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濃濃鄉土情》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濃濃鄉土情》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濃濃鄉土情》教案1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感受家鄉的可愛,激發熱愛家鄉之情。
能力與方法目標:
考察和探索家鄉的老房子、飲食習俗及文化生活的形成與氣候、地形、歷史之間的關系。
知識目標:
了解家鄉的文化生活、過去的老房子、飲食習俗等,認識具有家鄉特色的地域文化特點,進一步理解“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含義。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了解家鄉的文化生活、過去的老房子、飲食習俗等,認識具有家鄉特色的地域文化特點,進一步理解“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含義。
難點:
考察和探索家鄉的老房子、飲食習俗及文化生活的形成與氣候、地形、歷史之間的關系。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新課導入
談話導入法。
導入實錄:同學們,大家好!我們都知道,我們中華民族有五千年歷史,我國的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這些文化都是由各個地方的人用智慧創造出來的。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去發現各個地方的文化特色,發現家鄉的足跡《濃濃的鄉土情》。
環節二:新課講授
1、家鄉文化采風
過渡:同學們,在上課之初,我們先來舉辦家鄉文化節,讓我們一起來享受一次家鄉的文化盛宴。
第一輪:學生用家鄉話問好。(東北話、粵語、客家話、閩南語等)
第二輪:介紹民俗活動。
A:我是云南彝族人,我的家鄉每年都會過火把節(又叫東方的狂歡節),每年到這一天晚上,村里的人都會聚在一起載歌載舞。
B:我的家鄉在內蒙古,每年七、八月份牲畜肥壯的季節都會舉行盛大的那達慕大會來慶祝一年的豐收。
……
第三輪:介紹家鄉著名的文藝節目或手工藝品。
A:我的家鄉在黑龍江哈爾濱,所以,我想給大家展示冰雕藝術的圖片,……
B:我家在東北,我給大家展示的是二人轉《小拜年》。
C:我家是天津的,我給大家帶來了楊柳青年畫。
……
(如:皮影戲、雜技、安塞腰鼓、臉譜、刺繡、雕刻、陶瓷、戲劇、山歌等;剪紙、泥塑、中國結等)
舉辦家鄉文化節,讓學生展示自己家鄉的文化風采。先讓學生用自己的家鄉話跟大家問好;其次,組織學生用家鄉話介紹家鄉的民俗活動并翻譯成普通話;然后,表演或展示家鄉的歌舞、戲曲或手工藝術品等;最后,比較自己家鄉文化與其他地區文化的異同,并歸納特點,用競猜的形式初步感受家鄉文化與地理環境的關系。課前給學生布置任務,學生通過網上或文獻查閱資料、采訪家人或一些老人收集家鄉文化,如家鄉話、歌曲或戲曲、手工藝品、民俗活動等。
師生共同感受家鄉的文化豐富多彩,不同地方的文化各不相同。
2、家鄉的老街和老屋
活動一:
過渡: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環境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影響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們為了適應不同的地形、氣候和文化,在居住上又發生了哪些變化呢?
教師組織學生5人為一組,將自己搜集的資料與組內同學交流,介紹自己家鄉的民居建筑風格以及形成原因;根據同學的'介紹,自己比較不同地區房屋建筑的不同特點以及家鄉老房子與現在房屋建筑的不同特點,并在小組和班上交流。通過實地考察,搜集圖片等方式,了解家鄉富有特點的老房子;采訪當地老人或查閱文獻資料,了解老房子的特點及形成這種建筑風格的原因。
吊腳樓:貴州等地的苗家人住的吊腳樓,它通常依山而建。一般最上層很矮,只放糧食不住人。最下層堆放雜物或作牲口圈。中間一層是人們起居之處。竹子是主要的建筑材料。
江南水鄉的民居:這里的民居沿河而建。為了涮洗方便,家家戶戶都在臨水的一面建成石階,作為水河橋,既簡單,又實用。
陜西窯洞:大多數窯洞依山而建,它們是直接在黃土陡壁或山腰上挖土而成的。窯洞里冬暖夏涼,別有一番感受。
北京四合院:北京的四合院,房屋和院子都是對稱的。東、南、西、北四面房屋圍合起來,形成一個口字形,中間是一個中心庭院。
客家土樓:福建西部客家人住的土樓別有一番風趣。它是以土作墻而建造起來的集體建筑,多呈圓形。當地人稱之為遠樓或圓寨。這種建筑方式是出于族群的安全而采取的一種既有利于家庭團聚,又能防御戰爭的自衛式居住樣式。它體現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民俗風情。
師生歸納總結:家鄉人的過去與現在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家鄉的房屋受地形、氣候、歷史文化的影響,創造出別具特色的建筑,要愛護家鄉的文化遺產。
《濃濃鄉土情》教案2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進一步理解“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含義,感受家鄉的可愛。
能力:能通過探究活動,發現家鄉的老房子、飲食習俗及文化生活的形成與當地氣候、地形、歷史之間的關系。
知識:知道家鄉的文化生活、過去的老房子、飲食習俗等,認識具有家鄉特色的地域文化。
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程度上看,孩子們的注意力和興趣往往會更多地放在名人、偉人的事跡,以及獨特的房屋外觀和名氣較大難得一嘗的食物上,而對身邊那些默默無聞的勞動者、建設者,久居陳舊的老宅,平日的家常便飯往往不太留心。而且對這些人和事物的關注也往往停留在表面現象上,這些現象和當地氣候、地形、歷史文化間的密切聯系則是孩子們很難考慮到的。
從學生的社會環境和生活基礎上看,農村四年級學生的活動范圍不算廣闊,接觸到的人物,特別是名人、偉人相對較少。對于當地的文化習俗、房屋建筑、日常飲食因為長期身在其中而缺乏新鮮感和探究欲望,而且由于生活環境和條件的限制,孩子們收集資料的途徑相對較少。
因此,本課針對以上的學情分析,確定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考察和了解家鄉的文化生活、過去的老房子、飲食習俗等,認識具有家鄉特色的地域文化。教學難點是學生能通過探究活動,發現家鄉的老房子、飲食習俗及文化生活的形成與當地氣候、地形、歷史之間的關系,進一步理解“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含義。
為突破上述重難點,課前教師在指導學生收集資料時,可盡量引導學生使用簡便、切實、可行的方法,比如詢問家中的長輩,在村中各處走走,進行實地觀察,查閱報刊和書籍。回顧自己從小到大在家鄉生活的經歷和體驗等。而對象和內容也盡量以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為主,課前準備的時間要盡可能的充分一些。課堂上,教師也要給學生們足夠的交流時間與空間。對于比較難以理解和展現的方面,教師可先做示范,也可利用多媒體或課間對學生進行直觀的引導,使學生間的交流在范例的引導下有目標、有側重、有特色、有實效。
教學重點
考察和了解家鄉的文化生活、過去的老房子、飲食習俗等,認識具有家鄉特色的地域文化。
教學難點
能通過探究活動,發現家鄉的老房子、飲食習俗及文化生活的形成與當地氣候、地形、歷史之間的關系,進一步理解“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含義。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教學課件。
學生準備:剪刀、膠水、彩紙等手工工具;通過實地考察、收集圖片等形式,了解家鄉富有特點的老房子;訪問當地的老人,了解老房子的特點及形成這種建筑風格的原因。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1課時完成話題“家鄉文化采風”“家鄉的老街和老屋”的教材內容。
第2課時完成話題“家鄉的美食佳肴”“活動天地”的教材內容。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活動一家鄉文化采風
[播放課件:家鄉文化采風]
引導學生結合情境,根據課前調查進行交流研討:
(1)家鄉文化大致有哪些方面?
(2)開展家鄉文化節活動:說家鄉話,唱唱家鄉的歌曲、戲曲;做做家鄉的傳統手工藝品;展示家鄉文化的圖片等。(板書:濃濃鄉土情家鄉文化采風)
設計意圖:從鄉音、歌曲、工藝品等不同方面了解、認識和感受家鄉文化的豐富多彩,激發對家鄉文化的喜愛之情和好奇心。
活動二找找家鄉的老房子
1.課前通過實地考察、收集圖片等形式,了解家鄉富有特點的老房子;訪問當地的老人,了解老房子的特點及形成這種建筑風格的原因。
2.[播放視頻:家鄉的老屋]
引導學生結合情境進行討論:你們那里的老房子是什么樣的?從不同的家居中,你發現了什么奧秘?為什么不同地區的老房子風格會不同呢?學生可畫一畫自己喜歡的老房子,選擇優秀作品辦一期壁報,并講一講你知道的關于老房子的故事和傳說。(板書:家鄉的老屋)
設計意圖:通過對家鄉老房子的了解,讓學生明白家鄉的過去以及與人們現在生活的聯系,理解它與家鄉的地形、氣候、歷史以及人們的愿望
和創造之間的密切關系,并懂得愛護家鄉的文化遺產。
活動三追溯村名的由來
1.教師根據學生居住的.狀況,按區域分組考察自己所在村落、集鎮、街道名稱的由來。
2.課前分組采訪當地人、查閱資料、訪問村文化館等,并做好充分的調查采訪記錄。
3.各小組將自己的圖文資料進行。
4.課上,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課本《小記者在行動》的有關內容,各小組可參照課本,用講故事、說歷史、講傳說等形式,為全班同學介紹自己課前成果。
5.:每一處村名必有一個故事,每一條老街都在訴說著一段歷史,老村、老街、老屋時時散發著濃濃的鄉土情……(板書:老街)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探索家鄉地名的興趣和好奇心,進一步增強對家鄉的親近感。
板書設計
濃濃鄉土情
家鄉文化采風
家鄉的老街和老屋
第2課時
活動一找找風味小吃和菜肴
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家鄉的美食佳肴》的內容情境進行討論:自己的家鄉有哪些有特色的美食佳肴?學生自愿結合成組,以模擬社會的方式,在“美食城”里開設特色“餐館”、“小吃店”、特色“食品店”,并選出“老板”向大家介紹本店的家鄉特色食品。(板書:家鄉的美食佳肴各具特色豐富多彩)
設計意圖:加深對自己家鄉飲食文化的認同。
活動二美食與環境的關系
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進行討論:你還知道哪些地方的風味飲食?為什么不同地區,人們的飲食習慣不一樣?它和當地人們的生活環境有什么關系?
:看來,不同地區的人們有著不同的飲食習慣和不同特色的美食佳肴,這和當地的地理位置、環境氣候、物產種類是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的。(與地理位置關系密切)
設計意圖:加深對其他家鄉飲食特色的認同,并了解飲食與地理環境的密切關系。
活動三做做家鄉菜
1.學生根據自己平時的飲食經驗,選擇一種簡單易做的家鄉美食,課前在家長的幫助下準備好制作原料,較復雜的也可在家長的指導下先做好。
2.根據自己選擇制作的佳肴,在教師的指導下填寫好課本中的制作單。包括菜名、備料、制作的關鍵步驟和注意事項、從哪里學會的、家長的等內容,在班上互相交流經驗。
3.師生互相品嘗自己制作的家鄉美食,相互間做出。
設計意圖:通過制作過程,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家鄉的飲食文化,培養熱愛家鄉的情感。
板書設計
家鄉的美食佳肴
各具特色豐富多彩
與地理位置有關系密切
【《濃濃鄉土情》教案】相關文章:
四年級語文濃濃鄉土情教案12-09
谷雨鄉土情作文11-13
眷戀鄉土情作文12-15
濃濃端午情作文02-21
濃濃桂花情作文12-16
情歸鄉土-淺談利用地理鄉土教材進行德育12-10
濃濃祖孫情_700字01-25
清清早茶濃濃情 -資料04-26
濃濃端午情作文500字01-08
濃濃粽香情_700字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