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心比心》教學反思
下面是小學語文課文《將心比心》教學反思,僅供參考!
篇一:《將心比心》教學反思
本文以“將心比心”為題,通過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兩個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
。文章語言精練,沒有曲折的故事情節,卻給讀者帶來很大的震撼力。在教學時,我讓學生帶著“什么叫將心比心?”這個問題,認真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受到遇事能推心置腹地想一想,應如何去做。因為這是一篇閱讀課文,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盡量做到大膽放手,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興趣,最擅長的方法學習,通過小組合作,全班交流,來取長補短,達到整體的完整。如:學生在初讀課文時,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書,然后思考課文主要寫了哪幾件事?看看哪一小組概括的既準確又精練?學生讀書的興趣很濃,交流時的氣氛也比較好。
其次,重視朗讀和讀后感受,強化學生對語言的感悟過程。如在學習第二個故事時,我讓學生細讀觸發點——只見母親輕輕地對護士說:“不要緊,再來一次!”找得很準,并且牽一發而動全身地擴散深入開來:數數媽媽說的話,幾個字,簡簡單單。請你深入到這個故事中,再去讀一讀、品一品,你還會覺得簡單嗎?“再來一次”對這位剛參加實習的護士來說這僅僅是簡簡單單的七個字嗎?普普通通的一位母親,她為什么能有如此不簡單的舉動,說出如此不簡單的話呢?請聯系下文再去體會。學生通過讀書體會到:透過母親“平靜的眼神”和“輕輕的話語”,可見母親把那位護士當作了自己的孩子,在鼓勵她,支持她,同時也希望自己的女兒在將來的工作中也能得到患者的支持和鼓勵。在這樣有層次的導學中,學生深層次地感受、理解課文的語言文字,促進思維發展,提高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產生“一處傳神,境界全出”的境界。
學完這篇課文我在隨想本上布置了一個作業,讓學生寫寫自己對文章最后一段的感想。第二天當我批改作業時發現,學生感觸還挺多的.,特別是部分學生的心得體會讓我愛不釋手。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去談自己對將心比心的理解,說得很好。我想通過對這篇文章的學習,學生一定會受到教育,懂得在生活中多從別人的角度出發為他人著想,給別人多一份寬容和尊重。
篇二: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
課文《將心比心》中有兩個情節特別感人。其一,一位阿姨為一個老奶奶推開沉重的大門,老人感謝她時,她卻說:“我的媽媽和您的年齡差不多,我希望遇到這種情況,也有人為她開門。”其二,作者的母親打點滴時,遇實習護士,兩針都未扎入血管,母親仍平靜和藹地鼓勵實習護士“沒關系,再來一次。”這份寬容和鼓勵緣自一位母親對孩子的關愛——她希望讀醫科大學的女兒將來也能遭此禮遇。
在教學過程中,我盡量做到大膽放手,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興趣,最擅長的方法學習,通過小組合作,全班交流,來取長補短,達到整體的完整。這兩個故事都告訴我們同樣一個道理:在生活中只有“將心比心”,才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學生在具體的感悟中,能夠密切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比較透徹,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其次,重視朗讀和讀后感受,強化學生對語言的感悟過程。學生通過讀書體會到:透過母親“平靜的眼神”和“輕輕的話語”,可見母親把那位護士當作了自己的孩子,在鼓勵她,支持她,同時也希望自己的女兒在將來的工作中也能得到患者的支持和鼓勵,
資料共享平臺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http://salifelink.com)。在這樣有層次的導學中,學生深層次地感受、理解課文的語言文字,促進思維發展,提高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產生“一處傳神,境界全出”的境界。第三,課后,我反思自己,同時我也對略讀課文的教學再次思考,覺得略讀課要上的精彩需要注意這幾點:
1、略讀課教學應關注閱讀提示,讓提示成為學習課文的切入點。
2、略讀課文的自讀自悟的“度”要把握好,教師應在關鍵之處做有效引導。
3、簡簡單單上略讀課,能讓學生感知課文大意、收集文本中關鍵信息來闡述自己的觀點,說出自己的感受就可以了,字字句句去品析沒有必要!
篇三:《將心比心》教學反思
文中雖然是從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事情寫起,但反映的卻是人們的道德思想問題,意在呼喚人們在日常的生活小事中將心比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在教學伊始,馬上就有同學問我“老師,什么是將心比心?”(我一聽,暗喜:學生懂得發問了,這是個好機會!)于是我讓學生帶著“什么叫將心比心?”這個問題,認真讀課文,讓學生推心置腹的想一想:如果這事兒是發生在自己身上呢,又該如何做呢?
在學習第一個故事時,當學生講到 “阿姨為老奶奶推開沉重的大門,等老奶奶過去后才松開手”,我抓住時機問學生:“阿姨為什么會這樣做呢?” 一個學生這樣回答:“阿姨的媽媽和這位老奶奶的年齡差不多,她只希望遇到這種情況也有人為她開門。”“這位阿姨的一舉一動告訴我們什么呢?”引導學生體會到:阿姨這么做說明了阿姨她心地善良、關心他人,這是尊老愛老的表現!同時阿姨這樣的目的既能喚起人們多一份關心和一份關愛,又能使我們的社會更加文明。”從而讓學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在我們社會主義的國家里,如果在平常的生活中遇事能將心比心,推心置腹地想,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世界會變得更美好。
在學習第二個故事時,我讓學生細讀觸發點——只見母親輕輕地對護士說:“不要緊,再來一次!”找得很準,并且牽一發而動全身地擴散深入開來:數數媽媽說的話,幾個字,簡簡單單。請你深入到這個故事中,再去讀一讀、品一品,你還會覺得簡單嗎?“再來一次”對這位剛參加實習的護士來說這僅僅是簡簡單單的七個字嗎?普普通通的一位母親,她為什么能有如此不簡單的舉動,說出如此不簡單的話呢?請聯系下文再去體會。學生通過讀書體會到:透過母親“平靜的眼神”和“輕輕的話語”,可見母親把那位護士當作了自己的孩子,在鼓勵她,支持她,同時也希望自己的女兒在將來的工作中也能得到患者的支持和鼓勵。在這樣有層次的導學中,學生深層次地感受、理解課文的語言文字,促進思維發展,提高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產生“一處傳神,境界全出”的境界。
這兩個故事都告訴我們同樣一個道理:在生活中只有“將心比心”,才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學生在具體的感悟中,能夠密切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比較透徹,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教學本課后,反思自己,作為老師在與學生相處時,“將心比心”不也顯得同樣重要嗎?曾經我們也做過學生,也知道當學生的辛苦,過去我們也有令老師頭疼的時候,也曾對著作業喊累,也有偷懶的時候,當然還少不了犯錯……現在我們的角色不同了,是老師了,慢慢的這些經歷也就淡忘了,站在講臺上的我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去教好我們的孩子們,從我們的立場出發告訴他們那樣做不對,應該這樣。但學生總是喜歡逃離我們的視線,愛和我們玩躲迷藏。讓我們也蹲下身來,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思考,多點體諒學生,“將心比心”替他們想想,這個時候會發現其實孩子的某些錯誤是正常,可以理解。當我們對孩子多一點寬容,多一點耐心后,營造出一種和諧的學習氛圍,那我們老師教得也不至于那么累了,工作起來不也就會快樂多了嗎。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5.將心比心的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