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的認識教學反思(通用11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倍的認識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倍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
“倍的認識”一課的教學,有如下體會:
1、確定重難點,巧設計易突破.
《倍的認識》是二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這一課的教學知識點主要有兩個:一是認識倍,理解倍的意義;二是在此基礎上,學習“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解決問題。“倍”這個概念對于學生來說是比較陌生的,建立倍的表象認識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教學《倍的認識》前,我仔細翻閱了教材和教參,對知識點的教學目標做到心中有數,從自我出發,看看這節課應怎樣設計,起初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按照信息窗的設計進行教學,但我總有個疑問,“倍”的概念應怎樣提出呢?學生怎樣才能很好的理解“倍”呢?于是我又大量的翻看網上的優秀教案和優秀視頻,從中學習他們的優點,逐漸把自己的困惑一一解答,然后靜下心來,重新整理了自己授課的思路,才確定了從學生認識的圖形出發,由形找數,數形結合讓學生觀察比較,發現兩個量之間的相差關系,其目的是聯系以前的舊知,給學生建立一個整體的認識,然后引發新知,其實在相差關系基礎上,兩個量之間還存在一個新的關系就是倍數關系。存在倍數關系有個前提,那就是兩個量之間需要存在一個包含關系,即大數里有幾個小數。在學生心理建立好“一份”和“幾份”的認識,明確圖上表面含義“幾份”的產生是由“一份”決定的。通過形象動畫展示,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找準“一份”很重要,它可以清楚地讓我們找到“幾份”。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深刻的體會到這種包含的關系,從而告訴學生這是一種新的關系:倍數關系,此時我們可以說: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
2、根據新知,學會怎樣應用和解決。
前期工作做好了,此時就是怎樣整合教材信息窗。倍的認識充分了,我可不可以把信息窗中的解決問題當做學生的一次綜合實踐,給出一個關于倍的問題,讓學生想辦法解決,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怎樣?此環節主要是建立學生解決倍問題的思路。由簡單到難,然后學生自己觀察信息提出有關倍的問題?放手給學生,讓他們在觀察中建立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系。從而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此時還有一個提升,就是讓學生嘗試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兩個量之間的倍數關系,同時強調指出表示數量間的關系沒有單位。
3、充實課堂,讓學生收獲滿滿。
知識點教學實現了教學目標,接下來就是練習題的選擇,怎樣才可以讓每一個環節更加的充實呢?練習既是檢驗又是提升學生對知識理解的一個過程,因此我在倍的認識中選擇了幾個典型的習題。讓學生感到“一個數的幾倍”的存在,通過操作,建立“第一行幾個,第二行有多少個同樣多的幾個,就是幾的多少倍”。在知識點學習之后,設計了我會填,我會拍,我會擺環節,既有對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鞏固練習,又提及到了下節課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問題,此環節目的是為下節課知識的學習做鋪墊。
倍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2
倍,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倍的認識》教學反思。學生對倍的認識比較陌生,建立被的表象認識有一定的難度,所以設計教學時,我把對倍的認識與理解問題進行了分割,分層教學。《倍的認識》這一課的設計可以分成兩部分:一是認識倍,理解倍的意義;二是在此基礎上,學習“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和簡單的“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解決方法。
在教學設計中我將重點放在如何看線段圖,理解線段圖的方法指導上,明確一條線段表示一個數量,兩條線段之間是有聯系的,而這個聯系可以從信息里得到,明確問號在哪兒是求什么,就是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就是求幾個幾是多少。這時從直觀操作上升為抽象的線段圖,實施了課堂的一次理性的飛躍,真正展現了學生從不會到學會的求知過程。抓住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就是求幾個幾是多少這一知識的靈魂,不斷判斷、重組從學生涌現出來的信息,教師要對有價值的信息及時歸納入臨場設計的范疇之中,實時調控,充分利用,激活課堂教學,促進課堂有效生成。當然這時需要教師靈活調控。建構主義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發現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與被灌輸者,而教師是意義的建構設計者、組織者、參與指導者與評估者,多媒體技術作為實現建構主義的重要手段,作為教師的得力助手,在倍的教學中正是秉承了這一理念。
我認為在這節課的教學設計中,缺少練習,并且課的內容較多,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在課前稍稍的進行少量的介紹與滲透。為自己節約時間,可以多加倍的練習。學生學習畫線段圖可以在練習課中進行。在實際的課堂教學時教師必須注意自己的語言必須是準確、恰當,過度要注意承上啟下。這是我在設計這節課后的反思,希望老師多提意見。
倍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3
“倍的認識”是學生初次接觸,由于倍的概念較抽象,學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我在教學中,以創設情境、自主探索的方式導入,將抽象的知識轉化成學生能看得見、摸得著得東西,從而激活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以情境貫穿整節課的教學,同時從以下幾個層次展開教學,有利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1、注重方法滲透。在本課中我多次安排學生動手操作的環節,讓學生通過擺一擺、畫一畫等活動,讓學生在學習中邊學邊練,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運用。
2、慎重處理課尾。課尾往往是學生注意力最容易分散、學習效率比較低下的時候,而此時我在練習的設計上,通過“倍”的擂臺賽的形式,一下子和學生拉近了距離,激發了學生參與的欲望,讓每一個學生都躍躍欲試,并引導學生快速列式計算,讓學生掌握了方法,既鞏固了知識,又提高了計算能力。
總之,全課設計始終圍繞學生的活動展開,意在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學生的引導者、參與者與組織者,讓學生在自由、快樂和民主的氣氛中學習知識,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活動解理“倍”的概念形成的全過程。
倍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4
前幾天我上了一節公開課,授課內容是三年級上冊的《倍的認識》。課前我認真查閱資料,制作課件,準備的可謂充分;上課過程中我以拍手游戲引入,以動畫、圖片為情景,讓學生討論展示,課堂氣氛活躍,練習充分、形式多樣。我自認為本節課效果良好。
在課后的評課環節,眾多老師對本節課的亮點都給予肯定,而吳鳳琴老師的一番話讓我慚愧不已。吳老師指出:“你在講白蘿卜數量是紅蘿卜數量的幾倍時,如果能利用班班通設備上畫筆功能,用手圈一下,學生就能更清楚的理解兩者的倍數關系,比你干講學生光看要好的多。”我聽后頓覺自己慚愧不已,虧我還自詡和諧小學教師中的“電腦高手”呢!我開始回想,課前試課件的時候,我制作的課件與班班通設備上的EN應用軟件不兼容,不能用EN軟件中的諸多功能,自然也不會用畫筆功能去圈畫重難點,只能用普通ppt模式放映。可我忘了在普通ppt模式下,也可以用“小精靈”中的畫筆去圈畫重難點呀!我怎么把這個給忘了,實在該打。
回想本節課的前前后后,整體效果不錯,改掉了自己公開課拖堂及教師講的太多的毛病。只是我這個“電腦應用高手”居然犯了一個極其低級的錯誤。看來,公開課之前請幾位教師試聽或討論指導還是很有必要的。一個人閉門造車,難免遺漏很多本可以更精彩的內容,效果也不會很好。
倍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5
《倍的認識》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內容,是在學生認識和理解乘法意義的基礎上學習的,學生將通過對已學習的有關乘法的知識進行遷移獲得“倍”的概念。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學生對倍的認識比較陌生,建立倍的表象認識有一定的難度。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我在本節課的設計和教學中體現了以下“五個注重”,讓學生對“倍”的認識倍加深刻。
一、注重知識遷移,找準認知起點
“倍”的概念的建立是在學生掌握簡單的乘法知識后進行演化學習的,它是依據乘法知識中“份”的概念擴展來的。簡單地講就是“幾個幾就是幾倍”,是乘法意義的進一步發展。課前,充分利用學生“鼓掌”,然后教師拍2下,要求學生拍2個2下;老師拍3下,要求學生拍2個3下……通過簡單的拍掌游戲,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將新舊知識(幾個幾和倍)聯系起來,從而直觀的讓學生初步認識“倍”,初步形成倍的概念,為新知的轉化做好鋪墊。
二、注重操作活動,發揮主體作用
在探究新知教學中,充分創造機會,通過看一看、說一說、擺一擺、圈一圈、畫一畫、比一比等學習活動,讓學生的眼、腦、口、手等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使抽象的“倍”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通過操作活動,讓學生“做中學”,這樣學生既學得高興,又充分理解了知識,形象直觀地建立了“倍”的概念,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三、注重拓展教材,幫助理解知識
倍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建立和理解倍的概念,需要一個反復、持續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充分利用和擴展教材資源,通過創設連續的情境,讓學生在有趣的“變化”中進一步認識倍,感受在比較倍數關系時標準的重要性,要明確誰比誰,再找出倍數關系。在例1教學后,設計動畫情境,改變白蘿卜和胡蘿卜的根數,如,小兔又拔了2根白蘿卜,先讓學生比較白蘿卜和胡蘿卜的根數;小兔又拔了1根胡蘿卜,再讓學生比較紅蘿卜和胡蘿卜的根數;然后讓學生通過想一想、議一議、畫一畫改變3根胡蘿卜或10根白蘿卜的根數,使白蘿卜是胡蘿卜整數倍;最后,引導學生認識“誰是誰的1倍”。又如,學生完成鞏固練習“做一做”第1題后,引導學生比較藍色圓片和黃色圓片的數量。再如,學生完成“做一做”第2題后,進行拓展:如果第二行擺12根小棒,要使第二行是第一行的2倍,第一行要擺幾根?”這是對“倍”的逆運用,是“倍”到“份”的回歸,從而讓學生加深了對“倍”的認識和理解。
四、注重聯系生活,激發學習興趣
新課程強調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前創設的拍掌游戲、課中探究紅蘿卜、白蘿卜分別與胡蘿卜的倍數關系、課尾讓學生找一找、說一說生活中的“倍”以及有關“倍”的小故事“成倍增長”的威力等,都讓學生充分體會了“數學離不開生活”,讓學生“倍”感親切。
五、注重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提高數學素養
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的精髓和靈魂。教給學生思考方法、學習方法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為學生未來發展服務,讓學生在腦海里留下數學意識,長期下去,學生將終身受用。在這節課中,注重滲透數形結合思想,“倍”的概念的感知和理解都從圖形入手,使抽出的概念直觀化、形象化、簡單化,從看到擺、畫,都反映出數形結合思想的滲透;在探究新知時的拓展,改變比較量(白蘿卜的根數)或改變標準量(胡蘿卜的根數),在鞏固練習時的拓展都滲透了“變與不變”數學思想,讓學生學會在不同的情境中緊扣“倍”的本質,在變化的倍數關系中探尋不變的“幾個幾就是幾倍”的本質內涵,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數學思想的熏陶。同時,教師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如:課尾引導學生回顧總結本節課用擺一擺、圈一圈、畫一畫、比一比等學習方法研究了倍的有關知識,并把舊知(幾個幾)轉化成新知(倍),不僅讓學生學會了數學知識,而且懂得了數學學習的方法。
倍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6
1、體現了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倍的概念比較抽象,學生不易理解。為此我借助情境圖中的蘿卜之間的關系讓學生感悟到水蘿卜里有幾個胡蘿卜,白蘿卜里有幾個胡蘿卜,讓他們感受到“幾個幾”與“倍”之間的聯系,進而真正理解“一個數的幾倍”具體描述的是什么內容。在自主、開放的活動中讓生經歷、感受知識產生的過程。設計的數學練習題也是緊緊圍繞學生的生活實際情況,使學生體驗到生活是數學的源泉,了解數學的價值,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2、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為學生設計了自主探究、主動獲新知識的教學活動,充分讓學生自學課本例1,通過看一看、想一想自已完成探究單,通過說一說小組進行交流討論,由小組講解展示,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數量關系。教師稍加點撥,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主動建構新知。
3、 注重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在這節課中,注重了滲透數形結合思想,“倍”的概念的感知和理解都從圖形入手,使抽像的概念直觀化、形象化、簡單化,都反映出數形結合思想的滲透;在探究新知識的拓展,改變比較量或改變標準量(胡蘿卜的根數),在鞏固練習時的拓展都滲透了“變與不變”數學思想,讓學生學會在不同的情境中緊扣“倍”的本質。
4、注重拓展教材,幫助理解知識在教學中,通過創設連續的情境,讓學生在有趣的“變化”中進一步認識倍,感受在比較倍數關系時標準的重要性,要明確誰比誰,再找出倍數關系。在例1教學后,設計動畫情境,改變胡蘿卜的根數,如,小兔又了1根胡蘿卜,比較水蘿卜和胡蘿卜的根數,找到標準量,說出他們的倍數關系; 小兔又拔了3根胡蘿卜,再讓學生比較水蘿卜和胡蘿卜的根數,找標準量,說倍數關系,引導學生認識“誰是誰的1倍”。又如,學生完成鞏固練習“做一做”第1題后,引導學生說出藍色圓片的個數是黃色圓片的2倍,與之前的黃色圓片個數是綠色的2倍對比,都是2倍,為什么?明白標準量的重要,從而讓學生加深了對“倍”的認識和理解。
本課教學的不足之處主要是:針對低年段學生的個性,老師如果能在課堂中設計更多有激勵性的合理客觀的評價語,會使課堂更親近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將一問一答的教學模式逐漸改變為師生平等的圓桌會議。教學時教師的數學語言表述應該更加嚴謹、規范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正確的敘述中深入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教師講的還是有點多,應該在課堂上留一點時間讓學生完成 .
倍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7
《倍的認識》是蘇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的內容。倍,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學生對倍的認識比較陌生,建立倍的表象認識有一定的難度。
本節課的教學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一是認識倍,理解倍的意義;二是在此基礎上,學習“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解決問題。在教學中,第一部分我重視學生的感知,通過圈圈畫畫,讓學生在一年級學習了相差關系的基礎上進入對倍數關系的學習。第二部分的處理上是通過一定的情境,讓學生感知到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可以用除法來計算。
因此,我在設計時重視了學生的操作、觀察,充分建立直觀形象。通過比較黃花朵數與藍花朵數的數量關系,引導學生擺一擺,圈一圈,說一說,使學生初步感知“倍”的含義。紅花的朵數是藍花的幾倍交給學生獨立解決,學生能積極思考,并能順利解決。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進行了二次比較。第一次比較(除數相同),是一份數相同,讓學生體會有幾個一份數就是幾倍,強調一份數的.重要性;第二次比較(被除數相同),一份數不同,相比較的數相同,倍數關系不同,進一步強調一份數的重要性。
學生能從圖中看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但為什么用除法計算還是難以理解的。在這里我先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物,用“一份有2朵”,和“8朵能分成這樣的幾份”來幫助學生探索算法,這樣做是因為這種認識便于和除法意義中的按照每幾個一份的要求平均分建立聯系。然后又發展到一個數里面有幾個幾,是因為這樣的表述能更鮮明地表達相比較的兩個數與“倍”之間的關系,使學生加深對“倍”的含義理解。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后,練習鞏固中,進一步理解倍的意義。通過練習,鞏固求一個數是另一數的幾倍的問題用除法解決。最后,擺花片的游戲讓學生在操作中進一步認識“倍”,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當然,本課還存在很多的不足:
1。學生對于為什么用除法解決這類問題理解的還不夠透徹。
2。教學語言還需不斷的錘煉。
3。對學生,課堂上要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探索的時間與空間。
倍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8
這是一節抽象的概念課——“倍的認識”,整個過程教師花時不多,但學生學得充實快樂。也許正是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符合了學生的心理特征。
一、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材料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課堂教學中學習材料的提供途徑應該是多樣的,可以是教師提供,也可以是學生提供,學習材料應該是豐富的,便于學生進行探索與研究。教師首先要理解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的內在意義。教師應本著“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理念,以教材所提供的為藍本進行合理的設計改進。因此,我以美麗的大森林為背景,設計了更生動更符合二年級孩子心理特征的情境。在碧綠碧綠的草地上先出示兩種動物(2只猴子,6只小鴨子),在原有知識(比多,比少)的基礎上,引入一個新的概念—“倍”的認識。在學生體驗的過程中,教師順其自然,出示了4只青蛙,8條小魚,12只小鳥……,引導學生在情景中探索,在操作中感知,可以說學生對“倍”的理解已經比較透徹了。
二、關注師生間的平等對話
教師不僅是組織者和引導者,而且是學生年長的伙伴和真誠的朋友。好的數學老師應該善于營造一種生動的數學情景,一種平等的對話情景。課堂教學就是在這樣的情景中所進行的“對話”,教師和學生不僅僅通過語言進行討論或交流,更主要的是進行平等的心靈溝通。在對話的過程中,學生作為一個個具有獨立完整的精神個體展現在教師面前。這種狀態下的課堂教學過程,對師生雙方來說都是一種“共享”。
本節課的教師時而充當“聽眾”,時而充當“長者”,引導學生去傾聽、交流、探索。用“誰聽明白了,請你用學具擺一擺,把我的意思講給大家聽”“不要說出答案,用學具擺一擺,悄悄把想法告訴給我。”給學生設置障礙,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給學生最有實效的評價…同時,教師時刻關注學生的思維動向,在預設中生成,在生成中變化。新課標要求課堂給學生適度的開放,但也給教師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以學生為教學活動的主體,發揮教師的主動作用,尊重個體的價值取向,遵循教學規律,這些將永遠是課堂教學進入用心境界的先決條件。
當然,本課還存在很多的不足,如教師的課堂調控能力還應加強,需要自身不斷的努力提高。新的課程改革給教師一個全新的舞臺,也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斷的探索實踐,我們才能走得更遠
倍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9
三年級上學期數學第五單元《倍的認識》是學生學習了表內乘法口訣和表內除法后出現的學習內容。本單元一共有三個例題,本次課我通過例1讓學生用圈一圈、畫一畫、擺一擺的數形結合的方式形象的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在最后用十分鐘的時間,通過例2讓學生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用除法計算的思路。學生能夠通過圈圖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多種形式的結合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動手能力。
“倍的認識”教學,由于倍的概念教抽象,在教學中,以創設情境、自主探索的方式導入,將抽象的知識轉化成學生能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從而激活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從實際問題中抽出兩個數的關系進行分析,借助學具操作,使學生明白一個數里有幾個相同的另一個數,這個數就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然后根據求幾個幾是多少的方法,知道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這堂課的不足之處:
一、探索新知的內容太緊。這個單元有三個例題,看似相近的知識點其實有很大的理解范圍,所以一節課通過一個例題的講解讓學生能得到穩固的知識點,對后續的解決問題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練習的講解嚴謹度不夠。在講解教材第53頁的涂圓圈提問題環節,不應急于讓學生發散思維,而是應該根據題目的要求,嚴謹的控制在本題當中講解,讓學生理解“18是2的9倍,18是3的6倍”的倍數關系,這樣才能更好的讓學生知道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三、數學語言的精煉度還需加強,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語言也顯得極其重要,因此在本次教學中,不但要養成學生完成任務時自覺舉手之外,還要減少繁瑣的詢問。還要將數學信息的語言表達完整準確,“2個為1份,這樣的2個1份、2個1份……可以分成幾份”等,要給學生明確的引導,讓學生清楚的知道幾個幾,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
接下的教學中,應該改進的地方是:
一、教學應不拘泥于課本上的例題以及相關的教程PPT,可以從身邊和生活入手,密切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延伸到對學生的獎勵上,激發學生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欲望,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數學,使學生帶著一種快樂的心情學習新知。
二、注重方法滲透,增加學生動手操作的環節,讓學生在學習中邊學邊練,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運用。
三、慎重處理課尾。課堂結束的幾分鐘往往是學生注意力最容易分散、學習效率比較低下的時候,因此要在練習上下功夫,多采用互動的形式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激發學生參與的欲望,讓每一個學生都躍躍欲試,讓學生掌握方法,鞏固知識,提高計算能力。
倍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0
在這節課中,讓學生獲得“倍”概念的直觀體驗,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幾倍”與“幾個幾”的聯系,讓學生獲得“倍”概念的直觀體驗,從而建立倍的概念。
1、對“倍”概念的理解扎實
數學思考和數學表達同樣重要。在組內老師的幫助下,我更注重學生對“倍”概念的理解和表述。這節課知識點不難,難在表達上,于是我從例題開始,給學生建立一個清晰的表達方式:“草莓是1個2,蘋果有3個2,所以蘋果是草莓的3倍”,讓學生在多次復述中理解“倍”的概念,建立“倍”與“幾個幾”之間的關系,同時會表達“倍數關系”。再通過2個草莓和10個桔子比,追問學生的“想法”,讓學生在多次表述中強化了這一點,并抽象出10里面有5個2,10是2的5倍。所以整節課下來,學生的表述非常清晰明了,突破了本課的重點。
2、練習題設計層次性強
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設計了過關練習。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練習題設計由易到難、由扶到放,體現出了練習的坡度。學生在過關練習中,興趣高漲,體驗到了學習成功的樂趣。
教學真的是一種遺憾的藝術,雖然在課前我對講授的內容以及學生的生成進行了預設,但在教學過程中我還有以下幾點完成得不好:
1、沒有備好學生
我在課前沒有做好學生的知識前測,設定的教學起點與學生的知識生長點不符,其實學生對“倍”的認識遠沒有我想得那么陌生,我還是把學生看成是一張“白紙”了,在教學過程中,我的教學不能緊緊跟著學生走,而是讓學生依存著我的教學設計去生成。
2、語言不夠嚴謹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的語言要嚴謹。只有教師準確、精煉的言語示范,學生才能夠對問題進行準確的描述。本節課中,個別環節我的語言描述不準確,不到位,以至于學生回答問題不清晰。
經過這次的課我感受到要上好一節課,課前備好課尤為重要,還要在平時的教學中仔細揣摩,鍛煉自己對課堂生成處理的能力。與此同時,我相信通過不斷的反思與改進,我的課堂會更有趣、更高效,以期達到“教而無痕,學而有得”的境界!
倍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1
《倍的認識》是三年級數學上冊第五單元中的知識。這部分內容是學生開始接觸“倍”的概念,目的是要求學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義。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通過具體的活動,創設生活情境,從而引出“倍”,把新舊知識的聯系更加緊密。因為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本節課的設計和教學注重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讓學生能動手參與、直觀體驗,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相關知識。為此,我做到了如下幾點:
(一)成功之處
1、游戲導入,連接新舊知識。
在本節課的開始,通過拍手接力,激發學生興趣,同時也將新舊知識聯系起來(幾個幾和倍),從而直觀的讓學生初步認識“倍”,初步形成倍的概念,為新知的轉化做好鋪墊。且拍手接力容易操作,費時少,為后續的新知學習和練習留出更多時間。
2、情景教學,提高參與興趣。
結合教材中小兔子吃胡蘿卜的情境,借助直觀操作--胡蘿卜貼片和利用電子白板的移動功能,指名學生移動蘿卜,擺出白蘿卜的數量是紅蘿卜的5倍。這樣讓學生加深對新識的理解。讓每個學生都可以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而與同桌討論交流的過程既加強了合作交流的能力,又加深了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最后讓學生上臺演示,學生學習熱情更高了。
3、利用好動手操作活動。
當學生在理解倍的意義有困難時,動手操作是比較好的學習活動。“做一做”第2題,通過操作學具,讓學生在腦海里建立“第一行幾個,第二行有多少個同樣多的幾個,就是幾的多少倍”的表象,然后得出可以用乘法計算的結論。
4、在“變化”中進一步認識“倍”。
本課的“變化”分為兩類,一是標準不變,被比較的量變化;二是被比較的量不變,標準變化。
5、拓展延伸,留出思考余地。
(二)不足之處
為避免情景太多的混亂感,最后的拓展還是回到小兔子吃胡蘿卜的情景中,不僅要讓學生知道“一個數中有幾個幾”是“倍”的概念,還要讓學生能反過來思考“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這樣也為后一節課的教學做了鋪墊
認識“倍”概念的過程,就是一個幫助學生逐漸抽象,最后領悟本質的過程。而要抽象,就必須進行比較,沒有比較就無法找到共同的部分。因此可以說比較是抽象的前提,抽象是比較的目的。而學生的比較應該在操作活動中進行,學生正是在動手操作中不斷對比與抽象中掌握概念“倍”。但這節課讓學生的動手操作活動還不夠多。
【倍的認識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倍的認識教學反思01-01
《圓柱的認識》教學反思01-01
《梯形的認識 》教學反思01-01
《認識乘法》的教學反思01-01
《認識小數》教學反思01-01
秒的認識教學反思01-01
0的認識教學反思【精選】01-01
噸的認識教學反思01-01
毫米的認識教學反思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