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李開復等建言大學生:沒“抗壓力”別創業
創業是不斷“試錯”的過程
“失敗的一定比成功的多,所以在做好積極準備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要為失敗做好準備,
李開復等建言大學生:沒“抗壓力”別創業
。如果你沒有為失敗做好準備的話,我建議大家不要輕易去創業。”在日前舉行的中國大學生自主創業經驗交流會暨全球創業周峰會上,上海復星高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郭廣昌作為一個1992年開始創業的“過來人”,回憶起自己創業時的酸甜苦辣,先給年輕的創業者們潑了一盆“冷水”。而被稱為“大學生導師”和“創業導師”的李開復更是潑下一盆“冰水”,他直言,很擔心年輕人在沒有準備好的時候,過早出來主導創業。“尤其是大學生,大學生對創業充滿熱情非常好,但是夢想自己一畢業就可以成為下一個馬化騰,這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是不現實的。”
為何過早創業不現實?李開復認為,中國的教育雖然進步很快,但還是跟美國有相當的距離。美國之所以能夠有這么多大學生,畢業甚至未畢業就成功創造了了不起的企業,離不開美國多元化的教育環境。而相比較而言,中國教育雖然在進步,但是相對比較專注,一個學理工的學生可能對計算機懂的不少,但是要管理一個團隊,做出一個市場,往往在大學畢業的時候經驗還是不足的。
因此,李開復建議大學生,畢業后先加入一個創業的公司。“給自己點時間學習。大學畢業時你22歲,如果25歲或28歲能出來創業,還是非常年輕的,不必要趕在今朝。”
上海交通大學創業學院副院長桑大偉也表示,學生在創業前,做好失敗的準備是很重要的。正是基于此,他們在創業學院課程中融入了“逆商”教育,以鍛煉學生面對逆境的良好思維反應方式,增強意志力和擺脫困境的能力。“要給年輕的創業者營造一個比較寬松的輿論環境,允許他們‘失敗’,創業其實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每一次的失敗都是經驗,為以后積累財富。”
“真正能堅持下來的創業者需要頑強的毅力,
資料共享平臺
《李開復等建言大學生:沒“抗壓力”別創業》(http://salifelink.com)。中間你會疲憊,還會受到誘惑,當你周圍的朋友,特別是同齡人都掙了錢,你就很容易被誘惑,說我不應該做這個事情。關鍵在于你能不能堅持下去。”易觀國際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于揚說。中國大學生創業壓力比美國更大
來自美國的Stephen Bell已在中國投資了12個創業項目,接下來還準備投資15個,他很看好中國的創業環境。不過,他同時也看到了一些想創業的中國年輕人遇到的特別挑戰:“在美國,一個學生想創辦一個小公司的話,會發現在學校里有和你想法一樣的人,包括學生和教授,他們都會支持你的觀點。但大部分中國學生如果和朋友說他們想創業,就會得到負面的評價,會覺得你瘋了,家庭也會給你很大的壓力,寧愿讓他們找一份所謂的‘好工作’。”
Stephen Bell覺得,這與創業在美國已經經歷了數代的發展有關,雖然中國第一代成功的創業者也開始為新一代人提供榜樣,但是總的來說,社會還并不太支持大學生創業。
上海一嗨租車創始人章瑞平也發現,在中國,人們對“失敗”的容忍度要更低。“在中國,人只有在掙了很多錢,成為一個成功企業家的時候,才會得到認可。而美國社會的風險投資行業本身是一個承擔風險的行業,所以更加容忍失敗。”章瑞平其實更欣賞“身上有傷痕”的企業家,認為他們能夠更好地了解風險,更適合開創新的企業。
章瑞平認為,這種區別和兩國的教育方式有關,美國的教育系統傾向于幫助學生開發創造力,而在中國,家庭給學生很大壓力,要求他們找工作。另一方面,中國的創業史太短,“沒有很多創業的故事可以講給孩子聽。”
李開復也認為,美國和中國創業環境上的差異,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教育。“問題不僅僅是出在有多少學校,有多少好的教授,而是幾千年來,中國的教育更多的是灌輸知識、學習知識,而不是刺激、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獨特的、個人化的想象力。”而這樣一種思維的轉換,是“未來一百年我們要努力的事情”。
李開復認為,大學生創業的基本“門檻”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抗壓的能力,“創業的過程充滿了挫折,要能夠面對這種挫折,善于學習,從中得到教訓。最終成功的創業者和失敗的創業者,差別往往就在一件事情,就是是否堅持。”
企業倒閉并非全盤失敗
在大多數中國人的辭典中,
【李開復等建言大學生:沒“抗壓力”別創業】相關文章:
李開復:如何設計你的計劃08-03
職場調查:女性愛創業,男性壓力大09-28
李開復:我們應該如何高效管理時間09-25
李開復成長中的十句格言09-18
李開復成長中的十個啟發10-20
大學生壓力情況調查報告07-29
格言別錄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