要為幼兒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教師應提供怎樣的材料呢?哪些是孩子熟悉的、安全的本身又不會轉動的呢?在材料的投放中怎樣體現孩子的不同的發展水平呢?怎樣保證每個孩子都能參與其中,又能獲得成功且又有一定的挑戰性呢?女孩很少幾乎不對這一活動感興趣,怎樣才能讓這些孩子參與其中呢?
大班科學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我們可以發現:生活中到處是數字,可以說我們生活在一個“數字”的世界中,數字無所不在,它支配著各行各業與每日生活。同樣,幼兒的生活與數學字也是密不可分。在幼兒的一日生活里,也到處充滿數學字。早上按時上幼兒園(時間);吃多少食物(量);玩什么樣的玩具(形狀);排隊(序列)等等。
我設計了這樣一個針對大班年齡階段的活動,通過從兒歌中尋找數字引發幼兒在其他東西上尋找數字的興趣,為幼兒提供生活中常用的東西(各種各樣的包裝盒)讓幼兒找一找,孩子經過尋找活動,便很快能從盒子上發現很多一連串的數字,他們會覺得好奇,這一長串的數字到底有什么作用呢,接著教師啟發幼兒通過回憶和日常生活經驗的積累讓大膽猜測,接著便可以延伸出許多內容,比如:可以提供材料讓幼兒做一做帶有數字的物品,比如手機、電腦、電話等,做好以后玩一玩,這樣孩子們會很高興。通過這樣的一種課程設計,幼兒不僅可以獲得必要的數經驗的補充,還可以感受到數學與其他領域間其實是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
活動目標:
1.理解所學數字在生活中的應用,在活動中進一步鞏固加深對數字的認識。
2.能大膽講述自己的發現,積極與同伴交流,感受成功的快樂。
3.通過做一做,玩一玩,體驗游戲的快樂。
重點:理解數字在生活中的廣泛運。
難點:理解數字在包裝盒上的作用。
活動準備:
1.各種有數字的包裝盒
2.卡紙,記號筆,橡皮泥等
3.電話機一部
活動過程:
1.以數字兒歌的形式引出課題。
師:今天張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首兒歌,你們想聽嗎?不過有一個小要求,希望你們聽完后要告訴我你從歌曲中聽到了什么數字。
師:1象鉛筆細又長2象鴨子水中游3象耳朵聽聲音4象紅旗飄呀飄5象秤鉤來稱菜6象號子吹呀吹7象鐮刀割青草8象葫蘆搖啊搖9象氣球飄呀飄0象雞蛋做蛋糕
師:我念完了,哪位小朋友能告訴我你都聽到哪些數字啦?
2.探索操作,尋找有數字的物品
師:今天江老師給你們帶來一些盒子,這些盒子寶寶的身上都藏有數字,請小朋友擦亮眼睛仔細的尋找。我給你們2分鐘的時間,請你們把它找出來,而且開動腦筋想一想,這些數字都表示什么意思,你們可以自己思考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商量,待會兒江老師說時間到就請你們拿上東西馬上回到自己的座位。
幼:探索操作,尋找發現,回憶概括
3.談話
師:你們都找到了嗎?那我現在就請你們告訴我你們都找到那些數字了。
幼:積極闡述自己發現的數字,教師鼓勵幼兒大膽猜測數字的含義
(在此處提升幼兒對數字的認識,包裝盒上的數字代表的是這樣東西的生產日期。)
師:小結。我們生活中處處有數字,數字的作用很大,如果沒有數字,生活就會變的'亂糟糟,甚至還會出事故呢。
今天我們從盒子上找到了數字,知道它表示的生產日期,小朋友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找一找其他的東西,看看它們還有沒有其他的作用。
4.操作
師:剛才我們從盒子上找了很多數字寶寶,今天江老師還帶來一樣東西,它上面也有很多數字寶寶(教師出示電話機),今天我就請小朋友來做一部電話機,做好了可以和你的好伙伴玩打電話的游戲。
5.延伸活動
把幼兒做好的玩具電話機放在區角中,讓幼兒可以在平時的區域活動中繼續玩,并在美工區提供其他的材料,讓幼兒制作其他帶有數字的物品。
活動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我主要以培養幼兒學習數學興趣為主要目的來進行教學,讓幼兒能知道數學和我們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讓幼兒們在活動中去感受數字和我們生活中的關系,來引導幼兒去發現數字中的奧秘,能巧妙的運用數字完成任務。
能通過在教學中的活動,讓幼兒知道我們的生活和數字是分不開,數字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會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時我舉行多種活動能讓幼兒為主體,幼兒們能積極的參與活動,能學習生活中的經驗與知識。讓幼兒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同時也能很好的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培養了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大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探索植物種子奧秘的興趣。
2.在認識各種種子的基礎上,了解種子的幾種傳播方式并進行簡單分類。
3.能大膽說出自己的觀點,發展觀察、分析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種子旅行記》
活動過程:
一、回憶故事《種子的旅行》,導出課題。
1.復習故事《種子的旅行》
師: 小朋友們,你們還記得故事《種子的旅行》嗎?
師:那故事里都提到了哪些種子啊?(蒲公英、蒼耳、紅果、椰子、豌豆。)
(教師按照幼兒的答出的種子在白板上依次點擊出現圖片。)
師:那,你們還記得它們都是怎樣去旅行的嗎?蒲公英是怎樣去旅行的?
(分別請幼兒模仿一下蒲公英是怎樣去旅行的。)
2.介紹新朋友
師:有兩個小家伙看到蒲公英、蒼耳、小紅果、椰子、豌豆都去旅行了,羨慕極了,也想去旅行,你們想不想認識它們?
(教師點擊出現鳳仙花和噴瓜的圖片)
師:請你仔細觀察一下,猜一猜,鳳仙花的種子藏在哪里?噴瓜的種子藏在哪里?
(種子藏在瓜皮里)
師:再猜一猜,鳳仙花和噴瓜會用什么辦法去旅行呢?
師:小朋友們想了好多的辦法。
師:那讓我們來看一看,鳳仙花和噴瓜到底是怎樣去旅行的。
(教師播放視頻)
小結師:鳳仙花和噴瓜都是靠彈力把種子們噴射出去,它們都是靠自己的彈力把自己彈出去旅行的。
師:還有很多植物也像噴瓜和鳳仙花一樣用各種辦法把種子寶寶傳播出去,送它們到各個地方去旅行。到了收獲的季節種子寶寶們就長大了,跟媽媽一模一樣。
二、視頻《植物怎樣傳播種子》,引導幼兒了解種子傳播的方式。
1.播放視頻《植物怎樣傳播種子》
(1)幼兒觀察討論種子的傳播方式(點擊出現視頻中出現的植物)
幼兒自由討論觀察到的種子傳播方式。
師:在水里漂的.是鴨腱藤,它是靠水力傳播的。鴨腱藤成熟了種子就會掉進水里漂到很遠的地方,繼續生長。(教師點擊出現水力傳播的標志)
師:除了靠風力和水力傳播種子,植物們還用了哪些好辦法來傳播種子啊?
(被動物吃下去,隨著糞便灑向四方。果實炸開,蹦到外面。)
師:牛蒡是靠人和動物傳播的,牛蒡成熟后就會粘在從他旁邊經過的人或動物的身上。野果的種子硬硬的被動物吃下去不易消化,就會隨著糞便排出體外。鳳仙花和噴瓜則是靠自身的彈力把種子傳播出去的。他們是靠彈力傳播的。(教師點擊出現人和動物傳播標志和彈力傳播的標志)
小結種子的傳播方式:
通過大家的觀察討論,我們了解到有的種子像降落傘一樣飄在空中,它的種子靠風傳播;有的種子像小船一樣能浮在水上,它的種子可以靠水傳播;有些硬硬的小種子被鳥吃掉后不消化,能隨糞便拍出來;有些種子成熟以后,果實外皮開裂,種子通過自身彈力把自己彈出去旅行。
(2)游戲:點一點
幼兒說一說圖片上的植物分別用什么方法去旅行。重點介紹種子(水黃皮、風滾草、黃花酢漿、萍婆)
教師協助幼兒點擊出現種子的傳播方式。
1.幫助種子去旅行
2.按傳播方式給種子分類。
(幼兒分別說出種子的傳播方式,教師指導幼兒將種子拖進相應的框框里。)
3.引導幼兒運用身體動作表現種子的傳播。
在音樂中,幼兒自由結伴分組,分別扮演種子和幫助種子傳播的外力,合作表現種子的傳播過程。
三、結束:
教師與幼兒一起模仿種子飛回教室。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談感覺_大班科學教案07-07
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蛋_大班科學教案07-11
大班科學教案:浮起的雞蛋_大班科學教案06-29
大班科學教案:物體間的空隙_大班科學教案07-07
大班科學教案:牽牛花_大班科學教案07-06
大班科學教案:大力紙橋_大班科學教案07-13
大班科學教案:學吹泡泡_大班科學教案06-29
大班優秀科學教案01-22
大班神奇的科學教案01-22
大班下科學教案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