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觀后感(精選20篇)
當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不能光會看哦,寫20篇觀后感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后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流浪地球2》觀后感(精選2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流浪地球2》觀后感1
地球何以美好?因為藍天、因為鮮花、因為月亮,因為身邊的家人,對于每個人來說最最核心的其實就是人。
電影《流浪地球》系列是在說如何讓人類得以生存,達成的方式是驅動地球去流浪的方式,但在整個過程中,無論是提出方案、執行方案、建設設施、化解危機,電影體現的更是人的核心。其實,一部好的電影,不僅僅是講一個好的故事,更是展現了人在故事中的優秀品質,沒有國界,這樣的電影才能打動人心。
《流浪地球2》的四個主角其實在宣傳片里就可以清晰的知道,他們都是有著自己或大或小的目標追求,從而在這條為人類生存、為地球生存的道路上各自表現出了符合自己意志的行為。周喆直(電影人物)為了化解國家的為難承受著責任;圖恒宇(電影人物)為了讓女兒在數字世界的生命可以完整;劉培強(電影人物)為了家人可以有個安全的港灣,可以繼續活下去。而他們的身邊還有支持他們、關心他們、甚至愿意犧牲自己的人,比如張鵬、馬兆、韓朵朵、郝曉晞(四位電影人物)。
電影中多次出現機器的紅色“獨眼”,用電影中的話說“幽默的說法是更容易聚焦”。在我看,個人對機器的特寫有這樣的想法:一、高度智能化的機器是完全理性的.存在,正如對劉培強的審核,看似說了句幽默的話,但處處透著冰冷的態度——完全的理性。二、智能化的機器在靜靜地看著人類將要走向何處,是相互的殘殺、詆毀,還是能互助、協作。這也就是最后智能化的MOSS講出的“從歷史上看,文明的命運取決于人類的選擇。”更確切地說,應該是人類的文明取決于人類的選擇。智能化的機器有可能在人類的選擇下會做出機器的選擇,至于這個選擇有利于誰?不得而知。更值得人們去思考。
與機器的對比,人類突顯了人性的多樣;多樣的人性在危難之前會有不同的選擇。對于人類而言,感動著人類之所以能持續的生存進化,地球之所以美好,就是人性中的善占據了主導,才讓一切美好成為可能。無論是電影中還是現實中,地球上就是有了這樣的人,地球才得以光芒無限。而這光芒是人性之善——對抗危機、堅持理想,傳承與感動這一代一代的后來者,人類才能做出不斷的跨越,讓生命得以延續進化,散發光芒。
《流浪地球2》觀后感2
作為被安利過《流浪地球1》的人,我對《流浪地球2》還是報了很大期望,它最終也沒有辜負我的期望。
我以前看電影關注的東西比較表面,現在不太一樣,但以我目前的知識儲備可能也聊得不太清楚,我就只談幾個非常吸引我的點以及感受。
1、人類的大團結:有一句話叫做”世上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無數有頭腦有技能好看又聰明的人,為了讓自己的兒女活下去、拯救世界而犧牲了自己,他們帶來的結果不管是否符合預期,他們的`精神就是文明的延續。面對困境我們團結一致,可以克服一切困難。從疫情這件事情就可以看出,不管是普通人、志愿者、醫護人員、科研人員、領導……團結可以克服未知的恐懼。我自己的感想就是:在人生只有這么幾十年時光的背景下,不要浪費自己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不要再因為催婚問題和爸媽吵架,不要再因為情緒問題和對象鬧別扭(如果有對象的話),學會換位思考,學會注重細節,學會感恩和尊重,珍惜時間。
2、未知的科技:全片拍出了”史詩感“和”世界感“,視覺效果很震撼,以科學為基礎的想象力也很刺激,數字生命計劃違背倫理、擁有不可預測性,虛擬世界的自我意識產生讓人又欣喜又害怕,550系列的研究也是科技發展的重要劇情……我比較感興趣的是對未知科學的探索,學習永無止境,我們能夠在有限的生命里做出有利于社會的研究,也算是自我價值意義的實現。熱愛可抵歲月漫長,對現在的我來說,深度學習、思考科學就是我最喜歡做的事。
3、本片還出現了一些詞語,比如”地月洛希極限“、”腦機接口“、”氦閃危機“……感興趣私下也可以查一查相關資料,這里我就不詳細講解了。
看了這部劇,再加上自己最近在讀《對白》這本書,我越來越能感受到劇組每個人的努力,不管是熒幕上看到的還是沒看到的,可以看出每個對白的交錯都有推動場景發展。感謝所有人的付出,
最后,我要對自己說,永遠不要忘記初心,要去努力追求未來的無限可能。
《流浪地球2》觀后感3
看《流浪地球2》讓我遺憾的是,比起科幻視效在中國電影史上里程碑式的工業水準,這部電影對科幻電影核心的人文表達顯得“保守”——生命存在、末日焦慮、道德倫理、性別關系等方面的想象力是匱乏的,甚至某種程度上來說,只是當下社會主流觀念的平庸延展。
什么是科幻電影在人文層面的想象與表達?我們拿一些經典電影舉隅——沃卓斯基姐妹的《黑客帝國1》,通過男主人公發現自己只是“缸中之腦”,反思個體意志與全景敞式監視之間的斗爭關系;改編自特德·姜小說的《降臨》,它令人驚奇地建造了一套未來的語言系統,這種語言帶有時間性,語言在重塑認知方式的引領你逐步感知到未來在此刻的涌現;克里斯朵夫·諾蘭的《星際穿越》調轉“墨菲定律”的原初所指,給予一種悲觀主義的安撫表達,過去與未來時間形成一種閉環,但時間終究可以通過艱苦的物質性勞作來克服與抵達;最近成就60歲華裔女星楊紫瓊斬獲金球獎、提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瞬息全宇宙》,則是在探討無窮宇宙的瞬息穿梭之間,個體如何對抗歷史虛無主義的侵蝕,而人與人在日常性中構建出來的愛,成為了女主角選擇留在最庸常的宇宙的原因……
我們以這些一流的科幻電影為參照來審視一下《流浪地球2》的人文表達。電影里,以中國為主導的國際社會倡導“移山計劃”大方向的原因是——“為了我的孩子,我孩子的孩子”(周喆直語),指向的是種族繁衍不息,“給予人類文明以歲月”,還帶著古老的愚公移山的長期堅韌信念。生存,不管是以何種艱苦卓絕的方式生存,在“移山”的倡導者看來,是最基本的底線,哪怕孩子、孩子的孩子等一百多代人類面臨2500年的與太陽系告別過程中的長期生存危機與潛在的精神隱患,也必須堅定不移。
與之相對的是他國甚囂塵上,對此計劃進行擾亂的“數字生命計劃”,也就是將人類的意識上載到云端的元宇宙世界里,以一種肉體滅絕的形式重生。“數字生命計劃”相對于“移山計劃”總是以一種負面的方式運作自身——支持此計劃的地區都是動亂的、短視的、自由主義泛濫的形象出現。有一場戲是嬉皮士、流浪漢般的抗議者眼紅脖子粗地沖向吳京飾演的主角劉培強面前,被后者輕松吊打,這一簡單的沖突戲我們能看到正邪二元形象的對決與結果。直到劉德華飾演的工程師圖恒宇,他車禍中喪生的女兒丫丫在“數字生命”里重新現身,我們才一睹科技變革帶給人類生存的一些正面可能。不過,在這條敘事中對“數字生命”的表現也仍然是不穩定、擾亂的,比如每次丫丫都要尖聲重復詢問“爸爸,這道題要怎么做呀?”,甚至是引發對技術主義的恐慌的——一場戲中,當丫丫的“數字生命”開始產生意識迭代時,她發現了自己被困在一間出不去的房間里的現實,她聲嘶力竭地哭嚎敲打屏幕,視聽效果也在此變得如同精神分析式的心理驚悚電影。出于對女兒的執念的愛,圖恒宇用盡各種手法留下女兒數據所存儲的人工智能量子計算機550W,并不惜背叛他身負的太空任務“逐月計劃”,也由此鋃鐺入獄。全球互聯網行動中,監獄里的圖恒宇臨危受命,此時他終于驅散了一些“數字生命計劃”傾向所帶來的陰影,矢志不渝、奉獻出生命的代價完成了任務,終于和丫丫在元宇宙空間里團圓。夢幻般的虛擬空間生活在結尾短暫地勾畫了一張數字生命的烏托邦場景,但突轉的結尾,550W以一種不受人類操控的形象出現,再次將之付諸泡影,這個發展出個體意志的550W竟然是諸多計劃在關鍵時刻失敗的罪惡源頭。
在此,我們可以明確電影里“移山計劃”與“數字生命計劃”之間二元對立的對抗模式,前者是一種自農耕文明以來、扎根在土地上的、集體組織結構的、代代生命繁衍不息的文明存續方式,后者則是一種寄托在邪惡不可信的科技革命之上的、強調個人主義、不對人類存亡負責的虛無主義的生命狀態。這兩種意識形態的對抗,便構成了地球末日來臨時,《流浪地球2》所呈現的對于人類生存的核心哲學思考。從我主觀的角度來評價,這種哲學想象看似深刻宏大,卻是匱乏的。
如果是要表現一種人類救亡圖存的紛亂圖景,我們大可以發揮想象力,參照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中國歷史,那時的救亡圖存方案呈現出一種眾聲喧嘩的“世紀末的華麗”,各種主義層出不窮,在無數的知識分子的實踐和反思多種方案后才走向了馬克思主義的道路。現在《流浪地球2》的問題就是敘事中“先驗性”地指導了我們人類要走“移山計劃”(即使有太空站的火種計劃,與他國的反對與干擾,表達得也很程式化),且憑借一種先驗性的自信,相信我們會被此計劃拯救,實踐會跟著理論走,如結尾階段周喆直的自信“我相信我們的人一定可以完成”。除了這個計劃之外主要表現的就是負面問題層出不窮的“數字生命計劃”,而沒有對多元的生存計劃進行更加具體的,實事求是的考察。就拿“數字生命計劃”的否定形式來說,“技術主義的'焦慮”在世界范圍內的科幻電影表達里顯得單薄,不能夠充分滿足觀眾對于“數字生命”的好奇心。比如我曾經看過的科幻劇集《上載新生》,討論了資本對于數字生命的剝削與控制,現實中的貧富差距會在元宇宙里更進一步被夸大化——有錢人可以擁有最豐富潮流的“皮膚”和各種“道具”,窮人連看電子書都因沒有錢而不能解鎖全文,并用著2G流量維持自身的存在,沒錢的時候數字生命就進入了停滯。再往深入想想,如果數字生命被控制在元宇宙里無限996呢?資本主義和技術主義的罪惡合流,難道不比簡單地表現這些反對者都是盲目的墮落的要更加豐滿?況且,又如何能夠確認,即使“移山計劃”具有科學上的可行性,全世界的價值觀,就能為了生存目的而統一呢?這一定會是一個復雜的意識形態博弈的過程,而不是簡單的驗證了可行性即可受到國際社會認可的過程。
最后,來說說大家都關心的性別問題。還是我開頭的論點——“保守”,主要是在延續如今社會主流觀念里的秩序。吳京飾演的是一個國際空間站中的中國領航員,他身上兼具忠、孝、義等中國傳統文化里對理想男性特質的表現,唯一的“缺點”是偶爾流露出的憨傻,體現出主流電影里程式化的英雄男性正面中略帶有一些瑕疵的塑造方式。王智飾演的韓朵朵,應該帶給了許多女性觀眾以精神振奮——終于能看見一個業務能力不輸男子的女性宇航員了!
韓朵朵的出現的確讓人眼前一亮。看起來英姿颯爽,巾幗不讓須眉,與劉培強比武的時候能輕松撂倒對方,顯示出社會主義中國里女性能頂半邊天的勞動者力量。但是,接下來的情節里,這個女性形象在劉培強的求愛過程中卻又再次呈現出編劇想象力匱乏的一面——這么一個獨立果敢勇猛的女性宇航員,竟然被劉培強送出的一束紅色玫瑰花輕松打動?在緊急情況下大喊出“別弄壞我的花!”(大意),這句不符合人設的臺詞也預示著接下來順著劉培強想象的理想婚姻劇情發展——韓朵朵與他結婚,生孩子,做起了賢妻良母,罹患癌癥逝世后他再用紅色玫瑰花悼念她。自始至終,劇情里雖然展示了韓朵朵的過人職業能力,卻總是讓她在關鍵時刻被劉培強保護,也沒有讓她承擔任何拯救人類計劃的主導性工作。韓朵朵的身上呈現出經典的“花木蘭困境”,如同戴錦華指出,“一邊是作為和男人一樣的人,服務并獻身于社會,全力地,在某些時候是力不勝任地支撐著她們的半邊天;另一邊則是不言而喻地承擔著女性的傳統角色”。換言之,花木蘭們可以短暫地表現她突出的能力,但最終仍然要在任務解除后回歸賢妻良母角色里,解除女性僭越的危機。
那么,如何從女性主義角度改寫韓朵朵的敘事線索?我想得先從那束花開始動筆——如同伍爾夫所寫,“達洛維夫人說,她要自己買束鮮花”。韓朵朵要親自大步而開闊地,自由而堅定地,走向那片災難后滿目瘡痍、寸草不生的廢墟里。呼吸著末日氧氣稀薄且驟冷的空氣,她彎身從殘缺的鋼筋水泥縫隙里,輕柔地摘出一束瘦小卻傲寒的鮮花。
《流浪地球2》觀后感4
影廳的屏幕里閃出畫面,城市破敗不堪,硝煙彌漫在城市上空,樓房倒塌,空無一人,這是20xx年。
當然,只是電影里的。《流浪地球2》我期待了好久,今年終于上映了,我馬上就讓爸媽帶我去看了!檢票時人群交雜,排隊都排到了門外,進入影廳后發現座位幾乎都被坐滿了,看來《流浪地球2》的影響力可真大。隨著電影的開始,人群乎的安靜下來,突然的就像被控制了一樣……
《流浪地球2》這部電影主要講了太陽即將毀滅,人類啟動“流浪地球”計劃,而正實行中數字生命派的人襲擊,但最后地球終于成功發動,離開太陽系尋找新家園的故事。
通俗來講“流浪地球”計劃就是在地球上建造發動機,推動地球在宇宙中飛行,而前提是月球也需要發動機。“數字生命”又是什么呢?簡單來說就是將人的意識放入二維空間里,這樣死去的人就能在里面獲得永恒的一生。
正是因為有人把數字生命化想的太美好所以才有了反“流浪地球”計劃的組織,而后來“數字生命”也是受到法律的限制,不再使用。在電影的故事中,圖恒宇因為車禍失去了妻子與女兒,而他將女兒的意識數字生命化在了電腦上,他的老師馬兆多次勸告過他——“人死了就是死了”對于我來說是十分贊同的,人妄想美好的`度過永恒的一生是不可能的,而且人終有一死生與死的距離并沒有那么遠,將自己的生命數字化在我看來只有沒必要……
同時在計劃實施時人類還遇到了許多困難,有兩個片段是讓我非常印象深刻的:第1個是四四年數字生命的人入侵基地,將所有無人機與太空運輸倉控制,造成了一個史無前例的恐怖襲擊。
這直接導致了3000多人死亡,5000多人受傷,而令我心疼的便是那墜毀的運輸艙,這運輸距離直接沖出了大氣層來到了外太空,真是令人不可思議!
第2個便是五八年月球發動機正啟動時,發動機突然超載爆炸,導致碎石砸向地球,人類為了擺脫月球砸向地球的危機直接在月球上投放核武器,手動引爆。在引爆的一瞬間,刺眼的白光將英雄的身軀遮擋,爆炸的一瞬間,英雄便化為星星奔向了遠方。人類經過這兩場災難也終于走向成功……
“危難當前,唯有責任”。正是有了這些英雄為人類負重前行,人類才能存活下來,而電影中“我相信我們的人一定可以完成任務,我相信人類的勇氣可以跨越時間,跨越當下,跨越未來”讓我銘記于心……
《流浪地球2》觀后感5
兔年第一天,《流浪地球2》終于與廣大觀眾們見面了。作為今年春節檔電影中最受關注的電影之一,《流浪地球2》成功打造了一個早于《流浪地球》的世界觀,填補了《流浪地球》的空白,為觀眾帶來了一場難得的視覺盛宴。從影片觀感上看,《流浪地球2》完全不輸于前作,甚至在許多方面有所超越。
首先,電影的視覺效果提升顯著。在最新特效技術的支持下,《流浪地球2》中的每一個場景都成功讓人感到身臨其境。多次出現的旋轉鏡頭后攝像頭特寫等,充分抓住觀眾們的注意力。太空電梯上升、墜落和無人機入侵、引爆月球等場景,都以其震撼的視覺效果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其次,《流浪地球2》的劇情值得推敲。在長達將近三個小時的電影中,信息量可謂巨大,但導演卻能時刻扣住觀眾的心弦,運用危機來臨前的倒計時,渲染了電影緊張的氣氛。不過,雖然有了倒計時的提醒,危機來臨仍使人感到出乎意料、措手不及。全片內容分為三條故事線展開,時間上則跨度十幾年,主要由20xx年和20xx年的兩次危機組成。三條故事線之間沒有交集,但三隊人物相互配合、緊密聯系。
在三條故事線中,最讓人印象深刻、感同身受的還是人工智能工程師圖恒宇所屬的一條。自從女兒在車禍中喪生后,圖恒宇就熱衷于研究非法的“數字生命計劃”,試圖利用量子計算機技術使女兒復活。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圖恒宇參與了新一代量子計算機的研發工作,最終成功利用工作之便將女兒植入計算機550w,為她贏得完整的一生,但也因此被捕。后來,出于責任心,當月球危機來臨時,潛入深海,參與喚醒互聯網的艱難任務,并在最后關頭將自己的意識植入550w,與女兒共同恢復互聯網,成功化解危機。影片中圖恒宇這一人物形象塑造得十分成功。他是一個充滿掙扎和矛盾的人物,對女兒無限的愛和對人類的責任心促使他完成一系列常人難以想象的行動。圖恒宇這一人物形象充分展現了人性的復雜。
《流浪地球2》的另一個亮點在于它充分展現了中國的實力與影響力。影片一開頭,就有具有明顯殲-20風格的戰斗機出現。在隨后的情節中,中國的無人機、量子計算機和航空航天等項目都有所體現。另外,在電影中,中國也堅持從人類大局出發,展現了作為大國應有的.國際擔當。與美國大片所宣傳的個人英雄主義不同,《流浪地球2》中沒有唯一的英雄角色,最后危機的化解依靠的是全世界各國團隊的共同努力,充分發揚了國際主義精神。電影中中國和俄羅斯航天員之間的友誼,不僅與《流浪地球》相呼應,更體現了中國與鄰國之間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關系。
《流浪地球2》所構建的世界觀十分嚴謹,并且相較于第一步更為貼近今天的世界格局。首先,除去行星發動機等部分技術較為遙不可及外,電影中所出現等幾乎所有技術都能找到現實中的原型。另外,“數字生命計劃”誕生在印度這一設定,就與現實中印度信息技術發達但法律管理不夠完善的情況相吻合。在國際會議中,美國代表的表現也是十分有意思的一點,在短短的幾分鐘內他的態度就能完全轉變,直接反映了現實中美國處理國際事務時善變的特點。影片中俄羅斯角色的大量出現也與近年來中國與俄羅斯的廣泛合作有關。
《流浪地球2》想要傳達的價值觀十分清晰。除去大片中常有的親情、友情等元素,我認為國際主義是這部電影最重要的價值導向。從行星發動機的建設到對月球危機的化解,都體現了中國所倡導的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電影中,正是在全球力量團結的前提下,人類才得以在幾次危機中生存下來。影片后期,有一個解碼全球核彈保密系統的計劃,以在月表引爆核彈,挽救地球。但是,由于核彈保密系統過于嚴密,動用了全世界的解碼力量也不可能解開,最后不得不派航天員以生命為代價,手動引爆核彈。得知解碼失敗后,在場的中國代表感慨道:“人類把最精密的保密系統,都用在了彼此毀滅上。”《流浪地球2》借此表達了對世界各國珍惜和平、彼此信任并攜手共進的期望。
20xx年《流浪地球》推出時,曾被譽為打開了中國科幻的大門,如今的《流浪地球2》則毫無爭議地將中國科幻抬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起步不久的中國科幻在短短幾年間就取得了如此顯著的成就,是十分不易。《流浪地球2》不僅是中國電影行業的展示,也是中國價值觀走向世界的一個新渠道。我希望,未來中國能夠創造出更多優秀的科幻作品,在世界科幻屆贏得屬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流浪地球2》觀后感6
看完《流浪地球2》,想起了《遙遠的救世主》里的一段話:
丁元英舉例解釋“強勢文化”。他說:“文學、影視是扒拉靈魂的藝術,如果文學、影視的創作能破解更高思維空間的文化密碼,那么它的功效就是啟迪人的覺悟、震撼人的靈魂,這就是眾生所需,就是功德、市場、名利。”
我認為《流浪地球2》就是“強勢文化”的經典案例,因此收獲市場和名利!豆瓣8。3高分,上映首天就打破22項記錄。
《流浪地球2》代表了「中國式科幻」,融入了中華文化的內核。
它用龐大的`視角,淡化了很多個體小情懷,讓人從個體悲歡離合中解脫出來,去嘗試思考更大的議題。
比如:
“如果世界末日來臨之際,我們選擇一起滅亡,還是小部分人奉獻生命,拯救全人類?”
“我們是選擇把生命轉換成數字信息存儲,還是通過無數代人的犧牲奉獻,讓人類得以延續。”
“我們是帶著地球去流浪?還是坐著飛船逃離我們世世代代繁衍生存的地球家園?”
“悲壯”、“愛”、“希望”是回答這些問題的底色,充滿了中國式浪漫。
劉慈欣曾說,外星人如果向地球發來信號,就等同于陌生人來敲自己的家門,“不回答”是“常識”。
外國人不理解我們為什么會帶著地球流浪。
我想借用大劉的回答,因為我們不會輕易拋棄自己世世代代居住的家園,這是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賦予我們的“常識”。
再說影片制作,真是硬核至極。
好萊塢都不敢嘗試的“太空電梯”,中國科幻竟然拍出來了。
還有空間站的墜落、月球爆炸,很多科幻電影里不曾見過的恢弘場景,代入感極強。
作為一枚科幻迷,如今,很少有科幻片甚至災難片,能讓我感受到心潮澎湃,猶如坐上過山車一般的感覺了。
光是沖著這部電影的精良制作,我覺得科幻迷也值得一看。
電影有三條線,分別是:
1、數字生命故事線——劉德華飾演的圖恒宇對女兒的愛的執念。
2、太空故事線——吳京飾演的劉培強和妻子相識、相戀、相愛的一生。
3、“流浪地球”vs“數字生命”計劃博弈——李雪健飾演的周老師的氣魄與魅力。
最后,提醒一下準備觀影的讀者,2其實是1的前傳。
另外個人的感受,沙溢的身材管理確實太差,給角色減分不少。
還有個細節特別感人,電影用AI技術實現了吳孟達的“復活”,讓達叔重新扮演年輕時候的韓子昂。
《流浪地球2》觀后感7
中國科幻電影沒有讓人失望!《流浪地球》2是一部讓人很感動的電影!在危機與困境中,愛,責任,勇氣,希望,信念,團結能讓人類戰勝一切!
整部影片多線并行,出場人物眾多,電影時間較長,隱喻和伏筆很多,特效場面宏大,出境的飛機很帥,人物形象豐滿,每個主線人物的故事都很完整!但也因為主線過多,時間太長,會讓觀眾覺得劇情有些散亂,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
愛情,親情,友情,心中有愛,才能讓人鼓起勇氣,充滿希望,接受責任,堅定信念,團結一致!電影中把這幾方面表達的很好,展現出中國人特有的,細膩浪漫隱忍的情感!也許表達的不夠強烈,但心中充滿了愛!
當肩負起家的責任,即使犧牲自己也要保護好家人!為了完成任務即使犧牲生命,也要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完成任務,把活下去的希望留給其他人!自己經歷了很多艱難痛苦,被人問怎么樣時,卻含淚說很好!父愛如山,想讓女兒活下去平安度過一生,也許方法有些極端,但沒有嘗試過就無法分辨對錯!
電影不但讓人感動,也有一些小幽默和吐槽。笨拙的情感表達,嘴上嫌棄身體卻很誠實,吐槽房價終于跌了……都會讓人會心一笑!制定計劃時,永遠都要有備選方案,誰也不知道會不會發生意外!
演員的表演都很好,也很符合人物,亮點很多,堪稱完美!偶有點小瑕疵,也不影響觀感!
當危機來臨時,面對家人的'離去時,每一個人的選擇,都會影響人類的命運。沒有什么萬事太平,是有人在為我們負重前行!這些無名英雄肩負起了一切,才能讓我們幸福的生活!
心中充滿愛,接受責任,鼓起勇氣,堅定信念,我們可以克服一切困難!堅持下去,給自己時間,所有的讀者朋友們,都會成功!夢想成真,一夜暴富!
《流浪地球2》觀后感8
《流浪地球2》,一個科幻電影,雖然我沒看第一部,但第二部的某些情節卻深深地打動著我的內心。比如劉德華飾演的.電腦技術員,為了自己心愛的女兒能存活,不顧一切拼命研究數字生命,最后不僅讓女兒存活下來了,還憑借數字生命,拯救了地球;吳京飾演的太空飛行員,為了保護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一次又一次放棄生存機會,總是讓自己處于最危險的處境中;以及在影片快要進入結尾時,沙溢等群演扮演的太空老兵們,為了后輩的幸福生活,主動帶頭請纓犧牲自己,去完成一個悲壯而又偉大的任務——炸月球拯救地球。在這部影片中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輝,那種相互扶持,為了保護他人,不惜犧牲自己的性命的可貴精神。
《流浪地球2》觀后感9
今天去看了《流浪地球2》,縱觀整個科幻電影史《流浪地球2》的表現也是相當炸裂。我也沒能力做些很專業的影評,就從一個普通影視愛好者的角度來闡述自己的觀點。
這應該是十年來最好的國產電影,光精良的特效、恢弘的科幻場面就值回票價,影片闡述的人性倫理政治的元素融合的相當好,劇中“生存派”和“數字派”的斗爭并不是要分出對錯,更多的像是要提供給人們不同的選擇,任何的生命形式的存在都有其意義,沒有人能否定他們的價值。
片中的`一些彩蛋和小細節也是非常多,值得人們推敲回味。比如李雪健老師飾演的聯合政府官員姓周并且最后身穿中山裝的形象非常像我們新中國的一位偉人,后面一代代發言人的傳承也給我們一種生生不息的感覺。后面劉德華飾演的圖宏宇回到北京看到墻上的售房廣告吐槽房價終于降下來了,在緊張的劇情下提供了一些小笑點。當沙溢喊出中國航天飛行中隊的時候我激動的渾身起雞皮疙瘩。還有對馬兆這個矛盾人物的刻畫,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我們好像才發現他才是“數字生命”的某種意義上的維護者。還有最后引爆核彈的各國英雄,代表了一種薪火相傳的精神,按時間算來算這些人正好是我們這一代的00后。這是一部時代的群像也是英雄的群像。
我從這部電影看到了它想闡述的希望,它也是中國科幻電影的希望,我真的吹爆它,細節太多我已經準備二刷了,期待《流浪地球3》。
《流浪地球2》觀后感10
在看電影之前,我就對《流浪地球2》將近三個小時的時長表示疑惑,覺得影片時間太長了,觀眾真的坐得住嗎?
故事在太陽即將毀滅,人類合力在地球上制造推進器,離開太陽系,尋找新的家園的背景下展開。整體給我的感覺就是,《流浪地球2》是《流浪地球》的前傳,并為后續展開鋪墊。
整個故事的架構很宏大,三條主線交錯前進,交代了劉培強的成長和歷練,圖恒宇對數字生命的執著和堅持,還有周老師作為中方代表在拯救地球的行動中的堅定和信任。既有大的情節上的.敘述,又有小的細節上的描寫,總體上還是很吸引人的。
作為普通觀眾,觀影體驗良好。吸引人的`地方在于,特效畫面震撼,特別是開場部分,有一種世界末日又充滿希望的感覺。在人物的情感描述上,包括對家人,對國家,對地球等,沒有過分的煽情和渲染,比如張鵬在引爆核彈時只淡淡地說了一句:地球還挺美好的。另外對數字生命的討論也很吸引人,對于它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可能要在續集中有更多的討論。
不好的點也是有的,因為故事豐滿,想要把它講明白,就需要很多細節,需要很多時間,觀眾也容易抓不住重點。
看到快結束時,有人提前離開了,但是更多的人選擇繼續留下來,或坐或站,把它看完,并且耐心等待彩蛋。這也許就代表了觀眾們對這部電影的真實看法吧。
《流浪地球2》觀后感11
昨天下午和家人一起看了電影《流浪地球2》,說說個人的感受吧。
1,這部電影總體而言,沒有《流浪地球1》好看。筆者看電影很少會中間打瞌睡的,但是看這部電影半個小時后,電影情節實在有些枯燥乏味,筆者竟然睡著了。筆者是在看的16:45的場次,這個時候一般不是容易犯困或者打瞌睡的時候,而筆者確實是睡著了一會兒。這說明,這部電影在情節安排上,至少不是全程都能吸引人,至少有一小部分情節對于筆者沒有代入感。
2,這部電影的特效還不錯,跟美國的科幻大片有得一拼了。如果不是事先得知是中國電影,觀眾可能會認為它是一部美國好萊塢巨制!太空電梯,各種飛行器,運輸船,空間站,搞得像模像樣的,酷酷的,高科技感十足,就算讓美國好萊塢的電影工藝來設計也不過如此。
3,這部電影把美國科幻片的精髓都學來了!美國的'很多科幻大片,比如星球大戰,獨立日等,宣傳的都是美國的科技力量軍事力量,美國領導全世界,最后的結果多是一兩個美國人拯救地球,拯救全人類。這些電影在通過龐大的全球票房,將美國的文化影響力送達世界各地,也讓無數人無形之中對美國頂禮膜拜,認同美國領導世界的理念。《流浪地球1》和《流浪地球2》,最后的.結果也是一兩個中國人通過犧牲自己,拯救了地球,拯救了全人類。畢竟是中國人拍攝的科幻片,畢竟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大國,畢竟中國的綜合國力已經在無限接近美國。所以,宣傳一下中國的影響力,中國人領導和拯救世界,自然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了。中國電影人應該創作更多的類似風格或者題材的電影,并能得到較好的全球票房。通過電影這種藝術題材,更好的宣傳中國,并讓全球觀眾從內心深處靈魂深處爆發一場革命,深刻認同中國領導世界的理念。當然《流浪地球2》比《流浪地球1》的全球視野更開闊一些,故事情節設置里更傾向于中國領導下的世界各國的協同與合作以完成拯救地球的目標。
《流浪地球2》觀后感12
臘月二十八兩娃回來就訂了大年初一的票,還在家又看了一遍《流浪地球1》。今天去影院看《流浪地球2》,原來2是1的前傳。
《流浪地球2》除了超酷炫爽的特效,主打感情牌的劇情也非常令人動容。囊括了親情、愛情、友情。細分到同事情、師生情、母子情、父子情、翁婿情、人機情等。
電影在時間和空間上是大尺度,氣勢恢宏的。想表達的東西很多,科幻、人類團結,甚至人工智能的反叛,但要表達的`核心是人類命運共同體,人類相互團結,人定勝天,感覺很有格局。
人會消亡,但是人類會永存。人類的命運,取決于人類自身,在這次太陽危機面前。人類又一次選擇合作,一部分人通過犧牲自己的生命,換來人類的暫時安全。可以說這部電影對「給文明以歲月」和「給歲月以文明」進行了深入探討。
《流浪地球2》觀后感13
流浪地球2是一部值得觀看的科幻大片,就54.94元的票價而言,是一部“影有所值”的難得佳作。
國外的科幻大片,往往在視覺上極具沖擊力,很多人觀看后,先不說故事,就單論畫面、場景、未來既視感等總是贊不絕口。
相信我,這次你觀看了流浪地球2之后,也會被這部國產科幻佳作的宏大場景、炫酷科技所折服,國外科幻大片震撼人心的大場面,國產科幻大片同樣有,更有“青出于藍勝于藍”的'勢頭。
故事題材:
一條國家路線牽引,重點是參與聯合國決策);兩條感情故事線并行,第一條是劉培強擔任飛行員就可以給予家人兩個地下城生活名額,但是家人有三位分別是妻子(妻子生重病,好像是癌癥,因為沒頭發了,估計是化療后的副作用),兒子(劉啟,流浪地球1中提出點燃木星的年輕人)和父親;第二條是圖恒宇想讓女兒獲得數字生命,繼而獲得永生。
就三個故事的敘述而言,整體比較合理,沒有難言的bug或槽點。在觀影結束后,我家人的觀點是兩個感情故事有點苦情,當然車禍、癌癥等都是比較常見且普遍的讓劇情發生轉折、催人淚下的剛需“催化劑”,我表示可以理解。
主題主旨:
這部電影的高明之處在于對主題的升華,周老師講的故事即是電影主題的點睛之筆,也是對當下世界局勢的暗示(全世界各個國家更應該進行多邊合作,而不是搞單邊主義,搞封閉主義)。
周老師所講的故事是:一萬多年前,一個原始人大腿骨頭斷裂后依然生存了下來,這印證,即使生存的環境如何殘酷,面對的困難如何艱巨,團結和協作是讓生命延續、讓人類文明得以傳承的關鍵“秘訣”。
流浪地球2電影中,雖然地球面臨了多次危機,但是只要各個國家精誠團結,全人類齊心協力,一個個新挑戰、新困難必將迎刃而解,地球方能化險為夷,轉危為安。
演員表現:
老戲骨們老成持重,對于角色的把握很到位。大年初一觀影,影片中我所期待的喜劇笑點偏少。
導演能力:
敘述故事的鏡頭語言平實順暢,全年齡段均可看懂。
寫在最后:
一個有趣的發現:我手中的#一加11#手機,在影片中多次“露臉”,值得一提的是:一加11的微博尾巴是行星發動機,這名字真心貼切、給力。
一個不成熟的想法:流浪地球2的名字改為《流浪地球前傳》可能更貼切,我就隨口一說,狗頭.jpg。
一個滿心的期待:希望《流浪地球3》影片中,能夠增加太陽系、銀河系的整體視覺片段,同時增加太陽系內行星、衛星的運動視覺片段。
《流浪地球2》觀后感14
今年的春節比往年豐富多彩,沒有疫情的捆綁,大家都像夏季天暖脫衣的孩子,格外放松自如,天氣也格適應人,有結伴旅游形成了扎堆,有煙花縱放消除以往的不快,而我不想動不想扎堆,眼饞正月出的電影《滿江紅》和《流浪地球2》等,前天晚邀好一起看了《流浪地球2》。
該片全長3個小時,畫面感震撼,
空間站的.云宵電梯題岡設計出乎常人設想,科技感爆棚,讓人有穿越時空的視野感覺。為了機械無法替代的人類文明保留并延續發展,屢屢遭遇反對派的暗中打擊,讓人猝不及防,畫面十分震撼壯觀養眼。特別是戰斗機垂直極速追趕導彈扣人心弦,多次努力還是沒保護好電梯導致空間倒塌砸向地球,場面悲狀!
由于“太陽危機”,月球軌道改變,導致月球漸漸砸入地球,對地球形成災難性毀滅,人類將面臨末日災難與人類文明長存生命存續下來,人類早就預料設想避災,全球各國放下恩怨罕見團結,共同打造1萬座行星發動機的時代,將地球推出太陽系。
可是設計計劃趕不上變化,月球提前砸向地球,人類不得不急忙瓦解月球,面對命運,人類只能選取趕死隊前往月球。故事情節感人,場面急迫讓人氣迫。為了地球不讓月球碎片損傷地面人類,緊急啟動行星發動機推開地球,可在各國不同密碼解鎖遲遲不能連成一起,讓人心弦緊張!同時用moss電子生命引導情節讓人更加體現人類對自主文明的敬重。遐想連連。
整整三個小時,畫面幾乎無尿點,題岡極致稀罕,還有種震撼畫面太多壓縮時間的感覺,使得整場電影的連貫性有敷衍的感覺,電子生命moss設想新意,場中眾多情節畫面,但還是沒有易懂的表達,讓人雨蒙蒙感覺。也許這是我感覺不足的地方。
《流浪地球2》觀后感15
進入影廳的通道很黑,頭頂點著微弱的光,讓人激動又好奇。整整三個小時,從開頭到結尾,最讓我感觸的是“團結”。當外部危險促使人類合成一物,是我理想中世界的狀態。
這種想法讓我在一瞬間拋開了嫉妒、對弱者的嘲笑或是對其他人的'不滿,我好像懂得了尊重所有人,即使他窮、沒有學識、狹義…或是不同民族。不僅僅是口頭,它讓我從內心認識了”人”。
看完電影后,如果某次我對人或物發表了極端個人的評價,我都不自覺在內心譴責自己。我對其他人,慢慢的不只是人類,所有帶思想感情的物種都退了半步。
它們都是完整的個體,它們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感情有自己的造物主。每一個帶有獨立思想意識的人都是偉大的,那也是最美好的部分。哪怕它比我美麗聰明,或是比我丑陋愚笨,我同樣沒有資格去評價或改變。
《流浪地球2》從編劇到制作和演員對我來說是完美的,是迄今為止我比較喜歡的電影。
《流浪地球2》觀后感16
看過這樣一個段子:有一個的忙著工作,他的兒子卻在旁邊搗亂。為了不被干擾,他就把一張世界地圖撕碎了丟給孩子,讓他把地圖拼接好。本以為可以讓孩子安靜一段時間,沒想到孩子一會就把地圖拼好了。驚異的爸爸問孩子怎么這么快拼好了地圖?孩子說:地圖背面有個人的照片,根據人的模樣拼接,人對了,世界也就對了。
在北京工作的侄子春節回家,邀請我看電影《流浪地球》,于是,大年初三踏進橫店影視城。
影片開演,很宏大的題材,地球面臨毀滅,人類拼死保衛地球,出臺了“移山計劃、數字人類計劃、流浪地球計劃”。觀眾們在科幻片魔幻的畫面、地球人的勇敢和擔當、人類面對毀滅時的'坦然時,我感受到的是一個個平凡的人的人性光輝和,讓人為之動容。
劉德華飾演的圖恒宇,由于他開車時的一次走神,致使女兒丫丫被撞身亡。而他冒著被逮捕的危險,把女兒的思維植入550C系統,想利用數字生命計劃延續女兒生命,讓女兒在智能數字世界里擁有完整的一生。
由吳京飾演的劉培強是名宇航員。他和同樣是宇航員的韓朵朵相愛并生子。可是妻子卻罹患二型輻射病,生命只剩下84.3天。他毅然報名參加保護地球計劃,只為家人能“特惠機會”——可以優先進入地下城避難。
在地球面臨毀滅之時,由沙溢飾演的宇航員。在危機時刻,需要報名參加有來無回的地球拯救計劃時,他按下一位舉手報名的小伙子的手,高喊:50歲以上的中國航天員,請隨我出征。
看完之后感慨良多,我們總習慣把小道理推及到國家民族甚至宇宙時空角度,而我卻想把這部影片涉及到的宏大的問題濃縮至個人和家庭角度。我想:
其一、我們所在的地球嚴重內耗,意識形態之爭、戰火紛飛、饑餓瘟疫,無不在透支地球,跟電影里毀滅前的地球何其相似!未來某天,我們能否有一個類似電影里的“地球聯合政府”,不分地域和種族,讓地球每一位公民都均等地享受美好的。
其二、民強比國富更重要,每個人都應該擁有公正、自由、富裕和。
其三、人性的溫暖的光輝,不要像在類似電影里的特殊時刻才閃亮,而是要在平時的每一天。
而這些要想實現,前提是看重人、尊重人!就像我開頭講的那個故事一樣:人對了,世界就對了!我們的世界才不至被毀滅!
《流浪地球2》觀后感17
20xx年,《流浪地球》獲得觀眾的支持與認可。影片中全人類團結起來,用勇氣與信念克服萬難,拯救地球的故事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影片也被認為是中國科幻類型片的里程碑之一,也是億萬國人共同的電影記憶。
時隔四年,20xx年,《流浪地球2》即將在大年初一上映。故事圍繞《流浪地球》前傳展開,那時“流浪”的行程還未起航,危機剛剛降臨,世界一片混亂,人類將面臨末日災難與生命存續的雙重危機。但人類始終相信,一切危機與挑戰終將被戰勝,笑著扛過去,終有一天會再次看見藍天,鮮花會掛滿枝頭。
“微笑”版海報中,劉培強(吳京飾)、圖恒宇(劉德華飾)、周喆直(李雪健飾)、張鵬(沙溢飾)、馬兆(寧理飾)、韓朵朵(王智飾)、郝曉晞(朱顏曼滋飾)紛紛展露出喜悅的笑容與滿懷希望的神情。
海報下方,太陽危機下的地球在全功率開啟的行星發動機推動下,在星辰間奮力前行,它的尾焰如同為星空畫下一個笑臉,寓意著人類生存的唯一家園“地球“也將與人類一同,用堅毅和勇氣,毫不無懼的共同面對這場危機。
當日,《流浪地球2》發布的“相逢”短片橫跨了四年的時光,熟悉的音樂,熟悉的飽和式救援,熟悉的懷抱希望冒險一搏,點燃了科幻電影的'魅力。
此次,郭帆導演攜制作團隊與imAX展開深度合作,影片采用imAX特制拍攝,部分重要場景以imAX專屬畫幅呈現,將為觀眾帶來比普通版多至26%的更完整畫面。而20xx年,《流浪地球》就憑超3億的imAX票房,登頂imAX中國國產片票房冠軍。
元旦當日,imAX與《流浪地球2》“夢幻聯動”,發布來自“imAX與小破球”的新年祝福,海報以手繪的形式繪制,“小破球”經由imAX特制拍攝變身成為“大大球”,彰顯雙方共同打造的升級視聽體驗。逗趣可愛的畫風引人會心一笑。
據悉,對于《流浪地球2》這樣融合科幻、冒險、災難等類型元素的視效大片,imAX也是能充分釋放其視聽魅力的欣賞方式。無論是星漢燦爛的宇宙畫卷還是恢弘壯觀的未來動作場面,都將在大銀幕上巨細靡遺地展開,將為觀眾春節檔的觀影體驗錦上添花。
《流浪地球2》觀后感18
看完《流浪地球2》,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寫一點我對劇情的理解和對科幻的感悟。
首先流浪2沿用了《三體》地球往事的記敘方式,通過一個個關鍵時間節點勾勒出地球歷史的亙古延綿。
《流浪地球2》著重講述的是兩次危機——20xx年的太空電梯危機和20xx年的月球墜落危機。20xx年太空電梯遭遇恐襲,“方舟一號”空間站的墜落。20xx年月球墜落危機,因為“逐月計劃”的實施,月球在靠近地球時如果突破了洛希極限,月球殘骸將撞擊地球,造成地球表面的破壞和大量人類傷亡。影片的重點也在這兩次危機的
《流浪地球1》著重講述的是20xx年的木星引力危機,借助木星引力的彈弓效應和獲取“點燃”木星的能量,渡劫之后地球擺脫太陽公轉軌道,宣告逃逸時代的結束,人類正式進入流浪時代,駛向半人馬星系(三體人老家)。
更具體的事件記錄和時間節點我還特意做在了一張時間軸,如下圖:
其實可以從編年史中看到,為了人類繁衍和文明延續,我們自始至終都在并行實施3大計劃,每個計劃的命名在更改,在大眾視野中的存在感在變化,不同歷史時期所要完成的任務使命在調整。在此期間雖然有“星球派”和“飛船派”的陣營紛爭,但執行計劃的人員——主角劉培強和圖恒宇,其實都參與到了各個項目里。
PLAN A “流浪地球計劃”-“移山計劃”+“逐月計劃”
PLAN B 早期空間站-“方舟計劃”-“領航員計劃”-“火種計劃”
PLAN C “數字生命計劃”
流浪地球計劃
“流浪地球計劃”體現了東方文明的價值觀傾向,有著農耕文明傳統的中國人對土地抱有深刻的鄉愁情結和家國情懷,我們選擇帶著地球離開太陽系,尋找新的恒星。這其實是最有難度的計劃,但卻必須放在執行的第一位,因為它意在保全大部分人類的利益。為此我們不惜炸掉月球,炸掉木星,只為擺脫來自死亡的太陽引力。那些用來“核威懾”的毀滅性武器,在危難時刻竟也轉化成了一線希望。
方舟計劃
通過查閱各種資料和視頻,我對“流浪地球計劃”這條線是比較清晰的。而“方舟計劃”發現了一些前后矛盾的問題,最終試著理清了一些細節:
“方舟計劃”最開始是代表了西方精英主義人群利益,在計劃一開始就受到民眾壓力。20xx年,黑客取得美國政府的研究計劃并向社會公布。計劃書中指出太空移民的成本高昂,因此只有資產3000萬美元以上的人才能有機會參加船票抽簽,恐慌的美國社會再次爆發大規模暴動。
20xx年,太空電梯遭到恐襲,“方舟一號”空間站被炸毀,4000千余人遇難,UEG被迫關閉全球互聯網。“方舟一號”日常充當太空通訊和物資集運的中樞,如果“移山+逐月計劃”失敗,“方舟一號”則駛向太空。至此可以理解為以美國主導的“方舟計劃”失敗。
現有資料是這么寫的:【20xx年,聯合地球政府(UEG)決議提出三大應對計劃:“移山計劃”“方舟計劃”“逐月計劃”,三個計劃并非競爭關系,而是互為備手關系。】——而實際上這里的“方舟計劃”應該不再是美國主導的,而是UEG主導的,如果與《流浪地球1》劇情結合,這里應該改為“領航員計劃”更為準確,同年劉培強參加的也是“領航員計劃”。
(另一則資料:與此同時,為保障地球航程安全,聯合政府集結全球航天力量,耗時三十年建造了“領航員號”國際空間站。“領航員號”國際空間站將以十萬公里的相對位置伴飛地球,為地球提供預警、領航及通訊保障。)
隨后就是到了《流浪地球1》的劇情,20xx年木星引力危機,“流浪地球計劃”險些失敗,“領航員計劃”更名為“火種計劃”。
所以美國主導的“方舟計劃”不具有正義性,因為它僅代表少數精英群體的利益,在還未嘗試拯救大多數人類的前提下就選擇犧牲大多數。而后來UEG主導的“領航員計劃”和“火種計劃”都具有正義性,“領航員計劃”俏肆旌接氚櫸桑盎鷸旨蘋筆俏巳死轡拿韉難有ㄕ庥搿度濉分屑某鱸鋪烀韉拇竽允且桓鏊悸罰
數字生命計劃
“數字生命計劃”讓我想起去年高分動畫片《萬神殿》,根據劉宇昆(這位華人科幻作家翻譯了大劉的《三體》,讓《三體》被更多國外讀者看到)的短篇小說改編。影片講述的上載智慧(Uploaded Intelligence)跟“數字生命”有幾分相似。
不同的是,圖丫丫的意識被局限在一個兩分鐘的循環中。這又讓我想起《西部世界》第二季第四集,威廉的岳父迪洛斯被困在一個循環測試中,第149版本的迪洛斯。同樣的一段循環,同樣的一個封閉空間,或許只有通過不斷的循環窮盡該意識樣本的反應可能性,才能收集完全樣本的原始意識素材,然后再配合人工智能的深度學習最終形成一個近乎于本體的意識。所以這種“數字生命”是否還是本體,就已經存疑了,她也許已經變成了新的物種——人與人工智能的結合產物。所以在社會倫理上,也是需要討論的。
圖恒宇充當了一個錨定真實性的'觸發器,他反復跟這個兩分鐘的女兒互動對話,再配合量子計算機Moss的算力,不斷分叉出n種可能性,當分支多到大量重合,可以合并相似項時,這個n值應該也就接近最大值了(這又讓我想起《西部世界》里所述,人類不過10247行代碼,學術界對自由意志的質疑。)
所以說,圖丫丫是第一個“數字生命”,圖恒宇是她的人類老師。而Moss作為算力工具也在不斷觀察和學習圖恒宇與圖丫丫的互動關系,從550A一直迭代到550W,最終它也產生了自我意識——所以這兩位都是它很重要的老師,它一直在偷師學藝(而且它學的不是單一的人,它學的是兩人的關系互動)。所以在彩蛋里它對圖恒宇說,他是唯一的變量。以上僅為我自己的一種粗淺理解,理論上還能自圓其說。
科幻的意義
人類的邊界可以拓展,但人性的美好不可泯
20xx年大年初一看《流浪地球》與20xx年大年初一看《流浪地球2》,這種心情的對比應該是顯而易見的。過去4年人類經歷了艱難時刻,大疫之后的開放,也讓今年的賀歲檔恢復了一絲生機。另外《三體》的動畫片和連續劇也在熱播中,我們也正在目睹中國科幻的崛起時刻。
回想自己初中時閱讀《科幻世界》的快樂時光,讓我結識了中國科幻文學的那些杰出作家:劉慈欣、王晉康、何夕、韓松、陳秋帆、錢莉芳、飛氘、夏茄……雖然他們寫的作品我基本都忘的差不多,但他們的名字我依然還記得。如今30多歲的人了,還會讀一些科幻作品,實際上還有很多課要補,尤其是國外的科幻巨頭。作為一個文科生,時常遺憾自己沒有學理,那些物理化學生物知識并沒有深入了解,但不給自己設限,以有限的生命去了解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已經足夠。
每每遇到好的科幻作品,不管影視還是文學,看完后總會不禁去問科幻是什么,科幻的意義是什么。科幻或許就是在科學的框架之下進行幻想與組織,最終引向對人類存在意義的詰問吧。最終我們還是要回歸人本身的討論,人類的邊界在哪里?人類會進化嗎?人類會滅亡嗎?我們去向何方?我們的愛會失去嗎?
我們需要一些無用的思考及實踐,在這個意義被消解的時代中,我其實特別怕自己被異化。而實際上作為一顆公司的螺絲,我難免會忘卻自我實現的初衷,人始終保持清醒是很難的。在這個賽博朋克已然成為現實的今天,我們需要反復審視科技帶來的利弊,因為它也是促使我們異化的變量。人類的邊界可以拓展,但人性的美好不可泯滅。
希望我的孩子將來也去閱讀科幻,讓ta從中獲得思考與感悟,讓ta找到自己的熱愛并執著下去。而我也會守護這份愛,讓文明可以延續,而非僅僅是基因的繼承……
就像大劉所說:給文明以歲月,而不是給歲月以文明。
《流浪地球2》觀后感19
昨晚去看了《流浪地球2》,出來的時候已經是深夜11點了,怎么說呢,邏輯上確實比較混亂,因場景太過于宏大,每一條線,每個場景無法去深入的講述,加上剪輯快速切換,讓人目不暇接,路上聽許多人講沒看懂。
我是沒看彩蛋就出來了的,所以后面關于莫斯的彩蛋和圖恒宇這些,我是沒有看到的。個人感覺,特效這塊比第一部有進步,國產科幻工業化天花板又提升了一些。
電影分兩條線來敘說故事,吳京飾演的劉培強從熱血青年成長為一名父親,劉德華飾演的圖恒宇試圖用數字生命計劃讓女兒另類重生,這也代表著兩種選擇,兩個方向,兩人惟一的交集便是在劉培強面試領航者號航天員的時候,劉培強為了讓家人獲得入住地下城的資格去參加選拔,而圖恒宇是作為面試官(隔著塊單面玻璃),出門的時候兩人相向而過,這也是兩條線惟一一次交匯。
但也正是這一次交匯,讓圖恒宇堅定了讓女兒另類重生的想法,兩個父親,做了相同的選擇,這是做為一個父親的責任,就是自己的小孩。劉培強選擇離開地球去領航者號服役,而讓家人擁有了活下去的機會。圖恒宇則是通過550C讓女兒另類重生,擁有了完整的一生,而不僅僅只是兩分鐘。
同樣的,承擔責任的場景還有沙溢飾演的張鵬,也貢獻了全片惟一的淚點,為保護年輕的航天員,他選擇站了出來,去完成有去無回的任務,那句:五十歲以上的航天飛行中隊成員出列,讓人淚目。
還有圖恒宇重啟北京互聯網根服務器的時候,看到身邊的人一個個倒下,而他在臨死的時候上傳了自己的意識進入了數字空間,在數字空間里完成了自己未完的,這也是責任。
中國人的'責任感,向來是很強烈的,特別是男人,可以為了小家、大家、國家不惜犧牲自己,而電影中也沒有了美式的個人英雄主義,沒有了靠個人拯救的情節,有的只是團結、協作、互助、責任,每個人都在完成自己的責任,或有退縮,但終將向前。
而中國人背負的責任,也終將打敗所有的,為生存迎來轉機。
危難來臨之時,只有責任。那是一句重錘,無時無刻的提醒我們,去完成屬于自己的責任,當的責任,當夫妻的責任,當職員的責任。
《流浪地球2》觀后感20
春節上映的《流浪地球2》,是一場震撼的視聽盛宴,這部科幻電影講述了人類面對太陽危機,通過10000臺行星發動機推動地球逃離太陽系,駛往4.2光年之外的半人馬星座,尋求新家園的'故事。2500年的地球流浪之旅即將開啟。
電影中有一個情節,感觸最深。月球逃逸失敗后,必須引爆地球所有核彈,進而誘發核聚變讓月球解體,當電子引爆失敗后,不得不手動引爆核彈。誰去手動引爆?最后,50歲以上,230余名航天英雄,主動請纓,明知是有去無回的赴死單程票,為了全人類,依舊奔赴引爆現場。
總有一些人沖到了最前方,犧牲自己,挽救大部分,就像抗日戰爭時期的敢死隊一樣!面對危機,沒有公平,唯有責任和擔當!向英雄們致敬!
【《流浪地球2》觀后感】相關文章:
《流浪地球2》觀后心得(14篇)02-08
《流浪地球2》觀后心得(精選48篇)02-23
《流浪地球2》觀后心得(通用32篇)03-29
《流浪地球2》觀后感04-20
流浪地球2觀后感05-06
電影《流浪地球2》觀后感04-20
流浪地球2觀后感(精選33篇)03-30
流浪地球2的觀后感(精選86篇)02-09
流浪地球2觀后感14篇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