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元一次方程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1
一、教材分析
1、本節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1)本節課是七年級第七章《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第3課時,主要學習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路程問題。通過上兩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本節課在此基礎上,結合路程問題,進一步學習如何從實際問題中分析數量關系,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對學習函數、不等式與其他方程解實際問題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2、教學目標(認知、能力、情感)
(1)知識目標
能借助“列表”的方法審題、找等量關系,進而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路程問題。
(2)能力目標
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實際問題的解決,讓學生認識數學的價值和學習數學的必要性;通過問題情境的設置,讓學生熱愛生活、熱愛體育。
3、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經歷借助“列表法”找等量關系,用一元一次方程模型解決路程問題的過程。
知識、方法重要,其獲取過程更重要,在教學中不能只重結果而忽視過程中學生經歷的觀察、分析、交流等活動,不然學生就不具備主動建構知識的能力和持續發展的動力,只會成為解題工具,所以我把方法獲取過程作為本課的重點。
4、教學難點
掌握用列表的方法審清題意,抽象具體問題中的數學背景,建立數量間的等量關系。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是找到等量關系。體會“列表法”在把握路程問題等量關系的優越性,進而掌握這種方法是學生感到困難的,所以把它是本節課的難點。
5、教法學法
優選教法
本節課主要采用“學生主體性學習”的教學模式。通過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問題讓學生想,設計問題讓學生做,方法技巧讓學生歸納。教師的作用在于組織、引導、點撥,促進學生主動探索,積極思考,歸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指導學法
學生不是被動的接受信息,而是在“結合具體情景、設計解決策略、與他人合作交流、自我反思”的過程中學習。
二、教學環節
我把本節課設計為5個環節:
1、情境引入相遇問題,初步感知列表方法
張叔叔和他的朋友們開著越野車一同去森林探險,他們來到了森林不久不幸被一條毒蛇咬了,這種毒性在8小時就會發作,他們知道離森林大約600千米的地方有一個大醫院,本醫院的救護車60千米/小時,可他們開的越野車40千米/小時,你們想想,用什么辦法就可以救張叔叔呢?
通過救人情境的創設,既對學生已有知識的檢測,又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在不知不覺中引入路程問題——相遇問題。
引入問題后,學生獨立思考如何確定問題中的等量關系,然后課堂交流理清題意、找到等量關系的方法(畫圖或列表)。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探究如何用列表的方法理清題目中的數量,讓學生初步感受“列表”表示數量關系的優越性。
本環節讓學生在獨立思考、交流探討中感受“列表法”,讓學生參與的知識獲取過程,真正體現了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
2、感悟故事中的追及問題,拓展提高對列表的認識
第二場龜兔賽跑:兔子為了體現自己的速度確實比烏龜快的多,他們約定兔子讓烏龜先行40分鐘,并且在比賽中兔子和烏龜都每跑1分鐘,停1分鐘,如果烏龜以每分鐘1.2米的速度爬行,兔子以每分鐘12米的速度行進,試問兔子追上烏龜需要多長時間?追上的地點距出發點有多遠?
以同學們熟悉的故事為背景,配以形象生動的動畫,引入路程問題——追擊問題。然后讓學生應用列表法表示追擊問題的數量關系,思考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根據不同等量關系,設不同未知數,列出不同的方程),進一步體會“列表”表示數量關系的威力。
教學過程不能簡單地重復,學習過程也不能使機械地模仿,而應在螺旋上升的過程中不斷提高。由相遇問題到追擊問題,由一種方法到兩種方法,就是這一理念的直接體現。學生在應用“列表”法的過程中,提高對“列表”法表示數量關系優越性的認識。
3、回歸現實,梳理新知
浙江奧運健兒孟關良,在雅典奧運會上的奪冠為水上項目獲得了第一枚金牌,掀開了水上項目的新章。金牌后面是無數的汗水,在千島湖,孟關良是這樣艱苦訓練的:一艘快艇與孟關良的皮艇在同一起點,快艇以每秒5米的速度先行了20秒,孟關良為了追上快艇,必須奮力前劃,同學們,請你想一想他如果以每秒6米的速度劃行多少秒才能追上快艇?
本環節讓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本題以“奧運”為背景,不僅反映了數學來源于實際生活,同時也體現了知識的實用價值,而且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一個“數學化”的過程。這一環節既對路程問題進行了鞏固練習又滲透了愛國主義教育。
4、合作互動,深化提高
編寫一道應用題,使它的題意適合一元一次方程60x=40x+100,要求題意清楚、聯系生活、符合實際、有一定的創意。
本環節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編寫題目。
前面的環節是由實際問題到數學模型,現在是由數學模型到實際問題,不僅有利于學生獲取知識,而且也有利于學生展示聰明才智、形成獨特個性和發展創新。以小組為單位編寫題目不僅可以發揮學生的集體智慧,而且還可以培養他們的合作和團隊意識。
5、暢談收獲,內化提高
這節課體驗到了什么?
讓學生本節學習收獲和感受,全體同學交流。
對學生數學學習的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課后設計的暢談收獲,把課堂還給了學生,他們收獲,交流疑問,當堂消化本節內容,讓每一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充分體現。
設計亮點
(1)本節課在情境的創設上,突出了現實性、趣味性和挑戰性,學生喜聞樂見,使他們能快速進入問題的解決。
(2)讓學生經歷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螺旋上升,符合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2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是一元一次方程應用的延伸與拓展,它進一步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同時又滲透了函數與不等式的思想,為以后內容學習奠定了必要的數學基礎,本節內容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學生能深刻地認識到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有效的數學模型,領悟到“方程”的數學思想方法。總之,本節內容無論在知識上還是在數學思想方法上,都是十分很好的素材,能很好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應用意識以及創新能力。
(二)教材的重難點
本節的重點是探索并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而方程的建模思想學生還是初步接觸,尋找相等關系對學生來說仍相當困難,所以確定“找出已知量與未知量之間的關系,尤其是相等關系”為本節的難點之一,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最終目標是運用方程的解對客觀現實作出合理的解釋,這是本節的'難點之二。
二、教學目標分析
(一)知識技能目標
1。目標內容
(1)結合生活實際,會在獨立思考后與他人合作,結合估算和試探,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決本節的三個實際問題,并能解釋結果的實際意義及其合理性。
(2)培養學生建立方程模型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探索精神、合作意識。
2。目標分析
(1)本節的內容就是通過列方程、解方程來解決實際問題,這是必須掌握的知識,估算與試探的思維方法也很重要,這是發現和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
(2)七年級的學生對數學建模還比較陌生,建模能突出應用數學的意識,而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識又是課標所大力倡導的,因而必須加強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
(二)過程目標
1。目標內容
在活動中感受方程思想在數學中的作用,進一步增強應用意識。
2。目標分析
利用方程解決問題是有用的數學方法,學生在前兩節的數學活動中,有了一些初步的經驗,但是更接近生活,更富有挑戰性的問題則需要師生合作,探索解決。
(三)情感目標
1。目標內容
(1)在探索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享受與他人合作的樂趣,建立自信心。
(2)通過對實際問題的解決,進一步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且服務于生活”的辯證思想。
2。目標分析
七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決定了他們好奇心強、思想活躍、求知心切。利用教材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方法和品質,這是落實新課標倡導的教育理念的關鍵。
三、教材處理與教法分析
本節內容擬定兩課時完成,今天說課的內容是第一課時(探究Ⅰ、探究Ⅱ)。根據本節課的特點及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特征,本節課采用探索發現法進行教學,在活動中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本課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給學生以直觀形象的演示,增強感性認識,增強教學效果。課中以設疑提問、分組活動等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主動獲得知識。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3
知識技能
會通過“移項”變形求解“ax+b=cx+d”類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數學思考
1、經歷探索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系過程,體會一元一次方程是刻畫實際問題的有效數學模型。進一步發展符號意識。
2、通過一元一次方程的學習,體會方程模型思想和化歸思想。
解決問題
能在具體情境中從數學角度和方法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經歷從不同角度尋求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的過程,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
情感態度
經歷觀察、實驗計算、交流等活動,激發求知欲,體驗探究發現的快樂。
教學重點
建立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會通過移項解“ax+b=cx+d”類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學難點
分析實際問題中的相等關系,列出方程。
教學過程
活動一知識回顧
解下列方程:
1、3x+1=4
2、x—2=3
3、2x+0、5x=—10
4、3x—7x=2
提問:解這些方程時,方程的解一般化成什么形式?這些題你采用了那些變形或運算?
教師:前面我們學習了簡單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下面請大家解下列方程。
出示問題(幻燈片)。
學生:獨立完成,板演2、4題,板演同學講解所用到的變形或運算,共同講評。
教師提問:(略)
教師追問:變形的依據是什么?
學生獨立思考、回答交流。
本次活動中教師關注:
(1)學生能否準確理解運用等式性質和合并同列項求解方程。
(2)學生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變形方向(化成x=a的形式)的理解。
通過這個環節,引導學生回顧利用等式性質和合并同類項對方程進行變形,再現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兩邊同時乘以(除以,不為0)同一個數、合并同類項等運算,為繼續學習做好鋪墊。
活動二問題探究
問題2:把一些圖書分給某班學生閱讀,如果每人分3本,則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則還缺25本。這個班有多少學生?
教師:出示問題(投影片)
提問:在這個問題中,你知道了什么?根據現有經驗你打算怎么做?
(學生嘗試提問)
學生:讀題,審題,獨立思考,討論交流。
1、找出問題中的已知數和已知條件。(獨立回答)
2、設未知數:設這個班有x名學生。
3、列代數式:x參與運算,探索運算關系,表示相關量。(討論、回答、交流)
4、找相等關系:
這批書的總數是一個定值,表示它的兩個等式相等。(學生回答,教師追問)
5、列方程:3x+20=4x—25(1)
總結提問:通過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分析時,要經歷那些步驟?書寫時呢?
教師提問1:這個方程與我們前面解過的方程有什么不同?
學生討論后發現:方程的兩邊都有含x的項(3x與4x)和不含字母的常數項(20與-25)。
教師提問2:怎樣才能使它向x=a的形式轉化呢?
學生思考、探索:為使方程的右邊沒有含x的項,等號兩邊同減去4x,為使方程的左邊沒有常數項,等號兩邊同減去20。
3x-4x=-25-20(2)
教師提問3:以上變形依據是什么?
學生回答:等式的性質1。
歸納:像上面那樣把等式一邊的某項變號后移到另一邊,叫做移項。
師生共同完成解答過程。
設問4:以上解方程中“移項”起了什么作用?
學生討論、回答,師生共同整理:
通過移項,含未知數的項與常數項分別位于方程左右兩邊,使方程更接近于x=a的形式。
教師提問5:解這個方程,我們經歷了那些步驟?列方程時找了怎樣的相等關系?
學生思考回答。
教師關注:
(1)學生對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步驟:設未知數,列代數式,列方程,是否清楚?
在參與觀察、比較、嘗試、交流等數學活動中,體驗探究發現成功的快樂。
活動三解法運用
例2解方程
3x+7=32—2x
教師:出示問題
提問:解這個方程時,第一步我們先干什么?
學生講解,獨立完成,板演。
提問:“移項”是注意什么?
學生:變號。
教師關注:學生“移項”時是否能夠注意變號。
通過這個例題,掌握“ax+b=cx+d”類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體驗“移項”這種變形在解方程中的作用,規范解題步驟。
活動四鞏固提高
1、第91頁練習(1)(2)
2、某貨運公司要用若干輛汽車運送一批貨物。如果每輛拉6噸,則剩余15噸;如果每輛拉8噸,則差5噸才能將汽車全部裝滿。問運送這批貨物的汽車多少量?
3、小明步行由A地去B地,若每小時走6千米,則比規定時間遲到1小時;若每小時走8千米,則比規定時間早到0.5小時。求A、B兩地之間的距離。
教師按順序出示問題。
學生獨立完成,用實物投影展示部分學而生練習。
教師關注:
1、學生在計算中可能出現的錯誤。
2、x系數為分數時,可用乘的.辦法,化系數為1。
3、用實物投影展示學困生的完成情況,進行評價、鼓勵。
鞏固“ax+b=cx+d”類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反饋學生對解方程步驟的掌握情況和可能出現的計算錯誤。
2、3題的重點是在新情境中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經驗解決實際問題,達到鞏固提高的目的。
活動五
提問1:今天我們學習了解方程的那種變形?它有什么作用、應注意什么?
提問2:本節課重點利用了什么相等關系,來列的方程?
教師組織學生就本節課所學知識進行小結。
學生進行總結歸納、回答交流,相互完善補充。
教師關注:學生能否提煉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如果不能,教師則提出具體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交流。
引導學生對本節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和梳理,以便于學生掌握和運用。
布置作業:
第93頁第3題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相關文章: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教案04-28
初中數學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12-31
一元一次方程的教案設計05-01
數學教案-一元一次方程05-02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設計范文05-01
小學數學《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教案05-04
初中數學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教案05-05
小學數學一元一次方程教案01-21
數學教案-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05-02
小學數學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教案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