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五年級下冊《從三個不同方向觀察物體》教案設計(精選10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五年級下冊《從三個不同方向觀察物體》教案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五年級下冊《從三個不同方向觀察物體》教案設計 篇1
設計說明
本節課教學根據給出的從三個方向觀察到的形狀,擺出相應的幾何體,因此本設計重點突出以下兩點:
1.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探究新知。
知識遷移就是利用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啟發學生進行新舊知識對照,由舊知去思考、領會新知。組織學生按小組動手操作,在經歷了觀察活動之后,用3個同樣的正方體按照蘭蘭所看到的圖形擺一擺,幫助學生在觀察者的位置和相應的視圖之間建立正確的聯系,發展空間觀念。
2.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培植受教育者的主體性,理應成為現代教育追求的目標”。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本設計始終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增強自主學習的意識,主動融入到新知的學習中。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同樣的正方體若干
學生準備 同樣的正方體若干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師:瞧,老師給你們帶來什么了?(出示小正方體教具)小小的正方體里面蘊涵著許多的數學知識。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認真觀察,積極動手,繼續學習觀察物體。(板書課題)
⊙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幾何體的三視圖。
師:同桌合作,利用手中的學具,根據三視圖還原幾何體,比一比哪組同學擺得又快又好。并說說你有什么發現。
(同桌間交流自己的發現)
2.集體交流,展示。
(1)學生大膽地到臺前展示自己的拼擺成果,其他同學給予評價。
(2)鼓勵學生說出這樣拼擺的.理由。
3.根據學生的匯報,教師進行總結:綜合三視圖的形狀可以確定出幾何體中小正方體的擺放位置。
設計意圖:給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空間,引導學生有目的地開展觀察、比較活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化形象思維為抽象思維。
⊙鞏固練習
1.教材2頁“做一做”。
(1)指名讀題,明確題目要求。
(2)學生各自按要求拼擺。
(3)展示交流,集體訂正。
2.教材3頁1題。
(1)自主讀題,指名說出題目要求。
(2)動手擺一擺,完成練習。
設計意圖:在多次擺物體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由幾個小正方體擺成的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的認識。
五年級下冊《從三個不同方向觀察物體》教案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一)教學知識點
1.在觀察的過程中初步體會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可能看到不同的圖形.
2.能識別簡單物體的三視圖.
(二)能力訓練要求
1.經歷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的活動過程,發展空間觀念,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2.能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合理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
(三)情感與價值觀要求
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的情感,激發對空間與圖形學習的好奇心,初步形成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教學重點
1.經歷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和與他人合作交流,發展空間觀念.
2.初步體會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物體可能看到的不同的圖形.
3.能識別簡單的三視圖.
教學難點
識別簡單的三視圖.
教學方法
發現式教學法.
結合一些具體的實物的情境,通過從不同方向觀察,發現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物體可能看到不同的圖形,然后過渡到討論立方體及其簡單組合體的'三視圖.
教具準備
一個茶杯、一個暖水瓶、一塊長方體的橡皮及若干個長方體、圓錐、圓柱、正方體.
教學過程
Ⅰ.創設問題情境,引入新課
[師]“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是宋代詩人蘇軾的《題西林壁》,誰來告訴我這首詩的意思呢?
[生]這首詩說的是:從前面看,覺得廬山是一座又開闊又高大的山嶺;從側面看,又覺得廬山是一座險峻陡峭的高峰;再從遠處和近處,從高處和低處看廬山,總覺得它千姿百態,變化無窮.我實在說不出到底什么才是廬山的真面目,因為我自己就在廬山中呀.
[師]這位同學表述的太精彩了.這首詩正是詩人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物體看到了不同的景觀的結果.我們這節課也學著去用詩人的眼光去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物體,我想我們也會有驚人的發現.
Ⅱ.講授新課
1.創設不同的實物情境,從不同的方向觀察.
教師將實物一個暖水瓶、一個茶杯、一塊橡皮按順序擺放好,暖水瓶放在中間,其余的放在兩旁.并將這個實物組合放在教室中間,讓同學們從不同方向觀察,并將觀察得到的畫在一張紙上.(注意視線和你所看到的物體的面保持垂直)
教師經過兩分鐘后可從前、后、左、右四個同學手中拿到從不同方向看到的圖,同時教師也可自己畫一幅從上方看到的圖,展示給全體同學,并提出問題.
(1)我手中的這五幅圖,分別是哪一位同學看到的,哪一幅是我看到的
(2)如果要想同時看到杯子和橡皮,那么我應該站在什么位置?
[生](略)(注意,鼓勵學生運用自己的語言進行回答)
[師]我現在將三個幾何體擺在講桌上;一個長方體,一個棱錐,一個正方體.同學們來看下面的五幅圖分別從什么方向看到的?
(參看課本第十六頁議一議的圖片)
五年級下冊《從三個不同方向觀察物體》教案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經歷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的活動過程,體會出從不同方向看同一物體,可能看到不同的結果;能識別從不同方向看幾何體得到相應的平面圖形。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能畫出不同角度看到的平面圖形(三視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視圖是描述幾何體的重要工具,使學生明白看待事物時,要從多個方面進行。
教學重點:學會從不同方向看實物的方法,畫出三視圖。
教學難點:畫出三視圖,由三視圖判斷幾何體。
教材分析:本節內容是研究立體圖形的又一重要手段,是一種獨立的研究方法,與前后知識聯系不大,學好本課的關鍵是尊重視覺效果,把立體圖形映射成平面圖形,其間要進行三維到二維這一實質性的變化。在由三視圖還原立體圖形時,更需要一個較長過程,所以本節用學生比較熟悉的幾何體來降低難度。
教學方法:情境引入合作探究
教學準備:課件,多組簡單實物、模型。
課時安排:1課時
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創設情境教師播放多媒體課件,演示廬山景觀,請學生背誦蘇東坡《題西林壁》,并說說詩中意境。
并出現: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觀賞美景
思考“嶺”與“峰”的區別。跨越學科界限,營造一個嶄新的教學學習氛圍,并從中挖掘蘊含的數學道理。
新課探究一
1、教師出示事先準備好的實物組合體,請三名學生分別站在講臺的左側、右側和正前方觀察,并讓他們畫出草圖,其他學生分成三組,分別對應三個同學,也分別畫出所見圖形的草圖。
2、看課本13頁“觀察與思考”。
圖:
你能說出情景的先后順序嗎?你是通過哪些特征得出這個結論的?
總結:通過以前經驗,我們可知,從不同的方向看物體,可能看到不同圖形。
3、從實際生活中舉例。
觀察,動手畫圖。
學生觀察圖片,把圖片按時間先后排序。
利用身邊的事物,有助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激發學生潛能,感受新知。
讓學生感知文本提高自學能力。
利于拓寬學生思維。
新課探究二1、感知文本。學生閱讀13頁“觀察與思考2”,
圖:
2、上升到理性知識:
(1)從上面看到的圖形叫俯視圖;
(2)從左面看到的`圖形叫左視圖;
(3)右正面看到的圖形叫主視圖;
3、練一練:分別畫出14頁三種立體圖形的三視圖,并回答課本上三個問題。(強調上下左右的方位不要出錯)學生閱讀,想象。
學生分組練習,合作交流。把已有經驗重新建構。
感性知識上升到理性知識。
體會學習成果,使學生產生成功的喜悅。
新[課探究三1、連線,把左面的三視圖與右邊的立體圖形連接起來。
主視圖俯視圖左視圖立體圖形
2、歸納:多媒體課件演示
先由其中的兩個圖為依據,進行組合,用第三個圖進行檢驗。
學生自己先獨立思考,得出答案后,小組之間合作交流,互相評價。
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思考問題的方法。
把由空間到平面的轉化過程逆轉回去,充分利用本課前階段的感知,可以降低難度。
課堂反饋1、考查學生的基礎題。
2、用小立方體搭成一個幾何體,使它的主視圖和俯視圖如圖所示,搭建這樣的幾何體,最多需要幾個小立方體?至少需要幾個小立方體?
主視圖俯視圖學生獨立自檢
學生總結出以俯視圖為基礎,在方格上標出數字。
簡單知識,基本方法的綜合
課堂總結1、學習到什么知識?
2、學習到什么方法?
3、哪些知識是自己發現的?
4、哪些知識是討論得出的?
學生反思
歸納讓學生有成功喜悅,重視與他人合作。
附:板書設計
1.4從不同方向看幾何體
教學反思:
從蘇東坡的詩詞《題西林壁》引,配以多彩的畫面,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生動的教學環境。通過學生分組討論,動手操作,師生、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并輔以多媒體課件的合理應用,讓學生完全處于一種高參與狀態。最終實現了素材與實際相結合,經驗與挑戰相作用,立體與平面相轉換。本課中引入了課本中沒有而學生也能接受的三個概念:主視圖、俯視圖、左視圖。教者很難把握學生
五年級下冊《從三個不同方向觀察物體》教案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初步體會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物體可能看到不同的圖形;
2、能識別簡單物體的三視圖,體會物體三視圖的合理性;
3、會畫立方體及其簡單組合的三視圖;
過程與方法
1、 在“觀察”的活動過程中,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發展空間觀念;
2、 能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合理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
3、 滲透多側面觀察分析的思維方法;
情感與態度
通過系列學生感興趣的活動,形成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激發對空間與圖形學習的好奇心,逐漸形成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從不同方向看同一物體可能看到不同的結果.
難點:能畫立方體及簡單組合的三視圖.
教法學法:
①發現式教學法 ②動手實踐與思考相結合法
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 看錄像;
2. 從學生熟悉的古詩入手,觀察廬山;
3. 房屋的房型圖.
二、觀察體驗、探索結論
活動1:觀察一組圖片,找出結論.
活動2:觀察圖片,注意這些圖片的拍攝角度,你能挑出一組三視圖的圖片嗎?
活動3:猜猜看:通過從不同角度拍攝的圖片來猜測實物是什么?
活動4:觀察下圖
如果分別從正面、左面、上面看著三個幾何體,分別得到什么平面圖形?
三.學畫簡單幾何體的三視圖
給出由4個小正方體形成的組合圖形, 從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并畫出相應的平面圖形.
如: 從上面看
從左面看
從正面看 從左面看 從上面看
從正面看
做一做:以小組為單位,用6個小立方體塊搭出不同的幾何體,然后根據搭建的幾何體畫出從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得到的平面圖形,并在小組內交流驗證,看誰畫的圖最標準.而后,全班同學根據某小組畫的三視圖來組合立體圖形.
四、小結與反思:
1.本節課研究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本節課數學知識對平時的學習生活有何作用?
五、練習與作業:
1. 能力作業:畫出我校教學樓的三視圖(以面向南為“從正面看”),或者畫出你家的房屋(或設計)的平面圖.
五年級下冊《從三個不同方向觀察物體》教案設計 篇5
(一)教學目標:
1、讓學生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或圖片,能辨認并識別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狀并表述,初步感知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結果不一定相同,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怎么看。
2、讓學生通過猜一猜的逐步推斷,總結證明出觀察事物需全面性,能靈活運用三視圖,完成將平面圖形變換成實際圖形的操作。
3、讓學生從物到形;再從形到物的看一看、畫一畫、擺一擺、拼一拼的操作中充分經歷、體驗,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4、讓學生通過欣賞、描繪實物的平面圖片,互相交流所得,在感悟事物形體不同方向美的同時提升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和審美能力。
(二)教學準備:課件、練習紙、水壺、積木
(三)教學過程:
一、 初步感知:
1、觀察導入:
⑴、孫老師給一位小朋友拍了一些照片,你知道這張照片攝影師站在這位小朋友的哪里拍的?
⑵、板書并講述:(前面)從前面我們看到了這位小朋友的正面,你從正面主要看到了什么?(臉、兩根辮子)
2、展開:
⑴、提問:攝影師還能站在哪里拍?(隨機展示圖片)
⑵、板書:(左右;上面;后面)
⑶、說說:你主要看到些什么?
重點說說(左右):為什么只能看到一只眼睛了?看到的這一只眼睛是同一只眼睛嗎?為什么現在看不到中隊長標志了?……
3、小結:
⑴、同時出示五張照片
⑵、提問:我們從前、后、左、右和上面觀察了這位小朋友,發現從這些不同的方向看的結果都各不相同。
⑶、揭題: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怎么看?”
4、欣賞:
⑴、導入:我們先來欣賞一些照片,你最喜歡哪一張就請你說說是怎么拍的,好嗎?
⑵、隨機回答
⑶、小結:我們從各種不同方向看到了這么多的照片?你看到你的桌面上有什么?
二、物到形的探究:
1、自由玩一玩:同桌兩人可以看一看、玩一玩水壺。
2、布置要求:你覺得怎么擺好,請你擺好就不能再動了!
⑴、畫一畫:同桌兩人分工合作把你看到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的樣子分別畫到小畫紙。
⑵、強調:如果我要畫壺的后面怎么辦?(人可以走動,壺不動)
⑶、匯報:(實物投影展示)說說你畫的形狀?
強調問問壺相對面的不同點?
⑷、猜測:根據這組小朋友提供的信息,你能猜出他們的壺是怎么擺的?
三、形到物的探究:
1、猜一猜:
⑴、 導入:你們都猜的那么棒,孫老師也想請你來猜一猜!我用6個立方體搭了一個圖形,從上面看能看到3個正方形,(出示 )你猜我是怎么拼的?
⑵、反饋學生作品(肯定學生的不同拼法!)
強調提問:第一排只有一個(或兩個)立方體,怎么也能看到3個正方形呢?
⑶、增加條件:我這個圖形從上面看是3個,從右面看也3個正方形,(出示 ),那我到底是怎么拼的呢?
⑷、反饋學生作品。(注意為了符合右面的情況把上面改錯的形式)
⑸、增加條件:從前面看是這樣的,你猜到了嗎?(出示: )
⑹、小結:在觀察事物的時候,只看一面是不夠的,應該全面仔細。
2、請你來做小考官:
⑴、導入:你們想不想象孫老師一樣畫下來,讓別人來猜一猜你搭的是什么?
⑵、布置:請用6個小立方體來搭一搭,并在你的小畫紙上畫出你從三個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狀,讓其他同學來猜,好嗎?
⑶、學生操作并展示,其他學生拼完由學生獨立判斷正誤。
⑷、總結:我們收集了小考官提供的信息,就可以解決問題,看來,別人提供的信息資源十分有用,我們可要好好利用!)
四、總結:
1、今天我們一起研究了什么?那你知道該怎么看了嗎?
2、講述:我們不管觀察什么都可以從不同的方向去看,多聽聽信息,發揮自己的想象,這樣就會有更多的收獲!
(四)教學板書:
怎么看?
全面
不同方向 收集信息
前 后 左 右 上
(五)設計意圖:
基礎教育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啟動以后,各位老師都對新課程的理解轉化為行動,小學數學教案《怎么看》。新課標關注學生的興趣與經驗,精選學生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努力改變課程內容繁、難、偏、舊的現狀,密切教科書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的聯系,打破單純地強調學科自身的系統性、邏輯性的局限,盡可能體現義務教育階段各學科課程應首先服務于學生發展的功能。在數學學科中就增加對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中圖形與空間、統計與概率等現實問題的探究。這節課學習探究的內容就是由此而拓展出來的。
由于課程標準最終是要檢驗學生是否達到了預期的學習結果,而不是教師有沒有完成某一任務或是某一標準,因此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讓學生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或圖片,能辨認并識別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狀并表述,初步感知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結果不一定相同,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2、讓學生通過猜一猜的逐步推斷,總結證明出觀察事物需全面性,能靈活運用三視圖,完成將平面圖形變換成實際圖形的操作。
3、讓學生從物到形;再從形到物的看一看、畫一畫、擺一擺、拼一拼的操作中充分經歷、體驗,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4、讓學生通過欣賞、描繪實物的平面圖片,互相交流所得,在感悟事物形體不同方向美的同時提升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和審美能力。
其中1、2主要是結果性目標(即知識技能目標);3、4兩條主要是體驗性目標。在本教學活動中,加強過程性、體驗性目標,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合作探究、獨立思考。盡可能改變單一的記憶接受、模仿的被動學習方式,發展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如在導入中從同學的一組照片入手,比較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生能從以往的生活經驗中找到學習的切口處,打開學生投入學習的積極性,擺正有困難學生對學習的平常心。接著的一組以動物為主的照片欣賞,既是對知識的鞏固練習,又能加深學生對學習興趣的濃度,提升對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狀的表述,特別體現在鴿子圖中。由于鴿子站立的方向不同,對同一攝影師來說看到的鴿子面也各不相同,能更好地建立學生的空間觀念。
學習的主體在于從物到形的探究(即通過觀察壺合作作圖)和從形到物的探究(即看圖猜壺的擺法和看三視圖猜積木的拼法)。學生剛拿到壺其實十分想去摸一摸,為避免畫壺時學生隨意改變壺的方向,探究之前干脆讓大家痛快地動一動。學生在動的同時其實既解決了以上矛盾,也是觀察壺結構的過程,為下一步的畫提供更有利的條件。同桌分工合作畫壺,既能節約有限的時間,畫完之后同桌又能交流自身意見,更好地起到互相幫助提醒的作用。正因為有之前的玩壺、畫壺,為看圖猜壺的擺法這一過程做了較好地鋪墊,學生有了經歷才能憑借已有的空間觀念來擺。看三視圖猜積木的拼法是看形猜物的提升。先由逐步看單一方向,逐漸由各種不同的形狀演變到單一的形狀,總結出看事物的全面性。教師引導學生自己出題考考同學更能讓學生有學習的融洽感和成功感,更能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而整堂課在學習中教師的臨場應變和評價十分重要,還值得繼續探究!
五年級下冊《從三個不同方向觀察物體》教案設計 篇6
一、教學內容分析
通用技術必修模塊“技術與設計1”第六章第二節《常見的技術圖樣》之“正投影與 三視圖”(蘇教版)主要描述了正投影形成三視圖的方法、原理,三視圖的繪制(識讀) 方法和規律等。三視圖作為一種技術圖樣是設計交流與表達的一種常用的技術語言形式。 學生通過本節的學習,掌握繪制簡單三視圖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本節內容也是后續知識 “形體的尺寸標注”和“機械加工圖”的基礎。在這里起到一個呈上啟下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通過前面章節的學習,高中學生能夠較熟練地繪制(識讀)平面圖和正等軸測圖,也 有光線投射成影的'感知和體驗。教學可以從學生的現有知識和經驗出發,按照直觀感知、 操作確認、思辯求證的認識過程展開,建構正投影與三視圖的知識體系。但學生的空間 思維還受到定向模式的限制,很難發散思考一些個別現象,處理個特殊案例的能力有待 提高,如不可見部分和重疊等。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理解投影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掌握正投影法方法、特性及三視圖成圖原理和規律;
(3)掌握三視圖一般繪圖規則。
2.能力目標:
(1)掌握簡單的三視圖的繪制(識讀);
(2)學會規范作圖的方法和技能。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經歷三視圖的作圖過程,體驗技術圖樣的魅力
(2)形成科學的空間三圍思維方式,培養學生嚴謹的思維與態度。
4、教學重點:
(1)掌握三視圖成圖原理和規律;
(2)掌握簡單的三視圖的繪制(識讀)。
5、教學難點:
(1) 能規范繪制和識讀簡單的三視圖。
四、教學準備
準備積木,利用塑料膠紙和泡沫制作多個的模型。
五、教學策略及媒體運用
在本節的教學中,將采用“主導—主體(分享—互助提升)”的設計模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知識建構和能力拓展。總體教學流程為:“情境導入——知識建構——合作探究——總結提升——能力拓展”。
1、通過生活小故事的情景導學,激發學生對“技術語言的種類”進行回顧和復習以及注意在技術活動中選用恰當的技術語言進行交流的重要性,對本節課內容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2、利用點光源和平行光源、投影機、立體模型、等教具演示投影、正投影下物體形狀、大小變化以及正投影的基本特性。并建構三視圖概念。
3、學生根據正投影特性,三視圖成圖原理和方法,利用平行光源、立體模型、合作探究三視圖的繪制。
4、學生使用實物展臺投影機展示繪制的三視圖,師生共同總結三視圖的一般規律和規則。由識讀三視圖練習,體驗三視圖在技術交流中的作用并拓展學生應用能力。
五年級下冊《從三個不同方向觀察物體》教案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了解兩種投影方法,中心投影與平行投影。
(2)掌握三視圖的畫法規則,能畫出簡單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能由三視圖還原成實物圖。過程與方法通過直觀感知,操作確認,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幾何直觀能力,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欣賞空間圖形反映的數學美,培養學生大膽創新、勇于探索、互相合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
畫出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
教學難點識別三視圖所表示的空間幾何體。
教學方法問題探索和啟發引導式相結合
教具準備多媒體教學設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活動1.(多媒體播放手影表演圖片,組織學生欣賞)
1.導入:同學們在感受這些形象逼真的圖形時,是否思考一下,這些圖形是怎樣形成的呢?它們形成的原理又是什么呢?這就是我們本節課所要探討的第一個問題——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
設計意圖引入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自然導入新課,同時又弘揚了中國傳統文化,增強文化意識.
活動2.多媒體播放演示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相關知識.
1.投影的概念
①投影:由于光的照射,在不透明物體后面的屏幕上留下這個物體的影子,這種現象叫做投影.其中,光線叫做投影線,屏幕叫做投影面.
②中心投影:把光由一點向外散射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
③平行投影:把在一束平行光線照射下形成的投影稱為平行投影.平行投影分為斜投影與正投影.
講解原則:配以多媒體動畫,讓學生思考,抽象或概括出相應定義,教師加以修正.
設計意圖通過動畫演示投影的形成過程,使學生直觀、生動地感悟,使抽象問題具體化,加速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2.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區別和用途
中心投影的投影線交于一點,形成的投影圖能非常逼真地反映原來的物體,主要運用于繪畫領域.平行投影的投影線相互平行,形成的投影圖則能比較精確地反映原來物體的形狀和特征.因此更多應用于工程制圖或技術圖樣.活動3.直觀感知形成概念--三視圖
①欣賞圖片;
圖片說明從不同的角度看同一物體視覺的效果可能不同,要比較真實反映出物體,我們可從多角度觀看物體,這就是本節課我們要探討的第二個問題——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②欣賞飛機、轎車的三視圖圖片;
設計意圖引入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自然引入新課,同時與其它學科相聯系,拓寬學生思維,發展他們聯想、類比能力.
(二)動手作圖掌握技能
在初中,我們已經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球的三視圖(正視圖、側視圖、俯視圖),下面我們就以長方體為例,結合剛剛學過的投影知識,進一步了解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
活動4.觀看作圖動畫
1.動畫演示探究長方體的三視圖.
(1)按你觀察的方向,想象一束平行光線正對著物體投射過去,那么會留下什么樣子的影子(正投影);
(2)請在三視圖標出對應長方體的長寬高.
方式: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并認真觀察動畫,掌握三視圖作圖要點:
①將幾何體放置于三維投影面體系中,從前向后正投影,得到正視圖;從上向下正投影,得到俯視圖;從左向右正投影,得到側視圖.
②位置:側視圖安排在正視圖的正右方,俯視圖安排在正視圖的正下方;
③大小:長對正,高平齊,寬相等.(不可見部分輪廓線用虛線畫出)
設計意圖:通過動畫演示,形象生動地刻畫了三視圖的形成,避免學生抽象地去想象.通過學生自己思考來尋求三視圖中的量的關系,真正實踐發現學習理念.介紹三視圖在生活中的應用,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之后的教學作好鋪墊.
(三)嘗試作圖形成能力
活動5.試一試:讓學生動手畫出以下幾個幾何體的三視圖:圓柱、圓錐、球、圓臺。
先讓學生獨立畫圖,教師再用多媒體展示畫圖.
設計意圖:三視圖畫法是個操作技能,根據教育心理學,操作技能的認知需要教師準確示范,然后學生思考、模仿、展示學生的作品、練習直至熟練.教師重點講評.
(四)理論遷移發展思維
活動6.請根據三視圖說出立體圖形的.名稱.設計意圖:鍛煉學生逆向思維,從三視圖到空間幾何體,難度較大,從熟悉的幾何體入手比較適合。(五)探究發現提升能力
活動7.探究簡單組合體的三視圖
下面物體表示的幾何體是一些簡單幾何體的組合體,你能畫出它們的三視圖嗎?
設計意圖:大千世界,豐富多彩,我們生活的周圍不僅僅是簡單的幾何體,更多的是它們的組合體,通過練習,讓學生學會觀察,為將來應用社會奠定基礎,培養應用數學意識.
(六)總結提高加深理解
1.投影的分類:
①中心投影--投影線交于一點
②平行投影--投影線平行(又分正投影和斜投影)
2.三視圖的概念和畫法:
畫物體的三視圖時,要符合如下原則:
①位置:側視圖安排在正視圖的正右方,俯視圖安排在正視圖的正下方.
②大小:主、俯視圖要“長對正”,主、側視圖要“高平齊”,俯、側視圖要“寬相等”.
③能看見的輪廓和棱用實線,不能看見的輪廓和棱用虛線.
設計意圖:回顧本節課,歸納總結,加深理解,鞏固學習成果.培養學生及時歸納和善于思考的良好品質.
(七)布置作業
訓練提高教材習題1。2 A組1、2題;B組第3題;
(八)板書設計
1。2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一、投影:1、中心投影:2、平行投影:正投影和斜投影二、三視圖1、位置2、大小3、虛實線三、簡單幾何體的三視圖
五年級下冊《從三個不同方向觀察物體》教案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從投影的角度理解視圖的概念;
2.會畫簡單幾何體的三視圖.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探究活動等使學生掌握物體的三視圖與正投影的相互關系,了解三視圖的位置、大小關系.
【情感態度】
培養學生的觀察、繪圖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從投影的角度理解三視圖,會畫簡單幾何體的視圖
【教學難點】
畫簡單組合的幾何體的三視圖.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初步認識
問題 當我們從某一角度觀察一個物體時,所看到的圖象叫做物體的一個視圖.視圖可看作物體在某個角度下的正投影.為了全面地 反映物體的形狀,單一的視圖能達到目的嗎?談談你的看法
【教學說明】設置上述問題,旨在通過學生的思考讓學生感受到單一視圖不能全面反映物體的形狀大小,為引出三視圖作鋪墊.
二、思考探究,獲取新知
為了更全面準確地了解物體的形狀、大小、通常應從三個方面來觀察物體.
1.三視圖
如圖(1),我們用三個互相垂直的平面 (如墻角處的三面墻壁)作為投影面,其中正對著我們的面叫做正面,正面下方的叫做水平面,右邊的叫做側面,一個物體(如一個長方體)在三個面上同時進行正投影,在正面得到的由前到后觀察物體的視圖,叫做主視圖;在水平面內得到的由上到下觀察物體的視圖,叫做俯視圖;在側面內得到由左到右觀察物體的視圖,叫做左視圖.
如圖(2),將三個投影面展開在一個平面內,得到這一物體的一張三視圖(由主視圖、俯視圖和左視圖組成).三視圖中的各視圖分
別從不同方面表示物體,三者合起來就能夠較全面地反映物體的形狀.
2.三視圖的特征
(1)三視圖的位置有規定,主視圖要在左上邊,它的下方應是俯視
圖,左視圖坐落在主視圖右邊;
(2)三視圖中,主視圖與俯視圖表示同一物體的長,主視圖與左視
圖表示同一物體的高,左視圖和俯視圖表示同一物體的寬,因
此,三視圖的大小是互相聯系的;
(3)畫三視圖時,三個視圖應放在正確的位置上,且主視圖與俯視圖的長對正,主視圖與左視圖的高平齊,左視圖與俯視圖的寬相等.
【教學說明】 在探討三視圖的特征時,教師可用一個長方體的三視圖來展示一下(也可借助多媒體來演示),讓學生體會出三視圖的位 置要求和三視圖的大小關系,為后面畫簡單幾何體的三視圖作好準備.
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
例1 畫出下列幾何體的三視圖:
【教學說明】本例可由學生自主探究,可增強學生的繪圖能力,同時讓學生在操作過程中感知畫三視圖需注意的兩個問題:
1.位置擺放;
2.三視圖的大小關系.
教師巡視,及時點撥指導,糾正學生畫圖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失誤,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最后可選取幾份優秀作業展示或分小組傳閱.
例2 畫出如圖所示的支架的三視圖,支架的兩個臺階的寬度和高度都是同一長度.
【分析】如圖所示的幾何體可看作兩個長方體組合而成,故畫這個幾 何體的.三視圖時仍應強調構成組合體的各個部分的視圖也要注意“長對正,高平齊,寬相等.”
【教學說明】可讓學生嘗試著畫出這個幾何體的三視圖,教師巡視,最后教師應在黑板上規范地畫出它的三視圖,學生自查,進一步體驗畫三視圖的方法.
例3 如圖是一根鋼管的直觀圖,畫出它的三視圖.
【分析】鋼管有內外壁,從一定角度看它時,看不見內壁,為全面反映立體圖形的特征,畫圖時規定:看得見部分的輪廓線畫成實線,
因被其它部分遮擋而看不見的輪廓線應畫成虛線,但不允許不畫出來.
解如圖所示的圖形是鋼管的三視圖,其中虛線表示鋼管的內壁.
【教學說明】評講本例時應強調學生注意畫三視圖時,看得見的輪廓線畫成實線,看不見的輪廓線畫成虛線,不能省略不畫.如畫圓錐的俯視圖時,一定要在圓中心畫出一個實點,以區別圓柱的俯視圖,同時又不能展現圓錐的頂點.
四、運用新知,深化理解
1.圖中的立體圖形可以看作由哪些基本幾何體經過怎樣的變化得到
的?畫出它的三視圖.
2.如圖是一個六角螺帽的毛坯,底面正六邊形的邊長為18,高為
8,內孔直徑為12,你能畫出這個六角螺帽毛坯的三視圖嗎?
【教學說明】讓學生自主探究,獨立完成,然后相互交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教師巡視,適時予以指導.在完成上述題目后,教師引導學 生完成創優作業中本課時的“名師導學”部分.
五、師生互動,課堂小結
1.你能說說物體的三視圖與投影之間有什么聯系嗎?
2.畫一個幾何體的三視圖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3.你在畫圖過程中出現過哪些問題?與同伴交流.
【教學說明】師生共同回顧,教師在聽取學生的看法后,作必要的總結,加深學生對本節知識的理解.
課后作業
1.布置作業:從教材P101103習題29.2中選取.
2.完成創優作業中本課時的“課時作業”部分.
教學反思
本課時教學可遵循“畫——識——用”的教學流程,使整堂課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全程動手、觀察、發現并歸納三視圖的基本要點,從而讓學生形成解題、研究問題的基本素質.
五年級下冊《從三個不同方向觀察物體》教案設計 篇9
一、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中心投影與平行投影;能畫出簡單幾何體的三視圖;能識別三視圖所表示的空間幾何體。
2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自己的親身實踐,動手作圖來完成觀察、思考欄目中提出的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激發學習興趣。
二、教學重點:
畫出簡單組合體的三視圖
三、教學難點:
識別三視圖所表示的空間幾何體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 討論:能否熟練畫出上節所學習的幾何體?工程師如何制作工程設計圖紙?
2. 引入:從不同角度看廬山,有古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對于我們所學幾何體,常用三視圖和直觀圖來畫在紙上.
三視圖:觀察者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個幾何體,畫出的空間幾何體的圖形;直觀圖:觀察者站在某一點觀察幾何體,畫出的空間幾何體的圖形. 用途:工程建設、機械制造、日常生活.
(二)、講授新課:
1. 教學中心投影與平行投影:
① 投影法的提出:物體在光線的照射下,就會在地面或墻壁上產生影子。人們將這種自然現象加以的抽象,總結其中的規律,提出了投影的方法。
② 中心投影:光由一點向外散射形成的投影。其投影的大小隨物體與投影中心間距離的變化而變化,所以其投影不能反映物體的實形.
③ 平行投影:在一束平行光線照射下形成的.投影. 分正投影、斜投影.
討論:點、線、三角形在平行投影后的結果.
2. 教學柱、錐、臺、球的三視圖:
① 定義三視圖:正視圖(光線從幾何體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側視圖(從左向右)、俯視圖(從上到下)
② 討論:幾何體三視圖在形狀、大小方面的關系? 畫出長方體的三視圖,并討論所反應的長、寬、高的關系,得出結論:正俯一樣長,俯側一樣寬,正側一樣高。
③ 結合球、圓柱、圓錐的模型,從正面(自前而后)、側面(自左而右)、上面(自上而下)三個角度,分別觀察,畫出觀察得出的各種結果. 正視圖、側視圖、俯視圖.
③ 思考:試畫出棱柱、棱錐、棱臺、圓臺的三視圖.
④ 討論:三視圖,分別反應物體的哪些關系(上下、左右、前后)?哪些數量(長、寬、高)
正視圖反映了物體上下、左右的位置關系,即反映了物體的高度和長度;
俯視圖反映了物體左右、前后的位置關系,即反映了物體的長度和寬度;
側視圖反映了物體上下、前后的位置關系,即反映了物體的高度和寬度。
⑤ 討論:根據以上的三視圖,如何逆向得到幾何體的形狀.
(試變化以上的三視圖,說出相應幾何體的擺放)
3. 教學簡單組合體的三視圖:
① 畫出教材P14圖(1)、(2)、(3)、(4)的三視圖.
② 從教材P14思考中三視圖,說出幾何體.
4. 練習:
① 畫出正四棱錐的三視圖.
② 畫出右圖所示幾何體的三視圖.
③ 右圖是一個物體的正視圖、側視圖和俯視圖,試描述該物體的形狀.
五、課時小結:本節課主要學習了空間幾何體三視圖的畫法,通過學習要能畫出簡單幾何體的三視圖并能由三視圖想象空間幾何體的結構。
六、課時作業:(教材P20習題1.2A組1)
五年級下冊《從三個不同方向觀察物體》教案設計 篇10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是 “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和直觀圖”的第一課時,主要內容是投影和三視圖,這部分知識是立體幾何的基礎之一,一方面它是對上一節空間幾何體結構特征的再一次強化,畫出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并能將三視圖還原為直觀圖,是建立空間概念的基礎和訓練學生幾何直觀能力的有效手段。另外,三視圖部分也是新課程高考的重要內容之一,常常結合給出的三視圖求給定幾何體的表面積或體積設置在選擇或填空中。同時,三視圖在工程建設、機械制造中有著廣泛應用,同時也為學生進入高一層學府學習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著重要意義。
二、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能畫出簡單空間圖形(長方體,球,圓柱,圓錐,棱柱等的簡易組合)的三視圖,能識別上述三視圖表示的立體模型,從而進一步熟悉簡單幾何體的結構特征。
(2)過程與方法:通過直觀感知,操作確認,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幾何直觀能力,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感受數學就在身邊,提高學生學習立體幾何的興趣,培養學生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精神。
三、設計思路
本節課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完成由立體圖形到三視圖,再由三視圖想象立體圖形的復雜過程。直觀感知操作確認是新課程幾何課堂的一個突出特點,也是這節課的設計思路。通過大量的多媒體直觀,實物直觀使學生獲得了對三視圖的感性認識,通過學生的觀察思考,動手實踐,操作練習,實現認知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幾何直觀能力為學習立體幾何打下基礎。
教學的重點、難點
(一)重點:畫出空間幾何體及簡單組合體的三視圖,體會在作三視圖時應遵循的“長對正、高平齊、寬相等”的原則。
(二)難點:識別三視圖所表示的空間幾何體,即:將三視圖還原為直觀圖。
四、學生現實分析
本節首先簡單介紹了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兩種投影形式,學生具有這方面的直接經驗和基礎。投影和三視圖雖為高中新增內容,但學生在初中有一定基礎,在七年級上冊 “從不同方向看”的基礎上給出了三視圖的概念。到了九年級下冊則是在介紹了投影后,用投影的方法給出了三視圖的概念,這一概念已基本接近了高中的三視圖定義,只是在名字上略有差異。初中叫做主視圖、左視圖、俯視圖。進入高中后特別是再次學習和認識了柱、錐、臺等幾何體的概念后,學生在空間想象能力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所以,給出了正視圖、側視圖、俯視圖的概念。這些概念的變化也說明了學生年齡特點和思維差異。
五、教學方法
(1)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
針對本節課知識是由抽象到具體再到抽象、空間思維難度較大的特點,我采用的教法是直觀教學法、啟導發現法。
在教學中,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引導啟發學生動眼、動腦、動手、同時采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加強直觀性和啟發性,解決了教師“口說無憑”的尷尬境地,增大了課堂容量,提高了課堂效率。
(2)學法指導
力爭在新課程要求的大背景下組織教學,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在學生的辯證和討論前提下,發揮教師的概括和引領的作用。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通過攝影作品及汽車設計圖紙引出問題
1、照相、繪畫之所以有空間視覺效果,主要處決于線條、明暗和色彩,其中對線條畫法的基本原理是一個幾何問題,我們需要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2、在建筑、機械等工程中,需要用平面圖形反映空間幾何體的形狀和大小,在作圖技術上這也是一個幾何問題,你想知道這方面的基礎知識嗎?
設計意圖:通過攝影作品及汽車設計圖紙的展示引出問題1,2,從貼近生活的實例入手,給學生以視覺沖擊,引領學生進入本節課的內容。
引出課題:投影與三視圖
知識探究(一):中心投影與平行投影
光是直線傳播的,一個不透明物體在光的照射下,在物體后面的屏幕上會留下這個物體的影子,這種現象叫做投影。其中的光線叫做投影線,留下物體影子的屏幕叫做投影面。
思考1:不同的光源發出的光線是有差異的,其中燈泡發出的光線與手電筒發出的光線有什么
不同?
思考2:我們把光由一點向外散射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把在一束平行光線照射下形成的投影叫做平行投影,那么用燈泡照射物體和用手電筒照射物體形成的投影分別是哪種投影?
思考3:用燈泡照射一個與投影面平行的.不透明物體,在投影面上形成的影子與原物體的形狀、大小有什么關系?當物體與燈泡的距離發生變化時,影子的大小會有什么不同?
思考4:用手電筒照射一個與投影面平行的不透明物體,在投影面上形成的影子與原物體的形狀、大小有什么關系?當物體與手電筒的距離發生變化化時,影子的大小會有變化嗎?
思考5:在平行投影中,投影線正對著投影面時叫做正投影,否則叫做斜投影、一個與投影面平行的平面圖形,在正投影和斜投影下的形狀、大小是否發生變化?
思考6:一個與投影面不平行的平面圖形,在正投影和斜投影下的形狀、大小是否發生變化? 師生活動:學生思考,討論,教師歸納總結。
設計意圖:講解投影,投影線,投影面,讓學生了解投影式如何形成的。通過六個思考層層深入,學生在思考討論的過程中總結出投影的分類及每種投影的特點。
知識探究(二):柱、錐、臺、球的三視圖
把一個空間幾何體投影到一個平面上,可以獲得一個平面圖形。但只有一個平面圖形難以把握幾何體的全貌,因此我們需要從多個角度進行投影,這樣就能較好地把握幾何體的形狀和大小,通常選擇三種正投影,即正面、側面和上面。
從不同的角度看建筑
問題1:要很好地描繪這幢房子,需要從哪些方向去看?
問題2:如果要建造房子,你是工程師,需要給施工員提供哪幾種圖紙?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大樓的圖片,提出問題1,2,這種設計更易于讓學生接受,說明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
給出三視圖的含義:
(1)光線從幾何體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圖,叫做幾何體的正視圖;
(2)光線從幾何體的左面向右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圖,叫做幾何體的側視圖;
(3)光線從幾何體的上面向下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圖,叫做幾何體的俯視圖;
(4)幾何體的正視圖、側視圖、俯視圖統稱為幾何體的三視圖。
思考1 :正視圖、側視圖、俯視圖分別是從幾何體的哪三個角度觀察得到的幾何體的正投影圖?它們都是平面圖形還是空間圖形?
思考2 :如圖,設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為a、b、c ,那么其三視圖分別是什么?
一個幾何體的正視圖和側視圖的高度一樣,俯視圖和正視圖的的長度一樣,側視圖和俯視圖的寬度一樣。
思考3 :圓柱、圓錐、圓臺的三視圖分別是什么?
思考4 :一般地,一個幾何體的正視圖、側視圖和俯視圖的長度、寬度和高度有什么關系? 師生活動:分小組討論,動手操作來完成思考題。
設計意圖:通過多媒體的動態演示,對學生的結論進行驗證,大概花15分鐘的時間來完成這部分的教學。學生自主歸納總結將本節課的重點化解。
長對正,高平齊,寬相等。
【五年級下冊《從三個不同方向觀察物體》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第九冊教案之《觀察物體》之《從不同角度觀察多個物體》12-17
課堂研討月 教案 從不同方位觀察物體12-17
小學數學第九冊教案之《觀察物體》之《以不同角度觀察一個物體》12-17
小學數學第九冊教案之《觀察物體》之《從不同角度觀察兩個物體》12-17
《觀察物體》反思09-20
“觀察物體”預案03-02
《觀察物體》教案03-30
觀察物體的教案03-09
《觀察物體》教案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