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水》科學教案(20篇)
作為一名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水》科學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大班《水》科學教案1
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 :幼兒通過實驗操作,感知油和水混合在一起后出現的分離現象。
情感目標:培養幼兒積極參與科學實驗活動,從中體驗到科學探索的樂趣,萌發對科學的興趣。
重點難點
1、幼兒通過動手操作,懂得油和水的比重不同,能用正確的方式記錄下來;
2、幼兒能正確地操作實驗,并明白其中的科學道理。
活動準備
1、水、花生油、毛巾、攪棒、瓷碟子、抹布,白板筆、貼有黃藍兩種標記的透明杯子若干、
2、實驗記錄單、記錄筆、
活動過程
一、魔術導入。
觀看魔術表演,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教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小朋友變個魔術,一定要睜大眼睛仔細看哦!
首先拿出了瓷碟子,老師用一支“神奇的筆”在碟子上作畫,老師邊作畫邊說(小小黑豆水中游,細長尾巴圓圓頭)幼兒猜出什么。教師繼續添畫兩到三個蝌蚪。畫好后往碟子中倒水,小蝌蚪從碟子中分離漂游起來。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小蝌蚪為什么會從水中漂游起來呢?老師帶著小朋友一起去揭秘吧!
二、實驗操作。
一、出示實驗材料和教具,幼兒大膽猜測。
1、出示水和油,幼兒通過仔細的觀察和猜測之后,從顏色和氣味中得出結論:
水是無色、無味、透明、流動的液體。
油是有色、有味、流動的液體。
2、出示油和水,讓幼兒自由猜想。如果把這兩種流動的液體混合在一起后,會發生什么現象,油在水的什么位置?教師出示教具,幼兒大膽猜測,教師記錄幼兒猜測結果。
油在水面上 油在水的下面 油在水的中間
(二)、幼兒第一次操作實驗。
1、教師介紹操作材料,提出操作要求。
(貼有藍色標記的杯中盛有水,貼有黃色標記的杯中盛有油)
教師邊操作邊講要求:
(1)、在貼有藍色標記的透明水杯中加入油。
(2)、用小木棒使勁的攪拌,在停止后仔細觀察現象。
(3)、如果不小心把油滴到操作盤上或不小心打翻操作材料,請用桌上的抹布擦干凈。
2、幼兒自主操作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幼兒通過操作后,發現油在水的上面)。
3、教師小結:通過操作后,我們發現把油加入水后,油在水的上面。
(三)、幼兒第二次實驗,展示記錄結果。
剛才我們是給水中加入油,這次我們又進行一次實驗,給油中加入水,攪拌后再仔細觀察油在水的什么位置?這次我們要用記錄單記錄下來。
1、教幼兒認識實驗記錄單,講清記錄規則。
(藍色代表是水,黃色代表油,實驗后仔細觀察,看油在水的什么位置,并在圖上用√標記出來。
2、幼兒自主操作,教師指導。
3、展示記錄結果并小結。
教師小結:因為油和水的比重不同。油比水輕,所以不論往油里倒水還是往水里倒油,油都是浮在水上面,水在油的下面。
附實驗記錄單:
4、揭密:這下小朋友知道了為什么老師畫的.小蝌蚪會在水面上漂游起來。因為老師這支“神奇的筆”是白板筆。(白板筆中含有一種剝離劑,剝離劑是一些“油乎乎”的物質,這些“油乎乎”的剝離劑遇到水就會分離,油比水輕,所以小蝌蚪就會在水面上游起來了。)
三、拓展延伸
1、教師引導幼兒用蠟筆和水粉顏料作一幅“油水分離”畫,并觀察其中的奇妙之處。
2、幼兒回家后和家長一起在做一做“油水分離”的實驗,鞏固已有經驗。
活動總結
這節課孩子們表現太出色了,一個個通過自己的小手做了實驗,并從實驗中初步懂得了油和水分離的原理,科學探索是無限的,在以后的活動中,老師會帶著大家一起來探索科學的奧秘,大家可要繼續加油哦!
幼兒園大班《水》科學教案2
活動目標:
1、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通過積極探索,發現烏鴉能否喝到水與水量的多少和加入的材料有一定的關系。
3、積極參與探索活動,體驗學習的樂趣。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同形狀的瓶子、石子、細沙、勺子、筷子、盆子、漏斗、記錄紙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小朋友,我們都聽過《烏鴉喝水》的故事,對吧。那誰來告訴我:烏鴉是怎樣喝到水的?(請幾個幼兒交流,注意語言的完整性:烏鴉在有水的瓶子里放了石子就喝到了水)
過渡:對呀,故事里的烏鴉真聰明,在有水的瓶子里放了石子就喝到了水,那是不是在有水的瓶子里放了石子都能喝到水呢?
二、幼兒實驗探索,并記錄
(一)用石子進行第一次實驗
1、(出示有水的瓶子)老師這里就有兩個裝了水的瓶子,看一看,你發現了什么?(水位線、水的顏色不同、水不一樣多)
2、猜猜我把石子放進去,烏鴉能喝到水嗎?(幼兒猜測)
3、有的小朋友說都能喝到,有的小朋友說都不能喝到,還有的小朋友說一個能喝到,一個不能喝到,那到底是怎樣的呢?請我們小朋友呆會自己去試一下。試了以后要把結果寫在記錄紙上。
4、(出示記錄紙)那我們怎樣來記錄呢?(幼兒討論)
5、四個小朋友一桌,每人拿一個瓶子,操作完把結果記錄下來,拿到紅水瓶的記錄紙貼到這邊,藍水瓶的記錄紙貼到那邊上,并把瓶子放到前面的桌子,明白了嗎?開始行動吧。
6、幼兒操作
7、交流:你在什么瓶子里加了石子,發現了什么?
8、你們都發現了:在藍水里加了石子,水到達了水位線,而在紅水里加了石子,水沒能到達水位線。同樣是加了石子,為什么結果不同呢?
9、小結:原來烏鴉能否喝到水與原來瓶子里水的多少是有關系的。
過渡:那烏鴉到底能不能喝到紅水呢?是嗎?老師在那邊給你們每人準備了一個瓶子,和剛才是一樣多的紅水,我們換一種材料——沙子再來試一下,烏鴉到底能不能喝到水?
(二)用沙子進行第二次實驗
1、我們可以借助一些工具來進行,同樣也要把它記錄下來,好嗎?
2、幼兒操作
3、交流:你在紅水瓶子里加了沙子,發現了什么?
4、哇,烏鴉終于喝到了紅水。咦,為什么一樣多的紅水,加了石子沒喝到,加了沙子能喝到呢?(兩瓶比較)
5、哦,我明白了:石子比較大,它們之間的縫隙也大,而水很調皮就喜歡鉆到下面的縫隙里去,不跑到上面去;而沙子比較細,它們的縫隙很小,
水不能再調皮了,只能跑到上面去了。
三、活動結束
1、總結:今天通過我們小朋友自己實驗,知道了烏鴉能喝到水,除了與原來瓶子里水的多少有關系,還和加入的材料有一定的關系。
2、延伸:其實這里面還有很多的.秘密,譬如水的多少還和加入材料的多少有關系,我們小朋友下課后再去試一下。
活動反思:
《烏鴉喝水》一課內容通俗易懂,很適合閱讀。教學中重點應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感悟“烏鴉急著找水—喝不著水—想辦法喝水—喝著水了”這一系列變化過程。同時,教育學生明白遇到困難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道理。因此,在教學中,我將烏鴉如何喝到水設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在教學這篇課文之前,我怕孩子們會出現覺得烏鴉的這個辦法并不十分了不起的情緒。如果這樣,就阻礙了學生去認真體會文本。所以在教學中我并沒有急于讓孩子們發散自己的思維,提出像“說說你還會想出什么好辦法?”“如果你是這個烏鴉你會怎么做?”這一類的問題。而是與學生一起,在學習課文的同時,去感受這只烏鴉的高明之舉。
在學完“烏鴉是怎么喝著水的”后,學生明白了烏鴉能喝著水在于它的仔細觀察、愛思考,另外拓展問題“瓶子旁邊要是沒有小石子,烏鴉該怎么辦呢?請大家幫烏鴉想想辦法,想到的請舉手。”兩分鐘后,學生們紛紛舉起了小手,有的說:“用吸管吸。” “讓瓶子斜倒下來,就能喝到水了。”“把瓶子打破上部,就能喝到了。”“把瓶子踢倒,烏鴉就能喝到水了。”
學生們的辦法各種各樣,孩子們的想法總是富有創新意識的,我想這堂課上我不僅與孩子們一起體會到了文中那個小烏鴉的聰明才智,更讓我感受到學生們的智慧。
當然,在這一節課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指導朗讀不到位;由于時間安排欠合理,導致指導學生書寫生字匆忙進行。
幼兒園大班《水》科學教案3
活動目標
1。選用不同的材料用剪、粘、扎燈方法,嘗試將不能盛水的物品變為可以裝水的工具。
2。敢于大膽想想、嘗試、表現,體驗操作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多種盛水工具(漏水的和不漏水的)
2。修補用的輔助材料膠帶等。
趣味練習
活動過程
一、找出漏水和不漏水的工具
1。教師:小朋友,你們看,這里有許多好玩的東西。
老師想請小朋友幫個忙,每人找兩樣東西,一樣是不漏水的,一樣是漏水的,
找到了就請你放在 自己的桌子上。
2。我們來看看,不漏水的有哪些?
讓幼兒說說,這些東西有什么用?
3。漏水的東西有哪些?這些漏水的東西有用嗎?有什么用?
幼兒討論后知道,這些東西有很多用途。
二、提出問題,引導幼兒大膽想象。
1。現在,我需要一些裝水的工具,請小朋友找一找,哪些工具可以裝水?
討論:這些工具我什么能裝水?
2。這些漏水的東西能裝水嗎?
如果用這些漏水的東西裝水,你有什么好辦法不讓它漏水嗎?
請小朋友互相討論一下。
3。誰來給小朋友介紹一下你想到了什么方法?
鼓勵幼兒大膽介紹自己的.辦法。
4。有這么多好方法,你們想不想去試試?
出示輔助材料。
老師這里還準備了一些材料,你可以選用你認為最好、最合適的方法修補你手中的東西,
補好后可要仔細檢查一下牢不牢固,然后去盛水試一試。
三、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教師在指導過程中可提醒幼兒:如果你的小手不夠用時,可以請老師和小朋友幫助你。
四、經驗交流
1。教師: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你修補了什么東西?
可以盛水了嗎?看看漏不漏?
2。幼兒講述修補辦法。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傳遞的
1、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夠積極的從不同途徑、用不同的方法收集傳遞信息,
2)幼兒在活動中了解信息傳遞的不同渠道,學習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動準備:幼兒通過查詢、采訪等方式了解相關知識。
3、 活動過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傳遞的方式。可啟發幼兒從物體發信號、用聲音發信號、用文字發信號等幾個方面考慮。如:通過手勢、旗語、煙火等物體發信號;通過吹號、打鈴、敲鼓、廣播電話等聲音發信號;用信鴿捎帶、郵局傳遞、發傳真、發電子郵件等多種文字形式發信號。
2) 教師配圖講述有關人們傳遞信息的故事。如:古時候長城的烽火臺上燃煙火傳遞敵情;抗日戰爭時期,用放倒消息樹的辦法報告敵人的去向等。
3) 討論:現在人們怎樣傳遞信息?引導幼兒了解常用的通訊工具。
4) 組織幼兒玩通訊游戲傳電話:教師將幼兒分為兩組,分別向每組的第一個人說一句悄悄話,開始后,再一個一個的往后傳,各組最后一個報告電話內容,傳的又快又準的一組為勝。
4、 活動延伸:
1) 組織幼兒自己操作電腦。
2) 在活動區內提供半成品材料,學習制作這些通訊工具,為幼兒開展角色游戲提供道具。
幼兒園大班《水》科學教案4
活動目標:
1、了解水的特殊性質,懂得水在不同情況下的三態變化。
2、仔細安靜觀察實驗現象,大膽說說自己的發現,與同伴分享交流。
3、體驗一起做實驗的樂趣,懂得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珍惜水資源。
活動準備:
一盆清水;一杯可飲用水;電熱鍋一個。(水每組一盆,可飲用水每人杯子都有一個)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了解水的性質
1、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好朋友,你們猜到是誰了嗎? (一盆清水)
2、提問:你們知道的水是什么樣的?水有什么特點?(水是透明沒有顏色的 沒有味道 可以流動的液體)。回答完后,請幼兒看一看、聞一聞,摸一摸,嘗一嘗水,看看說得對不對。(每個幼兒都有嘗試的機會)
二、實驗:水變成水蒸氣
1、剛剛我們說了很多水的特點,那么水會不會變化呢?如果我把水加熱了會變成什么呢?現在我們一起來加熱水試試,看看水被加熱了會變成什么。
2、教師操作實驗:將水放在電熱鍋里加熱,請幼兒坐在位子里仔細觀察水有什么變化。 待水沸騰有水汽上升后提問: 你們現在發現了什么?(冒氣,冒煙) 這些白色的氣體是什么(水蒸氣),水蒸氣有什么特點?(無色、透明、無味、氣體,很燙)
3、教師總結:水加熱后變成了無色透明無味而且很燙的水蒸氣。
4、請個別幼兒觸摸一個鍋蓋,說說有什么感覺。(涼涼的)提問:如果把這個涼的鍋蓋拿到水蒸氣上方,會發生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5、將涼的鍋蓋放到水蒸氣的上方一段時間,然后冷卻在一邊,請幼兒觸摸鍋蓋,觀察并說說水蒸氣的.變化。(水蒸氣變成水滴流下來了)
6、教師總結:水遇熱變成水蒸氣,但是當水蒸氣遇冷后又變回了水。
三、幼兒根據經驗說說水與冰的變化
1、剛剛通過實驗,我們知道當水遇熱會變成水蒸氣,但是當水蒸氣遇冷后又會變回了水。那么當水變冷會變成什么呢?(冰)那么是不是一點點冷水就會變成冰呢?氣溫要下降到多少才會結冰呢?(當溫度降到零攝氏度以下時水就會變成冰)
2、大家再想一想,冰有什么特點呢?(無色、無味、透明、固體、很冰)。前面我們說了水和水蒸氣的特點,現在我們比較一下水、水蒸氣、冰的特點,說說他們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教師有個比較的表格,記錄下來讓幼兒能夠明顯的看到)
3、老師還有一個疑問要請小朋友幫忙解決:我們知道水遇冷會變成冰,那么冰要重新變成水有什么法呢?(加熱——在太陽底下曬,放到熱水里)
拓展延伸:
1、今天我們學習了水的三態變化,大家學會了沒有呢。現在老師提問,大家一起回答。(水加熱變成—— 冰加熱變成—— 水蒸氣遇冷變成—— 水遇冷變成——)
2、發現了水的三態變化的秘密后關于水的其他奧秘你們還知道嗎?老師要問問小朋友,在我們的生活中,水對于我們有哪些作用呢?(洗手、洗衣服;口渴的時候要喝水;用水來澆花;小魚生活在水里……
3、如果有一天沒有水了會怎樣呢?
4、所以水在我們生活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我們離不開水,那我們應該怎么做?(珍惜水)如何珍惜水?(回答各種珍惜水的表現)
幼兒園大班《水》科學教案5
知識背景:
本活動運用的知識是有關與飽和溶液和改變液體密度等有關知識。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溶劑里不能再溶解溶質的溶液。增加溶劑密度的方法:添加溶質。本活動的科學原理在于將糖溶解在水里制成飽和溶液,使該溶液的密度增大,沉入水底。
方法背景本次活動采用了觀察、實驗、探究等方法。
試一試:這是本活動開始的部分。為了讓幼兒對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采用了先觀察的方法。請幼兒觀察教師手中的兩種液體——一杯普通的水,一杯紅色的水,請幼兒想一想:“把紅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里會有什么現象?”教師在到紅水的時候應在杯子后面放一張白紙以便幼兒觀察。在幼兒看到水分成兩層后,請幼兒用自己面前的兩種水試一試看看能不能分成兩層。讓幼兒在濃厚的興趣下自己親手實驗,引起幼兒實驗和探索的欲望。
說一說:本環節大大激發了幼兒的語言表達欲望。幼兒可以通過自己的親手的實驗和教師倒的水進行比較,教師應該盡可能的讓幼兒把自己想說的事說出來,并提出一些讓幼兒既感興趣又能回答的問題以加強他們的自信心。“小朋友倒的水和老師到的水一樣嗎?那你們知道是為什么嗎?”教師可以在幼兒急切的期盼下說出答案“把許多白糖放到紅色的水里,使勁的攪,一直到化不開為止。”讓幼兒明白,紅色的水能沉到水底是因為里面有許多的糖,水就變重了,重的東西自然就沉到了水底。
做一做:本環節是采取了幼兒自己動手實驗的方法。在幼兒實驗時知道什么樣的液體可以沉到水底,用什么方法制作這樣的液體。讓幼兒和第一杯水比較,知道兩杯水的不同。
一、本次活動完成的《綱要》和國家《科學》課程的目標有:
1、通過幼兒的觀察和實驗等方法,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對事物的探究能力。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鼓勵幼兒運用恰當的方法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二、示范性方案
科學活動《奇妙的水》
活動目標:
1、通過不同的水的變化,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的的興趣并萌發初步的探索欲望。
2、在幼兒實驗的過程中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3、樂意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所看到的現象并愿意和同伴交流。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活動準備:
兩杯紅色的水,一杯透明的水,白糖。小勺(此材料幼兒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看一看,想一想談話導題:“小朋友看看,老師手里有什么?請小朋友想一想,如果老師把手里的紅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里,會有什么現象呢?”(教師把事先調好的紅色的飽和的糖水倒在透明的水里,請幼兒仔細觀察有什么現象?為了讓幼兒觀察方便,在透明杯子的后面襯上一張白紙。幼兒可以看見紅色的水沉到了透明的.水底,成了兩層,非常好看。)
2、試一試:導語:“小朋友,那么你們想做這樣好看的水嗎?現在請你們用桌上的水來試一試,看看你們能不能做出這樣奇妙的水來。”(教師給幼兒分別提供一杯透明的水和一杯紅色的水,請幼兒倒一倒,看看能不能倒出兩層的水來。)
3、說一說:導語:小朋友,你們好看的水做出來了嗎?和老師做的水一樣嗎?(教師請幼兒大膽說出自己實驗的方法和結果)導語:“小朋友知道為什么你們的水不能象老師的一樣好看嗎?請小朋友看一看老師的紅水和小朋友的紅色的水有什么不一樣的。”請幼兒仔細觀察:小朋友的水很稀。老師的水很濃,象是蜂蜜一樣,粘粘的。告訴幼兒:“因為老師在水里加了好多好多的糖,這么多的糖在水里化了,水就變重了。而重的東西是要沉底的,所以紅色的水會在下面,透明的水就變成了兩層。”
4、做一做:請小朋友用自己桌上的東西(一杯紅色的水和白糖,一杯透明的水)制作奇妙的水。教師指導幼兒將白糖用小勺盛到透明的杯子里,要強調白糖一定要放多,一直到糖在水里不能化了為止。將放有白糖的紅色的水慢慢倒在透明的水里,請幼兒仔細觀察,奇妙的水做出來了嗎?
活動反思:
科學活動《奇妙的水》很適合大班的孩子,大班的孩子好奇心強,也很想自己有機會動手制做出他們自己喜歡的東西。本活動難度不大,但很容易看出結果,使孩子們通過成功的結果加強他們的自信心。通過本活動使幼兒在觀察、比較和動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也使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小百科:水,化學式為H?O,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無機物,無毒,可飲用。在常溫常壓下為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被稱為人類生命的源泉。水是地球上最常見的物質之一,是包括無機化合、人類在內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資源,也是生物體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幼兒園大班《水》科學教案6
【活動目標】
1、探索使用輔助材料讓紙片入水不濕的方法。
2、探索垂直杯口扣入水而紙不濕的方法,感受空氣的存在。
3、積極參與活動,大膽操作,并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實驗的方法,體驗探索的樂趣。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活動準備】
1、第一次操作材料:皺紋紙、塑料包裝紙、透明塑料袋、可封口塑料小袋、牛皮筋、一次性塑料杯、玻璃小瓶、剪刀、寬透明膠帶若干、清水5盆、干毛巾若干。(每組一份)。
2、第二次操作材料:透明一次性杯人手一只,皺紋紙。
【活動過程】
(一)出示紙片,引導幼兒討論不讓小紙片潮濕的辦法,激發幼兒探索的欲望。
今天,我們一起來玩一個小紙片不怕水的游戲。我要請小朋友開動腦筋,讓小紙片沉到水里而紙片不濕。我們先來看看桌上有哪些材料?請你思考一下自己準備怎么做?你想選擇什么材料呢?
(二)實驗一:幼兒探索做用多種輔助材料使小紙片不怕水的方法。
1、幼兒以小組為單位做實驗,教師交代實驗要求。
你們都想好辦法了嗎?好,下面就來試一試吧!如果你試了一次還想試第二次,必須用毛巾把工具和手擦干,這樣才能保證第二次實驗的成功。試完一種方法,你可以再試一種。
2、幼兒實驗操作,教師巡視觀察,傾聽幼兒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幼兒予以幫助。
3、幼兒講述自己的實驗方法,教師及時點評。
(1)成功的幼兒介紹自己的實驗方法,同種方法的幼兒進行補充講述。
"你成功了嗎?你是用什么方法成功的?
(2)沒有成功的幼兒講述自己的實驗方法,同伴幫助尋找不成功的原因。
"有誰沒有成功的,讓大家來幫你解決解決?"
4、教師小結:成功的幼兒做實驗時材料封緊了,沒有縫隙,水進不去,紙就不會濕;沒有成功的小朋友也知道失敗的原因了,是因為材料有縫隙,水進去了,紙也就濕了。
(三)實驗二:提高難度,引導幼兒探索用一個開口的杯子讓紙片不濕的方法。
1、教師交代實驗要求。
剛才是用了桌上的材料,有的成功了,有的失敗了,也找到了原因。現在老師要出難題了,只用一只杯子,能不能讓小紙片沉到水底而紙不濕呢?
2、幼兒取出杯子,進行實驗,教師巡視,傾聽幼兒的方法,及時獎勵成功的幼兒。
3、請成功的幼兒講述方法,并演示。
4、教師清晰演示全過程,邊演示邊小結實驗要求:杯子要垂直上下,不能斜,要快、穩、直。
5、幼兒討論尋找原因紙片不濕的原因。
"剛才我們把紙嚴嚴實實包起來才不會濕,而杯子口這么大,紙也不會濕,這是為什么呢?"
【活動總結】
是空氣把杯子密封起來使紙不會濕的。現在,我們把這個魔術帶到教室表演給其他的小朋友看,好嗎?
幼兒園大班《水》科學教案7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了解及動手實驗,探索了解水的表面張力。
2.在操作活動中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體驗探索的樂趣。
3.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4.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活動準備:
自制課件,玻璃杯,塑料瓶,硬幣,水,水盆,毛巾,白紙,筆。
活動過程:
(一)謎語引發主題。
今天老師讓大家猜一個謎語好嗎?聽仔細了:看看沒顏色,聞聞沒氣味,嘗嘗沒味道,是透明的液體。請猜一猜是什么?
(二)結合課件,引發水的張力實驗1。
教師:對,你們猜得沒錯,就是水。出示水和圖片1。水是由很多我們眼睛看不見的水分子寶寶組成的,圖片2小結:水分子寶寶呀,喜歡手拉手,它們很團結,誰也不想離開誰。我請兩位小朋友上來。如果你們兩人,不拉手站著,老師把其中一人,輕輕一拉就拉走了。但是如果你們兩人手拉住手,那老師還能不能輕輕一拉就把他拉走呀?不能!水分子寶寶呢也一樣!它們手拉手后,就不容易分開呢!
現在我把這個杯子里倒滿水,哇!滿滿的一杯子水!(圖片3)請一個小朋友來看一看有沒有裝滿水!蹲下來看,水面是平平的是不是?這是什么?硬幣,我們就來裝硬幣,硬幣放進去后,水會不會馬上溢出來呢?
請小朋友待會3人一組。一個小朋友負責放硬幣,另外兩個小朋友蹲下身子,盯著看杯口水面的細小變化,看看有沒有水高出了杯口,卻沒有流下來?注意放硬幣的小朋友要把硬幣一個一個輕輕的放下去,手指頭要不要碰到水呀?不要。如果水溢出來了,就結束不能再放了!記住你一共放了幾個硬幣!
(三)總結實驗1,引發實驗2。
誰來說一說你的發現?水有沒有高出杯子口啊?那為什么不流出來呢?
水的張力,我們還可以從另一個實驗中看到,你們想不想做一做?這個實驗怎么做呢?(出示步驟圖)首先有滿滿的`一瓶水和一張小紙片,用筆在小紙片上戳小洞洞,怎么戳呢?請3個小朋友合作。兩人把紙片拉平,另一個人在紙上面戳10個洞洞。把紙片輕輕的放在瓶口上,用手托住紙片,將瓶子慢慢的倒過來,上面的手不要用力捏瓶子,然后手慢慢的移開,看一看水會不會從紙片上的小洞洞里流出來。為了避免水潑到地上,老師給你們準備了水盆,請你們在水盆上面試一試。你們猜一猜水會不會從小洞洞里流下來?覺得會流出來的舉手!不會流出來的舉手!想知道答案么,那請小朋友3人一組,合作試一試吧!
(四)總結實驗2,延伸至生活。
那為什么紙片上面明明有洞,水卻不掉出來呢?因為水分子寶寶怎么做的?
生活中呀,有些小動物就是利用了水的張力,竟然可以在水面上行走呢!你們瞧!小蚊子,小蜘蛛,小蜥蜴都能在水面行走,就是因為有水的張力!厲不厲害呀!
其實,還有很多實驗可以看到水的張力呢!我們下次再來做實驗好不好?好,再見!
活動延伸:
在家中,嘗試做一做水的張力實驗。
教學反思
水是我們常見的液體,幼兒從小就對它感興趣,玩水成為主要的游戲之一。怎樣玩,從玩中學到知識,啟發智慧。幼兒《綱要》中提到“學習科學的過程應該是幼兒主動探索的過程。幼兒的科學活動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教師應充分利用幼兒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本課充分運用幼兒身邊最見的水,用試驗的方式讓幼兒體會到探索的樂趣,運用感官、親自動手、動腦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體驗成功的快樂。教師在其中容易代替幼兒去解答問題,應堅守幼兒才是探索的主體,教師的作用是指向標,在幼兒深陷謎團時給予點撥。教學中幼兒積極參于,大膽提問,自由探索的目標很明確,對自己的發現能用語言表達出來,可能表達不是很準確,但發現的過程足以讓幼兒對科學活充滿好奇,激發出潛在的探索欲望。由于本課操作居多,課程的條理性要求很高,從觀察——體驗——總結,發現的過程就是在成長,幼兒的自主討論能力得到提高,教師應尊重幼兒的好奇,和幼兒一同去尋找答案。同時將環保意識潛移默化的傳遞給幼兒,我們的生活因水而有生機,同時因水的缺乏,失去希望。啟發幼兒熱愛生活,從自己做起,保護環境。
幼兒園大班《水》科學教案8
一、教學目標:
1、認識水的基本特征。
2、認識字卡無色、透明的、無味、無形、可流動的液體。
3、初步培養幼兒節約能源的意識。
二、教學準備:
幼兒:玻璃杯每組兩個,分別裝水和牛奶,裝有醋的瓶子每組一個,玻璃球每人一個,水盆每組一個老師:字卡:無色、透明的、無味、無形、可流動的液體。漏斗一個,水勺,泡沫板。
三、教學過程:
1、教師出示課件:有關水的圖片。
幼兒觀看。
2、談話:我們生活、生產都離不開水,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認識水。
3、請幼兒觀察水是什么顏色的'?并出示牛奶請幼兒比較,說說牛奶是什么顏色?水有沒有顏色?知道水是無色的,并出示"無色"的字卡。
4、讓幼兒每人拿一顆玻璃球,放在牛奶和水中比較觀察,能不能看到珠子?為什么水中能看到珠子?知道水是透明的,牛奶不透明。并出示"透明的"字卡。
5、出示醋,請幼兒聞一聞,說說聞到了什么氣味?再聞聞水的味道,說說水有沒有氣味?知道水是無味的,并出示"無味"字卡。
6、實驗:水是怎樣到桶里的?
(1)讓幼兒觀察用水勺舀水,倒在漏斗里,水是怎樣到桶里的?
(2)用水勺將水倒在塑料板上,水像瀑布一樣,看看水是怎樣到桶里的?
總結:水是流到桶里的,并出示"可流動的液體"。
7、玩水游戲,讓幼兒用手去抓水,看水能被抓起來嗎?怎樣才能將水盛起來?并看看盛起來的水是什么形狀的?說說水有沒有形狀?
總結:水裝在任何容器中就是容器的形狀,水本身是沒有形狀的,并出示"無形"的字卡。
8、與幼兒一同看看字卡,一起總結水的特征。
9、請幼兒討論水可以用來干什么?如果沒有水會怎樣?
10、談談我們應該怎樣保護、節約水。
幼兒園大班《水》科學教案9
活動目標:
1.在操作中感知油水分離的現象。
2.大膽地探索讓油水融合的方法,初步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3.樂于積極探索,細致觀察比較。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活動準備:
水、花生油、一次性透明杯、抹布、記錄紙、筆、筷子、熱水、洗潔精。
活動過程:
一、觀察油和水,運用各種感官初步感知其特點。
引導幼兒看顏色、聞氣味的方法分辨油和水。
1.你們面前都有2個杯子,杯子里裝的分別是什么?
2.杯子里裝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3.小結:對,這就是一杯水和一杯油。
二、實驗:觀察油水分離現象。
1.猜一猜把油倒進水里,會發生什么事情呢?
2.幼兒實驗、觀察。
把油倒進水里,你發現了什么秘密?(注意事項:倒的時候小心點別倒到外面,如灑了及時用抹布擦掉。)
3.小結:油和水倒在一起后,是分成兩層的,油和水是分離,油總是在上面,水總是在下面。
三、探索感知不同材料能否讓油水相融。
1.你們有什么好辦法能使它們融合在一起呢?
2.出示三種材料進行集體猜測
這里有筷子、熱水、洗潔精三種東西,你們認為這些東西可以讓油和水融合在一起嗎?(教師進行記錄)
3.幼兒實驗、觀察,并把實驗結果記錄在紙上。(提醒幼兒操作一個記錄一個以免忘記實驗結果)
4.交流實驗結果
小結:原來,洗潔精可以幫助油和水融合在一起,變成了白色的液體。
四、聯系生活實際
1.除了洗潔精,還有什么可以讓油和水融合在一起呢?(幼兒根據已有經驗回答)
2.觀看視頻(洗衣粉、洗衣液去油漬)
3.小結:原來像洗潔精、洗衣粉、洗衣液這些洗滌用品都能讓油和水融合在一起,在生活中幫助我們把衣服上、手上的油漬洗干凈呢!
活動反思:
油和水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油和水混在一起到底會出現什么現象,這是在生活中經常出現的但又不太注意的現象,我抓住這一現象,意在通過觀察記錄和實驗操作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整節活動連接緊密,穩扎穩打。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大膽猜想并堅持幼兒自己動手探索、發現的原則,培養幼兒主動探索的能力,讓幼兒在實踐中感悟出真知,在細心的'觀察中發現“油和水”的奧秘。也培養了幼兒敢于質疑、樂于猜想的科學態度。活動達到教育目標。
小百科:油是常溫下為液體的憎水性物質的總稱,由一種或多種液態的碳氫化合物組成(硅油有很大部分由硅氧化合物組成),與醇、酮和醚等碳氫化合物的區別在于油的組成部分不極化,與脂肪的區別在于組成油的化合物的分子長度和分子之間的連接比較小。
幼兒園大班《水》科學教案10
【活動目標】
1、樂于探索科學現象,體驗與同伴交流、合作的樂趣。
2、在實驗中發現鹽溶于水后會增加水的浮力,鹽越多浮力越大。
3、能實驗操作,并能運用相應的詞匯表達自己的發現。
4、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大小土豆塊、碗、勺子若干;鹽、味精、糖。
2、記錄紙、筆。
3、有關死海PPT。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引出活動內容。
1、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教師出示一塊土豆塊,這是一塊土豆,如果我把它放到水里,會沉下去還是浮起來?(沉)那你們有沒有什么辦法,讓它不沉下去,浮在上面呢?
2、教師演示。出示兩只注滿水的杯中(一杯是自來水,一杯是鹽水)師先故意將土豆放在自來水中,土豆沉于杯底,再將土豆放于另一杯鹽水中,土豆浮于水面。
二、小組合作,操作探索—實驗:鹽能使土豆塊浮起來。
1、說明實驗規則:出示鹽、糖、味精。
逐一介紹:紅—鹽,黃-糖,綠-味精。在這三種東西里有一種可以使土豆塊浮起來,請你們來做小科學家,分組合作進行實驗。先把碗里的鹽、糖、味精分別舀進和它們相同標記的三個杯子中,用筷子攪拌到它們完全溶解后,再放入土豆片。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現象?然后把你觀察到的現象用喜歡的圖畫或符號記錄在這張記錄表上。比如沉下去可以用(X)浮起來用(√)。
2、幼兒進行實驗,師巡視,發現問題。
3、匯總幼兒實驗情況,請幼兒說說在實驗中發現了什么?
實驗結果:從剛才的實驗來看,可以看出放了一樣多的糖、味精和鹽,但糖和味精都沒能使土豆塊浮起來;只有鹽溶解在水中讓土豆塊浮起來。
那為什么鹽能讓土豆浮起來呢?
師生小結:只有當鹽達到一定濃度后土豆才能浮起來,說明鹽越多水的浮力越大。
三、擴展經驗:死海
看一段有關“死海”的介紹。師邊給幼兒看邊進行解釋。
幼兒邊看課件邊聽老師介紹:剛才我們從實驗中知道:鹽溶解在水中后能增加水的浮力,鹽越多,水的浮力越大。
下面請大家一起來看一段影片:這是大海,我們都知道海水里有鹽,如果人躺在海面上一動不動會怎么樣?可是有一種神奇的海叫死海,聽說過沒有?人在死海中躺著一動不動,它也能讓你漂浮在海面上,看還能浮在海面上看書看報呢,真神奇。為什么死海能讓人漂浮在海面上呢?
教師小結:死海里有非常非常多的鹽,它的含鹽量是普通海水的十倍,死海里的水浮力非常大,所以人能漂浮在海面上。
【活動延伸】
讓幼兒在科學區繼續探索鹽的奇妙之處。在我們的科學區域里,有土豆、鹽、玻璃球等材料,游戲的時候你們可以去試一試:讓整個的土豆浮起來需要加幾勺鹽?有什么辦法讓浮起來的'土豆再沉下去?玻璃球、雞蛋也能浮起來嗎?
【活動反思】
對于科學實驗活動,孩子的興趣永遠是那么高漲。在教師演示環節,孩子們都感覺到有些不可思議,對老師提出了很多問題。也是因為他們這些問題,使得他們在接下來的探索實驗環節中,表現得很認真。但由于教師在交代注意事項時,有些幼兒已經被實驗材料吸引,聽不清楚注意事項,使得在操作實驗時出現了把三種調料倒在一個碗中的情況。今后如果再出現類似情況,教師應該把全部幼兒的注意力先吸引到自己身上,再明確交代,讓孩子在正確的方法中去實驗探索。但換一個方向思考,那些孩子可能會因為他們前面的出錯,后面會更加認證努力。總之,不論什么情況,重在教師的正確引導。
幼兒園大班《水》科學教案11
【活動設計】
我園每個班都有一塊種植地,每天都是小朋友輪流去給這些植物澆水,并要求孩子們觀察植物的生長過程,做好觀察記錄。有一天,有個小朋友突然問我:“老師,這些植物為什么和人一樣可以慢慢長高呢?”我風趣的回答:“因為你們每天都給水它們喝呀!”沒想到這個小朋友追問我:“它們又沒有嘴巴,怎么喝水呢?”這個問題把我問倒了,想做回答,又怕不科學。于是我就去查閱了有關資料,這一查,才發現小小問題學問還真不小:原來植物吸收水分還屬于一種物理現象——毛細現象,并且這一現象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只是往往被我們忽略了,于是我就設計了這一科學活動《會爬高的水寶寶》。
這一活動緊緊圍繞幼兒科學教育的總目標:1、有好奇心和初步的科學態度,愿意自己動手探究問題。2、獲得探究解決問題的感性認識。3、獲得有關周圍事物及其關系的經驗,并有使用傾向。這三點來設計,我將教育目標和內容蘊含在操作活動中,并運用啟發、引導、直觀形象法、討論法,表揚鼓勵等教學方法激勵孩子們去操作探索。
環節一:提供給孩子許多材料,讓他們自由操作,發現許多有趣的現象,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這一環節目的在于讓孩子們自己發現問題,并且能與同伴分享、交流。重在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探究的欲望。
環節二:幼兒帶著疑問看課件,通過形象直觀的畫面,初步了解物體的毛細現象,引出活動主題。
環節三:是實驗的驗證階段,也是本活動的重點。通過毛細玻璃管的實驗,科學地驗證了毛細現象,讓孩子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環節四:把科學現象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讓孩子們通過實驗獲得的科學論證去解釋一些生活中的現象,同時發展了幼兒的擴散性思維,讓知識得到了遷移。
環節五:是活動的延伸。通過游戲——給水搬家,讓孩子們在快樂中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活動目標】
1、幼兒有主動探究的欲望,體驗成功的喜悅。
2、了解生活中的毛細現象。
3、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并在實驗中能主動與人合作。
【活動準備】
課件、醫用毛細玻璃管、各種顏色的.顏料水、毛線、宣紙、棉布、餐巾紙、粉筆、紗布、拖把、抹布、棉花、海綿、幼兒事先折好的紙睡蓮。
【活動過程】
一、幼兒自由實驗,觀察物體的變化情況,并引導幼兒思考物體變化的原因。
幼兒討論:為什么把物體一端放入水中,沒放進去的部分也濕了?水是怎樣上去的?
二、看CAI課件,初步了解物體的毛細現象。
引導幼兒總結:許多物體中都有我們肉眼看不見的細小管道,水就是順著這些小管道爬到物體上面去,這一現象叫毛細現象。
三、幼兒做玻璃管實驗,驗證這一現象。
小朋友每人一根細玻璃管,插入紅顏料水中,觀察水爬到管中的過程,體驗成功的快樂。
四、用毛細現象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1、幼兒解釋前面做的各種實驗,水是怎樣爬到紙、粉筆、毛線、紗布等上面去的。
2、解釋花為何開得那么美?它是怎樣喝到水的?生活中還有哪些也是屬于這一現象?
3、游戲:睡蓮開花。并思考這是為什么?
五、活動延伸:
游戲:給水搬家。
水寶寶想住到大一點的房子里去,我們怎么幫助它(不用倒的方法)。
幼兒園大班《水》科學教案12
一、內容分析:
《神奇的水》是《幼兒創新智慧游戲課程》大班上學期的活動內容。在"神奇的水"的主題活動中,我有一個這樣的大目標:"關心周圍的水,觀察大自然中的水景,了解我們的生活與水的關系,體會人人都需要水。"在大目標確定以后,我從幼兒的興趣傾向和經驗出發,關注孩子的"尋常時刻",尋找到了進入該大主題的切入口——"玩水秘密多",我將大目標分解成一個個具體活動的小目標:如:"我來凈化水""樂意動手動腦探究水的特性""樂意做個護水小衛士"。
二、幼兒分析:
大班幼兒開始對周圍的事物產生興趣、有了一定的知識經驗,喜歡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創造性的探索活動是大班孩子們非常喜歡的,不斷的`嘗試會讓幼兒體驗到成功,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本次活動設計符合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幼兒在操作、嘗試中創新發現秘密,使幼兒主動創新探究,積極思維,達到科學素質的提高與個性發展的統一。
三、設計思路:
水是生命之源,人類生活、動植物的生存以及生產建設等等都離不開水更離不開淡水。這節教學活動對幼兒進行教育是針對現在水資源貧乏,水污染嚴重的情況對幼兒進行節約用水的教育。因此設計這節課的理念是通過這節活動讓幼兒知道不節約用水,不保護珍貴的水源,甚至往清水源中投放污水、亂丟垃圾、污染水源,或者破壞河堤和梯田造成江河水土流失,那么"世界上的最后一點水將是人的眼淚"。幼兒喜歡在動手操作活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創造性的運用自己以有的知識和經驗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大膽想象進行創新,所以凈化玩水活動就為幼兒創新提供了一個小平臺。
以下是具體設計思路與設計意圖1、謎語導入:引起幼兒探究的興趣。
2、幼兒討論水有什么用:啟發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發現大膽講述問題。
3、擴展幼兒知識面:放錄象,觀看有關廢水的排放和再利用。
4、幼兒想象思維,創新新的節水方法:在生活中我們可以怎樣節約用水?
5、認識水的重要性:人類、動植物都離不開水,所以我們大家要愛護水資源,節約用水。
6、創新操作活動探索:探究實驗水變干凈,先讓幼兒集體討論想辦法,然后初次嘗試操作,再講述、交流、討論自己創新的方法,再次探索創新操作活動。這部分是幼兒操作實驗創新的探究活動,層層遞進,一步一步引導幼兒嘗試想象操作思維開發創新。
7、記錄實驗過程:是幼兒用記錄的方式來總結自己的發現過程。提升幼兒對創新活動的興趣,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
四、活動目標:
1、知道水的用途和重要性,愛護水資源,節約用水。
2、通過實踐活動,創新感知污水通過多層毛巾過濾可以變干凈。培養幼兒觀察、分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3、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想象力和創造力。
五、活動重點、難點:
幼兒能結合自己的甚或經驗在操作、講述活動中創造性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幼兒大膽思維創新的意識。
六、活動準備:
錄象、裝滿臟水的容器、干凈的空杯、筆、紙、毛巾、紗窗網、紗布、海綿、大個果凍盒。
七、活動過程:
1、謎語導入。刀砍沒有縫,槍打沒有洞,斧子劈不開,沒有牙齒也能咬。(謎底是水)。
2、幼兒討論水有什么用:啟發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與發現大膽地講述問題水給我們帶來的用處。(水能洗衣服、澆花、養魚、洗澡、洗臉、水能做湯、煮稀飯……)
3、擴展幼兒知識面:放錄象,有關廢水的排放和再利用。
4、幼兒想象思維,創新新的節水方法:在生活中我們可以怎樣節約用水?(如:洗衣服的水沖廁所、洗菜、水果的水來澆花、關好水龍頭、安裝新型的節水器等。)
5、認識水的重要性:人類、動植物都離不開水,所以我們大家要愛護水資源,節約用水。
6、創新操作活動探索:探究實驗水如何會變干凈,出示一盆很臟的水,請小朋友想一想,怎樣使水變干凈?
幼兒討論:
(1)我用紗布把臟東西撈出來。
(2)我用海綿把水吸上來就干凈了。
(3)我用毛巾把水弄干凈了……試一試,怎樣把水變干凈。
(1)我把紗網放在空瓶口上,用果凍殼把臟水舀起來倒在上面,我發現水一下子就漏到瓶子里,但水還是很臟。
(2)我把紗布放在空瓶口上,把臟水倒進去,瓶子里的水還是很臟,紗布上也有點臟。
(3)我把海綿放在空瓶口上,把臟水倒在海綿上,流到瓶子里的水有點變干凈了。
(4)我把一條干凈的毛巾放在空瓶口上,把臟水倒進去,水變干凈一點但毛巾變臟了。
說一說,為什么實驗結果不一樣。
(1)紗窗和紗布的"眼"太大,臟水一下子都漏過去了。
(2)海綿"眼"小,能把水變干凈一點。
(3)毛巾有許多毛毛,能粘住臟水里的泥,所以水變得有些干凈了。
怎樣用毛巾過濾使水變得更干凈?
(1)我把毛巾疊起來變成兩層,放在瓶子上,把盆里的臟水倒進去,發現流下來的水干凈一點了。我又拿一條毛巾疊起來放在第一條毛巾上,把瓶子里有點干凈的水倒進去,流到新瓶子里的水又干凈了一些。我再拿一條毛巾疊起來放在第二條毛巾上,把瓶子里又有點干凈的水倒進去,再流到新瓶子里的水又干凈了一些。最后,我在瓶子上放了5條毛巾,把瓶子里過濾4遍的水倒進去,流出來的水已經變得非常干凈、透明了。
(2)我把兩條毛巾放在空瓶口上,把盆里的臟水倒進去,發現流下來的水干凈一點了。我拿走用過的毛巾,重新放上兩條新毛巾放在空瓶口上,把過濾一遍的水倒進去,水又干凈一些。最后我換了6次毛巾,水變得非常干凈、透明了。
7、提升幼兒對創新活動的興趣:幼兒用記錄的方式來總結自己的發現過程,進一步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
八、注意事項
1、引導幼兒用毛巾過濾時不應用手擰,要讓臟水慢慢從毛巾中滴人到干凈的容器中。
2、空杯子要透明,便于幼兒觀察比較。
3、將臟水慢慢地倒在毛巾上,提醒幼兒倒水的速度要慢,毛巾要把瓶口封嚴,防止臟水直接倒人容器中,影響實驗效果。
4、可將過濾出來的水,反復倒在毛巾上,進行過濾。
5、為便于操作,可將紗布縫在鐵絲圈上。紗網可用四根木棍固定。
九、活動反思:
優點:
在教學中,幼兒對操作、探究很感興趣,通過操作的形式讓幼兒體會里探究創新的過程和快樂,活動中利用生活經驗交流討論、多媒體引導、發散思維創新想象,操作實驗、創新實驗交流、記錄總結等活動,引導幼兒創新動腦思維,教師適當的惟有而提供了探索材料,把問題拋給幼兒自己嘗試著探索創新,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培養幼兒的思維想象力,創新能力。
不足:
課前的準備活動需要在豐富一些,應提前與家長做好生活觀察活動,這樣孩子的生活經驗會更豐富一些,便于幼兒在活動中與他人交流、創新。操作創新活動中教師要適當的拋出問題,一步一步提升幼兒創新思考的能力和技巧。
幼兒園大班《水》科學教案13
小小班:有趣的水寶寶
一、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的.好奇心,使幼兒情緒愉快地參加探知活動,培養幼兒
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2、引導幼兒觀察、感知水的沉浮。
3、幫助幼兒學習運用語言來表達,發展幼兒講述。
二、活動準備:
盆、可舀水的玩具杯、海綿、沙、棉花、小石塊、積木、朔料玩具、白紙、
一個熟雞蛋一生雞蛋。
三、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讓幼兒產生探知的欲望。
1、出示兩個大盆,里面裝有水讓幼兒自由在周圍用玩具舀水玩。
2、把各種積木、朔料玩具一一投放入水里,老師:這些東西怎樣?它們有沒有沉到水下?為什么會漂浮在水上?請兩個小朋友上來試。
3、把小石塊、沙投放到水里,老師:這些東西又怎樣呢?為什么會沉到水里?請兩個小朋友上來試試。
4、把棉花、海綿投放到水里,引導幼兒觀察。
(二)幼兒動手操作、感知。
1、幼兒人手一籃積木、朔料玩具、小石子等嘗試。
2、幫助幼兒用語言講述自己探索過程。
(三)討論、擴展經驗。
1、老師出示一張白紙,平放到水面上“它又怎樣啊?為什么浮在上面”老師慢慢用水弄濕白紙,看看白紙慢慢沉到水里。
2、老師出示一生雞蛋,投放到水里,看看它怎樣?又出示一熟雞蛋問:它會怎樣呢?
(四)小實驗:會游泳的蛋寶寶。
幼兒園大班《水》科學教案14
教案目的:
1、了解水的三態變化,知道水能變成冰,也能變成水蒸氣。
2、激發對科學活動的興趣和觀察實驗的基本方法。
教案準備:
1、一只盛有少量水的燒杯(劃有紅色線、要求有顏色的水)、酒精燈、一杯熱水。
2、小塊冰若干,盛有熱水的保溫杯。
4、《小水滴旅行記》的課件。
5、課前準備:幼兒在家做水結冰的實驗。
教案流程:
一、活動導入。
師:出示冰。(幼兒在家里和爸爸媽媽一起做的)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這是什么?”
幼:“冰”、“我在家里也和爸爸媽媽做了。”
師:“對,這是你們在家里和爸爸媽媽一起做的.,還記得你們是用什么做的嗎?”
幼:“知道”。
師:“那誰來告訴我,你們是怎么做的?”
幼兒回憶制作的過稱和方法。
教師小結:“恩,對。水可以變成冰、變成冰花、冰雕。看老師手里的圖片,漂亮嗎?”老師放出示圖片。
得出結論:水可以變成冰。
二、操作部分。
師:“現在我們知道了水可以變成冰、變成冰花、冰雕。那你們知不知道冰可以變成什么呢?”
幼:“水”
師:“那小朋友們怎樣才能讓他們變成水呢?誰來告訴我?”
幼:用熱水、冷水、太陽、手、火等方法。由于時間和操作的可行性,老師采用手捂得方法驗證(先讓一個說用手的小朋友示范,老師旁邊指導。再讓其他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嘗試并感受有冰變水的過稱)并記錄。
師:“小朋友們,現在冰變成了什么?”
幼:“水”
師:“你們真聰明,那有沒有誰愿意告訴我你的手現在是什么感覺?”
幼:“很涼快,冰冰的”
師:“恩,老師的手也冰冰的,小朋友摸摸身邊小朋友的手是不是也是這樣的?再摸摸自己的小臉,有什么感覺?是手冷還是小朋友的臉冷?”
幼:“手冷”
師:“你們的小手為什么冷呢?”
幼:“我們剛剛摸冰的”
師:“對,我們的手剛剛摸了冰,現在冰吸收了我們手的溫度變成水了。小朋友們,你們覺得水神奇嗎?”
幼:“神奇”
得出結論:冰可以變成水。(在一定的溫度基礎上)
師:“恩,神奇水寶寶可真調皮,一會兒變成冰,一會兒又變成了水。可是你們猜猜如果老師繼續加熱水寶寶,它還會變成什么呢?”
幼兒猜測結果。
師:“你們想不想知道?”
幼:“想”
師:“看,老師前面的杯子。仔細看啊。”
教師演示實驗:點燃酒精燈,將盛熱水(水是有顏色的,這樣便于幼兒觀察)的燒杯放在三腳架上燃燒,要求幼兒觀察水的變化。
師:“小朋友們,你們發現水有了什么變化了沒?那水蒸氣是從哪里來的?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水變成水蒸氣的現象?(燒開水、煮飯等)
師:“你們說水神奇不?”
教師小結:水還可以變成水蒸氣。
三、欣賞故事課件《小水滴旅行記》
師:“那我們一起來看看,水還有什么神奇的變化?”
游戲活動:幼兒在太陽下做冰變水的實驗。
家園共育:家長與幼兒一起探討水的作用。
日常生活:了解生活中水的變化。
區域活動:
1、溶解組:“把鹽、糖放進水里攪拌后,它怎么不見了?”
2、沉浮組:“把東西放在水里,有什么不同現象?”
3、流動組:“為什么小籃子裝不住水?”
4、沖力組:“為什么把水澆在水車上,它就會轉?”
幼兒園大班《水》科學教案15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感知油和水傾倒,攪拌后分離現象,對科學探索活動感興趣。
2、了解生活中油和水分離的相關現象,體驗科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
3、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4、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求知欲,體驗成功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每人1杯水1杯油,幼兒每人各1份藍黑鋼筆水。
2、每人1根攪拌管、背景音樂一首、
3、幾張畫過的圖畫、各色顏料水等等。
活動的重難點
初步了解水和油的不相溶性。
不同物質放入水中的相溶性和不相溶性。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許多的小客人跟你們玩游戲,想知道是誰嗎?(想)好,我們一起去看看都有誰?(教師介紹實驗材料)
二、讓幼兒動手操作,將藍、黑色的鋼筆水倒進一杯水里,觀察它們之間有什么變化。
師:在做實驗之前,老師有要求。請你們仔細聽,請你們把藍、黑色的鋼筆水倒入一個杯子的水里,仔細觀察,它們會出現什么現象?
1、提問:發現了什么?(它們在一起融化變成黑色的水)
師:是不是你們說的這樣呢?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吧。(教師驗證實驗結果)
小結:你們觀察的很仔細,是的,藍、黑色鋼筆水倒進水里,它們融化在了一起變成了黑色的水。說明它們是能融化在一起的。(解釋“融化”意思一種物體和另一種物體合在一起說明它們是能相溶在一起的,如果不能夠合在一起說明它們是分開的。)
三、讓幼兒想想油和水倒在一起會出現什么現象?
師:你們猜猜、想想,把油倒進已經融化的水里,你們會發現什么秘密?
我也不知道,現在請你們把油倒進融化的水里,仔細觀察,它們之間發什么說呢么變化?
提問:1、油和水它們能不能融化在一起?
2、為什么?
師:真的是這樣的嗎?那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是不是你們發現的這樣。(教師再次驗證實驗結果)
小結:因為油和水的`比重不同。不論先倒水還是先倒油,油都是浮在水的上面,水在油的下面。說明油和水它們是不能在一起的,它們是分來的。
四、延伸,請幼兒玩一玩“油水分離”畫,并想象為什么顏料水不會和油畫棒混在一起?
結束語:你們的表現太棒了,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是能相溶在一起的?哪些是能相溶在一起的呢?我們一起去外面找找吧!
幼兒園大班《水》科學教案16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水汽化的現象,了解水的變化,知道水從哪里來。
2、了解水的重要性,樹立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意識。
3、有探究欲望,體驗發現的樂趣。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酒精燈、燒杯、支架。
2、操作卡片人手一套。(水→水蒸氣→云→小雨滴→水)
3、水循環的課件,生活用水的來源及加工過程錄象。事先參觀過幼兒園附近的小河。
活動過程
一、做實驗,說發現,感知水汽化的現象。
1、小實驗:水不見了。在孩子的共同關注下,仔細觀察燒杯中的水燒開后越來越少、最后不見的現象。
教師:水到哪兒去了呢?水蒸氣在天空中又會到哪里去呢?
二、聽故事,看課件,了解水循環的過程。
1、教師操作課件,講述故事“變、變、變”。
(1)教師:水蒸氣在天空中怎樣了,它遇到冷空氣后變成了什么?
(2)教師:雨水會落到什么地方?這些水又會流到哪里呢?
(3)教師:火熱的太陽一曬,水又變成了什么?
2、教師:你能把它記錄下來,然后告訴大家嗎?
3、幼兒在桌上操作,排列水的循環過程。
4、大家相互交流自己的操作,講述小水滴的變化過程。
5、教師小結:水加熱后變成水蒸氣,水蒸氣很輕上升到空中遇到冷空氣就會變成小水滴,小水滴聚在一起就形成了云,云越來越厚,再加上冷空氣就又變成小水滴落下來,這就是雨,雨水流到小溪、江河里,經太陽一曬,又變成水蒸氣上升到空中。水就是這樣不斷循環的。
三、看錄象,聽講解,知道生活用水的來源。
1、教師:你們知道我們喝的水又是從哪里來的?(幼兒集體討論,自由發表自己的意見。)
2、觀看生活用水的'來源及加工過程的錄象片。
(1)教師:剛才看的錄象里是什么廠?它的作用是什么?
3、教師結合錄象進行小結:
自來水廠用一個叫抽水泵的機器將江河里的水抽進來,這些水經過水管流進了加藥間加礬處理,加礬后的水再流進沉淀池進行沉淀,沉淀掉了一些臟東西的水又流進沙濾池進行過濾,最后過濾了的干凈水進入消毒間加氯消毒,消毒后的水通過管道流到我們每個小朋友的家里,這就是自來水。
四、知重要,勤節約,從小樹立環保的意識。
談話:水的用處大。
教師:水有什么用?(知道水是生命之源,我人類的生活離不開水。動植物的生長也離不開水。水是人們的好幫手,水能滅火、能發電、能解渴;水還是大力士呢,水還能載大輪船幫人們運東西。水對我們這么重要,如果水資源被污染了,我們沒有水會很慘,因此,我們應該從小愛護水、保護水資源;平時不浪費水,做一個節約用水的好孩子。)
五、活動延伸。
保護水資源。
教師:上次我們去參觀了幼兒園旁邊的小河,你發現小河的水怎么樣了?怎樣才能使小河變干凈?
開展“小手拉大手”活動,鼓勵幼兒做個小小監督員,與家長共同保護水資源。
活動反思
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水,幼兒對水非常感興趣,本次活動幼兒的積極性都很高,能大膽嘗試運用各種操作材料進行操作,在活動中,我先讓幼兒去觀察,去發現,去思考,滿足了幼兒的好奇、探索,希望嘗試的欲望,強調了以幼兒為主體的原則,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
幼兒園大班《水》科學教案17
活動目標:
1、運用以有經驗,嘗試用各種辦法解決問題。
2、學會運用統計的方法進行比較。
3、感受有趣的科學現象,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小毛巾、大塊積木若干,海綿、衛生紙、玻璃瓶、塑料瓶、小桶、小盆、水若干,膠管、石子若干,虹吸現象實驗材料。
活動過程:
一、看圖,幼兒運用已有經驗回答解決的辦法。(圖上有一個小桶,內裝滿水,另有一個空盆。)
老師提問:不用倒的方法,怎樣將小桶里的水運到空盆里去?
二、操作活動:
1、進入操作場地,幼兒根據老師提供的材料進行設想,找出合適的操作材料。
2、幼兒交換自己的設想和想法
3、進行操作,驗證自己的.設想。老師巡回指導。
三、幼兒分享操作感受。
1、你選擇的是什么材料,是怎樣操作的?
2、通過操作覺得哪些材料能夠幫助將水轉移到另一個空盆里。
四、比較三種方法的實效性。
1、共同找出可行的三種方法,(用杯子舀、用體積大的材料壓、用吸水的材料轉移)通過比賽的方式感受每個方法的實用效果。
幼兒自由選擇一種方法,進行比較。
2、老師出示準備好的統計表格,請幼兒用或表達自己的意見。
3、老師和幼兒一起通過統計表格比較三種方法。
五、老師引導幼兒小結出今天實驗的收獲。
六、老師演示虹吸現象,激發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
幼兒園大班《水》科學教案18
一、 設計理念:
通過為幼兒創設寬松的環境,提供豐富的操作材料,引導幼兒思考問題,激發幼兒探索的熱情。以此活動讓幼兒感受到“水對于生命來說是很寶貴的,任何有生命的人和物都離不開水,”“水能藏在許多地方(水的存在形式是多種多樣的)”等科學常識;活動中鼓勵幼兒大膽提出問題,發表不同意見,學習尊重別人的觀點與經驗;活動中盡量創造條件,讓每一個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體驗發現的樂趣與成功的喜悅。
二、教材分析:
此活動是在我班已開展了一系列有關水、水果、蔬菜等活動的前提下進行的。幼兒對水、水果、蔬菜的常識已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對這些活動有著很高的探究積極性。活動由故事設疑、激發探索興趣,引出課題――幼、師共同進行探究活動――師、幼共同總結三個環節組成。在教學方法上采用講故事引起幼兒思考,討論“有時吃水果為什么也能解渴?”導入課題――怎樣找到藏在植物體內的水?引導幼兒對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想到的方法進行聯想或設想,讓幼兒動腦、動手,師、幼共同嘗試從植物中取出水,親歷整個探究過程,并共同討論、交流、總結。在一系列活動中獲得更多探究問題的方法和信息,來培養幼兒探索的積極性與創造性。
三、教學目標:
1、 知道人和動植物都離不開水。
2、 樂意參與科學探究活動,能用自己設想的方法去尋找藏在植物體內的水。
3、 能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觀點、經驗,并能認真聽取別人的想法,學習尊重他人。
4、 樂意與同伴交流、交換自己的方法和工具,培養團結互助、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
1、重點:利用多種方法或工具尋找植物體內的水(引導幼兒交流、交換取水的方法和工具)。
2、難點:有序地取放物體;清楚、連貫地描述探索的過程。
五、教學準備:
1、工具:榨汁機(1臺)。
小木板(2個),小木棍(2根),盤子與杯子、勺子各6個(以上物品均消毒),鹽和糖各半杯,小塑料袋兩個,以上物品全部裝在一個小籃中,用紗布蓋好,每桌一份。
2、材料:蘿卜、萵筍、西紅柿、梨、橘子、菜葉若干,洗凈,裝于小籃中,用紗布蓋好,每桌一份。籃底墊塑料布,預防汁水滴漏。蘿卜、萵筍、西紅柿、梨切小塊,便于幼兒操作。
六、教學過程:
1、故事設疑,激發探索興趣,引出探究的課題。
(1)師:小猴和小兔到樹林里玩,玩得可高興了。不一會兒,小兔說:“不玩了,我的口渴了。”小熊說:“那我們去喝水吧!”小兔說:“行。”可是找遍了整個樹林,都沒有找到一滴水,小兔非常著急。小猴看了看四周,發現了一棵果樹,樹上結滿了果子,小猴眼睛一亮說:“我有一個好辦法了,你猜猜是什么辦法?”小兔明白了,指著樹林旁邊的菜地,笑著說:“我也有辦法了。大二班的小朋友,請你們猜一猜,我們想的什么辦法呢?”
幼:“吃果子。”“吃菜。”
師:為什么吃了果子(蔬菜)口不渴呢?
幼:“因為果子里有水 。”“蔬菜里也有水。”
師:你怎么知道果子(蔬菜)里有水?
幼:“梨子里有水,我吃過。”“番茄里有水,把番茄切碎,放了糖,水就出來了。”
(2)師:小猴說:“小朋友說得真好,果子、蔬菜、小草等植物里都藏有水,吃了都可以解渴。你們都知道,水呀對于你們人類、我們動物、還有植物的生長都太重要了,我們大家都離不開水。對了,小朋友們都知道植物體內藏有水,你們想把植物體內的水找出來嗎?”
幼:“想。”
2、引導幼兒討論并嘗試從植物體內取水的方法。
(1)師:誰來說一說你想到的辦法呢?
幼:“用手使勁捏。”“用木板壓。”“用榨汁機擠水。”
(2) 師:小朋友想出來的辦法真多。小猴知道大一班的小朋友都很聰明,特地給大家準備了一些禮物,讓大家來做一個實驗,――從植物身上找到水。請組長把紗布輕輕揭開,大家仔細看看,說說籃子里有些什么?
幼:“有梨、番茄、橘子、蘿卜、菜葉。”
師:另一個籃子里有些什么呢?
幼:“小木板、小木棍、盤子、杯子和勺子。”
(3) 師:這些都是你們可以選擇的工具。小朋友先拿一種你想找水的水果或蔬菜,取一個盤子放好,然后再拿你想用的工具,在盤子里開始取水。取出的水可以裝在杯子里。最后,將取水用過了的盤子、渣子和工具都收拾在裝有塑料紙的籃子里。注意:取放東西要輕,不要爭搶。
(4) 幼兒操作,教師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對有困難的幼兒給以引導,如:“用點力試試看。”“換個工具試試吧。”給能力強的幼兒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你還能想出不一樣的方法嗎?”“你能幫一下朋友嗎?”同時引導幼兒用清楚連貫的語言,給同伴或客人老師講述自己取水的方法;鼓勵幼兒嘗試與同組幼兒不同的方法取水,或與同伴交換操作工具與材料,嘗試更多的操作方法。
(5) 師:小猴也送了一件禮物給老師(出示電動榨汁機)。這是一臺榨汁機,小猴請老師用它從水果里榨水給大二班聰明的小朋友們喝(幼兒觀察老師操作,老師邊操作邊告訴用電器要注意安全。)。
3、總結、結束探究活動。
老師同幼兒一起總結。師:剛才老師同小朋友們一起用了許多方法從植物體內擠出了水。我們每天吃水果和蔬菜,既能補充我們身體生長和活動所需的水分,也能得到我們需要的營養。所以,小朋友每天應多吃水果和蔬菜。在活動中,有許多小朋友積極開動腦筋,想出了許多好辦法;還有的小朋友還幫助別的小朋友,和他一起擠水。我們要向他們學習。另外,小猴知道我們大二班小朋友這么聰明、能干,要送一件獎品送給全班的小朋友,你們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呢?
幼:“想。”
師:“想知道是什么,就跟我來。”
活動延伸:
師:這兒是小猴送的禮物――兩支鮮花。我們將這兩支花插在兩個瓶子里,其中一個瓶子有水,一個沒有水,讓我們看一下幾天后,會有什么變化呢?(讓幼兒體會到水對植物的重要性)。
活動自評:
1、 此活動能根據大班幼兒的認知特點,重在培養幼兒對常見事物、現象的興趣和初步的探索欲望。
2、 我在活動中,能夠較好地把握活動的重難點、關鍵點,充分考慮了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實際發展水平,引導幼兒 運用語言、動作等表達自己的發現,符合幼兒最近發展區的需要。
3、 在活動中,、努力創設了寬松自由的探究氛圍,促使幼兒能自主地在與材料的互動中建構經驗,激發幼兒探索的欲望,體驗探究的樂趣。
幼兒園大班《水》科學教案19
活動設計背景
本活動運用的知識是有關于飽和溶液和改變液體密度等有關知識。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溶劑里不能再溶解溶質的溶液。增加溶劑密度的方法:添加溶質。本活動的科學原理在于將糖溶解在水里制成飽和溶液,使該溶液的密度增大,沉入水底。
活動目標
1.通過感受不同水的變化,萌發幼兒初步的探究欲望,體驗成功的樂趣。
2.引導幼兒初步的嘗試、感知和發現飽和溶液。
3.讓幼兒樂意用自己的語言與同伴交流實驗過程與結果。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嘗試自己動手制作飽和溶液。
活動準備
兩杯有顏色的水,兩杯透明的水,白糖,小勺,筷子。(此材料幼兒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看一看,想一想
談話導入:“小朋友看看,老師手里有什么?
我要變個神奇的魔術,把紅色的水倒入透明的水中,看看會發生什么?
(老師邊講述過程,邊著重提出:將有顏色的水慢慢的緩緩的倒入透明的水中)
這杯透明的水還跟剛才一樣嗎?不一樣,不一樣在哪里?紅色的水現在在杯子的上面還是下面?
2.試一試:
小朋友,那么你們想做這樣好看的水嗎?現在請你們用桌上的水來試一試,看看你們能不能做出這樣奇妙的水來。
(教師給幼兒分別提供一杯透明的水和一杯紅色的水,請幼兒倒一倒,看看能不能倒出兩層的水來。)
3.說一說:
導語:你們透明的水有什么樣的變化?
(教師請幼兒大膽說出自己實驗的方法和結果)
想知道老師的魔術是怎么做出來的嗎?別著急,讓我們先來看看大屏幕。(放課件)
你看到了什么?
屏幕上的實驗成功了嗎?為什么?(因為和老師的水一樣分為上下兩層)
他是怎么做的?(請幼兒自由回答)
請小朋友觀察老師這杯有顏色的水與你們有顏色的水有什么不同。(有沒融化的糖,水很稠)因為老師在水里加了好多好多的糖,直到水吃飽了糖,再也吃不下去,變成了飽和溶液。水吃了那么多的糖,就會變得重起來。而重的東西是要沉底的,所以吃飽了糖的飽和溶液才會沉在水底,而透明的水就變成了兩層。
4.做一做:
請小朋友用自己桌上的東西(一杯有顏色的水、一杯透明的水和白糖,)制作奇妙的水。教師指導幼兒將白糖用小勺盛到透明的杯子里,要強調白糖一定要放多,一直到糖在水里不能化了為止。將放有白糖的紅色的水慢慢倒在透明的水里,請幼兒仔細觀察,奇妙的水做出來了嗎?
5.分享
將自己做的奇妙的水拿到老師的`桌上擺好,相互說說自己是怎么做的?結果又是什么樣的?(是很清晰的分層,或是淺淺的一點點分層,或者沒有分層)
6.延伸:
請小朋友想想還有什么東西也能在水中制作飽和溶液?回家自己動手嘗試下。
教學反思
科學活動《奇妙的水》很適合大班的孩子,大班的孩子好奇心強,也很想自己有機會動手制做出他們自己喜歡的東西。本活動難度不大,但很容易看出結果,使孩子們通過成功的結果加強他們的自信心。通過本活動使幼兒在觀察、比較和動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也使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觀察記錄
參加本活動的幼兒共44名,每位幼兒在實驗中都表現出了很大的興趣,在第一次將普通的紅色的水放透明的水里時,幼兒沒有看到分層的現象都感到很失望,有幾個幼兒用羨慕的眼光看著教師分了層的水。在第二次制作糖水的過程中,幼兒都知道放很多的白糖,有7名幼兒用小勺攪的很好,粘度也很好。但是有十幾名幼兒不敢大膽的放糖,只是小心翼翼地用小勺舀了一點點糖,后來在教師的指導下又放了一些糖。大部分幼兒將制作好的糖水倒進了透明的水里,有二十三名幼兒成功了,他們高興地叫著:“老師快看,我的水可好看了。”有九名幼兒本來也成功了。可是他們用小勺在水里攪了幾下,結果本來已經分層的水又變成了一杯紅色的不分層的水。十七名幼兒沒有成功,原因是糖放的少了,糖水沒有飽和,水的密度沒有太大的增加,所以兩種水又混合在一起了,沒有發生分層的現象。
幼兒園大班《水》科學教案20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水、了解水,知道水的重要性。
2、讓幼兒節約用水,珍惜水資源。
3、通過活動激發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探索和求知欲。
4、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5、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活動準備】:
多媒體、海綿若干、水桶、透明器皿、冰塊、桌子、金屬(小鑰匙)、小花灑、木塊
【活動難點】:
孩子們對雨水的形成過程的理解,對此教師除了有簡明的敘述講解以外,還會利用道具進行簡單的演示,形象地解釋雨水形成的循環過程。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教師組織幼兒輕松愉快地入場坐好。(音樂)
2、(播放雷電聲→雨聲)利用多媒體等道具營造夏天雷電雨時的氛圍,通過聲音刺激幼兒的聽覺感受。
3、教師提問:剛剛你們聽到了什么聲音?會想到什么?(引導幼兒說出打雷閃電的聲音、下雨的聲音)
(二)基礎部分
1、教師提問:
你聽過的雨聲是怎樣的呢?(霹靂啪啦、滴答滴答……)你們知道,雨水是怎么來的嗎?想知道嗎?
2、水的形成--觀察圖片(雨水形成循環圖)教師用語:請小朋友們一起安靜地、認真地觀察這幅圖,答案就在里面。
教師提問:告訴老師,你看到了什么?
(教師給小朋友自主觀察與思考的時間,鼓勵小朋友動腦筋、積極發言)。
教師解說:雨水是這樣形成的-太陽熱烈的照射,地上的水受熱變成了水蒸氣,飄到了高空中遇到冷的空氣變成了很多小水滴,水滴聚集在一起變成我們看見的云朵,當云朵里的小水滴越積越多,承受不了重量,就從天空中掉落下來,這就是我們看見的雨啦!你們看,就像這樣……
(1)解說:把海綿當做云朵,當云朵里的水分不多時,還很輕(讓幼兒感受海綿的重量)太陽照射下的空氣中充滿水分;
(2)給海綿注入水分,解說:當云朵中的水分聚集得越來越多的時候,就會太重,于是從天上落下來,這就是雨了。小朋友,明白了嗎?
(3)請個別小朋友體驗。
3、水的形態--冰
(1)教師用語:小朋友,水除了有液體、氣體的形態,還有其它形態,是什么呢?(搖動裝有冰塊的盒子,引起小朋友的`好奇心與思考,引導幼兒說出"冰")
(2)請小朋友摸一摸冰塊,說出感覺。(冷冷的)
(3)教師用語:水一經冷凍,就變成"冰"的狀態了。
(4)提出問題:冰又怎么變成水的呢?(準備水的三態,讓孩子觀察與思考)
4、水的作用教師引導:水這么奇妙,它有什么用呢?(喝、清潔、游戲等等)與幼兒談話,適當利用語言和圖片引導幼兒說出:水可以……;可以用水……。讓幼兒自主思考,作出經驗談,知道水的用處很多,我們都需要水。
教師提問:小朋友,如果沒有了水會怎樣呢?
引導幼兒說出沒有水,生物都不能生存了,水非常重要。我們要珍惜水資源,不浪費水,可以怎么做呢?(水龍頭關緊、洗菜的水可以用來澆花或者洗完衣服的水可以拖地等等)
(三)結束部分
1、水的游戲操作游戲準備:準備三個透明水罐、水、海綿、乒乓球三個游戲玩法:把小朋友平均分成三組,在規定的時間內(音樂控制)讓每組幼兒輪流以接力的方式,用海綿吸水灌進透明水罐里,看哪組收集的水最多,乒乓球浮起最高為勝。(教師示范一次)
2、小結與提問水的用處可真多,水除了可以喝,可以用來清潔,還可以玩游戲呢!接下來老師要考考小朋友,請看清楚--演示:把金屬鑰匙和木頭放進裝有水的透明罐中,三種物體形成對比(浮、沉)。
提出問題,引起思考和探索:為什么乒乓球和木塊會浮在水面上,而鑰匙卻沉下去了呢?還有什么是能浮在水上的呢?請小朋友回家后,自己去尋找一個完整的答案,回來告訴老師。
【活動反思】:
本節課是小學三年級上第四單元中的第一課,在教學中,我首先以謎語的形式導入課題《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在了解水的有關知識時,我讓學生自己寫卡片,寫出自己知道的內容,把自己寫的卡片貼到黑板上的網狀圖中,完成書中的網狀圖,這樣的設計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的學習熱情很高,對粘貼自己寫的卡片很感興趣,每個人都很興奮。之后,我進行了小結,整理了學生粘貼的有關水的知識,發現學生對水的特點了解不夠,這樣很自然地導入到研究水的特點環節中來,進入探究環節--哪個口袋中是水。在這一環節中,我用了7個黑口袋,里面分別裝了樹葉、石頭、木塊、水、牛奶、醋精7種物體,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各種觀察方法進行猜測、辨析哪個口袋里是水,問題一提出,學生的探究欲望就很高,對口袋里裝的東西很好奇,還有特別喜歡猜這種方法,符合學生好奇的心理,小組同學討論得很激烈,尤其是在猜水、牛奶和醋時,意見不太統一,最后才定下來,填寫在記錄單中。在小組匯報辨析結果時,我讓學生不僅說出物體名稱,還要說出辨析的依據,最后兩組同學在水和牛奶、醋的猜測結果出現了分歧,用了摸和聞的方法。由于黑口袋里還有一個密封口袋,醋味也不太明顯,另外,課前準備時,這些口袋都是放在一起的,其他口袋上也稍稍帶有醋味,很難分辨。最后,我把黑口袋全部都打開了,讓學生用眼睛看的方法,辨別出牛奶,因為它是白色的,而水和醋精是無色的。剩了兩個無色物體,這個時候學生說用聞的方法就可以辨別哪個是醋精,哪個是水了。
通過學生小組合作、探究終于揭開了謎底,恍然大悟。結果兩個小組都沒有完全猜對。都發出“唉”的聲音。在這一環節中,學生表現出了極大地學習熱情,就像在游戲一樣,讓學生在玩中學,樂中學,給學生營造了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辨析、推理能力,教學效果較好。
【幼兒園大班《水》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水》科學教案01-26
水大班科學教案10-05
水大班科學教案05-25
水的變化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10-05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神奇的水03-02
幼兒園大班《水》科學教案15篇01-26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水的變化》02-27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奇妙的水》03-29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水娃娃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