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術教案7篇[精品]
作為一名老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美術教案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班美術教案 篇1
設計思路
孩子進入大班后,更多方面是培養他們成為社會人,讓他們了解社會,關心社會,尤其是一些社會熱點問題。比如:環保中廢物的利用,讓孩子在了解環保的過程中,也體會著一種關心社會的責任,并把這種責任心的培養作為大班教育目標。結合這兩方面,我選擇了這個題材,通過與孩子們一起收集生活中一些無用的瓶子,并加以設計裝飾來美化環境,這就是我選材的意圖。
在設計活動時,我注重了以下幾方面:
首先,根據我園“開發幼兒創造潛能”的特色課程的要求,我著重引導幼兒進行想象創造。如:對各種形狀不同的瓶子的聯想,對裝飾材料的組合運用,這些都隱含著對幼兒創造潛能的開發。
其次,我也注重我園的基礎課程。在技能的傳授上老師也開拓思路,把孩子們原有的一些平面裝飾技能重新組合運用到立體裝飾上。對孩子來說,在技能上也是一次飛躍。除了這些還不夠,開發幼兒的創造潛能以及技能的提高,都需要幼兒內在情感的投入。而環境創設是一種潛在的教育因素,能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于是我帶領幼兒外出參觀“飾品自助店”,并在活動室創設了“延中創意室”,讓孩子身臨其境。大大激發活動興趣。
在選擇材料及材料投放時,注意因材施教。如:為能力較差的孩子,提供一些半成品的'材料,讓他也能體驗成功感。由于了解了每個孩子,激發了他們內在的情感,孩子們的作品是成功的、富有創意的。
活動目標
1.知道生活中無用的瓶子經過裝飾可以美化環境。
2.通過對各種投入材料的聯想組合,設計富有創意的立體裝飾瓶。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造,喜歡裝飾。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動重難點
利用瓶子的各種形狀來設計成裝飾物。
活動準備
1.師生共同收集各種形狀的玻璃瓶。
2.裝飾用的材料(毛線、麻繩、干花、餐巾紙、玉米、辣椒干、樹葉、即時貼、彩繩等)。
3.欣賞作品。
活動過程
。ㄒ唬┘ぐl興趣,導人活動。
1.帶領幼兒觀察延中創意室內的各種欣賞作品。
2.向幼兒介紹生活中各種形狀的瓶子及各種裝飾材料。
3.激發幼兒對瓶子進行創意裝飾的愿望。
。ǘ┮龑嬎,聯想組合。
1.引導幼兒根據生活經驗對瓶子的形狀進行想象造型構思。
2.幼兒說說自己對裝飾作品所需要各種材料的聯想組合。
(三)自主選材,想象制作。
1.充分允許幼兒按自己的構思需求選擇裝飾材料。
2.幼兒制作過程中,針對個別幼兒實際,在想象和技能上給予適當點撥、指導。
(四)相互介紹,欣賞作品。
1.介紹作品的名稱,鼓勵幼兒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表述。
2.啟發幼兒聯想生活中還有那些廢舊物品可以通過裝飾重新利用。
活動反思
1、 強調幼兒安全時我沒有讓孩子自己說,而是教師全說了,大班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安全常識,這時可讓他們說,這樣既可以增強他們的安全意識,又可以活躍課堂氣氛。
2、引導孩子發揮創作思維時,面有點窄,范圍不夠廣。
大班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保蕾p各種花瓶,感受工藝品的美。
。玻鶕ㄆ康脑煨偷膸讉部分及其變化設計花瓶。
。常囵B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矗畷盟鼈兇竽懙剡M行藝術表現與創造,喜歡裝飾。
。担囵B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保畮熒餐占鞣N花瓶。
。玻L畫紙,油畫棒,水粉顏料,勾線筆,用水果包裝網扎成的“菊花”。
。常ㄆ糠懂嬕粡,各種花瓶圖案的范例若干。
活動過程:
一、1.出示花瓶,引導幼兒觀察。
①這些花瓶漂亮嗎?哪幾部分最漂亮?
、谶@些花瓶一樣嗎?什么地方不一樣?
2.根據幼兒回答,教師歸納小結:花瓶有陶瓷的有玻璃的,花瓶有胖的有瘦的,有高的有矮的;花瓶口有的.是平口,有的是花邊口;花瓶頸有粗的有細的,有長的有短的,有的兩邊還有“小耳朵”;花瓶肚圓的、橢圓的,還有扁的,等等。
二、探索創作
1.引導幼兒學習花瓶造型的設計。
①出示范例,激發幼兒的創作欲望。
、谡1~2個幼兒運用將花瓶的主要組成部分(瓶口、瓶頸、瓶肚)進行組合變化的方法來設計花瓶。
。玻龑в變簩W習花瓶圖案的裝飾設計。
、僖龑в變河^察花瓶上的圖案,說說它們一般在花瓶的什么部位。
②出示花瓶圖案范例,引導幼兒欣賞。
、凼痉队盟W扎成“菊花”印畫花瓶上的圖案。
三、幼兒創作教師指導
。保膭钣變涸O計出新穎的花瓶造型和圖案。
2.印花時要求幼兒注意優質畫面的整潔。
四、講評
將幼兒作品集中起來開一個“花瓶展覽會”,引導幼兒互相欣賞、評價。
活動反思:
新《綱要》指出:“要為幼兒創設展示自己作品的條件,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相互欣賞、共同提高。”因此,幼兒完成創作后,教師就把幼兒的作品懸掛起來進行展覽,請先完成的幼兒和同伴說一說自己的作品。幼兒都完成后,組織幼兒一起欣賞,并說說自己最喜歡哪幅作品,為什么喜歡。
大班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會使用濃墨和淡墨分別表現樹干和樹葉。
2、會正確使用毛筆的中鋒和側鋒。
3、理解大樹是小鳥快樂的家園,產生愛護樹木的情感。
4、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5、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后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人手一支毛筆、宣紙;每組一盆墨和水;桌上鋪好報紙;范例一張;展示板及小鳥圖形。
活動過程
1、情境導入:
出示流淚的小鳥
師:“我們班來了一位小鳥朋友,看看,小鳥它怎么啦?”“猜一猜小鳥為什么會傷心流淚呢?”
教師小結:小朋友猜的都有可能讓小鳥傷心流淚。但最讓小鳥傷心的是伐木工人把樹都鋸掉了,小鳥失去了美麗的家園,所以傷心地哭了。
師:“怎樣讓小鳥開心快樂起來呢?誰有好辦法?”(幼兒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師作出合理點評)
2、教師示范
(1)認識工具材料
師:“我們一起把樹種在畫紙上給小鳥建造一個美麗的家園吧。不過,我們今天使用的工具有點特別,是什么?”(出示毛筆并學習毛筆的握筆姿勢)
師:“和毛筆做朋友的,還有宣紙、墨汁和水,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水墨畫!(教師和幼兒一起強調一遍)
(2)分步示范
師:“小毛筆,手中拿,喝飽墨,舔一舔,側過來,從下往上慢慢提,一棵樹干畫成了。”
請一幼兒上來練習,教師著重指導握筆方法并配上兒歌指導畫樹干時側鋒到中鋒的變化。
師:“樹干畫好了,接下來應該畫什么?”“用毛筆的中鋒畫還是側鋒畫?為什么?”
師:“樹干和樹枝都畫好了,還少了什么?”(出示范例)“你發現了什么秘密?怎樣才有淡墨的效果?”(教師示范用淡墨表現樹葉)
教師小結:為了很好地區分樹干和樹葉,我們在墨色的使用上有了變化,用濃墨表示粗壯的樹干,用淡墨表示輕盈的樹葉。
3、幼兒操作,教師巡視
師:“請小朋友每人拿起一支毛筆,輕輕地找到一個位置,在畫紙上種上一片美麗的樹林吧!
4、展示作品
將幼兒的作品一一布置出來,形成一整片樹林。
師:“聽,小鳥歡快地唱起了歌,好像在說:‘快來呀,這兒有一大片美麗的樹林,是我們快樂的家園!谑,一只鳥、二只鳥、三只鳥,許許多多的鳥都飛了過來,在樹林里安起了家,心里可高興了!”(教師邊說邊在畫紙上粘上各種小鳥)
活動反思:
水墨畫是我第一次嘗試教學,但憑著我對書法有一定的基礎,又上網認真學習了一些水墨畫的畫法技巧,便很有信心地把水墨畫教學搬進了課堂,并切合“鳥歡”這一主題設計了本次教學活動《小鳥的家園》;貞洷敬位顒樱矣X得有以下幾點值得回味:
1、抓住興趣組織教學
水墨畫是我國的瑰寶又稱國畫,主要講究墨色的變化和用筆的手法,這在我們幼兒園是沒嘗試過的。今天我選擇了這么一個美術教學手段,無疑給幼兒眼前一亮的感覺。我在介紹毛筆的握法時,特意邀請了一位有書法基礎的幼兒示范并給以肯定表揚,使其他的幼兒紛紛效仿學得非常專注。怎樣利用毛筆、墨汁和水在宣紙上畫畫呢?這充分激發了孩子的`好奇心,利用新鮮的事物往往能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正所謂“興趣是學習之母”。
2、清晰講解體驗成功
由于是第一次嘗試,我知道清晰的講解能使學習有效。于是,在設計教學示范的時候分三步走。第一步,把用筆要求編成朗朗上口的兒歌,易于幼兒記憶學習。如:“小毛筆,手中拿,喝飽墨,舔一舔,躺下來,從下往上慢慢提,一棵樹干畫成了!痹趦焊璧奶崾炯敖處煹难菔鞠拢變呵逦伢w驗到了毛筆在畫樹干時側峰到中鋒時的轉換過程,為幼兒的操作打下了基礎;第二步,依據幼兒的經驗,讓幼兒自主發現畫樹干和畫樹枝的用筆方法要不同,側峰畫粗粗的樹干,中鋒畫細細的樹枝,幼兒的自主學習解決了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問題。第三步,通過出示范例讓幼兒觀察發現墨色的變化。知道用濃墨表示粗壯的樹干,用淡墨表現輕盈的樹葉,一濃一淡對比強烈,且范例上樹木錯落有致的排列給幼兒創作時起到了引領作用。正因為有了這樣的分步示范,在操作時,雖然幼兒都是第一次接觸毛筆等工具,但在創作過程中每一位孩子都顯得很熟練,創作的熱情非常高,完成的幼兒更是迫不及待地展示出來,到處洋溢著成功的喜悅。
3、情景貫穿畫上句號
在本次活動中,我設置了這樣一個情境:由一只流淚的小鳥引發故事,繼而產生任務——幫小鳥建造美麗的家園。在活動的最后,我又回到設置的情境中:“聽,小鳥歡快地唱起了歌,好像在說‘快來呀,這兒又一大片美麗的樹林,是我們快樂的家園。’于是,一只鳥、二只鳥、三只鳥,許許多多的小鳥都飛來了,在樹林里安起了家,心里可高興了!”(教師邊說邊在畫紙上粘上各種小鳥)情境的創設激發了幼兒的情感,有的幼兒開心的拍起手來,有的幼兒高興地說:“王老師,謝謝你,我們覺得很快樂!”情境的貫穿為活動畫上了圓滿的句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大班美術教案 篇4
活動設計背景
冬天到了,如何廢物利用給自己家里制作一幅暖暖的畫裝飾自己的房間。
活動目標
1、通過自己的手工制作,簡單的了解色彩的搭配。
2、設計圖案,開發孩子的想象力。
3、廢物利用,側面教育要愛護環境。
4、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自己動手制作,培養動手能力
難點:圖案的設計,顏色的搭配
活動準備
膠水,毛線,硬紙板,小剪刀,鉛筆。
活動過程
老師先展示利用家里的廢棄的毛線制作的裝飾畫
激發孩子想動手的興趣,
然后要求學生自己設計自己制作的圖案
用鉛筆在硬紙板上畫出自己的設計圖案。
圖案設計好后,老師也就開始動手教孩子如何制作
讓孩子仔細觀察是如何將毛線拼貼成美麗的圖案的
如何將毛線固定在紙板上
孩子自己動手制作,
在孩子的'制作過程中老師可以適當的幫助孩子,
觀察孩子的制作方法,
在制作過程中注意鼓勵孩子,讓孩子能夠不怕困難
完成一幅美麗的裝飾畫
教學反思
本堂課程真的做到了學生為主,老師為輔的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先展示制作好的畫,激發學生想自己動手的興趣
學生在制作過程中對他們來說裝飾畫制作有點難度
毛線如何固定對學生來說有點難以把握,膠水的多少學生很難把握,
孩子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就很需要別人的幫助,如果這個時候老師積極的幫助的話會提高老師在孩子心理的地位。
作品制作成功后很多和孩子在腦海中的構思有一定的出入
在這個時候要鼓勵孩子,不讓他們失去信心,
提高孩子的自信
讓他們認為自己是最棒的,
大班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欣賞漢服服裝,感受中國漢服之美。
2、嘗試用花紋裝飾漢服。
活動準備
油畫棒、各種漢服服裝圖片
活動開始
1、出示各種漢服圖片,導入活動。
。1)圍繞漢服圖片進行談話,簡單介紹漢服特點。
。2)提示:圖片上的服裝是漢服。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漢服定型于周朝,傳承于秦朝。
漢代衣冠直接繼承自秦朝,漢朝形成完備的冠服體系。
2、觀察漢服。
。1)漢服和現代服裝有什么不同?它有什么特點?
。2)你最喜歡漢服的什么地方?
。3)漢服的領口、袖口、下擺、襟邊有什么裝飾?
小結:漢族服飾的裝飾紋樣上,多采用動物、植物和幾何紋樣。
3、幼兒繪畫。
師: 請用黑線筆在漢服的'領口、袖口、下擺、襟邊進行裝飾,并用油畫棒涂色,看看你裝飾后的漢服會帶給你什么感受
4、展示作品,欣賞。
說說你用了什么紋樣裝飾,你最喜歡誰的作品。
活動延伸
了解花邊規律,用花邊裝飾清朝服飾。
大班美術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作品,領會畫面中所呈現的自然風光之美,體驗盲女用心去感受的寧靜。
2、在音樂與環境的藝術氛圍中用心去想象、感受作品的意境與人物的情感。
3、能對盲女的處境產生深切的同情,愿意給予生活中的盲人關心與幫助。
4、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5、養成大膽用色、均勻涂色的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1、柔美的音樂(最好是關于大自然),眼罩人手1副。
2、油畫棒、白紙、記號筆、教學掛圖:《盲女》。
【活動過程】
一、出示教學掛圖《盲女》,播放音樂,師幼共同欣賞。
1、引導幼兒觀察整體畫面。
師:老師請小朋友欣賞一幅圖畫,看看圖上有什么?(兩個小女孩、彩虹、原野、牛羊、飛鳥、鮮花、蝴蝶)地上有什么?(草)遠處是什么?(村莊)
2、師:這幅畫的顏色怎么樣?你看到這幅畫有什么感覺?
3、引導幼兒討論畫中人物的關系。
師:圖上的兩個女孩是誰?為什么有個小女孩閉著眼睛呢?
4、師:這個小女孩眼睛看不見,我們叫她盲女。
請你們猜猜坐在盲女邊上的小女孩在做什么?
5、引導幼兒觀察人物的表情,體驗盲女的用心感受。
師:盲女的眼睛看不到,她能感覺到這些美麗的風景嗎?(可以,眼睛看不見,可以用耳朵聽)
6、師:除了聽,她還可以怎么感受呢?她會摸到什么?她會聞到什么?
二、教師創設有藝術氛圍的環境,引導幼兒去想象、感受作品的意境與人物的情感。
師:你們見過盲人嗎?盲人是什么樣子的?(有的戴著眼鏡,有的眼鏡睜開一點點等)
師:現在請你們閉上眼睛,靜靜聽老師講述畫面中美麗的自然風光吧!(播放柔美的背景音樂)
師:親愛的盲姑娘,輕輕地坐到這里來,用你的手去摸一摸,你感覺到柔軟的草地嗎?用你的鼻子去聞一聞,你聞到清新的空氣了嗎?你聞到花香了嗎?用你的耳朵去聽一聽,你聽到小鳥的歌唱了嗎?你聽到牛羊在草地上奔跑的聲音了嗎?你聽到……還有,我要告訴你,天空很藍,還有一道絢麗的彩虹,草地很美……(教師可以自己創編表現畫面意境的文字朗誦)
三、讓幼兒閉著眼睛感受周圍的環境,激發幼兒的愛心。
師:閉上眼睛以后你有什么感覺?
師:盲人需要我們的幫助嗎?你會怎么樣幫助盲人呢?
四、戶外寫生。
1、準備好繪畫材料,組織幼兒去戶外寫生,進一步感受自認風光之美。
2、幼兒自由寫生,教師巡回指導。
五、回活動室展示作品,交流分享。
師:你在畫面上畫了什么?為什么要畫這幅畫?你覺得哪里美?
【活動反思】
作品《盲女》是一幅表現鄉村現實生活的油畫。本活動引導幼兒通過欣賞《盲女》,領會畫面中所呈現的自然風光之美,體驗盲女用心去感受沉靜的自然之美,以此產生對比,從而萌發幼兒對盲女的境遇產生同情、關愛盲人的情感。
在活動的選材上,盲人,可以說是幼兒所熟悉的。無論是在街上,或是在電視中,幼兒或多或少都了解過盲人,知道他們生活在黑暗的世界里,是多么向往光明。因此,給幼兒欣賞《盲人》,并沒有脫離幼兒的生活經驗,反而在活動中便于引導幼兒與作品中的'盲女感同身受,能更好地理解作品所帶來的啟示。
《盲女》這個活動大致可分為三個環節:有逐步深入觀察畫面的探討,有用心想象、感受的體會,有幼兒蒙眼睛做盲人活動的游戲。整個活動教師都在創造多樣化的欣賞方法和途徑,從而讓幼兒不斷地變化角色去感知、體會,這比教師單純而又有限的講述生動有趣多了。同時,通過欣賞,還能讓幼兒感知大自然的色彩之美,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對幼兒的繪畫能力也有所幫助。
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第三環節,讓孩子們閉上眼睛,教師用舒緩的語氣描述著畫面中大自然的美,讓孩子們感受盲人向往光明的意境。我認為這一環節不但欣賞的形式比較特別,用優美的語言帶領幼兒與盲女一起感受大自然的美,而且也給人一種寧靜、祥和的感受,有助于提高幼兒的高尚情操。
但是,遺憾的是最后的游戲環節并沒有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原本設計這一環節,是想讓幼兒進一步的感受盲人在生活中的許多不便之處,以此對盲女產生深切的同情。但在活動過程中,有些孩子似乎覺得蒙著眼睛做盲人很好玩,帶著好玩的心態去體驗,沒有真正感受到盲人的無奈心情。
通過活動我也意識到了自己在此方面的諸多不足之處,需要繼續提高自己的美術欣賞的素養。才能更好地組織幼兒的美術欣賞活動,更好地成為幼兒欣賞的引導者。
大班美術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幼兒對“我從哪里來”充滿著好奇心,好奇自己在媽媽肚子里是什么樣的,自己又是如何長大的。在本次活動中,通過看看說說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的事,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并引導幼兒大膽地表征出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的樣子。通過用筆畫媽媽大肚子里的寶寶,體驗媽媽懷孕時的辛苦,增進對媽媽的情感。
【活動目標】
1.在觀察了解的基礎上,畫出孕婦的主要特征。
2.能大膽想象,并按照自己的意愿表現媽媽肚子里的寶寶形象。
3.體驗媽媽懷孕時的辛苦,萌發對媽媽的關愛之情。
【活動準備】
1.胎兒生長示意圖、思維彩超圖片。PPT、幼兒繪畫工具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出示懷孕媽媽的照片,引出主題。提問:圖片上有誰?她長著什么樣?
小結:這個圖片上是大肚子的媽媽,她懷著小寶寶,肚子已經很大了,馬上要做媽媽了。
2.觀察胎兒生長示意圖,了解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的'變化。
(1)觀察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的變化圖。
提問:媽媽的肚子一天天大起來,小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是怎樣變化的?猜一猜小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會做哪些事情?
。2)欣賞思維彩超照片。
提問:請你仔細看一看,照片里的小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干什么呢?如果是你,你會在媽媽的肚子里做什么事情呢?
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并用動作表現一下自己在媽媽肚子里的樣子。
3.幼兒繪畫,教師巡回指導,啟發幼兒大膽想象自己在媽媽肚子里的樣子。
(1)鼓勵幼兒大膽想象,按照自己的意愿表現媽媽肚子里的寶寶形象。
。2)提示幼兒把人物畫得大一點,特別是要突出肚子的部位,方便將想象到的寶寶的不同形態畫在媽媽肚子里。
4.展示交流,引導幼兒相互介紹自己的作品,說說我和媽媽的故事。
。1)鼓勵幼兒結合自己的作品,介紹自己在媽媽肚子里的故事。
。2)將幼兒的作品裝訂成《我在媽媽肚子里》,鼓勵幼兒在活動區和同伴互相講述。
【大班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美術教案大班美術教案02-17
大班美術教案[經典]08-04
大班美術教案08-26
【精選】大班美術教案07-10
(精選)大班美術教案07-21
大班 美術教案12-17
美術大班教案01-30
大班美術教案12-17
(精選)大班美術教案08-09
大班美術教案[精選]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