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清華大學教授顏寧在畢業典禮上的講話
顏寧,1996年考入我校生物系,2000年獲生物系學士學位,并獲“優良畢業生”;2004年于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獲博士學位,
清華大學教授顏寧在畢業典禮上的講話
。2007年受聘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09年至今以通訊作者在《自然》、《科學》、《細胞》發表學術論文9篇。并獲多項國際和國家科學獎,包括:2005年獲得Science/AAAS和GE Healthcare “青年科學家獎”(北美地區);2011年獲得“中國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2012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美國HHMI首屆國際青年科學家獎、“談家楨生命科學創新獎”。清華大學教授顏寧在2014畢業典禮上的講話:風物長宜放眼量
親愛的同學們,尊敬的老師們、家長們、來賓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無比榮幸作為校友代表來見證同學們生命中這一個重要的時刻,首先請允許我向大家表示最衷心的祝賀!
我非常感謝校友會的邀請,但是當我接受這份邀請時,只想到這是作為清華校友最崇高的榮譽,卻委實沒有意識到它是一項多么艱巨的任務。因為在座的同學們來自于幾十個不同的專業,即將面對迥然不同的事業選擇和人生道路。作為一個過去近二十年從未走出過象牙塔的我,思維方式相對簡單、人生見識相對單薄,我能和你們說什么呢?苦思冥想,過去兩周委實比寫學術論文還要痛苦得多,于是我最后決定把我走出又回歸清華園這十幾年的心路歷程與大家分享。拋磚引玉,希望當你們站在這個重要的人生十字路口的時刻,不妨花幾分鐘再想一想,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以后的自己。
不知道同學們是否看了《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最后一集的結語讓我印象深刻:“如果到先輩的智慧中尋找答案,他們也許會這樣告誡我們短暫的一生:廣廈千間,夜眠僅需六尺;家財萬貫,日食不過三餐”。不知大家是否和我一樣,從孩提時代,就困惑于人存在的意義。人來自自然、回歸自然,代代相傳,我們存在的意義何在?我選擇生物系的原因之一也是想探求生命的奧秘。可是當我在大學系統地從分子水平學習認識生命之后,反而更加困惑了。突然有一天,我豁然開朗:其實只有擁有意識的人類才能問出這個問題;那么也只有有意識的人類才能定義這個問題。所以,“人生意義”本就是一個主觀命題。隨著時代的發展,個人的背景與際遇不同,每個人對于這個命題的定義也會大相徑庭,于是我們的人生目標、人生道路也會截然不同。
14年前的今天,恰好是我離開清華園的日子。猶記得,走在綠樹掩映的東西主干道,我默默地想:如果有朝一日我可以再回到這個園子里工作,那將會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和你們一樣,我在這個園子里度過了五彩繽紛的青春歲月、收獲了延續至今的友情,從懵懂少年長成具備獨立思想的青年,對這個美麗的園子充滿不舍與眷戀。不過除了這個總有一天我要回歸的朦朧愿景,我對于未來的事業選擇其實是一片茫然。但有一個原則卻讓我受用至今,那就是:努力做到最好,讓選擇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一個月后,我奔赴大洋彼岸,進入位于美國東岸的普林斯頓大學。2004年,我獲得了分子生物學博士學位。如果說90年代的清華賦予我的是心懷天下的責任感,那么21世紀的普林斯頓則徹底將我拉入科學的殿堂。清華與普林斯頓都入選了全球最美的十所校園,清華莊重大氣,普林斯頓優雅淡定。
在普林斯頓,穿著不修邊幅給你上課的可能是諾獎得主、或者資深院士,你在咖啡廳小憩坐在對面的也可能是美國總統的科學顧問。在那里,不論是本科生還是諾獎得主,你完全感受不到人與人之間的高低貴賤,每個人都是一派怡然自得,卻又有一份這個大學特有的我行我素、桀驁不馴。在這種環境下,你會很安心地做自己、很專注地做自己的事情;浮躁很容易就被擋在物理上并不存在的學校圍墻之外。
在普林斯頓的第一年,我突然發現,教科書里那些高貴冷艷的知識原來就是身邊這些老先生老太太們創造的;在這里研究生們沒有教科書,一律是用經典或前沿的原創論文作為教材,所以我們上課就是在回顧著科學史的創造。而當我們進了實驗室,自己竟然也變成了人類知識的創造者、科學史的締造者。有了這種認知,我的追求目標也逐漸演化為:發現某些自然奧秘,在科學史上留下屬于自己的印跡。
當我定義了這樣一種人生追求,也同時意味著選擇了一種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一種自找麻煩的思維方式,和一種自得其樂的存在方式。我完完全全癡迷于這個小天地:會為能夠與大自然直接對話而心滿意足,會為透過論文跨越時空與先賢對話而興高采烈,會為一點點的進展和發現帶來的成就感而壯懷激烈。當然,這個過程里也少不了挫折和麻煩。然而,正如一部精彩的戲劇一定要有因為反派帶來的沖突才精彩,科研中的這些挫折和麻煩也會在若干年后回憶起來更加生動,讓這個過程因為五味俱全而豐滿。
下面給大家講一個清華園里發生的小故事,讓大家看看貌似平靜的象牙塔里的波瀾壯闊。
我2007年剛回清華的時候,給自己確立了幾個明確的研究目標,前不久做出來的葡萄糖轉運蛋白是其中之一,還有另外一個也非常有意義的課題,叫做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它是對于我們神經信號傳遞至關重要的一個蛋白,
資料共享平臺
《清華大學教授顏寧在畢業典禮上的講話》(http://salifelink.com)。長話短說,一轉眼到了百年校慶、2011年,我們經過之前幾年的探索,終于獲得了一個細菌同源蛋白的晶體,結構解析已近在咫尺,就差最后一次收集重金屬衍生數據了。為此我們準備了大量晶體,保存在可以維持低溫攝氏零下170度的液氮預冷罐中,寄到日本同步輻射,準備收集數據。接下來,就是我永遠不會忘記的日子,2011年7月11日。如果你們去查日歷,那是星期一,是在中國看到《自然》新論文上線的日子。我本來應該早上6點出門去機場,在5點55分的時候,我打開了《自然》在線,第一篇文章直接砸來,砸得眼睛生痛,因為這篇文章的題目就是《一個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的晶體結構》,這正是我們在做的課題,也就是說,我們被超越了。我們一直說科學上只有第一,沒有第二。而現實是我們再也沒有可能在這個課題上成為第一了,慘敗!我把論文打印出來,交給了當時正在做這個課題的張旭同學,她立即淚崩。可是,我們別無選擇,晶體還在日本等著我們。于是一切按照原定計劃,我們飛赴日本。一路奔波,晚上7點趕到實驗線站的時候,那里的工作人員一臉凝重地對我說:“顏教授,你們寄過來的低溫罐似乎出了問題”。我心里一沉,這意味著晶體可能出了大問題,這可是我們過去三個多月所有的心血結晶啊!在剛剛承受了被超越的打擊之后,這個事故可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所幸我們做事一向未雨綢繆,隨身還帶了晶體,于是就地開始重新泡重金屬,第二天早上到了正式收數據的時候,果然,寄送過來的晶體全部陣亡,無一幸免。然而,就當我們花了十幾個小時,即將絕望之際,前一天晚上剛剛處理好的一顆晶體給了我們需要的所有數據—質量是如此之好,以致在收完數據一個小時之內,我們就解出了結構!此時,發表論文的課題組還沒有從數據庫釋放結構信息,所以于我們而言,又是第一次看到了這類蛋白的原子結構,對過去四年的努力是一個完美收官!那一刻,根本沒有人會在乎論文會發在什么地方,當時只有在這個大悲又大喜之后,巨大反差帶來的狂喜。
而故事還沒有結束,就當我在凌晨三點打開郵箱,準備把新的結構發給實驗室成員布置后續工作的時候,發現了一封來自美國Howard Hughes醫學研究所的郵件,通知我,經過初選,我在全球800名申請人中過關斬將,戰勝了745人,成為進入“Howard Hughes國際青年科學家”第二輪候選的55人之一,邀請我于11月赴美參加最后的角逐。那一刻,我腦子里瞬間顯出這兩句:“屋漏偏逢連夜雨,柳暗花明又一村”。這45個小時,從7月11日早上5點55分到13日凌晨3點鐘,對于我和我的學生們而言真可謂驚心動魄,猶如坐過山車。也正因為此,對這個課題,我們遠比對其他任何一帆風順做的課題更加刻骨銘心,所以當我想要講故事的時候,立刻就想到了這個課題。
但這依舊不是故事的最終結尾。因為這個課題,我有幸與我此前崇拜了將近10年的偶像級科學家、200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MacKinnon教授合作,在與他的交流中受益匪淺,也終于圓了我在研究生時代想要與他一起工作的夙愿。更重要的是,我們的結構呈現出與已經發表的論文很不相同的狀態,經過分析闡釋,我們的這些新結果也在10個月之后發表于《自然》。我還提出了一個新的電壓門控通道感受膜電勢的全新模型,直到現在,我們仍然在創造新方法、發展新工具對這個模型進行構建。
我希望大家感受到,這就是科學研究的魅力:不向前走,你根本不能輕易定義成功或者失敗。總有那么多的不確定、那么多的意外驚喜在等著你!這種經歷、這種感覺,會讓人上癮!
回首過去18年,我非常感恩:母校塑造了我健康向上的人格,生活在和平年代,衣食無憂;有親人的疼愛、師長的支持、好友的信任、學生的依賴;而得益于經濟發展,國家有能力支持基礎科研。當我給自己定義了“在科學史上留下印跡”這個追求目標,并且在追逐過程中對于挫折和成功一樣甘之如飴,我感謝時代、國家和母校給我的機遇與饋贈;也更深刻地理解個人對于母校和國家的責任,我相信這其實也是滲入每個清華人骨髓的使命感。
對于我們的母校,我們這一代以及包括你們在座的每一位生逢其時,肩負著把她建設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的責任。在我的心目中,當清華培養出來的一大批年輕人,以及一大批從清華起步的年輕人成為世界一流學者的時候,當我們的若干工作對人類的科學史、文明史產生深遠影響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驕傲地宣稱:清華是世界一流大學。我們和你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有條件、也有能力,用自己具體的行動來實現這個并非遙不可及的目標。我希望每一位同學都能記住:如果今天,你認為我們的母校還不是世界一流大學,那么就讓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共同把她變為世界一流大學!希望若干年后,你也作為校友代表來這個世界一流大學發言。
對于我們的國家,我們這一代人、特別是你們當中和我一樣把科學研究作為畢生事業的同學們,我們更是責無旁貸:經濟發展決定中國有多富,科技發展限定中國有多強。讓中國的科研實力配得上她的經濟體量,讓中國的科研成果產生世界影響,我想也正是中國科學家對于國家最根本的責任與使命。
親愛的同學們,這一刻,我與你們一樣激動。你們的未來有無數種可能,但是每個人的人生只有一次。在現在這個信息爆炸、計劃跟不上變化的年代,希望每一位清華人用你的初心去探索你的人生意義,努力認識你自己,做你自己,堅守內心的選擇,堅定地為實現你的人生意義而勇敢、專注地行動。我衷心祝愿每一位同學收獲自己的精彩人生,書寫你認為最重要的歷史!
謝謝大家!
【清華大學教授顏寧在畢業典禮上的講話】相關文章:
在小學畢業典禮上的講話07-20
畢業典禮上的講話作文10-23
在小學畢業典禮上講話09-03
在畢業典禮上的講話【6篇】05-03
高三畢業典禮上的講話(精選)07-10
在小學畢業典禮上的講話(校長)06-15
在小學畢業典禮上的講話作文07-19
畢業典禮上的講話【精編】09-07
清華校長陳吉寧本科生畢業典禮勵志演講稿09-29
在小學畢業典禮上的講話800字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