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有效的教學評價心得

時間:2024-01-13 17:26:02 心得體會 我要投稿

有效的教學評價心得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里,讓自己銘記于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么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有效的教學評價心得,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效的教學評價心得

有效的教學評價心得1

  語文教學的評價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的環節。評價到底是為了什么?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語文課評價應充分體現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精神,著眼于評價的教育、激勵與改善的功能。評價指標不僅要涵蓋語文不同的教學領域,更應關注學生對語文的興趣、愛好、情感態度的程度,有利于學生了解自己的進步,發現和發展語文的潛能,建立自信,讓學生從評價中獲得力量,獲得鼓勵,培養自信。通過科學的課程評價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完善教學管理,推動語文課程的建設。

  從近幾年來的公開課、演示課來看,教師的評價好像走進了一個誤區,大多數的教師評價語過于蒼白無力,比喻“你真棒,你真聰明,你真會觀察,你觀察的真仔細。”完全忽視對學生回答問題的肯定與否定,說話摸棱兩可,只抓住以鼓勵為主,不挫傷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摸摸糊糊,不知是對是錯,反正教師表揚了我,那肯定是對的,久而久之,會讓學生養成一種惰性。

  小學生的思維活躍,他回答問題也無疑是有些教師事先沒有準備好的,對于這樣的事情,有些教師只是溥衍了事,有的則是干脆排斥在外。長此下去,真實的心聲聽不到了,創

  造靈機也沒有了,個體差異也沒有了。那評價的作用何在呢?

  ⑴恰當的評價是激勵學生成為學習主人的“酵母”。它起著重要的催化作用。在課堂上,有效的評價能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并成為學習活動的向導。在教學中,教師除了以激勵性的語言評價學生的表現以外,還要注意引領學生評價,讓學生感受到“我能行、我最棒”,既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又讓他們品嘗到了成功的歡樂。

  ⑵恰當的評價可以激勵學生的表現力。通過多向互動的`激勵性評價,使學生在課堂上處于一種能動的、活潑的動力狀態,從而滿足學生的需求,不斷向更高的目標邁進。如:我在上課時,曾要求每位學生做一個簡易的盒子,在外層寫下對同一篇課文的理解和感悟。在內層寫自己的新的創意,然后彼此交換,學生們會發現每一個盒子都有精彩,都有獨到之處。再讓他們相互說一說,你可以看到孩子們臉上異常興奮,都想積極表現自己,他們的表演會很精彩。所以說評價的效果是無窮的,評價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那如何有效的實施評價,我在實踐教學一線有以下點看法:

  ①教師必須有深厚的文化功底。語文的外延也是生活的外延,教師評價時要拓展自己的知識面,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語言教學的形式美及名式美.,使知識的傳授、思維感化寓于優美、生動、有趣的語言環境之中,使文與道更好的統一起來。教師有了深厚的文化功底,評價起來才得心手,運用恰當。

  ②幽默的評價方式。幽默式語言評價,指教師運用詼諧的語言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的評價。在有些教師的課堂上,我們常常聽到學生們發出的一陣陣笑聲,這些笑聲,很大程度上源于教師幽默式的語言評價。一位教師《荷葉圓圓》時,其中有這樣一段是:“小青蛙說:荷葉是我的歌臺。小青蛙蹲在荷葉上,呱呱地放聲歌唱。”教師指名生讀后,師評價說:“你是一只可愛的小青蛙!”課堂氛圍頓時高長,學生的興趣來了,課堂效果也無形達到了意想不到的結果。所以幽默式評價能調節課堂的氣氛,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能啟迪學生的智慧,讓學生在和諧愉悅的氛圍中得以發展。

  ③崇拜與渴望“也是有效的方式之一。教師在學生的心中是神圣的,是那么高不可攀,多么希望自己也是一名教師,指揮著千萬的讀書者,站在那神圣的講臺上,讓他來當一回小教師。引領學生進行學習。同時也參與了生生之間的評價。學生對自身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才能促進其自身學習方式的改善,學習熱情的保持。學習活動的投入以及學習成就感的獲得,才能幫助他們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如:我在教學生字時,把同類的字進行分析比較。”三日為晶,三口為品,三木為森“我大膽的鼓勵學生,讓學生走上講臺,把平時自己識字的方法介紹給大家。一位學生上臺說”我認識很多字,我買東西吃的方便袋上字我問售貨員阿姨,我在路上走時認路標,我在家里問爸爸媽媽,他們都叫我小問號。看到孩子紅撲撲的小臉,我也由衷的高興,既讓他們當了學習的小主人,也讓他體會當教師的快樂。

  ④評價的多元性。評價的多元性不僅指教師的語言,還應包括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個動作,一條名言等,口頭的可不斷變換表達方式,語氣要誠懇,要用充滿愛心和智慧的語言、行動去熏陶、感染學生,讓學生沐浴在教師富有個性的激勵愛河中,學生在教師的評價中感受到了自己的價值。我在教學《草原》這一課時,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寫的草原美景,在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時,教師此時神情必須專注,站立不動,進入陶醉的狀態,生讀完后,邊叫幾聲老師,老師還沒反應,有學生會說老師在發呆,老師及時鼓勵學生是因為學生讀的好,學生從教師這一系列的動作與神態,就知道文章寫得很美,自己讀得也很美,讓老師沉醉其中了。因此,他們的思維積極活動起來,激情之語便噴涌而出,整個課堂也活力四射。

  總之,教無定法,只要肯付出,一定會有收獲,師生課堂也會更精彩。

有效的教學評價心得2

  一說到學業評價,人們往往會想到“試卷、成績”這樣的詞來審視學生的學習狀況,不管是過去的應試教育,還是如今的素質教育,這種只重結果不重過程的評價方法就是對學生學業狀況權威性的評價。課改以來,這種評價方法已經越來越無法全面、合理、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學業。人們開始更多地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學習過程中的評價問題也越發顯得重要。我感覺要想正真理解“有效學業評價”的內涵,就不但要學習它的理論知識,而且還要長期實踐。例如,對學生作業的編制,教師就要恰如其分的編制課前預習題目、隨堂作業題、隨堂檢測題、課后作業題、單元復習題等。題目的優劣直接影響學生的學業水平。下面說說有效學業評價的一點具體實施:

  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幾乎每個教師都有意或無意地使用評價的某些形式,譬如給作業做得好的學生打顆五角星等,但這些使用都是零碎的、隨機的,缺乏系統性。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結合教學實踐中使用有效的學業評價,對其采用個人學習檔案的形式進行了有效評價。

  1、采用學習檔案的目的:學習檔案可以展示學生在努力學習后所取得的進步和成績,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思考他們學到了什么和他們是怎樣學習的。學習檔案也為教師、家長提供了學生學習、成長的記錄。

  2、采用學習檔案的步驟:

  (1)發給每個學生一個個人檔案袋,讓學生自己管理,并讓學生明白學習檔案的主要參與者是他們自己。

  (2)開學初教師向學生說明,對學生的評價不僅是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還包括學習過程的評價,并把有效評價的內容與方法也給學生講清楚,使學生有準備,讓他們從第一節課開始,就有意識地注意自己各方面的表現,讓他們比照檔案要求自己。

  (3)正確有效地運用形成性評價結果。根據評價內容,一個單元、一個月或一個學期,將評價結果予以量化,交流與總結。

  3、學習檔案的內容及其操作形式:

  (1)各種收獲卡

  它是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制定一些要求,由教師和小組長根據制定的要求制作不同的卡片,發給學生。例如在英語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每月評比一次,看誰得的卡片多,評出一、二、三等獎,最后再由教師寫出簡短的`評語以示鼓勵,存入檔案,這種以收獲卡的激勵形式,學生能從收獲的卡片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同時也成了溝通教師、家長、學生的工具,學生能得到多方的了解與鼓勵,學習勁頭更足了。

  (2)家庭作業反饋表

  根據課程分級目標要求,學生應側重學習興趣、學習態度的培養,更要注重培養學生大膽發表自己觀點的意識,加強對學生聽、說能力的訓練。本著這一側重點,筆者不僅在課上加大訓練外,課后也布置了一些實踐性的練習,設計了家庭作業反饋表,讓孩子在家長的督促下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

有效的教學評價心得3

  今天,我們學習了《有效課堂的評價標準》,體會如下:

  1、作業的合理性

  為了讓學生在練習過程中鞏固所學知識,教師在課堂內外都會設置一些作業,盡管這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作業的量和教學的質并非成正比關系,只有科學、合理、適量的作業才能成為高效課堂的助推劑,否則只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學生的積極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想實施高效的課堂教學,就必須重視調動學習主體的積極性,創設民主、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學生能否主動地思考課堂教學中所產生的問題;學生能否在實踐探究中解決問題;學生能否在反思質疑中發現新的問題;學生能否在課堂學習中提高相應的能力水平,如果這一系列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我們的課堂教學才真正由傳統的“教而獲知”轉變為了“學而獲知”,從而也就實現了高效課堂所追求的目標。

  3、教師的指導性

  新課程對教學活動中師生角色的定位是“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高效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指導必須具備適時性,如當學生的自主學習偏離了教學目標時,教師必須通過適時的指導引領

  學生回歸“大道”,為教學目標的達成保駕護航;當學生面對學習難點徘徊不前時,教師必須通過適時的指導給予援助、化解疑難,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展開;當課堂氛圍過于活躍或沉悶時,教師又必須通過適時的指導加以調控,以創設符合教學需求的和諧氛圍。

有效的教學評價心得4

  世界教育改革與發展核心的理念之一是“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然而現今,很多時候,我們的教育使得很多學生討厭學習,不善學習。一談起學習就焦慮不安。特別是應考這根指揮棒在牽著教師與學生的鼻子走。使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吃力,以致教師與學生在精神層面都得不到那種學習快樂的享受。但現實總歸是現實,這種現實目前還不是我們教師個人所能改變的,那唯有的,我們只有改變我們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策略,使我們的教學變得更輕松,令人最滿意,工作更有效。

  通過對《有效教學》這本書的學習,它給我帶來驚訝不己的好消息。它講述了教師怎樣經營好課堂的秘訣,啟迪我們怎樣積極學習和負責任。書中用簡潔的筆墨描述了大量教學策略,這些策略完全體現了培養學生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發展性,啟迪了一種新的教育理念與模式。

  對于奮斗在一線的教師來說,無論是舊的,還是新的教育理念與模式,都是通過教師自身的教育理念而表現出來。所以通過《有效教學》的學習,我的心得一是認清我們真正的教育理念。記得一個故事,說一個人看見三個泥瓦匠在干活,就問他們在干什么,他得到了三個回答,第一個說我在砌磚頭,第二個挺起身,非常自豪地說,我是全國最好的泥瓦匠,第三個說“我在蓋大教堂”。他們三個人的回答,正好代表了三種人的心態。第一種人就是賺工資,養家糊口的那種,我們身邊充斥著很多這樣的人。第二種人則是非常麻煩的一種,他們往往在自己的專業領域里面非常優秀,但要命的是他們陶醉于自己的領域,拒絕考慮所有自己不熟悉的領域,從而即狂妄自大,而又非常虛弱,非常難合作。第三種人,他能夠準確知道自己工作的最終意義,從而將自己的勞動有機地結合到其他人的勞動中去,實現一個輝煌的目標。我們的教育理念非常重要。可能在講話中,我們會流利地運用著“素質教育”“以學生為本”,但在實際教學中繼續著早已習慣的應試教育,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行為。通過學習,教師的這種口是心非,積極性與創造性被激活了,新的教學理念與模式具體化為教師可以理解并付諸于真正實施。

  從《有效教學》中學到課堂教與學互動的實用策略是我的心得之二,這個課堂策略,促使學生能積極參與教學。這些策略使教師不再需要用物質刺激和獎懲的`辦法迫使學生去學習,教室變為所有人積極向上的學習場所,完全符合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達到輕而易舉讓他們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知識之中,這是無價之寶,并且不斷地形成他們的人生觀,并且培養出最美好的人生,這些策略使我們的教學并沒有脫離學校的日常安排,反而使課堂呈現出全新的活躍氣氛。

  我是惟一的,我的學生也是惟一的。學校、老師是孩子成長的橋梁,培養自尊,有自信,朝氣蓬勃,助人為樂,敏于合作,勇于進取,不怕失敗,迎接挑戰的新一代人材,愿我們把一切有效的革命學習到底。

有效的教學評價心得5

  如何正確理解有效教學的“三有(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

  什么是有效教學呢?我個人以為,有效教學是指師生在互動教學過程中,遵循一定教學活動規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或物力投入,實現了盡可能多的預期教學目標,從而促進教學主體的主動發展。它包含有三個含義:

  有效果:是有效教學的直接體現,是教學活動結果是否達到預期制訂的教學目標的程度體現。因而在課前,我們應當充分鉆研教材,對照課程標準,了解我們的學生,從而依標靠本,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入手,確定要教什么內容,讓學生掌握什么知識,訓練什么技能,教給什么學習方式,滲透什么思想教育,用什么方法來教……都要心中有數,這樣,我們才能做到節節有所教,學生也能堂堂有所得。有一把可以衡量的尺子,可以避免學生學得苦,老師教得累。當然課堂中的生成性環節,也不能忽視,我們只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篩選,挖掘,有時,可以在課堂上煥發出亮麗的光彩,會有意外的收獲。

  有效用:是有效教學的終極目的。“學以致用”,但它不只是讓學生學好知識后會靈活運用而以,更主要的是要引導他們會“舉一反三”,要引導學生保持對學習的興趣、熱情,激發他們探求新知識的強烈欲望。它是趨向于教給方法、點燃熱情,引導自主學習,為學生今后學習、甚至是終身學習打基礎,具有延續性。

  有效率:是有效教學的衡量指標。它是指如何在最短時間內達到預期的最佳教學目標。但它不只是“花最少的時間教最多的內容”這樣的普遍理解,它還蘊含了在單位時間內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掌握程度,學習狀態等的綜合衡量,它也是一種教學機智的體現。在教學中,如果我們的學生在理解某個問題時卡殼了,我們應當怎樣來引導他們自己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答案。

  有效教學并非是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出類拔萃,而是讓我們的學生能在自身現有的水平基礎上有所發展,發揮出他們的潛能,做到了他們能做到的。換句話說,我們教師幫助學生最大限度引導學生學習知識,掌握技能的同時,讓他們對學習過程感到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為他們今后的學習,乃致將來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當然在這基礎上,我們如果也能經過反思,探索,提高我們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真正做到教學相長,那么這種有效教學更具有意義。

  如何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設計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

  現代的教育教學思想是“教學要從學生的已知出發”“教學要從學生的需求出發”。這種思想的提出和改變,使教育教學從教師的權威說教向學生的主動能動性轉變,認同學生肯定有著不同的需求:情感上的.需求,認知上的需求。情感上的需求包括:興趣、愛好、意志等;認知上的需求有:知識、能力、方法等;

  在教學中,我們就要從學生的情感上、認知上來備課、授課,達到既可以讓學生學到要求的知識,也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學習的快樂,使學生對學習保持一種發自內心的“我要學習”的強烈欲望。要收到這種效果,就要在備課的時候,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對要求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創造性進行處理:研究課標,在學生已有經驗、知識、技能、情感、態度、思維的基礎上確定他們的“最近發展區”,明確年段標準要求的基礎上,教學目標可以有所升降,細化;在吃透教材,清楚知識系統內在關聯的前提下,可以對教材進行靈活處理,可以有所增減,有選擇地利用部分課外教材內容。讓不同的學生在同一節課中有各自的不同的收獲,讓學生在進步中體驗成就感,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的內在的求知欲。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我覺得可以采取以下的做法:

  1、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人學習的內部動因。它與學習效果有著密切的聯系。一般來說,學習動機正確、強烈,指向學習活動本身,則學習效果好、成績佳。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使學生們明確學習數學目的意義,旨在使學生明確學習的社會意義和個人意義,增強學生的學習責任感。同時,多些鼓勵,少些批評。對于學生的比較新穎、簡捷的回答,加一兩句評語;對于有一定進步的中下學生,進行表揚;對發言較好的學生一個會心的微笑等等,都可能成為學生學習進步的動力。

  2。設計新穎的教學內容、靈活的教法激發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創設恰當的“情境”,激發豐富的想像,欣賞語言文字的美感,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要遵循“低起點、小步走、中容量、勤反饋、及時補”的原則,設置有梯度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在由易到難的過關體驗中,獲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實施分層次教學,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機會。在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已經出現參差不齊的情況下,仍然采用傳統的“大統一”要求的教學方法,會保全一部分學生而犧牲另一部分學生。因此,要采用分層教學的方法,因材施教,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教育,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才能和專長,促進學生個性的和諧發展。

有效的教學評價心得6

  一、教學評價的基本理論

  (一)新課程教學評價的理念

  教學評價改革是當前課程改革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現代教學研究中一個令人關注的研究課題。尤其是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人們對教學評價改革的研究又呈現出了新的態勢。探討這些新的動向與發展特點,對于我們把握現代教學評價的發展趨勢,有效進行教學評價的改革,推動新課改的深入實施,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研究者認為,真正意義上的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的過程。為此,有價值的學習被認為是以學習者的主體作用為基礎,強調認知活動中新知與舊知的聯系,強調知識和技能的應用、遷移,強調教學方式中的過程和體驗,強調教學互動中主體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指標的重要影響等。與此同時,采用人本與發展的模式來理解教育和人類發展的關系,是當前教育理念的核心,即尊重個體和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實現全面教育,為個體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因此,相應地,新的評價理念應運而生。

  1.評價是與教學過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過程

  評價不是完成某種任務,而是一種持續的過程;評價被用來輔助教育學主要的、本質的、綜合的一個組成部分,貫穿于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

  2.評價提供的是強有力的信息、洞察力和指導,旨在促進發展評價的基本目標是為了教育并促進學生的表現,而不僅僅是為了檢查學生的表現‘評價是為學習服務的,其目的在于提高學習效率,是學習的動力和源泉;評價是為人的終身發展服務的。

  3.評價應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建構個體的發展

  評價要關注個體的處境和需要,尊重和體現個體的差異性,以促使每個個體最大可能地實現其自身價值。

  (二)如何理解新課程的評價觀

  1.要注重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在教學評價的初創階段,人們主要強調的是評價的區分和選拔功能,評價主要被用來鑒定、區分兒童,其目的是“挑選適合教育的兒童”。這種教學評價比較關注的是教學結果,對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表現則重視不夠。實際上,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學習動機的強弱、學習興趣的濃淡、學習處理的優劣、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等,均會影響學生學習的效果。現代教學評價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都注意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其目的是創設適合兒童發展的教學情境,以便真正做到區別和進行個別化教學,以實現因材施教。這時的教學評價已不再是為了選拔和甄別,不是“挑選適合教育的兒童”,而是發揮其激勵作用,關注學生成長與進步的狀況,并通過分析指導,提出改進計劃來促進學生的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講,評價是幫助我們“創造適合兒童的教育”。現代教學評價的主要目的不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學生的發展服務”。

  2.要注重評價的全面性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期里,人們對教學效果的檢查一直采用的是“學業成績”檢查。而學業成績則主要是指學生對各門學科知識的掌握程度和質量,屬于認知領域中的一個部分。這種單純就知識質量檢查評定的做法,固然從某種程度或某一側面上也能起到了解教學效果、及時改進教學并促進學生學習的作用,然而,即使這種做法力求盡可能的真實、客觀和公正,它仍然帶有很大的片面性。這主要是因為,教學要達成的日標是多方面的,并不僅限于知識技能的掌握,還應包括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各個方面的目標。特別是在當今社會,由于“全面發展”的人才觀己被普遍接受,社會生活的劇烈變革亦要求個人多方面發展。基于這種觀點,在當前的課程改革中,不少教育工作者提出,教學評價絕不應當停留在過去單純檢查知識質量的階段,主張對學生學習態度、創新精神、學習活動的全部領域和各個方面,甚至包括學生身體的發育、心理健康狀況等,進行全面的綜合評定。這—‘點也逐漸在世界各國獲得認可。

  3.要重視自我評價的作用

  現代教學評價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就是重視自我評價在評價過程中的作用,力求將自我評價與外部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教學評價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是作為給教師、學牛施加影響的外部力量發揮作用的,故不提倡白我評價。這一錯誤做法,容易在評價者與被評價者之間形成緊張、對立的關系。這樣既影響了評價工作的順利進行,也使評價工作不夠全面,反映的情況也不夠深入,這種做法也忽視了評價的最終日的,即提高評價對象的工作效率與質量。現代教學評價重視和發揮被評價者的f1覺性和積極性,被評價者成為評價主體中的一員,并強調評價者和被評價者之間的互動,既提高了被評價者的主體地位,將評價變成了主動參與、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過程,也有助于被評價者接納和認同評價結果,促進其不斷改進,獲得發展。

  4.評價主體互動化

  評價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合作進行的有意義的建構過程。學生既是評價的對象、又是評價的主體,強調學生的自評、互評等方式和家長以及其他有關人員的參與。學生通過參與評價過程,能夠更深刻地認識自己的不足,能夠更自覺地達到老師的要求。同時,發展性評價改變單一評價主體的現狀,加強白評、互評,使評價成為老師、學生、家長、社會共同積極參與的交互活動。不同的評價主體,從各自不同的角度小發而進行的評價,對學生發展有著獨特的作用。老師的評價體現了對學生發展的要求;家長的評價反映了家庭、社會對下一代成長的期待,往往能提供教師看不到的東西;學生之間的互評,使他們通過評價他人來反省自己、提高自己。這種多元主體參與的開放互動的評價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評價思想。能激發學生的主體精神,促使每一個學生最大可能的發展。

  5.評價方式多樣化

  傳統的教學評價在評價的方式上以紙筆考試為主,對學生的評價主要通過單元測驗、期中考試等方式實現。而這些考試又多以知識與技能為核心,重點考查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與技能的熟練程度。對科學的頂禮膜拜,使人盲目地認為量化就是客觀、科學、嚴謹的代名詞,于是追求客觀化、量化成為傳統的教學評價的顯著特點。但是,在以量化的方式描述、評定一個人的發展狀況時會表現出僵化、簡單化和表面化的特點,缺乏對學生學習過程和個性發展的評價,學生發展的生動性和豐富性、學生的個性特點、學生的努力和進步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都被拒于一組組分數之外。新課程強調質性評價,倡導形式多樣的評價方式,將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質性評價與量化評價相結合,即除了紙筆測試等量化方法外,還要注意運用面談、行為觀察、行為記錄、成長記錄袋、學習日記和情景測驗以及實驗操作等質性評價方法。通過報告表的形式全面、客觀、深入、清晰、真實地再現學生這一評價對象各方面的特點和發展過程,呈現評價結果。

  這樣一方面,學生參與對自己的學習過程、結果的評價和對同學學習活動的評價,既是對自己學習活動的回顧、總結,也是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另一方面,通過這種檔案袋的方法,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也能作出比較合理的評價。

  6.評價內容多元化

  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評價不僅要體現共性,更要關心學生的`個性;不僅要關心結果,更要關心過程。評價注重的是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和積極性。新課程的教學評價正從過分關注結果逐步轉向對過程的關注。關注結果的終結性評價,是面向“過去”的評價;關注過程的形成性評價,則是面向“未來”、重在發展的評價。新課程的評價重心逐漸轉向更多地關注學生求知的過程、探究的過程和努力的過程,關注學生、教師和學校在各個時期的進步狀況。關注結果的評價,雖然簡單易操作,但只是從答案本身去評價,不可能使學生注重科學探究的過程,養成科學探究的習慣,不利于良好思維品質的形成,甚至還扼殺了學生解決問題的靈活性和創造性。只有關注過程,評價才可以是多角度的,評價才能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包括他們的學習態度和興趣、基礎知識的接受應用能力、實踐操作能力、自信心、創新意識、審美等方面的自我認識和自我發展。只有關注過程,評價才可能深入學生發展的進程,及時了解學生在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做出的努力以及獲得的進步,這樣才省可能對學生的持續發展和提高進行有效的指導,評價促進發展的功能才能真正發揮作用。與此同時,也只有在關注過程中,才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科學的探究精神,才能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價值觀的形成,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全面發展。

  7.評價標準多元化

  多元智力理論認為:每個人都同時擁有九種智力,只是這九種智力在每個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組合存在,使得每個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因此世界上并不存在誰聰明誰不聰明的問題,而是存在誰哪一方面聰明以及怎樣聰明的問題。學校里沒有所謂的“差生”,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出色的。這樣的學生觀一旦形成,就使得教師樂于對每一位學生抱以積極、熱切的期望,并樂于從多角度來評價、觀察和接納學生,重在尋找和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發現并發展學生的潛能。同時,評價也應天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評價標準多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個體差異的客觀性,因此,評價目標的確定要體現差異性。傳統的教學評價中,同一個目標要求全班每一個學生都整齊劃一地達標,結果使“學困生吃不了,優等生吃不飽”。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評價改變了傳統的那種完全按一個統一標難要求學生的做法,讓每個孩子都有表現的機會,讓每個孩子的個性都能得到充分張揚,符合孩子的認知規律、生理特點。這種做法勇敢地克服了“一刀切“的弊端,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差異,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各自的知識、能力起點上獲得發展,這樣的教學目標具有個性化、彈性化的特點。但教師應有效地控制使用這種方法,否則,容易使學困生出現惰性和懈怠,進而擴大優等生和學困生的差距。

  8.評價方法情境化

  評價方法情境化指的是要在學生生活和學習的自然環境下進行評價。它可以真實、全面、自然、客觀地反映被評價者個人的情況。這種評價方法模糊了課堂教學與評價的界限,把評價有限地融人日常教學中,這意味著教學和評價的“一體兩面”。其中專題作業作為情境化評價的重要形式,可在乎時堅持運用。例如,學習了初步統計之后,可以讓學生考查一下策十字路口東西向車流和南北向車流的情況,通過計算單位時間內的車流量來確定紅綠燈時間的長短,從而最大限度地調節汽車的通行率。這種專題作業的形式一方面可以較真實地評價學生學習的狀況,同時又可以評價在活動中學生所表現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態度、情感、意志等品質,架起學校活動和社會活動之間的橋梁。

  9.評價過程動態化

  教學評價不僅要關注結果,更要注重學生發展的過程。傳統的評價過程是靜態的,終結性評價關心的是最終日標達成與否,主要目的是確定不同學生各自能達到的不同水準或等級,并給予權威性的判斷證明,這種評價的判斷容易在師生間引起焦慮和抵觸情緒。采取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形成過程進行監控式評價,其任務是對學生日常學習的表現,可取得的成績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態度、策略等方面的發展作出評價,激勵學生的學習,幫助學生有效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培養合作精神。形成性評價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終結性評價每學期期末進行階段性評價,畢業時進行總評。應把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給予多次評價機會,其目的在于促進評價對象的轉變與發展。鼓勵將評價貫穿于日常的教官教學活動之中,使評價的實施日常化、通俗化。

  二、新課程教學評價的原則和標準

  (一)新課程教學評價不是以教為主,而是以學為主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主導核心,是知識的傳播者和灌輸者。因此教學評價的主要對象是教師,評價的內容圍繞教師的教展開,評價教師確定的教學內容的范圍和深度是否合適、選擇的教學媒體是否適合所選助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等。新課程改革提倡以學習者為中心,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所以教學評價的對象必然從教師轉向學習者,評價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能力等。在此指導思想下,教學評價的主要對象是學生,評價的出發點從教師的教轉化成是否有利于學生的學,是否為學生創設了有利于學習的環境及是否能引導學生自主地學習等。顯而易見,對教師的評價標準是圍繞著學生制訂的。

  對教師的評價應當集中體現在對教師教學的評價和對教師素質的評價兩個方面。新課程教學評價要求制訂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多元的、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方案,要求不再以學生的學業成績作為評價教師水平的唯一標準。但在實際中〔特別是農村學校),雖然上面有評價方案,在具體到學校評價的時候,各校又省著自己的標準,因此同樣的評價結果,它的實質卻可能相差很遠。一年一度的教師考核,是對教師過去一年工作的評價,其結果直接決定教師的晉級及聘用,而其中學生成績的比重仍是相當大,有的學校甚至為了便于操作,干脆以學生成績的好壞來決定教師的考核結果。在關系到切身利益的時候,多數教師只好選擇“上面考什么,我就教什么”。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課程改革步履艱難,教材雖然改了,教法仍是老一套。

  更新傳統的教育觀和評價觀,確立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相適應的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生本化教育觀和評價觀,是實施以生本化為取向的新課程評價的首要任務。基礎教育改革所帶來的教育觀念的轉變是多方面的,從學生全面發展的角度講,需要關注和確立以下幾個方面的教育觀念:一是學校的首要任務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突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二是教學從本質上講是一種以對話、交流、合作等為基礎的知識建構活動;三是教師是研究者、創造者,是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幫助者;四是學生是正在成長中的、具有發展潛能的、有自身獨特性的完整的人。與之相適應,在新課程評價中也要確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評價理念:一是面向每一個學生,使每個學生在評價中受益;二是充分體現人文關懷,理解、尊重、信任每一個學生,縮小相互之間的差距,提升學生的價值;三是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開發學生的潛能;四是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整體性評價。

  (二)新課程評價的標準

  在以教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評價體系中,評價方法一般是換集、整理和分析學習者的有關信息,用來證明教學的效果;并且以知識為核心,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這種評價方法的問題是,學習者學習的好壞,固然與教師的教密切相關,然而也不能排除如下因素:課堂集體式的教學形式,不可能照顧到每一個學習者原有的知識結構,而學習者原有的認知結構肯定會影響對所灌輸的知識的接受能力。課堂集體授課的形式,還不能適用于具有各種不同認知特性的學習者,這是因為有的學習者善于形象思維,而另一些學習者則長于抽象思維;有些學習者喜歡聽教師講解,而有的學習者更愿意獨立思考,自己學習;有的學習者記憶能力很強,而另一些學習者強于推理;有的學習者自主學習意識強烈,有較強的學習能力,而另一些學習者卻必須依靠教師指導,另外,學習者的個性、學習興趣、學習動機等都會影響教師的教學效果。

  新課程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和傳統的有很大的不同:

  1.教學目標

  (1)根據學科課程標準(或教學大綱)的要求及學生的實際,制訂出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及學生的學習目標。

  (2)目標要符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提出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教學理念,重點突出,表述明確具體,操作性強。

  (3)目標可以通過出示課題、引入新課或課堂小結等途徑加以說明,并在教學過程中始終緊扣目標要求進行教學。

  2.教學內容

  (1)科學性與教育性。講述和解答問題正確清楚,無科學性和邏輯性錯誤。注重挖掘教學內容的教育性,教書育人。結合教學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愛國主義、思想品德、價值觀與科學方法教育。

  (2)培養性與創新性。重視教學內容的培養性、發展性,善于發現教學內容的創新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重點、難點明確。在教學中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抓住關鍵,做到課堂教學過程設計體現重點,講評不忘重點,練習安排緊扣重點,板書設計標出重點,歸納小結點出重點。對難點注意分散,創設突破難點的情境與措施,如事例、演示實驗、制作教具與掛圖、利用多媒體課件等,化難為易,引導學生思維。

  (4)難度、密度恰當合理。難度以課程標推(或教學大綱)為依據,符合學生實際。密度力求合理,內容安排恰當,分量適中。

  3.教學方法

  (1)教學要注重過程體驗。根據學習內容及學生實際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注重知識的發生過程,讓學生摘清知識的來龍去脈,遵循從感性到理性、從具體到抽象、從已知到未知的原則。論證推理合乎邏輯,富有啟發性。

  (2)引導學生探究。教師要提供充分的條件,創設適當的情境,精心設計學生的學習活動,大膽放手讓學生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搜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將科學探究與知識的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適時反饋調節。教師要在課堂提問、板演、練習、討論及操作中,及時搜集信息,適時地給學生以點撥指導,并據此調節教學速度或改變教學方法。

  (4)當堂訓練。每堂課根據課型要求,有適當的訓練時間,并及時進行反饋矯正,提倡基本知識和技能教學要求當堂達標,減輕學生課外負擔。

  4.教學基本功

  (1)教態自然和藹。交流。

  (2)語言生動嚴謹。用普通話。表述推確,邏輯性強,有節奏感,有激情,富有啟發性。

  (3)板書板畫規范。綱目清楚,設計合理。字體工整,畫圖準確。

  (4)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恰到好處。恰當運用多媒體課件、教具、學具等手段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掌握鋼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5)實驗能力強。能獨立熟練地操作演示實驗,能根據實際情況設計、改造實驗,并能指導學生實驗,及時排除實驗故障。

  (6)應變能力強。能根據教學實際調整節奏、內容、方法。能妥善處理好課堂中的偶發事件。

  5.教學效果

  (1)思維空間大。課堂上留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思考、探索問題,思維活躍,效果好。

  (2)學生參與度高。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有充分的討論、交流、活動的時間,使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

  [3)目標達成度高。通過課堂教學,知識與技能要求得到落實,概念的形成與規律的建立過程得到體驗,科學方法得到有效滲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得到提升,當堂檢測效果好,課堂教學效率高。

  通過以上的課堂教學標準,從教學目標到教學內容,從教學方法、教學基本功到教學效果都面面俱到.并注重培養學生的參與能力和動手能力,使學生學有所樂,自然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一堂好課的基本要求

  1.有意義

  在這節課中,學生的學習是有意義的。初步的意義是他學到了新的知識;再進—步是鍛煉了他的能力;冉往前發展是在這個過程中有良好的積極的情感體驗,使他產生進一歲學習的強烈要求;再發展一步,在這個過程中他會越來越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這樣學習學生會學到新東西,學生上課以前和下課以后是不是有了變化,沒有變化就沒有意義。一切都很順,教師講的東西學生都知道丁,那何必再上這個課呢?所以第一點是有意義的課,也就是說,它是一節扎實的課。

  2.有效率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這堂課下來,對全班學生中的多少學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間的、閑難的,他們有多少效率;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沒有效率或者只是對少數學生有效率,那么這節課都不能算是比較好的課。從這個意義看亡,這節課應該是充實的課。整個數學過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嚴,通過你的教學,學生都發生了一些變化,整個課堂是充實的。

  3.有生成性

  這節課不完全是項設的,而是在課堂中有教師和學生的真實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維的、能力的投入,有互動的過程,氣氛活躍。在這個過程中既有資源的生成,又有道程狀態的生成,這樣的課可稱為豐實的課。

  4.常態件

  我們受公開課的影響太深,當有人聽課的時候,容易犯的毛病是淮備過度。教師課前很辛若、學生很興奮,到了課堂上成了把難備好的東西拿出來表演。當然,課前的難備有利于學生的學習,但課堂有它獨特的價值,這個價值就在于它是公共的空間,這個空間需要有思維的碰撞、相應的討論,最后在這個過程中師生相互生成許多新的東西。但這樣的價值被忽略了。為了讓大家淡化公開課的概念,至少不去說“公開課”,只有“研討課”。不管誰坐在你的教室里聽課,你都要夯若元人,你是為孩子、為學生上課,不是給聽課的人聽的,要“無他人”,所以我把這樣的課稱為平實的課(平平常常、實實在在的課)。這種課是平時都能上的課,而不是很劣人幫你被各,然后才能上的表演課。

  5.有缺憾

  深不可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課作假的可能性很大。只要是真實的就是有缺憾的,有缺憾是真實的一個指標。要把公開課上成是沒有一點點問題的課,那么這個預設的日標本身就是錯誤的,這樣的頂設給教師增加了很多的心理壓力,作了大量的準備,最后的效果卻出不了“彩”。生活巾的課本來就是有缺憾的、有待完善的,這樣的課稱為真實的課。

  扎實、充實、豐實、平實、真實,說起來好像很容易,真正做到卻很難,但正是在這樣一個追求的過程中,我們教師的專業水平才能得到提高,心胸也變得博大志來,也才能夠真正享受到教學作為一個創造過程的全部歡樂和智慧的體驗。

有效的教學評價心得7

  教育家杜威先生說過:“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生活!”我以為:“教師在乎什么,學生就發展什么.”這也是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在教學中,我充分認識到課堂是否有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高效地實現預期教學目標。一般來說,實施高效課堂教學要注意做好以下幾點:

  一、教學課前準備要充足

  作為一名教師要想上好一節課,課前必須做充分的準備。即備課,即一備教材,二備學生知識儲備,三備學法。備教材就要鉆研教材,本節課需要學生學會哪些知識,具備哪些能力,有什么發展前景,這些都是老師提前要預想到的。老師的'文化知識、培養能力、對待人生的態度等都影響著學生。原來有一種說法是“要想給學生一杯水,老師就要有一桶水”,有人說這種說法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時代的需要,因為學生的思想、知識也是時刻在變化的。于是有人說:“要想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得變成一個永不干枯的泉水。”也就是說老師要時時刻刻在學習。所以說要實現課堂高效,必須下足課前準備工夫。

  二、教學環節設計要合理

  每個環節都要設置好,環節之間銜接好,環環相扣,步步為贏。教師的“導”與學生的“練”相互滲透、相得益彰,充分體現了師生間、生生間、師生及教材之間的雙向多邊的互動反饋特點。

  我們要遵循這樣的課堂流程來進行教學設計,即:①預習交流,確定目標;②分配任務,立體教學;③完成任務,合作探究;④展現拔高,師生互動;⑤穿插鞏固,全面掌握。⑥達標測評,檢查驗收。

  三、教學活動調控要靈活

  組織有益的學習活動小組,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讓師生、生生之間通過信息傳遞,思維得到激活,力求充分發展。教師要“照顧好”每個學生,使人人都有“成就感”。在教學中,我盡量給學生以不同程度的提示、啟發,使他們均有“成就感”。教師還要適時鼓勵,使每個學生都有沖勁。教學活動形式要多樣:①合作學習、兵教兵、兵練兵,使氣氛濃厚,人人踴躍。②個體展示、分析、語言表達流暢,聲音洪亮,無語病。③板書設計精彩、美觀、規范,突出重點、圖文并茂;④點評恰當,突出要點,教師要當即糾正其差錯。

  四、教學氣氛營造要和諧

  課堂上,教師要積極營造一種健康和諧的教學氛圍,努力達到以下目標:氣氛和諧、民主,學生敢問,敢說,敢下桌討論,形成一種積極主動、爭先恐后、緊張活潑的學習氣氛。讀、說、議、評、寫貫穿始終。學生活動人人參與。課堂效率高,效果好,達標率高。

  總而言之,課堂是我們教學的主陣地,我們要切實抓好課堂教學,向40分鐘要質量,使我們的學生人人成才、人人成功。

有效的教學評價心得8

  20xx年8月初,我有幸參加了北京師大在大連舉辦的“全國中小學課堂有效教學實施策略與教學評價專題研討會”。在這里我要感謝謝地區進修校的領導、局進修校的領導和校長的精心組織下,研討會上,我們聆聽了六位全國知名教育教學和管理專家對課堂有效教學實施、學業評價、教學藝術等近年教育熱點領域的專業報告。這些報告,理論與實踐結合,案例生動經典,思想務實前瞻,都讓我感到受益匪淺,深受啟迪與鼓舞!我覺得,這次研討會不僅是對自己知識的擴充、教學理念的提高,更是一次心靈的洗滌,必將對我今后的課堂教學改革和管理工作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分別是洋思中學副校長、教育專家劉金玉的專題發言。原杭州市學軍小學校長、首屆全國明星校長楊一青教授,他就他們的學校一些新的成功做法談了對我國教育的啟發。海市特級校長、復旦大學附屬中學原校長謝應平從促進有效課堂教學和教師專業發展對校長要求的方面闡述了自己的觀點。浙大教授盛群力介紹有效學習和有效課堂教學設計。中央教科所研究員,我國“差異教學”的創始人華國棟教授介紹“差異教學”。

  還有一個就是著名教學藝術專家、北京教育學院教授吳松年,他在中學任教20多年,擁有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和深厚的教育教學理論。他把抽象的理論通過典型的教學案例解釋得通俗易懂,他很風趣幽默,時不時會引發聽眾一大片的鼓掌聲,但在我們的笑聲背后往往還留下了很多的思考,給與會人員留下了深刻印象。

  為我們講解了有效教學的概念,首先指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才是有效教學,我們這個時代要重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課堂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做事,使薄弱源變成優質生源的過程就是有效教學。檢驗的標準是是學生學生東西是否終身受用?之后說了有效教學是獲取整體教學效應的教學,整體教學依靠教師團隊,從而體現學生整體的學習效應。強調有效課堂教學就是簡捷性和實效性的統一,指出精講是教師用教學知識講課,講怎樣掌握知識、掌握最佳學學習方式、方法、講出觸類旁通點來,等等。

  下面我說談談讓我最受啟發的幾點不太成熟的看法,如有不妥之處請領導和各位同仁多加指證,以此來不斷激勵我日后的工作。

  1、提高備課質量。

  有效課堂首先取決于教師的有效備課。課堂教學的起點在于教師的備課,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和基礎,是上好課的重要保證。備課充分,上課時就會感到踏實;備課周到,上課時就能避免陷入尷尬的`境地。按照吳教授的有效教學觀,一節好課應具有簡約性和實效性,有4~5個環節就夠了。教師不應也不能迷信教學模式,應揚長避短。教學設計合理,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通過教師講解、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等多種方式的合理運用,學生能理解所學內容,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有關問題,達成既定教學目標,這種課堂就是有效課堂,有效課堂必定是和諧的課堂。

  2、教學藝術的生命力是創新。

  創新有三個前提:第一、深厚的知識根基;第二、過硬的本專業基本功;第三、要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每次教下來把自己取得的成績(按吳老師的說法叫“小彩段”)記下來,這樣日積月累,以后教學上就能信手拈來,一定能取得突飛猛進,因為創新最根本的前提就是積累。這個本子可以叫做《教學靈感筆記本》。

  3、問出我的風采。

  提問在教學中也是一門藝術,提問的目的是對學生的能力訓練,開發潛能;設問要精心設計,不能隨意性;提問不等于問“答案”,而是問“能力”。提問時最大地誤區就是讓學生回答“答案”,沒有教學價值。譬如問學生解決一個問題的最佳方案等,讓學生能訓練能力,學生不就越來越輕松了嗎?學生對學習的“承載能力”是由教師來培養的,教師不能講得面面俱到,這反而削弱了學生的能力。這不禁讓我想到了自己的教學課堂,我又何嘗不是這樣呢?總是怕學生可能會聽不懂,于是就把例題一遍兩遍甚至多遍地教,這無形之中學生就會對我產生了依賴性,反正老師到時候會獎給我聽的,這等于是增長了學生的惰性。我以后在講課時要注意這些方面。

  總之,通過參加這次研討會,聽了這些專業知識,提高了我的教學意識和教學理念,增長了見識,開拓了視野,使我對課堂有效教學改革有了全新的認識,極大的鼓舞了我參與教育教學改革的信心與決心。同時,我也清醒地認識到,有效課堂教學需要具備一種不斷反思、不斷學習的意識與能力。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要在如何通過現有的教學設施優化課堂教學,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等方面多作探索,不斷提升自己,完善自己,讓自己能擁有足夠的知識和能力去勝任教育教學管理的重任。

有效的教學評價心得9

  今天,聽了居文進老師主講的“強化六認真規范,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專題講座,使我對教學“六認真”工作又有了新的認識。

  居老師說“教學六認真”是“有效教學”實施的前提。的確,“六認真”既是衡量一個教師能力的標準,也是反映一個教師工作熱忱和態度的風向標。我們只有做好六認真工作,才能真正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而要做到并做好這幾個“認真”,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兒,非得投入十二分的熱心、愛心、專心、耐心、決心才行。下面對“認真布置和批改作業”談談我的一點體會: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繼續和補充,是整個教學環節中的重要一環。如何設計作業,既能減輕學生負擔,又能達到有效訓練,讓學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溫故知新?

  首先,教師布置作業要有講究。由于學生之間存在著差異,教師對學生的作業要求可以分層次,這樣有利于學困生對自己的學習樹立信心,也能滿足優等生的學習欲望。我們要控制作業的總量,提升作業的質量,拓展作業的形式,統一作業的'批改,一方面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另一方面讓學生養成課堂作業當堂完成的好習慣。

  其次,教師批改作業首先要做到及時、認真、細致。及時認真細致地批改學生的作業可以讓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以便對學生進行分類輔導,同時更能及早地發現自己教學中的不足,及時反思,及時改進,全面提升教學質量。

  再次,教師批改作業后除了給學生打等第外,還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寫上不同的激勵性的評語,以此給學生指出不足,或提出新的要求,鼓勵學生大膽學習。同時教師工整地批改也能給學生起學習示范作業,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另外,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要重視對口頭、思考、調查、觀察等作業的設計,以及對這些作業的檢查與評價,并及時地反饋。設計綜合性的作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性能力。

  應該說,看似普通的“教學六認真”其實不普通,這是一門藝術。我們每一位老師都應該牢記自己的神圣職責,腳踏實地,努力將“六認真”工作做得更好。

有效的教學評價心得10

  學習是經驗的獲得過程和經驗影響行為變化的過程。知識的獲取是知識信息的同化和順應的過程。什么是同化和順應呢?知識的獲取與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相適應的,完全可以被納入到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中去,這種納入行為叫做同化。知識的獲取與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不相適應的,不能被納入到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中去,這時學生需要調節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主動去適應新的知識信息,這種行為變化為順應。如果學生能主動去尋找信息,那么學生就會主動積極地去同化或者順應這些信息;如果學生是被動遭遇到某種信息,學生對待這種信息的態度就可能有兩種情況:一是,信息本身的形式不特別引人注目,學生就可能視而不見;二是,這種信息對學生的感官造成強烈的沖擊,只好應對它。但是,一旦沖突得到緩解,這種應對行為就會停止。不論哪一種,對它們的掌握的效果都不會比學生主動去尋找信息所產生的效果好。因此,實現學習行為最有效的信息是學習主體主動去尋找有效的信息。

  學生的學習就是通過教學內容的接收和內化,并轉化為自己的經驗,而影響自己行為變化的過程。因此,教師要設計容易被學生接受的課堂教學內容,使得學生真正學到知識。教師要改變自身的教學行為,首先,教師要對所受知識進行加工,要按照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水平來對知識進行加工,如增強知識本身的邏輯性,研究知識展示的順序性;注重知識本身的節奏變化,研究知識結構中的重點、難點以及與學生現有知識結構和能力水平的關系;探索知識表現形式的多樣化,研究多種表現形式與學生感知覺的適應性規律等等,從而降低學生接受知識的客觀障礙,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其次,教師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來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知識接受過程的意義,降低知識接受與內化的主觀障礙。任何知識對于學生來說都是外在的,要轉化為學生自身的經驗,就必須經過學生主體的內化過程,這個過程需要學生主體的主動建構。因此,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尋找信息而不是被動遭遇信息,對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極為重要。

  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對學習感興趣,就有一種想學的沖動,并產生強烈的欲望,而且這種欲望在開始上課時就必然強烈發生。良好的開端,是教學成功的一半。可是,這個問題許多教師沒有注意到。于是,許多教師一上課就開始講新知識,總覺得時間緊,不要浪費太多的時間在知識講授以外的事情上。然而,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程度低,教學效果差甚至是無效的教學。興趣的激發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1)直接提出新問題。這就是設置懸念,把問題一下子拋到學生的面前,引起學生內在沖突,產生學習的需要。問題提出以后,就需要制造問題情景。這個問題情景是經過教師加工處理的,它能適合學生的理解水平,能夠引起學生想要解決問題的沖動。

  (2)從舊知識中尋找與新問題有聯系的關節點,探索出新問題。這就是溫故而知新。我這里強調的溫故,并不是完全為了問題本身的邏輯聯系,而是為了讓學生在溫故過程中得到激勵,提高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和積極性。但同時溫故又能起到與新知識連通的作用,從而也降低了學習的客觀障礙。

  (3)從問題與生活的聯系中尋找線索,增加問題解決的現實意義。學生生活在現實之中,思考與現實生活聯系的問題能夠激發學生的強烈興趣。

有效的教學評價心得11

  世界教育改革與發展核心的理念之一是“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炒。然而現今,很多時候,我們的教育使得很多學生討厭學習,不善學習。一談起學習就焦慮不安。特別是應考這根指揮棒在牽著教師與掌生的鼻子走。使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吃力,以致教師與學生在精神層面都得不到那種學習快樂的享受。但現實總歸是現實。這種現實目前還不是我們教師個人所能改變的,那唯有的,我們只有改變我們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策略。使我們的教學變得更聱松、令人最滿意。工作更有效。

  本學期。通過這樣一個平臺,我對教學的“有效性”有了進一步思考。有效教學是一種理念,一種動態的過程,一種注重全面發展的結果。實際教學中,只要學生沒有取得“預期的應有的進步和發展”,就不能稱之為有效教學。那么該如何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 首先要有效備課。切實做到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用心研讀課標要求,把握教學目標,精心研讀課文,熟悉教學內容,精心撰寫教案。要全面地掌握學生的特點,從學生學習活動的角度來進行考慮如何創建與之相應的學習環境。選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要實現有效教學關鍵抓住有效教學的主陣地一一課堂。要向課堂40分鐘要效率。教師要采用易于理解的方式,即教學語言有自己的獨特性一一讓學生聽清楚、聽明白。不妨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復、深入淺出、抑揚頓挫等。提問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教學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我深刻體會到課堂提問要集中,不能太散亂,指向性要明確,緊扣教材內容,圍繞掌習目標,化零為整,突出重點、攻克難點。另外,教師要重視課堂評價,認真傾聽學生的回答。對于回答出色的學生給予高度的評價的同時。對于因為膽小害怕而說話語無倫次的學生也應適時給予鼓勵,緩解他們的緊張情緒。在尊重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運用各種教學機智調節好課堂教學。

  “教"是為了“學”,檢驗“教”的有效是積極地“學”,有效的課堂教學應該是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的教學,是動態生成師生教與學的.智慧的教學,是關注師生雙方生命健康發展的教學。對有效課堂的反思就會“逼”著教師們提高自身素質,盡快由教書匠型教師轉變為科研型、專家型教師。強化自己的有效意識,使其內化為自己的教學行為。一個教師絕不能憑感覺、憑經驗、憑苦干去教學,不能讓學生只停留在機械性記憶、淺層次理解和簡單運用上。而是要持續不斷地追問自己:“怎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什么樣的教學才算是有效的?”“我的教掌有效嗎?"“有沒有比我的教學更有效的教學?”

  要不斷進行教學反思,努力提升自己。我們在教學工作中還要進行教學反思,只有在不斷反思中才能不斷調整教學設計,不斷積累經驗,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質、教學水平和教學效率。

  相信只有按照新課程理念要求。從關注學生終身發展的高度。不斷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積極地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學效果。

有效的教學評價心得12

  讀了《有效教學的設計原理、策略與評價》這本書,讓我知道了學生如何更有效和教師如何教學更有效。

  有效學習可用九個字來概括,一是“經驗”。學習要建立在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經驗是一個名詞,它表示過去在生活中的感受;經驗又是動詞,它表示現在的情境,經驗是有效學習的基礎,它是非常重要的。二是“聽說”。有效學習就是學生多聽常說,提倡學生多用英語進行日常交流,這樣就打破了舊式的“啞巴英語”。三是“活動”。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實際上活動是英語的基本形式,我們的教學設計重要的不是老師怎么講解,而應是學生怎么活動。四是“再創造”。學習的過程是經歷再創造的過程,而不是純粹的模仿和記憶。

  有效教學也可用六個字概括:一是“學生”,心里有學生。二是“發展”,學生的發展,也包括教師自身的發展。三是“過程”,學生的學習過程,只要教師能做到心中有學生,時刻關注他們的發展及學習過程,才會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才會實現有效教學。

  《有效教學的設計原理、策略與評價》一書,著重探討拉如何使新課程提倡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真正進入課堂之中。通過介紹西方課堂設計的理論和教學策略,總結國內課堂教學改革的經驗,為我們進行有效的課堂設計提供切實的指導和幫助。

  在此之前,我對教學策略、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大概念較模糊,通過學習,對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概念有了清晰理解。教學模式往往都包含內在的組成部分,主要是教學理論基礎,教學目標,教學程序,實現條件,效果評價等幾部分。一般來說,教學模式是一種簡化的、理論化的教學模式。教學策略是教師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根據教學情境的特點,對教學實施過程進行的系統決策活動。()它不同于教學模式,教學策略通過“調控”來指導教學活動,比起教學模式對教學活動的指導,其內涵更豐富。

  教學模式是一種比較定型的教學范式,它有一定的實現條件,具有相對的穩定性。與之相比,教學策略則相對比較靈活,它能根據目標的變化而調整,有時甚至會根據情境的變化,打破教學模式的束縛,并做出改變。同時,兩者也有一定的聯系,教學模式影響著教學策略的選擇,而教學策略的建構和使用也有助于形成教學模式。

  教學方法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為完成教學目的、任務而采取的教與學的相互活動的'活動方式的總稱。它既包括教師的“教”的活動的方式方法,也包括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的“學”的方式方法,是“教”的方法和“學”的方法的統一。教學大方法是教學過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選擇正確、有效的教學方法是實現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的關鍵。

  看完《有效教學的設計原理、策略與評價》后,我學到了很多教育學相關知識。與此同時,也深感以前所熟悉的教學方法和規律越來越難以應對教育改革的需要,時代的發展挑戰著教師的角色的定位,教師越來越成為一個學習著的角色。在這個創新的時代,唯一不變的真理就是不斷學習,不斷創新。因此,我作為一名教師,要增強“終身學習”觀念,應該自覺、自主、自動的學習。終身學習不僅應成為個人生活中的重要內容,而且應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只要在教學上要不斷學習、不斷研究、不斷反思、不斷變革,才能使教育過程成為個人發展的過程。

  總之,教師要學會教學的各種策略,如提問策略、練習策略、評價策略等,從而改變課堂教學模式,進而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教師有效地教,學生有效地學。

有效的教學評價心得13

  12月7日下午,我有幸聽了北京師范大學趙德成教授的講座《有效的教學評價》。聽完這場講座,我感觸很深。趙教授進入教室后就與眾不同,他說話的語調很低,從后面的講述中知道,越是聲音宏亮的上課,學生未必會用心傾聽,反之,你的音調降低,學生反而會用心聽你講課。所以,整場講座中,趙教授用他獨特的語言魅力感染著我們每一位學員,從中我認識到平時我在課堂教學中,是不是也可以注重一些語言的特點。在聽趙教授講述有效教學評價之前,我所理解的教學評價是對教師教學過程和學生學習成果的檢驗,在評價過程中并沒有關注評價是否有效。趙教授從一堂小學語文公開課說起,展開了教學評價的討論。從這節語文課的導入來討論,這位老師的評價是否合理,最終得出的結論是這位老師給予的學生評價是條件性肯定,而這種評價會使個體產生緊張感。在我的教學評價中,我有意無意的也和這位老師一樣做過條件性肯定,然而并沒有意識到這種評價方式累積到一定量后帶來的不好的結果,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多做無條件性肯定,多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

  針對學生的評價,教師評價的焦點不是教的怎么樣,而是學生學的怎么樣,要以學定教,以學評價,從學生學習的角度出發,考慮學生學到了什么。就這點很多老師就沒有認識到,每位老師都會備課,更多的就是考慮該怎么上好這節課,而不是考慮學生在這節課上要怎么學好,在未來的教學中,我會努力朝著以學生為主體,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為出發點來教學。另一方面,對于教師教學過程的評價,不能流于空泛,要對教學行為進行分析,分析行為對學生學習和發展的實際影響。不能僅僅“就課論課”應“以課為例”,反思自身教學在實踐中的問題,從而尋求改進的方法。

  在趙教授的'講座中,他給了我們三點建議來闡述了什么樣的教學是好的教學。首先,要對舊的標準進行梳理,要摒棄或者淡化過去的教學評價指標。我發現我們在做評價的時候確實就是模式化的評價標準,并沒有關注是否有效。趙教授給我們說明有時不一定要給予及時評價的教學案例,這也啟發我在不同教學情境中,要隨機應變,不能死板的按照模式化的套路來。其次,在新標準中體現新課程的理念。很多學科雖然進行了新課改,教師也進行了學科培訓,但是穿新鞋走老路,并沒有實質性的發生改變,趙教授對比了國內國外的歷史考試題,讓我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跟上時代發展,教學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才,不是守著過去的知識一成不變,而是要將過去的理論知識運用到現在的生活中才是順應時代的發展。最后,教學評價標準要以校為本。要符合學校教學發展的需求,克服片面追求全面的傾向,要重點突出。總之,所有的評價者不能僅憑經驗對教學進行評論,要加強理論學習,站在理論的高度,從不同的視角分析教師的教及學生的學,使每一次評價活動都能帶給教師新的思考。

有效的教學評價心得14

  學業評價是指以國家的教育教學目標為依據,運用恰當的、有效的工具和途徑,系統地收集學生在各門學科教學和自學的影響下認知行為上的變化信息和證據,并對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水平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學業評價是以教學目標為依據的,運用一切可行的方法,系統地搜集信息,對教學所引起的學生在認知行為上的變化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簡言之,就是測定或診斷學生是否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及達到目標的程度。傳統的學生學業評價主要是以學生的考試分數和班級名次為依據,這是一種狹隘的、片面的不科學的評價方式。《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要加強對學生能力和素質的考查、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學業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考試命題要依據課程標準,杜絕設置偏題、怪題的現象、不得公布學生考試成績并按考試成績排列名次。這些都要求我們更新評價觀念,與時俱進,實施有效的學業評價。個人認為,有效地學業評價一定要能夠促進學生的學習。

  一、評價必須有清晰的目標。

  所謂促進學習,實際上意味著學生在達成預定目標的過程中的進步。沒有目標作為參照,學生的學習是否得到促進就缺少判斷的依據;沒有與目標的比較,任何評價結果都是沒有意義的。

  首先,從教學角度看,教師必須有清晰的教學目標。即關于學生學習結果的清晰的愿景,并且認識到教學的目標也就是要進行評價的目標。其次,要讓評價有效促進學生學習,教師擁有清晰的教學和評價目標當然十分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同樣清楚地了解這些目標,并將之轉化成自己的學習目標和自我評價目標。從學習的角度看,學生更需要清晰的學習目標。這種清晰的學習目標能夠引導學生學習的方向,并且能夠為學生提供自我評價的依據。

  二、評價必須有學生的'主動參與。

  教師傳統的思路是,對學生進行評價,并根據評價結果對其進行排名,認為這樣就能提高學生學習的動力,因此也就能促進學生學習;這種思路其實明顯存在問題。它把評價想簡單了,忽視了評價在學生視角中的復雜性,也忽視了學生對學習效能的決定性,畢竟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學生應當成為評價的全過程的主體。

  三、評價需要教師自身具有高度的評價素養。

  教師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主導者,在評價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這種重要的角色需要教師有高度的評價素養。遺憾的是,教師的評價素養現狀明顯不容樂觀,參差不齊的評價素養已經成為妨礙評價發揮促進學生學習的功能的最重要的原因。我們必須致力于提高教師的評價素養。這是我們迎接新的評價范式到來的一個關鍵前提

【有效的教學評價心得】相關文章:

有效教學心得11-22

《有效學業評價》心得體會11-10

數學有效教學心得11-16

有效教學心得模板08-31

有效教學心得隨筆01-20

有效課堂教學評價的心得體會(通用12篇)07-12

有效教學研究心得09-14

直接有效的自我評價01-09

有效教學心得體會05-11

數學有效教學心得15篇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