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物體的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觀察物體的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觀察物體的教案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學生通過實際的操作、觀察、比較,體會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一樣的。
(2)能正確辨認從某個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或能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2、過程與方法:學生在觀察活動中,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豐富對現實空間及圖形的認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觀察活動,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操作和觀察活動;能克服困難,努力追求成功。
教學重點:
1、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
2、能根據看到的形狀判斷觀察的角度。
教學難點:
能根據看到的形狀判斷觀察的角度。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我從學生喜歡的故事入手,出示《盲人摸象》的畫面,選用成語《盲人摸象》的故事導入新課。
師:故事中的盲人們分別把大象說成什么,為什么?引發學生討論。(設計意圖:激發學習興趣,由“摸”過渡到“觀察”。既能為新知做好鋪墊,又能滲透本課的重點內容,從而使學生初步理解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結果是不一樣的,感受局部與整體的關系。)
師:看來觀察物體,只看到一部分或者一個面還不行,要不然就要鬧笑話了。教師引出課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從不同的角度來觀察物體。 板書:觀察物體
二、體驗感悟,探索新知
1、猜一猜。
運用課件出示一個小猴的照片,先出示從前面拍的讓學生說一說都看到了這個猴子的哪個部位,再出示猴子的后面、側面的照片,分別讓學生說一說都看到了什么。師:拍的是同一個猴子,為什么照片會不一樣呢?知道嗎?(設計意圖:這部分主要是引導學生學會從物體的不同角度去觀察,初步感受觀察點不同,所看到的結果是不一樣的'。我這樣的做得主要目的是以身邊的實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了解觀察物體的角度,如正面、側面、背面)。
得出結論:同一個物體,站在不同的位置,從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樣的。分別從正面、側面和后面觀察,看到的結果是不同的。
出示課本例1
讓學生觀察圖1,趙亮、王麗、丁一、江分別看到水壺的哪一面?并說一說為什么。
小結:為什么他們看到的圖形不一樣呢?(同一物體,從不同方向觀察,看到的形狀不一樣;想要全面地了解一個物體的形狀,要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
2、實物觀察教學
教師在教室中間的桌子上放一個水杯,全體同學面向水杯進行觀察。
(1)同桌之間說一說自己看到水杯的那些地方。
(2)課件出示水杯各個側面圖,請觀察結果一樣的同學舉手,并說說你從水杯的哪一面進行觀察的 ,分別看到了什么?
(3)剛才我們坐在自己的面只能看到水杯的一個面,怎樣才能看到水杯的其它面?(小組討論)請對面的兩組同學交換位置,說說所觀察到得結果跟剛才一樣嗎?你知道為什么?(設計意圖:啟發學生思考,位置的變化對觀察結果的影響)
小結:站在各個位置觀察到的水杯的部位是不同的所以得出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結果是不同的。
出示課本例二
進一步讓學生仔細觀察,說出小女孩的正面、左面、側面分別是小紅、小軍、小明畫的。
3、觀察驗證
在學生初步掌握了觀察的方法以后,請每個小組的同學拿出準備好的一個實物(如長方體,正方體,玩具車等特征較明顯的)放在桌面上,小組四個人分別在自己的位置觀察,小組成員互相交流自己看到的是實物的哪一個部位。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是想讓學生通過親身經歷、自主探究,總結出“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結果是不同的”)這一結論。(板書)。
三、鞏固練習、實踐應用
(1)下面的圖形分別是誰看到的?
利用多媒體出示課堂活動第一題,說一說圖中三個人看到的小汽車分別是什么樣的?然后匯報,并說明理由。
(設計意圖:在觀察實物的基礎上判斷三個圖分別是誰看到的,使學生很容易由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2) 練習。
四、歸納總結,拓展延伸。
首先讓學生說一說在這節課中,你們都學會了什么?回家后大家思考一個問題,是不是所有的物體從不同位置觀察,所看到的物體形狀都不相同呢?(設計意圖:本節課重點介紹了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物體,得到的形狀不同,然而,在我們實際生活中,有一些物體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形狀是相同的,因此,可讓學生在課下自己去尋找,觀察,如球、蘋果等,這樣既體現了知識的嚴密性,同時培養了學生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觀察物體的教案2
學習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觀察物體”第一課時(第67、70頁內容)。
學習目標
1.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觀察到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2.通過學學生活動,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背面觀察到的物體。
3.培養學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學生在合作中交流、學習、互動。
學習重難點:使學學生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教、學具準備:學學生喜歡的玩具、小黑板等。
學習過程
一、用學學生喜愛的游戲入手,創設情境
1。 播放有多種動物叫聲的vcd,請學學生猜一猜都有動物(如孔雀、恐龍、獅子等),同時問:“你是怎樣猜出這些可愛的動物的?”(學學生回答說是根據動物的聲音。)
2。 出示幾張動物卡片,遮住動物的一部分,又請學學生是什么動物?
3。 根據學學生的回答,逐步撤掉遮住動物的紙片,問學學生是怎樣猜出來的?
4。 學生:我看見大象的長鼻子;我看見老鼠的尾巴;我看見駱駝的駝峰……
老師:你們看見了動物的不同形狀,有正面的、側面的、后面的。那今天我們就玩一玩,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你看到了什么?(出示課題)
二、引導探索,體驗不同位置觀察到的不同的物體形狀
1。 老師:請同學拿出汽車玩具放在桌面上,小組內的同學互相玩耍,并說出自己在座位上所看到的汽車的形狀。
小組匯報:看到的是什么形狀?
××學生:我看到的是它的車門和車輪;我看到的是它的車燈;我看到的是它的車尾。
2。 畫學學生看到的汽車形狀。老師:咱們來一個畫畫比賽,看誰能把自己看到汽車的形狀簡單而又比較準確的畫出來。(小組活動)
3。 展示圖畫。請每組小組長把本組的畫收集到一起,并貼在黑板上。
老師:請小朋友來介紹自己的畫,講講畫出來的形狀是在什么位置看到的?為什么汽車有這么多不同形狀?
學生:因為我是從側面看的;因為我是從正面看的;因為我是從后面看的.……
老師:原來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汽車形狀也不同。
4。 老師:請學學生交換位置,再觀察,說說自己在座位上所看到的汽車的形狀。
××學生:我看到的是它的車門和車輪;我看到的是它的車燈;我看到的是它的車尾。(讓學學生回原位。)
5。 請學學生拿出自己喜愛的玩具(每組一個)放在桌上,坐在現在的位置上觀察玩具的形狀并把它畫出來。(全班交流,介紹畫出來的形狀是在什么位置上看到的。)
三、應用拓展
1.找朋友。請小組每一個成員將自己的數學書合在一起,擺放在桌上,再請每一個同學從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紹看到書的形狀。老師同時出示圖片請學學生判斷。
2.連線游戲。教科書第70頁第一題,請學學生仔細觀察從不同的位置所看到的汽車形狀。
四、小結評價
我們的學生活中有許許多多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出示卡片)所以在我們的眼睛里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而這里面有我們許多數學的知識。因此我們更應該熱愛我們的學生活。
觀察物體的教案3
教學目標:
1、學生經歷探究物體與圖形的形狀、位置關系和交換的過程,初步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2、學生會辨認簡單物體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形狀,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豐富學生對現實空間和圖形的認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4、感受數學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1、初步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2、辨認簡單物體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形狀,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
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教學準備:
實物,不同角度觀察到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教師:小朋友你們喜歡聽故事嗎?今天老師先給你們講個《盲人摸象》的故事。
教師講故事。講完后問:這些盲人叔叔呀有的把大象摸成扇子,有的摸成柱子……他們說的對嗎?那大象到底是什么樣子呢?你能幫助他們想個辦法嗎?
學生交流。
教師揭示課題:觀察物體
[設計意圖]:學生喜歡聽故事,教師用故事引入,引發學生的討論,從而使學生理解要全面地了解一個物體各方面的特征就要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感受局部和整體的關系,激發學習的興趣。
二、激發興趣,合作求知
1、教師:小朋友剛才你們都說的非常好,每個小組都發給你們一個獎品,趕快打開看看吧。(學生的獎品有玩具小熊、鬧鐘、模型等)
仔細觀察你們桌上的獎品,你看到了獎品的哪一部分?跟你小組的同學說說。
2、學生觀察交流
3、全班交流匯報。
請各小組選一名代表說一說你們組的同學看到的各是獎品的哪一部分?
4、各小組輪流說一說,說完之后,讓學生把獎品變換位置,再依照上述過程仔細觀察一次,然后再在小組中說一說。
5、引導探究,深入理解
出示P67頁上的恐龍圖:這是小亮、小紅、小明三個小朋友看到的獎品的部分。你能很快說出這些圖分別是誰看到的嗎?并說說理由。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親身感受、小組合作交流,知道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結果是不同的。在此基礎上判斷三個圖分別是誰看到的,使學生很容易由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三、聯系實際,學以致用
1、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完成“做一做”中的活動。
2、出示不同的物體,請學生分別說一說從前、后、左、右看可以看到哪一面?
3、出示不同位置的圖片,請學生說一說哪幅圖分別是誰看到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學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在不同位置看到的物體的樣子,在學生的頭腦中進一步加深印象。在形式多樣的知識應用中體驗成功。
四、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你認為哪位同學表現,好在哪里?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知道在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能正確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簡單物體的形狀。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操作、辨認、想象、推理等活動,初步掌握全面、正確觀察物體的基本方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豐富的活動中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感受數學的和諧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二、目標解析
這節課是學生在一年級認識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間方位之后,第一次接觸觀察物體的內容,主要是引導學生用眼觀察、用口描述、用心體驗,親身經歷知識產生、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學會辨認從前面、后面、左側面、右側面等不同方位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從而幫助學生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并為進一步學習立體幾何知識奠定基礎。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系。
教學難點:正確辨認從不同側面觀察到的物體形狀。
四、教學準備
課件,四張熊貓玩偶圖片,每組一個熊貓玩偶、茶缸。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故事激趣
(1)課件播放:“盲人摸象”。
(2)引發問題:同學們為什么覺得好笑呢?他們看到的大象真的不一樣嗎?
(3)學生交流:這幾位盲人只摸到大象的一部分,所以說不出大象的全貌。
2、揭示課題
在生活中,我們該怎樣觀察物體,才有可能做出符合實際的判斷。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觀察物體。(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設計意圖】問題是探究的出發點,本課伊始,創設兒童熟悉的故事情境,旨在誘發學生產生問題意識,激活學生的思維,學生在有趣的故事中,初步感受局部與整體的關系,不僅帶著愉快的心情進入新知的學習,而且為新知的學習奠定良好的起點。
(二)觀察實踐,自主建構
將熊貓玩偶放在桌子中間,學生四人一組分前、后、左、右四個方位圍坐在四周。
1、定位觀察,建立表象
(1)首次觀察:每個學生均正對熊貓觀察。
(2)組內交流:你看到了熊貓的哪一面?是從哪個位置觀察的?
(3)全班匯報:指定一組中的四位學生依次說說自己看到的熊貓是什么樣的,教師適時點撥。
(4)設疑探究:你們看的是同一個熊貓玩偶,為什么看到的情況卻不一樣?
2、全面觀察,豐富表象
是這樣的嗎?接下來我們換個位置觀察一下好嗎?
(1)再次觀察:每組同學按順時針依次到其他三個位置進行觀察。
(2)交流反思:你現在看到小汽車的哪一面?為什么和剛才的一樣呢?
3、重點觀察,深化表象
(1)對比觀察:剛才有兩個位置看到的熊貓的樣子好像差不多,請再到這兩個位置進行觀察。
(2)質疑辨析:你看到的熊貓左右個側面一樣嗎?有什么不一樣?
(3)明確認識:引導學生根據熊貓右耳朵上戴的蝴蝶結進行區分,說明熊貓的臉、四肢伸向左邊還是右邊即可。
【設計意圖】
以學生熟悉的熊貓玩偶為直觀背景,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思考、交流,學生的思維在情境活動中激發,在想象活動中激活,在推理活動中建構,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表象,為下一環節的運用做好充分的準備。
觀察物體的教案4
教學目標:
1.正確辨別從不同位置(正面、側面、背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3.借助動手操作,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同伴合作意識。
4.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
5.幫助學生樹立從小仔細觀察事物,認真思考的好習慣。
6.對學生進行保護珍稀動物、關心集體的情感教育。
教學重點:
在實際的觀察活動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
辨認從不同側面(左側面、右側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感知
1.從實際切入。
激趣:小朋友們,你們照過相嗎?哪位同學給別人照過相?老師今天帶來了一臺照相機,誰想給大家拍照(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拍照。)
談話:你可真像個小攝影師!同學們想不想看看他拍的怎么樣!(教師操作、屏幕出示剛才在不同位置拍攝的.照片。)
提問:大家覺得拍的怎么樣?你最喜歡哪一張?這張他是站在什么地方拍的?拍的是這位同學的哪一面呢?(學生討論、回答)
生1:我最喜歡正面的,站在她的前面,拍的是她的正面。
生2:我最喜歡側面的,站在她的旁邊,拍的是她的正面。
2.導入新課。
講述:同學們說的真不錯,要想拍出好照片,就要仔細觀察物體,找到最佳位置才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觀察物體。(出示課題)
[設計說明: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拍照活動巧妙引入,新穎有趣,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立刻進入了學習的狀態,讓學生初步感知新知。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1.構建新知。
(1)本位觀察:
談話:(出示玩具恐龍)這是什么?你們知道都有哪些恐龍?大家看,老師手里的這只恐龍是什么樣子的?
生1:背上有尖尖的刺,鋒利的牙齒,白白的肚皮,手細細的,有尖尖的爪子。
生2:眼睛是翹起來的,樣子很兇猛。
要求:老師為每一組也準備了一只恐龍,請每個同學仔細觀察,你看到了這只恐龍的哪一面,是什么樣子?(課件出示從正面、左側面、右側面、背面拍攝的恐龍照片。)
提問:你看到了什么?和屏幕上的哪張照片是一樣的?
生1:我看到了正面,它有尖尖的爪子、粗粗的腿。和第二幅圖是一樣的。
生2:我看到了側面,它有粗壯的腿。和第四幅圖是一樣的。
生3:我看到了背面,它有尖尖的刺。和第一幅圖是一樣的。
談話: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老師想統計一下人數,請看到恐龍正面的同學站起來。看到側面的同學也站起來。沒有站起來的同學,你們看到的是哪一面?
3)全面觀察:
談話:同學們想不想自己找一個位置觀察恐龍?好,那你們想到哪個位置就到哪個位置去觀察吧!(學生自主選擇喜愛的位置去觀察。
提問:你到哪個位置去觀察的?和剛才看到的一樣嗎?
說明:這是老師繞著恐龍一圈拍攝到的錄像,我們來看一看吧!
(4)情感交流:
教師:看過之后,你都想對恐龍說些什么?
生1:那些小恐龍真可愛,我都想養一個。
生2:恐龍的世界真漂亮,我都想去看一看。
談話:你們知不知道現在有沒有恐龍了?由于自然的原因,恐龍已經滅絕了,可是還有一些動物也快要滅絕了,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2.鞏固新知。
(1)擺一擺
教師:同學們,在我們身邊有很多我們熟悉的物體,比如說:書、書包、鉛筆盒……你觀察過嗎?現在,請每組的小朋友把自己的數學書放在一起,理成一摞。看一看,數學書都是什么樣的?你看到數學書的哪一面?你能看到幾個面?(學生操作,回答。)生1:我看到了側面,我能看到3個面。
生2:我看到了正面,我能看到2個面。
(3)找一找
實例:大家知道嗎,開學以來,只要我們班級的桌椅壞了,總是有一位同學把它修好,可是卻沒有留下姓名。老師一直調查不出來。在星期六的時候,老師正好看到了這位同學和他的爸爸一起為班級修理課桌,老師悄悄的拍下了這些鏡頭。你們想不想知道他是誰呢?
小結:我們大家應該向他們學習,為大家服務。
觀察物體的教案5
教學目標:
1、通過認真組織拼擺,觀察和交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使學生體會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視圖的不同擺法,從不
同位置觀察不同的物體可能看到的視圖,以提升學生對實物及視圖進行轉化的能力。
2、通過學習,使學生發展空間觀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物體的不同視圖,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觀察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用4個大小相同的正方體,分別將它拼擺成以下形狀。
請同學們分別說說它們從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看,分別看到了什么形狀?
2、指出:剛才的形狀分別是由4個大小不同的正方體拼成成的,但由于拼擺的方法,觀察的.位置不同,我們在各個面看到
的形狀也不太相同,這節課,我們繼續用物手中的大小相同的正方體拼擺,進一步學會如何觀察物體。
二、教學新課
1、剛才我拉用4個大小相同的正方體擺成了這個形狀。
⑴想一想,此時從正面看,你看到什么?
⑵提問:如果此時再添加一個小正方體,放在什么位置不影響正面看到的形狀?你想怎么擺?
⑶指名匯報,并分別演示,啟發學生再想一想還有些什么其他擺法。
⑷引導學生觀察,比較:
想一想,這幾種辦法擺放后,從正面看到的形狀不變,再添加一個正方體擺放時有什么規律?
指出:在原來物體的前面或后面,與原來的某一個正方體對齊著放一個都可以。
⑸請學生們仔細從上面側面觀察,
提問:這時看到的形狀與剛才一開始的形狀一樣嗎?
小結:由于觀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形狀是不一定相同的;在同一方位觀察不同的形狀,卻是可能相同的。
2、教學試一試:
先還原成以上形狀。
⑴現在這里的幾個大小相同的小正方體,從上面看一看,你看到什么形狀?
組織討論:如果從上面看形狀不變,再添加一個可以擺在哪兒?
學生們分組討論并操作。
指名匯報,交流想法并擺一擺。
提問:此時再分別從正面、側面觀察,你們看到的形狀一樣嗎?為什么?
⑵還原之后,讓學生從側面看一年,記住你所看到的。
提問思考:如果從側面看形狀不變,再添一個可以擺在哪兒?
學生分組討論并操作。指名交流匯報并擺一擺
提問:相懷想,如果此時你從其它幾個方面去觀察,看到的形狀會一樣嗎?為什么?
⑶小結:觀察物體時,在同一個位置看到的相同的視圖可能有不同的擺法,而從不同位置觀察不同的物體可能有相同的
視圖,但也可能不同。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⑴出示圖并說明要求
⑵學生獨立完成,如學生有困難可讓學生先擺一擺⑶集體訂正。
2、“想想做做”第2題右邊兩題。
⑴按要求請同學們先照著樣子擺一擺。⑵請學生們依次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
⑶再請同學們同時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讓學生們比一比在同一個方位看到的形狀是不是一樣的。
3、“想想做做”第3題。
⑴獨立完成⑵分組匯報。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先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再組織全班交流,如果學生感到困難,教師可以讓學生用學具擺一擺。
四、全課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布置作業
完成家庭作業書觀察物體地一課時練習。
觀察物體的教案6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體會從三個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能畫出從三個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組合物體的形狀。
2、發展空間觀念和觀察能力,初步學會欣賞數學美。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
1、計算組合物體的組成個數。
2、能畫出從三個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組合物體的形狀。
教學難點:
根據組合物體的三個角度的平面圖計算組合物體的組成個數。
教學準備:
若干個小正方體狀的積木塊。
教學過程:
一、情境體驗: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師:這兩句詩說的是什么意思,大家知道嗎?
學生自主發言。
一座山從各個不同的角度來看會給人不同的感受,令人心曠神怡。同樣的,從不同的角度來看我們生活中的一些建筑物,也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比如下圖中大家看到的三張水立方的照片就是從不同的角度拍攝的。
二、思維探索(建立知識模型)
師:構成這些組合圖形的小正方體的個數,大家會怎樣數呢?
生:可以從前往后數,也可以從上往下數。
師:嗯,大家的方法都很好,我們看這三個組合圖形都是兩層結構,那我們可以分層來數。
生:第一個圖形上層有1個,下層有4個,所以總共有1+4=5個。
師:第二個圖形有幾個小正方體呢?
生:上層有3個,下層有5個,總共有3+5=8個。
生:哦,我知道了,第三個圖形上層有1個,下層有5個,總共有1+5=6個。
教學準備:老師先用積木塊搭好結構,便于學生觀察。
師:首先,我們從正面看,你看到的圖形是怎樣的`?
生:我看到了上面有一個正方形,下面有三個正方形。
師:能把你看到的圖形畫出來嗎?
學生自主畫圖,老師指導。
師:現在,我們換個方位,從左面看,你看到的圖形是怎樣的?
生:我看到左邊有一個正方形,右邊有兩個正方形。
師:請大家把你看到的圖形畫出來。
師:從上面看,會看到怎樣的圖形呢?
生:第一行有三個正方形,第二行有一個正方形。
師:同學們可以動手畫出你看到的圖形。
例3: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并畫下來。
教學準備:老師先用積木塊搭好結構,便于學生觀察。
教學安排:分三組學生分別完成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組合圖形,然后分別畫出所看到的圖形,最后組與組之間交換評判。
教學準備:每個學生手上有10個積木塊。
教學安排:同學們可以先試著對照從三個角度所看到的平面圖,動手擺積木塊,然后來驗證從正面、上面、側面所看到的圖形是否符合題目。
師:從正面看到的圖形,我們可以猜測上層至少有1個,下層至少有4個。
生:從上面看到的圖形,我們可以知道后排至少有1個,前排有4個。
師:從側面看到的圖形,我們可以確定后排有2層,也就是2個小正方體,前排只有一層。
生:綜合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確定這個組合圖形由6個小正方體組成。
教學準備:每個學生手上有10個積木塊。
教學安排:同學們可以先試著對照從三個角度所看到的平面圖,動手擺積木塊,然后來驗證從正面、上面、側面所看到的圖形是否符合題目。
師:先跟大家介紹下,主視圖就是從正面看到的圖形,左視圖是從左面看到的圖形,俯視圖是從上面看到的圖形。
師:從主視圖中,我們可以知道這個幾何體有三層,左邊至少有3個,右邊至少有1個。
生:從左視圖中,可以知道這個幾何體分兩排,后排至少有3個,前排至少有1個。
師:在俯視圖中,我們可以確定這個幾何體前排只有1個,后排有4個。
生:綜合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確定這個組合圖形由5個小正方體組成。
三、課堂總結從正面看→主視圖;
從左面看→左視圖;
從上面看→俯視圖。
觀察物體的教案7
學習目標:
1、通過從正面看到的平面圖形學生能畫出不同擺放方式的小正方體。
2、結合現實生活,通過具體觀察活動,學生能體驗從正面看到的平面圖形,它的實物圖可以有多種擺放方式。
3、在活動中培養數學學習熱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習慣。
學習方法:
1、五環: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匯報展示達標檢測拓展延伸
2、四步:學、交、練、導
學習重點:
能從正面看到的平面圖形畫出不同擺放方式的小正方體。
學習難點:
能從正面看到的平面圖形畫出不同擺放方式的小正方體。
教學準備:
課件 、小正方體
教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
出示復習題,學生在個人理解教材的前提下,獨立完成,落實自主學習的任務。同時,教師要適時地對學生預習作出方法指導、信心鼓勵和時間要求。
用手中的4塊積木搭一個你喜歡的形狀。展示不同的擺法。
小組合作
二、探究交流
教師有針對性地參與到部分小組的學習中去,并綜合學生的疑問,然后再提出一兩個重點問題讓學生合作探究。
每個同學都可以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同時學會的'同學還必須教會不會的同學,以達到共同提高和小組整體成功的目的。
現在有四塊積木,如果我想擺出從正面看是這一形狀
如果再加一個小正方體,要保證從正面看到的形狀不變,你可以怎樣擺?有幾種擺法?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解決。
三、匯報展示
每個同學都可以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同時學會的同學還必須教會不會的同學,以達到共同提高和小組整體成功的目的。
學生展示交流得出擺放的規律
先照圖用三個小正方體擺好從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狀,然后余下的一個正方體可以擺在原來物體的前邊或后邊,都可讓正視圖保持不變。如果擺在前邊,從正面能看到這個正方體,它必須與原來物體里的正方體對齊著擺;如果擺在后邊,從正面不能看到這個正方體,它既可以與原來物體里的正方體對齊著擺,也可以不對齊著擺。
四、達標檢測
一是學生小組內部或小組間互相檢查學生完成情況,并作出評價。二是教師對發現的學生中存的共性問題予以及時的點撥或留待輔導時間予以專題講解。
完成教材第3頁練習一第1、2、4、5題。
五、拓展延伸
教師檢查或小組自查,發現問題教師課堂立即訂正。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觀察物體的教案8
設計說明
本節課教學根據給出的從三個方向觀察到的形狀,擺出相應的幾何體,因此本設計重點突出以下兩點:
1.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探究新知。
知識遷移就是利用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啟發學生進行新舊知識對照,由舊知去思考、領會新知。組織學生按小組動手操作,在經歷了觀察活動之后,用3個同樣的正方體按照蘭蘭所看到的圖形擺一擺,幫助學生在觀察者的位置和相應的視圖之間建立正確的聯系,發展空間觀念。
2.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培植受教育者的主體性,理應成為現代教育追求的目標”。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本設計始終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增強自主學習的意識,主動融入到新知的學習中。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同樣的正方體若干
學生準備 同樣的正方體若干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師:瞧,老師給你們帶來什么了?(出示小正方體教具)小小的正方體里面蘊涵著許多的數學知識。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認真觀察,積極動手,繼續學習觀察物體。(板書課題)
⊙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幾何體的三視圖。
師:同桌合作,利用手中的學具,根據三視圖還原幾何體,比一比哪組同學擺得又快又好。并說說你有什么發現。
(同桌間交流自己的發現)
2.集體交流,展示。
(1)學生大膽地到臺前展示自己的拼擺成果,其他同學給予評價。
(2)鼓勵學生說出這樣拼擺的理由。
3.根據學生的匯報,教師進行總結:綜合三視圖的形狀可以確定出幾何體中小正方體的`擺放位置。
設計意圖:給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空間,引導學生有目的地開展觀察、比較活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化形象思維為抽象思維。
⊙鞏固練習
1.教材2頁“做一做”。
(1)指名讀題,明確題目要求。
(2)學生各自按要求拼擺。
(3)展示交流,集體訂正。
2.教材3頁1題。
(1)自主讀題,指名說出題目要求。
(2)動手擺一擺,完成練習。
設計意圖:在多次擺物體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由幾個小正方體擺成的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的認識。
觀察物體的教案9
教學內容:P 41-42.例3及做一做.
教學目標:
1.經歷觀察過程,認識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通過觀察,正確辨認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形狀。
3.根據圖形推測拼搭的方式,引導學生簡化過程,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4.學生在操作活動中,發展與同伴的合作意識,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教學準備:
若干個相同的小正方體及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
師:前兩節課我們學習了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如果用若干個相同的小正方體拼擺成立體圖形,在觀察中又會存在哪些特點?今天,我們就來繼續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二、探求新知
1. 教學例1
① 學生根據教師提示用小正方體獨立拼搭物體。
師:面對自己橫向連續擺3個正方體;接著,在第一排左邊第一個后面再擺一個。
② 讓學生繞著拼搭成的物體走一圈,分別從物體的正面、上面和左面進行觀察。
③ 各自把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平面圖畫下來。
④ 反饋交流,引導學生發現、歸納結果。
學生概括:同一個物體,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觀察的結果各不相同。(板書)
2、按要求擺
用四個小正方體擺,正面觀察到的平面圖是三個并排的小正方形,有幾種擺法?(五種)
用四個小正方體擺,左面觀察到的平面圖是兩個并排的小正方形,有幾種擺法?(三種)
用四個小正方體擺,上面觀察到的平面圖是三個并排且在第一列后面再加一個的'小正方形,有幾種擺法?(一種)
:我們僅僅依據一個或者兩個方向看到的圖形,不能確定立體圖形的形狀,只有從三個方向看到的圖形,才能確定立體圖形的形狀。
三、鞏固練習
1、獨立完成教科書第41頁的“做一做”。
2、獨立完成教科書第42頁練習九的第1題
3、獨立完成教科書第42頁練習九的第2題
四.板書設計
觀察物體
同一個物體,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觀察的結果各不相同。
觀察物體的教案10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學(五年級上冊)》,第38-39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讓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的形狀。
3.借助動手操作,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同伴合作意識。
4.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
教學重點:
在實際的觀察活動中,讓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
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的形狀。教具準備:長方體、正方體、球、圓柱等。
德育滲透:
幫助學生樹立從小仔細觀察事物,認真思考的好習慣。
情感與態度目標:
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培養學生認真傾聽他人意見,樂于與人合作,從不同角度欣賞他人的良好心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感知
比賽:快速搶答。下列照片中分別是什么?(師分別出示三組物體照片:電話、手機、手電筒。以下是一組圖形照片。)
師:同樣一個物體照片,為什么有的能一眼看出,有的卻看不出?(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創設學生喜歡的“猜一猜”引入,新穎有趣,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立刻進入了學習的狀態,讓學生初步感知新知。]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一)教學例1
1.引入:神探“冒險小虎隊”的故事同學們知道嗎?他們就是靠敏銳的觀察力,破了很多大案。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他們最近在忙些什么?(板書:觀察)
[設計意圖:運用課件動態演示,講神探小故事,聲色并茂,立刻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出示例1:一位專家剛剛研制出一種新藥,他把新藥放在小藥箱里,可是有一天,他發現藥不見了,是誰偷了藥?
3.請學生從不同方向觀察小藥箱,問:你觀察到什么?(分小組操作、交流。)
4.“冒險小虎隊”找到四個犯罪嫌疑人,他們每個人看了一眼小藥箱后說了一句話:
A我看到的那一面上畫了個紅十字。
B我看到的那面上寫:小藥箱。
C我看到的是白色的面,沒什么標記。
D藥箱相對的面顏色是一樣的。
你認為誰說了謊話,為什么?(板書:推理)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觀察進行推理,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5.如果前面為正面,其它面分別是什么面?如果右面為正面,其它面分別是什么面?
小結:物體的左、右、正面都是相對的。
6.填寫觀察實驗報告:
從不同角度觀察下面三個物體,把你從各個角度看到的形狀畫下來。
上面
正面
左右面
7.如果降低高度,它的正面是什么形狀?(課件出示)
8.課間小歇:欣賞古詩《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優美的樂聲中欣賞古詩,進行美育教育,體現數學與其它學科之間的整合]
(二)教學例2
1.引入例2。
神探“冒險小虎隊”最近又在忙什么呢?某博物館被盜了兩件古董,被盜當天門窗都是鎖好的。(形狀如下)
“冒險小虎隊”突然發現房梁上有一個小洞。接著,他們找到四個犯罪嫌疑人,他們每個人都畫了古董的形狀:
A B C
2.出示例2。
(1)思考:他們誰是小偷?為什么?他們分別是從哪個方向上看到的?
(2)動手操作。
(3)匯報,小結。
三、鞏固新知
1.這是我看到的物體的一個面,它可能是什么形狀?
2.這是我看到的物體的一個面,它可能是什么形狀?
3.這是我看到的兩個物體的一個面,它們可能是什么形狀?
4.畫一畫。
選擇兩個物體擺一擺,先確定一個面為正面,然后分別從上面、正面、左(右)面等角度觀察所擺物體,在紙上畫出所見到的形狀。
5.猜一猜:展示作品,其它組同學猜猜這組物體是什么。
三、小結:
今天我們學會了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還學會了推理。在生活中,我們處處都要留心觀察,做一個勤于思考的好孩子,你們能做到嗎?
觀察物體的教案11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讓學生初步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能辨認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3、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二、教學重點:
初步感知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物體,結果是不同的。
三、教學難點:
能辨認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四、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學具準備:
學生每人一個玩具
六、教學過程:
創設情景:
1、出示一個六個面顏色都不同的正方形,讓學生在某一位置觀察這個正方形,問學生最都能看到幾個面的顏色,要看到其他幾個面的顏色,怎么辦?
2、講述“盲人摸象”的故事。
師:“為什么每個人得到的結果不同呢?”
學生講一講自己的想法。
師:那么為什么會不一樣呢?你同意誰的結論?
生:他們四人都不對,因為只摸到了一部分,不全面。
師:對呀!這四個人得到的結論都不是全面的。為什么呀?
生:他們四個人都是從各自的角度上摸的?
師:要全面的了解一個物體的特征,必須要全面的去觀察這個物體,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綜合無分析把握這個物體的形狀和特點。我們本節課就來學習觀察物體的方法—從不同的角度。
探索新知:
1、觀察物體
(1)出示鬧鐘,(放在學生中間)分組進行。讓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位置同時觀察。
(2)學生活動,觀察物體
師:“你看到了什么?”
學生交流看到的物體形狀。(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
師:為什么會這樣呢?
生1:因為我在鬧鐘的前面。
生2:因為我在鬧鐘的后面。
生3:因為我在鬧鐘的左邊。
生4:因為我在鬧鐘的右邊。
師:我們每一個人只看到一種結果,你相信別人的結果嗎?真是這樣嗎?
學生交換位置觀察,再交流一下(注意自己的觀察位置)
(3)師:通過剛才的不同觀察,你有什么想法?
生:沒一個人看到的都不一樣。
生:不同的地方看到的都不一樣。
生:沒一個物體都不一樣,有好多形狀。
師:是這個物體不一樣嗎?
生:不對,是我們人看的餓位置不一樣。
師生小結: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結果是不同。
(4)教學例1(多媒體出示)
師:誰能說一說圖中恐龍的三個圖形分別是誰看到的?
學生分組討論,并說明理由。
小組匯報、課堂交流。
應用拓展:
1、多媒體課件出示圖:桌上放著一個茶壺,四位同學從各自的角度觀察。
(出示茶壺四個方向看到的圖形)請指出下面四幅圖分別是哪位同學看到的'。
2、小組活動進行觀察
67頁“做一做”中的活動。讓學生利用手中的數學課本直接進行操作,每個小組成員先從某一角度看這摞書,然后交換位置看一看。最后,在教科書上進行連線。
鞏固新知:
1、每個學生從各自的方向觀察自己的玩具,說一說看到的玩具有什么不同。請幾個學生說給全班同學聽。注意:“我在它的(位置),我看到了(形狀)”
2、小組活動鞏固知識:任選小組成員中的一個玩具,放在桌子中間,說一說從自己的位置看到的玩具的樣子。
A: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位置觀察
B:同一個人在不同的位置觀察
應用總結:
師:那么“盲人摸象”故事中的四個人的說法對嗎?他們四個人怎樣說,才是正確的?
生1:應該說:“大象的腿像一根柱子。”
生2:應該說:“大象的耳朵像一把扇子。‘
生3:應該說:“大象的尾巴像一條蛇。”……。
師:你們還可以怎樣說呢?
生:大象的鼻子像水管。
生:大象的身子像小山。
師:他們如果這樣說,你還笑他們嗎?
生:不笑了,他們只是從一個角度來說的。
課堂小結:
1、說一說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告訴同學們好嗎?
2、如果讓你去觀察一個物體你用怎樣的方法觀察呢/
通過小結使學生認識到,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對的,對一個物體應全面的觀察。
反思:
略
觀察物體的教案12
教學內容
蘇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第90、91頁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實際觀察和比較,初步體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一樣的,能正確辨認從某個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能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2、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背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3、通過換位置觀察等活動,經歷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
4、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使學生在觀察物體的過程中,豐富對現實空間的認識,發展初步的形象思維和空間觀念,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體驗到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教學難點:辨認從不同側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玩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1、師:猜一猜這是什么?
2、公布結果。
3、小結:大家通過抓住事物的特征猜出了這個物體,你們真了不起!剛才同學們看得都特別仔細、特別認真。用眼睛仔細、認真的看這就叫“觀察”。
今天就來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板書課題
二、觀察照片,激活經驗。
1、觀察教室照片。
(1)談話引入,觀察照片。小朋友,你們喜歡拍照嗎?老師這兒有兩張大家最熟悉的照片,你知道是拍的哪兒嗎?(在屏幕上依次打出兩張分別從教室的前后拍的照片,讓學生進行辨認。
(2)拍的是同一個教室為什么拍出來的樣子會不一樣呢?(啟發學生想象拍攝者的位置。)
(3)下面的兩張照片哪張是老師站在教室前面拍攝的,另一張是在哪里拍攝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4)得出結論:同一個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從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樣的。
2、“想想做做”第1題。
下面是兩張某區第一中心小學的照片,結合我們學校的大門想一想,哪一張是在學校外面拍攝的,哪一張是在學校里面拍攝的?
你是根據什么做出判斷的?
3、通過剛才的學習,同學們已經學會從兩個相對的角度觀察同一個物體。
三、觀察實物,親身體驗。
1、觀察實物
師: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位小客人,它已經等不及了,請出我們的這位小客人,這是一只卡通小牛,如果從不同的位置觀察這只小牛看到的樣子又會怎樣的呢?
下面我們就分組進行,從每一小組中請出一位小組長來示范觀察小牛,并做一回小老師,判斷從你這個位置看到的小牛是什么的樣子的?
其他同學猜一猜,你的小組長看到的小牛的樣子是哪一張圖片,將你想到的用手勢表示出來。(如果想不出的話,同桌可以互相交流一下判斷方法。)
請把小牛放在桌子中間,小牛的臉對著1號座位的同學。(學生分前、后、左、右四個方位坐好)
師:你是從小牛的哪一面觀察小牛的?請問看到的小牛是什么樣子的?是幾號圖片,你的組員們選對了嗎?
生1:我看到了小牛的正面生2:我看到了小牛的身子生3:我看到了小牛的后面
師:左面和右面看到的一樣嗎?不同在哪里?2、換位置再觀察
咱們換個位置觀察一下好嗎?請1號座位的同學到2號座位,2號座位的同學到3號座位,依次換位。
你現在看到的小牛又是什么樣子的?(學生紛紛發言)。
師:我們繼續換位置觀察,2號座位的同學到3號座位,3號座位的同學到4號座位,你在這個位置上看到的小牛又是什么樣子的?小組內相互說一說。
(小組內交流完畢后,學生再次換位置觀察并交流。最后讓學生回到原位。)3、根據形狀判斷位置
師:剛才我們在不同的位置對小牛進行了觀察,下面老師就來考考你。哪一組的同學看到的小牛是這個樣子的?請把你的手舉起來。(任意拿一張)
教師邊說邊出示:
師:××同學,你為什么舉手了?生:因為我在我這個位置上看到了小牛的身子,而圖片上畫的也是這個樣子。繼續出示:
師:幾號座位的同學看到的小牛是這個樣子的?(出示小牛的側面)有錯的話要質疑學生的'回答(采取辯論的方式)師:你們觀察得真仔細。(讓學生辨認,做法同上。)
師:通過從不同位置對小牛的觀察,你發現了一個什么問題?
(師生共同肯定: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小牛的樣子是不同的。)
四、應用拓展
(一)練習
1、課本90頁小猴題。有幾個小朋友是攝影愛好者,他們在不同的位置分別
給小猴照了一張照片,根據剛才的經驗判斷一下,他們拍到了小猴的哪一面,你能把每人拍的照片連一連嗎?
2、“想想做做”第2題。我們已經知道在不同的位置看同一個物體,看到的樣子不同。生活中也常常需要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瞧,校園里有一輛汽車三個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觀察這輛汽車,你知道右邊的圖分別是誰看到的嗎?連一連。(學生在書上完成,指名反饋,集體校對。)
(二)猜猜猜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下面的情形,出示練習十五第
3、4題。
(三)圖片欣賞同一事物觀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形狀就不同,本節課的內容在其他學科中也有體現,比如說:我們語文書中就有一首詩說明了這種現象。
五、全課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懂得了什么?
教師小結:同一個物體,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看到的是不一樣的。我們今后在觀察物體時要注意從不同位置去觀察,在思考問題時也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這樣得出的結論才會更加全面、更加準確。希望大家做一個勤于思考的好孩子。
六、拓展延伸
同學們就把你們今天的收獲帶回去,和爸爸媽媽一起觀察家里的一個物體,并和他們說一說從不同方向可以觀察到物體的什么形狀。
七、板書設計
觀察物體
↓
不同位置
從前面
從側面
從后面
形狀不同
觀察物體的教案13
本單元以4個相同的正方體擺成的物體為觀察對象,繼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像能力,通過物體與其三視圖的相互轉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本套教材里“觀察物體”從二年級(上冊)起陸續安排。
二年級(上冊)
從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指出各個位置看到的物體形狀。
三年級(上冊)
認識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長方體或正方體形狀的物體;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3個相同的正方體擺成的物體,初步進行物體與其正視圖、側視圖、俯視圖間的相互轉換。
三年級(下冊)
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4個相同的正方體擺成的物體,簡單描述看到的形狀。比較幾個物體的正視圖(側視圖或上視圖)。
本單元教材安排一道例題和一次“想想做做”,都是觀察4個相同的正方體擺成的物體。一道思考題里觀察的物體要復雜得多。
在三年級(上冊),學生已經觀察了由3個相同的正方體擺的物體,初步學習從正面、側面和上面進行觀察,并用圖形描述物體各個面的形狀,這些都是繼續教學本單元內容的基礎。
從3個小正方體的拼擺至4個小正方體的拼擺,數量上僅多了1個小正方體,但拼擺時的變化卻多得多。各種拼擺組成的物體形狀各不相同,它們的視圖有時相同,有時不同。如果學生理解這一點,他們的空間觀念和觀察物體時數學思考的水平都能得到一次發展。例題出示三個都是由4個相同的正方體擺成的物體,由大卡通引導學生先從正面看這三個物體,比比看到的形狀是否相同,再從側面和上面看,也分別比比形狀,這些活動能有效地幫助學生達到教學要求。
用4個相同的正方體擺成的物體不只例題中的三個,還有許多。因此,“想想做做”第1題讓學生繼續擺一擺、看一看、比一比并且畫一畫。這些要求既與例題自然銜接,又比例題適當提高。擺一擺讓學生整體感知物體的特征,先擺再看便于學生理解物體某個方向的.形狀。例題和各道“想想做做”都有先擺一擺的要求,教學時要想辦法為學生創造擺的物質條件,絕不能圖省事以看教材里的實物圖代替看擺出的實物。把看到的圖形畫出來,是表達觀察、思考結果的一種方式。對學生畫圖的要求不宜過高,能畫出草圖并基本正確就可以了。
“想想做做”第3題要求依據視圖擺出物體,其中第(1)題的擺法各只有一種,第(2)、(3)題的答案是開放的。要鼓勵學生擺出既符合視圖要求,形狀又不相同的各個物體。引導他們經歷“研究視圖的結構——想一想應該怎樣搭——動手拼搭——驗證搭成的物體是否符合要求”的過程,這個過程既能發展空間觀念,也能培養良好的學習方法與習慣。在進行第(2)、(3)題的拼擺時,可以分步進行。如先拿2個或3個正方體放成一排,再把其余的正方體放到適當的位置上去,想想有幾種放法并檢查擺出的各個物體的視圖是否符合題意。第5題是第6題的鋪墊,每個樓房模型都只要4個正方體就能搭出。學生在搭的時候,會自覺體會其中某個正方體被遮著,不容易看到甚至看不到,能理解那個看不到的正方體事實存在,也是空間觀念的反映。第6題左邊物體中的各個小正方體都能清楚地看到;中間物體中的個別小正方體不容易看到;右邊物體中有個別小正方體被遮著,不能直接看到。說出三個物體各由幾個小正方體擺成的難度不同,要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數、怎樣想的。
思考題是從前、后、左、右分別觀察由6個正方體擺成的物體,供教學選用。要注意的是,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是觀察由4個正方體擺成的物體。
觀察物體的教案14
單元學習目標:
1.使學生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2.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3.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現象。
4.通過以上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學會欣賞數學美。
重點:從正面、側面上觀察簡單物體的形狀。
難點:感知對稱現象,能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課時安排:3課時
課題: 觀察物體(一)
內容:教材P67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際觀察比較,初步體會在不同的位置上,觀察到的同一個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2.能根據看到的不同形狀,正確確定正面、側面、背面的觀察位置。
3.在觀察的過程中經歷探究知識的過程,培養合作意識。
教學重、難點:正確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并能根據觀察到的形狀確定觀察的位置。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聽故事嗎?上課前,老師先給大家講個小故事。有兩只螞蟻,有一天他們打算去看看牛是什么樣的,于是啊,他們就出發了,一只螞蟻爬到了牛蹄上,說:“牛長得和碗差不多大小。”另一只螞蟻爬到了牛角上,說:“不對,牛是彎彎的,和黃瓜差不多長。”
師: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預設學生回答:他們看得不全面,他們只看到牛的一部分。
師:是啊,這兩只小螞蟻只看到牛的一部分,所以都說不出牛的全貌。
二.觀察物體,探索新知。
1.要了解一樣物體,需要全面地去觀察,今天咱們一起來學習全面地怎樣觀察物體。
2.小組合作觀察。
四人小組拿出一個玩具,固定在桌面上不移動,每個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觀察桌面上的小熊(最常見的動物玩具),然后說一說,你看到的是小熊的什么部位。
3.匯報:
你看到的是哪個部分?你是坐在什么位置觀察到的?其他小組和他看到一樣的小朋友請起立。誰看到和他看到的是不一樣的。
4.課件出示:
小朋友真仔細觀察得真仔細。這有幾個小朋友看到的場景,你能說說他們分別是從哪個角度觀察的嗎?
5.通過觀察小恐龍,你發現了什么?
站在不同的位置,我們看到的都可能不一樣的。
三.分層練習,鞏固提高。
1.觀察書本。
請同學們把書四本合放。一會根據老師出示的畫片,想一想應該是從那個角度看到的畫面,就到走那個方向。
2.猜物體。
(1)課件出示玩具汽車的一面,這是什么,這是從那個角度去觀察的車?變換圖形,再問。
(2)出示圓點。這是什么?有很多可能。看來單從一面判斷是不行,我們要更全面些。出示鉛筆正面圖。再左右。
四.總結。
這節課我們都在做什么?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要了解一個物體,我們必須全面地進行觀察。
五.作業:
回家選擇一樣物體,從不同角度去觀察,并畫下簡易圖。
課題: 軸對稱圖形的認識
內容:教材P68
教學目標:
1.經歷直觀演示、動手操作的過程,了解對稱現象,并能識別軸對稱圖形。
2.發展空間觀念,培養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通過對生活事物及相應圖形的欣賞,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學會欣賞數學美。
教學重點:認識軸對稱圖形,會畫對稱軸。
教學難點:找對稱軸
教學準備:課件、一些軸對稱圖形、每個學生一些彩紙和一把剪刀
教學過程:
一.活動導入,感知對稱。
1.教師在黑板上畫出一張沒有眼睛的笑臉,并準備不一樣大小的`眼睛讓學生蒙著眼睛貼。
2.出示:蜻蜓、蝴蝶、樹葉、臉譜。
師:仔細觀察這些圖片,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學生回答,教師小結:像這樣兩邊一樣的圖形,我們就說它們是對稱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對稱”。(板書:對稱)
二.動手操作,探究對稱。
1.剪一剪,議一議。
讓學生試著用剪刀剪出一個像這樣的對稱的圖形。
教師巡視、輔導,并貼出。
引導學生辨析:哪些圖形是對稱的?哪些不是對稱的?光用眼睛看是不科學的,你有什么好辦法可以檢驗呢?
學生可能提出“對折”的方法。
請剪得不對稱的學生說說是怎么剪的,教師小結:隨意剪是很難剪出對稱的圖形的。
再請剪得規范的同學介紹剪法。“先對折”再剪。
師:咱們仔細觀察一下這些對稱的作品,你又發現了什么呢?(生說。師再揭示。)在數學上我們把這個折痕叫做“對稱軸”。
教師在一個對稱軸圖形上畫對稱軸,并板書:對稱軸。
請剪得規范的學生在自己剪的圖形上畫出對稱軸,之前沒有剪規范地剪出對稱軸圖形的學生,再修改一下剪的圖形,或重新剪一個對稱的圖形,再畫出它的對稱軸。
2.猜一猜,折一折。
出示一張長方形紙片,師:它是對稱的嗎?它有幾條對稱軸呢?(請學生猜)請大家動手折一折,試一試。
學生動手后,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演示給大家看。
師:對,長方形有兩條對稱軸。正方形有幾條對稱軸呢?(請學生猜)動手折一折,試一試。
指名一學生演示,教師板書。
師:猜猜圓有幾條對稱軸?然后動手折折看。
三.拓展應用,強化表象。
1.在日常生活中,除了這些圖形是對稱的以外,還有許多物體也是對稱的,你能舉例說一說嗎?
學生舉例。
2.欣賞圖片。
動物:蝴蝶、飛鶴、小鹿、企鵝等;建筑:北京天壇、法國艾菲爾鐵塔等;藝術品:花瓶、民間剪紙等;文字:由、甲、旦、M、O、等。
3. 出示P68的做一做:判斷下列哪些物體是軸對稱圖形,是的請畫出它的對稱軸。
獨立完成。并請其余學生評價。
4.在格子圖上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P70練習十五的T3。
完成后請小組交流,你是怎么做到的?指名反饋,教師演示。
5.如果還有時間的話,可以增加:找對稱圖形并找對稱軸的練習。
把圖形分類:正方形、長方形、圓、等邊三角形、任意三角形、等腰梯形、任意梯形、平行四邊形等。
教師請學生隨意拿圖形,并分類擺放。
(板書:是 不是 不確定)
找確定的圖形的對稱軸的并畫出。分組完成。
6.小結。
通過剪,畫,小朋友們都認識了對稱圖形,那么現在誰能為大家介紹一下這樣的圖形。
四.課堂總結。
在下課前,讓我們來放松一下,準備下課。請閉上你的眼睛。深深地吸一口氣,然后慢慢地吐出來。打開手臂。感受一下五指張開的力量。想一想,其實人也是左右對稱的。請閉著眼睛想一想,讓思緒離開我們自己的身體,去尋找還有哪些物體也是左右對稱的。再想一想,哪些我們可以稱為是對稱圖形。慢慢地張開你對稱的雙眼。如果讓你用一個字形容今天學習的對稱圖形,你要用哪個字?
五.作業:
找找身邊的軸對稱圖形。
觀察物體的教案1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辨別從不同位置(正面、側面、背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過程與方法:借助動手操作,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同伴合作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
2、幫助學生樹立從小仔細觀察事物,認真思考的好習慣。
3、對學生進行保護珍稀動物、關心集體的情感教育。
教學重點:
在實際的觀察活動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教學準備:
實物,不同角度觀察到的圖片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激趣感知
師:我聽說咱們班的同學都特別喜歡動物,是嗎?現在大家的腦海中肯定都出現了許多動物的圖像吧!下面咱們看看哪位同學的眼力最棒!
課件出示動物身體一部分的圖片,學生猜測。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對這些動物不僅認識,還能抓住他們的特征,平時肯定看得特別仔細和認真。用眼睛仔細、認真的看這就叫“觀察”。
師:今天我想和同學們一起上一節觀察課——觀察物體。(隨機板書:觀察物體)同學們只要仔細、認真的觀察,每個人都會成為小小觀察家的。有信心嗎?
老師這里有一張給小鴨子照的照片,請全班同學認真觀察照片,說一說你知道這些照片攝影師站在小鴨子的什么位置,照的是小鴨子的哪一面?
質疑:剛才同學們都說地非常好,不過老師有個疑問,為什么都是照著同一只鴨子,可是每張照片都不一樣呢?
揭題:說得真好!要拍出精彩的照片,就得仔細觀察物體,從各個角度去觀察,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觀察物體”。(板書課題)
學生喜歡感興趣的猜一猜引入新課,引發學生的討論,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了解什么是觀察。從而使學生理解要全面地了解一個物體各方面的特征就要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感受局部和整體的關系,激發學習的興趣。
二、激發興趣,合作求知
1.構建新知。
(1)本位觀察:
談話:(出示熊貓)這是什么?(這是我們的國寶熊貓)要求:老師為每一組也準備了一只熊貓,請每個同學仔細觀察,你看到了這只熊貓的哪一面,是什么樣子?(課件出示從正面、左側面、右側面、背面拍攝的熊貓照片。) 提問:你看到了什么?和屏幕上的哪張照片是一
樣的? 談話: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老師想統計一下人數,請看到熊貓正面的同學站起來。看到側面的同學也站起來。沒有站起來的同學,你們看到的是哪一面?
(2)換位觀察:
要求:聽老師口令,全體起立。請每組同學按照順時針的方向(教師做手勢表示)走到本組的下一張位子上去。你們現在看到的熊貓的形狀和剛才一樣嗎?那你現在看到了熊貓的那一面?
生1:我看到了側面,剛才看到了前面。
生2:我看到了背面,剛才看到了側面。
質疑:為什么大家現在看到的和剛才不一樣呢? 小結:對!原來我們換了位子,位置發生了變化,觀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熊貓的形狀也不一樣了。
(3)全面觀察:
談話:同學們想不想自己找一個位置觀察熊貓?好,那你們想到哪個位置就到哪個位置去觀察吧!
提問:你到哪個位置去觀察的?和剛才看到的一樣嗎?
(引導學生得出要認識一個物體就要全面的進行觀察)
師:我們要想認識一個物體就要全面的進行觀察,不能只看到一部分就早早的.下結論,所以我們觀察物體要全面有序。 (引導學生知道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觀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物體的形狀也就不一樣了。引導學生得出要認識一個物體就要全面的進行觀察。)
(4)連一連(完成教材第68頁“做一
做”)
2、鞏固新知。
1、說一說“完成教材練習十六的第1題” )
2、連一連(完成教材練習十六的第3題)
3、猜一猜(完成教材練習十六的第2題)
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學會了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同一物體的形狀是不一樣的。其實我們在觀察物體的時候,有的時候會受到肉眼和其它一些條件的限制,所以啊,需要借助一些工具來進行我們的觀察,請看大屏幕。
1. 放大鏡
師:它可以把一些很小的文字、圖片進行放大。
2.望遠鏡
師:觀察比較遠的物體我們可以依靠――瞧!解放軍叔叔有時還借助望遠鏡來觀察遠處的物體呢!
3.顯微鏡
師:這是顯微鏡,通過這個工具啊,可以看見很多我們肉眼看不見的物體,很多科學家就是借助它來觀察一些微生物或者細胞的。
師:希望大家課后能夠處處留心觀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和感受,做一個勤于思考的好孩子! 學生通過親身感受、小組合作交流,知道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結果是不同的。在此基礎上判斷三個圖分別是誰看到的,使學生很容易由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學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在不同位置看到的物體的樣子,在學生的頭腦中進一步加深印象。在形式多樣的知識應用中體驗成功。
四、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隨堂練習
【板書設計】
觀察物體
正面(前面) 側面 后面
從不同的位置→形狀不一樣
【觀察物體的教案】相關文章:
《觀察物體》教案12-17
《觀察物體》教案03-30
觀察物體教案(初稿)12-16
數學教案 《觀察物體》02-06
觀察物體教案 (二稿)12-16
《觀察物體》的教案設計10-03
小學數學觀察物體教案01-14
觀察物體09-29
《觀察物體》教案設計范文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