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1中國大學科學貢獻力排行榜
2011年1月17日,中國校友會網與《21世紀人才報》發布最新《2011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其中,北京大學連續4年問鼎“2011中國大學排行榜”榜首,清華大學居第二,浙江大學上升至第三,復旦大學下降一位列第四,南京大學居第五。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和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居中國獨立學院前三甲;北京城市學院、湖南涉外經濟學院和南昌理工學院列中國民辦大學前三強。今年最引人關注的是,“校友捐贈”首次納入中國大學評價,引領大學向世界一流大學看齊;大學“造富”能力凸顯,有望成為中國大學又一職能,北京大學最盛產“億萬富豪”,蟬聯“2011中國造富大學排行榜”榜首,造就79名富豪校友,勇奪“造富搖籃”美譽。自2003年起,中國校友會網和《21世紀人才報》已連續第9年發布中國大學評價報告。2011年的最大亮點是首次將“校友捐贈”納入中國大學評價。中國校友會網大學評價課題組首席專家蔡言厚教授指出,校友是大學最杰出的產品、最得意的佳作、最自豪的財富;“校友捐贈”是歐美世界著名大學的常態,是對大學教育成果的重要檢驗,已成為評價世界一流大學和檢驗校長執行力的重要標準。同時,在國家最新“985”工程大學三期評價指標體系中,新增加“學校獲得的捐款在學校經費中所占的比例”指標。因此課題組在國內率先將“校友捐贈”納入中國大學評價,旨在倡導大學樹立校友捐贈文化、引導大學更好地以人為本、以教學為根、引導中國大學向世界一流大學看齊。
清華科技成果領先,北大社科成果最多
科學技術是人類創造性勞動的產物,是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智慧結晶,科學是反映自然、社會、思維等客觀規律的知識體系。科學包括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我國習慣將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統稱為哲學社會科學。由于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所研究的對象、內容不同,成果的表現形態以及對社會的作用也不相同。
“科學貢獻力”體現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效益,反映科研成果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能效,以及科技成果對于國家民族的重大價值。為此“中國校友會網大學評價課題組”特選取了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內最具影響力和最有代表性的國家級獲獎成果和國際級高水平論文,包括國家科學技術獎勵、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優秀成果獎、中國專利獎金獎和《nature》、《science》論文等獎勵,并將各類獎勵成果一、二等獎用模糊數學法歸一處理。
“中國校友會網2011中國大學科學貢獻力排行榜”以1978年至2010年我國高校獲得的國家重大科學獎勵和國際高水平論文等為數據基礎統計得出,是衡量高?茖W貢獻能力的重要尺度,是反映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高?茖W研究水平的重大標志。
數據顯示,改革開放30多年來,清華大學獲得國家重大科技獎勵成果總數高達98項,是我國科學技術研究水平最高、科學貢獻最大的高校,遙遙領先于其他高校。1978年至2010年獲國家重大科技獎勵成果最多的10大高校依次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技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南大學和吉林大學等。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作為中國科技界的最高榮譽,2000年設立,該獎授予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學技術發展中有卓越建樹、在科學技術創新、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產業化中創造巨大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的科學技術工作者。自2000年設立至今,共有16位科學家獲此殊榮,其中,有4人來自高校,他們是北京大學的王選、徐光憲和復旦大學的谷超豪和上海交通大學的王振義教授等。
1978-2010年獲重大科技獎勵最多的十大高校
名次 學校名稱 所在省市 獎勵數1 清華大學 北京 982 北京大學 北京 613 南京大學 江蘇 354 復旦大學 上海 285 浙江大學 浙江 25中國科技大學 安徽 257 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 238 西安交通大學 陜西 19中南大學 湖南 1910 吉林大學 吉林 17北京大學獲得國家重大社會科學獎勵成果總數高達53項,高居全國高校首位,是我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水平最高、科學貢獻最大、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發展最為均衡的高校。1978年至2010年獲國家重大社科獎勵成果最多的10大高校依次是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四川大學、南開大學、廈門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浙江大學和中山大學等。
1978-2010年獲重大社科獎勵最多的十大高校
名次 學校名稱 所在省市 獎勵數1 北京大學 北京 532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 263 復旦大學 上海 224 武漢大學 湖北 205 北京師范大學 北京 196 華東師范大學 上海 147 四川大學 四川 108 南開大學 天津 99 廈門大學 福建 810 華中師范大學 湖北 7浙江大學 浙江 7中山大學 廣東 7北大、清華科學貢獻能力遙遙領先
數據顯示,1978年至今,北京大學獲國家或國際重大科學獎勵成果最多,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獎勵合計有114項,雄居“中國校友會網2011中國大學科學貢獻力排行榜”榜首,清華大學共獲106項獎勵,位居第二,可以說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北大和清華仍然保持著是我國科學研究領域科學貢獻力最大、研究水平最高的霸主地位,國內其他高校幾十年內無法與之相比。復旦大學有50項成果獲獎,位列第三;南京大學有41項,名列第四;浙江大學有32項,居第五;武漢大學、四川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各有26項,并列第六;中國科技大學有25項,居第九;吉林大學與上海交通大學各有23項,并列第十。
位居“中國校友會網2011中國大學科學貢獻力排行榜”前二十的其他高校依次是南開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南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山東大學、西北大學、廈門大學和中國農業大學等高校,獲國家重大科技獎勵和社會科學獎勵成果數量均在15項以上。
京滬蘇高?茖W貢獻能力最強
從“中國校友會網2011中國大學科學貢獻力排行榜”上榜高校的地區分布來看,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和江蘇等地區,三地區獲得科學獎勵和高水平論文等數量占總數的51.57%,可以說是我國高校科學貢獻能力最強的地區。其中,北京地區高校科學貢獻能力最強,共有331項成果,高居全國各省市首位,占總數的32.58%。上海居第二,有106項,占總數的10.43%。江蘇列第三,有87項,占總數的8.56%;湖北居第四,有63項,占總數的6.2%;浙江列第五,有48項,占總數的4.72%;陜西局第六,有45項,占總數的4.43%;四川居第七,有39項,占總數的3.84%;天津列第8,有34項,占總數的3.35%;山東居第九,有31項,占總數的3.05%;廣東和吉林各有29項,并列第十。
統計發現,我國各地區高校科學貢獻能力分布失衡,地區差異較大?茖W貢獻能力較強的高校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江蘇、湖北和浙江等經濟和教育文化較為發達的地區,相對而言,教育欠發達的貴州、海南、內蒙和河南等中西部地區高校科學貢獻力較弱。
中國校友會網2011中國大學科學貢獻力排行榜
名次 學校名稱 所在省市 科技獎勵 社科獎勵 合計1 北京大學 北京 61 53 1142 清華大學 北京 98 4 1063 復旦大學 上海 28 22 504 南京大學 江蘇 35 6 415 浙江大學 浙江 25 7 326 武漢大學 湖北 6 20 26四川大學 四川 16 10 26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 0 26 269 中國科技大學 安徽 25 0 2510 吉林大學 吉林 17 6 23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 23 0 2312 南開大學 天津 13 9 2213 北京師范大學 北京 1 19 2014 西安交通大學 陜西 19 0 19中南大學 湖南 19 0 1916 華東師范大學 上海 2 14 1617 華中科技大學 湖北 15 0 15山東大學 山東 10 5 15西北大學 陜西 12 3 15廈門大學 福建 7 8 15中國農業大學 北京 15 0 1522 中山大學 廣東 6 7 1323 大連理工大學 遼寧 11 0 1124 哈爾濱工業大學 黑龍江 10 0 102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北京 9 0 9天津大學 天津 9 0 9同濟大學 上海 9 0 928 東北大學 遼寧 8 0 8華南理工大學 廣東 7 1 830 北京化工大學 北京 7 0 7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 7 0 7華中師范大學 湖北 0 7 7太原理工大學 山西 7 0 7云南大學 云南 5 2 7浙江工業大學 浙江 7 0 736 南京工業大學 江蘇 6 0 6南京師范大學 江蘇 3 3 6中國地質大學 湖北 6 0 6中國礦業大學 江蘇 6 0 640 北京郵電大學 北京 5 0 5東北師范大學 吉林 0 5 5四川農業大學 四川 5 0 5西南大學 重慶 2 3 5浙江理工大學 浙江 5 0 5中國海洋大學 山東 5 0 546 河海大學 江蘇 4 0 4湖南大學 湖南 4 0 4蘭【中國大學科學貢獻力排行榜】相關文章:
中國科學院大學03-08
中國科學院大學【熱】03-08
最具國際影響力的十所中國大學04-25
大班科學神奇的力教案03-24
比貢獻作文12-03
吉林大學MBA位列中國最具發展潛力MBA排行榜第四04-28
中國首富排行榜前十名榜單02-06
大班科學摩擦力教案01-04
我是中國小公民,我為奧運做貢獻作文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