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的量》化學教案
一、教學目標
1、認識物質的量及其單位摩爾;理解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物質的量、微粒數和阿伏加德羅常數之間的簡單計算。
2、通過對物質的量的概念的理解,體會定量研究的方法對研究和學習化學的重要作用;通過物質的量、微粒數和阿伏加德羅常數間的簡單計算,運用和鞏固概念,提高化學計算能力。
3、通過概念的構建和公式推導計算,形成相信科學、尊重科學、依靠科學的思想,養成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及不斷進取、創新的優良品質。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理物質的量及其單位、阿伏加德羅常數;物質的量、微粒數和阿伏加德羅常數的計算。
【難點】
理解物質的量含義、阿伏加德羅常數的靈活運用。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提問】日常生活中,我們買米、買面,如何購買?家里蓋房子,建筑高樓大廈,如何買石子、沙子呢?學生很自然地會回答論斤買米,論袋買面,石子、沙子等用噸計。為什么不買一粒米、一顆石子呢?學生很自然會說米粒質量太小,不易稱量,只有大量的米粒,才方便稱量。
【教師過渡】在化學變化中,原子、分子等微觀粒子按一定的比例定量地進行化學反應,但我們只能從宏觀上測量其質量、體積等,無法一個一個地進行稱量。怎樣將微觀的粒子數目與宏觀的物質的質量聯系起來,來研究分子、原子或離子所進行的化學反應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新的衡量物質的物理量。
環節二:觀察計算,學習新知識
1、物質的量
【教師展示】水與水的微觀構成示意圖。
【教師提問】怎樣才能既科學又方便地知道一定量的水中含有多少個水分子呢?
【教師過渡】建立一個橋梁,把多個微粒當作一個整體來計量,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新的物理量—物質的量。
【教師講解】生活中相對較小的物體常用許多個體的集合作為一個整體來表示,比如去超市買米,常用“斤”或“千克”來表示米的多少。對于肉眼看不見的微觀粒子,用“個”描述物質的粒子的數目非常的不方便。因此用“摩爾”作為物質的量的單位。摩爾來源于拉丁文moles,原意是大量和堆積。“摩爾”mol描述許多微粒集合的單位,它可以計量所有微觀粒子。
2、阿伏加德羅常數
【教師總結】題目中的表示容易產生分歧,需要注意在使用摩爾表示物質的量時,應該用化學式指明粒子的種類。應該如何問,如何回答呢?
【學生討論】1mol氫氣分子中有2mol氫原子。
環節三:回顧新知識,小結作業
小結:學生回顧表述本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
【《物質的量》化學教案】相關文章:
化學教案-物質的量05-02
化學教案-物質的量濃度05-02
物質的量05-02
物質的量濃度教案04-29
卜婷婷的教案-物質的量教案04-25
氣流對物質和能量輸送量的垂直分布04-27
物質的量(第三課時)05-02
物質的量(第二課時)05-02
化學物質的量濃度計算公式04-23
物質的量[第一課時]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