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觀后感(通用10篇)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后,這次觀看讓你有什么體會呢?寫一份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現在你是否對觀后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流浪地球2》觀后感(通用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流浪地球2》觀后感1
地球何以美好?因為藍天、因為鮮花、因為月亮,因為身邊的家人,對于每個人來說最最核心的其實就是人。
電影《流浪地球》系列是在說如何讓人類得以生存,達成的方式是驅動地球去流浪的方式,但在整個過程中,無論是提出方案、執行方案、建設設施、化解危機,電影體現的更是人的核心。其實,一部好的電影,不僅僅是講一個好的故事,更是展現了人在故事中的優秀品質,沒有國界,這樣的電影才能打動人心。
《流浪地球2》的四個主角其實在宣傳片里就可以清晰的知道,他們都是有著自己或大或小的目標追求,從而在這條為人類生存、為地球生存的道路上各自表現出了符合自己意志的行為。周喆直(電影人物)為了化解國家的為難承受著責任;圖恒宇(電影人物)為了讓女兒在數字世界的生命可以完整;劉培強(電影人物)為了家人可以有個安全的港灣,可以繼續活下去。而他們的身邊還有支持他們、關心他們、甚至愿意犧牲自己的人,比如張鵬、馬兆、韓朵朵、郝曉晞(四位電影人物)。
電影中多次出現機器的紅色“獨眼”,用電影中的話說“幽默的說法是更容易聚焦”。在我看,個人對機器的特寫有這樣的想法:
一、高度智能化的.機器是完全理性的存在,正如對劉培強的審核,看似說了句幽默的話,但處處透著冰冷的態度——完全的理性。
二、智能化的機器在靜靜地看著人類將要走向何處,是相互的殘殺、詆毀,還是能互助、協作。這也就是最后智能化的MOSS講出的“從歷史上看,文明的命運取決于人類的選擇。”更確切地說,應該是人類的文明取決于人類的選擇。智能化的機器有可能在人類的選擇下會做出機器的選擇,至于這個選擇有利于誰?不得而知。更值得人們去思考。
與機器的對比,人類突顯了人性的多樣;多樣的人性在危難之前會有不同的選擇。對于人類而言,感動著人類之所以能持續的生存進化,地球之所以美好,就是人性中的善占據了主導,才讓一切美好成為可能。無論是電影中還是現實中,地球上就是有了這樣的人,地球才得以光芒無限。而這光芒是人性之善——對抗危機、堅持理想,傳承與感動這一代一代的后來者,人類才能做出不斷的跨越,讓生命得以延續進化,散發光芒。
《流浪地球2》觀后感2
看《流浪地球2》讓我遺憾的是,比起科幻視效在中國電影史上里程碑式的工業水準,這部電影對科幻電影核心的人文表達顯得“保守”——生命存在、末日焦慮、道德倫理、性別關系等方面的想象力是匱乏的,甚至某種程度上來說,只是當下社會主流觀念的平庸延展。
什么是科幻電影在人文層面的想象與表達?我們拿一些經典電影舉隅——沃卓斯基姐妹的《黑客帝國1》,通過男主人公發現自己只是“缸中之腦”,反思個體意志與全景敞式監視之間的斗爭關系;改編自特德·姜小說的《降臨》,它令人驚奇地建造了一套未來的語言系統,這種語言帶有時間性,語言在重塑認知方式的引領你逐步感知到未來在此刻的涌現;克里斯朵夫·諾蘭的《星際穿越》調轉“墨菲定律”的原初所指,給予一種悲觀主義的安撫表達,過去與未來時間形成一種閉環,但時間終究可以通過艱苦的物質性勞作來克服與抵達;最近成就60歲華裔女星楊紫瓊斬獲金球獎、提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瞬息全宇宙》,則是在探討無窮宇宙的瞬息穿梭之間,個體如何對抗歷史虛無主義的侵蝕,而人與人在日常性中構建出來的愛,成為了女主角選擇留在最庸常的宇宙的原因……
我們以這些一流的科幻電影為參照來審視一下《流浪地球2》的人文表達。電影里,以中國為主導的國際社會倡導“移山計劃”大方向的原因是——“為了我的孩子,我孩子的孩子”(周喆直語),指向的是種族繁衍不息,“給予人類文明以歲月”,還帶著古老的愚公移山的長期堅韌信念。生存,不管是以何種艱苦卓絕的方式生存,在“移山”的倡導者看來,是最基本的底線,哪怕孩子、孩子的孩子等一百多代人類面臨2500年的與太陽系告別過程中的長期生存危機與潛在的精神隱患,也必須堅定不移。
與之相對的是他國甚囂塵上,對此計劃進行擾亂的“數字生命計劃”,也就是將人類的意識上載到云端的元宇宙世界里,以一種肉體滅絕的形式重生。“數字生命計劃”相對于“移山計劃”總是以一種負面的方式運作自身——支持此計劃的地區都是動亂的、短視的、自由主義泛濫的形象出現。有一場戲是嬉皮士、流浪漢般的抗議者眼紅脖子粗地沖向吳京飾演的主角劉培強面前,被后者輕松吊打,這一簡單的沖突戲我們能看到正邪二元形象的對決與結果。直到劉德華飾演的工程師圖恒宇,他車禍中喪生的女兒丫丫在“數字生命”里重新現身,我們才一睹科技變革帶給人類生存的一些正面可能。不過,在這條敘事中對“數字生命”的表現也仍然是不穩定、擾亂的,比如每次丫丫都要尖聲重復詢問“爸爸,這道題要怎么做呀?”,甚至是引發對技術主義的恐慌的——一場戲中,當丫丫的“數字生命”開始產生意識迭代時,她發現了自己被困在一間出不去的房間里的現實,她聲嘶力竭地哭嚎敲打屏幕,視聽效果也在此變得如同精神分析式的心理驚悚電影。出于對女兒的執念的愛,圖恒宇用盡各種手法留下女兒數據所存儲的人工智能量子計算機550W,并不惜背叛他身負的太空任務“逐月計劃”,也由此鋃鐺入獄。全球互聯網行動中,監獄里的圖恒宇臨危受命,此時他終于驅散了一些“數字生命計劃”傾向所帶來的陰影,矢志不渝、奉獻出生命的代價完成了任務,終于和丫丫在元宇宙空間里團圓。夢幻般的虛擬空間生活在結尾短暫地勾畫了一張數字生命的烏托邦場景,但突轉的結尾,550W以一種不受人類操控的形象出現,再次將之付諸泡影,這個發展出個體意志的550W竟然是諸多計劃在關鍵時刻失敗的罪惡源頭。
在此,我們可以明確電影里“移山計劃”與“數字生命計劃”之間二元對立的對抗模式,前者是一種自農耕文明以來、扎根在土地上的、集體組織結構的、代代生命繁衍不息的文明存續方式,后者則是一種寄托在邪惡不可信的科技革命之上的、強調個人主義、不對人類存亡負責的虛無主義的生命狀態。這兩種意識形態的對抗,便構成了地球末日來臨時,《流浪地球2》所呈現的對于人類生存的核心哲學思考。從我主觀的角度來評價,這種哲學想象看似深刻宏大,卻是匱乏的。
如果是要表現一種人類救亡圖存的紛亂圖景,我們大可以發揮想象力,參照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中國歷史,那時的救亡圖存方案呈現出一種眾聲喧嘩的“世紀末的華麗”,各種主義層出不窮,在無數的知識分子的實踐和反思多種方案后才走向了馬克思主義的道路。現在《流浪地球2》的問題就是敘事中“先驗性”地指導了我們人類要走“移山計劃”(即使有太空站的火種計劃,與他國的反對與干擾,表達得也很程式化),且憑借一種先驗性的自信,相信我們會被此計劃拯救,實踐會跟著理論走,如結尾階段周喆直的自信“我相信我們的人一定可以完成”。除了這個計劃之外主要表現的就是負面問題層出不窮的“數字生命計劃”,而沒有對多元的生存計劃進行更加具體的,實事求是的.考察。就拿“數字生命計劃”的否定形式來說,“技術主義的焦慮”在世界范圍內的科幻電影表達里顯得單薄,不能夠充分滿足觀眾對于“數字生命”的好奇心。比如我曾經看過的科幻劇集《上載新生》,討論了資本對于數字生命的剝削與控制,現實中的貧富差距會在元宇宙里更進一步被夸大化——有錢人可以擁有最豐富潮流的“皮膚”和各種“道具”,窮人連看電子書都因沒有錢而不能解鎖全文,并用著2G流量維持自身的存在,沒錢的時候數字生命就進入了停滯。再往深入想想,如果數字生命被控制在元宇宙里無限996呢?資本主義和技術主義的罪惡合流,難道不比簡單地表現這些反對者都是盲目的墮落的要更加豐滿?況且,又如何能夠確認,即使“移山計劃”具有科學上的可行性,全世界的價值觀,就能為了生存目的而統一呢?這一定會是一個復雜的意識形態博弈的過程,而不是簡單的驗證了可行性即可受到國際社會認可的過程。
最后,來說說大家都關心的性別問題。還是我開頭的論點——“保守”,主要是在延續如今社會主流觀念里的秩序。吳京飾演的是一個國際空間站中的中國領航員,他身上兼具忠、孝、義等中國傳統文化里對理想男性特質的表現,唯一的“缺點”是偶爾流露出的憨傻,體現出主流電影里程式化的英雄男性正面中略帶有一些瑕疵的塑造方式。王智飾演的韓朵朵,應該帶給了許多女性觀眾以精神振奮——終于能看見一個業務能力不輸男子的女性宇航員了!
韓朵朵的出現的確讓人眼前一亮。看起來英姿颯爽,巾幗不讓須眉,與劉培強比武的時候能輕松撂倒對方,顯示出社會主義中國里女性能頂半邊天的勞動者力量。但是,接下來的情節里,這個女性形象在劉培強的求愛過程中卻又再次呈現出編劇想象力匱乏的一面——這么一個獨立果敢勇猛的女性宇航員,竟然被劉培強送出的一束紅色玫瑰花輕松打動?在緊急情況下大喊出“別弄壞我的花!”(大意),這句不符合人設的臺詞也預示著接下來順著劉培強想象的理想婚姻劇情發展——韓朵朵與他結婚,生孩子,做起了賢妻良母,罹患癌癥逝世后他再用紅色玫瑰花悼念她。自始至終,劇情里雖然展示了韓朵朵的過人職業能力,卻總是讓她在關鍵時刻被劉培強保護,也沒有讓她承擔任何拯救人類計劃的主導性工作。韓朵朵的身上呈現出經典的“花木蘭困境”,如同戴錦華指出,“一邊是作為和男人一樣的人,服務并獻身于社會,全力地,在某些時候是力不勝任地支撐著她們的半邊天;另一邊則是不言而喻地承擔著女性的傳統角色”。換言之,花木蘭們可以短暫地表現她突出的能力,但最終仍然要在任務解除后回歸賢妻良母角色里,解除女性僭越的危機。
那么,如何從女性主義角度改寫韓朵朵的敘事線索?我想得先從那束花開始動筆——如同伍爾夫所寫,“達洛維夫人說,她要自己買束鮮花”。韓朵朵要親自大步而開闊地,自由而堅定地,走向那片災難后滿目瘡痍、寸草不生的廢墟里。呼吸著末日氧氣稀薄且驟冷的空氣,她彎身從殘缺的鋼筋水泥縫隙里,輕柔地摘出一束瘦小卻傲寒的鮮花。
《流浪地球2》觀后感3
影廳的屏幕里閃出畫面,城市破敗不堪,硝煙彌漫在城市上空,樓房倒塌,空無一人,這是2044年。
當然,只是電影里的。《流浪地球2》我期待了好久,今年終于上映了,我馬上就讓爸媽帶我去看了!檢票時人群交雜,排隊都排到了門外,進入影廳后發現座位幾乎都被坐滿了,看來《流浪地球2》的影響力可真大。隨著電影的開始,人群乎的安靜下來,突然的就像被控制了一樣……
《流浪地球2》這部電影主要講了太陽即將毀滅,人類啟動“流浪地球”計劃,而正實行中數字生命派的人襲擊,但最后地球終于成功發動,離開太陽系尋找新家園的故事。
通俗來講“流浪地球”計劃就是在地球上建造發動機,推動地球在宇宙中飛行,而前提是月球也需要發動機。“數字生命”又是什么呢?簡單來說就是將人的'意識放入二維空間里,這樣死去的人就能在里面獲得永恒的一生。
正是因為有人把數字生命化想的太美好所以才有了反“流浪地球”計劃的組織,而后來“數字生命”也是受到法律的限制,不再使用。在電影的故事中,圖恒宇因為車禍失去了妻子與女兒,而他將女兒的意識數字生命化在了電腦上,他的老師馬兆多次勸告過他——“人死了就是死了”對于我來說是十分贊同的,人妄想美好的度過永恒的一生是不可能的,而且人終有一死生與死的距離并沒有那么遠,將自己的生命數字化在我看來只有沒必要……
同時在計劃實施時人類還遇到了許多困難,有兩個片段是讓我非常印象深刻的:第1個是四四年數字生命的人入侵基地,將所有無人機與太空運輸倉控制,造成了一個史無前例的恐怖襲擊。
這直接導致了3000多人死亡,5000多人受傷,而令我心疼的便是那墜毀的運輸艙,這運輸距離直接沖出了大氣層來到了外太空,真是令人不可思議!
第2個便是五八年月球發動機正啟動時,發動機突然超載爆炸,導致碎石砸向地球,人類為了擺脫月球砸向地球的危機直接在月球上投放核武器,手動引爆。在引爆的一瞬間,刺眼的白光將英雄的身軀遮擋,爆炸的一瞬間,英雄便化為星星奔向了遠方。人類經過這兩場災難也終于走向成功……
“危難當前,唯有責任”。正是有了這些英雄為人類負重前行,人類才能存活下來,而電影中“我相信我們的人一定可以完成任務,我相信人類的勇氣可以跨越時間,跨越當下,跨越未來”讓我銘記于心……
《流浪地球2》觀后感4
兔年第一天,《流浪地球2》終于與廣大觀眾們見面了。作為今年春節檔電影中最受關注的電影之一,《流浪地球2》成功打造了一個早于《流浪地球》的世界觀,填補了《流浪地球》的空白,為觀眾帶來了一場難得的視覺盛宴。從影片觀感上看,《流浪地球2》完全不輸于前作,甚至在許多方面有所超越。
首先,電影的視覺效果提升顯著。在最新特效技術的支持下,《流浪地球2》中的每一個場景都成功讓人感到身臨其境。多次出現的旋轉鏡頭后攝像頭特寫等,充分抓住觀眾們的注意力。太空電梯上升、墜落和無人機入侵、引爆月球等場景,都以其震撼的視覺效果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其次,《流浪地球2》的劇情值得推敲。在長達將近三個小時的電影中,信息量可謂巨大,但導演卻能時刻扣住觀眾的心弦,運用危機來臨前的倒計時,渲染了電影緊張的氣氛。不過,雖然有了倒計時的提醒,危機來臨仍使人感到出乎意料、措手不及。全片內容分為三條故事線展開,時間上則跨度十幾年,主要由2044年和2058年的兩次危機組成。三條故事線之間沒有交集,但三隊人物相互配合、緊密聯系。
在三條故事線中,最讓人印象深刻、感同身受的還是人工智能工程師圖恒宇所屬的一條。自從女兒在車禍中喪生后,圖恒宇就熱衷于研究非法的“數字生命計劃”,試圖利用量子計算機技術使女兒復活。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圖恒宇參與了新一代量子計算機的研發工作,最終成功利用工作之便將女兒植入計算機550w,為她贏得完整的一生,但也因此被捕。后來,出于責任心,當月球危機來臨時,潛入深海,參與喚醒互聯網的艱難任務,并在最后關頭將自己的意識植入550w,與女兒共同恢復互聯網,成功化解危機。影片中圖恒宇這一人物形象塑造得十分成功。他是一個充滿掙扎和矛盾的人物,對女兒無限的愛和對人類的責任心促使他完成一系列常人難以想象的行動。圖恒宇這一人物形象充分展現了人性的復雜。
《流浪地球2》的另一個亮點在于它充分展現了中國的實力與影響力。影片一開頭,就有具有明顯殲-20風格的戰斗機出現。在隨后的情節中,中國的無人機、量子計算機和航空航天等項目都有所體現。另外,在電影中,中國也堅持從人類大局出發,展現了作為大國應有的'國際擔當。與美國大片所宣傳的個人英雄主義不同,《流浪地球2》中沒有唯一的英雄角色,最后危機的化解依靠的是全世界各國團隊的共同努力,充分發揚了國際主義精神。電影中中國和俄羅斯航天員之間的友誼,不僅與《流浪地球》相呼應,更體現了中國與鄰國之間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關系。
《流浪地球2》所構建的世界觀十分嚴謹,并且相較于第一步更為貼近今天的世界格局。首先,除去行星發動機等部分技術較為遙不可及外,電影中所出現等幾乎所有技術都能找到現實中的原型。另外,“數字生命計劃”誕生在印度這一設定,就與現實中印度信息技術發達但法律管理不夠完善的情況相吻合。在國際會議中,美國代表的表現也是十分有意思的一點,在短短的幾分鐘內他的態度就能完全轉變,直接反映了現實中美國處理國際事務時善變的特點。影片中俄羅斯角色的大量出現也與近年來中國與俄羅斯的廣泛合作有關。
《流浪地球2》想要傳達的價值觀十分清晰。除去大片中常有的親情、友情等元素,我認為國際主義是這部電影最重要的價值導向。從行星發動機的建設到對月球危機的化解,都體現了中國所倡導的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電影中,正是在全球力量團結的前提下,人類才得以在幾次危機中生存下來。影片后期,有一個解碼全球核彈保密系統的計劃,以在月表引爆核彈,挽救地球。但是,由于核彈保密系統過于嚴密,動用了全世界的解碼力量也不可能解開,最后不得不派航天員以生命為代價,手動引爆核彈。得知解碼失敗后,在場的中國代表感慨道:“人類把最精密的保密系統,都用在了彼此毀滅上。”《流浪地球2》借此表達了對世界各國珍惜和平、彼此信任并攜手共進的期望。
2019年《流浪地球》推出時,曾被譽為打開了中國科幻的大門,如今的《流浪地球2》則毫無爭議地將中國科幻抬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起步不久的中國科幻在短短幾年間就取得了如此顯著的成就,是十分不易。《流浪地球2》不僅是中國電影行業的展示,也是中國價值觀走向世界的一個新渠道。我希望,未來中國能夠創造出更多優秀的科幻作品,在世界科幻屆贏得屬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流浪地球2》觀后感5
看完《流浪地球2》,想起了《遙遠的救世主》里的一段話:
丁元英舉例解釋“強勢文化”。他說:“文學、影視是扒拉靈魂的藝術,如果文學、影視的創作能破解更高思維空間的文化密碼,那么它的功效就是啟迪人的覺悟、震撼人的靈魂,這就是眾生所需,就是功德、市場、名利。”
我認為《流浪地球2》就是“強勢文化”的經典案例,因此收獲市場和名利!豆瓣8。3高分,上映首天就打破22項記錄。
《流浪地球2》代表了「中國式科幻」,融入了中華文化的內核。
它用龐大的視角,淡化了很多個體小情懷,讓人從個體悲歡離合中解脫出來,去嘗試思考更大的議題。
比如:
“如果世界末日來臨之際,我們選擇一起滅亡,還是小部分人奉獻生命,拯救全人類?”
“我們是選擇把生命轉換成數字信息存儲,還是通過無數代人的犧牲奉獻,讓人類得以延續。”
“我們是帶著地球去流浪?還是坐著飛船逃離我們世世代代繁衍生存的地球家園?”
“悲壯”、“愛”、“希望”是回答這些問題的底色,充滿了中國式浪漫。
劉慈欣曾說,外星人如果向地球發來信號,就等同于陌生人來敲自己的家門,“不回答”是“常識”。
外國人不理解我們為什么會帶著地球流浪。
我想借用大劉的回答,因為我們不會輕易拋棄自己世世代代居住的家園,這是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賦予我們的“常識”。
再說影片制作,真是硬核至極。
好萊塢都不敢嘗試的“太空電梯”,中國科幻竟然拍出來了。
還有空間站的墜落、月球爆炸,很多科幻電影里不曾見過的恢弘場景,代入感極強。
作為一枚科幻迷,如今,很少有科幻片甚至災難片,能讓我感受到心潮澎湃,猶如坐上過山車一般的感覺了。
光是沖著這部電影的精良制作,我覺得科幻迷也值得一看。
電影有三條線,分別是:
1、數字生命故事線——劉德華飾演的圖恒宇對女兒的愛的執念。
2、太空故事線——吳京飾演的劉培強和妻子相識、相戀、相愛的一生。
3、“流浪地球”vs“數字生命”計劃博弈——李雪健飾演的`周老師的氣魄與魅力。
最后,提醒一下準備觀影的讀者,2其實是1的前傳。
另外個人的感受,沙溢的身材管理確實太差,給角色減分不少。
還有個細節特別感人,電影用AI技術實現了吳孟達的“復活”,讓達叔重新扮演年輕時候的韓子昂。
《流浪地球2》觀后感6
中國科幻電影沒有讓人失望!《流浪地球》2是一部讓人很感動的電影!在危機與困境中,愛,責任,勇氣,希望,信念,團結能讓人類戰勝一切!
整部影片多線并行,出場人物眾多,電影時間較長,隱喻和伏筆很多,特效場面宏大,出境的飛機很帥,人物形象豐滿,每個主線人物的故事都很完整!但也因為主線過多,時間太長,會讓觀眾覺得劇情有些散亂,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
愛情,親情,友情,心中有愛,才能讓人鼓起勇氣,充滿希望,接受責任,堅定信念,團結一致!電影中把這幾方面表達的'很好,展現出中國人特有的,細膩浪漫隱忍的情感!也許表達的不夠強烈,但心中充滿了愛!
當肩負起家的責任,即使犧牲自己也要保護好家人!為了完成任務即使犧牲生命,也要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完成任務,把活下去的希望留給其他人!自己經歷了很多艱難痛苦,被人問怎么樣時,卻含淚說很好!父愛如山,想讓女兒活下去平安度過一生,也許方法有些極端,但沒有嘗試過就無法分辨對錯!
電影不但讓人感動,也有一些小幽默和吐槽。笨拙的情感表達,嘴上嫌棄身體卻很誠實,吐槽房價終于跌了……都會讓人會心一笑!制定計劃時,永遠都要有備選方案,誰也不知道會不會發生意外!
演員的表演都很好,也很符合人物,亮點很多,堪稱完美!偶有點小瑕疵,也不影響觀感!
當危機來臨時,面對家人的離去時,每一個人的選擇,都會影響人類的命運。沒有什么萬事太平,是有人在為我們負重前行!這些無名英雄肩負起了一切,才能讓我們幸福的生活!
心中充滿愛,接受責任,鼓起勇氣,堅定信念,我們可以克服一切困難!堅持下去,給自己時間,所有的讀者朋友們,都會成功!夢想成真,一夜暴富!
《流浪地球2》觀后感7
今天去看了《流浪地球2》,縱觀整個科幻電影史《流浪地球2》的表現也是相當炸裂。我也沒能力做些很專業的影評,就從一個普通影視愛好者的角度來闡述自己的觀點。
這應該是十年來最好的國產電影,光精良的特效、恢弘的科幻場面就值回票價,影片闡述的人性倫理政治的元素融合的相當好,劇中“生存派”和“數字派”的斗爭并不是要分出對錯,更多的像是要提供給人們不同的選擇,任何的.生命形式的存在都有其意義,沒有人能否定他們的價值。
片中的一些彩蛋和小細節也是非常多,值得人們推敲回味。比如李雪健老師飾演的聯合政府官員姓周并且最后身穿中山裝的形象非常像我們新中國的一位偉人,后面一代代發言人的傳承也給我們一種生生不息的感覺。后面劉德華飾演的圖宏宇回到北京看到墻上的售房廣告吐槽房價終于降下來了,在緊張的劇情下提供了一些小笑點。當沙溢喊出中國航天飛行中隊的時候我激動的渾身起雞皮疙瘩。還有對馬兆這個矛盾人物的刻畫,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我們好像才發現他才是“數字生命”的某種意義上的維護者。還有最后引爆核彈的各國英雄,代表了一種薪火相傳的精神,按時間算來算這些人正好是我們這一代的00后。這是一部時代的群像也是英雄的群像。
我從這部電影看到了它想闡述的希望,它也是中國科幻電影的希望,我真的吹爆它,細節太多我已經準備二刷了,期待《流浪地球3》。
《流浪地球2》觀后感8
在看電影之前,我就對《流浪地球2》將近三個小時的時長表示疑惑,覺得影片時間太長了,觀眾真的坐得住嗎?
故事在太陽即將毀滅,人類合力在地球上制造推進器,離開太陽系,尋找新的家園的背景下展開。整體給我的感覺就是,《流浪地球2》是《流浪地球》的.前傳,并為后續展開鋪墊。
整個故事的架構很宏大,三條主線交錯前進,交代了劉培強的成長和歷練,圖恒宇對數字生命的執著和堅持,還有周老師作為中方代表在拯救地球的行動中的堅定和信任。既有大的情節上的敘述,又有小的細節上的描寫,總體上還是很吸引人的。
作為普通觀眾,觀影體驗良好。吸引人的`地方在于,特效畫面震撼,特別是開場部分,有一種世界末日又充滿希望的感覺。在人物的情感描述上,包括對家人,對國家,對地球等,沒有過分的煽情和渲染,比如張鵬在引爆核彈時只淡淡地說了一句:地球還挺美好的。另外對數字生命的討論也很吸引人,對于它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可能要在續集中有更多的討論。
不好的點也是有的,因為故事豐滿,想要把它講明白,就需要很多細節,需要很多時間,觀眾也容易抓不住重點。
看到快結束時,有人提前離開了,但是更多的人選擇繼續留下來,或坐或站,把它看完,并且耐心等待彩蛋。這也許就代表了觀眾們對這部電影的真實看法吧。
《流浪地球2》觀后感9
昨天下午和家人一起看了電影《流浪地球2》,說說個人的感受吧。
1,這部電影總體而言,沒有《流浪地球1》好看。筆者看電影很少會中間打瞌睡的,但是看這部電影半個小時后,電影情節實在有些枯燥乏味,筆者竟然睡著了。筆者是在看的16:45的場次,這個時候一般不是容易犯困或者打瞌睡的時候,而筆者確實是睡著了一會兒。這說明,這部電影在情節安排上,至少不是全程都能吸引人,至少有一小部分情節對于筆者沒有代入感。
2,這部電影的特效還不錯,跟美國的科幻大片有得一拼了。如果不是事先得知是中國電影,觀眾可能會認為它是一部美國好萊塢巨制!太空電梯,各種飛行器,運輸船,空間站,搞得像模像樣的,酷酷的,高科技感十足,就算讓美國好萊塢的電影工藝來設計也不過如此。
3,這部電影把美國科幻片的精髓都學來了!美國的很多科幻大片,比如星球大戰,獨立日等,宣傳的都是美國的科技力量軍事力量,美國領導全世界,最后的結果多是一兩個美國人拯救地球,拯救全人類。這些電影在通過龐大的`全球票房,將美國的文化影響力送達世界各地,也讓無數人無形之中對美國頂禮膜拜,認同美國領導世界的理念。《流浪地球1》和《流浪地球2》,最后的.結果也是一兩個中國人通過犧牲自己,拯救了地球,拯救了全人類。畢竟是中國人拍攝的科幻片,畢竟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大國,畢竟中國的綜合國力已經在無限接近美國。所以,宣傳一下中國的影響力,中國人領導和拯救世界,自然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了。中國電影人應該創作更多的類似風格或者題材的電影,并能得到較好的全球票房。通過電影這種藝術題材,更好的宣傳中國,并讓全球觀眾從內心深處靈魂深處爆發一場革命,深刻認同中國領導世界的理念。當然《流浪地球2》比《流浪地球1》的全球視野更開闊一些,故事情節設置里更傾向于中國領導下的世界各國的協同與合作以完成拯救地球的目標。
《流浪地球2》觀后感10
《流浪地球2》除了酷炫爽的特效,主打感情牌的劇情也非常令人動容。囊括了親情、愛情、友情。細分到同事情、師生情、母子情、父子情、翁婿情、人機情等。下面文字有少量劇透,但不影響觀影體驗。先說親情和愛情。《地球1》中就提到過劉啟(屈楚蕭飾)的母親韓朵朵,是因為嚴重的輻射病而去世的。觀眾都好奇韓朵朵跟劉培強(吳京飾)是如何相遇、相識、相知、相愛和相濡以沫的。《地球2》中把韓朵朵的部分補充完整了。難怪在首映時,屈楚蕭說“老爸配不上老媽”(原話大致是這個意思)。女主韓朵朵的確是太優秀了。
在選拔時她的成績就比劉培強更優異。在劉培強跟破壞太空電梯的劫匪對打的時候,雖然主要鏡頭給到的是劉培強,劉培強也是出力最多的,但最終的勝利多虧了韓朵朵的加入。即便后來韓朵朵生病了,也在最大力度上支持了劉培強的工作。她對生命的態度令人佩服,她最后的.愿望令人動容。韓朵朵的精神永遠是劉培強父子前行的明燈。小劉啟的懂事,岳父韓子昂(吳孟達飾)的豁達,他們間的母子情、父子情、翁婿情,雖然筆墨不多卻絲絲入扣。圖恒宇(劉德華飾)對女兒的愛超越了生命,雖然有走火入魔的嫌疑,父女情卻讓人淚目。
師生情方面。第一對,師父張鵬(沙溢飾)見證了徒弟劉培強,工作上的成長和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尤其是電影后面,張鵬不僅帶頭做出所有五十歲以上航天員赴死執行任務的表率,留住了眾多年輕航天員的生命,為之后地球的航天事業留下了根基。還通過通訊設備,請同事把自己對徒弟的愛,用手勢表達出來,更是給了劉培強生的機會,他們是親如父子的師生情。第二對,周喆直(李雪健飾)和郝曉唏(朱顏曼滋飾)的師生情。正是老師周喆直的大膽放手和絕對信任,學生郝曉唏才能如此快速的成長,而且將良好的師生模式傳承下來。
同事情方面。劉培強多次救助身邊的同事們。在太空電梯上,以一敵多,近身肉搏,壓制住劫匪囂張的氣焰,為同事們爭得時間。在月球上,把返航地球的位置留給同事們,自己堅持將剩下的核武器運送到指定位置,讓給同事們生的機會。要不是遇到師父來月球支援,劉培強就真的交代在月球了。張鵬跟諾夫的友情和同事情,也是該片很大的看點。遇到危險時,他們間有著不需要商量的默契。執行任務時,他們都有著視死如歸的心態。還有他們對年輕一輩航天員的呵護,難怪他們會成為最好的朋友。還有航天員們對劉培強和韓朵朵的幫扶。
令我萬萬沒想到的是機器人和它的主人間竟然還有人機情。比如,圖恒宇的機器狗,對他不離不棄。還有,那個超級計算機為了跟人類更好的溝通,竟然因此改變了自己的部分思維方式,連說話的語氣都變得幽默了。《流浪地球2》真的是一部從頭到尾都充滿愛的電影。友情提示,雖然片子的前面部分經常令人捧腹大笑,但片子的后面部分很費紙巾,請準備好。
【《流浪地球2》觀后感】相關文章:
《流浪地球2》觀后心得(14篇)02-08
《流浪地球2》觀后心得(精選48篇)02-23
《流浪地球2》觀后心得(通用32篇)03-29
《流浪地球2》觀后感04-20
流浪地球2觀后感05-06
電影《流浪地球2》觀后感04-20
流浪地球2觀后感10篇06-20
流浪地球2觀后感14篇05-24
流浪地球2的觀后感(精選86篇)02-09
《流浪地球2》觀后感(精選20篇)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