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農村專業技術協會階段性工作總結
辛苦的工作已經告一段落了,這段時間以來的工作,收獲了不少成績,是不是該好好寫一份工作總結記錄一下呢?大家知道工作總結的格式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發展農村專業技術協會階段性工作總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近幾年來,我縣根據農業農村工作的發展實際及加快綠色產業的現實要求,按照“協會、公司、經紀人”三位一體的組織模式和“好品種+訂單”的經營方式,大力發展農村專業技術協會,有效地解決了千家萬戶小生產與千變萬化大市場的對接,提高了農民生產的組織化程度,有力地促進了農民增收。20xx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233元,比上年增加347元,增長18.4%,提前3年多實現了本屆人代會制定的發展目標。20xx年上半年,全縣農民人均現金收入達到1429元,在上年同期高速增長的情況下,增加了154元,增長12.1%。20xx年1月至8月中旬,全省共有74個縣的考察團專程到元謀學習考察農技協工作的經驗及做法。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在元謀這塊土地上、在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中不斷地顯現出蓬勃的生機和發展的活力。
一、全縣農技協發展的基本情況
我農技協經過17年的探索和實踐,從無到有,由少到多。20xx年8月初,省委副書記王學仁到我縣調研農民增收工作期間,對元謀大力發展農技協,提高農民生產組織化程度,帶動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農民增收的做法給予了充分的肯定,提出要在全省推廣“元謀模式”。楚雄州委州政府領導也多次深入我縣調研、指導幫助農技協的發展。州政府下發了“關于加大扶持農民專業協會推進發展的意見”,制定了“對農技協牽頭興建的農業龍頭企業給予一定的貸款貼息”及“允許農技協經營與其生產配套的種子、化肥、農藥、農膜等物資”的相關優惠政策。在盛州領導的關心及相關優惠政策的有力支持下,一年來,全縣農技協的發展呈現了“井噴”之勢。截止20xx年8月13日,全縣各類農技協由一年前的45個發展到92個,會員由2133人(戶)發展達到8372人(戶)。這些協會中,按專業劃分,種植業57個,經濟林果業13個,養殖業6個,加工企業2個,其他14個;按協會發揮的作用劃分,經濟實體型45個占49%,服務型25個占27%,技術交流型22個占24%。
二、元謀在發展農技協中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提高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促進了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農業生產分散、規模化程度低、專業化服務困難、企業化管理無法進行、農民進入市場的成本高,是農業綜合效益低下的'一個主要原因。通過建立農技協,把農民組織起來,提高了農業的規模化程度,增強了農民在市場中的“談判”地位和抗御市場風險的能力,農戶的“小生產”與“大市潮實現了有效對接,在不違背土地承包制的前提下形成了規模化生產,暢通了農產品流通渠道,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以元謀縣果業協會為例,協會創造了“協會擔保,農民貸款,政府貼息”的模式,以葡萄、石榴的專業生產為主,新建育苗溫室大棚6720m2,建設了600畝無公害葡萄、石榴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在短短的一年內發展會員達1300戶,帶動會員發展葡萄1265畝、石榴735畝,并投資70.65萬元為會員戶鋪設了滴灌設施,為會員擔保貸款300多萬元,產品獲得了國家綠色認證,有效地形成了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的局面。
(二)完善了農村雙層經營體制,促進了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農技協在不改變產權關系,不削弱農民獨立自主經營地位的前提下,通過發展農民的勞動聯合和資本聯合將農民組織起來,解決了目前集體經營在組織建設上比較薄弱的問題,實現了有統有分,統分結合。不僅大大降低了農戶的經營成本,還促進了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完善了現有的雙層經營體制。目前,全縣農技協共帶動著7.5萬多畝土地的生產與經營,會員占到了全縣農村人口總戶數47200戶的17%。
(三)推動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了農民收入的增加。農技協通過提供信息、技術、加工、營銷等方面的服務,及時指導農民調整農業結構,變“我能生產什么就向市場推銷什么”為“市場需要什么我就生產經營什么”,改變粗放經營方式,提高科技含量,發展“優、新、特”品種,有效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農民收入的增加。以元謀清和果蔬生產協會為例,協會現有會員672戶,協會采取統一引種、統一育苗、統一技術規范、統一分級包裝收購、統一品牌銷售的生產經營模式,按照無公害生產技術規程,組織會員開發種植“綠興”牌櫻桃蕃茄,年示范種植櫻桃蕃茄20xx畝,帶動農戶種植3000畝,平均畝產值可達4600元。僅種植櫻桃蕃茄一項,會員人均收入就達936元。據調查統計、分析,加入協會會員與沒有加入協會會員的收入相比,前者年收入比后者多達200元以上,協會會員年均增收達26%。
(四)提高了農產品質量,促進了優質農產品產業帶的形成。隨著城鄉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特別是加入WTO后農產品加工、出口的需要,農產品的安全問題已成為制約高效農業發展的“瓶頸”。分散的農戶生產,無法對農產品生產環節進行全程控制,一方面由于大部分農民素質不高,沒有綠色環保意識,另一方面由于規模小,成本高,無法落實。通過農技協,把一家一戶的農民組織起來,統一品種、統一配藥施肥、統一加工、統一包裝銷售,有效地推動了優質農產品產業帶的形成。至20xx年8月中旬,元謀縣通過國家認證的無公害農產品達24個,綠色認證1個,共計獲得25個證書,其中,絕大多數是通過協會申報認證。
(五)培養了農民的民主意識,促進了農村的民主化進程。農技協的民主管理是協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會員通過參加民主選舉、民主決策,共同管理協會的事務,協會與會員利益共享、風險共擔。這些基本原則、理念和價值,培養了農民參與管理經濟生活的民主意識,促進了農村的民主化進程,推動了農村的政治文明建設。
三、存在的問題和今后工作的重點
當前全縣農技協發展雖然呈現出良好的勢頭,但從整體上看仍處于發展初期,還存在著不少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在服務力量上,面臨著轉變職能與經費不足的雙重壓力,難以滿足廣大農民要求益高的服務要求。二是在服務內容上,偏重于糧食、蔬菜等常規農業的生產服務,重生產輕流通,產后服務相對滯后,尤其是加工類型協會的層次低、數量少。三是在內部管理上,一些協會仍處于松散狀態,參與市場競爭的實力不強;依托“能人效應”管理和運作,制度建設還較薄弱;成員絕大多數是農民,經營管理人才缺乏。五是在宏觀外部環境方面,還需要配套性政策、法律等方面的支持和保護。
針對上述發展中存在的現實問題,今后應重點從以下方面加強農技協的建設:
(一)堅持按“協會、公司、經紀人”三位一體的組織發展模式,重點將現有協會培強做大。加快對有一定發展潛力的服務型和技術交流型協會的改造升級,將其整合為新的生產經營實體;加大對重點龍頭協會的扶持,促其盡快做大做強,發揮產業龍頭帶動作用,為廣大農民提供更多優質服務。
(二)敏銳把握市場動態,積極引進發展精、優、特、新的特色農產品,以特色來開拓和占有市場,避免產品雷同帶來的惡性競爭。打破地域界限,廣泛吸收農業龍頭企業、科技人員、農產品營銷大戶加入協會,加強協會的市場開拓和產品營銷工作,大力發展加工型的協會。
(三)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引導而不包辦,扶持而不干預。加強對農技協和農民合法權益的法律保護。組織縣級相關部門深入協會幫助其完善各項規章制度,推動其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規范動作。
(四)加強內部管理,完善內部運行機制。一是完善組織管理機制,健全理事會、監事會,加強民主管理;建立健全人事、勞動、財務、物資、營銷等管理規章制度并嚴格執行,對農技協工作人員實行經濟利益與經營、管理、服務掛鉤的責任制。二是完善利益分配機制,按股分紅與按勞分配相結合,適當提高按勞分配的比重,更好地體現“勞動聯合”的經濟特性,調動會員的積極性。三是完善監督機制,發揮政府職能部門的社會監督作用,對農技協是否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從事經營及社會活動進行監督檢查;同時,發揮協會監事會和會員的內部監督作用,加強對其經營管理情況特別是財務上的監督檢查。
(五)加大扶持力度,優化農技協發展的外部環境。一是加快制定與實施促進農技協發展的配套性政策,在財政、信貸、工商等方面支持服務上增大力度;二是為農技協發展提供各種及時、全面、準確的信息支持,幫助其做好融資、征地、人才培訓與聘用等方面的工作;三是組織多種類型的培訓班和考察學習,幫助協會管理者開闊視野,提高經營管理能力及科技文化素質。
(六)以“云嶺先鋒”工程為契機,在條件成熟的農技協中建立黨組織,充分發揮黨組織在農技協中的帶動、監督和保障作用。
【發展農村專業技術協會階段性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農村老年協會工作總結范文11-06
縣發展農村專業經濟協會的調查報告08-17
階段性工作發展計劃02-09
加快發展農村產業協會促進農業實現新的跨越--加入WTO后我國農村產業協會發展座談會紀要07-28
農村客運發展報告08-05
階段性工作發展計劃書02-10
小學數概念的發展及其教學的階段性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