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六年級《林海》教案設計
一、談教材
《林海》是第十一冊最后一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作者老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大紹安嶺的原始森林,表達了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文章文筆流暢,層次清楚,具體描寫與抒發感情相結合,展開聯想與抒發感情相結合,把大興安嶺原始森林的美表現得淋漓盡致;以“親切、舒服”感情為線,貫穿全文,一次比一次感情深入,把對大興安嶺的感情在字里行間表現得真實感人。讓讀者充分領略到了大安嶺的外在美與內在美。
本課是這一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針對文章特點、單元訓練重點和課文在單元中的安排,本課的教學目標 是:了解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受到美的教育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在描寫景物中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至六自然段。而讓學生了解大興安嶺,嶺、林、花的特點以及體會作者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是本課教學難點 。
二、談教法
為完成本課時教學目標 ,突破難點,在教學中,教師必須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幫助同學真正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由于本文表達了作者水深厚的思想感想,所以應讓學生反復誦讀,讀中悟情,讀中表情。同時抓住重點詞語的理解,圖文結合創設情境等方法完成本課教學。
三、談學法
通過上一組和本組第一篇的學習,學生已經對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的方法有所了解,已具備了一定的體會思想感情的能力,所以本課可以引導學生應用“讀→思→議→讀”的學習方法,即“初步了解→深入思考→評議提高→誦讀升華”。
四、談程序
本課可采用“五步自主教學模式”,即“導入 揭題→自學探索→交流點撥→檢測鞏固→深化訓練”。
(一)、導入 揭題
1、教師提問:以前學過《美麗的小興安嶺》,小興安嶺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我國還有另一處森林寶庫──大興安嶺。
3、揭題:板書“林海”,這篇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大興安嶺的原始森林。
4、從題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覺得還應該知道了什么?
(二)、組織第一次自學探索
出示自學要求
1、放課文錄音,學生聽,可跟默讀,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同桌互相選讀課文。
3、思考:課文中幾次講到“親切、舒服”?作者分別是在怎樣的情況下感到親切舒服的?再按照“思考練習”中的提綱,給文章分段,列出提綱。
4、請學生主動到黑板上寫出他的分段意見。
(三)、交流點撥
1、指名讀生字及組詞,學生評議。
2、開火車讀課文,然后評議。
3、指名板書學生談談你是是怎樣分段的,為什么這樣分。
4、學生評議分段情況。
5、小結
(四)、組織第二次的自學探索
出示自學要求
1、作者三次“親切、舒服”之感分別是在怎樣的情況下產生的?
2、“我”一走進原始森林有什么感覺?這種感覺是怎樣產生的?
3、“嶺”、“林”、“花”各在什么特點?作者怎樣寫出嶺、林、花的特點的?
4、為什么到了林場,“我”這種親切之感更加深厚了?如何理解大興安嶺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五)、交流點撥
這部分主要有三環節:交流點撥、朗讀體會、質疑問難。
1、交流是檢驗學生自學成果的過程。在學生交流時如出現分歧與偏向時,教師及時點撥。根據學生的交流,主要要了解嶺的特點是多(形多、量多)、溫柔,林的特點是多、綠,花的特點是多、美。
2、朗讀體會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朗讀的形式可多樣:輕讀、個讀、賽讀等。要注意重點語句、重點段落的朗讀,使學生真正與作者產生共鳴,感情得到升華。
3、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是學生自主性的體現。學生在交流、體會后提出有一定價值的疑難本身也是能力的反映。對學生提出的疑問可根據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解決措施,或課堂,或課外;或學生互解,或師生共解。
(六)、檢測鞏固
這是對教學目標 達成情況的檢驗,教師設計的檢測鞏固題要以“目標”為中心,題型要新穎,形式多樣。可以“選讀你覺得最美的段落”,“用畫出嶺(林、花)的特點”等。
(七)、深化訓練
為讓學生的知識得到遷移,教師可設計深化訓練題。根據教學目標,本課要讓學生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在描寫景物中表達思想感想的方法,所以可以設計諸如“校園冬景”、“這里的景色真美”、“風景這邊獨好”之類的訓練,讀寫結合,提高能力。
板書設計 :
19 林海
┌──親切舒服
┌────親切舒服─┘ (聯想到“興安”)
│ ┌───┼───┐
親切舒服─┘ │ │ │
(腳踩松針 嶺 林 花
手摸古木)(多、溫柔)(多、綠)(多、美)
觀察細致、描寫生動
【六年級《林海》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林海》練習04-15
《林海》教案04-25
六年級語文林海04-30
林海的教案01-12
《林海》教案04-25
《林海》教案04-25
《林海》的教案04-25
情系林海05-03
魯朗林海04-29
《林海》教學設計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