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優秀教案設計(精選10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愚公移山》優秀教案設計(精選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愚公移山》優秀教案設計 1
教學目標:
1. 順暢翻譯課文
2. 分析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
3. 理解故事的寓意,感受愚公精神
4. 學習本文對比和襯托的藝術特色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同學們,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誰都遇到過困難,遇到了困難是應該勇敢地克服還是選擇逃避,答案是顯而易見的,但我們中有許多人,面對前進道路上的重重困難、道道險阻,常常缺乏耐挫力和持久力,最終選擇了對目標或理想的放棄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文言文《愚公移山》中的愚公卻是一位面對巨大困難敢于挑戰敢于戰勝的勇者,學習愚公,尤其學習愚公那勇于克服困難、堅持到底的精神,我相信我們每一位都會實現人生既定的目標
二、示標
學習這篇文言文,我們要達成這樣的目標:
1. 順暢翻譯課文,掌握重點字詞的意義和用法,掌握一些重點文言句式
2. 分析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
3. 理解故事的寓意,感受愚公精神
4. 學習本文對比和襯托的藝術特色
三、簡介《列子》
本文選自《列子·湯問》,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戰國前期鄭國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張清靜無為其作品《列子》一書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如“愚公移山”、“杞人憂天”、“兩小兒辯日”、“紀昌學射”等,既有較高的文學價值,又有積極的教育意義
《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故事,寓言是一種文學體裁,它的特點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簡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給人以有益的啟示和深刻的教育《愚公移山》就是一則長期在人民中流傳的好寓言
四、聽課文錄音,并輕聲跟讀課文
請同學們,聽課文錄音,注意一些生字詞的正確讀音,并請輕聲跟讀課文
五、翻譯課文
請同學們結合書下注釋(共48個注釋)翻譯課文女生譯1、2段,男生負責譯3、4段,先自行試譯,也可相互討論,等會兒,各請一名代表當眾翻譯
老師友情提示以下字詞的解釋:
河陽之北 懲山北之塞
投諸渤海之尾 畢力平險
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以殘年余力
山不加增 漢之陰
六、總結通假字、重點虛詞、特殊句式
1、通假字
指通豫南 指同直(一直)
寒暑易節,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
甚矣,汝之不惠 惠同慧(聰明)
河曲智叟亡以應 亡同無(沒有)
一厝朔東厝 同措(放置)
無隴斷焉 隴同壟(高地)
2、重點虛詞的用法
“之”的用法
⑴結構助詞,“的”: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以君之力 渤海之尾,隱土之北 京城氏之孀妻 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操蛇之神
⑵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汝之不惠 雖我之死 汝心之固
⑶指示代詞,“這”: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這件事”:操蛇之神聞之,告之于帝
⑷人稱代詞,“他們”:跳往助之
“他”: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而”的用法
連詞,表修飾:面山而居 笑而止之
表順承:聚室而謀 何苦而不平?
表轉折: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
“其”的用法
⑴代詞,“他的”:其妻獻疑曰 帝感其誠
“他”: 懼其不已也
⑵副詞,加強反問語氣:其如土石何?
3、特殊句式
⑴被動句 帝感其誠 (天帝被他的誠心感動了)
⑵倒裝句
①、主謂倒裝:甚矣,(謂) 汝之不惠(主)
②、賓語前置:何(賓)苦而不平?
③、定語后置:遂率子孫(荷擔者)(定語)三夫
⑶省略句
①、省略主語:(愚公)聚室而謀曰 (室人)雜然相許
②、省略介詞:帝感(于)其誠 一厝(于)朔東
一厝(于)雍南
七、合作學習,研讀課文
(一)請同學們看課文,思考這些問題,用課文原句來回答
1、愚公要移的是兩座什么樣的'山?
2、愚公為什么要移山?
3、移山的目的是什么?
4、倒土的地點是哪里?
5、他們是怎樣具體行動的?
6、山最終移掉了嗎?
7、愚公決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難?
答案:兩山規模:“方七百里,高萬仞”
原因:“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目的:“指通豫南,達于漢陰”
地點:“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
行動:“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結局:“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困難:(l)兩座山非常大: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
(2)年老力衰,人員少:年且九十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3)工具簡陋,運土路程遠: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師:面對巨大困難,卻敢前去挑戰,同學們要學習這種勇氣請大家齊讀這三句話:
知其不可而為之!
子曰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八、分析人物形象
過渡語:愚公移山“任務”——艱巨,需移走兩座高峻的大山;愚公移山人力單薄,只有一行五人;愚公移山“過程”——艱辛,鑿石運土,全靠體力,需寒來暑往,長期努力也許年老力衰的愚公是有點自不量力了,難怪智叟要笑而止之,當然愚公機智的駁斥是令智叟啞口無言
請同學來模擬人物對話其他同學思考:
1.智叟與愚公在移山問題上的分歧在哪里?
2.那你認為誰的觀點正確?
答案:1、智叟:“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愚公:“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2、智叟:眼前的,停滯的觀點
愚公:長遠的,發展的觀點
愚公移山,看到了自己后代子孫們的無窮力量,他說“我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孫子又有兒子,孫子又有孫子……子孫會無窮無盡;山不會變,終有一天會移平”,非常理直氣壯;而智叟只看到眼前愚公個人的勢單力薄,顯然看問題片面、死板
那么,對愚公和智叟這兩個人物,你該如何評價呢?
答案:愚公:志向遠大 不畏困難 堅持不懈
智叟:鼠目寸光 安于現狀 自以為是
3、看來愚公非愚蠢之人,可有很多人說愚公就是一愚蠢之人,你的看法呢?我們男生和女生分成兩派來,對兩個觀點“愚公不愚”、“愚公實愚”分別想想理由,鍛煉一下嘴上功夫,來個小小的辯論吧
師總結:寓言只是用假托的故事,就某一點來曉喻一個道理,決不能以今天的科學技術進步來看待愚公的“愚”和智叟的“智”,也不能以今天提倡的“巧干”來要求愚公
v 小結:愚公和智叟的對話,進一步表現了愚公移山的堅定意志和必勝信心
4、想像一下,如果沒有神的幫助,移山的結果會怎樣?
在生產力極不發達的社會條件下,人們只能幻想通過具有超人力量的神來幫助人類實現其征服自然的愿望本文采用神話結尾,借助神的力量實現愚公的抱負,是以幻想方式解決人與自然的矛盾,它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愿望,使人們在精神上得到了鼓舞這和迷信有本質的不同
九、歸納寓意
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呢?你能說出這個“愚公移山”這個成語的意思嗎?
寓意:本文通過愚公移山的故事,表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以堅忍不拔的毅力,頑強改造自然的精神
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十分頑強的毅力和排除萬難的精神
十、總結寫作特色
你從這篇寓言故事里學到了什么樣的寫作技巧?
v 1.反襯
以兩山高大反襯移山艱難
v 2. 對比
a.移山人力的單薄與移山任務的艱巨(突出愚公排除萬難的堅毅精神)
b.智叟和愚公(表現了“愚”者并不愚,“智”者并不智)
v 3.情節曲折
愚公移山,雖得家人贊同,但其妻卻說出了很多困難,還好,家人想到了問題的解決方法,可那智叟卻前來阻止,并嘲諷愚公的無能,機智的愚公對他進行了嚴厲的駁斥,愚公移山的精神驚天地、泣鬼神,最后得到了神的幫助,至此,愚公移山有了個圓滿的結局,文章可謂情節波瀾起伏,曲節多姿
十一、《愚公移山》歌曲欣賞,下課
《愚公移山》優秀教案設計 2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文重要的實詞、虛詞,辨析一詞多義。
2、理解課文深刻的寓意。
3、把握愚公這一人物形象,體會對比,襯托手法的表達效果。
4、學習愚公精神,正視成長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勇往直前。
教學重點
1、積累文言文常用的詞語,培養語感。
2、理解本文的時代意義。
教學難點
1、培養多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
2、理解神話結尾的作用,體會“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這一細節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愚公移山的故事家喻戶曉,同學們耳熟能詳,愚公移山這首歌恐怕也都吟唱自如。下面請聽贊揚愚公的歌。
學生欣賞美妙的樂曲。
《愚公移山》選自《列子·湯問》,《列子》這部書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較完整的.故事情節,又帶有神話色彩,歷來膾炙人口。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鄭國人,戰國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強調生字
太行(hang)萬仞(ren)懲(cheng)塞(se)
汝(ru)曾(zeng)諸(zhu)箕畚(ji ben)
荷(he)孀(shuang)齔chen 叟(sou)
匱(kui亡以應(wu)厝(cuo雍(yong)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提示句子停頓。
示例:
懲/山北之塞曾不能/損魁父之丘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
3、學生聽示范朗讀
4、學生齊讀課文
5、學生根據注釋提示,借助工具書,疏通文句,圈點勾畫難詞難句。同桌之間討論交流,教師巡視,答疑解惑。
6、教師總結有關知識情況。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指通豫南 “指”通“直”
始一反焉 “反”通“返”
汝之不惠 “惠”通“慧”
亡以應 “亡”通“無”
一厝朔東 無隴斷焉 “厝”通“措”
(2) 虛詞
“而”的用法
連詞,表修飾:面山而居 笑而止之
表順承:聚室而謀 何苦而不平?
表轉折: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
“其”的用法
1、代詞,“他的”:其妻獻疑曰 帝感其誠
“他”:懼其不已也
2、副詞,加強反問語氣:其如土石何?
“之”的用法
1、結構助詞,“的”: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以君之力 渤海之尾,隱土之北 京城氏之孀妻 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操蛇之神
2、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汝之不惠 雖我之死 汝心之固
3、指示代詞,“這”: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這件事”:操蛇之神聞之,告之于帝
4、人稱代詞,“他們”:跳往助之
“他”: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3)一詞多義
方七百里 年且九十 曾不若孀妻弱子
方其遠出海門 且焉置土石 曾益其所不能
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河曲智叟亡以應 懼其不已也
其如土石何
吾義固不殺人 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 帝感其誠
其妻獻疑
以君之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甚矣。汝之不惠
告之于帝
(4) “且”的用法
1、副詞,“將”:年且九十
2、連詞,“況且”:且焉置土石?
“于”的用法
介詞,“到”:達于漢陰
“向”:告之于帝
3、活用
形容詞活用作為名詞:畢力平險,險峻的大山
名詞作狀語:箕畚運于渤海之尾,用土筐
(5)特殊句式
1、被動句帝感其誠(天帝被他的誠心感動了)
2、主謂倒裝甚矣,(謂)汝之不惠(主)
3、賓語前置何苦而不平?且焉置土石?
4、定語后置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5、省略句
①、省略主語:(愚公)聚室而謀曰
(室人)雜然相許
②、省略介詞:帝感(于)其誠一厝(于)朔東一厝(于)雍南
(6)翻譯下列句子。
①甚矣。汝之不惠!
②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③投渚渤海之尾。
④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學生自由回答,其余學生評價或補充。
三、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四、布置作業
《愚公移山》優秀教案設計 3
教學目的
1.反復朗讀,分析人物形象。
2.理解文章的思想好處。
教學重點
分析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的人物形象。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播放背景音樂――《愚公移山》的歌曲。
巍巍壁迎的三峽是舉目“高峽”,幾年前人們還曾認為毛澤東的“高峽出平湖”是夸張的夢話,而這天,隨著三峽水利工程的建成,夢話變成現實,高峽真正出平湖.那么,一個人搬走兩座大山是不是仍是奇聞笑談呢好,我們這節課繼續學習愚公移山,來認識這位移山的愚公吧。
二、正課
1.朗讀(放錄音),注意揣摩語氣。
2.概括故事情節,分析人物形象。
(1)愚公要移的是什么樣的山
討論:(板書:太行王屋方七百里高萬仞)
(2)齊讀第二自然段。討論: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
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指通豫南,達于漢陰。 (板書:愚公移豫南漢陰)
(3)愚公移山要克服哪些客觀困難呢齊讀第三段. 討論歸納:年老將少路途遙遠工具簡單
(4)分主角朗讀第二.三段。(先小組進行,教師點播,然后齊讀) 注意體會愚公之妻和智叟對愚公移山的態度是否相同語氣有什么區別
討論歸納:
兩人的態度不同。
愚公之妻的懷疑是從關心出發,提出實際問題,語氣較輕.智叟則是譏笑、責難,阻止愚公去移山。
(4)移山結果如何齊讀第四段.
討論歸納.(板書:帝令背走)
3.移山成功說明了什么
討論歸納:這是一篇寓言,寓言就是透過某一個故事告訴人們一個深刻道理它能夠以古喻今,也能夠遠喻近,還能夠小喻大。本文以移山成功結尾,就表達了勞動人民的完美愿望,是對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雄偉氣魄和堅強意志的謳歌。
4.辯論:用現代人的眼光來看,愚公是該搬家還是該移山
討論,小結:
愚公移山的目的是造福千千萬萬人的子孫后代,他明知山高路遠,人老將少,工具簡陋,困難重重,仍去移山,看是愚不可及,但他懂得人的力量是“無窮匱”的,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可謂站得高,看得遠,實則不愚。而今,我們仍可見到愚公精神.1998年的長江、嫩江洪水肆虐,處處告急。“洪水無情人有情”,正是廣大軍民手牽手,肩并肩,眾志成城,抵御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災。而搬家或繞道似乎是明智之舉,實則是就事論事,從靜止的觀點看問題,認為自然不可改變,斷定人在自然面前無能為力。可智叟在愚公的駁斥下啞口無言,可知他是目光短淺,知難而退,無所作為的人。如果人人都只求眼前利益,那潰堤面前人往高處走便是了,大可不必"嚴防死守"".如果遇事怕難退卻,何來"三峽工程"","高峽出平湖""也永遠只能是詩人筆下的藍圖,更不要說如今的“南水北調”了。
其實,這天我們能夠不移山也不搬家---打隧道。而我們這天學習的是這種精神接力。苦干加巧干才是成功嘛!
5.那你認為,愚公和智叟到底誰愚
討論歸納.(板書:愚公不愚,智叟非智)
6.根據板書背誦課文。
7.聽歌曲《愚公移山》,感受愚公形象,口頭描繪出來。
三、課堂練習
如以此為材料創作歌詞,你會抓住哪一主題請構思好后寫下來.
《愚公移山》優秀教案設計 4
【教學目標】
1、了解《列子》和其作者,掌握文中難解的字、詞、句,能讀準“仞、畚、孀、齔、厝、隴”等字。
2、學會識別一詞多義和通假字,能口述故事,流暢翻譯全文,能概括寓意。
3、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和愚公形象的實際意義。
4、讓同學對愚公的舉動發表個人見解,培養同學創新精神和自主能力。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掌握文中難解詞句,疏通全文,熟讀背誦。辨析古漢語中的一詞多義現象。
2、難點:
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和愚公形象的實際意義。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
愚公移山,這是一則寓言。寓言的特點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簡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給人以有益的啟示和深刻的教育。
二、簡介《列子》和作者
1、《列子》,相傳為列御寇撰寫。里面保管了不少先秦時期的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
2、列御寇,相傳為戰國時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主張虛靜、無為,被道家尊為前輩。
三、授新
1、同學聽課文錄音,掃清文字障礙:
掌握下列實詞:
仞 冀 箕畚 孀 齔 匱 亡 厝 雍 隴
2、通假字:指;反;惠;亡;厝。
3、重點句子的翻譯和字詞的落實:
年且九十(年紀將近九十歲)
懲山北之塞(苦于大山的阻擋)
雜然相許(大家紛紛表示贊許)
曾不能損魁父之丘(還不能夠搬掉魁父這樣的小山丘)
且焉置土石(況且把土石放到哪里)
箕畚運于渤海之尾(用土筐把土石運到渤海的邊上)
寒暑易節,始一反焉(夏去冬來,經過一年才干往返一次)
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聰明了)
汝心之固,固不可徹(你思想太頑固,頑固到不可變通的地步)
子子孫孫無窮匱也(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
何苦而不平(愁什么挖不平呢)
如太行、王屋何(又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樣呢)
其如土石何(又能把土石怎么樣呢)
一厝朔東,一厝雍南(一座放置在朔方東部,一座放置在雍州南部)
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從此,冀州的南部,漢水的南邊,沒有山嶺阻隔了)
4、復述“愚公移山”的故事。
四、安排作業
1、復習、鞏固文中疑難字句的解釋。
2、參照課后練習感知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二、整體感知
1、逐段朗讀課文,討論分析課文的結構。
第一段:極言太行、王屋兩座山的高大,交代它們的位置。
第二段:具體寫愚公移山的原因和經過。
第三段:寫愚公和智叟的對話。
第四段:寫愚公移山的勝利。
2、本文寫太行、王屋的'高大,愚公的年邁,移山人力偽缺乏,運土路程的遙遠,操蛇之神的“懼”和天帝的“感”,有何作用?
前面都是為下文移山的艱難作了鋪墊。烘托愚公移山的決心、信心、恒心。
3、愚公是移山的積極倡議者,他對移山的態度自然很堅決,那么,他和智叟的分歧在什么地方?各用什么觀點來看待移山這個問題?
智吏認為人力是有限的,不能改變自然,因而訕笑和阻止愚公移山;而愚公認為人定勝天,山雖龐大但它是死的,不會隨時間流逝而加增;而個人力量雖然有限,但生息繁衍則有無限潛力。智叟只用短淺的停滯的觀點看待問題;愚公用久遠的、發展的觀點看待問題。
4、從課文看得出來,“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作者這樣給他們命名,用意何在?
智史與愚公形成鮮明對比。智望之“智”在于認為愚公“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這是用靜止的眼光看問題,目光短淺,實是愚。愚公之“愚”在于他決定一生平險、挖山不止。這是造福子孫的大事,愚公目光久遠,且認為子孫元辰而山不加增,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實為明智之舉。智者實愚,愚者實智。顯而易見,這樣命名不只加重了對比色彩,而且具有諷刺效果,從而突出了愚公形象。
5、有人說這個故事最后還是靠神仙的力量把兩座大山搬走的,這樣看來,愚公還是無能的,你同意嗎?
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使山神害怕,天帝感動,文章這樣寫,正是恰恰表示了愚公移山的精神感人至深,其移山之舉有不可抗拒的力量。
6、本文以神話結尾,有什么作用?
本文采用神話結尾,借助神的力量來實現愚公的宏偉志向,是在生產力極不發達的條件下解決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愿望,跟宣傳輪回報應的封建迷信思想有實質的不同。
7、愚公是個什么樣的人?作者塑造這一形象有什么寓意?
愚公是一個有遠大理想,不懼怕任何困難,有堅強的意志和頑強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作者通過塑造這一形象,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說明要克服困難就必需下定決心、堅持不懈地奮斗的道理。
三、課堂小結
我們常說愚公精神,那么什么是愚公精神?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畏懼任何困難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是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精神。在我們今天的學習和以后的生活中,都需要大力發揚這種精神。因為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都不可防止地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將有千萬座“太行”、“王屋”擋住我們前進的道路,假如我們缺乏這種精神,那么,我們必將一事無成。
四、安排作業
1、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2、寫一篇400字左右的《愚公移山》的讀后感。
3、預習《詩經》兩首。
《愚公移山》優秀教案設計 5
一、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愚公移山
2.簡介《愚公移山》的體裁、來源和作者:《愚公移山》是一則長期在民間流傳的寓言,保存在《列子·湯問》篇里。《列子》相傳是戰國時期鄭國人列御寇著。寓言是一種文學體裁。寓言,就是把必須的道理寄托在故事之中,情節比較簡單,篇幅較小,寓意深刻而含蓄。
二、指導預習。
1.對照注釋閱讀全文,初步理解課文資料;畫出表疑問的句式。
2.理清全文脈絡,思考以下問題:
(1)什么地方提出“移山”的問題?
(2)什么地方寫“移山”斗爭?
(3)什么地方寫“移山”的結果?
三、研習新課。
1.教師朗讀全文。
正音,將課文注釋中的有關拼音讀一遍。
2.教師提問:課文題目是“愚公移山”,為什么文章一開頭不落筆在愚公身上,而是先寫“太行、王屋二山”?
要求學生先理解第1段的兩句話,明確:這兩句話寫了“山”的廣度、高度和所處位置,在明確句子的基礎上進一步回答提出的問題:文章一開頭寫兩座山的狀況,實際上是交代了故事的背景,寫了存在的困難,為寫愚公作了鋪墊。
3.學習第2段。教師啟發提問:愚公為什么要發起移山呢?愚公召集的“家庭會議”開得怎樣樣?
(1)引導學生學習“北山愚公者……聚室而謀曰”,重點學習“且”(將)、“懲”(苦)、“之”(主謂之間助詞)等詞的解釋。
(2)分析“家庭會議”。
①愚公提出的“移山”目標代表了“北山”人的共同愿望,首先就是“雜然相許”。
②愚公妻“獻疑”是:第一,出于對丈夫的關心(學習“以君之力”句,重點掌握:“以”(憑)、“曾”(并)、“如……何?”(把……怎樣樣?)、“焉”(哪里);第二,提出“移山”的具體問題,完全是為了更好地完成“移山”任務。
③意見一致,立即行動。重點掌握:“諸”(之于)、“遂”(于是,表示立即付之行動)、“箕畚”(用箕畚裝石)。
(3)教師發問:參加“移山”的一共有幾個人?啟發學生回答。學生可能回答“四個人”(三夫加一“遺男”),把“愚公”漏掉了,說明:在“遂率子孫……”句的句首省略了主語,主語就應是“愚公”。
(4)教師繼續發問:寫愚公及其子孫們移山,為什么要穿插京城氏之孀妻弱子“跳往助之”的情節?
啟發學生討論,教師歸納明確:
1、“遺男”“跳往助之”,表示得到了鄰居的'支持,連小孩都來了,說明移山是“北山”人的共同愿望;
2、從表達上看,增加了文章的生動性,避免了單調,“跳往助之”四字,把孩子欣欣然的神態寫出來了。(這一段文字中,著重掌握:齔,動詞,換牙;始,才,說明路程之長;“反”同“返”)
(5)歸納第2段,回答預習時提出的問題。課文第2段一開頭的兩句話是故事的開端,提出了“移山”問題;
第2段的最后三句話寫了“移山”勞動,這是與自然界的斗爭。至于“移山”中的與人斗爭,則要在下面第3段講到。
四、布置練習、思考。
1.完成“朗讀·背誦”一、二。
2.思考:課文寫了兩場論爭,一場是愚公與家人的論爭,一場是愚公與智叟的論爭,說說這兩場論爭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愚公移山》優秀教案設計 6
【教學構想】
《愚公移山》是我國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我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在自讀的基礎上,通過討論、切磋,參照注釋疏通全文,再指導學生復述故事,根據學生的基礎和已有的知識水平,對愚公移山這則寓言故事能夠理解,故教學重點放在愚公和智叟兩人的對比上,分析兩個人物的性格特點從而揭示出作者的寫作意圖,教學難點放在愚公的愚和智叟的智的理解以及神話結尾在文中起的作用,從而完成教學任務。
本節課通過自讀課文,達到對內容的理解,通過教師點撥、引發、生生互動,研析人物形象,揭示人物性格,把握主題,剖析難點,從而使學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代漢語說出寓言的意義。
2、培養學生借助工具書和注釋解釋難詞、難句。要注意一詞多義、通假字。
3、結合過去學過的寓言理解其特點,把握寓言的寓意。
4、要著重理解愚公和智叟這兩個人物形象,此外還要理解愚公的妻子和智叟的本質區別,從而理解愚公精神的深刻意義。
5、聯系今天的生活,加深理解,提高認識,受到教育,古為今用,豐富學生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發展學生的情感和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利用工具書,結合注釋,弄懂重點字詞的意思,疏甏通文意,掌握文言文翻譯的方法,培養閱讀古文的能力。了解對比手法的運用。認識愚公的形象、理解故事的寓意。
難點:對比、襯托手法以及課文以神話結尾的作用。聯系生活,辨析寓言的現實意義。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激發興趣
(播放江濤唱的《愚公移山》歌曲)
同學們,歌中唱的愚公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愚公移山》一文的主人公。歷經千百年了,但愚公精神還被人們廣為傳唱,當然也有人認為愚公精神可佳,但是做法很蠢。出入不方便,為什么不修路,不搬家,而一定要移山呢?你認為哪種說法好,帶著問題我們走進文本。
(古老的故事加上現代流行的旋律,古今融合,別有一番風味,讓學生先被樂曲震撼一下,渲染氣氛,再來走進文本,激活課堂,先聲奪人,使學生頓生興趣,讓學生很快走入文本,這一步無疑是個好的起點。)
二、整體把握,感知課文
1、初讀文本,整體感知。
①自由朗讀,了解大意。
請同學們自由地、大聲朗讀課文,做到聲音洪亮,有節奏感,注意語氣,讀對停頓。
②由學生提出應注意的字詞讀音,句內停頓及個別語句的語氣處理,并朗讀。教師點評。
③生字、生詞可以參考注釋,借助工具書,落實字詞,自疏文意,有疑難之處,小組討論解決。
2、再讀課文,復述故事。聯系語境,突破難點。
請大家再看課文,對照注釋。復述課文。復述的要求:語言要準確,故事情節要完整,在此基礎上可以再生動一些。請同學們先在小組內復述。如果有不會解釋的詞句,可以先在小組內討論,還不能解決的,就舉手,大家討論解決。
(學生自主閱讀,質疑探究,教師指導。)
學情預想:在小組活動中,預計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教師要抓住時機,因勢利導。
教師在學生充分交流的前提下,有意識地小結以下幾點需積累的文言知識:
①通假字(通假主要用同音代替的方式,只是由于語音的演變,有些借用字和本字今天已不同音了。):
反一返惠一慧亡一無厝一措
②一詞多義:
且:a、將近b,況且;易:a、更替b、以為易;固:a、本來b、頑固;獻:a、提出b、奉獻;曾:a、(zēng)甚至b、(c6ng)竟然;荷:a、(hé)荷花b、(hè)肩負;懲:a、(chěng)苦于b、(chéng)懲罰。
③非常規的句式:
a、甚矣,汝之不惠。
b、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歸納方法:抓住主要詞語,依托自己的積累,聯系上下文來通曉文意。
教師小結:這節課我們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重點學會了怎樣翻譯好文言文,下面請看大屏幕(出示文言文翻譯歌訣):
通讀全文,掌握大意。古今同義,保留不譯。古今異義,辨析仔細。以今換古,要合原義。句中省略,括號補齊。如遇倒裝,調整語序。個別虛詞,無法翻譯。沒有影響,不妨刪去。直譯為主,輔以意譯。忠于原作,貫通順利。
記住住法,還要注意對、換、留、調、刪、補六個字。同時翻譯時要注意解釋文言實詞含義、有意識地關注這些詞語,積累掌握重要的文言實訶,如一詞多義、通假字等現象。
(如何激發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是教師一直探尋的一個問題,學生大多認為文言文枯燥乏味,晦澀難懂,與時代距離較遠,學習熱情不高此環節的設置是試圖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文言文的方法,受之以漁,讓學生學有所得,得之有法。讓學生拿到一把開啟文言文之鎖的鑰匙,使之借于此,能自主地閱讀文言文,培養他們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從而使學生對文言文懂之,樂之,好之。)
學生小組復述之后,推薦優秀復述者在全班交流。
三、討論問題,探究質疑
剛才通過同學們復述課文,我們了解了文章的大意。下面老師有幾個問題要問大家,請同學們討論探究。
1、愚公是個什么樣的人?作者塑造這一形象有什么寓意?
理解:愚公是一個有遠大理想,不懼怕任何困難,有堅強的意志和頑強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作者通過塑造這一形象,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說明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不懈地奮斗的道理。
2、什么是愚公精神?在我們今天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要不要發揚這種精神?
理解: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懼怕任何困難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是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精神。在我們今天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需要大力發揚這種精神。因為我們的現代化建設是一項極其偉大而艱巨的任務,在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將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困難,將有千萬座太行、王屋擋住我們前進的道路,如果我們缺乏這作用?
理解:襯托愚公移山的決心、信心、恒心。
5、本文以神話結尾,有什么作用?
理解:本文采用神話結尾,借助神的力量來實現愚公的宏偉抱負,是在生產力極不發達的條件下解決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愿望,跟宣傳輪回報應的封建迷信思想有本質的不同。
四、辯論
愚公移山是一時感情沖動嗎?現在提這種精神過時嗎?
請大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抒己見,談談你的看法,不求觀點一致,但求自圓其說。大家先在小組內交流觀點,然后請大家發言。
明確:愚公不顧高齡親自率領子孫上山叩石墾壤,并非出于一時的感情沖動,而是經過深思熟慮了的。首先是他有遠大的抱負,從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以看出,他的移山是為了造福千千萬萬的后代子孫。其次是他對移山的信心來自于他在人和自然關系問題上的正確認識,他懂得人力是無窮匱的,麗自然條件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不會有變化,盡管移山事業不可能在幾代人的手里完成,但只要世世代代堅持于下去,就一定有完成的希望,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
愚公精神并未過時。愚公知道人力是可以戰勝自然,并決定將這個道理付諸實踐,且不怕困難,挖山不止;相反,如果繞山麗行或干脆搬家則是害怕困難、停滯不前的觀點。而人世間無處不存在著艱難和險阻,那是人們不可能時時、事事回避的。愚公的決心和精神,代表了人類改造和征服自然的愿望,現在我們仍需要這樣的精神。
(學生互動交流后啟發,能使學生從文本中走出來,走進現實生活。發掘文本的最大價值。讓學生在情感認知上達到實質性的飛躍。這一環節可激活課堂,使文本與學生現實生活相勾連,形成活潑熱烈的辯論局面,讓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拓展視野活躍了思維。進一步感悟到愚公精神的可貴及現實意義,培養自己頑強的毅力。注重學生情感體驗從課本走出課外,從關注書本到聯系生活。培養了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第二課時
五、課本劇表演
學生根據對課文的理解,加上鮮活的時代信息,改編的《愚公移山》課本劇,排練并表演。
(讓學生把古老的故事,賦予現實生活的活水,親身體驗。由于課文是文言文,與現代普通話有著距離,因而在表演前。合作小組成員還要對原文進行語言上的改編,加大了合作力度,進而將抽象的語言文字轉化為形象的表情及身體運動,這樣進一步感知了文本的細致精彩,體會到了細節描寫的重要。學生經過內化語言、試排、演出等過程加強語文訓練,再群體評議,深入鞏固閱讀成果。需要調動多種手段,從不同角度多方進行,更深入理解了課文,激發興趣,培養合作競爭及實踐能力,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并與生活相勾連,開闊了視野,拓展了思維。這一環節的情感體驗、表演與導入江濤所唱的《愚公移山》首尾呼應,混然天成。在理解課文、準確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礎上進行再創作,將編成的課本劇表演,使課文人物再現在我們面前。這對培養我們閱讀和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培養創造思維的能力是很有益處的。這種語文實踐活動自始至終強調了學生的自主實踐,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在實踐和運用中獲得直接的感性知識和生活體驗,著重于讓學生在活動中去感受、體會、理解。不僅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使其自學能力也得到切實的培養和提高。)
六、評價
各小組推薦代表參與評議。
(公平評價,合理打分,找出成功與遺憾的地方。讓學生能清楚自己的表現,在反思中正確地評價自己,不斷進步。讓大多數學生有說話的平臺,有展示的空間。)
七、教師小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與探究,我們知道了愚公具有崇高的思想、宏遠的志向、堅強的決心。愚公要開山除障的打算是為了澤及后人,其思想之崇高、志向之宏遠、決心之堅定實在令人欽佩。
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愚公移山精神是什么?它就是克服困難的精神。要點有:①具有挖山的信心和勇氣;②具有堅持不懈、長期艱苦奮斗的精神;③具有遠大的目光和發展變化的觀點。我們就是要學習愚公移山的精神。有人提出移屋說,意思是說愚公移山不合算,還是移屋合算。其實提出這個問題已經是一種詭辯,不合理的。我們知道寓言的設譬寄寓總是有其特定的范圍和特定的含意。《愚公移山》中的困難有它的不可回避性。我們今后的路還很長,在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和氣魄,直面這些問題,解決這些問題。愚公精神,不老永存。(板書)在征服了一座座高山之后,我們必將有一個燦爛美好的明天。
八、布置作業
1、自選《列子》中的一段文字,自主閱讀。
2、試析如下一種對比(愚公的妻子與智叟的對比;京城氏之子與智叟的對比;王屋、太行二山的高大、運土路程之遙遠的對比;操蛇之神的懼和天帝的感的對比。)
《愚公移山》優秀教案設計 7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 積累文言文重要的實詞、虛詞,辨析一詞多義。
⑵ 理解課文深刻的寓意。
2、能力目標:
⑴ 反復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內涵,培養文言文自讀能力。
⑵ 把握愚公這一人物形象,體會對比,襯托手法的表達效果。
3、德育目標:
學習愚公精神,正視成長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勇往直前。
【教學重點】
1、積累文言文常用的詞語,培養語感。
2、理解本文的時代意義。
【教學難點】
1、培養多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
2、理解神話結尾的作用,體會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這一細節的作用。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譯讀課文,把握文意;思讀課文,探究文章寓意;品讀課文,鑒賞文章寫法上的特點;研讀課文,聯系實際,總結升華。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愚公移山的故事家喻戶曉,同學們耳熟能詳,愚公移山這首歌恐怕也都吟唱自如。下面請看動漫 flash──愚公移山。
學生欣賞畫面,品味美妙的樂曲。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示范背誦課文。學生循聲跟讀。
2、學生齊讀課文,教師提示句子停頓。
示例:
懲/山北之塞曾不能/損魁父之丘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
3、學生根據注釋提示,借助工具書,疏通文句,圈點勾畫難詞難句。同桌之間討論交流,教師巡視,答疑解惑。
4、教師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分發文字資料,資料內容如下:
⑴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始一反焉
女之不惠
亡以應
一厝朔東
無隴斷焉
⑵ 對加粗字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懲山北之塞
A、處罰
C、警戒
C、苦于
出入之迂也
A、繞遠
B、迂腐
C、困難
指通豫南
A、指向
B、手指
C、一直
雜然相許
A、允許
B、贊成
C、答應
且焉置土石
A、哪里
B、乃、才
C、語氣助詞
⑶ 一詞多義:
方:
方七百里
方其遠出海門
且:
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曾:
曾不若孀妻弱子
曾益其所不能
固:
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吾義固不殺人
亡:
河曲智叟亡以應
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
其:
懼其不已也
其如土石何
帝感其誠
其妻獻疑
之:
以君之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甚矣,汝之不惠
告之于帝
⑷ 翻譯下列句子。
① 甚矣。汝之不惠!
②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③ 渚渤海之尾。
④ 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學生自由回答,其余學生評價或補充。答案略寫。
5、教師播放教學圖片,每顯示一幅,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或朗讀課文相關片斷。
第一幅:二山雄立圖第二幅:在家庭會議上
第三幅:畢力平險圖第四幅:愚公智叟辯難圖
第五幅:神靈移山圖
三、思讀課文,理解寓意
1、學生分兩組,展開課堂辯論。
辯題:愚公、智叟到底淮愚?
正方:愚公實愚
反方:智叟不智
辯詞選摘:正方:愚公實愚
兩座山雄偉高大、實難移走;愚公年且九十,山未移身先死。如何享利?全家人力量微弱,
況且只有一個七八歲的孩子幫忙;工具落后,敲石挖土,用畚箕裝了土石遠運山外;路途遙遠。運土石到渤海之尾,隱土之北。
反方:智叟不智:
愚公痛感迂塞之苦,有艱苦奮斗的精神;指通豫南,達于漢陰,確知移山之利,有長期奮斗的思想準備;有子孫的支持,使移山之役得以順利開始;深明可移之理,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有發展變化的觀點;感動天帝,將山搬走,顯示愚公移山力量之大,精神感人至深;智叟知難而止,無所作為,譏諷阻攔愚公移山是真正的愚。
教師總結:經過一番激烈的辯駁,愚公智叟孰智孰愚已成不爭的事實,那就是愚公不愚,智叟不智。
2、提問:這是一篇古代寓言,它通過愚公移山成功的故事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呢?
學生討論交流。
示例: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只要堅持不懈,成功終會屬于我們。
做任何事。都要有堅定的信念,要有恒心和毅力。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大小、多少是相對的,都可以向自己的對立面轉化,成功、失敗亦如此。
四、品讀課文,把握本文的藝術特征
1、提問:如何理解課文的神話結尾?
學生自由發言。
生1:這是作者迷信思想的反映。
生2:這反映了作者階級的局限性。
生3:這是對愚公移山巨大力量和偉大精神的肯定和歌頌,也表達了古代人民借助想象、寄托于神話向自然斗爭并取得勝利的愿望。這個神話結尾,增強了故事的藝術效果,使愚公移山的形象更為高大、感人。
教師點撥:神話不同于迷信,在生產力極不發達的社會條件下,人們只能幻想通過具有超人力量的神來幫助人類征服自然。這個神話式的結尾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愿望。
2、關于對比、襯托手法:
學生討論,明確:文中有多處對比,如愚公與智叟、京城氏之子和智叟、愚公之妻和智叟的對比。愚公有實現指通豫南,達于漢陰以造福人民大眾和后代子孫的宏偉抱負,對人力的無窮盡懷有堅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偉大,認為愚公移山是不惠之舉,兩相對比,一個高尚,一個平庸。京城氏之子聽說愚公移山就跳往助之,而智叟卻笑而止之,對比之下,更顯出智叟見解鄙陋,對造福千萬人的事業的冷漠態度。愚公之妻對丈夫關心,提出合情合理的'疑問;智叟表現出極度的輕蔑,嘲諷之意溢于言表,一君一汝,境界全出。
文中運用襯托的例子也不少,如寫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運土路程的遙遠,一年返家一次對顯現愚公的氣魄,說明移山勞動的艱巨具有襯托作用。寫操蛇之神的懼和天帝的感也從側面反映了愚公的決心不可動搖。
五、研讀課文,總結升華
教師提問: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愚公精神嗎?
學生爭相發言。
教師總結:
愚公精神的實質是排除干難萬險不達目的決不休止。我們這個時代仍然需要這種精神。如果人人都只求眼前利益,哪里會有神舟五號的發射成功,非典、禽流感的防治?哪里會有我國近十年的輝煌成就?哪里會有時代的發展、人類的進步?讓我們從愚公手里接過精神火把,點燃智慧,照亮前行的路。去追尋明天的太陽!
六、課堂小結
教師朗誦《愚公移山》歌詞:
聽起來是奇聞,講起來是笑談,任憑那扁擔把脊背壓彎,任憑那腳板把木屐磨穿。面對著王屋與太行,憑著是一身肝膽。
講起來不是那奇聞,談起來不是笑淡,望望頭土:天外天,走走腳下一馬平川,面對著滿堂兒孫,了卻了心中祈愿。
無路難呀開路更難,所以后來人為你感嘆。
多媒體顯示:
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
學生齊讀。結束全文學習。
七、布置作業
1、以有志者事竟成──讀《愚公移公》有感為題,寫一篇讀后感。
2、有人說,愚公精神就是苦干精神,僅有苦干是遠遠不夠的,苦干加巧干才等于成功。你如何評價這種觀點,寫一段話闡明你的觀戰場點。
《愚公移山》優秀教案設計 8
教學目標:
1、分析文中描寫的景、事、物,體會昆明雨季的特點。
2、品味鑒賞平淡自然的語言。
3、把握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感情。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在閱讀中品味關鍵詞,逐步提高賞讀文本的能力。
教學難點:
作者借助景、事、物抒發的感情。
教學方法:
朗讀鑒賞品味賞析討論交流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雨,點點滴滴的雨,淅淅瀝瀝的雨,飄飄灑灑的雨,充盈著詩人的內心,也撩撥著我們的情愫。請說出寫雨的古詩句。學生自由發言。
春夜喜雨,天街小雨,杏花春雨,巴山夜雨,連江寒雨,渭城朝雨,當然,還有昆明的綿綿細雨。
出示文后的詩句,導入新課,簡介作者。
蓮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
濁酒一杯天過午,木香花濕雨沉沉。
二、讀一讀
朗讀詩句,說說詩中寫了昆明雨季的哪些景象。
引導學生抓住“行人”“苔痕”“濁酒”“沉沉”,歸納出“雨中景”“雨中人”“雨中事”“雨中情”。
三、畫一畫
(一)朗讀課文,圈點勾畫出文中寫了昆明雨季的哪些景?哪些人?哪些事?哪些情?分小組完成,組內交流,班級展示。
1、雨中景:仙人掌、菌子、楊梅、緬桂花、木棉。
找出具體描寫的句子,分析作者如何鮮活、立體地描寫景物的,賞析景物美,滋味美。
這些特有的景物裝點著這個四季如春的城市,清新,自然,美好,和諧,讓我們產生一種“我想去昆明”的沖動。想不想去,想去,那就隨著汪曾祺文字暢游一番吧。
2、雨中人:苗族女孩、房東母女、我和德熙。
分析作者如何進行人物描寫的,寫出了人物怎樣的特征。
3、雨中事:賣楊梅、送緬桂花、酒店小酌。
賞析人情美,氛圍美。
這些人是平凡的'人,這些事是普通的事,猶如我們的日常,讀來親切溫暖,饒有情趣,不知不覺,作者愛上了這座城市,愛上了這方土地,愛上了這里的風俗人情……,并且愛的深沉。不
四、想一想
這些景、這些人、這些事,讓這個溫婉的季節充滿溫情。跳讀課文,鎖定最能概括雨季特點的句子。
引導學生找出“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的。”
五、議一議
小組討論,為什么說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的?
《愚公移山》優秀教案設計 9
教學內容:《愚公移山》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九年級下冊第四單元。
學情分析:學生已經學習了一定數量的文言文,積累了一定數量的文言詞語和文言句式,并且具有基本獨立的閱讀欣賞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已具備了結合課文注解進行閱讀,并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自主、合作的探究能力。因此本課的學習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為主,教師重在指導,給予方法上的點撥。本文對學生樹立良好的品質和克服困難的精神,無疑起到了較好的榜樣的作用。
教學目標:
1、深入理解課文,了解寓意。
2、分析愚公和智叟這兩個人物形象,理解愚公精神的深刻意義。
3、學習愚公精神,正視成長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勇往直前。
教學重難點:
1、品味人物語言,感受人物形象。
2、對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能有自己獨特的認識,做出不同的評價,培養學生的思辯能力。
3、學習愚公身上的精神,理解文章深刻的寓意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播放歌曲《愚公移山》。
這是一首同學們十分熟悉的歌曲,它述說了中國古代有名的《愚公移山》的故事,表達了后代人對愚公精神的崇敬。有人說,生活的道路只有兩種,一種是大路,一種是小路,但是不論哪種路都不是一路平坦的,都會有荊棘、有坎坷,面對荊棘坎坷,我們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態度呢?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選自《列子》的課文《愚公移山》,看看古人是怎樣對待困難的。
一、復習導入,精讀課文ppt
1、誦讀課文,討論下列問題。
我們接下來齊讀課文并思考幾個問題,看同學們是否真正讀懂了課文。
(1)、課文寫了哪些人?(有愚公、智叟、愚公妻、荷擔者、遺男。)
(2)、愚公為什么要移山?太行、王屋二山的規模怎么樣?
(3)、移山有什么困難?
(4)、結果怎樣?
二、討論交流、升華提高(小組活動,全班交流)
1、朗讀第二.三段。(小組討論)
(1)愚公妻子和智叟的言行,其態度有什么不同 ?
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céng)不能損魁(kuí)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獻:提出,不反對,君:是尊稱,曾(céng)不能損魁(kuí)父之丘,為愚公著想,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有顧慮(關切,擔心)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笑:譏笑,殘年:極端鄙視年紀大,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冷言嘲諷(嘲笑,譏諷)
2、同樣是面對移山這件事,為什么愚公和智叟會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呢?可以看出他們有什么樣的形象?
(1)、愚公的形象:愚公是一個有遠大理想,不懼怕任何困難,有堅強的意志和頑強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
(2)、智叟的形象:目光短淺,畏難而止 自作聰明
3、愚公真“愚”?智叟真“智”嗎?
三、品讀課文,文本升華
1、提問:本文以神話結尾,有什么作用?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點撥:神話不同于迷信,在生產力極不發達的'社會條件下,人們只能幻想通過具有超人力量的神來幫助人類征服自然。這個神話式的結尾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愿望。
2、請找出文中的幾組對比并試分析其中一組的作用
3、讀到這里,你覺得這則寓言要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四、學生辯論,培養個性
1、在高科技、信息化的時代要不要學習愚公精神?。
五、歸納總結
《愚公移山》是一則寓言,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說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不懈地奮斗。
六、布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與同桌討論:你認為你認為愚公是搬家好還是移山好? 寫篇300字的練筆
《愚公移山》優秀教案設計 10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對愚公的舉動發表個人見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2、揣摩人物語言中隱含的思想情感。
3、領悟故事的寓意。
教學方法:
朗讀法、討論法。
教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導入:上節課,我們疏通了文章,熟悉了故事情節。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讀課文內容。下面請同學們大聲地齊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分析愚公移山的原因、眾人對愚公移山的態度、遇到的困難以及移山的意義(再讀課文,教師提問,學生作答。)
1、愚公為何要移山?
大山阻塞,去山南要繞道而行。或答“出入不便”。
2、移山有何意義?
可用原文回答:“指通豫南,達于漢陰。”也可用自己語言回答:道路暢通,出入方便。如答“造福子孫”則更佳。
3、眾人對愚公移山持何態度?
1)、愚公妻:獻疑,合乎情理的疑問。真實地指出丈夫移山所面臨的困難,對丈夫去移山更多的是關心和擔心。君:尊敬。(疑)
2)、智叟:反對(強烈)和嘲笑。汝:輕視,輕賤的稱呼。(笑和止)
3)、愚公的子孫:紛紛贊同、堅決支持。(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解除了愚公妻子的“疑”,使移山得以順利開始。)
4)“遺男”: 樂于相助、積極參加。
4、教師小結:愚公的妻子、子孫及“遺男”的態度說明愚公的舉動得到眾人的支持,移山是造福子孫的一件大好事。
5、在當時的條件下,移山有何困難?
可從三四個方面回答:
⑴ 山體龐大;
⑵ 工具簡陋;
⑶ 勞力不足 ;
⑷ 路途遙遠。(要結合文中語句分析)
6、既然移山困難重重,愚公為何不放棄呢?
因為愚公堅信:“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大山必能移走。
7、太行、王屋二山最終是靠神的力量移走的.,作者為何這樣設計結尾?
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使山神害怕,天帝感動,文章這樣寫,恰
恰說明愚公精神感人至深。
8、學生概括愚公移山精神
敢于向困難挑戰,堅持不懈與困難作斗爭的精神。
9、如果你是愚公,你如何解決大山阻塞的難題?
可開鑿隧道,可開辟一條山路、可搬家??
10、在今天,我們同樣會遇到各種困難,除了需要愚公精神外,還需要什么?
除了苦干,還要巧干、依靠科學技術和團結協作的精神??
三、教師總結
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工作中,也會遇到一座座山,希望你們也像愚公一樣,下定決心,排除萬難。當然,也要學會用科學的方法解決問題。
四、布置作業
充分發揮想象,描寫愚公等挖土運石的情景。
板書設計:
愚公妻:獻疑。
智叟:反對、嘲笑。
愚公精神:挑戰困難,堅持不懈。
【《愚公移山》優秀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愚公移山》優秀教案設計02-05
《愚公移山》優秀教案設計(通用10篇)11-23
《愚公移山》的教案設計02-12
《愚公移山》的教案設計范文08-25
《愚公移山》的教案設計11篇02-12
《愚公移山》的教案設計(11篇)02-12
《愚公移山》的教案設計(合集11篇)02-12
《愚公移山》的教案設計(匯編11篇)02-12
優秀教案設計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