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愚公移山》的教案設計

時間:2024-09-29 09:34:27 嘉璇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愚公移山》的教案設計(精選16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愚公移山》的教案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愚公移山》的教案設計(精選16篇)

  《愚公移山》的教案設計 1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文重要的實詞、虛詞,辨析一詞多義。

  2.理解課文深刻的寓意。

  3.把握愚公這一人物形象,體會對比,襯托手法的表達效果。

  4.學習愚公精神,正視成長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勇往直前。

  教學重點

  1.積累文言文常用的詞語,培養語感。

  2.理解本文的時代意義。

  教學難點

  1.培養多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

  2.理解神話結尾的作用,體會“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這一細節的作用。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愚公移山的故事家喻戶曉,同學們耳熟能詳,愚公移山這首歌恐怕也都吟唱自如。下面請聽贊揚愚公的歌。

  學生欣賞美妙的樂曲。

  《愚公移山》選自《列子·湯問》,《列子》這部書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較完整的故事情節,又帶有神話色彩,歷來膾炙人口。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鄭國人,戰國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強調生字

  太行(hang)萬仞(ren)懲(cheng)塞(se)

  汝(ru)曾(zeng)諸(zhu)箕畚(ji ben)

  荷(he)孀(shuang)齔chen 叟(sou)

  匱(kui亡以應(wu)厝(cuo雍(yong)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提示句子停頓。

  示例:

  懲/山北之塞曾不能/損魁父之丘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

  3.學生聽示范朗讀

  4.學生齊讀課文

  5.學生根據注釋提示,借助工具書,疏通文句,圈點勾畫難詞難句。同桌之間討論交流,教師巡視,答疑解惑。

  6.教師總結有關知識情況。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指通豫南 “指”通“直”

  始一反焉 “反”通“返”

  汝之不惠 “惠”通“慧”

  亡以應 “亡”通“無”

  一厝朔東 無隴斷焉 “厝”通“措”

  (2) 虛詞

  “而”的用法

  連詞,表修飾:面山而居 笑而止之

  表順承:聚室而謀 何苦而不平?

  表轉折: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

  “其”的用法

  1、代詞,“他的”:其妻獻疑曰 帝感其誠

  “他”:懼其不已也

  2、副詞,加強反問語氣:其如土石何?

  “之”的用法

  1、結構助詞,“的”: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以君之力 渤海之尾,隱土之北 京城氏之孀妻 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操蛇之神

  2、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汝之不惠 雖我之死 汝心之固

  3、指示代詞,“這”: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這件事”:操蛇之神聞之,告之于帝

  4、人稱代詞,“他們”:跳往助之

  “他”: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3)一詞多義

  方七百里 年且九十 曾不若孀妻弱子

  方其遠出海門 且焉置土石 曾益其所不能

  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河曲智叟亡以應 懼其不已也

  其如土石何

  吾義固不殺人 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 帝感其誠

  其妻獻疑

  以君之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甚矣。汝之不惠

  告之于帝

  (4) “且”的用法

  1、副詞,“將”:年且九十

  2、連詞,“況且”:且焉置土石?

  “于”的用法

  介詞,“到”:達于漢陰

  “向”:告之于帝

  3.活用

  形容詞活用作為名詞:畢力平險,險峻的大山

  名詞作狀語:箕畚運于渤海之尾,用土筐

 。5)特殊句式

  1、被動句帝感其誠(天帝被他的誠心感動了)

  2、主謂倒裝甚矣,(謂)汝之不惠(主)

  3、賓語前置何苦而不平?且焉置土石?

  4、定語后置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5、省略句

  ①、省略主語:(愚公)聚室而謀曰

 。ㄊ胰耍╇s然相許

 、、省略介詞:帝感(于)其誠一厝(于)朔東一厝(于)雍南

  (6)翻譯下列句子。

  ①甚矣。汝之不惠!

 、谒炻首訉O荷擔者三夫

 、弁朵静澈V。

 、芗街希瑵h之陰,無隴斷焉。

  學生自由回答,其余學生評價或補充。

  三、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四、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導人:

  上節課,我們已經翻譯全文,疏通詞語,大致理解課文的內容。這節課,我們再來細讀課文,深入分析。二、分角色朗讀,理解對話雙方的語氣。

  三、探究討論

  1、愚公為什么要移山?

  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移山要達到什么目的?

  指通豫南,達于漢陰

  3、愚公移山遇到哪些困難?

  年老體弱山高且大人力微薄路途簡單

  4、文中寫到了哪些人?參加移山的人有哪些?

  愚公、其妻、子孫荷擔者三夫、鄰人京城氏之遺男和智叟。

  愚公、荷擔者三夫、京城氏之遺男。

  5、這些人對移山是什么態度?

  智叟的譏諷: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妻子獻疑: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6、對愚公移山,其妻和智叟的態有什么不同?

  妻子擔心、想辦法

  智叟譏諷、嘲笑、阻止

  7、愚公及其家人如何回答其妻獻疑?

  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

  8、愚公怎樣反駁智叟?

  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思讀課文,理解寓意

  9、移山的結果怎樣?

  愚公的精神感動了天帝,派夸娥氏之子移走了兩座山。

  10、文章中兩個人物的名字,以“愚公”和“智臾”對舉,有什么深意?] 愚公動員全家的力量,克服山高且大;年老力衰;人員少;工具簡陋,運土路程遠等這么大困難,表面看來“愚不可及”。但愚公不被眼前的困難所嚇倒,在于他有遠大的.抱負,從“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以看出,他的移山是為了造福千千萬萬人和后代子孫。此外,他對移山的信心來自他在人和自然關系的問題上的正確認識,他懂得人的力量是“無窮匾”的,“而山不加增”。他的見識遠遠高過一般人之上,真是“大智若愚”。而“智臾”只是從靜止的眼光看問題,認為自然條件無法改變,而且只看到一代人的力量,從而斷定人在自然面前是無能為力的,真是“鼠目寸光”。以上分析說明愚者不愚,智者不智。這一顛倒不僅加重了對比的色調,而且具有諷刺的效果。

  11、愚公是個什么樣的人?作者塑造這一形象有什么寓意?愚公是一個有遠大理想,不懼怕任何困難,有堅強的意志和頑強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作者通過塑造這一形象,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也說明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不懈地奮斗的道理。

  12、什么是愚公精神?在我們今天的學習中要不要發揚這種精神?理解: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懼備任何困難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是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精神。在我們今天的學習中,需要大力發揚這種精神。因為我們的學習將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困難,將有千萬座“太行”、“王屋”擋住我們前進的道路,如果我們缺乏這種精神,那么,我們的學習只能是紙上談兵,一事無成。

  13、這篇寓言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無論面前的困難有多大,只要我們有決心,有勇氣,有毅力并用行動去面對它,就一定能夠勝利。人定勝天

  14、這個寓言結尾為什么不寫愚公率領子孫挖掉了大山,而要以神話結尾呢?

  古代生產力水平低,人們只能通過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來實現征服自然的愿望。本文結尾采用神話結尾,借助神的力量來實現愚公的宏偉抱負,是解決人和自然矛盾的方式,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愿望。以神話結尾更能突出愚公的精神驚天地,泣鬼神。

  四、深入探究

  1、文章是如何運用對比手法的?

  二山高峻 人少力微工具簡陋

  智叟 目光短淺 安于現狀 自作聰明 愚公 胸懷大志 遠見卓識 敢于斗爭

  遺男熱情幫助 智叟頑固不化

  五、課外拓展

  展開課堂辯論。你對愚公移山有什么特別的看法?或者你能否幫助愚公,想一個更好的方法?

  六、學生齊讀。結束全文學習。

  七、布置作業

  1.以“有志者事竟成——讀《愚公移公》有感”為題,寫一篇讀后感。

  2.有人說,愚公精神就是苦干精神,僅有苦干是遠遠不夠的,苦干加巧干才等于成功。你如何評價這種觀點,寫一段話闡明你的觀點。

  板書設計

  痛感迂塞之苦

  愚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確知移山之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移山不愚

  深明可移之理

  《愚公移山》的教案設計 2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列子》及其作者,掌握文中難解的字、詞、句,能讀準“仞、畚、孀、齔、厝、隴”等字。

  能力目標:學會辨認一詞多義和通假字,能口述故事,流暢翻譯全文,能概括寓意。

  情感目標: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現實意義。

  二、教學設想

  鼓勵學生在自讀的基礎上,通過討論、切磋,參照注釋疏通全文,再指導學生口述故事,落實課文翻譯;接著通過學生質疑、教師設疑的方式,細研課文,引導學生各抒己見,讓學生在活躍的課堂討論氛圍中,感悟到愚公精神的可貴及其現實意義;然后以完成文后練習的方式,鞏固文中涉及的一詞多義及通假字;最后,在學生讀懂、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熟讀并背誦全文。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文中難解詞句,疏通全文,熟讀背誦。辨析古漢語中的一詞多義現象。

  難點: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現實意義。

  四、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 了解《列子》及作者,掌握文中的字、詞、句和通假字。讓學生在參照注釋疏通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做到口述全文。

  第二課時 本課時通過學生課堂討論的方式感悟愚公精神的可貴及其現實意義,指導學生做到熟讀并背誦全文。

  五、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

  愚公移山,這是一則寓言。寓言的特點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簡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給人以有益的啟示和深刻的教育。

  二、簡介《列子》及作者

  《列子》,相傳為列御寇撰寫!稘h書藝文志》所錄《列子》八篇,早已散佚。今本《列子》八篇,可能是東晉人根據古代有關資料編寫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時期的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

  列御寇,相傳為戰國時道家思想家,鄭國人。主張虛靜、無為,被道家尊為前輩。

  三、學生聽課文錄音,掃清文字障礙

  1、掌握下列實詞:

  仞 冀 箕 畚 孀 齔 匱 亡 厝 雍 隴

  2、通假字: 指 反 惠 亡 厝

  3、文言句式:倒裝句(甚矣,汝之不惠)

  4、習慣句式(如……何?)

  5、省略句(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6、注意下列句子的翻譯和字詞的落實

  年且九十(年紀將近九十歲)

  懲山北之塞(苦于大山的阻擋)

  雜然相許(大家紛紛表示贊許)

  曾不能損魁父之丘(還不能夠搬掉魁父這樣的小山丘)

  且焉置土石(況且把土石放到哪里)

  箕畚運于渤海之尾(用土筐把土石運到渤海的邊上)

  寒暑易節,始一反焉(夏去冬來,經過一年才能往返一次)

  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聰明了)

  汝心之固,固不可徹(你思想太頑固,頑固到不可變通的地步)

  子子孫孫無窮匱也(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

  何苦而不平(愁什么挖不平呢)

  如太行、王屋何(又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樣呢)

  其如土石何(又能把土石怎么樣呢)

  一厝朔東,一厝雍南(一座放置在朔方東部,一座放置在雍州南部)

  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從此,冀州的南部,漢水的南邊,沒有山嶺阻隔了)

  7、疏通課文

  (1)利用快速、連環朗誦的方式再次正音,并使學生能較流利地讀準全文。

  (2)教師劃出難解的單音節詞,引導學生在四人小組自學時,對照注解,自行解釋這些難詞。

  (3)四人小組在掃清難詞障礙的基礎上,試著逐字落實翻譯全文,并將組內無法解決的疑難語句劃出來,以備全班討論。

  (4)師生共同研討,解答疑難。

  (5)學生朗讀一遍,自查是否還有疑難語句。

  8、復述“愚公移山”的故事

  四人小組共同準備復述故事,并推薦一名同學,準備在全班復述。

  被推薦同學復述課文。

  要求:語言流暢,可加上一定的合理想象。

  對復述者進行簡單講評,讓學生在聽、評中,不斷熟悉課文,為后面逐字落實翻譯全文作準備。

  9、抽學生逐句逐段翻譯課文。

  四、布置作業

  復習、鞏固文中疑難字句的解釋。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課文復習情況

  二、逐段朗讀課文

  三、討論分析課文的結構

  第一段:極言太行、王屋兩座山的高大,交代它們的位置。

  第二段:具體寫愚公移山的原因和經過。

  第三段:寫愚公和智叟的對話。

  第四段:寫愚公移山的勝利。

  四、討論分析課文的內容

  1、首段一開始極言兩山的高大,用意何在?

  答案參考:寫兩山的高大,為下文移山的艱難作了鋪墊。

 。、分析課文第二、第三段。

  ①請排出移山的人物表。

 、谧髡哌@樣介紹人物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參考:移山的人物有年近90歲的愚公,荷擔者三夫,還有始齔的遺男,總共五個人,并且是老的老、小的小,要移走兩座大山,的確千難萬難,但越是艱巨的任務面前,就越能顯示人們的精神面貌。

 、鄄煌娜宋飳Υ粕接胁煌膽B度,愚公妻子與智叟的話差不多,他們的態度一樣嗎?孫子和“遺男”態度又怎樣?

  答案參考:愚公妻子認為丈夫連魁父這樣的小山都動不了,能拿大行、王屋怎么辦呢?智叟則認為憑愚公這把老骨頭,連山上的一棵草都毀不了,還想動土石嗎?可見,愚公妻子是懷疑中帶著擔心;智叟則是輕視和嘲笑的語氣。再則,“甚矣,汝之不惠!边@樣的話愚公妻子是不會說的,而“且焉置土石?”這樣的話智叟是不會說的,因為他根本反對移山,絕對不會關心如何處理土石的問題?傊薰拮邮恰矮I疑”,智空是“笑而止之”,一“疑”一“笑”,態度迥然有別!耙伞笔菍τ薰年P心和擔心,“笑”則是出于對愚公的輕視和嘲笑。而遺男是“跳往助之”,子孫是“雜然相許”,還獻計獻策,說明愚公移山是得到大家支持。

 、苡薰且粕降姆e極倡導者,他對移山的態度自然很堅決,那么,他和智叟的分歧在什么地方?各用什么觀點來看待移山這個問題?

  答案參考:智叟認為人力是有限的,不能改變自然,因而嘲笑和阻止愚公移山;而愚公認為人定勝天,山雖龐大但它是死的,不會隨時間流逝而加增;而個人力量雖然有限,但生息繁衍則有無限潛力。智叟只用短淺的停滯的.觀點看待問題;愚公用長遠的、發展的觀點看待問題。

 、萦腥苏f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也有人說愚公“很愚”,智叟“很智”,你的看法如何呢?

  答案參考:愚公所以要移山,是痛感“迂”“塞”之苦,而移山之后,則可“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見其做事有很明確的目的,而且他也深明可移山之理,他認為子子孫孫綿延不斷,他的志氣,他移山的決心,將會代代相傳,無窮無盡,就這樣一點點“啃”,終能將山移平,何況“山不加增”,這些足見其移山的行動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不是盲目行動,可見其并不愚,而且在某種程度上說很聰明,因為他既自知不能享受移山之利,卻還要移山,實乃造福子孫的聰明之舉。而智叟卻自作聰明,目光短淺,毫無遠見,只不過智于其表,愚在其中罷了。

 。、分析課文第四段。

  有人說這個故事最后還是靠神仙的力量把兩座大山搬走的,這樣看來,愚公還是無能的,你同意嗎?

  答案參考: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使山神害怕,天帝感動,文章這樣寫,正是恰恰表現了愚公移山的精神感人至深,其移山之舉有不可抗拒的力量。

 。、概括故事的寓意。 表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堅韌不拔的毅力和頑強改造大自然的精神。

 。、小結全文并討論文章的現實意義。

  五、布置作業。

 、俦痴b全文,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趯懸黄400字左右的《愚公移山》的讀后感。

  六、板書設計

  《愚公移山》

  《列子》(寓言)

  不利條件 有利條件

  方七百里,高萬仞--山之高大 雜然相許--家人的支持

  年且九十--年齡之高 跳往助之--鄰人的參與

  叩石墾壤,箕畚一工具之簡陋

  子孫荷擔者三夫--人力之單薄

  寒暑易節始一反焉--路途之遙遠

  笑而止之--智叟之嘲笑 子子孫孫無窮匱而山不加增一愚公發展的觀點

  --一對比襯托----一

  寓意:表現我國古代勞動人民以堅韌不拔的毅力頑強改造自然的精神

  《愚公移山》的教案設計 3

  【教學構想】

  《愚公移山》是我國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我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在自讀的基礎上,通過討論、切磋,參照注釋疏通全文,再指導學生復述故事,根據學生的基礎和已有的知識水平,對愚公移山這則寓言故事能夠理解,故教學重點放在愚公和智叟兩人的對比上,分析兩個人物的性格特點從而揭示出作者的寫作意圖,教學難點放在愚公的愚和智叟的智的理解以及神話結尾在文中起的作用,從而完成教學任務。

  本節課通過自讀課文,達到對內容的理解,通過教師點撥、引發、生生互動,研析人物形象,揭示人物性格,把握主題,剖析難點,從而使學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代漢語說出寓言的意義。

  2.培養學生借助工具書和注釋解釋難詞、難句。要注意一詞多義、通假字。

  3.結合過去學過的寓言理解其特點,把握寓言的寓意。

  4.要著重理解愚公和智叟這兩個人物形象,此外還要理解愚公的妻子和智叟的本質區別,從而理解愚公精神的深刻意義。

  5.聯系今天的生活,加深理解,提高認識,受到教育,古為今用,豐富學生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發展學生的情感和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利用工具書,結合注釋,弄懂重點字詞的意思,疏甏通文意,掌握文言文翻譯的方法,培養閱讀古文的能力。了解對比手法的運用。認識愚公的形象、理解故事的寓意。

  難點:對比、襯托手法以及課文以神話結尾的作用。聯系生活,辨析寓言的現實意義。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激發興趣

  (播放江濤唱的《愚公移山》歌曲)

  同學們,歌中唱的愚公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愚公移山》一文的主人公。歷經千百年了,但愚公精神還被人們廣為傳唱,當然也有人認為愚公精神可佳,但是做法很蠢。出入不方便,為什么不修路,不搬家,而一定要移山呢?你認為哪種說法好,帶著問題我們走進文本。

  (古老的故事加上現代流行的旋律,古今融合,別有一番風味,讓學生先被樂曲震撼一下,渲染氣氛,再來走進文本,激活課堂,先聲奪人,使學生頓生興趣,讓學生很快走入文本,這一步無疑是個好的起點。)

  二、整體把握,感知課文

  1.初讀文本,整體感知。

  ①自由朗讀,了解大意。

  請同學們自由地、大聲朗讀課文,做到聲音洪亮,有節奏感,注意語氣,讀對停頓。

 、谟蓪W生提出應注意的字詞讀音,句內停頓及個別語句的語氣處理,并朗讀。教師點評。

 、凵、生詞可以參考注釋,借助工具書,落實字詞,自疏文意,有疑難之處,小組討論解決。

  2.再讀課文,復述故事。聯系語境,突破難點。

  請大家再看課文,對照注釋。復述課文。復述的要求:語言要準確,故事情節要完整,在此基礎上可以再生動一些。請同學們先在小組內復述。如果有不會解釋的詞句,可以先在小組內討論,還不能解決的,就舉手,大家討論解決。

  (學生自主閱讀,質疑探究,教師指導。)

  學情預想:在小組活動中,預計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教師要抓住時機,因勢利導。

  教師在學生充分交流的前提下,有意識地小結以下幾點需積累的文言知識:

 、偻僮(通假主要用同音代替的方式,只是由于語音的演變,有些借用字和本字今天已不同音了。):

  反一返惠一慧亡一無厝一措

  ②一詞多義:

  且:a.將近b,況且;易:a.更替b.以為易;固:a.本來b.頑固;獻:a.提出b.奉獻;曾:a.(zēng)甚至b.(c6ng)竟然;荷:a.(hé)荷花b.(hè)肩負;懲:a.(chěng)苦于b.(chéng)懲罰。

 、鄯浅R幍木涫剑

  a.甚矣,汝之不惠。

  b.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歸納方法:抓住主要詞語,依托自己的積累,聯系上下文來通曉文意。

  教師小結:這節課我們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重點學會了怎樣翻譯好文言文,下面請看大屏幕(出示文言文翻譯歌訣):

  通讀全文,掌握大意。古今同義,保留不譯。古今異義,辨析仔細。以今換古,要合原義。句中省略,括號補齊。如遇倒裝,調整語序。個別虛詞,無法翻譯。沒有影響,不妨刪去。直譯為主,輔以意譯。忠于原作,貫通順利。

  記住住法,還要注意對、換、留、調、刪、補六個字。同時翻譯時要注意解釋文言實詞含義、有意識地關注這些詞語,積累掌握重要的文言實訶,如一詞多義、通假字等現象。

  (如何激發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是教師一直探尋的一個問題,學生大多認為文言文枯燥乏味,晦澀難懂,與時代距離較遠,學習熱情不高此環節的設置是試圖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文言文的方法,受之以漁,讓學生學有所得,得之有法。讓學生拿到一把開啟文言文之鎖的鑰匙,使之借于此,能自主地閱讀文言文,培養他們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從而使學生對文言文懂之,樂之,好之。)

  學生小組復述之后,推薦優秀復述者在全班交流。

  三、討論問題,探究質疑

  剛才通過同學們復述課文,我們了解了文章的大意。下面老師有幾個問題要問大家,請同學們討論探究。

  1.愚公是個什么樣的人?作者塑造這一形象有什么寓意?

  理解:愚公是一個有遠大理想,不懼怕任何困難,有堅強的意志和頑強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作者通過塑造這一形象,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說明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不懈地奮斗的道理。

  2.什么是愚公精神?在我們今天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要不要發揚這種精神?

  理解: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懼怕任何困難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是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精神。在我們今天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需要大力發揚這種精神。因為我們的現代化建設是一項極其偉大而艱巨的任務,在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將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困難,將有千萬座太行、王屋擋住我們前進的道路,如果我們缺乏這作用?

  理解:襯托愚公移山的決心、信心、恒心。

  5.本文以神話結尾,有什么作用?

  理解:本文采用神話結尾,借助神的力量來實現愚公的宏偉抱負,是在生產力極不發達的條件下解決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愿望,跟宣傳輪回報應的封建迷信思想有本質的不同。

  四、辯論

  愚公移山是一時感情沖動嗎?現在提這種精神過時嗎?

  請大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抒己見,談談你的看法,不求觀點一致,但求自圓其說。大家先在小組內交流觀點,然后請大家發言。

  明確:愚公不顧高齡親自率領子孫上山叩石墾壤,并非出于一時的感情沖動,而是經過深思熟慮了的。首先是他有遠大的抱負,從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以看出,他的移山是為了造福千千萬萬的后代子孫。其次是他對移山的信心來自于他在人和自然關系問題上的正確認識,他懂得人力是無窮匱的,麗自然條件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不會有變化,盡管移山事業不可能在幾代人的手里完成,但只要世世代代堅持于下去,就一定有完成的希望,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

  愚公精神并未過時。愚公知道人力是可以戰勝自然,并決定將這個道理付諸實踐,且不怕困難,挖山不止;相反,如果繞山麗行或干脆搬家則是害怕困難、停滯不前的觀點。而人世間無處不存在著艱難和險阻,那是人們不可能時時、事事回避的.。愚公的決心和精神,代表了人類改造和征服自然的愿望,現在我們仍需要這樣的精神。

  (學生互動交流后啟發,能使學生從文本中走出來,走進現實生活。發掘文本的最大價值。讓學生在情感認知上達到實質性的飛躍。這一環節可激活課堂,使文本與學生現實生活相勾連,形成活潑熱烈的辯論局面,讓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拓展視野活躍了思維。進一步感悟到愚公精神的可貴及現實意義,培養自己頑強的毅力。注重學生情感體驗從課本走出課外,從關注書本到聯系生活。培養了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第二課時

  五、課本劇表演

  學生根據對課文的理解,加上鮮活的時代信息,改編的《愚公移山》課本劇,排練并表演。

  (讓學生把古老的故事,賦予現實生活的活水,親身體驗。由于課文是文言文,與現代普通話有著距離,因而在表演前。合作小組成員還要對原文進行語言上的改編,加大了合作力度,進而將抽象的語言文字轉化為形象的表情及身體運動,這樣進一步感知了文本的細致精彩,體會到了細節描寫的重要。學生經過內化語言、試排、演出等過程加強語文訓練,再群體評議,深入鞏固閱讀成果。需要調動多種手段,從不同角度多方進行,更深入理解了課文,激發興趣,培養合作競爭及實踐能力,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并與生活相勾連,開闊了視野,拓展了思維。這一環節的情感體驗、表演與導入江濤所唱的《愚公移山》首尾呼應,混然天成。在理解課文、準確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礎上進行再創作,將編成的課本劇表演,使課文人物再現在我們面前。這對培養我們閱讀和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培養創造思維的能力是很有益處的。這種語文實踐活動自始至終強調了學生的自主實踐,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在實踐和運用中獲得直接的感性知識和生活體驗,著重于讓學生在活動中去感受、體會、理解。不僅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使其自學能力也得到切實的培養和提高。)

  六、評價

  各小組推薦代表參與評議。

  (公平評價,合理打分,找出成功與遺憾的地方。讓學生能清楚自己的表現,在反思中正確地評價自己,不斷進步。讓大多數學生有說話的平臺,有展示的空間。)

  七、教師小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與探究,我們知道了愚公具有崇高的思想、宏遠的志向、堅強的決心。愚公要開山除障的打算是為了澤及后人,其思想之崇高、志向之宏遠、決心之堅定實在令人欽佩。

  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愚公移山精神是什么?它就是克服困難的精神。要點有:①具有挖山的信心和勇氣;②具有堅持不懈、長期艱苦奮斗的精神;③具有遠大的目光和發展變化的觀點。我們就是要學習愚公移山的精神。有人提出移屋說,意思是說愚公移山不合算,還是移屋合算。其實提出這個問題已經是一種詭辯,不合理的。我們知道寓言的設譬寄寓總是有其特定的范圍和特定的含意!队薰粕健分械睦щy有它的不可回避性。我們今后的路還很長,在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和氣魄,直面這些問題,解決這些問題。愚公精神,不老永存。(板書)在征服了一座座高山之后,我們必將有一個燦爛美好的明天。

  八、布置作業

  1.自選《列子》中的一段文字,自主閱讀。

  2.試析如下一種對比(愚公的妻子與智叟的對比;京城氏之子與智叟的對比;王屋、太行二山的高大、運土路程之遙遠的對比;操蛇之神的懼和天帝的感的對比。)

  《愚公移山》的教案設計 4

  教學要點:

  1、順暢翻譯全文。

  2、認識人物形象,理解故事寓意。

  教學難點:

  1、個別重點詞句的翻譯。

  2、愚公的形象及故事的寓意。

  教學方法:

  活動性閱讀教學法(有條件的應結合多媒體教學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一、競賽活動導入(設問式導語,可不搶答,只引起思考):(用投影)

  “愚公移山”是(多選題):(答案:全選)

  A、寓言故事B、神話故事C、成語D、文章名E、歌曲名

  師:由此可見,“愚公移山”是極有名的寓言故事,它所包含的精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它作為成語,在現實(口頭、書面)中,經常會用到。我們通過今天的學習,會對這個故事有更全面的了解,會加深對故事所包含的意義的認識,或許還會對我們今后的人生道路產生深遠的影響。

  關于列子(略);檢查預習:注音(略)。

  二、口頭表達活動:

  那么,誰能講講這個故事(講故事,不是翻譯)?(生舉手,講后師評價,給個人記分)(此活動既練表達,又使教師了解預習情況,為下邊的翻譯作準備)

  三、朗讀。師:接下來,我們看故事的原文是怎么講的。

  1、范讀(或放錄音)。

  2、生齊讀,師正音。

  四、翻譯。

  1、第一自然段:(師為主譯,重點詞:方、陽)(投影。圖示法,后邊第二、四自然段均會用到。)

  圖示一:華北地區圖:有關省區、黃河、長江、漢水、渤海等。(見附圖)

  圖示二:山水陰陽示意圖。(見附圖)

  穿插競賽活動:(搶答,給四人小組記分)

  “方七百里”是指:(答案:B)

  A、周長七百里B、四邊長七百里C、七百平方公里

  2、第二自然段:生為主譯,重點詞:且、懲、險、曾、如……何、焉、諸、箕畚。

 、潘娜诵〗M分角色讀:愚公、妻、“雜”、陳述語。

 、泼咳丝谧g,質疑互助。

  ⑶小組派代表質疑,別組作答或師答。

  ⑷指定某四人小組譯全段(或分二組譯),師或生指正。

  3、第三自然段:生為主譯。重點詞句:甚矣,汝之不惠;毛、雖、匱、亡。

 。ň唧w操作步驟如第二自然段。愚公、智叟角色要讀出語氣與感情。)

  4、第四自然段:師為主譯。重點詞:已、之于(諸)、隴斷。

  5、通譯全文:

 、琶咳丝谧g全文(趁熱打鐵,加強記憶。)

 、魄榫撤g表演:(給四人小組記分)

 、俪橐凰娜诵〗M分角色譯“聚室而謀”對話內容;

  ②抽一四人小組分角色譯“智愚舌戰”對話內容。

 。ㄓ勺g、演活動進入故事情境,過渡到對內容、寫法的理解。)

  五、質疑活動。(師預先準備,與生的質疑相結合)

  師:剛才我們依靠集體的智慧攻下了第一關——翻譯關,現在我們同樣要用集體的智慧攻下第二關(最后一關)——內容與寫法關,大家有沒有信心?那么,大家對這個寓言的內容、寫法方面有何疑問?或者說它在內容、寫法上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質疑點:)

  1、第一段寫山之“方”、“高”有何作用?寫其“本在……”有何用?(烘托移山之難;造成懸念,吸引讀者。)

  2、第二段哪些語句寫出了愚公一家移山的決心和情景?愚公是個怎樣的人(涉及第一、二、三段)?(第一問略;志大智高,不畏艱難:山之大、年之高、路之遠、人之嘲都難不倒他。)

  3、智叟是怎樣阻止愚公的?表現了他什么思想?(夸張、反問;靜止的眼光,無所作為。)愚公是怎樣指責他的?(對比、頂針〖頂真〗、反問;發展的眼光。)作者給這二人起名字,有什么用意?(愚者實智,智者實愚。)

  4、其妻與智叟對待移山的態度有何不同?(從用詞上可找出許多不同點,表現其不同的思想。)

  5、第四段寫上帝被愚公的“誠”感動了,這個“誠”指什么說的?(“誠”即頑強的毅力、不畏艱險的精神。)為何不寫終于挖掉了兩座山,而要寫成神助移山?(說明其“誠”感天動地;給故事一個圓滿的結局。)

  六、討論活動。針對上述問題及生所質疑采用多形式解答:

  問題1、2、3由師引導生解答;

  問題4分組(四人組)解答;

  問題5師解答(由此導出寓意)。

  寓意:這篇寓意通過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也說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不懈的道理。

  附:質疑與討論中的板書

  阻神背走移

  無笑而止之高(感天動地)畢力平險不

  所一毛不能萬仞叩石墾壤畏

  作如土石何方七百里寒暑易節艱

  為不若孀妻太行王屋始一反焉難

  七、一文一詩(歌)活動。(此活動提出即可,不占用上課時間)

  師:愚公精神確實感人、激勵人!队薰粕健愤@首歌對我們更好地理解愚公精神很有幫助,課后大家把歌詞抄寫、背誦下來,體會這首歌詞的寫法,并學會唱這首歌(下次語文活動課上要用到)。

  附:《愚公移山》歌詞(投影)

  聽起來是奇聞,講起來是笑談。任憑那扁擔把脊背壓彎,任憑那腳板把木屐磨穿。面對太行與王屋,憑的是一身肝膽。

  想起來不是奇聞,唱起來不是笑談。望望頭上天外天,走走腳下一馬平川,面對滿堂兒孫,了卻了心中祈愿。無路難呀開路更難,所以后來人為你感嘆。

  八、藝術朗讀活動。

  師:我們已經認真分析了課文,現在我們分角色朗讀,看看比學課文前的朗讀在感情、語氣等方面是不是把握得更準。(指定愚公、智叟、妻各一人,“雜”3-5人,陳述語集體讀。)

  九、競賽搶答活動。(以四人組或以大組為單位,題念完后舉手搶答,記分,對則給10分,錯則扣10分(難度較大時,可不扣分)。對積極為集體爭光者要表揚。可由師口念題,也可用投影,用電教平臺則最好。以下競賽題供選用,用幾道題視需要及時間許可而定。)

  附:競賽搶答題

  1、“指(故意念成zhi)通豫南”中“指”的讀音是什么?

  2、江蘇有“江陰市”,請問它在長江的:A、南面B、北面

  3、愚公的年齡是:A、90歲B、80多C、90多

  4、“聚室而謀”中“室”指:A、房子B、全家人

  5、“某人已有家室”中“家室”指:A、住房B、家屬、家庭

  6、“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敝小把伞钡囊馑际牵篈、語氣詞B、哪里C、于之(在這里)

  7、“雜然相許”中的.“相”表示:A、互相B、一方對一方

  8、“諸位”與“公諸世人”中的“諸”:A、相同B、不同

  9、“公諸于世”的說法不妥,為何?(古文中只有“投諸……”、“告之于……”的用法,無“諸于”的用法。)

  10、愚公有幾個兒孫:A、兩個B、3個C、4個D、4個以上

  11、“京城氏”、“夸娥氏”中:“氏”的意思是:A、姓B、名C、字

  12、“遺男”是“孤兒”(失去父親或父母雙亡的孩子)的意思,文中的孤兒,他的母親還在不在?

  13、“跳往助之”的“跳往”可否改為“前往”?

  14、“寒暑易節”指的是:A、一年B、半年(爭議題,不扣分)

  15、“不毛之地”中“毛”指的是:A、草B、長草

  16、“雜然相許”中“許”的意思是:A、贊成B、允許C、答應

  17、“而山不加增”中“加增”的意思是:A、增加B、增高C、更增

  18、“不能自已”中“自已”的意思是:A、我B、控制自己

  19、“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中“已”的意思是:A、停止B、已經

  20、“方七百里”是指:A、周長七百里B、四邊長七百里C、七百平方公里

  21、“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中,“二子”是指:A、第二個兒子B、兩個兒子

  22、“帝感其誠”中,“誠”是指:A、誠實B、誠信C、忠誠D、誠心

  23、“太行、王屋二山”中,“二山”的說法與現代漢語相比,省略了一個什么詞?A、數詞B、量詞C、代詞D、副詞

  24、“高萬仞”是夸張的說法。古代的一仞是指:A、九尺B、八尺(或七尺)C、六尺D、五尺

  25、“愚公移山”是(多選題):(答案:全選)A、寓言故事B、神話故事C、成語D、文章名E、歌曲名

  26、愚公叫家人挖山用的是命令的語氣,對嗎?A、是B、不是

  27、愚公挖山的目的是:A、“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盉、“指通豫南,達于漢陰!

  28、愚公提出移山,其他幾位家人都支持,只有其妻反對。這種說法對嗎?A、對B、不對

  29、“智叟笑而止之曰”中“笑”的意思是:A、笑容滿面B、譏笑C、笑微微

  30、本寓言也可看作是神話故事。神話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力,但又得有一定的依據。請思考,在地理知識方面,有哪些是本故事的依據?

  十、總結。

  1、通過本寓言,我們主要學到了什么(如時間許可,可讓學生總結)。

  2、同學們(或各組)的表現(以鼓勵為主)。

  十一、作業布置。

  1、有關作業。

  2、下次(兩周后)語文活動課我們將組織一次辯論。辯論的話題是:移山不如移家。一、二組是甲方,三、四組是乙方。請班長組織甲方人馬(主辯、副主辯、五名發言人)準備挑戰,請學習委員組織乙方人馬準備應戰。為使本方成為勝方,全班每人這兩天都要提供炮彈——寫好一篇辯論稿分別交給班長、學習委員。大家有沒有信心搞好這次活動?

  附:華北地區圖(略)

  山水陰陽示意圖(略)

  《愚公移山》的教案設計 5

  教學目標:

  1. 順暢翻譯課文

  2. 分析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

  3. 理解故事的寓意,感受愚公精神

  4. 學習本文對比和襯托的藝術特色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同學們,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誰都遇到過困難,遇到了困難是應該勇敢地克服還是選擇逃避,答案是顯而易見的,但我們中有許多人,面對前進道路上的重重困難、道道險阻,常常缺乏耐挫力和持久力,最終選擇了對目標或理想的放棄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文言文《愚公移山》中的愚公卻是一位面對巨大困難敢于挑戰敢于戰勝的勇者,學習愚公,尤其學習愚公那勇于克服困難、堅持到底的精神,我相信我們每一位都會實現人生既定的目標

  二、示標

  學習這篇文言文,我們要達成這樣的目標:

  1. 順暢翻譯課文,掌握重點字詞的意義和用法,掌握一些重點文言句式

  2. 分析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

  3. 理解故事的寓意,感受愚公精神

  4. 學習本文對比和襯托的藝術特色

  三、簡介《列子》

  本文選自《列子·湯問》,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戰國前期鄭國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張清靜無為其作品《列子》一書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如“愚公移山”、“杞人憂天”、“兩小兒辯日”、“紀昌學射”等,既有較高的文學價值,又有積極的教育意義

  《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故事,寓言是一種文學體裁,它的特點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簡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給人以有益的啟示和深刻的教育《愚公移山》就是一則長期在人民中流傳的好寓言

  四、聽課文錄音,并輕聲跟讀課文

  請同學們,聽課文錄音,注意一些生字詞的正確讀音,并請輕聲跟讀課文

  五、翻譯課文

  請同學們結合書下注釋(共48個注釋)翻譯課文女生譯1、2段,男生負責譯3、4段,先自行試譯,也可相互討論,等會兒,各請一名代表當眾翻譯

  老師友情提示以下字詞的解釋:

  河陽之北 懲山北之塞

  投諸渤海之尾 畢力平險

  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以殘年余力

  山不加增 漢之陰

  六、總結通假字、重點虛詞、特殊句式

  1、通假字

  指通豫南 指同直(一直)

  寒暑易節,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

  甚矣,汝之不惠 惠同慧(聰明)

  河曲智叟亡以應 亡同無(沒有)

  一厝朔東厝 同措(放置)

  無隴斷焉 隴同壟(高地)

  2、重點虛詞的用法

  “之”的用法

 、沤Y構助詞,“的”: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以君之力 渤海之尾,隱土之北 京城氏之孀妻 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操蛇之神

 、朴迷谥髦^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汝之不惠 雖我之死 汝心之固

 、侵甘敬~,“這”: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這件事”:操蛇之神聞之,告之于帝

 、热朔Q代詞,“他們”:跳往助之

  “他”: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而”的用法

  連詞,表修飾:面山而居 笑而止之

  表順承:聚室而謀 何苦而不平?

  表轉折: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

  “其”的用法

 、糯~,“他的”:其妻獻疑曰 帝感其誠

  “他”: 懼其不已也

 、聘痹~,加強反問語氣:其如土石何?

  3、特殊句式

 、疟粍泳 帝感其誠 (天帝被他的誠心感動了)

  ⑵倒裝句

 、佟⒅髦^倒裝:甚矣,(謂) 汝之不惠(主)

 、、賓語前置:何(賓)苦而不平?

 、、定語后置:遂率子孫(荷擔者)(定語)三夫

  ⑶省略句

 、佟⑹÷灾髡Z:(愚公)聚室而謀曰 (室人)雜然相許

  ②、省略介詞:帝感(于)其誠 一厝(于)朔東

  一厝(于)雍南

  七、合作學習,研讀課文

  (一)請同學們看課文,思考這些問題,用課文原句來回答

  1、愚公要移的是兩座什么樣的山?

  2、愚公為什么要移山?

  3、移山的目的是什么?

  4、倒土的地點是哪里?

  5、他們是怎樣具體行動的?

  6、山最終移掉了嗎?

  7、愚公決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難?

  答案:兩山規模:“方七百里,高萬仞”

  原因:“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目的:“指通豫南,達于漢陰”

  地點:“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

  行動:“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結局:“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困難:(l)兩座山非常大: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

  (2)年老力衰,人員少:年且九十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3)工具簡陋,運土路程遠: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師:面對巨大困難,卻敢前去挑戰,同學們要學習這種勇氣請大家齊讀這三句話:

  知其不可而為之!

  子曰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八、分析人物形象

  過渡語:愚公移山“任務”——艱巨,需移走兩座高峻的大山;愚公移山人力單薄,只有一行五人;愚公移山“過程”——艱辛,鑿石運土,全靠體力,需寒來暑往,長期努力也許年老力衰的愚公是有點自不量力了,難怪智叟要笑而止之,當然愚公機智的駁斥是令智叟啞口無言

  請同學來模擬人物對話其他同學思考:

  1.智叟與愚公在移山問題上的分歧在哪里?

  2.那你認為誰的觀點正確?

  答案:1、智叟:“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愚公:“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2、智叟:眼前的,停滯的觀點

  愚公:長遠的,發展的觀點

  愚公移山,看到了自己后代子孫們的無窮力量,他說“我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孫子又有兒子,孫子又有孫子……子孫會無窮無盡;山不會變,終有一天會移平”,非常理直氣壯;而智叟只看到眼前愚公個人的勢單力薄,顯然看問題片面、死板

  那么,對愚公和智叟這兩個人物,你該如何評價呢?

  答案:愚公:志向遠大 不畏困難 堅持不懈

  智叟:鼠目寸光 安于現狀 自以為是

  3、看來愚公非愚蠢之人,可有很多人說愚公就是一愚蠢之人,你的看法呢?我們男生和女生分成兩派來,對兩個觀點“愚公不愚”、“愚公實愚”分別想想理由,鍛煉一下嘴上功夫,來個小小的辯論吧

  師總結:寓言只是用假托的故事,就某一點來曉喻一個道理,決不能以今天的科學技術進步來看待愚公的“愚”和智叟的“智”,也不能以今天提倡的.“巧干”來要求愚公

  v 小結:愚公和智叟的對話,進一步表現了愚公移山的堅定意志和必勝信心

  4、想像一下,如果沒有神的幫助,移山的結果會怎樣?

  在生產力極不發達的社會條件下,人們只能幻想通過具有超人力量的神來幫助人類實現其征服自然的愿望本文采用神話結尾,借助神的力量實現愚公的抱負,是以幻想方式解決人與自然的矛盾,它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愿望,使人們在精神上得到了鼓舞這和迷信有本質的不同

  九、歸納寓意

  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呢?你能說出這個“愚公移山”這個成語的意思嗎?

  寓意:本文通過愚公移山的故事,表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以堅忍不拔的毅力,頑強改造自然的精神

  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十分頑強的毅力和排除萬難的精神

  十、總結寫作特色

  你從這篇寓言故事里學到了什么樣的寫作技巧?

  v 1.反襯

  以兩山高大反襯移山艱難

  v 2. 對比

  a.移山人力的單薄與移山任務的艱巨(突出愚公排除萬難的堅毅精神)

  b.智叟和愚公(表現了“愚”者并不愚,“智”者并不智)

  v 3.情節曲折

  愚公移山,雖得家人贊同,但其妻卻說出了很多困難,還好,家人想到了問題的解決方法,可那智叟卻前來阻止,并嘲諷愚公的無能,機智的愚公對他進行了嚴厲的駁斥,愚公移山的精神驚天地、泣鬼神,最后得到了神的幫助,至此,愚公移山有了個圓滿的結局,文章可謂情節波瀾起伏,曲節多姿

  十一、《愚公移山》歌曲欣賞,下課

  《愚公移山》的教案設計 6

  一、活動目標:

  1、欣賞、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知道做事要堅持到底、有始有終。

  2、能大膽地質疑,對愚公的做法提出自己的見解。

  3、能清楚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故事視頻三、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

  活動難點:能大膽地質疑,對愚公的做法提出自己的見解,能清楚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三、活動過程:

  (一)問題導入,引起興趣

  1、導入

  (1)小朋友,你們覺得什么樣的人才能搬動一座大山呢?

  (2)那么,如果搬山的人是一個老公公和他的孩子呢?你覺得搬得動嗎?引導幼兒重新做出選擇。

  (3)古代有位老爺爺打算搬山,他是怎么搬的呢?大家先聽聽故事《愚公移山》吧。

  2、提問

  (1)堵在愚公家門前的兩座大山分別叫什么名字?

  (2)愚公又想出了什么辦法來搬動這兩座大山呢?

  3、播放故事錄音,幼兒傾聽

  (1)你覺得愚公移山辛苦嗎?你從哪里看出來的?引導幼兒結合故事內容說說。

  (2)智叟和愚公分別是怎么想的?重點引導幼兒說說兩人的對話。

  (3)你認為他們誰說得比較合理,聽了他們的話,你想要調整你的選擇嗎?引導幼兒說說自己對兩人的話的理解,同時調整自己的'選擇。

  4、幼兒再次完整地欣賞故事。

  (1)愚公最后把山搬走了嗎?上天為什么要幫助愚公移山呢?引導幼兒說說上天被愚公的堅毅的精神所感動,所以幫助了他。

  (2)討論: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3)教師小結:當我們遇到困難時,只要像愚公一樣堅持到底。就能取得成功。

  活動反思:

  《愚公移山》是一則具有神話色彩的寓言故事,我在設計本活動時決定引導幼兒從情感、態度等方面去感受故事。雖然故事情節簡單,但揭示的寓意是深刻的,從寓意中獲得人生的啟迪,也是寓言故事的魅力所在。

  在評價愚公的行為是否愚蠢的問題上,要有意識地拓展幼兒的思維空間,培養幼兒的發散思維能力,有創意地看問題。幼兒能自覺地有針對性地發言,表達觀點,口語交際能力也得到很好的培養。孩子是學習的主人,他們通過積極的討論,思維更加靈活,他們能夠多角度地看問題。在孩子們不斷討論中故事中所隱藏的深刻含義顯現出來,這遠比我“一問一答”式的教學方法讓幼兒理解故事情節要輕松許多。

  《愚公移山》的教案設計 7

  教學目的

  1.反復朗讀,分析人物形象。

  2.理解文章的思想好處。

  教學重點

  分析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的人物形象。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播放背景音樂――《愚公移山》的歌曲。

  巍巍壁迎的三峽是舉目“高峽”,幾年前人們還曾認為毛澤東的“高峽出平湖”是夸張的夢話,而這天,隨著三峽水利工程的建成,夢話變成現實,高峽真正出平湖.那么,一個人搬走兩座大山是不是仍是奇聞笑談呢好,我們這節課繼續學習愚公移山,來認識這位移山的愚公吧。

  二、正課

  1.朗讀(放錄音),注意揣摩語氣。

  2.概括故事情節,分析人物形象。

  (1)愚公要移的是什么樣的山

  討論:(板書:太行王屋方七百里高萬仞)

  (2)齊讀第二自然段。討論: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

  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指通豫南,達于漢陰。 (板書:愚公移豫南漢陰)

  (3)愚公移山要克服哪些客觀困難呢齊讀第三段. 討論歸納:年老將少路途遙遠工具簡單

  (4)分主角朗讀第二.三段。(先小組進行,教師點播,然后齊讀) 注意體會愚公之妻和智叟對愚公移山的態度是否相同語氣有什么區別

  討論歸納:

  兩人的'態度不同。

  愚公之妻的懷疑是從關心出發,提出實際問題,語氣較輕.智叟則是譏笑、責難,阻止愚公去移山。

  (4)移山結果如何齊讀第四段.

  討論歸納.(板書:帝令背走)

  3.移山成功說明了什么

  討論歸納:這是一篇寓言,寓言就是通過某一個故事告訴人們一個深刻道理它能夠以古喻今,也能夠遠喻近,還能夠小喻大。本文以移山成功結尾,就表達了勞動人民的完美愿望,是對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雄偉氣魄和堅強意志的謳歌。

  4.辯論:用現代人的眼光來看,愚公是該搬家還是該移山

  討論,小結:

  愚公移山的目的是造福千千萬萬人的子孫后代,他明知山高路遠,人老將少,工具簡陋,困難重重,仍去移山,看是愚不可及,但他懂得人的力量是“無窮匱”的,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可謂站得高,看得遠,實則不愚。而今,我們仍可見到愚公精神.1998年的長江、嫩江洪水肆虐,處處告急!昂樗疅o情人有情”,正是廣大軍民手牽手,肩并肩,眾志成城,抵御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災。而搬家或繞道似乎是明智之舉,實則是就事論事,從靜止的觀點看問題,認為自然不可改變,斷定人在自然面前無能為力。可智叟在愚公的駁斥下啞口無言,可知他是目光短淺,知難而退,無所作為的人。如果人人都只求眼前利益,那潰堤面前人往高處走便是了,大可不必"嚴防死守"".如果遇事怕難退卻,何來"三峽工程"","高峽出平湖""也永遠只能是詩人筆下的藍圖,更不要說如今的“南水北調”了。

  其實,這天我們能夠不移山也不搬家---打隧道。而我們這天學習的是這種精神接力?喔杉忧筛刹攀浅晒β铮

  5.那你認為,愚公和智叟到底誰愚

  討論歸納.(板書:愚公不愚,智叟非智)

  6.根據板書背誦課文。

  7.聽歌曲《愚公移山》,感受愚公形象,口頭描繪出來。

  三、課堂練習

  如以此為材料創作歌詞,你會抓住哪一主題請構思好后寫下來。

  《愚公移山》的教案設計 8

  教學目標:

  培養學生圍繞中心,充分闡述自己觀點的能力。

  通過課前查找資料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通過討論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通過討論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內容分析:

  教學重點:

  把自己對問題的看法闡述清楚。教學難點:說話要有針對性,能有條理、合乎邏輯地說明自己的觀點。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故事導入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愚公移山》影片的片段或播放《愚公移山》的錄音故事,讓學生從中充分體會愚公持之以恒,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

  二、學習指導語

  明確本次口語交際的內容、要求和訓練方式先學習題解,然后每個同學思考一下:愚公移山的精神自古就被人們所傳頌,當代也應該肯定,但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有人提出是否還需要愚公精神。

  本次口語交際以討論的方式進行,要求能用充分的理由闡述出自己的觀點。

  三、分組學生

  各自思考好自己的觀點后,可按自己的想法分成兩組,一組持“愚公移山的精神已經過時了”觀點;另一組持“在當今社會中我們仍需要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觀點。

  四、組內交流

  兩組同學在各自組內都要分別說說自己的看法及理由,分別列舉事例,組員之間提出意見互相補充。

  五、全班討論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兩組學生分別闡述各自的觀點。

  闡述觀點時要有充分的.理由,對方如有反駁也可以插話。教師也可以參與討論,在討論中可以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如果在當今的社會中我們還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去做一些簡單的事,是否會費時費力,達不到好的效果。

  2.在當今社會中我們如果放棄愚公“持之以恒”的精神,人們變得越來越懶惰,科技是否還會繼續進步呢?

  六、總結

  可根據學生在討論中的表現,教師為發言最佳小組頒發“最佳合作獎”,為發言最精彩的同學頒發“最佳口才獎”。

  《愚公移山》的教案設計 9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做到字音讀正確,停頓恰當,并注意語氣。

  2.學會本課應識、會寫的字。

  3.了解全文內容,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愚公移山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

  了解全文內容,體會愚公移山的精神。

  三、教學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愚公移山精神的深刻含義。

  四、教具準備:

  龜、兔、蝸牛、蚯蚓的圖片各1張。

  五、教學過程:

  1.激情導入:

 。1)老師拿出龜、兔的圖片問:“同學們,你們看圖片上畫的是什么動物呀?”

  學生回答:“烏龜、兔子!

  師:“看到這兩個小動物,你們想到了什么故事?”

  學生:“龜、兔賽跑的故事。”

  師:“誰能給大家講一講這個故事?”

  生:講故事。

  師:“為什么結局是烏龜勝利,而小兔失敗了呢?”

  生:“因為小兔自以為是,而烏龜能堅持不懈地努力!

 。2)師拿出蝸牛和蚯蚓的圖片問:大家還記得這兩個小動物之間的故事嗎?(請學生講一講)

  生:講故事。(師引導:蝸牛要干什么,蚯蚓對蝸牛的做法持什么態度呢?引導學生說出這個故事蘊涵的道理)

 。3)師:今天這節課我們要學的這個故事跟同學們剛才講的故事很類似,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九十多歲的老人,要把兩座大山移走,這表面看似可笑的事情,背后又隱藏著什么呢,誰又對這件事報以嘲笑和反對呢,愚公面對打擊有沒有停止行動呢,現在請大家快速讀一遍14課:愚公移山,到文中去尋找答案吧!(師:板書課題)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之后,請一名同學用最簡潔的話概括全文主要內容。

 。2)組內互讀,注意讀準字音,還要注意語氣。

  3.細讀感悟。

 。1)指名讀第1自然段后,問:愚公為什么要移山?

  生:用文中的話回答。

  (2)師:愚公跟誰商討的.呢?請同學讀第2—6自然段,讀完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師相機板書:直插云霄,渤海。)

 。3)師:愚公帶領大家是怎樣移山的呢,移山過程中遇到了什么事,請大家讀7—13自然段,邊讀邊思考問題。

  生:讀后用文中的話回答問題。(師引導:結合現代社會的挖土工具跟愚公移山的工具對比交流,感受寓公移山的困難之大,再把智叟的反譏與愚公說的話對比,體會愚公的堅忍不拔的品格與定會成功的信念。相機板書:大半年、籮筐、鋤頭、癡心妄想、風燭殘年。

 。4)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師問:“功夫不負有心人,愚公移山成功了。文中最后一自然段中說:愚公移山的事情感動了玉皇大帝,大家細細想想,到底是什么讓玉皇大帝感動了?”

  生答:“是愚公的精神。”

  師問:“什么精神?”

  生答:“遇到困難不后退,持之以恒的精神。”(師板書:持之以恒)

  4.討論、交流。

  師:“如果玉皇大帝沒派兩個大力士把山背走,愚公的后代能把太行、王屋兩座山移走嗎?”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敢于說出自己的看法。

  生:討論、交流,發表自己的看法。

  5.談體會。

  師:通過學習,同學們一定明白了很多道理,請同學們說給大家聽,可以舉相關的例子,也可以說名人名言。

  生舉例:“滴水穿石”的故事,《蝸牛與黃鸝鳥》的故事,《白色的金盞花》,“鐵杵磨成針”的故事,等等。

  名人名言: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

  一個人做事沒恒心,他是任何事也做不成的——牛頓(英國)

  6.布置作業:

  師:“我發現本文里有至少20個多音字,請同學們找一找,看誰找得多?”

  7.結束:

  師:“請同學們唱一遍《蝸牛與黃鸝鳥》的歌來結束這節課。”

  生:唱。

  六、板書設計:

  直插云霄

  籮筐鋤頭

  愚公移山 癡心妄想成功(堅持不懈)

  風燭殘年

  教學反思:

  本節課開篇就用孩子們熟悉的“龜兔賽跑”的故事引入,對于這個故事,孩子們喜聞樂見,這樣,一下子調動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緊接著,又乘勝追擊引入了“蝸牛和蚯蚓”的故事,讓學生們初步感覺到本節課要學習的人生哲理是什么。接下來,趁熱打鐵,引入本課《愚公移山》,讓學生帶著問題來學習。使學習活動進行起來是學有所導,學有所依。這種學習活動是自主的,是有內驅力的。學生始終帶著疑問主動去學,學得有方向,有目標,不但能夠清晰了解故事內容,而且能夠體悟到文章所蘊含的深刻的哲理,從而達到教學設計的教學目標。最后,學生也會自然而然地說起相關故事,如“滴水穿石”,“蝸牛與黃鸝鳥”等等,這是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學生與老師的對話,是學生與學生的對話。最后,以唱《蝸牛與黃鸝鳥》這首歌來結束本課,使本節課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度過。

  總之,創設教學情境的核心在于激發學生的情感,啟發學生發現問題,調動思維的積極性,促進師生之間及學生之間的多邊互動,情景教學,變枯燥為趣味,變負擔為輕松;氛圍營造,使遙遠變為現實,使抽象變為形象,使高深變為淺顯。只要為人師者勤于鉆研,精心設計,操作得當,一定能讓我們的學生真切體味到——“學習是生活中最有趣和最偉大的游戲”, 而不是背負沉重的壓力和與痛苦作斗爭。是真正的生本課堂,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愚公移山》的教案設計 10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對愚公的舉動發表個人見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2、揣摩人物語言中隱含的思想情感。

  3、領悟故事的寓意。

  教學方法:

  朗讀法、討論法。

  教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上節課,我們疏通了文章,熟悉了故事情節。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讀課文內容。下面請同學們大聲地齊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分析愚公移山的原因、眾人對愚公移山的態度、遇到的困難以及移山的意義(再讀課文,教師提問,學生作答。)

  1、愚公為何要移山?

  大山阻塞,去山南要繞道而行。或答“出入不便”。

  2、移山有何意義?

  可用原文回答:“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币部捎米约赫Z言回答:道路暢通,出入方便。如答“造福子孫”則更佳。

  3、眾人對愚公移山持何態度?

  1)、愚公妻:獻疑,合乎情理的疑問。真實地指出丈夫移山所面臨的困難,對丈夫去移山更多的是關心和擔心。君:尊敬。(疑)

  2)、智叟:反對(強烈)和嘲笑。汝:輕視,輕賤的稱呼。(笑和止)

  3)、愚公的子孫:紛紛贊同、堅決支持。(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解除了愚公妻子的“疑”,使移山得以順利開始。)

  4)“遺男”: 樂于相助、積極參加。

  4、教師小結:愚公的妻子、子孫及“遺男”的態度說明愚公的舉動得到眾人的支持,移山是造福子孫的一件大好事。

  5、在當時的條件下,移山有何困難?

  可從三四個方面回答:

 、 山體龐大;

 、 工具簡陋;

 、 勞力不足 ;

  ⑷ 路途遙遠。(要結合文中語句分析)

  6、既然移山困難重重,愚公為何不放棄呢?

  因為愚公堅信:“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贝笊奖啬芤谱摺

  7、太行、王屋二山最終是靠神的'力量移走的,作者為何這樣設計結尾?

  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使山神害怕,天帝感動,文章這樣寫,恰

  恰說明愚公精神感人至深。

  8、學生概括愚公移山精神

  敢于向困難挑戰,堅持不懈與困難作斗爭的精神。

  9、如果你是愚公,你如何解決大山阻塞的難題?

  可開鑿隧道,可開辟一條山路、可搬家??

  10、在今天,我們同樣會遇到各種困難,除了需要愚公精神外,還需要什么?

  除了苦干,還要巧干、依靠科學技術和團結協作的精神??

  三、教師總結

  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工作中,也會遇到一座座山,希望你們也像愚公一樣,下定決心,排除萬難。當然,也要學會用科學的方法解決問題。

  四、布置作業

  充分發揮想象,描寫愚公等挖土運石的情景。

  《愚公移山》的教案設計 11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實詞、虛詞。

  2、反復誦讀,做到熟讀成誦,爛熟于心,出口成章,培養文言語感能力。

  3、正確翻譯文言文。

  4、學習愚公精神,正視成長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勇往直前。

  教學重點:

  1、疏通文意。

  2、聯系實際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3、對比、襯托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

  理解神話結尾的.作用,體會“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這一細節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愚公,是我國古代文學作品里的一個知名人物,關于他,發生了什么事情呢?為什么千百年來這個人物被人不斷稱頌?

  二、作家作品

  列子,名御寇,鄭國人,戰國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張清靜無為。

  《列子》是道家重要典籍。列御寇所著,所著年代不詳,大體是春秋戰國時代。該書按章節分為《天瑞》《黃帝》《周穆王》《仲尼》《湯問》等八篇,每一篇均由多個寓言故事組成,寓道于事。

  本文體裁是寓言。

  三、讀課文,初步把握文章內容。

  1、課文朗讀錄音。

  2、積累文言詞語

  方:

  仞(rèn):古代長度單位,以七尺或八尺為一仞。

  且:

  面山:

  懲(chéng):

  塞(sè):

  迂(yū):

  聚室而謀:。室,汝:

  畢力平險:畢,指通豫南:指,漢陰:

  雜然相許:雜然,許,獻疑:

  以:

  曾(céng):用在“不”前,加強否定語氣,可譯為“”,常與“不”連用。

  損:

  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樣?如......何,且:

  焉:

  置:

  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把它扔到渤海邊上,隱土北面去。諸,相當于“”。

  荷(hè):

  夫:成年男子。

  叩石墾壤:。叩,箕畚(jīběn):

  孀(shuāng)妻:

  遺男:

  始:

  齔(chèn):

  始一反焉:反,四、翻譯課文

  1、翻譯

  第一遍翻譯:

  第二遍翻譯:

  五、課堂總結

  學習文言文,一定要先掌握重要文言詞語的解釋,再逐字逐詞正確翻譯。

  六、布置作業

  1、練習冊。

  2、背誦課文。

  《愚公移山》的教案設計 1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欧e累文言字詞。

 、仆ㄟ^愚公的言行來把握其性特征。

  2、過程與方法:

 、庞懻撎骄克茉烊宋镄蜗蟮姆椒。

  ⑵通過分析人物形象認識這篇寓言故事的思想意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愚公身上所具備的我國古代人發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學習愚公認定目標鍥而不舍的奮斗精神。

  【教學設想】

  1、把認識愚公的形象、理解故事的寓意作為本文的教學重點,把對比、襯托手法以及課文以神話結局的作用作為本文的教學難點。

  2、采用預習──誦讀──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方式。

  【教學方法】

  1、借助注釋,通過提問,師生討論,相互檢測等方式完成字詞句的教學。

  2、通過朗讀,把握討論的方向,學生分組討論。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新課

  《愚公移山》是我國古代寓言中的.名篇,這個故事可謂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在接觸課文之前我們先來聽一首江濤演唱的《愚公移山》,感受一上愚公一家不畏艱辛、持之以恒、頑強不息的奮斗精神。

  二、觀看圖畫

  讓學生看圖,并叫學生同桌互講。

  三、誦讀課文

  1、教師范讀。

  2、學生分角色朗讀。

  3、學生齊聲讀。

  四、疏通文意

  重點應當是解釋難詞、難句。如險在本文中指的是高山,陰指的是水的南面等,要用比較的方式來講。

  難句的理解。如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曾不能損魁父之丘等四五句,可用文白對照方式講,只求懂得大意,不要引語法概念。

  個別難詞、難句可能有不同解釋,不必說明理由。

  五、課堂討論

  討論可分兩個步驟:

  可以向學生提出愚公的妻子和智叟對愚公移山的態度有什么不同作者安排京城氏之子這個人物有什么意圖作者寫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運土路程的遙遠,有什么作用故事的神話結尾告訴我們什么之類的問題。

  可以就這篇寓言的思想意義展開討論。此外出可以讓學生自己提些大事感興趣的問題,如這個故事如果不用神話結尾,該怎么結尾。

  六、布置作業

  1、背誦文中的經典語句。

  2、寫個篇讀后感。

  七、脈絡梳理(板書設計)

  一(1):環境與背景(下文鋪墊)

  二(2、3):愚公移山的艱辛與決心(主旨所在)

  三(4):移山理想實現(結尾浪漫)

  《愚公移山》的教案設計 13

  教學目的:

  一 重點學習下列文言詞句:

  實詞——方、仞、陰、陽、懲、君、汝、孀、齔、長息、窮匱、加(增)、何苦、亡(以應)。

  虛詞——且、焉、諸、以。

  句式——省主句(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倒裝句(甚矣,汝之不惠)。

  二 學習愚公移山的精神,樹立為祖國“四化”建設努力奮斗的思想。

  教學設想:

  一 布置自讀,要求:憑借工具書和課文注解逐字逐句讀懂課文,同時記下疑問,準備在老師教讀時提出。自讀在課內進行。

  二 試改變由教師逐句串講的傳統教法,在學生認真自讀的基礎上,從抓字、詞、句入手,逐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中心,務使學生對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人物形象獲得完整、鮮明的印象。

  三 講讀過程根據“以思維訓練帶動語言學習,以語言學習促進思維訓練”的設想,盡可能把文言文的字、詞、句教學和對學生的思維訓練結合起來,做到在發展智能的前提下落實基礎知識。

  四 “以提問與指點代替多講”(葉圣陶:《語文教育書簡》),減輕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著眼于培養學生自讀淺近文言文的能力。

  五 安排三教時(包括課內自讀。如自讀放在課外進行,只需要安排兩教時)。

  教學過程:

  一 檢查自讀:

  (一)學生齊讀全文,結合正音:仞()、懲()、塞()、迂()、荷()、箕畚()、齔()、匱()、亡(,同“無”)、厝(,同“措”)

  (二)學生質疑。學生提出各種問題后,盡量要求他們自己或在老師的引導下共同討論求得解決。教師只解答學生經過努力仍然無法解決的問題。

  二 教讀新課。

 。ㄒ唬┏醪嚼砬濉叭恕焙汀笆隆保

  同學們提了不少問題,說明預習是認真的。許多問題經過大家一起思考,都得到了解決,可見只要開動腦筋,同學們是能夠自己讀懂的。現在由老師提出一些問題來問大家,看看大家對課文究竟理解得怎么樣。

  1、提問:這則寓言一共寫了哪些人物?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人物表:愚公、其妻、其子孫、遺男、智叟。

  2、提問:老愚公有多大年紀了?智叟是個年輕人嗎?那個“遺男”姓什么?有幾歲了?他去移山,他的爸爸肯嗎?

  通過問答,明確下列詞語的含義:年且九十——且,將。智叟——叟,老頭。京城氏——氏,姓;京城氏,姓京城的。始齔——齔,齒旁,小孩換牙;始齔,七八歲。孀妻有遺男——那孩子的爸爸死了,他母親是“寡婦”,他自己是“孤兒”。“遺男”是生下來以前就死了父親的孩子。

  3、提問:再請大家計算一下,參加移山的一共有多少人?

  通過問答,引導學生讀懂“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一句:本句省主語“愚公”;“荷擔者三夫”即“三個能挑擔的男子(子孫)”。全句意思是“愚公就率領了子孫中三個能挑擔的人,敲石挖土,用畚箕裝了土石運到渤海邊上(去扔掉)”。這樣看來,愚公一家一共去了四個人,再加上京城氏孀妻的遺男,一共五個人參加移山勞動。

  4、提問:“移山”這件事做起來困難嗎?他們的勞動艱苦嗎?

  通過問答,明確下列詞句的含義和作用:方七百里,高萬仞 ——方,方圓、面積,方七百里,寫山之大,是約數;仞,古代以七尺或八尺為一仞,萬仞,虛指,極言山之高。山又高又大,說明移山之難。寒暑易節,始一反焉——冬夏換季(即一年),才返家一次。說明勞動的緊張、艱苦,也顯示了愚公移山決心之大。

  教師小結:從上面的討論可以看出,太行、王屋二山又高又大,愚公他們人數不多,而且老的年近九十,小的才七八歲,工具又落后,要移山的確是千難萬難的。在艱巨的任務面前,最能顯示出人們不同的精神面貌。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人物表”里的這些人,在“移山”這個巨大的困難面前各自表現了怎樣的精神面貌。

 。ǘ┤宋锓治觥攸c:智叟和愚公妻;并及愚公子孫、遺男。

  愚公妻和智叟講的話差不多,態度似乎很接近。我們的分析就從這兩個人入手:

  1、學生朗讀有關語句,進行比較:

  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2、提問:哪些話只有愚公的妻子講而智叟不講,哪些話只有智叟講而愚公的妻子不講?即使是兩個人都講的話,在內容和語氣上有什么差別?

  通過問答,要求學生明確:

  “甚矣,汝之不惠!边@句話是只有智叟講的。倒裝句式的運用(謂語“甚矣”提前),強調了愚公不聰明的程度,說明了智叟對愚公的輕視。愚公的妻子是不會講這樣的話的.。

  “且焉置土石?”這句話是只有愚公的妻子能講的。“況且把土塊和石頭放到哪里去?”她有這個疑問,說明她對自己丈夫去移山更多的是關心和擔心,不同于智叟的根本否定。智叟是不會提出這樣的疑問的。

  “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這兩句話,句式相同,內容相近,但表達的語氣、感情卻很不相同。愚公的妻子說:“憑您的力氣,還不能削平魁父這樣的小山,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樣呢?”這是很合乎情理的疑問。智叟卻說“憑你這一大把年紀和剩下的一點力氣,還不能毀掉山上的一棵草,又能把土塊石頭怎么樣啊?”話說得過于夸張,帶著諷嘲的意味;“其如土石何”與“如太行、王屋何”句式相同,但智叟的話中多一“其”,同“豈”,加強了反問的語氣。這些都說明了智叟對愚公移山的態度是反對和嘲笑,亦即反對得更加強烈,跟愚公的妻子的“獻疑”有所不同。

  再從稱謂看,愚公的妻子稱愚公為“君”,智叟則稱愚公為“汝”,顯得不客氣,也說明了智叟對愚公輕視的態度!叭辍痹谖难岳镆话闶禽p賤的稱呼。

  教師小結:愚公的妻子對移山的態度是“疑”,智叟而是“笑”和“止”!敖浦E,不可不察”,讀書時經常注意從“近似之跡”的比較中找出它們的相異之處,就可以把死書讀活,發展我們的思維能力。

  下面再來討論另幾個人對移山的態度:

  1、提問:愚公的子孫對移山的態度怎樣?

  學生找出“雜然相許”、“雜曰:‘投諸渤海之尾……’”兩句!半s然”、“許”寫出他們紛紛贊同、堅決支持的態度。“雜曰”句則進一步寫他們不僅贊同,而且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解除了愚公的妻子的“疑”,使移山之役得以順利開始。

  2、提問:那個“始齔”的“遺男”對移山怎樣?

  學生找出“跳往助之”一句;“跳”、“助”,說明這個孩子是樂于相助、積極參加的。

  教師總結:上面我們比較了除愚公以外的幾個人對移山的態度,F在我們把課文中的有關部分再朗讀一遍。學生朗讀(從文章開頭讀到“其如土石何”)。

  3、布置思考題:愚公是堅決主張移山的,有人就說他笨!坝薰边@個名字本身也表明他是個“笨老頭”。請大家課外再認真讀一讀文章,想一想:愚公到底笨不笨?

  《愚公移山》的教案設計 14

  學習目標

  流暢地朗讀課文,會背誦

  明確故事寓意

  正確理解有關實詞、虛詞的含義

  教學重點

  明確故事寓意

  生動的人物對話描寫的作用

  教學難點

  神話色彩結尾的作用

  “愚公移山”的現實意義

  教學設想

  通過朗讀和思維訓練來開展師生雙邊活動,讓學生在泛讀感知、品讀感悟、研讀遷移中,達成教學目標。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課文

  這是一篇寓言故事,寓言屬于文學作品范疇。愚公是作品中一個藝術形象。這是一幅放大的.書中插圖,請說出圖中各種景物、人物的名稱。(“太行、王屋二山”、“云層”、“夸娥氏二子”、“愚公”。教師板書課題:“愚公移山”)“愚公移山”是一篇帶有神話色彩的寓言故事,本文選自《列子·湯問》。這篇故事的內容是什么?故事告訴了我們怎樣的道理,請同學們閱讀課文,仔細體會。

  二、檢查作業

  注音

  箕畚()始齔()窮匱()

  亡以應()魁父()

  三、師范讀課文

  1、對照書中的注音,學生默讀課文。要求讀流暢。

  2、學生齊讀課文。分小組或分男生女生讀。

  3、教師指導朗讀,學生練習后,指名學生朗讀課文,要求讀出節奏,讀出語調。

  四、學生品讀課文

  1、理解讀。對照書中的釋義,默讀課文。教師檢查閱讀效果,根據教師提示的要求,學生讀特定的句子(如教師提示:“請讀出寫愚公移山方法的句子,……原因的句子、……結果的句子”)

  2、理解說。(每個同學根據老師提出的說的內容和要求,先個人思考,后小組交流,每一小組推派一人在全班交流)

 、僬f故事內容

 、谡f故事寓意

 、塾矛F代文分角色表演。

  3、理解寫。

 、俑形虻览恚河薰晃防щy移山,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后代人。愚公認識山不加增,人力能戰勝自然的道理。

  ②設計板書: 苦

  愚愚公:利移山不愚

  公 理

  移

  山智叟:知難而退

  無所作為不智

  譏諷阻攔

  《愚公移山》的教案設計 15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倭私庥嘘P古代寓言的粗淺知識。

 、谡莆站唧w語言環境中文言詞語的含義,了解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③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誦讀文言文的習慣,增強對文言文這種古代書面語的直接感受能力、誦讀背誦能力。

  3、情感目標:

  理解本文的寓意,學習愚公移山的精神,培養學生頑強的毅力和克服困難,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決心。

  教學重點及難點:

  1、理解愚公與智叟的對話內涵。

  2、認識愚公生動的形象,理解課文寓意。

  教學過程:

 。ㄒ唬┬抡n導入

 。ǘ┱n文認讀

  1、聽課文錄音,注意課文中生字詞的讀音和文句的朗讀節奏和語氣。

  2、分小組自學實踐,憑借課文注釋和工具書排除文字障礙,疏通文意。

  3、學生提出質疑,以學生互相解決疑難為主,老師點撥。

  (三)課文研讀

  1、愚公移山的.背景。

  2、了解移山的原因、好處、態度、方法、影響、艱巨。(在課文中找出相關句子)

  3、分析愚公與智叟對話的內涵。

  設問:A、智叟與愚公對話時的神態是怎樣的?

  B、他們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C、愚公為何長息?

  D、作者給這兩位人物命名是別有用心的,有何深長意味?

  4、理解課文的神話結尾。抓住“誠”分析。

  5、試著背誦課文,進一步理解愚公形象。

  (四)課文賞讀

  1、欣賞名畫:徐悲鴻的《愚公移山》,感受愚公精神。

  2、齊誦課文。

  3、名曲欣賞:江濤的《愚公移山》,頌揚愚公精神。

  4、試背課文。

  5、概括小結。

 。ㄎ澹┱n文創讀

  組織學生討論:

  1、學習了《愚公移山》一文,你受到什么啟示?

  2、我們今天是否仍然需要愚公精神,為什么?

  3、現實生活中還有沒有愚公精神存在?你能舉出一些例子嗎?

 。┳鳂I布置

  1、必做題:背誦全文、整理課堂筆記

  2、選做題:習作實踐

 、傥闹袑τ薰、智叟兩位人物的命名很有創意,請以“傻哥不傻,美人不美”為題寫一篇400字短文。

 、谖覟橛薰澑。

  ③心中的愚公。

  《愚公移山》的教案設計 16

  活動目標:

  1.欣賞、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知道做事要堅持到底、有始有終。

  2.活動中能大膽地質疑,并根據經驗對愚公的做法提出自己的見解,能清楚連貫地表達自己的看法。

  活動準備:

  《愚公移山》的故事幻燈片、圖片。

  活動過程:

  1.交流爬山體驗,導人課題。

  指導語:你們爬過山嗎?爬很高的山會有什么感覺?

  2.在自由閱讀、質疑和集體解疑的過程中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

  (1)初步了解閱讀的內容,激發自己看書、提問的欲望。

  指導語: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本很有趣的圖書,我們一起來看看。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就記在記錄紙上,等一會兒我們一起來解決。

  (2)討論記錄的方法。

  指導語:在記錄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用最簡單的標記和圖畫把問題記錄清楚。

  (3)閱讀圖書。

  (4)欣賞幻燈片,結合記錄紙集體討論問題,進一步理解故事的內容。

  3.完整欣賞、理解故事。

  4.集體討論,用現代的方法解決問題。

  指導語:如果我們現在再遇到這樣的問題,你有什么好的辦法來解決?

  延伸活動:在幼兒討論的基礎上,引導幼兒開展新編故事的活動。

  資料鏈接:愚公移山

  北山有一位愚公,已經九十多歲了。他家門前有一座山,正好堵住了道路,出門回家都得繞道,非常不方便。有一天,愚公舉行了一個家庭會議,計劃從大門起,掘開一條道路,可以經過豫南直通漢水。愚公率領妻子和兒女,開始挑土鑿石,進行開道。大家忙于挖山,逢年過節才能回家一次。

  河曲有一個名叫智叟的人笑他們說:“老公公,你真傻!憑你的殘年余力以及幾個兒女,不要說是毀山開道,就是用盡了畢生的力氣也動不了山的'毫毛!”愚公嘆了一口氣說:“你真是固執不通,你的智慧還不如我的妻子、孩子呢!你認為我已經這么老了,但我死了后有兒子,兒子之后有孫子,孫子再生兒子,子子孫孫,可以一代接一代的開鑿,而山是死的,不會再增加,何必擔心大山不能被我們一家鏟平呢?”

  上帝知道了愚公這樣的堅毅精神,非常感動,于是將兩座大山從他的門前移開,一座放在朔東,一座放在雍南。

  活動反思:

  《愚公移山》是一則具有神話色彩的寓言故事,我在設計本活動時決定引導幼兒從情感、態度等方面去感受故事。雖然故事情節簡單,但揭示的寓意是深刻的,從寓意中獲得人生的啟迪,也是寓言故事的魅力所在。

  在評價愚公的行為是否愚蠢的問題上,要有意識地拓展幼兒的思維空間,培養幼兒的發散思維能力,有創意地看問題。幼兒能自覺地有針對性地發言,表達觀點,口語交際能力也得到很好的培養。孩子是學習的主人,他們通過積極的討論,思維更加靈活,他們能夠多角度地看問題。在孩子們不斷討論中故事中所隱藏的深刻含義顯現出來,這遠比我“一問一答”式的教學方法讓幼兒理解故事情節要輕松許多。

【《愚公移山》的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愚公移山》的教案設計02-12

《愚公移山》教案設計05-01

《愚公移山》優秀教案設計02-05

《愚公移山》的教案設計(11篇)02-12

《愚公移山》優秀教案設計(精選10篇)12-14

《愚公移山》的教案設計(合集11篇)02-12

《愚公移山》的教案設計(匯編11篇)02-12

《愚公移山》優秀教案設計(通用16篇)05-16

八年級《愚公移山》教案設計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