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降水的觀測方法和降水形成的過程。
掌握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規律。
認識降水的季節變化類型。
初步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圖,說出世界降水量分布的差異。
使用降水柱狀圖,說明降水季節變化的特點。
訓練學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維能力。
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勤于思考的品質。
教學建議
關于“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的總體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內容的安排與前一節的氣溫分布有類似的地方,可以利用前一節的分析方法,引導學生從降水的來源→降水量的測定→降水的時間和空間分布→分析成因,這樣安排符合學生的思路,能夠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使其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過程。
大氣降水是從空中降落下來的雨、雪、雹等總稱。教材通過一段文字講述了降水的來源到降落到地表的動態過程,水汽從 這里可以使學生充分認識到:物質是在一刻不停運動著的,而運動是由一定規律可循的。
降水量的測定首先是學生形成年降水量的準確概念,其次在降水量的測定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世界降水的分布和降水的季節變化,教材體現了降水的時間概念、空間概念、數量概念的結合。在降水的空間分布中,教材通過提問對各地降水量的多少作了定性的敘述,而在降水的季節變化中,偏重定量的說明。在此基礎上,歸納出降水的時空分布規律。另外,教材用提問、圖像、小結的形式,反復說明一個問題,但側重點有所不同:圖像能夠較直觀地反映降水的時空分布和變化情況,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課本提供的讀圖問答,引導學生讀圖思路,降低難度和訓練思維;課文中對規律的總結歸納,可以使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關于“降水的分布”和“降水的季節變化”的教法建議
對于降水的分布,同樣也分為時間(季節)和空間(世界)的變化。某地降水的時間變化用降水柱狀圖,降水的空間分布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圖。教學中可以采取以下辦法:
1、引導學生明確年降水量世界分布中“等降水量線”的含義,可以與等高線、等溫線對比,知識遷移。
2、讀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圖,按照提出問題→讀圖分析 → 總結規律→分析成因的步驟進行。提出問題可以參照課本商有關內容。最后總結歸納,用表格的形式展示,表格的“列”的排列是從低緯到高緯,如果畫成半球圖展示,更直觀,效果可能更好。總之,是知識系統、條理清楚,便于學生理解。中緯地區東西兩岸先不填寫內容。
降水
分布
-赤道附近
-南北回歸線附近
-中 緯 地 區
-兩極附近
--常年多雨
-大陸西岸
-大陸東岸
-大陸西岸
-內陸
-大陸東岸
-降水少
--常年少雨
-夏季多雨
-冬季多雨
夏季干燥
-降水少
-夏季多雨
--原因
分析
-氣溫高,空氣上升降溫,易成云致雨
-副高控制時氣流下沉;信風控制時,風從陸吹向海洋
-夏季風從東部海洋吹向陸地
-受西風影響多雨,受副高控制少雨
-距海遠,水汽難以到達
-夏季風從東部海洋吹向陸地
-溫度低,冷空氣下沉,不易降雨
--3、對于降水柱狀圖,首先要識圖,了解繪圖方法,找到它與氣溫曲線圖的不同之處。其次要讀圖:各月降水量的約數,什么季節多雨?什么季節少雨等,充分利用課本中提出的問題。最后歸納出世界降水季節分布五種類型。
4、將降水柱狀圖中涉及的幾個城市,依照2表格中歸納的降水空間圖中找到它們的大體位置。如新加坡在赤道附近,所以為全年多雨型。完成表格中中緯東西岸的內容。對降水時空分布形成的原因,本節教材涉及的不多,都放在影響氣候的因素中一起講解了,教師提前在這里引導學生簡單的分析、講解,可以起到及時了解原因、分散難點的作用。
這節內容不太難,應充分利用課本插圖及課文中涉及的問題,通過學生的認真觀察、討論,找出降水時空分布的規律。使學生在讀圖、析圖、歸納上有所提高。
關于“降水和降水量的測定”的教法建議
對于本節課,首先應使學生明確降“水”的來源,可以用舉例、動畫、朗讀等方法,從感性入手認識到水汽的來源是海陸水體蒸發及植物的蒸騰。通過動畫使學生認識到降水形成的過程。注意提醒學生降水與降雨的不同之處。
對于“降水量的測定”,學生看課本雨量器示意圖,引導學生想象、自己設計簡易的雨量器,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組織觀測。測定降水量時應每天定時觀測(每天8時、20時),不是等降水后才測;降水量的單位是毫米(mm);降水量是指某個時段(日、月、年)降水的總和(以便與氣溫區別),通常所說的某地年降水量是指該地的多年平均降水量,可引導學生計算多年平均降水量;教師可以選擇補充降水等級的劃分,使學生對日常的降水量預報有較為清晰地認識。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相關文章: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02-25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05-01
地形降水試驗和背風回流降水機制04-28
降水04-30
夏季新疆降水異常與印度降水的關系04-27
江蘇省夏季降水時空分布演變特征04-29
廣東省春季降水的空間分布特征04-28
本溪地區氣溫降水空間分布特征分析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