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論語的心得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么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學論語的心得,歡迎大家分享。
學論語的心得1
《論語》教學已接近尾聲,慚愧的是由于主客觀的種種原因,對于這個新課程我并沒有采用很新的教法,主要采用的還是教師串講的古文傳統教法,所以關于《論語》的文化內涵也主要是以我的評析為主。但今天在上《高山仰止》篇的時候,我嘗試了“學生評《論語》"的方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昨天用一課時疏通字詞的基礎上,我布置了一個回家作業,讓學生在《高山仰止》篇中挑選一則自己讀來最有感觸的章節進行評點,在章節的空白處寫上自己的心得。今天的課一開始,我發現大多數學生的課文上能有思考過的痕跡,我又給了學生三分鐘時間進一步整理思路,組織語言。接下來我就把話語權交給了學生,想不到學生的點評既有廣度又有深度,既能對一章內容進行多角度評點,又能將多個章節融會貫通,結合起來評點,既能讀出《論語》的積極意義,又能讀出其中的局限性,思想的光芒實在另我驚喜!
比如第5.22章,學生既能讀出編者把這章放在《高山仰止》篇的用意,又能結合對孔子身平的了解,從政治目的方面分析這章。
又如第11.13章,對孔子這句“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學生有截然不同的兩種觀點:有學生認為孔子作為一位教育工作者,這話說得過于直接,欠方法性;而另有學生認為正是這樣直接毫無掩飾的.話語,可以看出孔子與學生的關系親密,是師生,更是父子。
再如第19.23章,關于孔子的學說叔孫武叔不能理解的問題,有學生就聯系到了現在經典文學無人問津,快餐文學暢銷的問題,呼吁同學要靜下心來讀經典。
當然,有些學生的點評由于對文本理解的偏差,說的是“歪理”,但絕大多數能切中要害,有的甚至不遜于某些大家,而且學生的有些評點是我在備課過程中沒有想到的,卻也能讓我感覺言之成理,讓我真切得感覺到了“教學相長”的涵義。
總之,一次簡單的嘗試,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的,很多時候我們老說學生不會說,是我們沒有放心讓學生說。我相信:給他們一個平臺,他們的思想將光芒萬丈!
學論語的心得2
《論語》是儒家的經典著作。課文所選的六則《論語》都是孔子一些關于學習的言論,包括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這些觀點對于七年級的學生來說有著明顯的指導意義。因此我把學習重難點定為:
(1)掌握基本文學常識,積累文言文字詞句的釋義;
(2)在理解文言基礎知識,讀懂文章的基礎上深入理解課文,用文中的觀點指導自己的學習生活。鑒于此,我的教學過程主要分為五步:
(1)課程導入。我采用的是激趣導入法,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枯燥的文言文產生學習的熱情。
(2)孔子及論語簡介。這一部分我主要把重點放在激發學生對孔子和《論語》的崇敬之情上,在導入的基礎上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然后順勢介紹孔子的成就和影響。并用北師大教授郭家齊的'話引入對《論語》的學習。
(3)朗讀課文。“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文言文需多讀,特別是像《論語六則》這樣要求背誦的文章。這篇文言文學生易讀錯的字比較多,因此第一次朗讀我首先安排教師范讀,學生正音,第一遍學生的朗讀主要以讀準字音為目的,之后再提出更高的要求,如語氣、語速等。在后面的課文分析中再進行有針對性的朗讀。我覺得在這一節課中我對朗讀的處理比較好,每一次都有明確的目標。
(4)疏通字詞,翻譯句子。這是文言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又是文言文學習的基礎。在這一節課字詞的疏通上,我用表格的形式幫助學生疏通字詞,這樣既能給學生一個整體的概念,又能幫助學生有條理的疏通文中的重點字詞,在填寫的過程中又能使學生有成功的體驗,這成功的體驗可以激發他不斷地完成學習任務,這是一個良性循環。這節課的翻譯在疏通字詞的基礎上進行,我感覺這種方式效果比較好。
(5)理解課文。為了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并能更好的把它運用到日常學習中,對課文的理解我主要做兩步:
一是分析課文中的教育思想,這一部分主要還是學生說,我主要是起一個引導的作用。
二是在此基礎上進行拓展延伸,加深理解。考慮到學生基礎較差,學習習慣不太好,在這一部分我先針對本班學生平時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創設情境,讓學生發現問題并用文中知識解決問題;后聯系即將到來的期中考,讓學生用今天所學知識,按設定格式寫一段話來勸誡或鼓勵身邊的同學或自己。我覺得這個拓展還是比較必要的,讓學生將所學轉化為所有,這也是我本節課的重要目標之一。
這節課整體感覺比較順暢。不足之處在于:課上我的誘導嫌多,學生的情感沒有充分的展示出來;此外,在個別環節的時間安排上不夠緊湊,使得對課文的分析不夠深入。對此,我今后一定注意,加以改正。
學論語的心得3
這個暑假,我仔細閱讀過了《論語》,這本書讓我了解到,孔子是我國最早的、也是最有影響的思想家、教育家,幾千年來,他成為我國封建社會所謂的圣人,賢者。他的《論語》讓我知道了做人的真諦,也讓我明白了學習的奧秘。
“仁”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它是“禮”的根本內容,是道德倫理觀念的基礎。仁者,愛人也,為人處事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要能以關愛他人的心態面對生活。《論語》中記載,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刃,則以學文。”只是孔子在教導學生們說:“同學們,任家要孝順父母,出門要平易近人,做事要謹慎。”其次,做人誠信十分重要。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說:一個人丟了誠信,他還有什么值得可信的地方呢?人沒有了誠信,將寸步難行,所以,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這樣,我們才將會成為一個有誠信的人。
“禮”是孔子思想的保守方面。“周禮”是西周以來上層建筑的集中體現,它是用來維護上下尊卑關系的。因此,孔子對春秋末期的“禮壞樂崩”抱著惋惜的態度,把破壞禮的行為看成是不可容忍的事情,所以“禮”就成為我國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在現代社會中,“禮”也在很多方面存在著,如:“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則,須順承。”意思是說:父母是我們的長輩,我們應尊敬她們,對她們的教育,我們應認真聆聽,保持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習慣。
“知”是孔子思想的精華,孔子不僅是偉大的'思想家,而且是個偉大的教育家。他從長期的教育實踐中總結了許多有意義,很有啟發性的教育思想和獲得知識的方法。他提出反復學習可以使人們的認識更加深入,從而獲得新的知識,“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從中我也明白了,在學習和生活中,都要用于開闊出新的知識,使自己的學識更加豐富孔夫子的教育思想中還包括學習態度的問題。他認為學習的態度就應該是老老實實的,不懂就說不懂,努力學習,他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他自己就是這樣,不恥下問,由于孔子抱著這樣的學習態度,他的知識在當時就比別人豐富。再有,孔子教學也比較注意“因材施教”。《論語·述而篇》記載,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意思是說:不到他用心思考弄明白而不得其義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他心里想說而口里不想說的時候,不去啟發他。交給他一個方面的東西,他卻不免、能由此推出其他三個方面,就讓它自己去想。孔子就是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去推動學生思考問題的。
從《論語》中,可以學到許多做人學習的道理。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應該傳承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美德,做一個正直,謙遜,與人為善的人。《論語》值得我們用一生去感悟,感悟孔子精深的大智慧。
【學論語的心得】相關文章:
論語學而篇學習心得12-31
學論語的心得體會09-14
論語學而篇07-19
小石頭學論語10-06
論語心得讀《論語》心得12-18
論語·學而篇原文、翻譯及賞析08-10
陸德明的《論語》學12-10
《論語心得》11-19
《論語》心得12-16