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中班音樂活動方案

時間:2023-04-24 16:21:02 活動方案 我要投稿

中班音樂活動方案(15篇)

  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圓滿進行,常常需要提前準備一份具體、詳細、針對性強的方案,方案的內容和形式都要圍繞著主題來展開,最終達到預期的效果和意義。那么應當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班音樂活動方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音樂活動方案(15篇)

中班音樂活動方案1

  活動目標:

  1、根據音樂,學會模仿各種小動物動作,音樂停止,保持原先動作。

  2、體驗音樂游戲的快樂。

  3、在活動中幼兒傾聽音樂,大膽的游戲表演。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游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

  5、通過活動幼兒學會游戲,感受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熊頭飾一只、創設一個“熊”的家

  活動流程:

  熱身運動—音樂游戲《變石頭》——放松整理。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

  1、今天天氣真好,小動物們都出來玩了,小鳥喳喳叫,小兔蹦蹦跳,今天樹林里面真熱鬧。我們小朋友,也往樹林走,采上幾朵鮮花,再來跳一跳。要是大熊走過來,大家可別亂跑。

  2、師幼共做熱身運動。

  跟老師一起來學小鳥飛,飛得高一點,再高一點,學小魚游泳,尾巴甩一甩,再來學蝴蝶飛,飛到花叢中。

  二、音樂游戲《變石頭》

  1、幼兒復習音樂,可以跟著音樂做一些動物動作。

  2、教師介紹規則:我們邊聽音樂,邊做各種動作,也可以找一個好朋友一起做,音樂一停,你們馬上就不動,變成一個石頭,要是動了,就要被熊吃掉,看誰堅持的時間長。

  3、教師扮演“熊”在家里睡覺(也可以請一個小朋友扮演熊,來看哪個小朋友動了)幼兒進入創設的情景進行游戲。

  4、師幼游戲。(音樂一停,要馬上不動哦,動了就要被熊抓走的)。

  5、再次游戲。誰堅持到最后拉,那他就是冠軍,我們為他拍拍手。

  三、放松整理

  1、一起數數熊吃掉了幾個小動物?

  2、讓我們擦擦汗,抖抖手,踢踢腳來放松放松。

中班音樂活動方案2

  一、設計思路

  多通道參與原則是當今幼兒園音樂欣賞教育活動改革所提出的一項重要原則。因此,我借助音樂欣賞《龜兔賽跑》來嘗試實現這一原則。在幼兒已經熟悉“龜兔賽跑”這一故事的前提下,傾聽音樂,通過辨別、表演讓幼兒更好的感受音樂,更好的表達對音樂的感覺,體會自己是活動的參與者、操縱者,從而使孩子們感受不同的音樂形象所帶來的快樂。

  二、活動目標

  1、傾聽音樂,感受和分辨音樂表現的不同形象,并嘗試用自己的肢體語言和操作材料來表現音樂。

  2、感受不同的音樂形象所帶來的快樂,并懂得驕傲必敗的`道理。

  三、活動準備

  1、龜兔賽跑樂曲、動畫課件、圖譜、操作材料。

  2、知識準備:熟悉“龜兔賽跑”故事。

  四、活動過程

  1、聽“快樂曲”進活動室。

  ①、兒拍肩踏步進場,說一說對樂曲的感覺,用一個詞形容(曲子由慢到塊,越來越快)。

  ②、動作來表示:越來越快、越來越慢。

  2、聽分段音樂。

  ①、聽“兔子”的音樂,說有什么感受?心情怎樣?感覺像誰在干什么?(歡快、跳躍)還有誰的音樂是歡快、跳躍的。邊聽邊表演。

  ②、聽“烏龜”的音樂,說有什么感受?心情怎樣?感覺像誰在干什么?(緩慢、沉重)還有誰的音樂是歡快、跳躍的。邊聽邊表演。

  3、完整欣賞音樂。

  ①、第一遍,邊聽邊表演。

  你在音樂中聽到了誰在干什么,就用動作表示出來。

  ②、第二遍,看動畫課件,感受音樂故事。

  老師把這個音樂做成了一個動畫片,你們想看嗎?老師有個要求:你們要認真看,然后給這段音樂取個名字。

  提問:誰和誰在干什么?結果兔子為什么輸,烏龜為什么會贏?你要向誰學習呢?

  ③、幼兒看圖譜,感受音樂故事。

  ④、教師與幼兒共同用色塊做簡單圖譜。

  幼兒自由選擇不同色塊所代表的不同音樂形象,聽到誰的音樂,擺出相應的色塊。

  ⑤、幼兒操作,邊聽音樂邊用操作材料表現音樂。

  4、幼兒表演音樂故事“龜兔賽跑”。

  五、活動延伸

  讓幼兒嘗試分角色表演。

  注:本次教育活動曾參加鄭州市優質課觀摩交流活動

中班音樂活動方案3

  活動目標:

  1、 喜歡參與活動,在活動中體驗相互合作的快樂。

  2、 學習用動作和對唱的方式表現歌曲的雄壯、有力。

  3、根據歌曲的快慢變化拍出節奏型,并根據歌詞情境,嘗試為歌曲配上襯詞。

  活動準備:

  1、大圖譜一張、音樂磁帶《加油干》

  活動過程:

  1、 欣賞音樂《加油干》。

  (1)初步欣賞音樂《加油干》。提問:你在歌曲里聽到了什么?并說說感受。

  (2)結合大圖譜再次欣賞音樂,引導幼兒嘗試在《加油干》的重音處配上語音節奏。提問:在音樂的什么地方,需要我們使很大的勁?用勁的時候又會說些什么?

  2、 學唱歌曲《加油干》

  (1)教師范唱歌曲《加油干》。提問:歌曲里是怎樣為大家加油的?

  (2)幼兒結合圖譜學唱歌曲。

  3、用身體動作表現歌曲的`節奏和力度。

  (1)鼓勵幼兒用拍手的動作表現歌曲的快慢節奏。

  (2)引導幼兒反思自己拍手的節奏。提問:音樂慢的地方,我們拍手的速度怎樣?音樂快的地方呢?

  (3)幼兒嘗試用自己的身體表現動作。第5、6、7小節的動作用拍腿、拍肩和拍頭的動作來表示。

  (4)幼兒邊聽音樂邊練習身體動作。

  4、教師指揮幼兒分聲部練習身體動作。

  (1)引導幼兒分聲部練習身體動作。提問:除了可以用動作加油以外,還可以用什么加油?(口號:嗬嗨)

  (2)教師指揮幼兒分聲部練習。

  5、活動小結。

  活動延伸:

  用樂器演奏音樂《加油干》

中班音樂活動方案4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踏踏、跳跳、唱唱中,熟悉歌曲的旋律和節奏,并初步學會演唱。

  2、讓幼兒享受音樂活動帶來的快樂,根據不同的動物形象感受節奏快慢強弱的變化。

  3、發展幼兒音樂的節奏表現能力。

  二、活動準備:

  1、每位幼兒穿皮鞋。

  2、教具:小豬形象一個、背景圖畫一張、筆一支。

  三、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引起幼兒踏節奏的興趣。

  1、請幼兒踏皮鞋,說說皮鞋發出的聲音。

  “你們的腳上穿的是什么?皮鞋會發出什么樣的聲音?”

  2、教師示范,幼兒學踏節奏。

  “你的皮鞋能唱出跟我一樣的聲音嗎?”

  (二)、感受歌曲的旋律、節奏。

  1、教師出示小豬教具,范唱歌曲一遍。

  “我也有一雙皮鞋,我的皮鞋也會踏踏響,唱出好聽的歌。”

  “我的皮鞋是怎么唱歌的?”

  2、教師示范第二遍。

  “我的皮鞋有時唱得長,有時唱得短,哪里唱得長?哪里唱得短,請你仔細聽。”

  3、教師出示圖譜,指圖譜范唱第三遍。

  “小豬說我剛才來的時候在路上留下了一串串的腳印,請你們看看這腳印是怎么留下來的。”

  4、師生共同譜曲。

  “小豬剛才來的時候在路上留下了一串串的腳印,瞧,小豬的腳印象什么?”

  “我們把這一串串的.腳印變成快樂的小音符吧。”

  (三)、學唱歌曲。

  1、學唱踏踏響部分,并加入踏腳的聲音。

  “你們想不想在小豬剛才走過的路上留下你們的腳印呢?那我們跟著小豬一起踏踏看。”

  2、跟唱歌曲一遍。

  “這回我們跟著小豬來唱歌吧,看看誰的聲音最好聽。”

  3、幼兒扮演小烏龜、小熊、小鴨子演唱歌曲三遍。

  (四)、結束

  “小皮鞋唱得都很高興,我們來舉行一個我的皮鞋踏踏響的音樂會吧,看看誰的歌聲最動聽,誰的動作最漂亮。”

中班音樂活動方案5

  活動目標:

  1、在游戲情景中創編舞蹈“幸福的花朵”。

  2、感受音樂并能大膽想象。

  活動實施時間:xx年4月

  活動級別:區音樂教學技能大賽一等獎。

  活動準備:幸福小花一朵,彩色紙盒若干,春姑娘皺紙若干,地板上貼好表示小橋的貼紙。音樂磁帶。第5、6樂句動作事先已經學會(以拍打節奏為主)

  活動過程:

  一、 情景引入:

  1、今天天氣怎么樣?陽光燦爛的日子里你想到哪里去玩?讓我們開著火車出發吧。

  ü 復習歌曲:火車開啦

  t:小火車開到哪里了?(花園),夏天的花園百花盛開,讓我們來扮演一朵可愛的小花,把夏天的花園裝扮得更美麗。

  ü 復習舞蹈:我是一朵小花。

  ü

  你扮演的是什么花?(迎春花,百合花,紫藤。。。)2、你們想扮演幸福的花朵嗎?

  ü 復習歌曲:幸福的花朵

  ü 你們唱得真好聽,你們想去尋找幸福的花朵嗎?為什么?

  二、 尋找幸福之花

  1、尋找之旅一:我們出發啦

  ü 幼兒跟隨音樂旋律自由走動一圈

  ü 請個別幼兒帶領全體幼兒快樂、神氣地出發

  2、尋找之旅二:我們走小路

  ü 這里有一條彎彎曲曲的石子路,我們怎么過去呢?

  ü 幼兒演示,個別——集體練習小碎步

  3、尋找之旅之三:春雨姑娘來了

  ü 春雨姑娘來了,催開了美麗的小花

  ü 老師及時捕捉拍下幼兒花開的鏡頭

  ü 觀看視頻照片,幼兒模仿花開的動作

  4、結束尋找之旅:尋找到幸福之花

  ü 打開盒子,找到幸福之花

  三、組合完整舞蹈

  ü 完整欣賞舞蹈

  ü 幼兒和老師依次扮演幸福之花,共同舞蹈。

  結束語:幸福之花真美啊,讓我們把幸福之花帶到好朋友的身邊吧。(邊舞蹈邊離開教室)。

  活動反思:

  本次音樂活動時一次非常成功的教學案例,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首先活動流程的設計巧妙合理:老師從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本班幼兒的音樂能力水平出發,設計了一個音樂舞蹈創編活動“幸福的花朵”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和老師一起愉快進行了4個游戲,游戲的內容和目標緊密相結合,效果也非常好。

  其次是活動內容的`選擇,老師選擇的音樂節奏穩定清晰,并且音樂內容是幼兒非常感興趣的“尋找花朵旅程”符合幼兒年齡特點,滿足幼兒在學習中的好奇心。

  最后是幼兒創編能力的展現,通過老師又目的有計劃的教學實施,幫助幼兒在一個課程的時間內即理解了音樂內容,掌握音樂節奏,又創編出一個生動的舞蹈,學習的效果非常好。

中班音樂活動方案6

  活動目標:

  1、理解歌曲內容,初步學習用甜美的聲音歌唱,表現春雨與種子之間親密的關系。

  2、借助種子發芽生長的圖示為線索來記憶歌詞,學習歌曲的演唱。

  3、注意聽琴聲,體驗隨音樂用歌聲、動作表達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磁帶和錄音機

  2、種子發芽生長圖譜,有序地介紹了種子喝水、發芽、出土、長大的四個過程。

  3、春雨頭飾一個。

  活動過程:

  一、幼兒初步理解歌曲內容。

  1、教師出示“種子發芽生長”圖:“春天來了,小朋友聽,沙沙沙,噢!春雨沙沙!”

  2、教師邊指圖,邊朗誦一遍歌詞,然后提問幼兒:“種子說了什么?”幼兒回答后,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情況用語言、動作將歌詞做適當的解釋,幫助幼兒理解。

  (1)哎呀呀,雨水真甜:兩手心向下,手指相對、伸平,放在下巴下,同時頭部左右晃動表示“種子”開心喝水。

  (2)哎呀呀,我要發芽:兩手握拳,食指伸出、指腹相對,同時食指上下曲伸表示“種子”要發芽。

  (3)哎呀呀,我要出土:兩手心相對、手腕相靠,手指自然彎曲,放在頭頂上,同時頭部左右晃動表示“種子”發芽要出土。

  (4)哎呀呀,我要長大:兩手臂向上伸直、手心相對,表示“種子”發出的芽要長大。

  3、幼兒看圖示及教師的動作暗示,朗誦部分歌詞:“哎呀呀,雨水真甜;哎呀呀,我要發芽;哎呀呀,我要出土;哎呀呀,我要長大。”

  師:我們一起來學學種子說話吧。

  二、欣賞歌曲,完整感知歌曲甜美的意境。

  提問:請小朋友仔細聽聽春雨和種子唱的歌有什么不一樣?

  1、教師有感情的清唱歌曲《春雨沙沙》一遍。

  提問:春雨是怎么歌唱的?種子是怎么歌唱的?

  師小結:春雨落下來是細細的,輕輕的、柔柔的;小種子很著急,很調皮,唱的歌是快樂的。

  2、完整欣賞音樂一遍,感受歌曲甜美的意境。

  提問:這首曲子有什么感覺?我們怎么樣把歌曲唱得好聽?

  師小結:這首歌曲就像春雨帶給我們的感覺一樣,甜甜的,我們唱的'時候也要用甜美的、溫柔的聲音來唱。

  三、幼兒逐步學唱歌曲,感受用歌聲、動作表達歌曲的快樂。

  1、幼兒看圖示及教師的動作暗示,輕聲隨音樂跟唱歌曲一遍。

  師:讓我們跟著琴聲一起用甜甜的聲音來唱歌吧。

  2、幼兒看圖示及教師的動作暗示,隨音樂大方地表演唱,注意表現“春雨”和“種子”的不同歌唱特點。

  師:請小朋友坐在位置上邊唱邊做動作,表演一下這首歌吧。“春雨”的聲音應該是怎樣的?(柔和、溫柔)“種子”的聲音應該是怎樣的?(活潑、跳躍)

  3、幼兒記憶歌詞的順序,出示脫離圖示,嘗試自己表演唱。

  師:挑戰一下,我把圖拿走,你們能唱好嗎?來試試吧!

  四、表演歌曲,分角色演唱,表現歌曲中“春雨”和“種子”的親密關系。

  1、師生表演唱。

  師:讓我們一起來表演一下“春雨沙沙”吧。

  2、男女生表演唱。

  五、結束:

  師:春雨和種子是好朋友,春雨輕輕地喚醒了種子,一會兒我們一起到幼兒園的小公園里去聽一聽小樹、小花和小草是怎么歌唱的吧!

中班音樂活動方案7

  活動目標:

  1、感覺學習音樂是件快樂有趣的事情。

  2、知道7個基本音,知道它們的唱名和在高音譜表上的位置。

  3、初步具有識譜的能力,并能準確演唱。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個畫有五線譜的紙板,音符7個。

  2、寫有do、re、mi、fa、soi、la、xi唱名的音符7個,7個小動物圖片。

  3、教師自編童話故事《音樂城堡》,并繪制音樂城堡圖畫。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進教室,引出課題。

  二、了解音樂的組成,用身體語言表示7個基本音的位置。

  1、啟發幼兒用手當五線譜,復習基本知識:五線四間。

  2、出示高、低音譜號,讓幼兒了解它們在音樂中的作用。

  三、教師講述童話故事《音樂城堡》,使幼兒知道7個基本音的名稱和在高音譜表上的位置,并會演唱。

  四、幼兒在操作板(高音譜表)上擺放音符,練習準確發音。

  五、玩游戲《我是快樂的小音符》。

  在地上用皺紋紙拉出五條線,貼上高音譜號,代表五線譜。幼兒站成圓圈。

  游戲1:教師隨音樂轉圈走,邊唱“1-2-3-4-5-6-7”邊拍一幼兒的頭,該幼兒馬上跑到五線譜上找相應的位置站好,待音樂完畢,大家一起唱。如果該幼兒站錯了位置,全班幼兒幫助她改正。

  游戲2:教師請出2—3名幼兒任意站在五線譜上,請全班幼兒或個別幼兒演唱。(利用此游戲可學習“135”、“146”、“257”、“246”等和弦。)

  活動結束:

  附故事: 音樂城堡

  在美麗的大森林里,住著一群喜歡音樂的小動物們。它們都想拜米老鼠先生為師,學唱“哆—來—米—發—索—啦—西”。

  米老鼠先生叫大家伙都用功的練習,一個月后進行一場考試。唱得好的將住進它漂亮的城堡。聽它介紹說,音樂城堡的房子不叫一層層,而是叫一線、一間。從下往上數,一共五條線,四個間,分別叫第一線、第一間、第二線、第二間、第三線、第三間、第四線、第四間、第五線。而且門牌標記也很奇怪,是個大大的象魚鉤樣的符號。米老鼠先生解釋說:“這個門牌標記叫高音譜號,它是確定每條線每個間上住的音的高低的標記。越往上,音就越高。”

  第一位上場的是小貓,它演唱的是:“咪—咪—咪”,米老鼠先生請它住進了第一線;大聲唱著“索—索—索的.小兔子,被它安排進了第二線;小象伸出長長的鼻子得意的唱起了:“西—西—西”,米老鼠先生請它住進了第三線;這可急壞了小獅子,只見它的頭發都豎了起來,大聲唱著:“發—發—發” ,米老鼠先生趕緊讓它住進了第一間;唱“啦啦啦”的讓小馬住進了第二間。

  這時,突然傳來一陣很奇特的聲音“哆…哆…哆,還…還有…我…我呢!”,大家順著聲音一看,原來小老鼠的個頭小,被人群擠進了水溝里。 “來來來,還有我!”又傳來一陣歌聲,米老鼠先生往外一看,嗬,是小牛! “嗯,還不錯,你們兩個也來吧!”

  小老鼠和小牛急了,“那…那…那我們我們住哪兒?”米老鼠先生認為它們倆的聲音偏底,不能往上住,就在城堡外又加了一條線,叫下加第一線和下加第一間。小老鼠住下加第一線,小牛住下加第一間,分別唱“哆哆哆”、“來來來”。

  從此,城堡里整日充滿了歡歌笑語。過年時,米老鼠先生帶著它的樂隊到城里參加了新年音樂會,把其他的小動物們羨慕死了。

中班音樂活動方案8

  活動目標:

  1.初步熟悉樂曲旋律,通過熊行走、喝蜜、躲藏等游戲情節了解樂曲結構。

  2.根據游戲情景,借助角色的暗示,知道“蜜蜂”追捉時,小熊應躲避不動。

  3.樂于參與游戲,愿意在集體面前大膽表現自己,體驗游戲的快樂。

  4.在活動中幼兒傾聽音樂,大膽的游戲表演。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1.音樂《海瓊斯小夜曲》

  2.課件、圖譜

  3.紅包、狗熊媽媽胸飾,蜜蜂胸飾

  活動過程:

  一、復習歌曲。

  二、演示課件,了解游戲的故事情節。

  1.出示圖片,師:孩子們,你們看這是誰呀?(熊)這個呢?(蜜蜂)

  小熊和蜜蜂之間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課件演示。

  師:熊和蜜蜂發生了一件什么事?

  四、完整欣賞樂曲,進一步感知樂曲的旋律和節奏,理解每段音樂所表現的不同情節

  師:這件有趣的事藏在一段音樂里,我們一起來聽聽,哪里是熊出來了?哪里是小熊喝蜂蜜,哪里蜜蜂飛來了?哪里小熊跑回家?

  完整欣賞樂曲:

  師:開始的時候是誰來了?什么地方你聽出來了?

  五、分段感知樂曲,創編角色游戲動作與圖譜。

  師:如果你是小熊,肚子餓的時候是怎么走路的?我們跟著音樂一起來走一走?

  師:讓我來看看小熊是怎么走的?剛剛有幾個熊寶寶走的很像,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師:他是怎么走的?有這樣走的,嗯,還有那樣走的,肚子很餓,能不能走的'快?

  師:我們一起跟這個小熊學一學。

  師:走不快,一下一下的,我們跟著音樂,看著圖譜,一起來做一做。

  師:熊寶寶,我們去找一找吃的。

  師:走了半天,瞧!好大一罐蜂蜜呀!熊寶寶,你們怎么喝的?還會怎么喝?

  師:啊!小熊喝了蜂蜜,感覺怎么樣?

  師:我們回憶一下,小熊喝蜂蜜,做了哪些動作?

  師:我們跟著音樂來做一做。

  師:哎呀!不好了!蜜蜂來了!小熊該怎么辦?

  師:只能蹲在那兒不動,但是蜜蜂飛來飛去,(他心里會怎么樣?

  師:我們來看看這個熊寶寶怎么表示害怕的?

  師:熊寶寶們~你們聽……

  師:熊寶寶們,我們什么時候才能逃回家?聽好,(蜜蜂打哈欠啦)~讓我們一起逃回家吧!

  回憶4個游戲環節,完整做2遍動作。

  (1)師:剛剛老師把這個有趣的故事畫了一張圖譜。我們聽好音樂,看著圖譜,在座位上做一做吧!

  (2)師:這一次不看圖譜能不能玩?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如果你不記得動作了,可以看看(圖譜)。

  六、分角色表演完整地跟隨音樂做游戲。

  師:這是個好玩的游戲“熊與蜜蜂”,小熊在玩的時候,如果最后被蜜蜂蟄到了,就要去做小蜜蜂。明白了嗎?

  師:嗯,坐了半天,肚子好餓,寶寶們,快跟熊媽媽找東西吃吧!(完整游戲第一遍)。

  師:哎呀~這個熊寶寶身上怎么多出一個大包?(被蜜蜂蟄了)哎,我可憐的孩子。

  師:其余熊寶寶要注意了啊!好像沒吃飽,我們再去找點吃的吧!(完整游戲第二遍)。

  師:今天被蜜蜂追了那么多次,這個小熊都氣喘吁吁的了,讓我們一起聽著音樂,休息會吧。活動中利用圖譜幫助幼兒合拍表現熊走以及創編記憶幾種表達喝蜂蜜滿足感的動作。

中班音樂活動方案9

  中班音樂活動設計:捉螃蟹(韻律活動)

  活動目標:

  1、能創編螃蟹“吹泡泡、橫走”等動作,并隨音樂節拍表現樂曲情感。

  2、知道在音樂變化時,能作出與音樂相匹配的動作。

  3、能在活動中控制自己的行為,在模仿螃蟹橫走、躲藏時不影響同伴。

  活動內容:韻律活動《捉螃蟹》

  活動準備:

  1、“捉螃蟹”音樂磁帶

  2、螃蟹手

  3、捉蟹網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初步感知樂曲情感

  欣賞一遍音樂,知道樂曲名稱及旋律上的變化。

  二、創編ABC段動作,表現樂曲情感

  1、引導幼兒創編A段動作

  (1)表現小螃蟹的可愛

  (2)表現螃蟹有八只腳

  2、引導幼兒創編B段動作

  (1)表現螃蟹在河里吹泡泡

  (2)表現螃蟹橫著走,創編動作

  3、引導幼兒創編C段動作

  (1)從不同方位上表現螃蟹撓癢癢動作

  (2)表現螃蟹洗澡動作

  (3)洗完澡、愜意、舒服的動作表現

  4、聽音樂用動作完整表現ABC三段樂曲情感

  (1)教師動作夸張和幼兒一起跳“螃蟹舞”

  5、傾聽“結尾”音樂,感受音樂與前ABC段的`不同之處,并能用動作表現。

  (1)引導幼兒傾聽“結尾”音樂。

  (2)提醒幼兒在躲藏時,不碰撞別人。

  (3)聽音樂表現“結尾”動作。

  教師扮捉螃蟹人和幼兒一起玩“捉螃蟹”游戲。

  6、聽音樂完整做動作(教師用有聲語言,體態語言提示動作轉換)

  三、結束

  幼兒聽音樂走螃蟹步出活動室

  活動延伸:

  根據螃蟹特征及生活習性,可以做一些美術作品,也可以根據“捉螃蟹”自編更豐富的“螃蟹舞”。

中班音樂活動方案10

  中班音樂活動:打擊樂—小小樂隊

  執教老師:黃艷玲

  執教班級:中一班

  設計意圖:

  愛音樂是每個孩子的天性,他們聽到音樂便能隨著音樂的節奏做出相應的身體反應。因此,從音樂入手培養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是十分重要的。《綱要》指出藝術活動是幼兒獲得自我滿足感的最佳舞臺,是“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使幼兒“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本次活動,利用身體動作幫助孩子認識節奏,注重音樂對幼兒的整體影響,重視讓幼兒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運用多種感官感受音樂、表現音樂,重視從節奏入手,讓幼兒感受互相合作的樂趣,領略音樂歡樂的氣氛。

  活動目標:

  1、體驗師幼合作和同伴合作的樂趣。

  2、模仿樂器的聲音,能集體演奏,能看指揮協調一致地演奏。

  3、在學會身體動作的基礎上,學習用沙錘、響板、鼓、鑼等樂器為樂曲伴奏。

  活動準備:

  (1)樂器:沙錘(6對)、響板(6對)、鼓(3個)、鑼(3個)。

  (2)音樂圖譜一張、邀請函一封。

  (3)攝影叔叔、獎狀、錄音機、磁帶、輕松愉快的頒獎音樂。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導入活動

  今天我的心情真好,因為早上,我收到了一封邀請函,(出示邀請函)我來看看里面寫了些什么?哦…. 原來是森林里的小動物寄來的,它們要在森林里舉辦一場“音樂會”,想邀請我們中班的`小朋友去表演節目;你們想去嗎?(想)那我們要好好的準備。

  二、基本部分:

  1、出示樂器

  師:我們可以組成一個小小樂隊去參加演出。瞧,這里有我準備的四種樂器,誰能舉手告訴我它叫什么名字?(最后兩個樂器一起說)

  師:它們還會唱歌呢,一起來聽聽。請小朋友模仿樂器的聲音,可輕輕拍手。(注意強弱)

  小結:剛才小朋友們手拍得很不錯,模仿小樂器的聲音也非常動聽。現在我們來聽一首以前學過的音樂,并請小朋友用小手為樂曲伴奏。

  2、聽音樂,幼兒跟隨歌曲節奏拍手

  (1)、幼兒集體拍手,有節奏拍打完A段的音樂。

  師:誰能告訴我,這是一首幾拍子的音樂?(2/4拍樂曲的特點就是前一拍重,后一拍輕。)

  (2)、播放音樂B段音樂,幼兒分組在X X | X—處拍手三下。(強、弱、強 - )

  師:現在我把小朋友分為四組,第一組的小朋友在沙沙沙的時候站起來拍三下手,拍完后坐下。接著第二組站起來在卡卡卡的時候拍三下手,拍完后坐下;就這樣,一組接一組。當第四組小朋友拍完,所有的小朋友一起坐著伴奏,好嗎?(注意別的組在拍手的時候自己組要保持安靜;注意強弱拍、一重一輕;小眼睛一定要看著老師)

  ——播放音樂,教師指揮,幼兒分組拍手練習。

  3、練習沙鈴、響板、鼓、鑼的演奏方法

  (1)、出示音樂圖譜,介紹圖譜。

  師:你們看,我這里有一張<小小樂隊>的圖譜,上面有什么?(歌曲的名字、音調、節拍、旋律、還有樂器)樂器寶寶正在干什么?(為歌曲伴奏)

  (2)、幼兒取樂器。

  師:今天這些能干的小樂器來到了這里,它們正藏在每個小朋友的椅子下面呢!現在小朋友輕輕地把小樂器拿在手上準備好。注意不能讓樂器唱歌,看誰的小樂器最安靜。

  (3)、集體與分組練習。

  ——教師唱節奏,幼兒集體練習兩個八拍的強弱;接著集體練習X X |X—。

  ——現在我們要分組練習,但是練習前老師提一個小小的要求:當有一種樂器在唱歌的時候其他三種樂器都不能發出聲音。

  (4)、根據圖譜打擊樂器。

  ——播放音樂,幼兒聽著音樂、看著圖譜,在X X |X—打擊樂器,完整地打擊一遍。

  4、幼兒表演奏

  師:音樂會開始拉!看!攝影叔叔過來了,我們攝影叔叔打個招呼吧!小朋友們,一起大聲地告訴觀眾我們的節目是什么?(音樂《小小樂隊》)

  ——再次播放音樂,教師指揮,幼兒完整演奏一遍。

  六、結束部分:

  師:現在請把樂器輕輕地放回原處。森林國王說剛才小朋友們表演地非常好,音樂《小小樂隊》獲得最佳表現獎,所有小朋友起立拍手。請朱錦彧小朋友上臺領獎。

中班音樂活動方案11

  活動目標:

  1、鞏固本首歌曲的第一段,會按2/4拍唱歌曲的第二段。

  2、幼兒理解歌詞大意,并能邊唱邊自己創編一些簡單的動作。

  3、幼兒學會愛媽媽。

  活動準備:根據歌詞大意繪制的一張掛圖、接媽媽歌曲、小狗頭飾、鋼琴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律動《我快樂》,幼兒跟著音樂拍手和拍肩。

  2、老師彈琴,幼兒唱音階(唱的同時依次輕拍頭、肩、腰、胯、大腿、膝

  蓋、小腿、腳)

  二、基本部分:

  1、導入:上次×老師講到寶寶去接媽媽了,可后來怎么樣了呢,今天我們接著講(老師講根據第二段歌詞改編的故事)

  2、師:聽完了故事,小朋友們你們覺得寶寶是不是很愛媽媽呀?

  幼:是

  師:為什么呀?

  幼:寶寶給媽媽送傘

  師:對了,媽媽也很愛丫丫,老師也很喜歡像丫丫這樣的小朋友,所以老師想和小朋友一起來編一首兒歌。

  3、師:小朋友想一想,上次我們唱第一段的時候我們唱到雨點雨點下的時候是什么聲音呀?

  幼:沙沙沙

  師:對了,連起來怎么說的呀?

  幼:雨點雨點沙沙沙

  師:小朋友真棒,再想想下雨天,天上怎么樣呀?(老師出示掛圖,指著天空中的烏云,引導幼兒說“黑”)

  幼:有黑云/下雨/好黑呀

  師:我們用一個字怎么說呢?好聽一點的

  幼:黑

  師:好,小朋友真聰明,又想呀,下雨了,地上都是什么?

  幼:水

  師:對,有很多的雨水,就會怎么樣?

  幼:滑

  師:那小朋友自己做做動作,怎么樣個滑法

  幼兒自己自由想動作做。

  師:看看這兒(老師指著掛圖)媽媽和寶寶的動作你們自己學學

  幼兒之間互相拉手,學媽媽和寶寶手拉手的動作。

  師:我們說媽媽怎么樣寶寶的手呀?

  幼:拉著寶寶的手。

  師:再看看小陽傘(老師指著掛圖),小陽傘的樣子怎樣呀?

  幼:高興

  師:是呀,那小朋友高興時會發出什么聲音呀?

  幼:哈哈/呵呵

  師:對了,小陽傘也會笑哈哈。

  師:好了好了,我想出來了,我知道這首兒歌怎么編了,小朋友來聽聽:“雨點雨點沙沙沙,天也黑來地也滑,媽媽拉著我的手,小陽傘,小陽傘,笑哈哈。”(老師在說到幼兒較難理解的天黑,地滑等字時,可指著掛圖引導幼兒自己說出)

  4、1)老師指著掛圖和幼兒一起念兒歌,念到那句,老師就應該指到畫中相對應的地方。

  2)老師帶領幼兒按2/4拍的節奏,邊拍手,邊念兒歌。

  5、師:小朋友都念的很好聽,那我們再想一個辦法讓它變得更好聽,我們讓它怎么樣呀?

  幼:唱起來

  師:好的,我們先聽一段音樂(老師彈這首歌,幼兒唱起第一段來)

  師:好的,小朋友都唱的是我們上次課說到的寶寶要去接媽媽,可后來怎么唱呢?聽聽老師怎么唱(老師唱第二段)

  6、師帶領幼兒唱第二段(邊唱邊指到掛圖中相對應的地方,反復多唱兩次)

  7、老師帶領幼兒按2/4拍的節奏,邊拍手,邊唱。

  8、老師請個別幼兒上臺唱《接媽媽》第二段。

  9、老師和幼兒一起把歌曲一、二段完整的唱一次。

  10、師:剛才我們唱的很好,但都是用什么唱的呀?

  幼:嘴

  師:那現在,老師要請小朋友做動作,想想你怎么去接媽媽

  幼兒自由討論,自由表演,助理老師彈琴,任課老師完整唱《接媽媽》一、二兩段,并走到幼兒中去,引導幼兒做一些動作,觀注個別幼兒。

  師:瞧,老師這兒有雨傘,雨披,我要請一個小朋友當媽媽,另一個當寶寶,看看他們是怎么去接媽媽的。

  老師請個別幼兒上臺表演,其他幼兒唱歌。

  三、結束部分

  師:聽,什么聲音,老師去開門哈(助理老師在門外敲門)

  助理老師:小朋友你們好,我小狗的媽媽,還 有小貓、小雞、小鴨......的.媽媽都在很遠的地方上班,現在那邊下雨了,他們回不來了,想請你們去幫忙接接他們,好嗎?(助理老師戴小狗的頭飾)

  幼:好

  全體幼兒跟著老師邊唱邊做動作去接媽媽。(放《接媽媽》歌曲)

  活動前的思考:

  在上此次課之前,幼兒已上過一課,會唱《接媽媽》第一段。第一段的歌詞簡單易記,而第二段的歌詞較難理解一些,要會唱第二段,先要讓幼兒記住歌詞,要記住歌就先要理解歌詞,所以在教學活動的開頭,老師就請幼兒和自己一起編兒歌,并用掛圖在視覺方面幫助幼兒記憶。還針對幼兒較難理解的“天黑,地滑”等詞,讓幼兒自己做動作,自己感覺幫助記憶。在念和唱歌詞時,都出示掛圖幫助幼兒記憶,并用拍手幫助幼兒能按2/4拍來唱這首歌

  。在幼兒用動作表演時,老師沒有請幼兒跟著自己做動作,而是讓幼兒自己討論,自己去想像,然后表演出來,這樣不但給了幼兒很大的自由,并且可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最后,在故事的情景中結束活動,幼兒興趣很高,并能在享受中結束這次教學活動。

  附歌詞:

  《 接媽媽 》

  雨 點 雨 點 沙 沙 沙 , 地 上 開 滿 雨 花 花 ,

  撐 起 我 的 小 陽 傘 , 干 嘛 去 ,干 嘛 去 , 接 媽 媽 。

  雨 點 雨 點 沙 沙 沙 , 天 也 黑 來 地 也 滑 ,

  媽 媽 拉 著 我 的 手 ,小 陽 傘 , 小 陽 傘 , 笑 哈 哈 。

中班音樂活動方案12

  活動名稱:小青蛙學唱歌

  活動目標:

  1、掌握×、××、×0、××××等不同的節奏型;

  2、掌握2/4節奏的特點;

  3、引導幼兒學會在生活中發現音樂,感受音樂。

  教學對象:中班幼兒

  重點難點分析:

  這是一個輕松活潑的2/4拍子的曲子。尤其在歌曲的后部分通過模擬了青蛙“呱呱”的叫聲,使全曲更加生動活潑。這首曲子的重點在于讓幼兒感受這首曲子的氣氛,從整體上理解曲子;難點則是不同節奏型的掌握以及2/4的特點。為了解決這個難點,有以下幾個方法:

  1、蹦跳感受節奏

  2、通過讓小朋友多次聽音樂,模擬歌曲的節奏來掌握十六分音符和八分休止符。

  3、通過有趣的節奏游戲來掌握和辨認×0、××××的節奏型。

  活動準備:

  一、教具準備:

  1、小青蛙的頭飾全班小朋友人手一個

  2、預先寫好的樂譜

  3、錄音帶(按所需的音樂次數錄好)

  4、帶雙面膠的小卡片,上面寫幾種不同的'節奏型,一共八張,四張×0,一張××××,還有一張是××,一張×和一張四分休止符0。

  二、練聲:(大概在活動正式開始的前5分鐘)

  練聲曲:

  1 23 4321

  小青蛙學唱歌

  活動過程:

  老師: (頭戴青蛙頭飾,學青蛙“呱呱”叫,按著節奏做青蛙蹦跳狀出場)小朋友,這是什么小動物啊?

  小朋友:青蛙!

  老師:對了!真聰明!小朋友知道青蛙住在哪里嗎?它有什么本領呢?

  小朋友:(七嘴八舌地將他們知道的青蛙的一些情況講出來)

  老師 : 恩,小朋友們知道的真多。那小朋友知不知道,青蛙還會唱歌呢。它呀,有個很好聽的外號叫“田園音樂家”。小朋友想不想學青蛙唱歌啊?

  小朋友:想!

  老師:好,那么現在我們都來做會唱歌的小青蛙。請小朋友每個人拿一個小青蛙的頭飾戴在自己的頭上。

  (小朋友做好準備。老師開始放音樂《小青蛙學唱歌》)

  老師:現在,小朋友和老師一起來做青蛙?(老師開始做青蛙蹦跳狀,注意要按著歌曲的節奏蹦跳,休止符處一定要空得明顯,并讓小朋友跟著跳。)

  老師:好了。那我們現在來聽聽小青蛙怎么樣學唱歌的。聽完了歌曲,小朋友要告訴老師,這首歌曲有幾段。(放音樂,讓小朋友從整體上感受歌曲。)

  一遍音樂之后

  老師:現在請小朋友告訴老師,這首歌曲有幾段啊?

  小朋友:兩段!

  老師:對了!那現在請小朋友再聽一遍,然后告訴老師第一段的歌曲里,小青蛙叫了幾聲?(繼續放音樂,只放第一段)

  老師:現在請小朋友告訴老師,小青蛙一共叫了幾聲?

  小朋友:

  (看情況,決定是否需要再放一次音樂)

  老師: 現在,老師請小朋友再聽一次第一段的音樂,然后告訴老師,小青蛙是怎樣叫的?

  (再聽一遍,然后根據小朋友回答的情況決定是否多放一次音樂)

  老師:現在,我們要來做一個有趣的節奏游戲。(拿出寫有節奏型的小卡片出示給小朋友看。)這個是我們剛剛才學過的小青蛙唱的歌,那么現在請小朋友跟老師一起再來唱一次好不好?(逐一示范每一個節奏型,口中念出來,在配上拍手動作,加強直接感受。)

  老師:那現在我們就要開始正式玩游戲了。請小朋友先選擇你們喜歡的節奏型,貼在自己的青蛙頭飾上。(等小朋友準備好)好,現在老師會用手拍一個節奏型,請拿到那個節奏型的小朋友站出來,并跟著用手拍一遍。好,游戲現在開始。

  游戲規則:

  老師開始隨機拍出幾種節奏型。幾次練習之后開始按照歌曲后四節的節奏型組合拍出來,讓小朋友進一步感受歌曲的節奏。最后是由小朋友按照歌曲原有的節奏型自己組合。也就是說老師不再提示節奏型之間的連接順序了。(假若時間允許的話,可以讓小朋友交換節奏型進行游戲,保證每一個小朋友都能掌握和辨認節奏型)

  老師:恩,小青蛙們學唱歌學得可真快!現在就請小朋友跟著老師一起來讀一下歌詞好不好!(老師要按照歌曲的節奏讀詞,可重復示范兩到三遍,然后請小朋友們自己讀,檢查是否掌握了節奏特點。)

  老師: 真是一群聰明的小青蛙!現在,請小青蛙們來跟著老師的鋼琴唱歌好不好?

  (老師彈出整首歌曲的旋律,讓小朋友跟著唱,可重復三四遍)

  老師:真棒!現在小青蛙們都已經學會唱歌了。那么有哪只小青蛙可以為我們表演一下呢?(鼓勵小朋友運用各種形式大膽地表現自己,但要求他們一定是要以唱歌表演為主)

  老師:小青蛙們真不愧是“田園音樂家”!唱的可真是好!

  活動結束

中班音樂活動方案13

  活動目標:

  1、教幼兒認識歌曲的間奏,學習齊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2、引導幼兒在聽歌曲能根據歌詞內容按節奏做出相應的動作。

  3、培養幼兒與同伴相互幫助,團結友愛的情感及合作進行歌表演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在日常生活中,幼兒有經常互相幫助做好事的經驗,并會用語言表達事情的經過。

  2、圖片:好朋友

  3、節奏圖譜

  活動過程:

  1、出示圖片《好朋友》,提出問題。

  告訴幼兒圖片中的兩個小朋友是很要好的好朋友,那小朋友們你們的好朋友都是誰呢?

  你們跟你的好朋友都做什么呢?那在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你要怎么辦呢?

  2、節奏練習

  出示節奏圖譜,引導幼兒練習并初步感知節奏。

  教師:下面,我們來玩一個打節奏的游戲,畫黃色小花的地方手慢慢拍一下,畫紫色小花的快點拍兩下。

  請幾位幼兒上前做示范。

  教師及時的鼓勵幼兒,對掌握快的幼兒提出表揚與肯定。

  3、引導幼兒感知歌曲旋律并學唱歌曲

  (1)感知歌曲旋律

  教師彈奏歌曲旋律,要求幼兒傾聽并跟著旋律說歌詞

  (2)學唱歌曲

  A、教師范唱歌曲,幼兒傾聽。(第二便時幼兒可跟唱)

  B、集體合唱,提醒幼兒注意歌曲的節奏。

  4、邊聽邊唱歌曲,教師帶著幼兒一起律動。

  提醒幼兒可以在間奏時做一些動作。

  5、結束

  請幼兒講講有誰幫助過自己,那自己以后能幫助同伴做什么?

  讓幼兒進一步了解同伴間要團結友愛。互相幫助。

中班音樂活動方案14

  一、活動目標:

  1.學習用連貫、柔和、優美的情感和聲音演唱歌曲。

  2.感受自然景色的美,并學習用歌聲表達熱愛之情。

  二、活動重點:

  在情景中感知,使幼兒頭腦中有意境。啟發幼兒用輕柔的聲音,對話的口氣來演唱。

  三、活動難點:

  唱足二拍子的延長音

  四、活動準備:

  幼兒知道冬天,觀察過下雪的情景。

  冬天圖片一幅打擊樂器(沙罐、鈴鼓)

  五、活動過程:

  1.聽《拍球》的音樂進活動室:“小朋友們,冬天到了,你們怕不怕冷?”“一起拍球去嘍。”幼兒在音樂的伴奏下,變換著不同的拍球姿勢。“下雪啦,”小朋友在歌曲音樂的伴奏下,扮演小雪花,做雪花飛舞的動作。

  2.練聲

  “小雪花唱起了好聽的歌曲。”

  1 2 3 4︱5 —︱5 4 3 2︱1 —︱

  (老師)小雪花兒飄(幼兒)沙沙沙沙沙。

  3.新授

  (1)出示圖片,老師邊和小雪花(配班老師)對誦《雪花和雨滴》的歌詞。“聽,是誰敲著窗戶沙沙沙……”

  (2)幼兒看圖片欣賞歌曲。“多美的詩呀,它還是一首好聽的歌呢,名字叫《雪花和雨滴》(幼兒欣賞一遍)

  (3)清唱:“老師也想唱這首好聽的歌曲了。”

  提問:歌里都唱了哪些好聽的歌詞?

  (4)幫助幼兒理解歌詞,邊提問邊局部示范。

  ①“小雪花敲在哪里發出沙沙沙沙沙的聲音?”(窗戶)

  “是呀,小雪花敲著窗戶沙沙沙沙沙,(老師打開圖片上的窗戶,露出小妹妹)屋里的小妹妹聽見了就問:(老師唱出)是誰敲著窗戶沙沙沙沙沙”“小妹妹聽見了,問什么?”(帶幼兒咬準字音:是誰……)

  ②小雪花怎么回答?(老師唱出)

  ③小妹妹還問了什么?小雨滴怎么回答?

  (5)幼兒跟著老師學唱兩遍。(坐著拍手唱、站著拍手唱)

  (6)老師領唱第一句,幼兒接唱;男、女幼兒對唱。

  活動延伸:

  1、用沙罐和鈴鼓嘗試演奏雪花“沙沙沙沙沙”和雨滴“滴滴滴滴答”的音響。

  2、邊唱邊用樂器伴奏。

  活動反思:在活動開始部分我用了“拍球”的音樂進入活動室,讓幼兒體驗到強有力的節奏帶來的快樂。幼兒在愉快的情緒中不斷變換著手和身體的動作,想象著球的運動變化過程。《雪花和雨滴》是一首抒情優美的歌曲,告訴人們雪花輕輕從天空中飄下來,是冬天來到了。雨滴從天空中落下來,是春天來到了。通過多種形式讓幼兒感受作品,幼兒在多樣感受的`活動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感受了音樂,活動中幼兒一直在用心聽、看,并情不自禁地跟著學唱。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親切、自然的教態以及與幼兒目光的交流尤為重要。老師在活動中以生動的表情、優美的動作將自己對音樂的感受表露出來,會帶動并感染幼兒,使其產生強烈的內驅力,引起幼兒的情感共鳴,從而使幼兒更好地把握歌曲所表現的意境。

中班音樂活動方案15

  一、活動背景

  春天是孩子們特別喜歡的季節,春雨滋潤,萬物復蘇,我抓住幼兒的興趣點,引導他們在生活中有意識地去觀察、感受雨,了解花朵的成長與雨水是密不可分的。《小雨和花》這首樂曲結構明朗,旋律時而優美,時而活潑歡快,適合中班幼兒的欣賞和表現水平。活動以春雨為背景,引導幼兒跟隨音樂,用動作表現小雨的活潑歡快以及小花在春雨澆灌后快樂成長的喜悅,并通過分角色表演融入春雨對花朵的關愛和花朵對春雨的感激之情。

  二、過程實錄

  (一)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音樂的旋律及結構,嘗試隨著樂曲做下雨、喝水長大、花開等動作。

  2.通過教師的語言啟發,幼兒兩兩合作表演,嘗試用眼神、體態進行創造性的表現。

  3.合作表演中,體驗并愿意表現小雨和花之間相互關愛之情。

  (二)活動準備:

  1.將幼兒座位排成半圓形。

  2.自制白板課件《小雨和花》。

  3.雨點,花朵頭飾。

  (三)活動過程:

  1.整體感受音樂,猜想音樂情節。

  師:你覺得這段音樂里面有什么?帶給我們什么感覺?

  2.幼兒感受、聽辨樂曲的結構和旋律。

  師:(播放課件)春風吹起,大地復蘇,盼來了綿綿春雨。春雨滴答滴答地下,滋潤著小花小草。小花在小雨溫柔的呼喚下漸漸醒來,她輕輕抖動著花瓣,舒展著身姿,享受著雨露的滋潤。請小朋友們仔細再聽一遍音樂,什么地方是小雨在下,什么地方是小花在喝水?

  師小結:音樂的第一段是小雨在滴答滴答地下,第二段是小花經過了干燥的冬天,口渴了,想要喝水長大。

  3.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跟隨音樂有節奏地做下雨、喝水長大、開花的動作。

  (1)學習A段小雨動作。

  師:春風姑娘吹來,帶來了滴答滴答的小雨,看,小雨落下來了(音樂起,幼兒觀看課件中小雨下落的場景)師:小雨是怎樣落下來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師:還有什么動作可以表示小雨在下?

  (2)學習B段小花動作。

  師:天空下起了滴答滴答的小雨,誰最開心?

  幼:小花師:瞧,小花在開心地喝水長大呢!(音樂起,幼兒觀看課件中小花喝水長大的場景)師:小花是怎么喝水的'?什么動作可以表示長大了?

  師:接下來,我扮演小雨,你們是小花,我飄到哪里,小花就湊到哪里喝水,比比看誰的小花開得最大最美。

  4.分角色表演。

  (1)連接A、B段動作,完整跟音樂表演。

  (2) 分角色表演師:所有的女孩子扮演美麗的花。請你們坐在小椅子上,等待小雨的到來。所有的男孩子扮演辛勤的小雨,請你們找一朵小花,站在她面前,準備好播撒春雨。(表演過程中注意引導幼兒通過眼神、動作交流,表達小雨和花之間的相互關愛之情)

【中班音樂活動方案】相關文章:

中班音樂活動方案05-25

中班音樂活動方案01-11

中班音樂活動方案07-11

中班音樂教學活動方案01-19

中班音樂最新活動方案02-22

中班音樂活動方案15篇01-15

中班音樂活動方案(15篇)01-10

中班音樂活動方案18篇04-26

中班音樂活動方案15篇12-28

中班音樂活動方案(15篇)

  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圓滿進行,常常需要提前準備一份具體、詳細、針對性強的方案,方案的內容和形式都要圍繞著主題來展開,最終達到預期的效果和意義。那么應當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班音樂活動方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音樂活動方案(15篇)

中班音樂活動方案1

  活動目標:

  1、根據音樂,學會模仿各種小動物動作,音樂停止,保持原先動作。

  2、體驗音樂游戲的快樂。

  3、在活動中幼兒傾聽音樂,大膽的游戲表演。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游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

  5、通過活動幼兒學會游戲,感受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熊頭飾一只、創設一個“熊”的家

  活動流程:

  熱身運動—音樂游戲《變石頭》——放松整理。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

  1、今天天氣真好,小動物們都出來玩了,小鳥喳喳叫,小兔蹦蹦跳,今天樹林里面真熱鬧。我們小朋友,也往樹林走,采上幾朵鮮花,再來跳一跳。要是大熊走過來,大家可別亂跑。

  2、師幼共做熱身運動。

  跟老師一起來學小鳥飛,飛得高一點,再高一點,學小魚游泳,尾巴甩一甩,再來學蝴蝶飛,飛到花叢中。

  二、音樂游戲《變石頭》

  1、幼兒復習音樂,可以跟著音樂做一些動物動作。

  2、教師介紹規則:我們邊聽音樂,邊做各種動作,也可以找一個好朋友一起做,音樂一停,你們馬上就不動,變成一個石頭,要是動了,就要被熊吃掉,看誰堅持的時間長。

  3、教師扮演“熊”在家里睡覺(也可以請一個小朋友扮演熊,來看哪個小朋友動了)幼兒進入創設的情景進行游戲。

  4、師幼游戲。(音樂一停,要馬上不動哦,動了就要被熊抓走的)。

  5、再次游戲。誰堅持到最后拉,那他就是冠軍,我們為他拍拍手。

  三、放松整理

  1、一起數數熊吃掉了幾個小動物?

  2、讓我們擦擦汗,抖抖手,踢踢腳來放松放松。

中班音樂活動方案2

  一、設計思路

  多通道參與原則是當今幼兒園音樂欣賞教育活動改革所提出的一項重要原則。因此,我借助音樂欣賞《龜兔賽跑》來嘗試實現這一原則。在幼兒已經熟悉“龜兔賽跑”這一故事的前提下,傾聽音樂,通過辨別、表演讓幼兒更好的感受音樂,更好的表達對音樂的感覺,體會自己是活動的參與者、操縱者,從而使孩子們感受不同的音樂形象所帶來的快樂。

  二、活動目標

  1、傾聽音樂,感受和分辨音樂表現的不同形象,并嘗試用自己的肢體語言和操作材料來表現音樂。

  2、感受不同的音樂形象所帶來的快樂,并懂得驕傲必敗的`道理。

  三、活動準備

  1、龜兔賽跑樂曲、動畫課件、圖譜、操作材料。

  2、知識準備:熟悉“龜兔賽跑”故事。

  四、活動過程

  1、聽“快樂曲”進活動室。

  ①、兒拍肩踏步進場,說一說對樂曲的感覺,用一個詞形容(曲子由慢到塊,越來越快)。

  ②、動作來表示:越來越快、越來越慢。

  2、聽分段音樂。

  ①、聽“兔子”的音樂,說有什么感受?心情怎樣?感覺像誰在干什么?(歡快、跳躍)還有誰的音樂是歡快、跳躍的。邊聽邊表演。

  ②、聽“烏龜”的音樂,說有什么感受?心情怎樣?感覺像誰在干什么?(緩慢、沉重)還有誰的音樂是歡快、跳躍的。邊聽邊表演。

  3、完整欣賞音樂。

  ①、第一遍,邊聽邊表演。

  你在音樂中聽到了誰在干什么,就用動作表示出來。

  ②、第二遍,看動畫課件,感受音樂故事。

  老師把這個音樂做成了一個動畫片,你們想看嗎?老師有個要求:你們要認真看,然后給這段音樂取個名字。

  提問:誰和誰在干什么?結果兔子為什么輸,烏龜為什么會贏?你要向誰學習呢?

  ③、幼兒看圖譜,感受音樂故事。

  ④、教師與幼兒共同用色塊做簡單圖譜。

  幼兒自由選擇不同色塊所代表的不同音樂形象,聽到誰的音樂,擺出相應的色塊。

  ⑤、幼兒操作,邊聽音樂邊用操作材料表現音樂。

  4、幼兒表演音樂故事“龜兔賽跑”。

  五、活動延伸

  讓幼兒嘗試分角色表演。

  注:本次教育活動曾參加鄭州市優質課觀摩交流活動

中班音樂活動方案3

  活動目標:

  1、 喜歡參與活動,在活動中體驗相互合作的快樂。

  2、 學習用動作和對唱的方式表現歌曲的雄壯、有力。

  3、根據歌曲的快慢變化拍出節奏型,并根據歌詞情境,嘗試為歌曲配上襯詞。

  活動準備:

  1、大圖譜一張、音樂磁帶《加油干》

  活動過程:

  1、 欣賞音樂《加油干》。

  (1)初步欣賞音樂《加油干》。提問:你在歌曲里聽到了什么?并說說感受。

  (2)結合大圖譜再次欣賞音樂,引導幼兒嘗試在《加油干》的重音處配上語音節奏。提問:在音樂的什么地方,需要我們使很大的勁?用勁的時候又會說些什么?

  2、 學唱歌曲《加油干》

  (1)教師范唱歌曲《加油干》。提問:歌曲里是怎樣為大家加油的?

  (2)幼兒結合圖譜學唱歌曲。

  3、用身體動作表現歌曲的`節奏和力度。

  (1)鼓勵幼兒用拍手的動作表現歌曲的快慢節奏。

  (2)引導幼兒反思自己拍手的節奏。提問:音樂慢的地方,我們拍手的速度怎樣?音樂快的地方呢?

  (3)幼兒嘗試用自己的身體表現動作。第5、6、7小節的動作用拍腿、拍肩和拍頭的動作來表示。

  (4)幼兒邊聽音樂邊練習身體動作。

  4、教師指揮幼兒分聲部練習身體動作。

  (1)引導幼兒分聲部練習身體動作。提問:除了可以用動作加油以外,還可以用什么加油?(口號:嗬嗨)

  (2)教師指揮幼兒分聲部練習。

  5、活動小結。

  活動延伸:

  用樂器演奏音樂《加油干》

中班音樂活動方案4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踏踏、跳跳、唱唱中,熟悉歌曲的旋律和節奏,并初步學會演唱。

  2、讓幼兒享受音樂活動帶來的快樂,根據不同的動物形象感受節奏快慢強弱的變化。

  3、發展幼兒音樂的節奏表現能力。

  二、活動準備:

  1、每位幼兒穿皮鞋。

  2、教具:小豬形象一個、背景圖畫一張、筆一支。

  三、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引起幼兒踏節奏的興趣。

  1、請幼兒踏皮鞋,說說皮鞋發出的聲音。

  “你們的腳上穿的是什么?皮鞋會發出什么樣的聲音?”

  2、教師示范,幼兒學踏節奏。

  “你的皮鞋能唱出跟我一樣的聲音嗎?”

  (二)、感受歌曲的旋律、節奏。

  1、教師出示小豬教具,范唱歌曲一遍。

  “我也有一雙皮鞋,我的皮鞋也會踏踏響,唱出好聽的歌。”

  “我的皮鞋是怎么唱歌的?”

  2、教師示范第二遍。

  “我的皮鞋有時唱得長,有時唱得短,哪里唱得長?哪里唱得短,請你仔細聽。”

  3、教師出示圖譜,指圖譜范唱第三遍。

  “小豬說我剛才來的時候在路上留下了一串串的腳印,請你們看看這腳印是怎么留下來的。”

  4、師生共同譜曲。

  “小豬剛才來的時候在路上留下了一串串的腳印,瞧,小豬的腳印象什么?”

  “我們把這一串串的.腳印變成快樂的小音符吧。”

  (三)、學唱歌曲。

  1、學唱踏踏響部分,并加入踏腳的聲音。

  “你們想不想在小豬剛才走過的路上留下你們的腳印呢?那我們跟著小豬一起踏踏看。”

  2、跟唱歌曲一遍。

  “這回我們跟著小豬來唱歌吧,看看誰的聲音最好聽。”

  3、幼兒扮演小烏龜、小熊、小鴨子演唱歌曲三遍。

  (四)、結束

  “小皮鞋唱得都很高興,我們來舉行一個我的皮鞋踏踏響的音樂會吧,看看誰的歌聲最動聽,誰的動作最漂亮。”

中班音樂活動方案5

  活動目標:

  1、在游戲情景中創編舞蹈“幸福的花朵”。

  2、感受音樂并能大膽想象。

  活動實施時間:xx年4月

  活動級別:區音樂教學技能大賽一等獎。

  活動準備:幸福小花一朵,彩色紙盒若干,春姑娘皺紙若干,地板上貼好表示小橋的貼紙。音樂磁帶。第5、6樂句動作事先已經學會(以拍打節奏為主)

  活動過程:

  一、 情景引入:

  1、今天天氣怎么樣?陽光燦爛的日子里你想到哪里去玩?讓我們開著火車出發吧。

  ü 復習歌曲:火車開啦

  t:小火車開到哪里了?(花園),夏天的花園百花盛開,讓我們來扮演一朵可愛的小花,把夏天的花園裝扮得更美麗。

  ü 復習舞蹈:我是一朵小花。

  ü

  你扮演的是什么花?(迎春花,百合花,紫藤。。。)2、你們想扮演幸福的花朵嗎?

  ü 復習歌曲:幸福的花朵

  ü 你們唱得真好聽,你們想去尋找幸福的花朵嗎?為什么?

  二、 尋找幸福之花

  1、尋找之旅一:我們出發啦

  ü 幼兒跟隨音樂旋律自由走動一圈

  ü 請個別幼兒帶領全體幼兒快樂、神氣地出發

  2、尋找之旅二:我們走小路

  ü 這里有一條彎彎曲曲的石子路,我們怎么過去呢?

  ü 幼兒演示,個別——集體練習小碎步

  3、尋找之旅之三:春雨姑娘來了

  ü 春雨姑娘來了,催開了美麗的小花

  ü 老師及時捕捉拍下幼兒花開的鏡頭

  ü 觀看視頻照片,幼兒模仿花開的動作

  4、結束尋找之旅:尋找到幸福之花

  ü 打開盒子,找到幸福之花

  三、組合完整舞蹈

  ü 完整欣賞舞蹈

  ü 幼兒和老師依次扮演幸福之花,共同舞蹈。

  結束語:幸福之花真美啊,讓我們把幸福之花帶到好朋友的身邊吧。(邊舞蹈邊離開教室)。

  活動反思:

  本次音樂活動時一次非常成功的教學案例,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首先活動流程的設計巧妙合理:老師從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本班幼兒的音樂能力水平出發,設計了一個音樂舞蹈創編活動“幸福的花朵”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和老師一起愉快進行了4個游戲,游戲的內容和目標緊密相結合,效果也非常好。

  其次是活動內容的`選擇,老師選擇的音樂節奏穩定清晰,并且音樂內容是幼兒非常感興趣的“尋找花朵旅程”符合幼兒年齡特點,滿足幼兒在學習中的好奇心。

  最后是幼兒創編能力的展現,通過老師又目的有計劃的教學實施,幫助幼兒在一個課程的時間內即理解了音樂內容,掌握音樂節奏,又創編出一個生動的舞蹈,學習的效果非常好。

中班音樂活動方案6

  活動目標:

  1、理解歌曲內容,初步學習用甜美的聲音歌唱,表現春雨與種子之間親密的關系。

  2、借助種子發芽生長的圖示為線索來記憶歌詞,學習歌曲的演唱。

  3、注意聽琴聲,體驗隨音樂用歌聲、動作表達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磁帶和錄音機

  2、種子發芽生長圖譜,有序地介紹了種子喝水、發芽、出土、長大的四個過程。

  3、春雨頭飾一個。

  活動過程:

  一、幼兒初步理解歌曲內容。

  1、教師出示“種子發芽生長”圖:“春天來了,小朋友聽,沙沙沙,噢!春雨沙沙!”

  2、教師邊指圖,邊朗誦一遍歌詞,然后提問幼兒:“種子說了什么?”幼兒回答后,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情況用語言、動作將歌詞做適當的解釋,幫助幼兒理解。

  (1)哎呀呀,雨水真甜:兩手心向下,手指相對、伸平,放在下巴下,同時頭部左右晃動表示“種子”開心喝水。

  (2)哎呀呀,我要發芽:兩手握拳,食指伸出、指腹相對,同時食指上下曲伸表示“種子”要發芽。

  (3)哎呀呀,我要出土:兩手心相對、手腕相靠,手指自然彎曲,放在頭頂上,同時頭部左右晃動表示“種子”發芽要出土。

  (4)哎呀呀,我要長大:兩手臂向上伸直、手心相對,表示“種子”發出的芽要長大。

  3、幼兒看圖示及教師的動作暗示,朗誦部分歌詞:“哎呀呀,雨水真甜;哎呀呀,我要發芽;哎呀呀,我要出土;哎呀呀,我要長大。”

  師:我們一起來學學種子說話吧。

  二、欣賞歌曲,完整感知歌曲甜美的意境。

  提問:請小朋友仔細聽聽春雨和種子唱的歌有什么不一樣?

  1、教師有感情的清唱歌曲《春雨沙沙》一遍。

  提問:春雨是怎么歌唱的?種子是怎么歌唱的?

  師小結:春雨落下來是細細的,輕輕的、柔柔的;小種子很著急,很調皮,唱的歌是快樂的。

  2、完整欣賞音樂一遍,感受歌曲甜美的意境。

  提問:這首曲子有什么感覺?我們怎么樣把歌曲唱得好聽?

  師小結:這首歌曲就像春雨帶給我們的感覺一樣,甜甜的,我們唱的'時候也要用甜美的、溫柔的聲音來唱。

  三、幼兒逐步學唱歌曲,感受用歌聲、動作表達歌曲的快樂。

  1、幼兒看圖示及教師的動作暗示,輕聲隨音樂跟唱歌曲一遍。

  師:讓我們跟著琴聲一起用甜甜的聲音來唱歌吧。

  2、幼兒看圖示及教師的動作暗示,隨音樂大方地表演唱,注意表現“春雨”和“種子”的不同歌唱特點。

  師:請小朋友坐在位置上邊唱邊做動作,表演一下這首歌吧。“春雨”的聲音應該是怎樣的?(柔和、溫柔)“種子”的聲音應該是怎樣的?(活潑、跳躍)

  3、幼兒記憶歌詞的順序,出示脫離圖示,嘗試自己表演唱。

  師:挑戰一下,我把圖拿走,你們能唱好嗎?來試試吧!

  四、表演歌曲,分角色演唱,表現歌曲中“春雨”和“種子”的親密關系。

  1、師生表演唱。

  師:讓我們一起來表演一下“春雨沙沙”吧。

  2、男女生表演唱。

  五、結束:

  師:春雨和種子是好朋友,春雨輕輕地喚醒了種子,一會兒我們一起到幼兒園的小公園里去聽一聽小樹、小花和小草是怎么歌唱的吧!

中班音樂活動方案7

  活動目標:

  1、感覺學習音樂是件快樂有趣的事情。

  2、知道7個基本音,知道它們的唱名和在高音譜表上的位置。

  3、初步具有識譜的能力,并能準確演唱。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個畫有五線譜的紙板,音符7個。

  2、寫有do、re、mi、fa、soi、la、xi唱名的音符7個,7個小動物圖片。

  3、教師自編童話故事《音樂城堡》,并繪制音樂城堡圖畫。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進教室,引出課題。

  二、了解音樂的組成,用身體語言表示7個基本音的位置。

  1、啟發幼兒用手當五線譜,復習基本知識:五線四間。

  2、出示高、低音譜號,讓幼兒了解它們在音樂中的作用。

  三、教師講述童話故事《音樂城堡》,使幼兒知道7個基本音的名稱和在高音譜表上的位置,并會演唱。

  四、幼兒在操作板(高音譜表)上擺放音符,練習準確發音。

  五、玩游戲《我是快樂的小音符》。

  在地上用皺紋紙拉出五條線,貼上高音譜號,代表五線譜。幼兒站成圓圈。

  游戲1:教師隨音樂轉圈走,邊唱“1-2-3-4-5-6-7”邊拍一幼兒的頭,該幼兒馬上跑到五線譜上找相應的位置站好,待音樂完畢,大家一起唱。如果該幼兒站錯了位置,全班幼兒幫助她改正。

  游戲2:教師請出2—3名幼兒任意站在五線譜上,請全班幼兒或個別幼兒演唱。(利用此游戲可學習“135”、“146”、“257”、“246”等和弦。)

  活動結束:

  附故事: 音樂城堡

  在美麗的大森林里,住著一群喜歡音樂的小動物們。它們都想拜米老鼠先生為師,學唱“哆—來—米—發—索—啦—西”。

  米老鼠先生叫大家伙都用功的練習,一個月后進行一場考試。唱得好的將住進它漂亮的城堡。聽它介紹說,音樂城堡的房子不叫一層層,而是叫一線、一間。從下往上數,一共五條線,四個間,分別叫第一線、第一間、第二線、第二間、第三線、第三間、第四線、第四間、第五線。而且門牌標記也很奇怪,是個大大的象魚鉤樣的符號。米老鼠先生解釋說:“這個門牌標記叫高音譜號,它是確定每條線每個間上住的音的高低的標記。越往上,音就越高。”

  第一位上場的是小貓,它演唱的是:“咪—咪—咪”,米老鼠先生請它住進了第一線;大聲唱著“索—索—索的.小兔子,被它安排進了第二線;小象伸出長長的鼻子得意的唱起了:“西—西—西”,米老鼠先生請它住進了第三線;這可急壞了小獅子,只見它的頭發都豎了起來,大聲唱著:“發—發—發” ,米老鼠先生趕緊讓它住進了第一間;唱“啦啦啦”的讓小馬住進了第二間。

  這時,突然傳來一陣很奇特的聲音“哆…哆…哆,還…還有…我…我呢!”,大家順著聲音一看,原來小老鼠的個頭小,被人群擠進了水溝里。 “來來來,還有我!”又傳來一陣歌聲,米老鼠先生往外一看,嗬,是小牛! “嗯,還不錯,你們兩個也來吧!”

  小老鼠和小牛急了,“那…那…那我們我們住哪兒?”米老鼠先生認為它們倆的聲音偏底,不能往上住,就在城堡外又加了一條線,叫下加第一線和下加第一間。小老鼠住下加第一線,小牛住下加第一間,分別唱“哆哆哆”、“來來來”。

  從此,城堡里整日充滿了歡歌笑語。過年時,米老鼠先生帶著它的樂隊到城里參加了新年音樂會,把其他的小動物們羨慕死了。

中班音樂活動方案8

  活動目標:

  1.初步熟悉樂曲旋律,通過熊行走、喝蜜、躲藏等游戲情節了解樂曲結構。

  2.根據游戲情景,借助角色的暗示,知道“蜜蜂”追捉時,小熊應躲避不動。

  3.樂于參與游戲,愿意在集體面前大膽表現自己,體驗游戲的快樂。

  4.在活動中幼兒傾聽音樂,大膽的游戲表演。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1.音樂《海瓊斯小夜曲》

  2.課件、圖譜

  3.紅包、狗熊媽媽胸飾,蜜蜂胸飾

  活動過程:

  一、復習歌曲。

  二、演示課件,了解游戲的故事情節。

  1.出示圖片,師:孩子們,你們看這是誰呀?(熊)這個呢?(蜜蜂)

  小熊和蜜蜂之間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課件演示。

  師:熊和蜜蜂發生了一件什么事?

  四、完整欣賞樂曲,進一步感知樂曲的旋律和節奏,理解每段音樂所表現的不同情節

  師:這件有趣的事藏在一段音樂里,我們一起來聽聽,哪里是熊出來了?哪里是小熊喝蜂蜜,哪里蜜蜂飛來了?哪里小熊跑回家?

  完整欣賞樂曲:

  師:開始的時候是誰來了?什么地方你聽出來了?

  五、分段感知樂曲,創編角色游戲動作與圖譜。

  師:如果你是小熊,肚子餓的時候是怎么走路的?我們跟著音樂一起來走一走?

  師:讓我來看看小熊是怎么走的?剛剛有幾個熊寶寶走的很像,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師:他是怎么走的?有這樣走的,嗯,還有那樣走的,肚子很餓,能不能走的'快?

  師:我們一起跟這個小熊學一學。

  師:走不快,一下一下的,我們跟著音樂,看著圖譜,一起來做一做。

  師:熊寶寶,我們去找一找吃的。

  師:走了半天,瞧!好大一罐蜂蜜呀!熊寶寶,你們怎么喝的?還會怎么喝?

  師:啊!小熊喝了蜂蜜,感覺怎么樣?

  師:我們回憶一下,小熊喝蜂蜜,做了哪些動作?

  師:我們跟著音樂來做一做。

  師:哎呀!不好了!蜜蜂來了!小熊該怎么辦?

  師:只能蹲在那兒不動,但是蜜蜂飛來飛去,(他心里會怎么樣?

  師:我們來看看這個熊寶寶怎么表示害怕的?

  師:熊寶寶們~你們聽……

  師:熊寶寶們,我們什么時候才能逃回家?聽好,(蜜蜂打哈欠啦)~讓我們一起逃回家吧!

  回憶4個游戲環節,完整做2遍動作。

  (1)師:剛剛老師把這個有趣的故事畫了一張圖譜。我們聽好音樂,看著圖譜,在座位上做一做吧!

  (2)師:這一次不看圖譜能不能玩?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如果你不記得動作了,可以看看(圖譜)。

  六、分角色表演完整地跟隨音樂做游戲。

  師:這是個好玩的游戲“熊與蜜蜂”,小熊在玩的時候,如果最后被蜜蜂蟄到了,就要去做小蜜蜂。明白了嗎?

  師:嗯,坐了半天,肚子好餓,寶寶們,快跟熊媽媽找東西吃吧!(完整游戲第一遍)。

  師:哎呀~這個熊寶寶身上怎么多出一個大包?(被蜜蜂蟄了)哎,我可憐的孩子。

  師:其余熊寶寶要注意了啊!好像沒吃飽,我們再去找點吃的吧!(完整游戲第二遍)。

  師:今天被蜜蜂追了那么多次,這個小熊都氣喘吁吁的了,讓我們一起聽著音樂,休息會吧。活動中利用圖譜幫助幼兒合拍表現熊走以及創編記憶幾種表達喝蜂蜜滿足感的動作。

中班音樂活動方案9

  中班音樂活動設計:捉螃蟹(韻律活動)

  活動目標:

  1、能創編螃蟹“吹泡泡、橫走”等動作,并隨音樂節拍表現樂曲情感。

  2、知道在音樂變化時,能作出與音樂相匹配的動作。

  3、能在活動中控制自己的行為,在模仿螃蟹橫走、躲藏時不影響同伴。

  活動內容:韻律活動《捉螃蟹》

  活動準備:

  1、“捉螃蟹”音樂磁帶

  2、螃蟹手

  3、捉蟹網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初步感知樂曲情感

  欣賞一遍音樂,知道樂曲名稱及旋律上的變化。

  二、創編ABC段動作,表現樂曲情感

  1、引導幼兒創編A段動作

  (1)表現小螃蟹的可愛

  (2)表現螃蟹有八只腳

  2、引導幼兒創編B段動作

  (1)表現螃蟹在河里吹泡泡

  (2)表現螃蟹橫著走,創編動作

  3、引導幼兒創編C段動作

  (1)從不同方位上表現螃蟹撓癢癢動作

  (2)表現螃蟹洗澡動作

  (3)洗完澡、愜意、舒服的動作表現

  4、聽音樂用動作完整表現ABC三段樂曲情感

  (1)教師動作夸張和幼兒一起跳“螃蟹舞”

  5、傾聽“結尾”音樂,感受音樂與前ABC段的`不同之處,并能用動作表現。

  (1)引導幼兒傾聽“結尾”音樂。

  (2)提醒幼兒在躲藏時,不碰撞別人。

  (3)聽音樂表現“結尾”動作。

  教師扮捉螃蟹人和幼兒一起玩“捉螃蟹”游戲。

  6、聽音樂完整做動作(教師用有聲語言,體態語言提示動作轉換)

  三、結束

  幼兒聽音樂走螃蟹步出活動室

  活動延伸:

  根據螃蟹特征及生活習性,可以做一些美術作品,也可以根據“捉螃蟹”自編更豐富的“螃蟹舞”。

中班音樂活動方案10

  中班音樂活動:打擊樂—小小樂隊

  執教老師:黃艷玲

  執教班級:中一班

  設計意圖:

  愛音樂是每個孩子的天性,他們聽到音樂便能隨著音樂的節奏做出相應的身體反應。因此,從音樂入手培養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是十分重要的。《綱要》指出藝術活動是幼兒獲得自我滿足感的最佳舞臺,是“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使幼兒“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本次活動,利用身體動作幫助孩子認識節奏,注重音樂對幼兒的整體影響,重視讓幼兒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運用多種感官感受音樂、表現音樂,重視從節奏入手,讓幼兒感受互相合作的樂趣,領略音樂歡樂的氣氛。

  活動目標:

  1、體驗師幼合作和同伴合作的樂趣。

  2、模仿樂器的聲音,能集體演奏,能看指揮協調一致地演奏。

  3、在學會身體動作的基礎上,學習用沙錘、響板、鼓、鑼等樂器為樂曲伴奏。

  活動準備:

  (1)樂器:沙錘(6對)、響板(6對)、鼓(3個)、鑼(3個)。

  (2)音樂圖譜一張、邀請函一封。

  (3)攝影叔叔、獎狀、錄音機、磁帶、輕松愉快的頒獎音樂。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導入活動

  今天我的心情真好,因為早上,我收到了一封邀請函,(出示邀請函)我來看看里面寫了些什么?哦…. 原來是森林里的小動物寄來的,它們要在森林里舉辦一場“音樂會”,想邀請我們中班的`小朋友去表演節目;你們想去嗎?(想)那我們要好好的準備。

  二、基本部分:

  1、出示樂器

  師:我們可以組成一個小小樂隊去參加演出。瞧,這里有我準備的四種樂器,誰能舉手告訴我它叫什么名字?(最后兩個樂器一起說)

  師:它們還會唱歌呢,一起來聽聽。請小朋友模仿樂器的聲音,可輕輕拍手。(注意強弱)

  小結:剛才小朋友們手拍得很不錯,模仿小樂器的聲音也非常動聽。現在我們來聽一首以前學過的音樂,并請小朋友用小手為樂曲伴奏。

  2、聽音樂,幼兒跟隨歌曲節奏拍手

  (1)、幼兒集體拍手,有節奏拍打完A段的音樂。

  師:誰能告訴我,這是一首幾拍子的音樂?(2/4拍樂曲的特點就是前一拍重,后一拍輕。)

  (2)、播放音樂B段音樂,幼兒分組在X X | X—處拍手三下。(強、弱、強 - )

  師:現在我把小朋友分為四組,第一組的小朋友在沙沙沙的時候站起來拍三下手,拍完后坐下。接著第二組站起來在卡卡卡的時候拍三下手,拍完后坐下;就這樣,一組接一組。當第四組小朋友拍完,所有的小朋友一起坐著伴奏,好嗎?(注意別的組在拍手的時候自己組要保持安靜;注意強弱拍、一重一輕;小眼睛一定要看著老師)

  ——播放音樂,教師指揮,幼兒分組拍手練習。

  3、練習沙鈴、響板、鼓、鑼的演奏方法

  (1)、出示音樂圖譜,介紹圖譜。

  師:你們看,我這里有一張<小小樂隊>的圖譜,上面有什么?(歌曲的名字、音調、節拍、旋律、還有樂器)樂器寶寶正在干什么?(為歌曲伴奏)

  (2)、幼兒取樂器。

  師:今天這些能干的小樂器來到了這里,它們正藏在每個小朋友的椅子下面呢!現在小朋友輕輕地把小樂器拿在手上準備好。注意不能讓樂器唱歌,看誰的小樂器最安靜。

  (3)、集體與分組練習。

  ——教師唱節奏,幼兒集體練習兩個八拍的強弱;接著集體練習X X |X—。

  ——現在我們要分組練習,但是練習前老師提一個小小的要求:當有一種樂器在唱歌的時候其他三種樂器都不能發出聲音。

  (4)、根據圖譜打擊樂器。

  ——播放音樂,幼兒聽著音樂、看著圖譜,在X X |X—打擊樂器,完整地打擊一遍。

  4、幼兒表演奏

  師:音樂會開始拉!看!攝影叔叔過來了,我們攝影叔叔打個招呼吧!小朋友們,一起大聲地告訴觀眾我們的節目是什么?(音樂《小小樂隊》)

  ——再次播放音樂,教師指揮,幼兒完整演奏一遍。

  六、結束部分:

  師:現在請把樂器輕輕地放回原處。森林國王說剛才小朋友們表演地非常好,音樂《小小樂隊》獲得最佳表現獎,所有小朋友起立拍手。請朱錦彧小朋友上臺領獎。

中班音樂活動方案11

  活動目標:

  1、鞏固本首歌曲的第一段,會按2/4拍唱歌曲的第二段。

  2、幼兒理解歌詞大意,并能邊唱邊自己創編一些簡單的動作。

  3、幼兒學會愛媽媽。

  活動準備:根據歌詞大意繪制的一張掛圖、接媽媽歌曲、小狗頭飾、鋼琴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律動《我快樂》,幼兒跟著音樂拍手和拍肩。

  2、老師彈琴,幼兒唱音階(唱的同時依次輕拍頭、肩、腰、胯、大腿、膝

  蓋、小腿、腳)

  二、基本部分:

  1、導入:上次×老師講到寶寶去接媽媽了,可后來怎么樣了呢,今天我們接著講(老師講根據第二段歌詞改編的故事)

  2、師:聽完了故事,小朋友們你們覺得寶寶是不是很愛媽媽呀?

  幼:是

  師:為什么呀?

  幼:寶寶給媽媽送傘

  師:對了,媽媽也很愛丫丫,老師也很喜歡像丫丫這樣的小朋友,所以老師想和小朋友一起來編一首兒歌。

  3、師:小朋友想一想,上次我們唱第一段的時候我們唱到雨點雨點下的時候是什么聲音呀?

  幼:沙沙沙

  師:對了,連起來怎么說的呀?

  幼:雨點雨點沙沙沙

  師:小朋友真棒,再想想下雨天,天上怎么樣呀?(老師出示掛圖,指著天空中的烏云,引導幼兒說“黑”)

  幼:有黑云/下雨/好黑呀

  師:我們用一個字怎么說呢?好聽一點的

  幼:黑

  師:好,小朋友真聰明,又想呀,下雨了,地上都是什么?

  幼:水

  師:對,有很多的雨水,就會怎么樣?

  幼:滑

  師:那小朋友自己做做動作,怎么樣個滑法

  幼兒自己自由想動作做。

  師:看看這兒(老師指著掛圖)媽媽和寶寶的動作你們自己學學

  幼兒之間互相拉手,學媽媽和寶寶手拉手的動作。

  師:我們說媽媽怎么樣寶寶的手呀?

  幼:拉著寶寶的手。

  師:再看看小陽傘(老師指著掛圖),小陽傘的樣子怎樣呀?

  幼:高興

  師:是呀,那小朋友高興時會發出什么聲音呀?

  幼:哈哈/呵呵

  師:對了,小陽傘也會笑哈哈。

  師:好了好了,我想出來了,我知道這首兒歌怎么編了,小朋友來聽聽:“雨點雨點沙沙沙,天也黑來地也滑,媽媽拉著我的手,小陽傘,小陽傘,笑哈哈。”(老師在說到幼兒較難理解的天黑,地滑等字時,可指著掛圖引導幼兒自己說出)

  4、1)老師指著掛圖和幼兒一起念兒歌,念到那句,老師就應該指到畫中相對應的地方。

  2)老師帶領幼兒按2/4拍的節奏,邊拍手,邊念兒歌。

  5、師:小朋友都念的很好聽,那我們再想一個辦法讓它變得更好聽,我們讓它怎么樣呀?

  幼:唱起來

  師:好的,我們先聽一段音樂(老師彈這首歌,幼兒唱起第一段來)

  師:好的,小朋友都唱的是我們上次課說到的寶寶要去接媽媽,可后來怎么唱呢?聽聽老師怎么唱(老師唱第二段)

  6、師帶領幼兒唱第二段(邊唱邊指到掛圖中相對應的地方,反復多唱兩次)

  7、老師帶領幼兒按2/4拍的節奏,邊拍手,邊唱。

  8、老師請個別幼兒上臺唱《接媽媽》第二段。

  9、老師和幼兒一起把歌曲一、二段完整的唱一次。

  10、師:剛才我們唱的很好,但都是用什么唱的呀?

  幼:嘴

  師:那現在,老師要請小朋友做動作,想想你怎么去接媽媽

  幼兒自由討論,自由表演,助理老師彈琴,任課老師完整唱《接媽媽》一、二兩段,并走到幼兒中去,引導幼兒做一些動作,觀注個別幼兒。

  師:瞧,老師這兒有雨傘,雨披,我要請一個小朋友當媽媽,另一個當寶寶,看看他們是怎么去接媽媽的。

  老師請個別幼兒上臺表演,其他幼兒唱歌。

  三、結束部分

  師:聽,什么聲音,老師去開門哈(助理老師在門外敲門)

  助理老師:小朋友你們好,我小狗的媽媽,還 有小貓、小雞、小鴨......的.媽媽都在很遠的地方上班,現在那邊下雨了,他們回不來了,想請你們去幫忙接接他們,好嗎?(助理老師戴小狗的頭飾)

  幼:好

  全體幼兒跟著老師邊唱邊做動作去接媽媽。(放《接媽媽》歌曲)

  活動前的思考:

  在上此次課之前,幼兒已上過一課,會唱《接媽媽》第一段。第一段的歌詞簡單易記,而第二段的歌詞較難理解一些,要會唱第二段,先要讓幼兒記住歌詞,要記住歌就先要理解歌詞,所以在教學活動的開頭,老師就請幼兒和自己一起編兒歌,并用掛圖在視覺方面幫助幼兒記憶。還針對幼兒較難理解的“天黑,地滑”等詞,讓幼兒自己做動作,自己感覺幫助記憶。在念和唱歌詞時,都出示掛圖幫助幼兒記憶,并用拍手幫助幼兒能按2/4拍來唱這首歌

  。在幼兒用動作表演時,老師沒有請幼兒跟著自己做動作,而是讓幼兒自己討論,自己去想像,然后表演出來,這樣不但給了幼兒很大的自由,并且可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最后,在故事的情景中結束活動,幼兒興趣很高,并能在享受中結束這次教學活動。

  附歌詞:

  《 接媽媽 》

  雨 點 雨 點 沙 沙 沙 , 地 上 開 滿 雨 花 花 ,

  撐 起 我 的 小 陽 傘 , 干 嘛 去 ,干 嘛 去 , 接 媽 媽 。

  雨 點 雨 點 沙 沙 沙 , 天 也 黑 來 地 也 滑 ,

  媽 媽 拉 著 我 的 手 ,小 陽 傘 , 小 陽 傘 , 笑 哈 哈 。

中班音樂活動方案12

  活動名稱:小青蛙學唱歌

  活動目標:

  1、掌握×、××、×0、××××等不同的節奏型;

  2、掌握2/4節奏的特點;

  3、引導幼兒學會在生活中發現音樂,感受音樂。

  教學對象:中班幼兒

  重點難點分析:

  這是一個輕松活潑的2/4拍子的曲子。尤其在歌曲的后部分通過模擬了青蛙“呱呱”的叫聲,使全曲更加生動活潑。這首曲子的重點在于讓幼兒感受這首曲子的氣氛,從整體上理解曲子;難點則是不同節奏型的掌握以及2/4的特點。為了解決這個難點,有以下幾個方法:

  1、蹦跳感受節奏

  2、通過讓小朋友多次聽音樂,模擬歌曲的節奏來掌握十六分音符和八分休止符。

  3、通過有趣的節奏游戲來掌握和辨認×0、××××的節奏型。

  活動準備:

  一、教具準備:

  1、小青蛙的頭飾全班小朋友人手一個

  2、預先寫好的樂譜

  3、錄音帶(按所需的音樂次數錄好)

  4、帶雙面膠的小卡片,上面寫幾種不同的'節奏型,一共八張,四張×0,一張××××,還有一張是××,一張×和一張四分休止符0。

  二、練聲:(大概在活動正式開始的前5分鐘)

  練聲曲:

  1 23 4321

  小青蛙學唱歌

  活動過程:

  老師: (頭戴青蛙頭飾,學青蛙“呱呱”叫,按著節奏做青蛙蹦跳狀出場)小朋友,這是什么小動物啊?

  小朋友:青蛙!

  老師:對了!真聰明!小朋友知道青蛙住在哪里嗎?它有什么本領呢?

  小朋友:(七嘴八舌地將他們知道的青蛙的一些情況講出來)

  老師 : 恩,小朋友們知道的真多。那小朋友知不知道,青蛙還會唱歌呢。它呀,有個很好聽的外號叫“田園音樂家”。小朋友想不想學青蛙唱歌啊?

  小朋友:想!

  老師:好,那么現在我們都來做會唱歌的小青蛙。請小朋友每個人拿一個小青蛙的頭飾戴在自己的頭上。

  (小朋友做好準備。老師開始放音樂《小青蛙學唱歌》)

  老師:現在,小朋友和老師一起來做青蛙?(老師開始做青蛙蹦跳狀,注意要按著歌曲的節奏蹦跳,休止符處一定要空得明顯,并讓小朋友跟著跳。)

  老師:好了。那我們現在來聽聽小青蛙怎么樣學唱歌的。聽完了歌曲,小朋友要告訴老師,這首歌曲有幾段。(放音樂,讓小朋友從整體上感受歌曲。)

  一遍音樂之后

  老師:現在請小朋友告訴老師,這首歌曲有幾段啊?

  小朋友:兩段!

  老師:對了!那現在請小朋友再聽一遍,然后告訴老師第一段的歌曲里,小青蛙叫了幾聲?(繼續放音樂,只放第一段)

  老師:現在請小朋友告訴老師,小青蛙一共叫了幾聲?

  小朋友:

  (看情況,決定是否需要再放一次音樂)

  老師: 現在,老師請小朋友再聽一次第一段的音樂,然后告訴老師,小青蛙是怎樣叫的?

  (再聽一遍,然后根據小朋友回答的情況決定是否多放一次音樂)

  老師:現在,我們要來做一個有趣的節奏游戲。(拿出寫有節奏型的小卡片出示給小朋友看。)這個是我們剛剛才學過的小青蛙唱的歌,那么現在請小朋友跟老師一起再來唱一次好不好?(逐一示范每一個節奏型,口中念出來,在配上拍手動作,加強直接感受。)

  老師:那現在我們就要開始正式玩游戲了。請小朋友先選擇你們喜歡的節奏型,貼在自己的青蛙頭飾上。(等小朋友準備好)好,現在老師會用手拍一個節奏型,請拿到那個節奏型的小朋友站出來,并跟著用手拍一遍。好,游戲現在開始。

  游戲規則:

  老師開始隨機拍出幾種節奏型。幾次練習之后開始按照歌曲后四節的節奏型組合拍出來,讓小朋友進一步感受歌曲的節奏。最后是由小朋友按照歌曲原有的節奏型自己組合。也就是說老師不再提示節奏型之間的連接順序了。(假若時間允許的話,可以讓小朋友交換節奏型進行游戲,保證每一個小朋友都能掌握和辨認節奏型)

  老師:恩,小青蛙們學唱歌學得可真快!現在就請小朋友跟著老師一起來讀一下歌詞好不好!(老師要按照歌曲的節奏讀詞,可重復示范兩到三遍,然后請小朋友們自己讀,檢查是否掌握了節奏特點。)

  老師: 真是一群聰明的小青蛙!現在,請小青蛙們來跟著老師的鋼琴唱歌好不好?

  (老師彈出整首歌曲的旋律,讓小朋友跟著唱,可重復三四遍)

  老師:真棒!現在小青蛙們都已經學會唱歌了。那么有哪只小青蛙可以為我們表演一下呢?(鼓勵小朋友運用各種形式大膽地表現自己,但要求他們一定是要以唱歌表演為主)

  老師:小青蛙們真不愧是“田園音樂家”!唱的可真是好!

  活動結束

中班音樂活動方案13

  活動目標:

  1、教幼兒認識歌曲的間奏,學習齊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2、引導幼兒在聽歌曲能根據歌詞內容按節奏做出相應的動作。

  3、培養幼兒與同伴相互幫助,團結友愛的情感及合作進行歌表演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在日常生活中,幼兒有經常互相幫助做好事的經驗,并會用語言表達事情的經過。

  2、圖片:好朋友

  3、節奏圖譜

  活動過程:

  1、出示圖片《好朋友》,提出問題。

  告訴幼兒圖片中的兩個小朋友是很要好的好朋友,那小朋友們你們的好朋友都是誰呢?

  你們跟你的好朋友都做什么呢?那在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你要怎么辦呢?

  2、節奏練習

  出示節奏圖譜,引導幼兒練習并初步感知節奏。

  教師:下面,我們來玩一個打節奏的游戲,畫黃色小花的地方手慢慢拍一下,畫紫色小花的快點拍兩下。

  請幾位幼兒上前做示范。

  教師及時的鼓勵幼兒,對掌握快的幼兒提出表揚與肯定。

  3、引導幼兒感知歌曲旋律并學唱歌曲

  (1)感知歌曲旋律

  教師彈奏歌曲旋律,要求幼兒傾聽并跟著旋律說歌詞

  (2)學唱歌曲

  A、教師范唱歌曲,幼兒傾聽。(第二便時幼兒可跟唱)

  B、集體合唱,提醒幼兒注意歌曲的節奏。

  4、邊聽邊唱歌曲,教師帶著幼兒一起律動。

  提醒幼兒可以在間奏時做一些動作。

  5、結束

  請幼兒講講有誰幫助過自己,那自己以后能幫助同伴做什么?

  讓幼兒進一步了解同伴間要團結友愛。互相幫助。

中班音樂活動方案14

  一、活動目標:

  1.學習用連貫、柔和、優美的情感和聲音演唱歌曲。

  2.感受自然景色的美,并學習用歌聲表達熱愛之情。

  二、活動重點:

  在情景中感知,使幼兒頭腦中有意境。啟發幼兒用輕柔的聲音,對話的口氣來演唱。

  三、活動難點:

  唱足二拍子的延長音

  四、活動準備:

  幼兒知道冬天,觀察過下雪的情景。

  冬天圖片一幅打擊樂器(沙罐、鈴鼓)

  五、活動過程:

  1.聽《拍球》的音樂進活動室:“小朋友們,冬天到了,你們怕不怕冷?”“一起拍球去嘍。”幼兒在音樂的伴奏下,變換著不同的拍球姿勢。“下雪啦,”小朋友在歌曲音樂的伴奏下,扮演小雪花,做雪花飛舞的動作。

  2.練聲

  “小雪花唱起了好聽的歌曲。”

  1 2 3 4︱5 —︱5 4 3 2︱1 —︱

  (老師)小雪花兒飄(幼兒)沙沙沙沙沙。

  3.新授

  (1)出示圖片,老師邊和小雪花(配班老師)對誦《雪花和雨滴》的歌詞。“聽,是誰敲著窗戶沙沙沙……”

  (2)幼兒看圖片欣賞歌曲。“多美的詩呀,它還是一首好聽的歌呢,名字叫《雪花和雨滴》(幼兒欣賞一遍)

  (3)清唱:“老師也想唱這首好聽的歌曲了。”

  提問:歌里都唱了哪些好聽的歌詞?

  (4)幫助幼兒理解歌詞,邊提問邊局部示范。

  ①“小雪花敲在哪里發出沙沙沙沙沙的聲音?”(窗戶)

  “是呀,小雪花敲著窗戶沙沙沙沙沙,(老師打開圖片上的窗戶,露出小妹妹)屋里的小妹妹聽見了就問:(老師唱出)是誰敲著窗戶沙沙沙沙沙”“小妹妹聽見了,問什么?”(帶幼兒咬準字音:是誰……)

  ②小雪花怎么回答?(老師唱出)

  ③小妹妹還問了什么?小雨滴怎么回答?

  (5)幼兒跟著老師學唱兩遍。(坐著拍手唱、站著拍手唱)

  (6)老師領唱第一句,幼兒接唱;男、女幼兒對唱。

  活動延伸:

  1、用沙罐和鈴鼓嘗試演奏雪花“沙沙沙沙沙”和雨滴“滴滴滴滴答”的音響。

  2、邊唱邊用樂器伴奏。

  活動反思:在活動開始部分我用了“拍球”的音樂進入活動室,讓幼兒體驗到強有力的節奏帶來的快樂。幼兒在愉快的情緒中不斷變換著手和身體的動作,想象著球的運動變化過程。《雪花和雨滴》是一首抒情優美的歌曲,告訴人們雪花輕輕從天空中飄下來,是冬天來到了。雨滴從天空中落下來,是春天來到了。通過多種形式讓幼兒感受作品,幼兒在多樣感受的`活動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感受了音樂,活動中幼兒一直在用心聽、看,并情不自禁地跟著學唱。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親切、自然的教態以及與幼兒目光的交流尤為重要。老師在活動中以生動的表情、優美的動作將自己對音樂的感受表露出來,會帶動并感染幼兒,使其產生強烈的內驅力,引起幼兒的情感共鳴,從而使幼兒更好地把握歌曲所表現的意境。

中班音樂活動方案15

  一、活動背景

  春天是孩子們特別喜歡的季節,春雨滋潤,萬物復蘇,我抓住幼兒的興趣點,引導他們在生活中有意識地去觀察、感受雨,了解花朵的成長與雨水是密不可分的。《小雨和花》這首樂曲結構明朗,旋律時而優美,時而活潑歡快,適合中班幼兒的欣賞和表現水平。活動以春雨為背景,引導幼兒跟隨音樂,用動作表現小雨的活潑歡快以及小花在春雨澆灌后快樂成長的喜悅,并通過分角色表演融入春雨對花朵的關愛和花朵對春雨的感激之情。

  二、過程實錄

  (一)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音樂的旋律及結構,嘗試隨著樂曲做下雨、喝水長大、花開等動作。

  2.通過教師的語言啟發,幼兒兩兩合作表演,嘗試用眼神、體態進行創造性的表現。

  3.合作表演中,體驗并愿意表現小雨和花之間相互關愛之情。

  (二)活動準備:

  1.將幼兒座位排成半圓形。

  2.自制白板課件《小雨和花》。

  3.雨點,花朵頭飾。

  (三)活動過程:

  1.整體感受音樂,猜想音樂情節。

  師:你覺得這段音樂里面有什么?帶給我們什么感覺?

  2.幼兒感受、聽辨樂曲的結構和旋律。

  師:(播放課件)春風吹起,大地復蘇,盼來了綿綿春雨。春雨滴答滴答地下,滋潤著小花小草。小花在小雨溫柔的呼喚下漸漸醒來,她輕輕抖動著花瓣,舒展著身姿,享受著雨露的滋潤。請小朋友們仔細再聽一遍音樂,什么地方是小雨在下,什么地方是小花在喝水?

  師小結:音樂的第一段是小雨在滴答滴答地下,第二段是小花經過了干燥的冬天,口渴了,想要喝水長大。

  3.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跟隨音樂有節奏地做下雨、喝水長大、開花的動作。

  (1)學習A段小雨動作。

  師:春風姑娘吹來,帶來了滴答滴答的小雨,看,小雨落下來了(音樂起,幼兒觀看課件中小雨下落的場景)師:小雨是怎樣落下來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師:還有什么動作可以表示小雨在下?

  (2)學習B段小花動作。

  師:天空下起了滴答滴答的小雨,誰最開心?

  幼:小花師:瞧,小花在開心地喝水長大呢!(音樂起,幼兒觀看課件中小花喝水長大的場景)師:小花是怎么喝水的'?什么動作可以表示長大了?

  師:接下來,我扮演小雨,你們是小花,我飄到哪里,小花就湊到哪里喝水,比比看誰的小花開得最大最美。

  4.分角色表演。

  (1)連接A、B段動作,完整跟音樂表演。

  (2) 分角色表演師:所有的女孩子扮演美麗的花。請你們坐在小椅子上,等待小雨的到來。所有的男孩子扮演辛勤的小雨,請你們找一朵小花,站在她面前,準備好播撒春雨。(表演過程中注意引導幼兒通過眼神、動作交流,表達小雨和花之間的相互關愛之情)

【中班音樂活動方案】相關文章:

中班音樂活動方案05-25

中班音樂活動方案01-11

中班音樂活動方案07-11

中班音樂教學活動方案01-19

中班音樂最新活動方案02-22

中班音樂活動方案15篇01-15

中班音樂活動方案(15篇)01-10

中班音樂活動方案18篇04-26

中班音樂活動方案15篇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