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了解科舉制度在隋唐時期產生和完善的主要情況
2、討論隋朝創(chuàng)立科舉制度的原因
3、認識制度創(chuàng)新是人類社會進步的組成部分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科舉制度在隋唐時期產生和完善的主要情況
教學難點認識制度創(chuàng)新是人類社會進步的組成部分
教學過程
從當前的考試導入(側重于考試的功能)
那么科舉制究竟是怎樣一回事,這是我們這節(jié)課的內容。
一、魏晉時期的九品中正制
了解科舉制創(chuàng)立的背景:魏晉時期的九品中正制。
州郡中正負責察訪與之同籍的士人,了解其家世源流,整理其德才表現(xiàn)材料,并據(jù)此做出簡短的總評語。“家世”也稱“品”,本人才德謂之“狀”,中正官注明士人“品狀”后評定其等第。等第分為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讓學生探討魏晉時期九品中正制的弊病。
(1)官員大多只能從高門權貴中選拔,許多有真才實學的人不能為朝廷和國家出力。
(2)官員的選拔權力集中在地方權貴手中,不利于中央集權。
怎樣解決這些弊病呢?利用考試選拔官員。
二、科舉制的誕生與完善(學生列表歸納)
①隋文帝:隋文帝為了集中選士大權,采用考試的辦法,以分科舉人取代了魏晉以來九品官人的.制度。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正月,詔舉賢良。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七月設志行修謹、清平干濟兩科。
②隋煬帝:隋煬帝大業(yè)三年(公元607年)定十科舉人,其中文才秀美科,當即進士科。放寬了錄取標準,把錄取和任用權完全集中在中央,這便是我國歷史上科舉制度創(chuàng)立的開始。
進士一詞初見于《禮記o王制》篇,其本義為可以進受爵祿之義。當時主要考時務策,就是有關當時國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論文,叫試策。
提問:九品中正制與科舉考試最大的區(qū)別是什么?
九品中正制主要憑士子的名望和門弟。開科考試錄取標準是士子的考試的成績,注重的是考生的才學和能力。
③唐太宗:擴充了國學的規(guī)模,還增加了考試的人數(shù)。
④武則天:增加了考試科目。殿試:武則天在宮殿親自面試考生。武舉:考察武功和騎射。
⑤唐玄宗:詩賦成為主面的考試內容。
三、科舉制的影響
科舉考試比以前的九品中正制有哪些進步?聯(lián)系現(xiàn)在的考試制度,談談你對科舉制的看法。
總結: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
2、促進了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3、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fā)展。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教案2
原始的農耕生活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在中華文明起源中我國原始農耕經(jīng)濟的主要情況,使學生了解中華文明處于起源階段時原始農耕經(jīng)濟的發(fā)展水平,進而認識其發(fā)展對中國遠古時代社會進步的重要意義。
2、過程與方法
本課教學用具是多媒體教學課件,教學方法是啟發(fā)式的談話法,設計探究問題與學生質疑相結合。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同創(chuàng)造出我國原始農耕文化的先民們在自己勞動成果中體現(xiàn)出的智慧與淳樸的情感,進而促發(fā)或增強學生對祖國歷史和文化的認同之心,對中華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農耕生活。
難點是大汶口文化時期出現(xiàn)的私有財產和貧富分化這些概念和結論。
[教法、學法]應用多媒體課件,運用啟發(fā)式和問題目標教學法。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教具]地圖冊、我國原始人類相關多媒體、考古新發(fā)現(xiàn)圖
[教學設計]
1、導入新課
課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結網(wǎng)捕魚和神農氏教民播種五谷的故事,然后學生帶著問題預習課文,進入學習狀態(tài)。
2、探究過程
(1)教師出示探究問題:假如你是一個生活在原始社會的人,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為生有哪些不便之處?(受季節(jié)變化和天災影響大,食物來源不充足,需要不斷遷徒,等等),然后引出獲得固定的食物來源怎么辦的問題,從而得出開始農耕生活是原始人類改善生存狀態(tài)的關鍵的認識。
(2)學生閱讀教科書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結論。展示圖片,讓學生觀察、比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欄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式房屋復原圖,并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分析這兩種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3)展示歷史圖片:觀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農耕成就中,有哪些農耕經(jīng)濟現(xiàn)象?各種因素的內在聯(lián)系如何:原始農業(yè)中的生產工具與產量的關系,原始農業(yè)與漁獵的關系,原始農業(yè)與飼養(yǎng)業(yè)、手工制陶和紡織的關系,生產、生活與原始藝術和早期文字的關系,原始陶器和紡織與定居生活的'關系等。
(4)利用《我國原始農耕時代主要遺址圖》,學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具體地點后,啟發(fā)學生觀察、分析該時代文化遺址分布的情況,尋找分布特點。
(5)在了解了大汶口原始居民農耕生產的內容后,讓學生閱讀課文的最后一段小字,然后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討論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為什么有了隨葬品?應怎樣看這一現(xiàn)象?
(四)鞏固小結
1、出示話題:我國的原始居民過著什么樣的生活?你愿意生活在那個時代嗎?為什么?(根據(jù)老師展示的歷史實物圖片,學生發(fā)揮想象力,任意選擇一種居民設計、表演他們一天的生活)
2、小制作:看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設計出一個經(jīng)濟實用的表格,對所學知識進行歸類,明確農耕經(jīng)濟中的勞動分工。
(五)推薦作業(yè)
1、制作與本課農耕經(jīng)濟有關的自由閱讀卡,可以是神化傳說、歷史故事,詩歌,也可以是農耕小知識。
2、有條件的學生,可以到農村感受一下農民耕作的苦與樂。
附:板書設計
一、河姆渡的原始農耕
1、時間——距今7千年2、生活位置:河姆渡居民位于長江流域
3、農業(yè):河姆渡居民種植水稻,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
4、河姆渡居民會建造房屋,還會開挖水井。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時間——距今五六千年
2、生活位置:半坡居民位于黃河流域
3、農業(yè):半坡居民種植粟。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國家。
4、半坡居民會制造彩陶。
三、大汶口居民
1、時間——距今四五千年
2、地點——山東大汶口
3、在后期,出現(xiàn)了私有財產和貧富分化。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了解科舉制度在隋唐時期產生和完善的情況。
2.分析科舉制度的影響。
教學重難點
認識科舉制度的出現(xiàn)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歷史進步,是隋唐繁榮的因素之一。
教學工具
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播放黃梅戲《女駙馬》,并用“久旱逢甘露,他鄉(xiāng)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這一首詩的末句進行解說,引出科舉考試這一話題。
二、明確目標:(重點突出,簡明扼要)
1.了解科舉制度在隋唐時期產生和完善的情況。
2.分析科舉制度的影響。
3.認識科舉制度的出現(xiàn)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歷史進步,是隋唐繁榮的因素之一。
三、學習新課:
師:請同學們先不看教科書,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說說什么是科舉制度?
生:(讓學生自己討論,自由發(fā)言。)
師:同學們講得都很有道理,簡而言之,通過考試的方式來選拔官吏的制度就叫科舉制度。
師:大家都預習過課文,請一起回答:科舉制度是什么時候出現(xiàn)的?
生:(隋朝)
師:現(xiàn)在,請同學展示你們的預習成果,派一位代表介紹隋唐以前我國采用什么方法來選拔官吏。
生:(根據(jù)自己準備的材料介紹“九品中正制”)
師:好,×××同學出色地完成了預習任務,關于九品中正制大家只需要明白一點就夠了。那就是到了后來,必須有地方官吏、高門權貴的推薦,才可以做高官。許多有真才實學的人由于出身寒微,難以擔任中央和地方高官,正所謂“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現(xiàn)在我們討論這樣一個問題:你認為這種選官方式有什么不好?
生:(讓學生踴躍舉手,自由發(fā)言)
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閱讀課文第17頁的內容,找出在科舉制度的產生過程中有哪幾件重要事情。
生:(學生閱讀課文后,舉手回答,)
教師歸納(見第9張幻燈片)。
師: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討論以下問題(幻燈片第10張)
合作探究一:科舉制度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會給權貴子弟、出身低微的讀書人、朝廷分別帶來什么變化?
教師指導學生一步一步思考,得出結論:
1高門權貴子弟——失去“無論優(yōu)劣,都可做官的特權
2地方官和高們權貴——失去“選官實權”
3出身低微的讀書人——得到了“憑才學做官的公平機會”
4朝廷(皇帝)——得到“集中了選官權力和真正的人才”
(二)科舉制完善于唐朝
教師過渡:從唐太宗開始,科舉制度得到進一步完善。唐朝時常設的考試科目很多,最重要的是——進士、明經(jīng)兩科。(教師介紹兩科的內容,并以P19頁史料為證“縉紳雖位及人臣,不由進士者,終不為美”,然后介紹進士前三名:狀元、榜眼、探花)
請同學們閱讀第18頁的內容,找出哪幾位人物是完善科舉制度的關鍵人物。
學生活動:(學生閱讀并舉手回答,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
教師活動:請同學們分為三組,合作學習三位關鍵人物為完善科舉制所作的貢獻。
學生活動:(分組學習,在書上勾劃,派代表講述,教師總結)
1.唐太宗大大擴充了國學的`規(guī)模
2.2.武則天首創(chuàng)殿試和武舉
3.3.唐玄宗時,詩賦成為進士科主要內容
師生活動:根據(jù)以上內容,我們一起來討論幾個問題:
師:請看第18頁“動腦筋”,請問:這種“帖經(jīng)”的試題類型和我們今天
1.的什么題型很相似?你認為這種題型好不好?為什么?
生:(學生自由回答)
師:請看第20頁“動腦筋”,你認為唐朝的進士科重視考試賦好不好?如果你是一個準備參加進士科考試的舉人,得知唐玄宗規(guī)定詩賦作為今年的考試內容,你會怎么做?能否再估計一下唐朝的文學界、教育界將會呈現(xiàn)出怎樣的局面?
生:(學生自由回答)
師:派一名代表,向同學們介紹一下完整的科舉考試是怎樣進行的?一個普通讀書人需要經(jīng)過哪些環(huán)節(jié)才能成為進士。學習了科舉制后,我們應該明白這一點。
生:(學生代表作具體介紹,本組其余同學可作補充)
師:(播放《中華歷史五千年》中的一段錄像)現(xiàn)在,請同學派代表來介紹一下,歷史上有哪些著名人物是通過科舉制當上官的,他們都有什么作為?
生:(學生回答,教師稍作評價)
同學們,中國古代有種說法,人生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鄉(xiāng)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那么,你能否相象出一個書生在金榜題名時的喜悅心情呢?(可讓學生表演一個小品:看榜文。學生表演)
(三)科舉制度的影響
教師過渡:科舉制在中國存在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末才被廢除,它對我國產生的深遠影響是不言而喻的,現(xiàn)在我們來討論一個話題。
活動與探究:請從政治、思想、教育、文化、社會風氣以及對中外的影響等多方面來分析,應該如何評價科舉制度?(先不要看書,充分利用自己的課外及社會知識,聯(lián)系剛學過的課堂知識,展開聯(lián)想。教師鼓勵和表揚)
教師總結:閱讀第19頁的內容。書中給我們歸納了三條:
1、改善了用人制度
2、促進了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3、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fā)展
正如同學們所說的,科舉制度的深遠影響不止這些,它既有正面的影響,也有負面的影響,尤其是到了明清時期,科舉制度走向了極端,形成八股取士的形式,禁錮人們思想、考試內容單一化,其不良影響十分明顯。
課后小結
老師鼓勵學生爭當今天的小老師,嘗試小結今天的學習內容。再由老師全面梳理本課知識點,完成板書。
課后習題
一、科舉制的誕生(閱讀17頁課文、插圖和資料,完成下列題目并記住)
1.隋文帝開始用選拔官吏。
2.時,正式設置科,按選拔人才。我國科舉制度正式誕生。
3.科舉制度起了什么作用?
(1) 。
(2) 。
合作探究一:⑴隋文帝為什么要廢除舊的選官制度呢?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會給權貴子弟、出身低微的讀書人、朝廷分別帶來什么變化?
二、科舉制的完善(閱讀18頁課文和插圖,先在書上劃線,然后討論回答)
1.唐朝科舉制度逐漸完善,以、兩科最重要。
2.……是完善科舉制度的關鍵人物。
3.唐太宗通過擴充規(guī)模發(fā)展科舉事業(yè)。
4.武則天時,開始了,并增設了。
5.唐玄宗時,成為進士科主要的考試內容,促進了唐詩的繁榮。
合作探究二:你認為科舉考試的最大獲益者是誰?武則天開創(chuàng)殿試,親自出題面試舉人的意圖是什么?如果你是一個準備參加進士考試的舉人,得知唐玄宗規(guī)定詩賦作為今年考試內容,你會怎樣做?在這種規(guī)定下,你估計唐朝的文學界、教育界將呈現(xiàn)出怎樣的局面?
合作探究三:結合第18頁“動腦筋”:它類似于我們今天哪一種題型?你怎樣看待這種題型?
三、科舉制的影響
1.思考:根據(jù)20頁“動腦筋”:唐朝進士科考詩賦好不好?為什么?
2.閱讀20-21頁課文,按21頁“活動與探究2”: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
3.閱讀21頁“自由閱讀卡”,思考回答:“最大最重的石頭書”說明了我國封建社會統(tǒng)治者對讀書人學習內容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4.按20頁“活動與探究1”:李德裕態(tài)度如何?他的話有理嗎?
5.根據(jù)19頁歸納:隋唐科舉制度從哪三個方面對當時封建社會產生了影響?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教案4
第3課 盛唐氣象
課 題
第3課 盛唐氣象 授課時間 : 年 月 日
教學目標 知 識 目 標 了解唐朝前期經(jīng)濟繁榮的情況,了解唐代民族交往、民族交融情況和社會風氣,以及多彩的文學藝術。
能 力 目 標 理解文成公主對漢藏團結的歷史貢獻。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了解盛唐氣象,增強學生對中華文明的認同 感;在學習唐代民族交往與交融的歷史過程中,感受各民族之間的友好團結,了解各族人民共同譜寫了中華文明發(fā)展的光輝篇章。
教學重點 經(jīng)濟的繁榮,民族交往與交融。
教學難點 民族交往與交融。
教學準備 PPT
教學方法 講授法、讀書、合作研討等
教 學 過 程
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播放《愛我中華》,下圖為拉薩布達拉宮)學生應該很熟悉《愛我中華》這首歌曲。這首歌唱出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心聲,表現(xiàn)了各民族愛我中華的強烈凝聚力,表達了人們團結一心、建設國家的雄心壯志。
唐朝時候周邊有哪些少數(shù)民族呢?繁榮開放的唐代與周邊的少數(shù)民族關系如何呢?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就會找到答案。
自主學習,初感新知
閱讀學習目標,指導學生完成預習導學。
師生合作,探究新課
一、經(jīng)濟的繁榮
1.(多媒體展示以下歷史圖片)
曲轅犁、筒車,蜀錦、唐三彩、瓷器,長安城、開元通寶
2.(多媒體展示問題:唐朝經(jīng)濟發(fā)展的表現(xiàn),小組合作)結合教材,要求分組學生從三個方面概括唐朝經(jīng)濟發(fā)展的表現(xiàn)
(農業(yè):墾田面積逐漸擴大, 農業(yè)生產技術不斷改進;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手工業(yè):紡織業(yè)品種繁多,蜀錦冠于全國;陶瓷器生產水平也很高,越窯、 邢窯、唐三 彩。
商業(yè):商業(yè)十分繁榮,水陸交通發(fā)達,貿易往來頻繁;長安城規(guī)模宏偉,布局嚴整對稱,街道寬敞整齊,商業(yè)繁榮,既是當時中國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會)
二、民族交往與交融
(多媒 體展示以下兩張歷史圖片)《步輦圖》、文成公主和松贊干布像:
材料:從漢族地區(qū)來的文成公主,帶來了各種糧食三千八百種,給吐蕃糧庫打下堅實的基礎;從漢族地區(qū)來的文成公主,帶來各種手藝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給吐蕃工藝打開了發(fā)展的大門;從漢族地區(qū)來的文成公主,帶來了各種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種,使西藏的乳酪酥油從此年年豐收。
——選自烏廷玉編寫《隋唐史話》
1.提出問題:吐蕃人生活在哪里,是哪個民族的祖先?
教師講述:吐蕃族的基本概況?(吐蕃族生活在青藏高原,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2.松贊干布統(tǒng)一了青藏高原的各個部落,定都邏些,實行了一系列發(fā)展生產、改革制度的措施。他還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
3.(多媒體出示材料,提出問題:簡要介紹一下文成公主遠嫁的基本情況)讀材料和課本知識,老師引導學生說出文成公主遠嫁的情況及其影響。
答案提示:①情況:唐太宗時期,將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入藏時,帶去了谷物種子、藥材、茶葉、工藝品 以及歷法、科學技術方面的書籍。還帶去了很多手工工匠。
②影響:唐蕃和親促進了吐蕃經(jīng) 濟和社會的發(fā)展,也增進了漢藏 兩族的友好關系。
4.讀課文材料,回答問題。
“蕃人舊日不耕犁,相學如今 鐘禾黍。……城頭山 雞鳴角角,洛陽家家學胡樂。”
“據(jù)統(tǒng)計,唐代少數(shù)民族宰相即有二十四人,分別來自十五個民族。將軍、節(jié)度使多不勝數(shù),以至《唐書》專立《諸夷番將傳》”——《中國國 民性演變歷程》
“文皇(唐太宗)南面坐,夷狄千群趨。……獻號天可汗,以覆我國都。”
① 漢族和一些北方少數(shù)民族雜居、 通婚,民族之間的交融進一步發(fā)展;
② 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職由少數(shù)民族人士擔任。
③ 唐太宗得到周邊各族的擁戴,唐太宗被尊奉為各族的“天可汗”。此外,
西北、西南等地區(qū)一些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政權,與唐王朝保持著友好而密切的聯(lián)系。
三、開放的社會風氣
過渡:唐朝經(jīng)濟繁榮、民族關系友好、對外交流廣泛,國力強盛。這樣的社會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風貌呢?
1. 圖片展示唐朝婦女騎馬打球、下棋等活動
點評:唐代婦女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受教育)。
2. 敦煌文書“放妻文書”
唐代人對婚姻的態(tài)度比較開放。
3. 唐代家具、食品(唐周昉《宮樂圖》——畫中餐桌踢打渾厚, 裝飾華麗。貴婦們座下是月牙凳,凳 面略有弧度,符合人體工學。)
衣 食住行等方面受西北少數(shù)民族的影響,具有兼容并蓄的特點。
唐代遼闊的疆域、強盛的國力、開明寬容的民族文化政策和廣泛的對外交流,為社會風氣的開發(fā)與包容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四、 多彩 的文學藝術
1.分組合作,完成表格
詩人或藝術家 代表作 作品特點
李白 李白的詩飄逸灑脫,充滿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濃郁的浪漫情懷,李白因此享有“詩仙”的`美譽。
杜甫 杜甫的詩反映了歷史的真情實況,故有“詩史”之稱,他被譽為“詩圣”。
白居易 他的詩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婦孺都會吟誦,深受大眾歡迎。
顏真卿 《顏氏家廟碑》 端正勁美,雄渾敦厚
歐陽詢 《九成宮醴泉碑》 方折峻麗,筆力險勁
閻立本 《歷代帝王圖》 形態(tài)各異,神形兼?zhèn)?/p>
吳道子 《送子天王圖》 落筆雄勁,風格奔 放
2.展示學生表格,評價。
3.PPT展示詩歌、書法、繪畫作品
課堂小結,鞏固新知
本課學習了《盛唐氣象》,這個盛唐的“盛”體 現(xiàn)在哪些方面?
經(jīng)濟繁榮;民族關系和睦,民族交融有新的發(fā)展;社會風氣開放;文學藝術豐富多彩。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盛唐氣象?
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統(tǒng)治者注重施行“仁政”,減輕百姓負擔,重視發(fā)展農業(yè)生產,為盛唐氣象的出現(xiàn)奠定了基礎。
歷史上每個朝代都可能會有經(jīng)濟發(fā)展、社會繁榮,但唐朝的社會風尚磅礴大氣,有海納百川之勢,無論是外國還是周邊少數(shù)民族的文學藝術及生活習俗都能融入唐朝的社會生活之中,這是為什么?
唐朝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開放的心態(tài)和博大的胸懷,使唐朝社會能夠吸 納外來文化。
這也告訴我們,開放的心態(tài)和勇于接納外來新鮮事物的胸懷,對社會發(fā)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備 注
教學反思:1、使用圖片和視頻,增加直觀性。利用各種途徑找到本節(jié)課教學所需要的曲轅犁的視頻、筒車和唐三彩等的圖片。找學生現(xiàn)場講解曲轅犁、筒車的使用方法,這樣既有趣味性,又使學生對歷史有了更直觀的認識。
2、 及時的小結,回歸課本。這節(jié)課學生上的輕松,課堂上討論聲熱烈,學生被老師設計的活動調動起來,在剩下的五分鐘時間里讓學生歸納本課。并圍繞一根主線──盛世氣象,探究出現(xiàn)盛世氣象的原因,盛世氣象的表現(xiàn)和唐由盛轉衰的歷史事件,這樣這一節(jié)就做到了有放有收。
3、 活動設計反復推敲,使之不斷完善,學生也饒有興趣,改變了老師一味講歷史的局面,使歷史課堂活起來,動起來,并嘗試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主動學習模式。
4、 不足:一節(jié)課下來,活動的時間把握上較難,在突破本課的難點時比較倉促,這是我需要認真修改的地方;
在活動的設計上更應注重活動的趣味性,這點還可斟酌。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教案5
《遠古的傳說》
【教學目標】
識記與理解:記住遠古傳說中的重要人物,記住漢族的前身和始祖。理解炎帝和黃帝與農業(yè)起源關系的傳說的實質,理解“禪讓”的含義和實質。
能力和方法:培養(yǎng)從傳說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幫助學生掌握以傳說印證歷史的基本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了解華夏族形成的歷史,培養(yǎng)崇敬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了解以禹為代表的遠古居民的優(yōu)秀品行,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體驗禹治水的艱辛并了解其業(yè)績,體會人生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
重點:農業(yè)起源的傳說和華夏族的形成。禹治水的傳說。
難點:部落、部落聯(lián)盟的構成和性質。“禪讓”的含義和實質。
【課前準備】
課前收集有關黃帝、炎帝、蚩尤、大禹治水的傳說故事。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1.學生讀引言。
2.教師引入:歷史講究真實可靠,傳說難免夸張?zhí)摌嫛5簧賯髡f生動地反映了人類的歷史,包含著極有價值的內容。上一課時,我們從考古發(fā)掘的物證來學習了原始農耕文化,本課時要通過傳說來認識農耕文化。看看那些流傳久遠的'傳說中,包含了有關遠古農耕文化的哪些有用的歷史信息?
二、新課講授
(一)二、炎帝和黃帝的傳說
中國人都自稱是炎黃子孫,你知道是怎么來的嗎?
講解“炎”、“黃”之意及其傳說(或抽學生來講)
整理出華夏族的來歷:
從中知道了哪些有關農耕文化的重要信息?談后世祭祀炎、黃(談兩碑上的字),黃帝、炎帝被稱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禪讓的傳說
1.簡要講:黃帝以后很久,堯禪舜、舜讓禹。要求學生概括其過程的共同點。然后得出結論,讓學生理解禪讓的含義。
2.讓學生簡單發(fā)表一下關于如何看“禪讓制”的看法。
(三)治水的傳說
1.禹之所以在舜死后出任部落聯(lián)盟的首領。必定是他的德才出眾、威望很高。何以見得?還是讓我們一起來了解禹治水的傳說。
2.要求學生講述大禹治水的傳說。然后問,禹治水為什么能夠取得成功?然后小結:禹治水成功,樹立了崇高的威望。
3.處理輔欄的讀讀、說說。
(四)情感升華
學習了本課內容,我們從他們身上學習什么?(生答,教師簡評),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要將其發(fā)揚光大。
(五)學習測評
完成課后學習測評題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教案6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唐朝開元時期政治、經(jīng)濟的發(fā)展情況,包括“開元之治”、農業(yè)生產的進步、手工業(yè)技術的提高以及商業(yè)的繁榮等主要史實。通過思考和概括開元時期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的成就,培養(yǎng)學生綜合歸納問題的能力;利用實物模型、地圖、圖片等直觀教具輔助教學,培養(yǎng)學生觀察、想象能力。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唐玄宗前期唐朝進入全盛時期,經(jīng)濟生產水平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朝代,而且居于當時世界先進地位,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通過對這一時期精美的絲織品和陶瓷工藝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審美情趣。
【教材分析】
本課以“開元盛世”為主題,從兩個方面進行了敘述:首先介紹的是唐玄宗前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唐朝開元年間出現(xiàn)了“開元之治”。其次,主要介紹了盛世經(jīng)濟的繁榮,包括農業(yè)、手工業(yè)和商業(yè)三個方面的成就。“盛世經(jīng)濟的繁榮”一目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本課的難點:曲轅犁、筒車是唐朝先進的農業(yè)工具,但是它們的結構原理和先進性,學生不易理解,難以形成準確的概念。而且,現(xiàn)在的學生對于農具的了解又極少,因此農業(yè)工具的改進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難點。
【教學過程】
導入:回顧唐太宗和武則天的統(tǒng)治。
一、開元之治出示材料:后人評論唐玄宗說:“玄宗少歷民間,身經(jīng)難,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后來他是怎樣做的呢?這句話的意思是:唐玄宗年少的時候在民間,親身經(jīng)歷了一些不得志的事和苦難,所以即位之初,深知人民的疾苦,能勤于政事。唐玄宗勵精圖治的表現(xiàn):
(1)任用賢才(由學生講“唐玄宗走馬任姚崇”的故事)
(2)重視吏治
(3)崇尚節(jié)儉
二、盛世經(jīng)濟的`繁榮
1、農業(yè)(通過圖片說明唐朝農業(yè)生產情況)
(1)農耕技術的發(fā)展:育秧移植栽培
(2)茶葉生產的發(fā)展唐朝出現(xiàn)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jīng)》,作者陸羽被后人稱為“茶神”。
(3)農業(yè)工具的改進:曲轅犁、筒車(重點講解)出示“漢代牛耕圖”和“唐代曲轅犁圖”,提問:比較一下直轅犁和曲轅犁的不同、曲轅犁比直轅犁有了什么改進?(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析出曲轅犁的特點)出示筒車圖片,分析出筒車比以往灌溉工具先進的地方。(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化解學習上的困難)
2、手工業(yè)
(1)絲織業(yè)
(2)陶瓷業(yè):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唐三彩(出示一些當時的絲織品和陶瓷的圖片,使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體會勞動創(chuàng)造了美,培養(yǎng)他們的歷史情趣)
3、商業(yè)(1)著名的大都市:長安、洛陽、揚州、成都
(2)長安城出示唐朝長安城的平面圖,讓學生總結其城市布局特點:
①城市布局:宮殿、衙署、坊、市分置,宮殿區(qū)位于全城北部中央;全城呈東西對稱分布;全城街道整齊,樹木成行。
②人口:百萬人
③邊疆各族和各國人士云集,商業(yè)繁盛。唐都長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小結:唐玄宗統(tǒng)治前期(開元年間),政治清明,經(jīng)濟空前繁榮,倉庫充實,人口明顯增加,唐朝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
【七年級歷史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七年級歷史下冊教案02-08
七年級下冊歷史教案12-06
七年級下冊歷史教案9篇02-04
七年級下冊初中歷史教案01-28
七年級下冊歷史教案(9篇)02-05
七年級下冊歷史教案(精選15篇)11-04
高二歷史下冊教案02-06
七年級下冊歷史教案(匯編9篇)02-06
七年級下冊歷史教案(合集9篇)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