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質數與合數》教學反思(精選11篇)
在當今社會生活中,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中自己的表現。反思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質數與合數》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質數與合數》教學反思 1
質數和合數是五下第一單元《倍數與因數》學習內容的一個轉折點,這一知識點上承因數和倍數、奇數和偶數,下接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以及通分、約分,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本冊后續的重要內容。
在《質數和合數》的教學中,我跳出了教材的束縛,體現以“以人發展為本”的新課程教學理念,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敢于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習。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從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實際狀態出發,通過操作、討論、歸納,經歷了知識的發現和探究過程,使學生在參與中產生求知欲望,調動學習積極性,從中體驗了解決問題的喜悅或失敗的情感。
一、面向全體學生,力求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去
新課程教學標準要求我們教學中要“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與應用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概念之后,我純粹放手讓學生找出1——100中的質數,學生以四人一組合作完成,結果:有的組很快就找出來了,而有的組卻很慢,而且錯了不少,當孩子說出為什么又快又準的找出來時,其他孩子恍然大悟,連連稱贊方法好,這一過程我努力放手,讓學生從自己的思維實際出發,給學生以充分的思考時間,對問題進行獨立探索、嘗試、討論、交流,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啟發、互相激勵、共同發展。使全體同學都參與到“活動”中來,課堂氣氛愉快熱烈,學生學得輕松、學得牢固,從而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生做課堂的主人。
課堂教學,學生是“主角”,教師只是“配角”,教學中應把大量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使每個學生都有學習、討論、觀察,思考的機會。在教學中我除了給學生動手拼擺的機會,還讓學生把幾個數(如2、3、4、5、6、7、8、9、10、11、12等)進行分類。盡管學生可能分類標準不一樣,但他們都能把只有兩個因數的數分在一類,把含有2個以上的因數的數放在一起。這樣教師就可以順勢引導學生說出什么叫質數,什么叫合數。再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歸納合數與質數。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
三、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讓學生真正活起來。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痹诒竟澱n的課后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你還想研究質數、合數有關哪些方面的知識。這個學習任務既是給學生在課堂上一個探究的任務,也是給學生在課外留下一個拓展的空間。使每個學生都能根據自己不同的水平去探究屬于自己的數學空間,從而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了不同的發展。
這節課雖然花費了很多時間只學習了兩個概念,但我相信,它在學生的收獲中卻不只是這兩個概念,就算只是兩個概念,我想那也是本質的東西。嘗試教學它滲透的就是磨刀不誤砍柴功,它需要師生共同努力。
《質數與合數》教學反思 2
在教學《質數和合數》時,一節課下來,我感到許久未曾有過的輕松,從孩子們興奮的表情中,也可以看出他們這節課的感覺不錯。課后,我把教學流程在腦子里又重新過了一遍,有所頓悟。在教學質數和合數一課時,我運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參與中產生求知欲望,調動學習積極性。
首先讓學生按照例題的要求獨立完成例題,再根據例題的要求進行匯報。然后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觀察例題你都知道了什么?學生通過交流,發現了每個數的約數的多少,可以分為幾種情況。然后感悟到,自然數按照約數的個數可以分為質數、合數。這時教師出示一組數據,讓學生判斷,下面各數哪些數是質數?那些數是合數?最后再次討論,探究什么是質數?什么是合數?
在教學中教師努力放手,讓學生從自己的思維實際出發,給學生以充分的思考時間,對問題進行獨立探索、嘗試、討論、交流,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啟發、互相激勵、共同發展。學生經歷和感受了合作、交流、成功、愉悅的情感體驗。因而整節課同學們情緒高漲,興趣濃厚,學生在興趣盎然中也掌握了數學基本知識,思維也得到了發展。
《質數與合數》教學反思 3
質數和合數這部分內容是在約數和倍數以及能被2、3、5整除的數的特征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質數和合數也是求最大公約數、最小公倍數和通分、約分的基礎。因此,學生必須牢固掌握這部分知識。
教材安排的教學程序是:質數→合數→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鞏固練習。教學時我打破常規,將教學程序稍稍作了改動,即:質數→合數→鞏固練習(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也就是將“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這一知識點放在練習中學習(而不是生硬的去死記知識),我設計了一個“下面的說法對嗎?說出理由!钡木毩曨},其中有對“1是質數”、“1是合數”的判斷,讓學生自主探究,同桌自由交流。最后,大家通過判斷約數個數的.多少,結合質數和合數的意義最終弄清“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這樣不僅使學生加深了對“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的理解,又鞏固了對質數和合數這兩個概念的掌握。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使我更加明白:學習不是被動接受別人的知識,而應該主動的獲取知識。教師開展每一項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為本,凡是學生自己交流后能解決的問題老師不能包辦代替,要充分給予學生親自實踐、思考、發現的機會,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探究,去找尋。教師的責任就是要以學生發展為本,為學生創造寬松的學習環境,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發展智力。
《質數與合數》教學反思 4
在這節課的學習過程中,我能夠始終關注數學知識的本質,從概念入手來學習知識。特別是在引導學生進行探究的環節,緊緊圍繞概念的本質向學生提出問題:"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寬與正方形的個數有什么關系","觀察這些等式,你發現了什么","觀察這些數的因數又有什么特點"環環相扣的問題引發了學生的積極思考,同時引導學生向質數,合數的概念逐步逼近。本節課一開始就直面主題,一改傳統的從自然數的兩次分類入手,而是出示一組自然數問學生:"看到這些數你想到了什么"通過學生介紹數的特性,既復習了舊知識,又了解了學生的'知識儲備,為下面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又以"2"是質數,"9"是合數為例,從數的特征入手,提出了"質數"與"合數"的名稱,直面學生的數學學習現實,調動起學生的探究欲望,迫使學生要去主動探究。
"做數學"是目前數學教育的一個重要觀點,它強調學生學習數學是一個現實的體驗,理解和反思的過程,強調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活動對學生理解數學的重要性。研究表明:人們在學習時,如果僅僅聽和看,最多能吸收30%的新知;如果動手做,可以達到90%以上。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教師打破了傳統的從找某個數的因數入手進行知識學習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動手操作,通過用小正方形來拼擺長方形或正方形,去感悟長方形的長,寬或正方形的邊長與小正方形的個數間的關系。由直觀形象的圖形抽象出乘法算式,再通過觀察乘法算式,又發現了某數與其因數間的關系。最后,學生又依據某個數的因數的個數進行分類,從而逐步向質數與合數的概念靠近。
在教學過程中,借助于多媒體的演示,將數與形的結合直觀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原本枯燥的知識更加直觀。學生能夠清晰地觀察到圖形的拼擺過程,以及由圖形到算式再到因數的演變過程。更加利于學生發現知識的本質,體驗到數學知識本身的魅力,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課堂實效性。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中,學生在自然情境中,在教師的幫助下,在"做"的過程中積累豐富的直接經驗,主動參與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理解和掌握數學思想,方法等其他知識。
《質數與合數》教學反思 5
本節課的內容是在因數、倍數知識掌握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通過找因數個數的方法來學習質數合數的意義,運用舊知識引出新知識,體現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備課時,覺得本節課的內容較為抽象,特別是質數、合數、奇數、偶數之間的關系,要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理解、掌握,確實有一些困難。因此,本節課的學習注重讓學生經歷學習的過程,注重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在課伊始,出示一組1——12的數后,讓學生根據因數的個數進行了分類整理,然后交流討論,辨析出質數與合數。讓學生自己去經歷觀察、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的'過程,了解到知識的形成過程,感悟數學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感知質數與合數、奇數和偶數這幾個概念的區別,我用填空、猜數、判斷等形式,讓學生在有趣、有層次的練習中獲得新知、突破難點。其中讓一名學生說出一個數,其余學生判斷,這個環節中教師充當了一個學習者、參與者的角色,與學生一道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當時的課堂氣氛和諧、民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課后回想,發現本節課也有許多不足之處:
1、教師留給學生探究的時間和空間不很充分,盡管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做”數學,但學困生在本堂課中收獲較小,對質數、合數的意義理解模糊。這是教師的指導不到位,沒有最大限度的滿足了每一個學生數學學習的需要,沒有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2、在課中讓學生繼續提出自己想探究的問題這一環節時,教師只是按預設的教案去完成,沒有及時進行恰當的指導和有效的評價,只是生硬的將問題拋給學生,因而效果不明顯。其實新課程改革以來,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備課時既要吃透教材,又要敢于超越教材,學會課中備課。盡管我們也一直在努力,也有些成效,但差距依然存在。我們的教案是為了學生、為了課堂的生成而準備的,沒有學習的主人,我們的課堂就不會精彩。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應從學生的角度去審視教案,去學會換位思考,這樣我們的課堂才會不斷生成,不斷精彩。
《質數與合數》教學反思 6
《素數與合數》這節課上學生的學習興趣很濃,都能積極參與其中,學習效果相當好。我想其中的原因有:
一、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中讓學生把1-12這12個連續自然數的因數都寫出來,再按因數的個數進行分類。這樣的教學任務很容易完成,但學生既沒有嘗試的過程,又得不到體驗成功的喜悅。因此,教學中我選用學生的學號為載體,讓學生在有因數2、3、5、7(2、3、5、7除外)的學號坐下的`活動中展開新課。
二、充分地調動學生的主體性。
在學生的活動中,一個個問題被提出,一個個疑問被破解:為什么我不能做下?我的學號與別人的有什么不同?學生逐步進入自主探究的境界,新的知識一層層誕生。教師只在其中用準確、精練的語言進行啟發、點撥、引導、鼓勵。孩子們經歷著一個個探索過程,體驗著一次次收獲的喜悅。
看著孩子們滿載著收獲和喜悅的面孔,我感嘆教師應打破傳統教學的束縛,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跳出教材,跳出課堂,用心去思考,用智慧去實踐。
《質數與合數》教學反思 7
同學們已經有因數倍數的知識儲備,了解倍數的特征后,迎接新的知識點質數和合數。本內容十分重要,因為只有了解才能學習分解質因素以及求最大公約數、最小公倍數等等更深入復雜的數學知識?梢钥闯霰菊鹿潈热萜鹬猩蠁⑾碌闹匾饔,結合五年級同學的觀察、理解能力,對學習充滿熱情與興趣,主動性較強,在教學上不僅要注重知識的連貫性,更應該培養利用學生的探索、親歷的精神,選擇探索互動的教學模式。
課程主題為質數合數,但因先復習因數倍數,利用學生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所以我先讓同學們找出1—20各個數字的因數,可以將這21個數按照因數數量二個和兩個以上進行分類,不少同學都可以按照提示分好兩組,然后告訴同學們1的特殊性要單獨拿開,再將質數的定義引出,同學馬上就能理解兩個因數組的數字都是質數,因為這些數的'因數只有自己和1,理解后再告訴同學們另一組是合數,讓同學自己總結出合數的定義。
再本堂課中我發現成功和認可的重要性,五年級的學生不再是剛入學時懵懂無知,而是充滿了學習的欲求,自我認可的愿望,作為教師有時可以作為一個引導者的存在,同學需要鼓勵,需要被認可成功的言行,教師因及時發現并給予強化,在這堂課中我始終只是參與引導,不刻意控制學生討論,把自己當作一個學習者與學生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學生能在課堂中獲得知識和樂趣,這是難能可貴的。
《質數與合數》教學反思 8
《質數和合數》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因數和倍數的意義,了解了2、5、3倍數的特征之后學習的又一重要內容,它是學生學習分解質因數,求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的基礎,在本章教學內容中起著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五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觀察、分析、理解能力,掌握了一些學習數學的方法。學生對學習充滿熱情和好奇心,有主動參與的意識,迫切地希望體驗探究學習的過程。因此,我根據教學內容選擇了探究性的學習方式。通過體驗與探究的活動,讓學生親歷概念的自我建構過程,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
本節課我把重點放在自主探究、觀察、比較中,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究精神。在課中,我尊重孩子,信任他們,勇敢的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習。首先我是讓孩子們快速找出1到20各數的因數,然后引導他們觀察,主要是從因數的個數上去觀察。剛開始學生將他們分為兩類:有1個或兩個因數的:1,2,3,5,7,9,11,13,17,19;其余的有三個或三個以上因數的。我給與肯定并告訴孩子在數學上“1”這個數比較特殊,我們把它分為單獨一類,有兩個因數的歸為1類,并將這樣的數稱為質數,然后讓孩子根據這些數因數的特點給“質數”定義一下,學生們通過觀察發現這些數只有兩個因數,這兩個因數就是“1”和“本身”,自然而然就得出質數的定義,理解質數后,合數的理解就很簡單了。
其次,教師的鼓勵為學生體驗成功搭設了舞臺。成功與快樂是學習的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教師不失時機的積極鼓勵,能使學生產生學好數學的強烈欲望。因此,教師要對學生任何成功的言行都要給予及時、明確和積極的強化。如微笑、點頭、重復和闡述學生的正確答案。在講“質數、合數”這節課,教師在引導學生發現判斷質數、合數方法的過程中,自始至終都沒有以一個“裁判者”的身份出現,而是力求使自己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參與協商,鼓勵和監控學生的討論和練習過程,但不控制學生的討論結果。同時教師也把自己當作學習者,與學生一道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由于采用了新課程標準的理念,讓學生充分體驗了成功的喜悅。
本節課教師充分放手讓學生去探究,留足學生探究的時間與空間,關注有差異的學生去發現,去完成自己的學習目標,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做”數學,能再課上研究的問題就在課上處理,不只局限于使學生理解、掌握知識,更多關注的是培養學生探究知識能力,最大限度的滿足了每一個學生數學學習的需要,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了不同的發展。
《質數與合數》教學反思 9
本節課的內容是學習因數和倍數、2、3、5倍數特征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所涉及的質數與合數的概念也是初等數論的基礎知識,為后面學習約分、通分奠定基礎。
成功之處:
1、正確區分奇數與偶數、質數與合數的分類標準。在教學質數與合數時,首先讓學生回顧奇數與偶數的特征及分類標準,即自然數按照2的倍數特征可以分為兩類:奇數和偶數。接著一個非零自然數還可以按照什么標準進行分類呢以此引入新課,通過找出1—20各數的因數,觀察這些數因數的個數你發現了什么,由此學生發現有的數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有的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兩個以上的因數),有的只有1個因數,那么根據因數的`個數可以把這些數分為幾類,得出三類:質數、合數、1。最后在對比奇數、偶數的分類標準,讓學生知道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得出不同的結果。
2、注重從新知中提取知識點,讓學生進行記憶。在教學質數與合數的概念后,讓學生想一想最小的質數是幾,最小的合數是幾,質數只有幾個因數,合數至少有幾個因數,一個非零自然數按照因數的個數可以分為幾類,各是什么。在教學100以內的質數表后,讓學生重點記憶20以內的質數有哪些。通過這樣提取知識點可以讓學生在做題目時能夠比較準確的寫出正確答案。
不足之處:
1、因為補充的知識點比較多,導致課堂練習時間過少,對知識的鞏固有所欠缺。
2、個別學生對于分類的標準還存在模糊現象,導致在做練習時出現填寫完20以內的質數后,在填寫合數時出現漏數現象,不知道除了1和質數外,剩下的都是合數。
《質數與合數》教學反思 10
《數學課程標準》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培養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注重發展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節課的內容是在約數、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1)找一個數的因數是學習質數和合數的基礎,創設情景,復習約數的概念,找一個數的約數的方法,為學習新知識作好鋪墊。
。2)在探究過程中,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寫出2─12各數的因數,然后觀察分類,經抽象概括質數的概念,此概念的得出立足于學生的自主發現,隨后基于已有的知識構建的`質數概念,學生又自主構建出合數感念,而合數的判斷方法由學生通過對自己列舉合數過程的自我反思反省提升而來,在這一系列過程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以發揮。
。3)按因數的個數來將自然數分類,既加深了對“1”的認識,可強化對新知識的理解,同時還滲透集合思想。
。4)在練習設計上體現了層次性,成了一個有效地鞏固、應用,拓展已學知識的動態過程,在拓展延伸中,選擇了老師的電話號碼進行游戲,不但使學生在興致盎然中完成了對所有知識的綜合應用,而且讓學生深切感受到了“數學無處不在”。同時讓學生感悟到學習的方法,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讓學生自我反思本課學習所得,把自己的收獲告訴同學,這一過程又是再次學習、鞏固的過程,在實施過程中,前面新知的探究中比較充分,學生自主參與,充分展示自己所得,而在練習中,時間有些緊張顯得很急,最后學生的反思這一環節也沒有完成。
《質數與合數》教學反思 11
《質數合數》教學反思《質數和合數》是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節內容,它是一個轉折點,它上承因數和倍數、奇數和偶數,下接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以及通分、約分,在單元教學內容中起著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本冊的重要內容。
由于概念較多,較為抽象和難于分辯,學生在學習中對于質數、合數、奇數、偶數的認識顯得比較模糊,尤其是一些判斷題學生更是憑著感覺,模棱兩可。其實我覺得造成這些現狀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師教學的切入點不準,如果就題論題那對于本來就概念不清的學生來說往往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單靠學生自覺的舉例子去找,部分學生也不會主動地去嘗試,因此,我將切入點落在一些“特殊數”上,讓這些特殊的數深深地扎根于學生的頭腦中。
如教學有關質數合數的判斷題:“所有質數都是奇數”、“所有的偶數都是合數”、“兩個質數相加的和是偶數”,這三個判斷題雖表面上沒有任何聯系,而實際上都是因為特殊數“2”的存在,使得這些結論發生了錯誤;再如“兩個合數相加的'和是偶數”,正因為特殊數“9或是15”的存在使得判斷出錯,類似的問題有很多,我們不可能一一帶著學生辯解,而應該給學生一種方法,在實例的對比中讓學生自然的感悟這些數的特殊性,同時再加以歸納概括使得這些數更具有魔力,帶著學生解決更多類似的問題。
由此我想到了我們的數學課,也許以前太過于強調課的完整和系統的構建,使得課堂太過于飽滿,往往精心的備課帶來的卻是效果的不盡人意,而如果能像這樣由面及點(實例中概括),再由點及面(概括中全面應用),在學生充分的感悟的基礎上,找準問題的根源,找準切入點,學生對新知的認知則會更深刻。
【《質數與合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霧凇教學反思04-26
秋天教學反思04-26
橋教學反思04-26
翠鳥教學設計教學反思04-26
體育教學反思范文04-26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04-26
秋天的雨教學反思【精選】04-25
教學反思怎么寫09-04
教學反思的方法與形式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