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從農村青年的大學夢談公平教育
前不久,網絡上許多朋友在批評一種看法,這種看法認為:“不要鼓勵農村孩子上大學。”
拋開結論,平心而言,這種看法倒是設身處地提出了不少真實的問題——上大學費用高,普通農村家庭承受不起,其一,大學數年光陰,“屠龍藝就欲何求”,未必能理想就業,其二,萬一漂在城市,生活壓力大,幸福指數不高,其三,可能還有,且不贅述。
這其中,當然有教育公平的問題,更有發展不均衡的問題。但是,光有問題意識不夠,還得仔細分析問題成因。設身處地看到難處很好,如果能夠換位思考就更好。
假如我是農村青年,受過教育,我會有什么選擇?上世紀80年代有部很著名的小說叫《人生》,講農村青年高加林的進城史和愛情史。高加林讀過書、想進城,原先在農村有個女朋友,進城后又愛上城里的女同學,最后,高加林的愛情與他的進城大業一起失敗了,很悲傷的一個結尾。可以說,至少從那個時代開始,鄉土中國里的農民新一代,就已經把目光投向了城市。在他們眼中,城市不僅僅意味著經濟上更寬裕,還意味著文化上更審美,就像在高加林看來,“劉村姑”再善良再體貼,總是不如“黃同學”打動自己。
二三十年來,“進城”的意識應該說是不斷地強化了。這不是個別人物的特殊取向,而是時代變遷帶出的整體性格。一是城市化的進程,人口流動、人才流動不斷加快;二是在信息高速傳遞的時代,電視、網絡上不停地重復著城市生活的更美好,生活其間的大部分人難免受到感染,農村青年想進城,小城市青年想到大城市續寫人生故事。要“進城”、要到大地方去,相對較公平、路徑較成熟的方法,當然是考大學。這種欲望,不僅否定不了,而且恰恰是今天城市化和現代化的強大動力之一,同時也帶來了當代社會的活力。
一個社會要保持活力,離不開優秀的人才,也離不開人才合理的流動,但僅僅是農村人才向城市的單向流動,并不讓人樂觀。所以,真正要解決的問題,一方面是創造更公平的機制去滿足這種正當愿望,塑造更優秀的當代中國人;另一方面是在現代化的道路上重塑鄉村和小城的價值。話說回來,受過教育的現代青年要覺得在鄉村、在小城市能夠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你拉他進城,他沒準也不愿意——這兒挺好,公共服務很完善,空氣也好,收入也高,城里有的物質文化享受都能享受到,還能干一番事業,能感受到全社會的認同,干嘛進城?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這個教育應當是公平的教育,所以中國的“十二五”規劃里強調“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強調合理配置教育資源、縮小教育差距。同樣,城鄉差距、收入差距、東西部差距不能得到及時的解決,也會帶來發展的瓶頸,過大落差會帶來價值洼地,最終會帶來社會活力的喪失。
中國大學網
【從農村青年的大學夢談公平教育】相關文章:
重點大學農村學子少拷問教育公平04-27
教育公平怎樣實現:一位農村中學校長的心聲04-27
“寒門難出貴子”誤讀教育公平04-27
從“圓夢計劃”看農村學生公平高考之夢04-28
深度評論:如何真正圓農村生公平高考之夢04-28
簡談《紅樓夢》作文08-04
談“人文教育”04-27
大學擴招利弊談05-04
招生名額直接分配彰顯教育公平04-27
公平的作文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