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調查:超60%以上職場人有不安全感
在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職場人的工作節奏和生活節奏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不安定因素正困擾著他們。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調查:超60%以上職場人有不安全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調查:超60%以上職場人有不安全感
由于工作節奏和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因此,越來越多的人受到不安定因素的困擾。根絕某網站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過60%的上班族在職場生活中感到了不安全感。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到了職場人的不安定心理環境呢?
根據一項調查顯示,“公司沒有發展前景”“辦公室政治”“工種可替代性強”“能力與工作不匹配”“知識、經驗、能力過分透支”是最令職場人感到不安全的主要因素。而對于職場新人來說,“難以融入團隊”通常是會令他們不安的一大因素。
對于有了一定工作年限且處于瓶頸期的職場人士,不安全感主要來自于他們對于自身未來職業發展的困惑——擔心知識結構和經驗的衰退期來得太快,晉升之路越走越窄以及年齡的沖擊。
從某職場網的調查數據來看,職場人對于一些客觀條件的擔憂程度并不大,如“行業不景氣”“業績考核競爭激烈”所帶來的職場不安感所占比例較少。值得關注的是,當行業不景氣、公司沒有發展前景時,一些職場人士往往困擾于 “職業道德受挑戰”的境遇,這令他們更感到不安。
常言道“居安思危”,有一定的不安全感并非壞事。通常我們認為,讓我們感到緊張、焦慮的原因是因為工作的壓力和前途的不確定性。但真正讓我們感到不安的其實是找不到自己在職場中乃至人生中的定位,大學網也提醒各位,職場人要用于擔當,為自己找到正確的角色,合理的定位,才能避免不安全感的心理,從而感覺到真正的踏實。
職場人該怎樣尋找和建立安全感
激烈競爭引發廣泛不安全感
職業安全感是指一個人在職業中獲得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覺,特別是滿足一個人現在或將來各種需要的感覺。有調查顯示,“公司沒有發展前景”、“辦公室政治”、“工種可替代性強”、“能力與工作不匹配”、“知識、經驗、能力過分透支”等,是最令職場人感到不安全的因素。
北京易普斯咨詢心理專家余小倩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職場人缺乏安全感最重要的原因是職業市場化,甚至可以說它是職業人走向市場化的標志。另一個重要而顯著的影響因素就是社會競爭的加劇。企業對于員工的要求越來越高,人才之間的競爭也日益白熱化。
尤其是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年輕的大學畢業生不斷進入職場,他們擁有的知識、技能等,都不遜于前人,甚至有所超越,這更帶給職場中人強烈的危機感。
缺乏職業安全感時,往往會對工作產生恐懼和抗拒。因為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人只有有了安全感、歸屬感,才會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
余小倩認為,員工的職業安全感并不僅僅有利于員工個人,對于企業來說也很重要。不能給予員工足夠的職業安全感,企業的員工流動率就會特別高,氣氛也會比較緊張,以致員工工作低效,業績受損,所以,企業承擔起提升員工職業安全感的任務是必要而雙贏的工作。
能力不足或導致安全感低
一般來說,職場人缺乏職業安全感源于五個因素:失業恐懼、無序恐懼、缺乏歸屬感、尊嚴受到威脅,以及可能面臨失敗的不確定感。
余小倩說,就外部原因來說,一個最直接的因素是企業內部的管理與氛圍,包括人才策略、薪資待遇、競爭機制、工作內容、管理機制、工作環境等幾個方面。“比如競爭機制,有些企業會對核心關鍵崗位設定后備人選,也稱‘人員補充計劃’,以備現任人員突然離職或者業績不佳時,可以隨時起用后備人選。
還有很多公司內部建立競崗機制,這對企業來說能保持員工業績的高效,但對員工來說會感受到競爭的壓力,并造成職業安全感的缺乏。”她說,“有些企業則因缺乏員工成長路徑和晉升渠道,使員工看不到發展前景,也會擔心自己被替代。
此外,一些企業內部缺乏良好的公司文化,管理者利用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監督,靠小道消息來獲取資訊,這都可能使員工缺乏歸屬感,失去職業安全感。”
對于處于不同階段的員工,不安全感的來源也不同。對于有一定工作經驗且處于瓶頸期的職場人士,不安全感主要來自于對自身未來職業發展的困惑,他們往往擔心知識結構和經驗的衰退期來得太快,晉升之路越走越窄。而對于初入職場的新人來說,不安全感主要來自對自身工作能力的擔心。
“由此看來,工作能力弱,會導致職場尊嚴和職業安全感較低。另外,社會環境、企業自身的發展、企業文化是否足夠人性化,以及員工自身的個性、品質等方面,都會對職業安全感有重要影響。”她說。
專家指導四招提升“職業安全感”
克服負面情緒:應該了解自己在能力和品質上的優點,并相信這些優點能使我們應對職業危機。此外,我們也要相信,即使真的在工作上出現了危機,自己也有足夠的心理能量去面對。每個人都具備突破危機的潛能,我們要用積極、樂觀、自信的態度去面對可能出現的職業危機和不安全感“和睦相處”:如果因為些許的不安全感就每天提心吊膽、畏手畏腳,腦海里充斥著對未來的可怕幻想,甚至杯弓蛇影,這樣會加大心理損耗,對職業發展更加不利。
所以,要想辦法降低“不安全感”帶來的損害。比如,常去總結自己在工作能力和工作業績上好的方面,并且為最壞的可能性做好充分的準備,學會和不安全感“和睦相處”。
努力提升個人能力:在社會環境、企業文化等各種外在條件已經確定的情況下,一味埋怨外在環境是沒有意義的。所以,要提升職業安全感,還需依靠個人努力,在工作上提升自己。比如通過不斷充電,更新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在工作中盡量更加踏實細致。
積極維系人際關系:如果做好了本職工作,獲得他人的肯定,職業安全感自然就越來越強。另一方面,無論自己身處什么位置,也需要表現出謙和、友好的態度,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贏得領導和同事的尊重,獲得堅實的人際支持,這也有助于獲得穩定感和安全感。
哪幾種職場人會因為工作壓力大而缺乏安全感?
新入職場競爭壓力大害怕失去。
大學生初入職場,角色的轉換使職場新人不知所措。“我能獲得這份工作嗎”、“我能做得很好嗎”、“我能發揮自己所長嗎”等問題,都會使剛剛步入職場的人產生不安全感。
“雖然我是上班族,但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夠真正勝任這份工作。”剛剛走進職場的小雪,在私企工作已有3個月了,主要負責公司的接待和宣傳工作。跟她先后進公司的一共有3個人,新人們都非常努力,實力不分伯仲,這讓小雪不免有些擔心。
小雪說,由于剛到公司,各項業務還不是很熟悉,因此在接人待物時會想不周全。可因為自己是新手,所以大家對她比較寬容,手忙腳亂的時候,前輩們還會幫助她。但小雪知道,自己不可能永遠在別人的翅膀下工作。時間長了,同事會認為她沒能力勝任這份工作。“我挺喜歡這份工作的,可總是不能做到盡善盡美,真怕自己無法勝任。”
職場“老人”茫然之中不踏實。
在職場中,不僅新員工有“不安全感”,老員工也同樣有此感受,并且這種“不安全感”在老員工身上更為明顯。
“我是單位的老員工,工作也比較穩定,但我對工作總會有一種茫然感,這可能也算是‘不安全感’的一種吧。”工程師老張工作已將近10年,說起來也算公司的老人了,但自從調了部門后,老張就時不時地會冒出一些“杞人憂天”的想法,這讓人到中年的他,有些無所適從。“不知道為什么會有這些想法,可能是工作壓力大造成的,也可能是我的心理有問題。”
【調查:超60%以上職場人有不安全感】相關文章:
超有范畢業寄語09-29
職場人必懂的職場規則04-26
職場人逆境生存法則04-26
職場新人有必要看看04-26
調查顯示36%職場菜鳥不滿薪酬04-25
職場人要有哪些職業素養03-30
職場人如何克服面試怯場04-26
調查:超八成北漂想過離開北京04-25
職場調查:女性愛創業,男性壓力大04-25
職場人減壓十大法則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