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幸福讀后感15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幸福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幸福讀后感1
不知是誰按下了國人的快捷鍵:紅燈用闖的,排隊用插得,出行要坐高鐵,吃飯要速食,甚至連婚也要用閃的;高強度的工作,快節奏的生活,人們樂此不疲。殊不知這樣的生活看似充實,實則忙碌之后卻極少留下多少能咀嚼回味的東西。這樣的生活再絢爛多彩,也是一具空洞的骨架。每個人的生活都猶如一塊頑石,如此我們不僅要用時間和精力去設計它的表皮,還要用耐心和真心雕琢它的血肉,它才會現出其獨特性。
畢淑敏說“人們常常以為拒絕是一種迫不得已的選擇,殊不知它更是一種主動的選擇。”拒絕持續快節奏生活看似是消減了你贏在起跑線上的機會,但是這何嘗不是給自己一個機會發現沿途的風景。我們常說生活中從來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或者說少了一份發現意義的勇敢與堅持。而發現生活的詩意,卻往往能收獲更多的滿足感,為以后的前進增進動力。
雕琢生活,在你駐足伸手握住的陽光里;雕琢生活,在你閉眼感受的微風里;雕琢生活;在你細細品味的`一杯香茗里,他并不需要像詩人般徘徊,也不需要像數學家一般專注,你只要在煩亂的生活中留有一份澄澈的心境,暫時放下手中的瑣事,生活于你便在那時變得飽滿充盈。
著名主持人白巖松,曾不止一次叩問國人《幸福了嗎》,民眾也一次次重申“房價居高不下,蝸居的生活談何幸福?”其實真的是這樣嗎?當然不是。不幸福,或是因為物質的追求;不幸福,或是因為食品安全的擔憂;不幸福,或是因為遞減的就業率,但真正讓你不幸福的是你沒有一顆善于生活的心。
雕刻生活,在你放下題典的剎那;雕琢生活,在你移開鼠標的剎那;雕刻生活,在你放下報表的剎那。只要片刻的用心,便可為生活注入活力。去陪長輩聊天,幾句就好;去問侯朋友,幾個就好;去關心子女,幾句就好。用心去雕琢自己的生活,就會發現幸福就在手邊。
雕琢生活,是一種睿智的眼光,發現了生活的陰暗面背后的陽光。學會雕琢生活,發現人們心靈間的溫聲軟語,諦聽林間的燕語呢喃,生活與你便是一方閃耀著星光的月夜,雖然沒有月光,群星也閃耀在你前進的路上,為你保駕護航。
幸福讀后感2
畢淑敏在《提醒幸福》這一篇文章中,通過講述一些生活中最平凡的事件來提醒了我們什么是幸福,告訴我們怎樣去享受幸福。讓你在輕輕松松的閱讀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幸福,讀后如沐和煦的春風、如沐明媚的陽光。
畢淑敏列舉了許多生活中提醒災難的生活現象。比如:小心著涼、小心跌倒;別驕傲、別高興太早;注意風暴、注意路滑……至于幸福,大多數人都覺得幸福是不提醒也跑不掉的,以為好的東西你自會珍惜,犯不著諄諄告誡,或者是覺得幸福無足掛齒。人們早已練就了災難的從容,卻不知道災難之后的時間是什么?很多時候,我們太多注重了警覺苦難,而忽視提醒幸福。正如文中所說的“我們已經習慣了在提醒中過日子。看得見的恐懼和看不見的恐懼始終像烏鴉盤旋在頭頂。”的確,假如我們在人生中只看到巨大的苦難,那我們的人生將是多么的灰暗啊!因此,我們應該多多注意幸福!
那么,什么是幸福呢?“幸福是朦朧的,很有節制地向我們噴灑甘霖……”“幸福絕大多數是樸素的,它不會像信號彈似的,在很高的天空閃爍紅色的光芒……”“幸福不喜歡浮華,它常常在暗淡中降臨,如:貧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塊糕餅,患難中心心相印的一個眼神,父親一次粗糙的撫摸,女友一個溫馨的字條……這都是千金難買的幸福啊。像一粒粒綴在舊綢子上的紅寶石,在凄涼中愈發熠熠奪目。幸福有時會同我們開一個玩笑,喬裝打扮而來。機遇、友情、成功、團圓……”,實際生活中幸福是平平常常的,是溫馨的,而不是強烈的、震撼的。“幸福并不與財富,地位,聲望,婚姻同步,這只是你心靈的感覺”。所以在不順利的日子里,我們不要悲觀、消沉,要學會體會災難間隙的幸福。正如作者所說:“當我們一無所有的時候,我們也能夠說,我很幸福。因為我們的身體是健康的。當我們不再享有健康的時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著說:我很幸福。因為我還有一顆健康的心。甚至當我們連心也不再存在的時候,那些人類最優秀的分子仍舊可以對宇宙大聲說:我很幸福。因為我曾經生活過。”
幸福就在我們身邊!我們要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里經常看看太陽,心就不知不覺暖洋洋亮光光,當它到來的時刻,激情地享受每一分鐘!并對自己說,記住這一刻!幸福就會長久地伴隨著我們。
幸福讀后感3
最近讀了貝特蘭。羅素的《幸福之路》,他的思想在現在看起來依然是那么先進,那么貼近現實,這讓我感覺很震撼。現在社會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都在追求幸福生活,但是幸福的指數卻在不斷下降。每個人都在抱怨生活的壓力過大,讀過此書后,我的內心反而變得充實很多,明白了如何才能踏上。
印象最深的是作為封面的插圖:飛機失事,下面是白雪皚皚的高山,飛行員穿著全套滑雪裝備、踩著雪橇,悠然自得的跳傘而下,準備來一次刺激的高山速滑……題注是“一個人感興趣的事情越多,快樂的機會也越多,而受命運播弄的可能性也越小,因若他失掉一樣,還可以亡羊補牢,轉到另一樣上去。”
幸福其實不那么困難。不是爬上了山峰,才是成功地幸福。生活的幸福來自平衡。盡量多地拓展你的生活,發展你的能力,關心、幫助、改變更多人的命運,這樣每一天都會洋溢著幸福。
在他的書中,充滿了生活的智慧和實用的道理。論婚姻、論情愛、論競爭、論妒嫉、論工作。每一論都沒有脫離生活的主題。
記得有人說過,我們讀書,其實是在讀自己。看小說的時候尋找著自己的影子,總想從別人的結局里預知自己的結局,或是,得以知道自己該怎樣選擇。看《幸福之路》,整理這些被自己圈點出來的部分,一字字打出來,發現,其中的許多正是自己認同。太多的共鳴,太多的回味無窮。原來看哲學書,自己沉思,是件如此享受的事情。于是,書架上擺上了更多這類書籍。其實,它們并不枯燥,甚至很有趣,更別提其中給人的啟示。
羅素首先用了半本書講不幸福的原因,其次用余下篇幅講了人幸福的可能。當孜孜以求“幸福之路”的時候,有沒有想到過也許追求的恰恰是相反。“如果方向不正確,再努力又有什么用呢”。如果多避免些不幸福的原因,幸福就要簡單很多。大致來說,我邊讀邊對照著我自己,確實有道理。但一片混沌的大腦還無法清晰的總結,只能說出目前殘存的印記。
羅素還講到很多,關于孩子,關于愛情,關于犯罪感的.等等。還有一個是,要培養工作的“自尊”。這點很有道理,工作的時候感覺不幸福是為什么呢?你做著你不喜歡的,你認為沒有價值的事情,你沒有自豪感、自尊心,這就已經進行了自我的否定。羅素甚至建議那些工作感覺不到幸福的人,拋棄一切去一個體力勞動的地方,為基本需求而耕作。不過,如何培養工作的自尊,我還不曾學會。
生活中很多的矛盾、很多的沖突,原來已經有前人好好地思考過了。捧著這本書,感覺是人生的一份厚厚的財富。
幸福讀后感4
很多年前,一個小男孩會說:幸福就是可以永遠與小伙伴玩游戲;一位農民工會說:幸福就是可以多掙一些錢養活家人;一位流浪者會說:幸福就是可以住上一個吃了上頓有下頓的房子……現在呢?一個5歲的小孩已經會“徹夜玩游戲了”;農民工不再只追求“有錢就好”了,人們也不再只希望有個安身之處了,而是把目光轉向別墅、名車。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并不只是壞事,這些也能體現出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讀了《建設幸福中國》我才知道,幸福,究竟是什么。
想必,大家都知道大名鼎鼎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吧!他為我們的水稻事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這不僅是我們中國的發展成就,也令世界刮目相看。那他老人家現在怎么樣了呢?
20xx年,袁隆平又被人們拉出了水面,這次可不是因為又有什么科學成就,而是因為他被人們爆出了與妻子一起去看車展的消息,你可能會覺得納悶;一個年近古稀的老人,怎么會被車站所吸引呢?這也許也說明人們的生活水平在穩步提高,也體現社會的'開放與越來越現代化。那他現在的生活又怎么樣呢?看完這篇文章,我可以有一個詞來形容:樸素。
從樸素中可以看出什么呢?現在的80后90后重視時髦、現代,盲目地追求幸福。卻從不重視樸素節約,他們會這樣說:現在是和平年代,那么節約干什么?他們是老人,能受得住,少吃一點,少用一點又沒事!其實,幸福并不僅僅就是不別人夸贊、表揚,更多的是心理感受,與自己的父母一起好好在家里吃一頓飯不就很幸福嗎?身邊的點點滴滴都是幸福,我們要學會珍惜,珍惜,也是為了我們的祖國。
其實,幸福很簡單,不需要那樣舉一大堆數字來說明,只需要做好自己該做且不辜負所做的事情,那么,你就幸福了,只有你幸福了,國家才可以幸福,以為只有一小片一小片土地,一個一個人,才可以匯成一個國家埃
幸福是需要每個人來建設的,我們,這些21世紀的新希望,應該怎樣建設幸福中國呢?首先,我們要好好學習,只有從老師那里獲取知識,我們才有實質力量,其次,我們要從現在做起,保護環境,愛護花草樹木,以養成習慣,來陶冶我們的精神情操。在生活上,我們不僅要向上面兩個例子一樣,樸素、勤勞和一絲不茍,做事也要認認真真,不馬虎,做一個四好少年,近一點我們自己的力量,才能建設一個幸福的中國!
幸福,其實很簡單。
幸福讀后感5
幸福,是一架古箏,輕輕彈動,便可以奏出動聽的旋律;幸福,是一串風鈴,微風拂過,便響起清脆悅耳的音符……
書中,畢淑敏用她美妙的文字詮釋了幸福的色彩,而我則想用我那粗糙的文字談談幸福的聲音:
有些東西不是在手中才算是真正的擁有,幸福更是如此。
當你極力想抓住它時,它卻恰似精靈般地,從你身邊走開;
但當你松開手、靜下心、豎起耳朵仔細聆聽時,你就能聽到它所奏出的美妙的天籟之音了。
有人說幸福恰恰是我們所缺少的東西,或是那些想得到卻又總得不到的`東西。我也曾深信不疑的同意這句話,而今,我發覺這句話無論從哪里想,都是錯的。幸福,本來就一直存在于我們身邊,它無時無刻不在陪伴著我們。
和曾經的我有同樣想法的,相信有不少的人,我在想,是什么讓人走進這樣的誤區的呢?如今,頓悟,其實太多太多的人把這一切都忽略了,他們從未認真聆聽幸福的旋律,只是一門心思地追求那漫無邊際的夢,他們從來就不愿意放下心思去自己品味存在自己身邊的幸福,又怎么會幸福呢?
珍惜從前,把握現在,才能學會聆聽幸福。這是我最大的感觸。
在我看來,幸福是生命的基本,不懂得聆聽幸福的生命便失去了靈魂,變得死氣沉沉。
幸福可以很樸素,不需要太多的裝飾,它存在于母親對你的嘮叨,存在于你放學時父親的鈴鐺聲……
幸福可以很真實,不會有太多的虛假,它存在于一對戀人之間各自對對方的承諾……
幸福可以很……太多太多了,我們身邊存在的幸福根本就不能用言語一一盡述。
其實幸福就是如此令人向往的,它就像鳥兒向往藍天,魚兒向往大海一樣,沒有了它,有時生命也會受到威脅。
幸福也是如此簡單,簡單的可能只是冬天里的一絲陽光,寂寞時的一聲鳥鳴而已。而幸福的感覺卻令人意猶未盡,流連忘返!有時那短短的一分鐘的心靈的觸動,認真聆聽,便可能因此而幸福一輩子。
幸福就是如此美妙,它很難用語言來形容,但只要你認真聆聽幸福,總會感覺得到它所帶給你的震撼。
靜靜地……用心去聆聽,原來幸福竟觸手可及,不受時間與空間的影響,它播撒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幸福讀后感6
有幸讀了陳振林的《幸福是粒小青豆》這一故事集,說句實在話,第一感覺是故事太平實了,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沒有絢麗奪目的詞藻,沒有振聾發聵的至理名言,更沒有高瞻遠矚般的說教,它僅僅就是一個又一個來源于生活的小故事,可當你讀完,卻總是能在心里留下些什么,讓你在不知不覺間心靈受到觸動,比如有關父母情、有關兄弟情,有關友情,甚至僅僅是人性中的些許善良。對我而言,印象最深刻的則是那篇《舊衣褲》……
通常的`文學作品中更多的是渲染父母是如何愛子女的,子女成長的每一步都少不了父母那深沉的愛與叮嚀,當你咿咿呀呀學語時,但你蹣跚學步時,當你第一次背上書包步入學校時,但你第一次離家走向社會時,背后總有一雙不舍與牽掛的眼神在一直注視著。在《舊衣褲》中,作者則另辟蹊徑,通過另外一個角度來描寫父母之愛。年老的父母時常問中年的兒子要些兒子穿過淘汰的舊衣褲,說是穿舊衣褲挺好的,丟了也是浪費。兒子想當然地認為父親說的在理,于是在過年時打包了一大包舊衣服帶回老家,但是沒隔多久,父親又要兒子的舊衣服時,兒子產生了疑問,年老的父親哪能穿掉這么多舊衣服呢,況且兒子的個頭沒有父親的高,很多衣服帶回去也是穿不上的。在孫女的一次回老家時,謎底被揭開了,奶奶悄悄地告訴孫女,“你爺爺要你爸的舊衣服,不是為了穿啊,他經常想你爸,他一看到你爸的舊衣服,就感覺看到你爸爸了。”讀到這里,我不禁為之動容,人們更多的關注與歌頌父母作為父母的偉大,可有幾人能夠關注到他們作為平常人本身的這種情感需要?兒女大了,自然有了自己的小家與工作生活,同時,也意味著從父母那個家中分離出去,有了分離,就有思念。年老的父母不可能直接地說出他們的思念,他們怕兒女擔心,怕耽誤兒女工作,怕影響兒女生活,可是這種思念卻如流水一般,是剪不斷的呀!所以,有了顧左右而言他,有了寄情于物。故事雖然是別人的故事,但何嘗不警醒我們?
再回到這本書中來,《幸福是粒小青豆》里大多都是這種語言平實,來自于生活中的小故事。它平常而又不失意味,它溫暖而又不失力量,就像一股清泉,滋潤著你和我。幸福大抵也如此吧。
幸福讀后感7
想要給“幸福”賦予上感情色彩,有點惶恐,因為沒勇氣肯定現在的自己就是幸福的,因為不知道究竟該用什么標準來衡量自己是否就是幸福的。興許幸福只是一種過程,而不是一個結果,卻總是要等到抵達終點,回頭看看走過的路,才發現原來最幸福的是自己已經走過人生那么多坎坎坷坷了。
富蘭克林說,幸福要從細小處開始。是的,只有著眼小處,才有可能讓一個人得到幸福,甚至造福全人類。我由此想到了在雜志上看到過的一個故事;一對窮夫婦,丈夫冬天總是搶在妻子之前洗澡,為的就是讓妻子在洗澡時不會覺得太冷。很多人看完后會覺得妻子是幸福的,但相比之下,我覺得丈夫更幸福。幸福不一定要得到些什么。一個人如果懂得制造幸福,并能夠把幸福給予別人,就會感受到一種給予的`快樂。快樂了。也就覺得幸福了。
富蘭克林從社會的角度,更多地把幸福闡釋為人們所得到的社會利益。的確,從付出者的角度來看,若想帶給別人幸福,就更應該注重細節。但我覺得,要是作為幸福的接受者,也許以一種“無所謂”的態度去過生活,會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獲。無所謂,不是不在乎,而是不要太在意。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有義務一定要讓另一個人幸福。就像氣球,承載得越多,就飛得越慢,飛得越低,越是熱切盼望得到更多幸福,就會越覺得不幸福。因為內心太過急噪,不容易被滿足的心靈就像是無底洞,空虛最終會戰勝充實,所以即使已經很幸福,也無法彌補心中的空缺。
想想故事中的妻子也許就是個懂得滿足的人,很現實地講,物質上的“幸福”,有時比精神上的“幸福“更容易打動人心。家里窮得連暖氣都裝不上,但妻子并沒有抱怨過生活的拮據。得知丈夫每天搶先洗澡的原因,她也感動得落淚。和丈夫一樣都是懂得著眼細處的女人,所以是再小的細節,都會被感動,也會覺得幸福。所以我說要學會無所謂,因為幸福總是來得很突然。
幸福是什么?也許只是一種感覺。就像我看到這個題目就被吸引,閱讀文章后能有所思考,這些文字讓我覺得很滿足,所以我是幸福的。其實要擁有幸福很簡單,多為別人付出,你就會得到雙重幸福,來自自己創造幸福過程的那份美好回憶以及別人回報的那一份。
面對幸福的時候,我希望,自己是無所謂的,學會理智的“無所謂”,也許我就能一直幸福了。
幸福讀后感8
今年寒假我讀了很多書,其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楊紅櫻的一本書——《幸福的鴨子》。
《幸福的鴨子》講的是有一只叫麻花的女鴨子,她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和一顆容易被感動的心,它心中的幸福仿佛沒有邊際。在荷蔭下獨自游泳、看著一縷晚霞的消失,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個美好的瞬間,都讓她產生濃厚的幸福感。
麻花很胖,也不漂亮,而且聲音沙啞,但她并不為此苦惱,反而用心發現周圍世界的美,她特別容易產生幸福感,她的幸福感傳染給了周圍的人,讓身邊的人也感受到了幸福和快樂。跟麻花在一起,大家忽略了她的外表,被她美好的心靈深深打動。
麻花因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小事而幸福,這使我想到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經錯過多少這樣微不足道的幸福啊!我有健康的身體,每天都可以自由自在的活動;我有親愛的家人、老師、同學,給我溫暖的呵護和友誼;我有窗明幾凈、冬暖夏涼的教室,供我舒適的學習;我生活游的城市有公園、樂場、科技館、體育館,讓我每個周末都能快樂的玩耍;我一年有接近三個月的寒暑假,可以自由的安排活動……我從來都認為這些是理所當然的,自然也就忽視了它,如果我像麻花一樣,因身邊這些小事而感恩、感到幸福,那我的生活將會變的'多么美滿啊!
麻花的幸福不僅來自那雙善于發現的眼睛,也源于她的努力和奉獻。她為了讓孩子們開心,陪孩子們玩到精疲力盡;她為了讓笑貓實現自己的理想,不厭其煩的幫助笑貓……她通過自己的奮斗給他人帶來快樂,又以他人的快樂為自己的幸福,這種獲得幸福的方式更有價值、更有意義。
我希望我也能像麻花一樣,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大家帶來幸福。雖然我還小,但是也可做更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減少外婆、爸媽的負擔,比如除了倒垃圾、掃地、洗碗以外,我還可以在周末為大家做早餐、洗衣服等。我一直記得小時候在爸爸媽媽懷里看繪本故事的情景,每當這時我總是覺得很幸福,因此,我從小就有一個夢想,長大做一個繪本作家。我已經練習了五年的繪畫,也非常喜歡寫作文,希望長大后我能寫出很多引人入勝的繪本故事,讓全世界的孩子們都分享到這種幸福。
幸福讀后感9
在《幸福之路》一書中,羅素沒有運用任何高深的哲理,而是把一些自己經歷證實過的看法歸納起來,制做出一張獲取幸福的良方,希望人們能夠找出自己生活理念中的病因和治療方法、也能夠找到幸福的真諦并使自己變得幸福。他在序言里說:“在以下的篇章里,既無高深的哲理,也無淵博的征引。我只是把通情達理的一些意見歸納起來……因為不少煩惱的人憑著適當的努力可以變得幸福,所以我才寫下這本書。”羅素書中論述不是抽象的理論,而是他自己生活實踐的結果,是他的閱歷和觀察積累而成的人生感悟。因此,這本書淺顯易懂,讀起來趣味性較強,而且確實對追求幸福的人們有啟發作用。
在書的前半部分羅素談了不幸福的原因和現象。他講到人們不幸福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社會環境,一部分是由于心理素質。顯然,這本書主要是剖析世界觀、倫理道德觀、生活習慣等給人帶來的不幸福或者幸福的感受。羅素認為,不幸福的人一般是因為深陷在“自我沉溺”之中而不能自拔,他分析了三種自我沉溺之人,分別是自責者、自戀者、自大者。
羅素在書的后半部分則告訴人們如何走上幸福之路的方法。首先他分析了產生快樂的因素,然后論述了興趣、情愛、家庭、工作、休閑、獲得與舍棄等因素與幸福的關系。羅素說,幸福,顯然一部分要靠外界環境,一部分要靠自身努力。除了外界環境,他認為在個人自身的范圍以內,幸福是很簡單的事情。也就是說,如果能擁有溫飽、健康、愛情、頗有成就的工作、小范圍的受人尊敬,就足以使人幸福,這幾乎是人人可以達到的自然的'幸福。然而還有一種幸福是精神層面上的幸福,其唯一的條件是人們的熱情和興趣向外而非向內發展,也就是說人們想要得到這種幸福,首先要摒棄自我中心,跳出自我,放遠目光,客觀地看待自己和他人,滿腔熱忱地融入社會生活。
另外書中還有這么一句話:“每個人都愉快地接受愛,又自然而然地奉獻愛,由于這種相互幸福的存在,每個人便會覺得世界其樂無窮。”不斷地付出和得到愛,幸福是平淡生活的體會、是點點滴滴的快樂,是大多數人都能擁有的。而且,幸福并不在于金錢的多少,也不在于名譽的多少;不在于是否榮華富貴、人前顯赫,也不在于是否粗茶淡飯、平實無奇。一個普通的人,如果讀懂了自己,讀懂了生活,他就會找到幸福的真諦,同時也會感到:幸福近在咫尺,觸手可及。
幸福讀后感10
讀了荊志強老師的《幸福地做老師》后,我了解到“生本教育”就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打破常規,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如何讓“生本”的理念貫穿我們的政治教學,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生本教育”要求教師放棄講解,而是拋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討論。以往我們的課堂是教師在上面講的聲嘶力竭,學生在下面似聽非聽。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他們在課堂上主動舉手發言的熱情越來越低。但“生本教育”并不這樣認為,它提出“學生才是教學的最大資源,教學過程要以尊重學生的內部自然規律為教學前提”。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說:“沒有人能教會任何人任何東西。”也就是說:學生學會任何東西,最終都要通過自己的內化,因而,這個最后過程并不是老師完成的。從這個意義來說,人的知識的獲得不是依靠教,而是依靠學。“生本教育”最著名的例子中,其中有一個就是“拋秧啟示”,什么是“拋秧啟示”呢?插秧是種水稻的大農活。一直以來,農民把秧苗插得密密層層,以為付出得勞動越多,收獲就會越多。年復一年,人們照此方法辦理,但禾苗產量依舊。
不知誰發明了拋秧的方法,農民把插秧改為拋秧,卻能帶來豐收。初看起來,勤勞并沒有帶來相應的回報,悠閑的卻能帶來豐收,完全有悖常理。其實,插秧貫注了我們的豐收的意愿,但破壞了秧苗的自由生長的自然規律。類比到教育上來,老師就好像插秧的農民,主觀意愿很想豐收,但沒想到當我們強行對秧苗進行密植時已經破壞了自然規律。學生也一樣,他們是我們的秧苗,當我們將知識和行為變成一些細密的目標以后,就會對學生提出細密的要求。
殊不知,學生對這種“保姆式”“灌輸式”“填鴨式”的教育并不領情。因為,學生一般不愿意直接接納外力所規定的規范。因為這些不是他們思想的.一部分,而在于這些規范是否合乎兒童天性和如何使學生認同。總而言之,尊重人的自然規律,發展學生的天性,發揮學習的潛能。或許能取得以前苦教未果的成績。“生本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為宗旨的教育”。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覺得要在課堂充分信任學生,相信學生,敢于放手,并真正依靠學生自主地學;善于創設能激發學生學習欲望的教學情境;注重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積極創設和諧的學習環境。快樂學習知識,快樂的成長,使他們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
幸福讀后感11
寒假之余,我讀了由張萬祥編著的《這樣做,教師更幸福》,我受益匪淺,感想很多,作為一名教師,我覺得首先我們要做一名有愛心的老師。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一種信任,愛是一種尊重,愛是一種鞭策,愛是一種激情,愛更是一種能觸及靈魂、動人心魄的教育過程。如果一種教育未能觸動人的靈魂,無法引起人的共鳴,不足以震撼人的情感,那就不是成功的教育。常常有人問“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么?”我們應該不假思索地這樣回答“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 如果說教師的人格力量是一種無窮的榜樣力量,那么教師的愛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動力。作為一個教師,不但要擔負起傳道、授業、解惑的重任,更重要的是要培養思想健康、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 所有的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愛,老師的愛是照亮學生心靈的一縷陽光,是打開學生感情大門的鑰匙,當學生知道你是真誠地熱愛他們時,他們的感情大門、智慧大門才會向你敞開。
“有愛才為教育,用自己的愛心澆灌學生的成長”。學生是人,是一個多樣化的人,他們的生活、學習、情感是多樣的,這就要求教師用真心去發現學生的需求,用愛心去化解學生的矛盾與痛苦,讓他們體會在自己最需要的時候去愛他們。當老師拾起學生掉在地上的橡皮,耐心回答學生的提問,常與學生個別談心,甚至只是走道里的一聲問候,這些都是能讓學生摸得著的關注,都會化為無窮的動力。
老師對學生的愛不需要轟轟烈烈,老師的愛都表現在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這不僅體現了自己的形象,同時潤入學生的心田。很難想象一個對教育工作毫無興趣的人,一個見到學生就心煩的人,他不會努力完成好教育教學工作,更不會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所以對學生的愛是成為優秀教 師的前提條件,只有有愛心的老師才有可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總之,老師以欣賞的眼光看待班上的每一個學生,真正相信他們每一個人都有潛力可挖,并不斷地勉勵他們,使他們不斷努力,不斷進步,讓他們為自己的付出感到驕傲,為自己的進步喝彩。那樣,學生就會變得生氣勃勃、自信、自強。你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祝每一個教師都成為幸福的老師!
幸福讀后感12
最近,我有幸品讀了畢淑敏的《提醒幸福》。“幸福”兩個字,讓我心頭一陣溫暖,畢淑敏老師以散文的形式,以詩一般的語言告訴我們,幸福是需要提醒的。在輕松的閱讀中,我真切地感受到幸福,猶如沐浴在夏日涼爽的習習海風中。
生活中,人們渴望幸福,往往生活在幸福之中,卻感受不到幸福,發現不了幸福,更不會珍惜幸福,《提醒幸福》一書闡述了在生活上喜或者悲的時候,都要提醒自己,正確看待事情,尤其要記得關于幸福的提醒,它給了我很大的`感觸。
文章開頭指出:“從小就習慣了在提醒中過日子。”書中畢淑敏老師列舉了許多生活中提醒災難的生活現象。比如:提醒注意添加衣服,提醒注意跌倒,提醒注意路滑,提醒受騙上當,提醒榮辱不驚……至于幸福,他們認為幸福不提醒也跑不掉,也許他們認為好的東西他們自會珍惜,不必諄諄教誨。也許他們覺得幸福無足掛齒。正如作者所說的,“人生總是有災難,其實大多數人早就練就了應對災難的從容,我們太多注重警覺災難,我們太容易忽視提醒幸福。此感受幸福需要不斷地提醒訓練,我們要提高對幸福的警覺當她到來時激情地享受每一分鐘。”
那么,你認為什么是幸福?“幸福常常是朦朧的,很有節制地向我們噴灑甘霖”“幸福絕大多數是樸素的。它不會像信號彈似的,在很高的天際閃爍紅色的光芒。”“幸福不喜歡喧囂浮華,常常在暗淡中降臨”“幸福有時會同我們開一個玩笑,喬裝打扮而來。機遇、友情、成功、團圓……”是的,日常生活中的幸福是平淡無奇的,而不是轟轟烈烈的,她是你心靈的一種震顫,只要我們善于去發現她,她無時無刻不在我們的身邊。
幸福就是這樣,她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隱藏在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看到自己優異的成績是幸福的”“能得到老師的表揚是幸福的”“每天能和父母在一起是幸福的,時常得到父母的關心和問候是幸福的”“在放假之余能痛痛快快的玩一回是幸福的”……幸福就在我們微笑的時候,幸福就在我們歡呼雀躍的一刻,幸福就在那不經意的一瞬間,只是我們沒有發覺而已,善于抓住幸福的人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才懂得去享受。
從現在開始,讓我們抓住幸福的每一個瞬間,從現在開始,時刻提醒自己原來是那么的幸福!
幸福讀后感13
暑假里,媽媽在新華書店里給我買了一本書《擁抱幸福的小熊》,自從我讀了它,幾乎每次都被感動得流淚。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許小念,她有一個特別喜愛的玩具——熊公仔,在她五歲的時候遇到了家庭的重大變故,連她最喜愛的熊公仔也被爸爸拿走了,從此她變成了一個自閉的女孩。在學校里,她經常受到同學們的'欺侮,每天幻想著有茶色熊公仔陪在她的身邊。一次偶然,她認識了一個有點特別的男同學霍雨欣,他告訴她,熊公仔的大名叫“泰迪”,是一種暢銷全球的玩具。他們在一起成為了好朋友。后來,霍雨欣去了美國,小念又變得孤單起來。
幸運的是,在一場車禍中,她認識了林醫生,林醫生告訴她:“擁抱泰迪就是擁抱幸福,到時候你會發現,你會有很多很多的泰迪,也會有很多很多的幸福。”
在他們的幫助下,小念戰勝了許多磨難,變得越來越堅強。后來,小念的媽媽得了癌癥,于是小念開始支撐這個家。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媽媽的病終于得到了控制。小念同時在“9·11”事件中,因救出了天才少年霍雨欣而被評為“市十佳優秀少年”。盡管后來媽媽因病情突然惡化而去世,但是小念在經歷了風雨后,變得更加堅強,并收獲了成功與幸福!
可能是小念的信念感動了天使,又可能是她的堅持為自己贏得了幸福,又有可能是她的善良和真誠打動了上帝,最后,她從一個平凡的被人遺忘的小姑娘變成了站在高處金光閃閃、最終找到了幸福的人。
看完這本書,我感悟到幸福其實離我們很近也很很遠,看你自己如何把握。有時,只要你上前一走就可以緊緊抓住它;可有時,不管你如何努力它最終還是離你遠去。無論何時,你都不能丟棄一顆善良、真誠的心,做任何事,都要堅持不懈,這樣幸福就會悄然來到你身邊。
再看看我們身邊的小朋友,一個個被家長寵愛成“宇宙中心”,沒有小念那樣的自立、自強,由于我們過于依賴父母、信賴家人,所以我們就像生活在魚缸里的小金魚兒,經不住一點點環境的變化。所以,為了讓我們長大以后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從現在開始,從自我做起,自立起來,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聚少成多,堅持不懈地做下去,我堅信我們一定會在將來獨立于社會之后,有能力讓我們的生活過得非常精彩!
幸福讀后感14
上學期,學校為了提高教師的文化修養,豐富教師的課余生活,組織了“小荷讀書社”,作為需要充電年輕教師,我毫不猶豫的報了名。不久,我拿到了第一本書:《做一個幸福的教師》。利用暑假的時間,我讀完了這本書,感覺受益匪淺。
《做一個幸福的教師》是陶繼新老師的教育演講錄,他強調了讀書在教師成長中的重要性。書中說:“人們談論更多,關注更多的往往是教師的專業成長,這固然重要;但是教師從身到心到靈的生命飛躍,則是超越專業成長的。作為教師,首先應該是個文化人。而要想擁有文化,就必須讀書。經典文化一旦成為教師的心里,外顯出來的就是一道絢麗的風景。因為經典文化不僅流淌著智慧的.光華,而且還搖曳著思想的要義。從某種意義上說,讀書與教師的生命成長有著一種內在的維系。”是啊,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作為教師,更應該以書為伴,不斷給自己充電。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讀書,特別是讀好書,閱讀經典,更是不能只看熱鬧,或者只讀文本的字面之意。不僅要讀,還要有自己的思想,甚至是深入的思考,讓它抵達心靈的深處。每當課堂上感到語言蒼白時,與人聊天感到腹中空空時,我們會為自己知識的匱乏而羞愧不已,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我反問自己:我有讀書的習慣嗎?自古大學問者皆好讀書。孔夫子的“發憤忘食,樂而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開創了讓讀書成為習慣的先河。“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一代偉人毛澤東的日理萬機不廢讀讓我們汗顏……可見,讀書是成就事業的基石。以前我們常說這樣一句話“要給學生一碗水,老師得有一桶水”。我想現在這句話恐怕就很不恰當了。一則現在的孩子知識面之廣甚至已經超過我們老師了;二則社會的發展要求孩子越來越全面,家長對孩子的期望也越來越高,孩子不是需要一碗水,而是需要兩碗水,甚至更多的水;所以,當代的教師得有源源不斷的活水才行,而這活水從何而來?從書中來。你說我們教師怎么能離開讀書?想一想我們熟知的那些特級教師,哪一個不是博覽群書,學富五車?又有哪一個是死摳教科書而終有所成?所以從教師這份職業的需要來說,教師離不開讀書。“你的生命深層有了經典滋養,就有了一生幸福的本錢,就會永遠快樂。”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讀書就是給我們的生命注入這樣的活水,使我們的事業、生活生機勃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活的充實,活的快樂,活的幸福!熱愛讀書吧,做一個幸福的教師!
幸福讀后感15
幸福感來自于給予他人,也來自于感悟人生。在給予和感悟的同時,自我也感到了幸福。這就是我讀了<幸福的鴨子·笑貓日記>后的感受。
這本書主要寫了這個暑假,笑貓和馬小跳他們來到了鄉下張達外婆家。幸福的鴨子讀后感。在飄散著茉莉花香的小村莊,他們認識了女鴨子麻花兒。麻花兒的幸福仿佛沒有邊界,什么事都能讓她感到幸福。在她的心中,總藏著甜美的感動和不盡的思念。她看著孩子們把花環一個又一個地套到自我的`脖子上,聽著他們一聲聲的歡呼時,就會產生幸福感;一只很有紳士風度的貓送她回家,她也會產生幸福感;能夠看見最后一片晚霞一點一點地消失在天邊,這一種景象也會讓她忍不住說:“好幸福哦……”大家都被麻花兒的幸福感染了,每個人心中的幸福,都正在慢慢長大。
文中的麻花兒經常說:“我好幸福啊!”這時我會被麻花兒的幸福深深地感動。她能夠對任何一件小事產生幸福感,她是多么樂觀啊!為什么麻花兒這么容易產生幸福感,然后久久陶醉在里面呢?這是因為她熱愛生活的點滴,她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和一顆容易被感動的心。她是一只時時刻刻都充滿幸福感的鴨子,她的心中充滿了生活的智慧,能從每一天平凡的生活中感受到幸福。幸福的鴨子讀后感。認識了麻花兒,我從中也受到了她的感染,幸福感一點一點地漲滿了我的心房。我第一次感覺到,幸福原先離我們這么近!其實,在我們身邊,處處都有幸福,只是我們不善于去發現。例如:在教會了同學一道難題時,你會感到幸福,那是給予的幸福;通過自我的努力獲得成功,你會感到幸福,那是成功的幸福;當你遇到挫折時,旁邊有朋友親人關心你,你會感到幸福,那是關愛的幸福……我自我也有過這樣的事例:在校運會上,我參加了女子1000米跑步比賽。雖然我沒有拿到第一名,但同學和老師并沒有責怪我,而是鼓勵我。這時,我感受到了關愛的幸福;在我們一家人出游的時候,一齊玩耍,溫馨快樂,這讓我感受到了親情的幸福!身邊處處有幸福,而幸福,需要你用心去體會!
生活中的幸福無處不在,一點一滴也是幸福,只要你熱愛生活,勇于去觀察,去發現,去感受,那就必須會找到幸福!讓我們像麻花兒一樣,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和一顆容易被感動的心,當一個幸福的人吧!
【幸福讀后感】相關文章:
幸福讀后感04-11
幸福讀后感06-17
幸福讀后感04-18
幸福的讀后感01-26
幸福讀后感[經典]12-13
幸福企業讀后感07-19
幸福讀后感【熱】04-11
【熱】幸福讀后感04-11
【薦】幸福讀后感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