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教案模板集合六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目標:
⒈在動手實驗中,探索潛水艇沉浮的簡單原理。
⒉能與同伴合作實驗,并大膽交流自己的發現。
準備:
⒈潛水艇沉浮的視頻。
⒉人手一份實驗記錄單、筆。
⒊系有線的玻璃小瓶子若干、玻璃彈珠若干、透明水箱(6個)。
過程:
一、運用視頻激發幼兒探索興趣
⒈(播放潛水艇沉浮的視頻)師:小朋友們看,這是什么?
⒉師:潛水艇為什么可以沉入水中,又可以浮出水面?是什么幫助潛水艇一會沉、一會浮的?我們用瓶子當潛水艇一起來做個沉浮的小實驗就知道了。
二、實驗一:嘗試讓瓶子潛水艇下沉的小實驗
⒈師:如果把瓶子潛水艇放入水中,它會怎樣呢?誰來試一試!
(猜測后,請個別幼兒講解并演示)
師:發現情況,敵人來了!我們怎樣讓浮起來的瓶子潛水艇沉入水底呢?
(幼兒大膽講述能讓浮起來的瓶子潛水艇沉入水底的各種方法)
⒉師:大家想到了好多方法,這兒有一些玻璃小彈珠,看它們能不能讓輕輕的瓶子潛水艇沉下去。
要求:兩人合作實驗,輕輕地投珠子,記住投入幾顆時瓶子潛水艇就沉下去了,每次投入珠子后把瓶蓋擰緊再放入水中實驗,仔細觀察后認真地記錄在第一張記錄單上。
介紹記錄單:上面一格是瓶子所在的位置,下面一格是記錄所放珠子的個數。
⒊幼兒合作操作,做瓶子潛水艇沉下水的小實驗并進行記錄。
⒋交流操作結果:
師:你是怎樣讓浮在水面上的瓶子潛水艇沉到了水底?為什么?
師:那怎樣讓它再浮起來呢?
——教師小結:原來,我們把一定數量的玻璃彈珠放進去,瓶子變重了,它就沉下去了,取出玻璃彈珠后它又變輕了,就浮起來了。
三、實驗二:嘗試讓沉入水底的瓶子潛水艇懸浮在水中的小實驗
(播放潛水艇在水中懸浮潛行的視頻 ,幫助幼兒理解“懸浮”的概念)
⒈師:潛水艇能在水中沉浮自如,現在,潛水艇要偵察敵情,它要在水中潛行,你們能不能讓瓶子潛水艇也懸浮在水中,有什么辦法?請你和好朋友去試一試,然后把你們的實驗結果記錄在第二張記錄單上。
⒉幼兒合作操作并記錄,教師提醒幼兒嘗試:放置幾顆才能使潛艇不沉到底又盡量少露出水面?
⒊交流實驗結果。
師:你們成功了嗎?請介紹一下你們的好方法?
師:有誰失敗了嗎?沒關系,我們一起來尋找失敗的原因。(視實際情況請幼兒上來演示操作過程,引導幼兒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教師小結:當我們改變了瓶子潛水艇中珠子的數量時,潛水艇的重量其實也發生了改變,所以它能控制在水中的位置。四、經驗遷移:了解魚在水中自由沉浮的原因⒈師:其實潛水艇沉浮的本領是從一種動物身上學來的,請小朋友猜一猜是哪種動物?
⒉師:潛水艇還真的是學了魚的本領才能沉浮的,那到底魚身上有什么奇特的東西讓魚沉浮自如呢?
⒊觀看PPT,了解魚鰾的作用:
——教師小結:原來潛水艇就是學了魚身上的魚鰾來讓自己沉浮的。
⒋師總結:聰明的人類從動物身上學到了很多本領,發明了很多東西來方便我們的生活。
活動設計說明:
科學源于生活,啟于生活,生活是科學教育的源泉,科學教育根植于幼兒的日常生活。以下結合《源于生活的幼兒園科學活動》網絡講座精神談談我在設計大班科學活動《瓶子潛水艇》中的一些做法。
一、活動內容生活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提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幼兒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他們的學習特點也要求幼兒科學教育的內容取之于幼兒生活 ,因此我在選擇該科學教育的內容時,以幼兒的社會生活為基石,抓住了幼兒身邊較熟悉的事物——潛水艇來組織本次活動。那是在一次觀看動畫片的活動中,孩子們看到了潛水艇,很快便引起了幼兒的興趣,尤其是一些男孩子,興奮地告訴我:“我在電影里看到過!”還有的說:“我家有一本書,那上面就有潛水艇。”幾個小朋友都好奇地問我:“為什么潛水艇可以一會兒沉入水中一會兒又浮出水面?”為了滿足幼兒的探索需求,讓孩子了解潛水艇下沉和上浮的原理,我設計了這次科學實驗活動,讓孩子在實驗活動中主動探索、發現潛水艇沉浮的秘密。
二、活動材料生活化
材料是科學活動的載體,我們應慎重考慮科學活動中的材料選擇,并激發幼兒與材料發生相互作用,促進幼兒積極地去發現、去尋找、去探索科學奧秘的愿望。根據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中提出幼兒園科學活動選擇材料應該生活化的觀點,我努力挖掘了幼兒所熟悉的生活中的可利用材料:系有線的玻璃小瓶子若干、玻璃彈珠若干、透明水箱等,激發幼兒參與科學探索活動的積極性,有效提高了幼兒與材料的互動。
三、活動形式生活化
⒈融入電教設備,活動導入生活化。
潛水艇對于多數幼兒來說可能認識,但對于它的功能、原理等也許還不了解。本活動我結合生活教育理論,運用現代教育媒體——潛水艇視頻作為導入,以其具有的直觀、引人入勝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形象鮮明生動而又易于接受和理解,引起幼兒的情感共鳴。通過生活中潛水艇的沉浮現象,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彌補了幼兒科學活動說教為主的.不足,通過視聽信息的傳遞讓科學活動更富有時代氣息,更貼近生活實際。
⒉創設情景,過程組織生活化。
在科學活動過程的組織中,我靈活運用生活化的策略 ,密切幼兒生活,以觸動幼兒的內心體驗為核心,從創設情景中入手,根據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搭建幼兒內心體驗的新平臺,以深刻體驗為基礎,豐富幼兒的經驗。在先后兩次實驗中,我創設了游戲化、生活化、趣味化的情景,通過幼兒與同伴合作實驗、記錄與相互交流,幫助他們建構了嚴謹的科學概念。幼兒發現了往瓶子潛水艇中投入一定數量的珠子能使瓶體變重,讓瓶子潛水挺沉下去;而改變瓶中珠子的多少,也就是改變瓶子的輕重,從而能控制瓶子潛水艇在水中的位置。幼兒輕松地理解了潛水艇的工作原理——靠改變潛艇的自身重量來實現。潛艇它有多個蓄水倉。當潛艇要下潛時就往蓄水艙中注水,使潛艇重量增加超過它的排水量,潛艇就下潛。幼兒在身臨其境的觀察、探究、實驗和操作過程中,理解了科學對人們生活的實際意義,充分體驗到了與同伴合作以及實驗成功所帶給自己的喜悅,從而培養了幼兒真正的內在探索動機,保持了永久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四、科學活動應更好地為生活服務。
該活動來源于幼兒生活又回歸于幼兒生活,在活動的最后環節通過潛水艇這個點,幼兒感受到了其實生活中動物身上有很多本領是可以讓人類去學習的,當人類學習了動物的本領并運用到生活中去的時候,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整個活動中,幼兒充分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使得整個探索過程具有無可估量的教育價值。在活動過程中,幼兒能靈活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科學活動幫助幼兒積累了解決問題的經驗,從而加強了知識與生活的聯系,讓科學知識更好地為生活服務。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知和探索現代生活中常見的通訊工具,感受科學技術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2、學習在常見的幾種電話機上給親人或同伴那撥打電話。了解110、119、120等緊急求助電話的號碼和使用要求。
3、學習自制小電話。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活動準備:
讓幼兒回家問問家長最近是否受到過信,是誰寄來的,看看信是什么樣的。
教師準備一些自己最近收到的信。
指導要點:
談話導入:
爸爸媽媽最近是否收到過信,信是什么樣子的?
為什么信能從遙遠的地方送到我們手上?
出示信封,引導幼兒觀察信封的結構和書寫規范。
老師最近也收到幾封信,咱們一起看看能寄到我們手上的信封上都有什么?
教師給每組分發兩個信封,讓幼兒觀察信封。
提問:能寄到我們手上的信封上有什么?—(如寫好收信人的郵政編碼、地址、姓名,貼有郵票、蓋有郵戳,還要寫上寄信人的地址,郵政編碼等)討論:
這些信是怎樣從其他人那兒寄到我們這兒的?
為什么信封上除了要寫收信人的郵政編碼、地址、姓名,還要寫上寄信人的地址、郵政編碼等?
討論和引發幼兒的寄新活動。
最近小朋友們做了許多好看的卡片,你們想把卡片寄給誰?如果要寄給他們,我們需要做什么?
活動反思:
《信的旅行》是《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課題2的內容,主要教學目標是:1、了解一封信從寄到收的幾個主要環節,體會郵政人員在其中付出的辛苦,從而萌發出要尊重他們及其勞動的情感。2、學會正確地書寫信封,了解關于寄信的一般常識。3、了解通信中的一些規則,養成自覺遵守通信規則的意識和行為。
為了把課上好,我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主要是搜集有關的資料。我所做的工作都是圍繞著教學目標進行的。要讓學生更清晰地了解信從寄到收的幾個主要環節,體會郵政人員在其中付出的辛苦,單靠老師講,學生的印象沒那么深刻,因此,我就上網查閱了有關視頻,課上播放給學生看。實踐證明,采用這樣的`教學手段可以讓課堂效率更高。因為教學目標要求學生要了解關于寄信的一般常識,我準備了相應的課件,讓學生一目了然,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掌握常識。并且學會如何寫信,在實際的生活中懂得運用。通信中的一些規則大部分學生都是不清楚的,所以我就利用一些反面教材,事先吩咐班上的學生幫忙拍一段視頻,讓全班學生展開討論,引導他們如何才能做到遵守通信規則。
我所設計的各個教學環節層次清晰,學生容易接受。先是介紹信件的種類,接著教會學生如何填寫信封,然后利用媒體介紹寄信的環節,最后讓學生了解通信規則。我能創造性地處理和運用教材,充分開發和利用身邊的課程資源,充分體現課程資源的綜合性,課堂能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思想道德價值導向正確,所以能達到本課程開設的目的,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我們要跟上時代的步伐,現代教育日新月異,正確的觀念能引領我們前進。現代教育理論為我們提出了新的理念:“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的過程。”要學生能與老師互動起來, 課堂上我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活動,注意發展學生豐富的內心世界和主體人格,使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的整個過程,養成學生善于思考和探索的良好習慣。如寫信封的方法,讓學生通過看書自學,小組交流使學生掌握。在學生動手寫的過程中,基本上能正確書寫。整個課堂學生比較活躍,學習興趣濃厚,教學效果好,深受聽課評課人的好評。
我認為:如果有條件讓學生對郵局分揀員的工作進行實地調查,學生對他們工作的辛苦體會更深,這是不足之處之一;還有在寫信封前,老師沒有強調信封上的字的大小,因而使學生在信封上的字寫得太小,不夠規范;另外,如果最后能以游戲的方式結束,加上編出一首兒歌:“小信封,大嘴巴,滿滿信紙里面裝,貼郵票,去旅行,世界各地跑得快,郵筒里,停一停。郵局里面蓋個章,郵遞員按門鈴,叮咚叮咚送到家。”課堂效果會更加好。以后課前要充分考慮課堂上學生易于發生的問題,考慮要細致,讓課堂教學到達最佳效果。
小百科:旅行,指遠行;去外地辦事或游覽。去外地行走。不同于旅游。旅行和旅游的區別就在于:旅行是在觀察身邊的景色和事物,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相對于是指個人,是行走。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觀察,比較豆子泡水之前和泡水過后的變化。
2、了解泡過水后的豆子的構造。活動準備:干黃豆和泡過一夜的濕黃豆若干,練習冊。
活動過程
一、引發幼兒回憶泡豆子的情形。
1、想想昨天我們是怎樣泡小豆子的?泡的是什么豆子?它是什么樣的呢?
二、觀察泡過水的豆子的形狀。
1、出示兩種豆子:泡之前的豆子和泡過水后的豆子大小有什么不一樣呢?哪個大哪個小?泡過水后的豆子外皮怎樣?形狀上有什么不一樣呢?
2、請你們拿一個小豆子,輕輕剝開兩瓣,看看里面怎樣?你知道里面長出細細的小芽叫什么嗎?胚芽有什么作用呢?(
3、小結:植物的胚芽是植物胚的組成部分之一。它位于胚軸的頂端,突破種子的`皮后發育成葉和莖。
三、畫一畫。
1、請你將泡之前的豆子的樣子和泡過水后的豆子模樣畫出來。
2、引導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并說出泡過水后的豆子的構造。
四、延伸活動。
我們將這些豆子種植起來,看看它們都會有什么變化。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在探索中發現磁鐵的特性,初步感知磁性與生活的關系。
2.學習使用比較、實驗的科學探究方法。
3.能動手動腦,想辦法解決問題,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課件,電腦。
2.磁鐵若干塊,回形針、雪花片、木珠子、紙片、手帕、金屬瓶蓋、硬幣(兩種材質不同的硬幣)、鑰匙(兩種材質不同的鑰匙)、電池、釘子等物品。動物紙偶、木板,記錄表、鉛筆人手一份,博士帽與幼兒人數相等。
活動過程:
1.情境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師:前幾天我發現了一座神秘的城堡,你們想一起去玩一玩嗎?
幼:想。
(播放課件)
米奇:歡迎小朋友們來到“迪斯尼城堡”。來到我們這里的客人都要參加我們的闖關游戲,如果能順利闖過四關,將會獲得“小博士”稱號。
師:你們想闖關嗎?有沒有信心?
幼:想,有信心。
2.闖關游戲,探索磁鐵的特性。
(1)第一關:找出能被磁鐵吸住的物體。(了解鐵制的物體能被磁鐵吸住。)
師:那我們一起進入第一關吧。(播放課件)
師:城堡里有一些物體,請小朋友們去看一看,并用磁鐵試一試,把物體形象在相應的實驗結果欄中畫出來。表示能被磁鐵吸住的物體,表示不能被磁鐵吸住的物體。
(幼兒操作、記錄,教師指導。)
師:通過實驗,你發現哪些物體能被磁鐵吸住呢?先跟你的好朋友說說你的發現吧。(幼兒相互講述。)
師:下面哪位小朋友愿意到前面來大膽的告訴伙伴們你的發現。
幼1:我發現回形針、鎖、金屬瓶蓋、硬幣、鑰匙、電池、釘子能被磁鐵吸住。
幼2:毛巾、毛線、雪花片、木珠子不能被磁鐵吸住。
幼3:紙片、手帕、有的一毛錢硬幣不能被磁鐵吸住。
幼4:有的鑰匙也不能被磁鐵吸住。
師:剛才有的小朋友說鑰匙能被磁鐵吸住,有的說鑰匙不能被磁鐵吸住?有的小朋友說硬幣能被磁鐵吸住,有的說硬幣不能被磁鐵吸住呢?我們再去試試好嗎?(幼兒試驗)
師:找出原因了嗎?
幼:有的鑰匙比較輕,有的比較重。輕的能不能被磁鐵吸住。
師;你能找出來試給小朋友們看看嗎?
(幼兒找出四把鑰匙,上來做實驗)
師:為什么這把比那把鑰匙輕也能被磁鐵吸住呢。
幼:我發現有的鑰匙和硬幣是鐵做的,有的不是。
師:哦,你能找出哪些是鐵做的嗎?
幼:被磁鐵吸住的就是用鐵做的。
師:請你試試看。(幼兒操作,用磁鐵將硬幣吸住取到前面來)
師:你真聰明,這些鑰匙和硬幣是用不同的材質做成的,有的是用鐵做的,有的是用鋁或者銅做的,用鐵做的就能被磁鐵吸住,而用鋁或銅做的卻不能被磁鐵吸住。
師:我們大家一起來說說能被磁鐵吸住的物體,好嗎?
幼:回形針、鎖、金屬瓶蓋、鐵做的硬幣、鐵做的鑰匙、電池、釘子。
師:回形針、鎖、金屬瓶蓋、硬幣、鑰匙、電池、釘子這些能被磁鐵吸住的物體都有一個什么共同點呢,你發現了嗎?
幼:這些東西都是鐵做的。
師:小朋友們太聰明了,的確,這些能被磁鐵吸住的.物體中都含有鐵,磁鐵能吸住鐵制的東西。
師:看看第一關你們闖過了沒有。
(2)第二關:用磁鐵吸住塑料杯。(初步感知磁鐵的穿透性。)
師:我們來看看第二關是什么?(播放課件)。
師:那你們去試一試,想辦法用磁鐵吸住塑料杯。(引導幼兒大膽嘗試,利用鐵制品使磁鐵吸住塑料杯。)
幼兒每人拿一只一次性塑料杯,動手試驗。
師:剛才你是怎樣用磁鐵把杯子吸起來的?把你的方法告訴你的好朋友。(引導幼兒相互講述并交流。)
幼1:我把磁鐵放在杯子外面,然后里面放上一把鐵做的鑰匙,磁鐵吸住了鑰匙也吸住了杯子。
幼2:我把杯子里面放塊磁鐵,在外面用磁鐵吸住杯子里的磁鐵,杯子就被吸住了。
幼3:瞧,我把杯子里面放了許多的回形針,外面用磁鐵一吸,杯子就被吸住了。
幼4:我把磁鐵放在杯子里,外面用電池吸住磁鐵,杯子也能被吸住。
師:小朋友想了很多好辦法用磁鐵把杯子吸起來,為什么這樣能把杯子吸起來呢?
幼1:磁鐵能隔著杯子的膜吸住金屬瓶蓋,杯子也就一起吸住了。
幼2:磁鐵能吸住磁鐵,杯子被夾在中間也能被吸住。
幼3:杯子比較薄,磁鐵能吸住杯子里的硬幣。
總結:磁鐵的磁性穿過了塑料杯子,吸住了杯子里鐵制的物體,杯子就被吸起來了。
師:第二關你們闖過了嗎,一起來看一看。(幼兒歡慶)
(3)第三關:利用磁鐵讓動物紙偶在木板上跳舞。(進一步感知磁鐵的穿透性。)
師:一起來看看第三關是什么?(播放課件)
師:你們每個人選一個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想辦法利用磁鐵和其他物體讓動物在木板上跳舞,去動腦筋試一試吧!
(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師:你是怎樣讓小動物跳舞的?和你的好朋友相互說一說。(引導幼兒相互交流,個別幼兒講述并演示。)
幼1:我把小動物的腳下貼了個硬幣,然后把磁鐵放在木板底下吸著硬幣動,小動物就會跳舞了。
幼2:我把小動物的腳下,然后把大磁鐵放在木板底下吸著小磁鐵,我手怎么動小動物就怎么跳了。
幼3:我在小動物上貼了個酒瓶蓋,用磁鐵放在木板底下,小動物就能跳舞了。
師:誰愿意帶上你的小動物到前面來跳舞呢?
(個別幼兒示范)
師:小朋友們的這些辦法都很棒,大家用的方法都能讓小動物跳舞,是因為磁鐵的磁性可以穿過厚厚的木板吸住鐵制物體。
師:磁鐵的磁性除了可以穿過木板,還可以穿過什么呢?
幼1:還可以穿過衣服。
師:能把話說完整嗎?什么可以穿過衣服?
幼1:磁鐵的磁性可以穿過衣服。
幼2:磁鐵的磁性可以穿過玻璃。
幼3:磁鐵的磁性可以穿過墻壁。
幼4:磁鐵的磁性可以穿過黑板。
……
師:剛才小朋友們說了這么多的想法,我們可以回家動動小手試一試好嗎?
幼:好!
師:第三關你們闖過嗎?一起看一看。
(4)第四關:說出磁鐵在生活中的用處(不少于五種)。(初步了解磁性與生活的關系。)
師:一起進入第四關。
師:磁鐵在生活中有哪些用處呢?小朋友相互說一說。(幼兒相互討論并講述。)
幼1:冰箱的門就用了磁鐵,可以自動吸在冰箱柜上。
幼2:我媽媽說電鈴上也用了磁鐵。
幼3:電飯鍋里也有磁鐵,我用硬幣吸過。
幼4:我們教室門后面能吸門的東西。師:哦,那叫門吸。
幼5:磁性黑板也有磁性。
師:小朋友們觀察得真仔細,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磁鐵。我們可以回家請爸爸媽媽一起幫著再找找生活中磁鐵還有哪些用處。然后來告訴好朋友或老師聽好嗎?
幼:好!
師: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它有什么作用呢?(出示指南針)
幼1:指南針。可以用來指方向。
幼2:人家去森林探險就要用指南針指方向,不然出不來。
幼3:開車的也要用指南針,知道哪是東哪是西?哪是南哪是北?
師:你們知道指南針是怎樣發明的嗎?一起來看一看。(看錄像)
幼1:指南針是用人工磁鐵造的。
幼2:指南針的發明用了磁石和人工磁鐵。
總結:是的,中國古人利用磁鐵的磁性發明了指南針,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真了不起!磁鐵的作用真大!
3.活動結束:獲得“小博士”稱號,體驗成功的快樂。
師:小朋友已經成功闖過了四關,恭喜你們成為“小博士”。請陳博士為我們“小博士”戴上博士帽。
(戴“博士帽”,并集體留影)
師:小博士們以后要多動腦筋,利用磁鐵的特性發明出對我們生活有用的東西,好嗎?今天時間不早了,我們該回去了!
(帶領幼兒離開“迪斯尼城堡”。)
活動延伸:
鼓勵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磁鐵在生活中應用的相關資料,并積極開動腦筋,合理利用磁鐵的特性積極開展發明創造。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嘗試用不同的材料操作,觀察物體的沉浮現象,對科學現象產生探索興趣。
2、初步探索潛水器沉浮的原理,萌發主動思考和探索的意識。 活動重難點:
二、重點:
通過各種嘗試對科學現象產生探索興趣。
三、難點:
初步探索潛水器沉浮的原理。
四、活動準備:
1、橡皮泥球、乒乓球、夾子、氣泡膜、可樂瓶人手一份、水盆每組兩個、毛巾每組一條。
2、潛水艇沉浮示意圖一張。
五、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小朋友們,今天和王老師一起去找找潛水艇的秘密吧!在找潛水艇的秘密之前,王老師要先考考小朋友們,你們看王老師這里有些什么?(橡皮泥球、乒乓球、夾子、氣泡膜。)
(二)沉與浮
1、誰會沉?誰會浮?
(1)設疑:你們猜一猜橡皮泥球、氣泡膜、夾子、乒乓球在水里,誰會沉下去?誰會浮起來?(請幼兒自由討論,預設并猜想可能出現的結果。)
(2)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是不是和你猜想的一樣(教師操作,幼兒觀察并驗證自己的猜想。)
(3)教師小結:原來在水里的時候乒乓球、氣泡膜會浮起來,橡皮泥球、夾子會沉下去。
2、換一換。
(1)那怎樣才能讓浮起來的東西沉下去,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呢?(給予幼兒一定時間自由思考討論。)
(2)請試一試你的`想法。(幼兒嘗試用自己想到的方式進行實驗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你成功了嗎?你是怎么做的?你覺得它為什么會下沉(上浮)呢?(幫助幼兒梳理總結經驗。對于失敗的幼兒,要鼓勵他們不氣餒,同時引導他們找出失敗的原因。失敗對幼兒也是一種經驗積累的好機會,要適度把握。)
(4)教師小結:當乒乓球和氣泡膜變重的時候,他們會下沉。改變橡皮泥球的形狀或是借助浮力較大的物體的幫助,可以讓沉的物體上浮。原來,沉浮是可以發生改變的。
(三)潛水艇的秘密。
1、潛水艇的沉與浮。
(1)我們現在來找找潛水艇的秘密,我們做了實驗后發現改變物體的沉浮很困難,可是,為什么潛水艇在水里可以想浮就浮,想沉就沉呢?(幼兒帶著問題思考。)
(2)老師這有一個可樂瓶子,假如它是潛水艇,你用什么辦法讓它沉下去,讓它浮起來?請你試一試。(幼兒結伴討論,隨后操作。引導幼兒活動后進行材料的整理,培養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
2、觀看潛水艇沉浮示意圖。
(1)出示潛水示意圖,提問:潛水艇為什么會沉下去,為什么會浮起來?(幼兒回答,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進行總結。)
(2)教師總結:潛水艇是通過排水系統改變自身的重量,排水上浮,進水下沉的原理進行工作的。
(3)結束語:今天我們找到了潛水艇的秘密,回去之后我們再去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有趣的沉浮好嗎?
(四)活動延伸:
1、益智區投放紙船、木材等材料,引導幼兒繼續探索,進一步體驗沉浮實驗帶來的樂趣。
2、和爸爸媽媽去科技館參觀,感受現代科技給人們帶來的便利,并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拍一些有趣的照片,帶到幼兒園與同伴分享。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摩擦力的存在,感受物體表面的光滑程度會改變物體的摩擦力,表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表面越光滑,摩擦力就越小。
2、體驗感受摩擦力對我們生活的影響。
活動準備:
課件3個,幼兒兩次實驗的`材料
活動過程:
一、引題。
出示圖片,分別是爬雪山和冰上芭蕾以及他們的鞋底特寫。
師:比較一下兩雙鞋子的鞋底有什么不一樣?(雪地靴--平面的、粗花紋、又大又重;冰刀鞋--立體的、又滑又?)
如果換一下穿可以嗎?為什么?
二、第一次實驗操作,感知物體表面與摩擦力的關系。
1、師:這里藏著什么秘密嗎?我們來做個實驗。
2、介紹材料和實驗方法。(2條滑道--紙滑道和絨布滑道,2個紙筒。輕輕放上去,輕輕放手,會發生什么?
3、幼兒四人一組進行實驗
4、交流:小紙筒從滑道上滑下來是又什么不一樣?(距離遠近、速度快慢)并記錄(出示課件一)
5、為什么同樣的紙筒會由這么不同的結果呢?
出示課件二, 教師小結:紙筒劃下去時,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它會牢牢拉住紙筒,不讓它滑下去,這種力叫做摩擦力(跟念)。當物體粗糙時,摩擦力就大,當物體光滑時,就拉不住紙筒了,摩擦力就小。
三、第二次實驗,感知
1、實驗要求:同樣的滑道,給紙筒穿上不同的衣服(衛生紙、瓦楞紙、毛巾),與光紙筒的比較。
2、交流:你用了什么辦法?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會這樣?(毛巾最粗糙)
四、討論。
如果登山員穿上冰刀去爬山,會怎樣? 如果…… 會怎樣?
小結:登山員只有穿上鞋底粗糙的登山鞋才能穩步爬山,冰上運動員只有穿上光滑的冰刀鞋才能翩翩起舞。
五、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應用。
出示課件三:廁所里的防滑墊,為什么要墊?(增加摩擦力,防滑)
滑梯的光滑(減少摩擦力)
活動延伸:
出示一瓶子,老師說遇到了困難,受手太滑,打不開瓶蓋,怎么辦?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浮起的雞蛋_大班科學教案06-29
大班科學教案:談感覺_大班科學教案07-07
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蛋_大班科學教案07-11
大班科學教案:牽牛花_大班科學教案07-06
大班科學教案:學吹泡泡_大班科學教案06-29
大班科學教案:物體間的空隙_大班科學教案07-07
大班科學教案:大力紙橋_大班科學教案07-13
大班神奇的科學教案01-22
大班優秀科學教案01-22
大班汽車科學教案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