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風箏》教案設計
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進行探究性學習
2.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悟親情的含義;了解科學的兒童教育思想;學習魯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一、基礎知識
1、.在課前自讀課文的基礎上,把弄不懂的字、詞畫拿到組里解決,再把解決不了的自已寫到黑板上,大家一起解決。
2、文學常識
.二、質疑探究
(1)這篇課文回憶的是什么事情?請你概述一下。
(2)讀完課文以后,你有哪些感受?
提示:為什么“我”不許小兄弟放風箏?事隔幾十年為什么要討小兄弟的寬恕?為什么說不許小兄弟放風箏是“對于精神的虐殺”?魯迅對待自己的錯誤態度與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小兄弟為什么全然忘卻,毫無怨恨?
(3)課文中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畫出來,大家一起研討。
三、自主質疑,合作探究
①為什么“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聯系下文)
②畫出描寫故鄉風箏時節的“春光明媚”的句子,說說作者為什么把往事的回憶放在這樣的畫面中展開?(多角度討論探究)
③為什么說“久經訣別的故鄉的久經近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北京天空中蕩漾了”?
四、當堂達標測試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3.5分)
憔悴()()訣別()什物()
虐殺()恍然()蕩漾()
2、解釋下列句子中詞語的意思。(6分)
⑴四面都還是嚴冬的肅殺,而久經訣別的故鄉的久經逝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天空中蕩漾了。
肅殺:
⑵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間堆積雜物的小屋去。
恍然大悟:
⑶我……很憤怒他瞞了我的眼睛,這樣苦心孤詣地來偷沒出息的孩子的玩藝。
苦心孤詣:
3.作者看到“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就感到“驚異和悲哀”,這是為什么?
4.這篇散文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5.看到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為什么說是“不幸”?
6.文中所說的“對于精神的虐殺的這一幕”,具體指什么?
7.“我還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著。”表達了作者一種什么樣的心情?
8.這篇文章是魯迅寫的一篇(體裁),選自散文集。
第二部分:閱讀分析
(一)
北京的冬季,……四面又明明是嚴冬,正給我非常寒威和冷氣。
10.第一段末說“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我”“驚異”的是,“悲哀”是因為,這句話是結構上的作用是。
11.“四面都還是嚴冬的肅殺,久經訣別的故鄉的久經逝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天空中蕩漾了”,怎么說春天“久經逝去”?為什么又說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蕩漾了?
12.寫風箏事件的兩段文字,包含著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13.作者最后送給弟弟風箏并同弟弟一起放風箏,體現了作者的精神。
14.末段為什么說“悲哀”是無可把握的悲哀?
15.“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的意思是,“我”只感覺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氣”,不僅指,而且指。
16.這篇散文回憶的是什么事情?你讀了有哪些感受?
17.對待早年的過錯,魯迅先生的心情如此沉重。你從魯迅先生身上學到一種什么樣的精神品質?
五、布置作業
①精讀課文,再提問題,繼續研討。
②課后“讀一讀,寫一寫”。
《風箏》答案
1.略2.⑴形容天氣寒冷,草木枯落。⑵形容猛然醒悟過來。⑶這里是費盡心思的意思。
3.故鄉的風箏時節,是春二月,春光明媚,北京冬季未過,就放風箏,所以“驚異”。見到風箏,就想起小時候精神的虐殺的一幕,而且無從補過,心頭不禁悲哀。
4.反映魯迅先生知錯必改,充滿自省精神。
5.因為自己一向以為管小兄弟管得對,現在見到書上的道理,心情一下子沉重起來,受到懲罰了,對舊“我”來說,良心遭受了譴責,可謂“不幸”。
6.這一幕,是指“我”不許小兄弟放風箏,發現他偷做風箏,氣得我把他快要完工的風箏抓斷踏扁了。
7.表達了更深沉的悲哀。
8.散文、《野草》
10.“驚異”于北京竟在這樣的季節放起風箏來了;“悲哀”是因為想起小時候“精神的虐殺”的一幕,而且這一幕永遠無法補過;引出下文
11.這里所說的“春天”,是小時候的有風箏的故鄉的春天,現在,在北京,看見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由風箏而聯想到故鄉風箏時節的春天氣息,所以覺得這春天“就在這天空中蕩漾了”。
12.魯迅把對弟弟的壓制寫得很嚴酷,這里隱含著對小兄弟的同情,對自己深深的自責。
13.善于自責
14.“我”要討弟弟的寬恕,而弟弟卻全然忘卻,“我”沉重的心情因無法補過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這種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說“無可把握的悲哀”,想擺脫也不可能了。
15.不要望見春天,不要望見風箏;當時的天氣;心頭的悲涼
16.略
17.略
【語文《風箏》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教案設計_理想的風箏04-27
理想的風箏的語文教案設計參考04-27
《風箏》教案設計02-14
風箏教案設計05-18
《風箏》教案設計04-25
課文《風箏》的教案設計08-26
理想的風箏的教案設計04-27
《理想的風箏》教案設計04-27
風箏教案設計范文09-28
《理想的風箏》的教案設計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