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生無經驗遇就業尷尬
在大學時期學得的知識在找工作時發現“百無一用”,還要“回爐”實習學技能,在“大學生”這一身份的日漸式微的今天,諸多就業方面的尷尬也逐漸顯現,
大學生無經驗遇就業尷尬
。四月是大學生就業簽約的高峰期,對于青島的就業市場,記者進行了探訪。先實習后工作,成本堪比上兩次大學
“幾乎所有的招聘都要求‘有相關工作經驗’,所以基本上大家都要用假期的時間來進行實習,即使學校不安排,自己也要找。”在某大學制藥專業學習的小林告訴記者,即使要找到一個實習崗位也并不容易,班里進行實習的同學大部分不僅沒有工資,還要自己搭上交通費和住宿費。在外地實習的同學成本更高,“有幾個在南方實習的同學,背井離鄉的,有時候一實習要好幾個月,花費數萬,我們都說這成本能上兩次大學了。”這些實習花銷大多由學生家庭承擔,實習單位極少向這些大學生支付報酬。
教育部、財政部在《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辦法》中對實習生的權利義務作出過相關規定,如“不得安排學生每天頂崗實習超過8小時”,“實習單位應向實習學生支付合理的實習報酬。學校和實習單位不得扣發或拖欠學生的實習報酬”等。然而這項管理辦法僅僅是針對中等職業學校,大學生則再次面臨身份尷尬。
大學生:“知識沒用不是我們的錯”
有許多大學生反映,學校的課程設置和自己專業的目前狀況完全“不搭界”,課本老舊,和社會脫軌,雖然能夠較為完整地了解知識體系,不過這些知識在實際工作中卻大部分運用不到。大多學生選擇專業的時候是為了“好就業”,然而等畢業時才發現,當年的熱門專業如今已經泛濫,同期同專業的畢業生數以萬計,得到的職位也難免給人 “難盡其才”的尷尬感,
資料共享平臺
《大學生無經驗遇就業尷尬》(http://salifelink.com)。“現在覺得大學學到的很多知識都浪費掉了,大學學習和工作上的內容完全沒有關系。而且現在就業局勢這么緊張,上大學的時候用了很多精力進行實習、學生工作等,并沒學到什么真正有用的知識。”青島大學經管學院的王彤說,她最后得到的工作和大學所學的專業并不對口,像王彤這樣,跨過專業尋找工作的大學生還有很多。
針對這種狀況,甚至有公司做起了“畢業培訓”的生意,專門為初出茅廬的大學生提供“職場變身指南”。有相關專家表示,大學更重要的功能是對學生人格的塑造和整體認知水平的提高,真正衡量一所大學的不應是就業率而應該是學術水平,不應把大學看做批量生產員工的工廠。“如果大學畢業后還要為工作進行二次培訓,而大學所學內容毫無效用,那么這應當是教育資源的浪費。”
用人單位:不想成為“實習基地”
記者在一些招聘會上看到,一個普通企業開出的本科生工資大約只有2000左右,而在一線工作的技術工人則能拿到4000~5000,這也令許多大學生憤懣不平。盡管技術工人崗位的缺口與日俱增,薪酬也頗具競爭力,不過,愿意到技校“回爐”的大學生仍然寥寥。青島技師學院的梁老師告訴記者,前幾年還出現過的大學生技校“回爐”現象這兩年已經日漸稀少,今年更是已經消失。而在企業以制造業為主的青島,最缺乏的就是技術類的工人,許多大型企業對這些一線操作員工許以重金,薪金標準遠超應屆大學生。“技術類工人具有不可替代性,而目前應屆生能夠勝任的工作大多是可替代的。”一位企業的招聘人員說。招聘會上,一位企業負責人力資源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企業更希望得到的是“熟練工”,由于企業自己展開培訓成本高、代價大,所以基本上都不希望聘用無法直接上崗的大學生,從大學生到職場人的轉變最好在企業外完成。這些企業即使在接受在校大學生實習的時候也十分謹慎,“核心部門肯定不能讓什么都不懂的新手去接觸,單位無法提供給大學生真正的機會深入了解這一行業領域。”
【大學生無經驗遇就業尷尬】相關文章:
大學生就業引起關注01-19
解讀大學生就業難現象06-01
離婚協議書無子女無財產無債務05-25
分析大學生就業心理 提高素質03-13
求職就業禮儀03-13
面試經驗及心得03-13
無領導面試的“群毆”招式03-13
藥學專業就業方向12-20
軟件測試面試經驗03-13
網上求職的技巧與經驗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