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社區建設科工作總結范文
在辦事處黨工委的正確領導下,社區建設科圓滿完成了一年來上級主管部門及辦事處交辦的各項工作,現將一年來的工作情況做如下總結。
根據市、區政府提出的“建設和諧社會”的發展戰略,從當前社區建設的工作重點出發,依據現階段社區服務與管理中的規律和特點,我們全科上下從管理體制入手,本著“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基本思路,很抓社區服務及建設這條主線,進行一系列積極的探索和實踐。用“高標準定位,高起點開局,高質量產出”的工作理念,以服務為切入點,以陣地建設為依托,以活動為載體,在社區建設中著力營造一道道亮麗的街區風景,從而加快“文明社區、文化社區”的建設步伐,提升和推進社區的文明程度。
轉變觀念,不斷完善社區建設的認識和基礎建設。
(1)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社區建設的新思路。
“幸福鐵東”的工作目標是我們社區建設科制定“新湖南、新家園”的工作中心。今年我們在五個方面進行社區基礎建設定位:
(一)、積極為東塔社區新修室外健身廣場安裝健身器材21件。
(二)、郵電社區的圖書室與XX市圖書館聯網,使百姓足不出戶就可以在社區網上閱讀市圖使館的館藏各類圖書。
(三)、對社區換屆后的8個社區的106名社區干部從社區的基礎工作到社區服務的幾大項和若干小項工作進行了5次業務培訓,全面的考察了社區干部的綜合素質,做到了合理調控,做到人盡其才,愛崗敬業。
(四)、改造東塔社區體育館,并在軟硬件上完善館內設施(開窗、增加健身器材、懸掛圖板及完善各類實用制度),力爭在2015年打造省、市級社區體育館。
(五)、在社區志愿者協會的基礎上今年又成立由30名社區志愿者組成的4個社區隊伍(交通安全小分隊、校園安全義務小分隊、食品安全義務小分隊、網吧監督小分隊)。
(2)標準化服務,智能化管理。
社區是本地區廣大人民群眾開始生產與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是展現和落實我黨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的各項具體工作的平臺,完善社區服務則代表了人民群眾最根本利益的實現。加強社區硬件建設無疑是搞好社區服務打造陣地的基礎,今年為每位社區干部制作了工作服,基本每人一臺電腦,社區配有打印機,個別社區配有照相機、電視等,高標準社區(郵電、東塔)配有傳真機、觸摸屏、大屏幕、投影儀、日間照料室等全套設施等現代化辦公設施,社區辦公標準化、電子化。
隨著居民群眾需求的增多,加重了社區服務的擔子。現在8個社區已經形成老年服務、家政服務、婚育服務、醫療保健服務、法律咨詢服務等五大服務系列為一體的社區網絡,目前社區各類服務網點664個,還有若干正在建立并完善中的面向老年人、兒童、殘疾人、社區貧困人群、優撫對象的社會救助和福利服務項目,即:面向社區居民的便民服務;面向社區單位的社會化服務;面向社區內部各項公益服務的三個縱向延伸。同時在軟、硬件不斷完善的基礎上,今年我們又面對廣大社區居民提出了5分鐘活動娛樂圈的目標,把社區建成功能齊全、設施配套、信息暢通具有示范和輻射作用的社區百姓的第二個家。
完善社區建設體制,促進社區建設工作的發展。
1、建全工作體制,扎實工作基礎
今年5月換屆后,我們對社區建設所涉及的各項工作內容進行了全面的梳理、摸底和排查。尤其是對換屆后各個社區在工作中的漏洞、難點及不足進行了小范圍的指導和大范圍相互學習和交流,力求做到優勢互補。
工作中做到:檔案化,電子化 。使工作更加便利、快捷、準確。
(2)、堅持拓寬服務領域,增強服務能力。
共駐共建,資源共享是社區建設工作的重要途徑。充分調動社區內政治組織、行政組織、企事業單位、中介組織、居民群眾等一切社會力量參與社區建設。最大限度地實現社區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優勢互補,形成共駐社區、共建社區、共享社區、共謀發展、共保平安、共建文明的格局。促進服務的社會化良性循環。進而加強社區與轄區單位之間互利互惠的雙向服務,加大了社區單位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社區建設的優勢。從而推進社區工作社會化,使其更有認同感、歸屬感和凝聚力。在社區建設中,很多駐街單位及其個人在環境改造、設施修補、綠地認養、幫扶救困等活動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用實際行動感召了身邊的人。
(3)堅持綜合服務,促進全面發展。
在居民區我們以鄰里互助為基礎,綜合為老年人服務,擁軍優屬,為殘疾人服務,為孤老孤兒服務,民俗改革服務為內容,集教育、文化、治安、管理為一體,開展創文明樓園活動。如:今年為3名殘疾人安排了社區專職委員、社區公益崗位、為8名今年應屆殘疾人子女大學申請到每人1000元的支助、安裝扶手6人、一線通36人、康復培訓2次(肢體智聯殘家屬;就業培訓)、組織參加區各類培訓16次、30余人參加全年實名制就業、16人三輪車燃油補助費6400元,殘疾參加城鎮醫療保險366人,養老保險179人。接受社會救助228人;社區利用宣傳板報宣傳130余期,利用社區教育基地開展各類宣傳教育30余場次等,組織參加各類市、區、辦事處大型活動20余場。
三、依托社區資源優勢,以活動為載體,不斷提高居民生活質量。
文化和活動是一種復合的社會意識形態。進步而健康的文化和活動,能使人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倫理觀、和價值觀,鼓舞人們創造美好生活從而推動社會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就會越發強烈。因此我們根據社區的各類人才的優勢在社區組建了社區各類組織。
(1)抓好組織建設,認真落實工作目標。
在社區志愿者聯合會的牽動下緊緊團結街區的各駐街單位,形成網絡式工作結構,轄區內8個社區分別都各自建立了4個社區協會和8支隊伍。如:精神文明指導團、關心下一代協會、老科協、志愿志愿者協會。每一個組織都是根據本社區的需要和風格特點建立的,并確定了自己的工作、活動的中、長、短期工作目標,在社區內開展豐富多彩的各類文體活動。
(2)極開展群眾性喜聞樂見的社區活動。
社區是居民們第二個家,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縮影,如何讓他們在工作之余,茶余飯后消除疲勞、煥發精神,是我們街道文化服務的一項重要任務,因此我們本著:
娛樂群眾,消除疲勞,煥發精神。
傳播知識,交流信息,更新觀念。
宣傳教育,提高素質,抵制侵蝕。
繼承發揚,監督管理,輔導促進。
的工作目標在社區廣泛開展各類大、中、小型活動如:
廣泛開展社區環境綜合治理活動。以“亮化、凈化、綠化、美化”為內容的文明樓院活動,以“美化家園、宅在綠中”為內容的綠化、美化活動,以“治安整治、警民聯防”為內容的創建安全文明小區活動,為居民提供了安全、清潔、優雅的生活環境及“一幫一”特困助學活動。廣泛開展“以和睦平等”為內容的“五好家庭、文明家庭、文明樓院”的創建活動,以“互諒、互助”為內容的鄰里共建、庭院共建的活動,以“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為內容的軍民共建活動,以“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為內容的志愿者活動,讓生活在湖南地區的居民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和黨的關懷。其中涌現出許多諸如徐秀蘭、李啟生、金維存等先進家庭和人物30于人,她們的事跡影響和帶動了身邊和社區的人。
廣泛開展各類特色文體活動打造5分鐘活動圈。利用早晚周末等空閑時間,以廣場活動中心等為陣地,在社區內適時地開展大、中、小型活動,如:三月份的綠化植樹活動、愛國衛生活動;四月的“一幫一”活動;五一文藝匯演;六月的社區趣味運動會、才藝展示、門球賽、象棋擂臺賽;七月黨的生日納涼廣場晚會;八一慰問等等一系列活動的定期開展,營造了居民們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文化氛圍。同時,也是我們湖南廣大居民群眾精神文明建設的縮影。廣場晚會、活動隊技能展示、門球賽、乒乓球賽、登山、棋類賽等,發揮特色人才的優勢互相交流取長補短,進而帶動全街區居民各類活動的蓬勃開展,從中陶冶情操,增進友誼,提高全民的文化和精神文明素質。
四、榮譽:
一年的工作得到了各級組織的認可和肯定,先后獲得:XX市老年志愿者協會老年志愿者“文明1+1”活動先進集體;市關心下一代先進單位;遼寧省科研工作先進單位;市殘疾人工作先進單位;市文體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
【社區建設科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社區建設的調研報告10-18
家庭倫理建設是社區倫理建設的基礎05-02
學校體育建設對社區體育建設的作用04-26
社區道德建設:道德建設工程的重要課題05-02
社區建設的實施方案04-19
最新社區建設方案11-11
如何建設上海的社區文化04-30
社區文化建設的方案04-27
社區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總結02-19
社區建設工作計劃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