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桃花源記公開課教案(通用10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桃花源記公開課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桃花源記公開課教案 1
教學目標:
1、學會用積累的學習古文的方法全面掌握相關的文言知識。
2、了解陶淵明,并體會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感情。
3、把握文章的敘事線索,主要內容,深度情感等寫作特色,并能學以致用。
教材分析:
這篇傳誦千古的文章,勾起了無數人的向往和追求,我們不僅要能夠在這個虛幻的桃花源里欣賞風景,更要在此提升學生的心靈境界。由于初三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文言功底,具有初步發現問題,探討問題的能力。只要課上老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引做好領路人,讓學生如臨其境,就能和那些桃花源人一起感受幸福人生,也能走進陶淵明的內心世界,理解他的社會理想。故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是:
1、利用學文言文的方法積累常用文言知識。
2、使學生理解本文寫作的順序、詳略,體會優美、精煉的語言。
3、體會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實,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想:
新課標里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我認為教師應教給學生學法,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探究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采用了誦讀法、想像法、小組討論法等,使學生從學會到會學,這樣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我準備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營造美的意境讓學生仿佛置身于桃花源,深入到文本的最深處,走進陶淵明的內心去理解他寫作的意圖,并在此基礎上加以拓展延伸,讓學生也來創作,得到能力的提升。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
芳草鮮美,落英繽紛,茂盛的'桃林中,走來一位詩人,滿懷愁緒、憤慨與無奈,曾經滿懷豪情,胸懷天下,不料社會動亂,一片污濁。于是他獨善其身,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好不逍遙自在;于是他歸隱田園,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好不悠閑愜意;于是他寄情山水,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用曠達的胸襟去包容命運的不信與悲哀。
今天,讓我們尋著這位詩人的足跡,走進桃花源,去聆聽詩人對理想的訴說,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作者及背景簡介(生說,師補充)
三、出示學習目標(2課時的總目標)
1、準確、流利地朗讀、背誦、翻譯課文。
2、了解有關陶淵明的文學常識,并認識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實,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
3、掌握相關的文言實詞和虛詞及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等現象。
4、理清文章的敘事線索,學習文章曲折回環,思念迭起,引人入勝的寫法。
四、稍作指導,學生自主學習
1、誦讀課文。
(1)自讀。要求:句讀分明,節奏合理,語速適中,語句流利,音韻鏗鏘,停頓分明,不讀破句子等。
(2)指名讀,點評。
2、了解文意。
借助工具書、結合文下注釋以及小組討論疏通文意,注意落實關鍵字詞的意思,將不懂的做上記號,自學結束后提出來全班討論。
質疑求助——歸納整理
如:
(1)書中注釋及補充的重點字詞;
(2)古今異義字詞;
(3)通假字;
(4)一詞多義;
(5)同義詞;
(6)成語;
(7)句子翻譯;
(8)故事內容等。
五、課堂提高,優化練習
請在“桃源漫步”“桃源上學”“桃源放牛”“桃源作客”“桃源游戲”等角度,自選一個展開想像的翅膀進行描繪,不少于200字。
六、總結得失,練習背誦
桃花源記公開課教案 2
教學目標:
1、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培養學生通過多種誦讀的形式,個性化解讀文本,把握文章內容。
2、在誦讀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品味賞析文章語言,同時將個人審美情感融入其中,充分的展開想象,進行文學再創作。
3、培養學生研讀文章的能力,走進陶淵明的精神世界,同時形成自我的情感體驗——追求屬于自己的理想的精神世界。
教學重難點:
1、了解作者筆下的理想社會,通過誦讀的形式表現出來。
2、品味文章語言,發揮想象,運用現代散文語言進行文學再創作。
3、理解作者所寄托的思想感情,結合個人生活體驗,達成情感共識,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教學形式:一讀一寫一研
教學過程:
一、貼近生活,導入課文:
引導學生談論“我所向往的理想生活”。
回顧陶淵明背景,了解他所選擇的生活。
今天學習《桃花源記》,感受他的向往和追求。有感情地齊讀全文。
二、檢查積累。
(目的在于引起學生對古文知識積累的重視。)
1、古今異義
2、四字成語
三、誦讀課文,把握內容
(用一個問題將全文內容串連起來,引發學生思考,能有效的激發學生興趣,積極參與到個性解讀過程中,并加強了古文朗讀的份量,可謂一舉多得。)
設計問題:桃花源吸引你的是什么呢?從文中找出答案。
預設:
1段自然風景美
2段鄉村生活美
3段人民情感美
4段社會環境美
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自由讀——展示讀——競賽讀——齊讀),讓學生讀出文字的美感,讀出對桃花源的向往之情。
老師適當點撥重點詞語,重點句子,指導讀法(輕重緩急高低等),同時做課文內容歸結:本文寫了一個怎樣的桃花源?
四、想象創作,感悟文本。
(由于考慮到課堂時間的問題,此項文學寫作已做為課前作業先行布置了下去,課上只做交流,賞析,評價。)
由唐代三位詩人對桃花源所做的詩歌切入,烘托課堂氣氛,引出問題:大家能用更生動、豐富的現代散文語言再現這美麗的桃花源嗎?
附:配樂配圖
形式:
小組交流——推選優秀——朗誦展示——組內自評——組組互評——老師總評。
學生可由古文中的一句話,一個段落,產生審美體驗,然后發揮自己的想象,用多種文學技巧,豐富的語言進行再創作,深入展現桃花源的美!
老師的評價可從內容、角度、技巧等方面入手,點到即指,不做深究。
此板塊的設計可以引導學生充分運用所學過的.語言積累和有關技巧,進行寫作訓練,同時也完成了對文章內容的情感升華!
五、探討主題,小結全文
“……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和“……欣然歸往。未果,尋病終”文章這樣安排結局有什么作用?
虛構的理想社會,在現實中不可能存在。表現陶淵明所追求的理想社會,對殘酷的現實社會的不瞞和控訴。
增添神秘色彩,更使人向往追求,增強文章的藝術魅力。
六、聯系內涵,拓展反思
“桃花源”,不僅在陶淵明的心里,在他的精神里。而更在每個人的心生根發芽,它是用心靈和精神釀造的一壇美酒,它是人們精神荒漠里的一種甘露,給人們心靈慰籍。
同學們,如果你在學習生活中感到困苦,在現實社會感到憤懣失望,那么學學陶淵明,拿起手中的筆寫下:“我心中的‘桃花源’”吧!
桃花源記公開課教案 3
一、內容回顧
1、同學互相就上節課所學來提問。
2、按照“捕魚忘路——發現桃源——小住桃源——離開桃源——再尋桃源”的漁人行蹤線索,講述桃源故事。
過渡:你覺得文中的桃花源是個什么樣的地方?(美、樂、奇)
二、想像桃源之“美”
1、朗讀描寫桃花源外部環境美和內部環境美的句子,開展朗讀比賽。
2、桃花源風景真是美不勝收,你頭腦中浮現了怎樣的畫面?請選一個景點,用“這里的美,你看”的句式給大家描繪一番。
如:這里的桃林美,你看,長達二三里,中間沒有一棵別的樹,一眼望去,就像是一片粉紅色的彩霞。地上花草鮮艷美麗,在陽光下閃爍搖曳,像眼睛,像星星。樹上花瓣紛紛落下,像是一只只飛舞的粉蝶……
這里的田池美,你看,田地肥沃,莊稼茁壯生長;池水清澈,魚兒悠然自樂……
這里的桑竹美,你看,青翠茂盛,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教師小結:聽著大家的描繪,我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幅幅美麗的圖畫,桃源是美麗的,它美在環境幽雅,美在風景秀麗,美在資源豐富,美在靜謐祥和……
三、感受桃源之“樂”
1、桃花源是美麗的,也是充滿歡樂的.,文中哪些人能感受到桃花源的“樂”?(男女、老幼、漁人)
2、他們分別為什么而樂?請你以其中一類人的身份和口吻說說。
教師以記者采訪的形式跟學生交流,學生以文中人物的身份設身處地地感受桃源生活之樂。
如(1)男人雖種植勞累,但他們樂,樂在不必服兵役,免受戰亂之苦,能安居樂業。
(2)女人雖采桑養蠶,織布縫衣,忙得不亦樂乎,但她們樂,樂在沒有壓迫,沒有剝削,過著和平安定的生活。
(3)老人(黃發)“怡然自樂”,樂在老有所養,豐衣足食。
(4)小孩(垂髫)“怡然自樂”,樂在和平安樂,無憂無慮。
(5)漁人樂,樂在受人熱情相邀,盛情款待。
小結:桃花源樂在民主平等,樂在和平安定,樂在豐衣足食,樂在民風淳樸,樂在……
四、評說桃源之“奇”
桃花源的美麗快樂令人神往,桃花源的離奇神秘更是引人入勝。那么,桃源“奇”在何處呢?請你以“奇,那是因為”的句式闡述一下自己的認識,要盡量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討論,交流。(明確:景奇、人奇、蹤奇。)
(1)景奇。如桃林奇,那是因為“夾岸數百步……落英繽紛”。山洞奇,那是因為“仿佛若有光……豁然開朗”。
(2)人奇。如人奇,那是因為“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見漁人,乃大驚”“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3)蹤奇。如蹤奇,那是因為漁人“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后“尋向所志,不復得路”,名人探訪,竟然“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五、賞讀課文
在投入的賞讀中,神游這個美麗歡樂而又撲朔迷離的桃源勝境。
六、研課文,悟主旨
這樣的理想社會在當時存在嗎?作者為什么要寫呢?我們又該如何評價桃花源這樣的理想社會呢?
(學生深入文本,領悟文中主旨,各抒己見。)
七、總結全文
桃花源不是陶淵明消極的逃避,而恰恰是他閃光理想的依托。毛澤東《登廬山》中的一句詩:“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里可耕田。”充分肯定了陶淵明對理想社會的追求,面對著中華大地的千年變遷,中國人民真正站了起來。如今祖國各地不是桃源,勝似桃源,倘若陶淵明地下有知,一定會感到無比欣慰的。
八、布置作業
1、課后選讀以下詩作:《桃花源詩》(陶淵明)《桃源行》(王維)《桃源圖》(韓愈)《桃花溪》(張旭),
可以摘抄文中優美詩句,也可以寫心得體會。
2、千百年來,“桃花源”已成為人們在失意時精神的避難所,衍化成為一種“桃源情結”。請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說說“桃花源”魅力長存的原因。
3、請以“我心目中的桃花源”寫一篇習作。
桃花源記公開課教案 4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指導學生掌握、積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詞語,了解古今異義現象。
2、熟讀課文,理清課文的線索。
3、聯系時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傾向和社會理想
教學重點
1、準確地翻譯全文,并積累常用文言詞語的用法。
2、研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教學難點
了解作者筆下的社會理想;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人課文,簡介作者。
1、展示幾副圖畫,讓學生聯想到世外桃源這個成語,并讓學生談談心中的世外桃源。
2、介紹陶淵明及時代背景,自然導人課文,引起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疏通文意。
1、請一位學生朗讀課文,要求讀出感情,咬準字音。(讀完后由同學做適當評價)
2、商討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3、疏通文意:學生提出的疑惑的字詞、釋義,師生共同解決。
4、指導學生理解文中所出現的古今異義的詞語。
三、再讀課文,概括故事情節。
1、有感情地齊讀課文,加深對課文內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
2、用簡潔語言概括故事情節,理清課文結構。
3、讓學生談談自己對桃花源的印象。
四、訪談練習
設置情境,利用“時空在線”專訪節目深化理解,研讀課文。假設教師以節目主持人的身份穿過時空隧道,來到一千六百多年前的東晉時代的桃花源中,對村民現場采訪。
采訪問題:
1、請問你們是怎么來到這里的?(我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戰亂,逃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時間長了,我們就不再出去了。)
2、你們知道現在是什么朝代嗎?你們想出去嗎?(漁人說是晉朝。想出去,因為外面世界很精彩;不想出去,因為外面兵荒馬亂。)
3、能為觀眾朋友介紹一下你們桃花源的自然環境嗎?(我們這里土地平整開闊,房屋整齊,有肥沃的土地、美麗的池塘,真是山青水秀,人杰地靈!)
4、你們為什么不讓漁人向外人介紹桃花源呢?(不希望外人打擾我們幸福安寧的'生活)
5、你能對我們觀眾朋友說說你們桃花源居民的風俗習慣嗎?(我們這兒的人都很勤勞……很樸實,還有,我們很好客。
6、在節目的最后,請桃花源的村民用一句話概括一下桃花源的特點。(1、我們桃花源風景優美。2、我們桃花源民風淳樸。3我們桃花源居民生活幸福。4、我們桃花源沒有剝削,沒有壓迫。)
五,品位研讀、主題探究。
1、大家相信這樣一個美麗的地方在東晉年間存在嗎?(讓學生從文章中找線索來考證)
2、作者寫《桃花源記》的目的是什么?
六、拓展延伸
假如陶淵明來到大家面前,你最想對他說什么?
總結:這節課,我們走近了陶淵明,了解了陶淵明。雖然陶淵明向往的理想社會還帶有這樣那樣的局限性,但他對理想的追求,對黑暗現實的否定,還是值得肯定的。歲月流逝,滄海桑田。多少年過去了,于東晉時代相比,如今的中國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毛澤東同志有這樣的詩句;“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里可耕田。”神州大地,山川錦繡,人民富足,陶淵明若是地下有知,一定會感到無比欣慰。
桃花源記公開課教案 5
一、教學目標:
⑴、知識目標:
能夠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其中蘊涵的思想。
⑵、德育目標:
認識文章的現實意義,培養學生追求和平、幸福生活的情感。
⑶、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理解文章的內容及主題;順暢地誦讀課文。
三、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課時:
第二課時(共兩課時)
五、教學過程
1、回顧舊課
2、朗讀課文
要求有感情地朗讀,注意朗讀節奏。
3、理清文章思路,梳理文章結構。
文章共四節,按故事的'開端、發展、結局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故事開端(1),寫漁人發現桃花源。
第二部分:故事發展(2、3),寫漁人進入桃花源。
第三部分:故事結局(4),寫漁人離開及再訪桃花源。
可見文章以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
4、理解文章內容,體會文章思想。
把學生分組,角色扮演漁人和桃花源人,模擬采訪和受訪,通過設計問題、提出問題、回答問題,深入理解文意,把握文章蘊涵的思想。
示例:A、漁人采訪桃花源人
⑴、能介紹一下你們桃花源的自然情況嗎?
⑵、請問你們是怎樣來到這里的?
⑶、請問你們這里有什么風俗習慣嗎?
⑷、當我來到這里時,你們有何感受呢?
⑸、我離開時,你們有什么要叮囑的呢?
B、桃花源人采訪漁人
⑴、你是怎樣發現桃花源的?
⑵、桃花源給你什么印象呢?
⑶、桃花源人給你什么感受呢?
⑷、你是否也想永遠留在桃花源呢?
⑸、你對外人說出桃花源是出于什么目的呢?
5、遷移探究
⑴、問題一:桃花源人因不滿當時紛亂、不安的先秦社會,躲避到了與世隔絕的桃花源,若我們在學習生活中不滿老師、同學的時候,也仿效桃花源人,逃學、曠課,過自由自在的生活,可以嗎?
⑵、問題二、《桃花源記》表達了作者反對戰爭、追求和平生活的思想。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還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若把本文推薦給現任美國總統布什,會怎樣呢?試著寫一段話,想像美國總統布什的反映。
6、總結:
本文通過虛擬一個寧靜祥和的世外桃源,表達了作者對黑暗、動亂社會的厭惡和對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
7、布置作業:背誦課文
8、板書設計:
故事開端(1)發現桃花源
安居樂業
故事發展(2、3)進入桃花源寧靜祥和
理想社會
故事結局(4)離開、再訪桃花源
桃花源記公開課教案 6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感受桃花源的美麗,歡樂和奇異。
2、深入體會陶淵明虛構這一理想社會的原因。
3、肯定陶淵明對理想社會的大膽追求。
4、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
教學重點:
以學生為主體,自主、合作、探究,引導學生感受桃花源的美、樂、奇
教學難點:
理解陶淵明虛構這一桃源仙境的目的,正確評價課文所描繪的理想境界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東晉末年,戰亂頻繁,賦稅徭役繁重,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國家瀕臨崩潰,在這樣的動亂歲月,陶淵明的一腔愛國熱情無處傾訴,讓人民安居樂業的愿望無法實現,只能把情感寄托在文章里,今天我們就帶著對陶淵明已有的認識,再次走進《桃花源記》感受作品的`獨特魅力。
二、找同學大聲的有感情朗讀課文,邊聽邊想桃花源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
三、分別從“美、樂、奇”三個角度賞析全篇文章,學生進入小組討論pk階段。
四、小組討論:桃花源的美表現在原文的哪些句子中?
1、教師點撥:自然環境美、社會環境美、人情美。
2、作者寫這一美景的目的是什么?(表達了對桃花源的喜愛、向往)
五、小組討論:
1、文中哪些人感受到桃花源的樂?他們分別為什么而樂?
教師點撥:(老幼因和平安定、豐衣足食而樂)
2、總結:桃花源人都樂在哪里(和平安定、豐衣足食、民風淳樸),作者寫這些樂的目的是什么、(寄托理想)
六、小組討論:
1、桃源“奇”在何處呢?從原文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
小組討論在文中畫出這樣的句子,同時分析了三個問題。
1)桃源人為什么嘆惋?
2)桃源人為什么說“不足為外人道也”?
3)文章安排劉子驥尋桃源是不是畫蛇添足?
2、教師小結,這些奇異之處使文章情節曲折跌宕,使桃花源充滿了神秘感。
3、作者設置這些“奇”暗示什么?(虛構社會)
七、桃花源是一個如詩如畫:令人神往的仙境,這里寄托了作者怎樣的理想?(安居樂業,沒有壓迫、沒有戰亂,批判黑暗社會)
八、作者虛構這一理想社會,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說說你的理由。
教師明確:想法積極,做法消極,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九、學生質疑
十、總結小組成績,鼓勵優秀小組
十一、結束語:陶淵明追求光明和理想的做法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相信未來是美好的,我們要志存高遠,向著理想,勇往直前。
十二、布置作業:以《我眼中的陶淵明》為題寫一篇讀后感
桃花源記公開課教案 7
教學目標
1.品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2.賞析桃源的美。
3.體會作者描寫“世外桃源”揭露黑暗社會現實和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賞析桃源的美
教學難點
了解作者的社會理想及理解作者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啟發點撥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播放《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展示一組桃花爭艷的圖片,桃林美不美?東晉時期有位作家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描繪了一方奇妙的樂土,請問這位作家是誰呢?(生答:陶淵明)這節課我們攜手再進桃花源,感受桃源之美。
二.感知桃源
朗讀課文,欣賞圖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三.賞析桃源
教學形式:我是小記者
角色:1名學生——漁人
5名學生——桃花源村民
3名學生--記者
1、采訪對象:村民
采訪問題:能介紹一下你們這里的自然環境、生活狀況、風土人情嗎?
你們是怎么來到這里的?
你們這里繳稅嗎?
你們人與人之間關系如何?講誠信嗎?
你想出去嗎?為什么?
2、采訪對象:漁人
采訪問題:你覺得這里美嗎?美在何處?
這里的人和外面的有何不同?
你為什么要把這個地方告訴太守?
四.贊美桃源
請桃花源的“村民們”用優美的語言描繪自己家鄉之“美”,抒發心中的感受。
多媒體展示幾幅有關桃花源自然美、人情美的圖片,僅供學生參考。
學生再讀課文,體味桃源之美。
五.探索桃源
問題:
1這個社會在當時存在嗎?找出相關依據,說說自己的`想法。
提示:可參閱“預習提示”;
可從課文中找相關依據;
也可與背景資料結合起來理解。
2.作者為什么要虛構這一世外樂土?你怎樣看待這種思想?
提示:寄托作者的政治理想;
追求幸福、和平,向往美好生活;
大膽地向黑暗現實挑戰,批判現實;
不愿干預,消極避世。
3.聯系我們的生活、學習實際,說說桃花源的社會狀況與我們今天和諧社會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提示:國家對西部農村中小學生實行“一免一補”政策。
農民不但不繳農業稅,還有糧食直補款。
新農村道路硬化“村村通”工程等。
合作醫療
六.課外練筆
假如在21世紀的今天,一位桃花源中的人猛然來到外面的世界,面對現在人類富足而幸福的生活,他將會怎樣?請發揮想像寫一篇不少于300字的作文。
桃花源記公開課教案 8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根據漁人的行蹤,理清課文思路,掌握課文內容。
2、能力目標:背誦課文,領悟文章優美、簡潔、精煉的語言特色。
3、情感目標:體會作者對“世外桃源”的理想社會的描述,認識其對美好社會的.向往和追求。
教學重點:研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教學難點:理解作者筆下的社會理想;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時安排:第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兩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重點字詞解釋、重點句子翻譯,疏通了文義,世外桃源美不美啊?今天,我們再次進入這個美妙的世外桃源,領略一下那里的風土人情!(板書課題、作者)。
二、知識回顧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阡陌交通(互相通達),雞犬相聞。
2、率妻子(妻子和兒女)邑人來此絕境(與世隔絕的地方),不復出焉。
3、不足(不值得)為外人道也。
4、乃不知有漢,無論(更不用說)魏晉。
5、芳草鮮美(鮮艷美麗),落英繽紛。
提示:學習文言文時要特別注意古今意義差別較大的詞語。
(2)翻譯句子(提示:注意補出括號內省略的內容)。
(桃花源人)見漁人,乃大驚,問(漁人)所從來。(漁人)具答之。(桃花源人)便要(漁人)。
桃花源記公開課教案 9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把握文章內容。
2、展開想象,品味桃源勝境。
3、聯系背景,感悟作者思想。
教學重點:研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教學難點:理解作者筆下的社會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有位英國文學家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時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同學們往往也有這種體驗:當你遇事不順時,當你心煩意亂、郁悶低沉時,你會去想一些開心的東西。生活在東晉的著名詩人陶淵明,他的`生活充滿坎坷磨難,但他卻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桃花源記》,走進陶淵明筆下的那方世外桃源。
二、了解作者:陶淵明,東晉詩人。名潛,字元亮。少時頗有壯志,博學能文,任性不羈。
三、讀文感知
1、初讀課文
(1)學生初讀,邊讀邊用筆畫出不能讀準的字音、不能正確斷句的地方及不好把握感情的語句,可以結合注釋跟同桌或在小組內交流,互相指證。
(出示字詞檢測)
(2)隨機抽查學生初讀的情況,全班同學當評委,從字音、斷句和是否讀出感情作為標準。
2、配樂范讀:感知文章內容、感受文章魅力
3、再讀課文:學生自讀,結合注釋、工具書自行翻譯,組內交流自學過程中不能解決的問題,若仍不懂,則舉手問老師,全班同學一同解決。教師注意點撥。
四、品讀賞析:
屏顯“桃源訪談”:同學們,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美不美?你們想不想到桃花源?現在啊,這間教室就是桃花源,你們都是桃花源的村民,我呢,是電視節目主持人。我們下面穿過時空隧道,來到一千六百多年前的東晉時代的桃花源中,現在我對村民現場采訪。
然后教師以主持人的身份采訪了以下問題:
1、能為觀眾朋友介紹一下你們桃花源的自然環境嗎?
2、請問你們是怎么來到這里的?
3、你能對我們觀眾朋友說說你們桃花源居民的風俗習慣嗎?
4、在節目的最后,請桃花源的村民用一句話概括一下桃花源的特點或你們的感受。(學生結合文章內容以村民的方式回答)
五、合作探究
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是否真的存在?為什么?請到文中找出根據。
(學生交流,得出結論)
六、總結全文。結合現在社會安寧的局面,適當點結束。
桃花源記公開課教案 10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能夠準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理解文章的內容。
2.理解、積累一些常見的文言詞匯。●過程與方法目標:1.疏通文意,理清文章敘事線索。
2.從讀中感受桃花源的美。
3.理解文中作者所寄托的美好的社會理想。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了解作者筆下的理想社會,感受寧靜的田園生活,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朗讀、背誦課文。理解、積累一些文言詞匯。
引導學生感受桃花源優美的環境,淳樸的人情,和平安定,豐衣足食的生活,其樂融融的'人際關系。
教學難點:理解作者通過桃花源寄托的政治理想。
三、教學工具ppt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采用談話法,設問,“同學們現實世界中我們壓力太大、煩惱太多,老師家長對我們要求又太高,這時候你們會想到到一個什么地方去?”,引起學生的共鳴,增添學習興趣。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具體步驟是:
①學生自由大聲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節奏,感知文章內容;②聽錄音朗讀,感受你的朗讀與錄音朗讀的不同之處,讓學生找出,這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對朗讀產生濃厚的興趣。
③抽讀
④、解決課文的古今異義字、一詞多義字、通假字(結合課后“思考與練習三”)
三、理解、欣賞桃花源之美
這部分是教學的重點。我將充分利用中學生好想象特點,引導學生細讀課文,認真揣摩課文中所表達的形象,通過想象去感受桃源的美,培養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
四、主題探討
這是教學的難點,主要通過啟發思考和學生自己的討論來突破,同時使用多媒體幻燈片輔助教學,提供背景資料。
這里我設計了兩個問題來幫助學生理解。一個是漁人離開桃花源“便夫向路”又“處處志之”,再往時“尋向所志”卻“不復得路”這說明了什么?問題二:作者為什么要虛構這個與現實對立的美好社會?
五、歸納總結
陶淵明生活在東晉末年,封建國家分裂,政權相爭,戰禍連連,百姓民不聊生,因此陶淵明虛構了這樣一個與世無爭,安寧和諧的桃花源林來寄托自己美好的社會理想,同時也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愿望。
六、拓展延伸
生活在東晉的陶淵明描繪了這樣美好的境界卻是不存在的,而生活在今天的你們,已經擁有了美好和幸福,一定對明天有著更為美好的憧憬,請你用幾句生動的話描繪你心目中的世外桃源。
五、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以桃花源的美樂奇為中心,體味這一人間樂園,突出重點,畫龍點睛。
桃花源記
陶淵明
線索:漁人的行蹤發現桃花源
進入桃花源人美訪問桃花源離開桃花源在尋桃花源
景美生活安樂和諧
【桃花源記公開課教案】相關文章:
桃花源記 教案04-25
《桃花源記》教案04-25
桃花源記教案05-02
公開課教案01-02
公開課教案04-25
公開課 教案04-25
公開課的教案04-25
公開課教案06-17
語文公開課教案-語文公開課教案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