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荊州市

時間:2018-12-31 12:00:00 資料大全 我要投稿

荊州市

  ——2014年2月11日在荊州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市長 李建明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3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面對錯綜復雜的經濟形勢和高溫干旱等自然災害,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我們緊緊依靠全市人民,克服重重困難,積極務實作為,荊州發展呈現新氣象、大氣勢、好氣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334.9億元、增長10.4%,總量繼續保持全省第四,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實現“三年翻番”,農產品加工成為首個千億級產業;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征遷安置、信訪維穩等一線戰場全面鋪開,城市新區、工業園區、交通水利和政務服務體系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可以說,壯腰工程正在全面發力,已經從戰略化布局進入戰術化安排、戰場化實施的關鍵階段。

  (一)著力推進產業擴張,經濟發展呈現穩中向好之勢

  工業經濟逆勢而進。克服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530.5億元、增長13.9%,增幅領跑全省市州。規模以上企業突破1000家、凈增153家;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企業22家,福娃集團、中興能源、楚源集團分別達到82億元、75億元和70億元,拍馬集團突破60億元;納稅億元以上工業企業5家,白云邊酒業稅收達到6.66億元。石油鉆采設備產業納入全國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規劃,拍馬林漿紙印刷包裝納入省重點扶持產業集群。農產品加工業產值1019億元,裝備制造、高新技術、醫藥化工產業分別突破400億元、300億元、200億元,培育大產業邁出堅實的一步。

  農業基礎不斷鞏固。全力抗旱奪豐收,糧食實現“十連增”,總產77.2億斤、增3億斤。油菜總產1220萬擔,淡水產品產量122萬噸,均穩居全國市州第一。新增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2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突破4000家,土地流轉面積達到151萬畝。監利縣獲批全國現代農業示范區改革與建設試點縣,石首市被授予“全國蔬菜標準化建設示范縣”。新增洪湖浪、小胡鴨等5個中國馳名商標,新增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和地理標志證明商標19個,“荊州魚糕”榮獲“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稱號。爭取水利建設、土地整理、農業開發項目資金31.6億元,其中水利建設投資21.3億元、為建國以來投入最多的一年。

  服務業穩健發展。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38.3億元、增長13.5%,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1%。南國城市廣場正式營業,兩湖綠谷農產品交易額突破300億元。煙草市場經營秩序進一步規范。外貿出口11.3億美元、增長22.2%。熊家冢考古遺址公園通過國家評審驗收,周老嘴紅色革命舊址群建成開放,九老仙都、松滋洈水、洪湖岸邊是家鄉等景區建設加快。全市旅游綜合收入111.9億元、增長21.6%。漢口銀行入駐荊州,6家縣級農信社改制重組為農商行,全市新增銀行貸款159.3億元,連續六年被評為省“A級信用市州”。

  (二)著力推進投資增量,開放開發呈現日趨強勁之勢

  招商引資質效提升。實際到位資金740億元,增長51%。新批外商投資企業11家,實際利用外資1.08億美元、增長20%。引進億元以上工業項目180個,開工率達40%。華訊方舟、華中塑膠、珠江實業精密鑄鍛、長江液晶顯示屏、中聯重科專用車、恒信汽車產業園、江陵斯米克新型建材、監利永康五金產業園、松滋華群新材料、石首中陶地板、洪湖雪花秀化妝品等一批投資10億元以上的重大項目相繼入駐,荊州振興的后勁不斷增強。

  園區建設步伐加快。荊州開發區深圳大道、荊沙大道延伸線建成通車,“三縱七橫”路網格局初步形成;華中農高區獲批“國家農業科技園”,農高大道、太湖大道路基工程基本完工;江陵縣沿江產業園、松滋市臨港工業園、公安縣青吉工業園、石首市金平工業園、監利縣城東工業園、洪湖市新灘工業園等建設明顯提速。全市開發區基礎建設投入突破50億元,建成區面積超過180平方公里,入園企業達到2551家、新增371家。油氣鉆采設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獲批籌建,將成為荊州首個國家公共檢驗檢測平臺。

  項目建設卓有成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55.6億元、增長30%,其中工業投資665.9億元、占投資總量的49.1%。偉特電子、同洲電子、群力金屬、福娃六廠、中哈能源、白云邊生態科技產業園、吉象CPS生產線、勁牌酒業技改擴能等項目年度投資均超過5億元,法雷奧汽車空調熱交換器、新動力電機、沙市鋼管二期、奧達新廠、凱樂新型光纖、宜化肥業、家和寶廚具等一批項目竣工投產,即將成為荊州經濟新的`增長點。

  (三)著力推進改革創新,發展環境呈現不斷優化之勢

  各項改革穩步實施。文化廣電、文物旅游、衛生計生、食品藥品和運管物流“大部制”改革全面完成,環保、人社等部門“大科室制”改革取得進展,事業單位 正式啟動,“大城管”格局初步形成。國資監管水平進一步提升,出資企業利潤總額2.7億元、增長14.3%。“營改增”試點改革穩步推進,財政整合資金、競爭分配、績效管理機制逐步建立。監利新溝鎮、洪湖峰口鎮 試點扎實開展,福娃模式成為全省“四化同步”發展的一面旗幟。

  自主創新能力增強。新增校企共建研究中心2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家、院士專家工作站7家,長江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掛牌成立。高新技術企業達到75家、新增15家。爭取中省重大科技專項9項,申請專利1499個。四機廠企業技術中心獲國家認定,凱樂集團成為全國光電纜行業標準制定企業。實施“招碩引博”工程,引進高層次管理、技術人才81人。我市被授予“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市”稱號,荊州區、松滋市、公安縣獲評“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縣”。

  政務服務全面提速。行政審批“三集中、三到位”基本完成,企業登記注冊“一表通”、收費項目“一表制”、工業項目審批服務“一條龍”全面實施,政務服務體系重構、行政審批流程再造取得實質性成效。清理減少行政權力事項1413項,下放行政審批權138項,工業項目審批環節由67個減至23個。爭取用地指標2.68萬畝,盤活閑置低效用地6640畝,重大項目供地得到有力保障。治庸問責深入開展,廣大干部謀發展、促發展意識明顯增強,加快振興的合力已經形成。

  (四)著力推進基礎建設,城鄉面貌呈現加快改善之勢

  城市建設力度空前。沙北新區、荊北新區、華中農高區建設掀起新高潮,大城市框架加快形成。中心城區市政投入突破30億元、是上年的兩倍,新建改造城市道路78.3公里,新增城市綠地面積53.1公頃。明月公園、濱江公園初步建成,萬達廣場、綠地之窗、卓爾國際城等城市綜合體項目相繼開工。省運會籌備工作扎實推進,體育中心、奧體中心等主體工程基本完工。沙市區“陽光征遷、和諧征遷”刷新“荊州速度”,全市征遷面積超過320萬平方米。城市創建活動深入開展,江陵縣、監利縣榮獲“省級園林縣城”稱號。

  農村條件逐步改觀。荊州區、沙市區城郊鄉鎮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完成,松滋劉家場、石首桃花山、洪湖瞿家灣等中心鎮和特色鎮完成基礎設施投資1.34億元。洪湖濱湖成功創建“國家級生態鄉鎮”,公安斗湖堤、松滋新江口等5個鄉鎮入選“全省百強鄉鎮”。“無線城市”建設向農村延伸,城鄉電網改造完成投資14.6億元。通村公路新建1186公里,農村安全飲水人口新增32萬人,農村危房改造7916戶,村級垃圾清運體系實現全覆蓋,美麗鄉村建設步伐加快。

  交通建設全面鋪開。江南高速、洪監高速、潛石高速、公安東岳廟至卷橋高速、武漢城市圈環線荊州段等5條高速公路同步施工,荊松一級公路建設順利推進;荊州長江公鐵兩用橋開工建設,石首長江大橋可研報告通過國家發改委咨詢評估;引江濟漢通航工程、荊州港涉外旅游碼頭、松滋車陽河綜合碼頭等5個港航項目基本建成,港航建設邁入全省第一方陣。全市交通建設完成投資80.9億元,大交通格局初具雛形。

  (五)著力推進公共服務,社會事業呈現協調發展之勢

  社會保障逐步完善。全市實現財政收入113億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71.95億元、增長26.8%;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55.9億元,其中民生支出197.7億元、占比達到7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8706元和9909元,增長10%和13.8%。新增城鎮就業8.47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23萬人。居民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由人均每月1296元提高到1446元;城鄉居民大病醫保全面啟動并兌現賠付,住院最高支付限額由10萬元提高到15萬元。房地產市場逐步規范,保障性住房竣工18740套,發放租賃補貼1907戶。社會救助體系進一步健全,城市低保標準由每月340元提高到390元,農村低保由每年1680元提高到1900元。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新建學校9所、改擴建學校131所,松滋市通過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國家督導評估,荊州區、洪湖市通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省級驗收。“小太陽讀書節暨全民閱讀活動”成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全民健身活動蓬勃開展。“幸福計生”創建不斷深入,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3.58%。血吸蟲病防治順利通過國家傳播控制標準考核。洪湖濕地獲中央電視臺“美麗中國·魅力濕地”特別關注獎,天鵝洲獲批國家重要濕地,洈水成為國家濕地公園。植樹造林23.9萬畝,松滋市、公安縣被評為“全國綠化模范縣”。全面完成省下達節能減排任務,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9%。婦女兒童、老年人和殘疾人合法權益得到保護,我市獲批全國未成年人社會保護試點城市。國防動員、國防教育、人民防空和民兵預備役工作得到加強。扶貧開發、外事僑務、民族宗教、臺灣事務、郵政通訊、防震減災等工作取得新成績,統計、供銷、鹽務、檢疫、移民、農墾、氣象、社科、史志、檔案、保密和無線電等工作取得新進步。

【荊州市】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